第一篇:“强党性明政策重实干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总攻战”专题党课
“强党性明政策重实干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总攻战”专题党课
同志们:
根据计划安排,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以“强党性明政策重实干,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总攻战”为题进行一次专题党课。主要讲三个方面,一、党性是最闪耀的光辉
今天和大家谈谈党性的问题。在谈“党性”的这个话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既亲切又陌生的感觉,我们作为一名党员,经常把“党性”二字挂在嘴边,但心里对“党性”这个词又有多么深的体会呢?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不用回答,大家只是在心里自己回答就可以了。你是否还记得你第一次想入党时内心的真实想法?相信大家的答案更是多种多样。一些同志可能相信的是“门槛论”,认为入了党有政治优势;一些同志可能奉行的“大众观”,觉得在村里能入个党,是先进的表现,实力的体现;还有一小部分人是“爷爷说”的粉丝,回答:从小爷爷就对我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又有多少同志说,是为了我们党员应有的信仰呢?
心念至纯,则万物可法。开国上将李聚奎在临终前,把儿女们叫到床前说:“我,一个老共产党员,一辈子为信仰奋斗,没有个人私产。”他颤颤巍巍地把在5张白纸上一笔一画写下的遗产清单交给5个孩子。孩子们接过展读,那上面赫然写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什么是纯净的党性,什么是纯粹的信仰,老将军用心念至纯的一生,对“为什么入党”,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著名军事专家金一南谈道:“我们为什么特别需要回望历史?怎样避免走得太快太远,忘掉当初出发的理由?”金一南之问发人深思。他问的是“根”、思的是“源”,找的是心里的信仰、脑中的真理、脚下的方向。自1921年建党以来,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9年的光辉历程。99年前,中国共产党从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艘红船启航,一路高举共产主义伟大旗帜,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九”这个数字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数字。《易经》中的《乾》元用九,于九是个位数字中最大的一个,它被我们中国人被认为是一个至阳的虚数、极数,常表示最多,无数的意思,而九九归一则表示是一切回归于起点,从来处来,往去出去,又回到本初状态。其实,这种回复不是简单的返回,而是一种升华,一种再造,一种涅盘,更是一个新的起点。“九”的谐音还有“久”的意思,“九九”即有“久久”之意,象征着长久,持续的意思。我想,这在向我们昭示,讲党性就是讲初心,就是讲担当,讲作为。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9年新的历史节点上,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我们作为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新的精神面貌、继续阔步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长征路,以新的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持续不懈奋斗。
二、政策是最有力的保障
我们要知道,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成为党和政府新时期的减贫指导思想,并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促使一大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俗话说,舵稳当奋楫,风正好扬帆,当有好的政策形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奋力划桨,一路向前。对此,我们在理解和运用党的扶贫政策上,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思想上,要充分认清出台扶贫政策的重要意义。我国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有很大差别,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也就是有明显的贫富差别。所以,国家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致富,大家要明白,这是政策都是对我们利益有所倾斜的,对我们的生活有所保障的,是对我们有着极大裨益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国家对帮助我们脱贫致富的良苦用心,一定要支持并运用好各项扶贫政策。
二是行动上,要严格落实扶贫政策的各项责任。古人讲,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意思是说,法律制度好制定,但落实下去、落实好很难。扶贫政策也同样如此,需要各级干部落实下去,群众享受起来。对于我们驻村工作对来讲,对落实扶贫政策要精心谋划、精准施策,用真情、真心换老百姓的放心、安心。对于村组干部来讲,要力亲为抓脱贫攻坚,坚决把责任扛在肩上,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用实干精神为时代使命增光添彩。对于广大党员来说,要切实走好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好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真正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走进群众、工作上服务群众,多听取群众心声,解决群众期盼。对于广大村民群众来说,要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要求,结合政策提出合理诉求,以确保政策落实落地,落到老百姓的心理。
三、实干是最响亮的声音
习总书记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俗话也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两横一竖马上“干”,不干,口号喊得再响,不如把事干的漂亮,实干才是最响亮的声音。那么,作为奋战在脱贫攻坚最一线的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广大村民,我们应该怎么干呢,结合我的工作体会,我认为应该这么干。
对于驻村工作对来说,驻村非住村,要既来之,则安之。我们每一支驻村工作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精兵强将,也是扶贫攻坚战中的“金甲军”。但是从城市一下子到农村,一些驻村工作队员难免适应不过来,面对农村的闭塞落后,脑海里想着的是城市的车水马龙,工作上心不在焉。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忠君之事,何况是寄予重托的勇士?我认为,驻村工作队背负着农村贫困户同步小康的重任,应该克服“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心理,更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基层扎根下来,不仅吃住在村上,心也要随之转移到村上,完完全全把自己当村上的人,把户脱贫村脱贫当做自己的事业和目标。要挨家挨户摸排村情户情,精细研判,精准施策,确保措施到户到人,为脱贫重重加固保险,一起抓组织建设、兴产业、振乡村,真正做到驻村有责。
对于村干部来说,村官亦是官,要在其位,谋其政。“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我们村“两委”干部是最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人,是党在农村一线的“当家人”。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等都离不开村组干部。习总书记曾经说过,“乡村干部是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村“两委”干部的肩上挑着农村脱贫致富的沉甸甸的担子,村组干部强,农村才能强。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压力山大,如果这个时候,村组干部有了懒作为思想,总认为“自己不干总有干”“扶贫是驻村工作队的事情”,那么“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那么势必会影响工作的开展,破坏和谐的工作氛围。尤其在艰巨的扶贫任务面前,村组干部更需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雄心和气魄,不推不躲,敢作敢为,以“一个都不能落下”为目标,充分发挥“一呼百应”的能力,带领贫困户开创出一条小康大道。
对于广大村民群众来说,幸福靠奋斗,要自立者,人立之。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有颗懒惰之心。我们不难发现,在农村,一些贫困户抱着一种“反正有党委政府在”的思想,好吃懒做,对党委政府产生依赖心理,甚至认为帮扶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政府就应该为他们贫穷买单。人穷人又懒,扶贫道路难;人穷志不短,脱贫有何难?贫困户要脱贫,首先要立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自立歌》中写道:“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志不立者天下无可成之事。其次要力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贫困户要牢固树立懒惰可耻意识,主动与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村干部沟通自己的思路、想法,主动参与各种知识、技能培训,激发自身内生动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明天。
同志们,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前脱贫攻坚面临收官,乡村振兴再启新程,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汇聚起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多为老百姓干一些实事、好事、贴心事,为xx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幸福美满生活不懈奋斗!
第二篇:“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总攻战”党课
“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总攻战”党课
今天同志们:
根据计划安排,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以“强党性 明政策 重实干,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总攻战”为题进行一次专题党课。主要讲三个方面,一、党性是最闪耀的光辉
今天和大家谈谈党性的问题。在谈“党性”的这个话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既亲切又陌生的感觉,我们作为一名党员,经常把“党性”二字挂在嘴边,但心里对“党性”这个词又有多么深的体会呢?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不用回答,大家只是在心里自己回答就可以了。你是否还记得你第一次想入党时内心的真实想法?相信大家的答案更是多种多样。一些同志可能相信的是“门槛论”,认为入了党有政治优势;一些同志可能奉行的“大众观”,觉得在村里能入个党,是先进的表现,实力的体现;还有一小部分人是“爷爷说”的粉丝,回答:从小爷爷就对我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又有多少同志说,是为了我们党员应有的信仰呢?
心念至纯,则万物可法。开国上将李聚奎在临终前,把儿女们叫到床前说:“我,一个老共产党员,一辈子为信仰奋斗,没有个人私产。”他颤颤巍巍地把在5张白纸上一笔一画写下的遗产清单交给5个孩子。孩子们接过展读,那上面赫然写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什么是纯净的党性,什么是纯粹的信仰,老将军用心念至纯的一生,对“为什么入党”,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著名军事专家金一南谈道:“我们为什么特别需要回望历史?怎样避免走得太快太远,忘掉当初出发的理由?”金一南之问发人深思。他问的是“根”、思的是“源”,找的是心里的信仰、脑中的真理、脚下的方向。自1921年建党以来,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9年的光辉历程。99年前,中国共产党从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艘红船启航,一路高举共产主义伟大旗帜,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九”这个数字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数字。《易经》中的《乾》元用九,于九是个位数字中最大的一个,它被我们中国人被认为是一个至阳的虚数、极数,常表示最多,无数的意思,而九九归一则表示是一切回归于起点,从来处来,往去出去,又回到本初状态。其实,这种回复不是简单的返回,而是一种升华,一种再造,一种涅盘,更是一个新的起点。“九”的谐音还有“久”的意思,“九九”即有“久久”之意,象征着长久,持续的意思。我想,这在向我们昭示,讲党性就是讲初心,就是讲担当,讲作为。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9年新的历史节点上,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我们作为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新的精神面貌、继续阔步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长征路,以新的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持续不懈奋斗。
二、政策是最有力的保障
我们要知道,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成为党和政府新时期的减贫指导思想,并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促使一大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俗话说,舵稳当奋楫,风正好扬帆,当有好的政策形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奋力划桨,一路向前。对此,我们在理解和运用党的扶贫政策上,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思想上,要充分认清出台扶贫政策的重要意义。我国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有很大差别,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也就是有明显的贫富差别。所以,国家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致富,大家要明白,这是政策都是对我们利益有所倾斜的,对我们的生活有所保障的,是对我们有着极大裨益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国家对帮助我们脱贫致富的良苦用心,一定要支持并运用好各项扶贫政策。
二是行动上,要严格落实扶贫政策的各项责任。古人讲,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意思是说,法律制度好制定,但落实下去、落实好很难。扶贫政策也同样如此,需要各级干部落实下去,群众享受起来。对于我们驻村工作对来讲,对落实扶贫政策要精心谋划、精准施策,用真情、真心换老百姓的放心、安心。对于村组干部来讲,要力亲为抓脱贫攻坚,坚决把责任扛在肩上,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用实干精神为时代使命增光添彩。对于广大党员来说,要切实走好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好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真正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走进群众、工作上服务群众,多听取群众心声,解决群众期盼。对于广大村民群众来说,要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要求,结合政策提出合理诉求,以确保政策落实落地,落到老百姓的心理。
三、实干是最响亮的声音
习总书记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俗话也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两横一竖马上“干”,不干,口号喊得再响,不如把事干的漂亮,实干才是最响亮的声音。那么,作为奋战在脱贫攻坚最一线的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广大村民,我们应该怎么干呢,结合我的工作体会,我认为应该这么干。
对于驻村工作对来说,驻村非住村,要既来之,则安之。我们每一支驻村工作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精兵强将,也是扶贫攻坚战中的“金甲军”。但是从城市一下子到农村,一些驻村工作队员难免适应不过来,面对农村的闭塞落后,脑海里想着的是城市的车水马龙,工作上心不在焉。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忠君之事,何况是寄予重托的勇士?我认为,驻村工作队背负着农村贫困户同步小康的重任,应该克服“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心理,更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基层扎根下来,不仅吃住在村上,心也要随之转移到村上,完完全全把自己当村上的人,把户脱贫村脱贫当做自己的事业和目标。要挨家挨户摸排村情户情,精细研判,精准施策,确保措施到户到人,为脱贫重重加固保险,一起抓组织建设、兴产业、振乡村,真正做到驻村有责。
对于村干部来说,村官亦是官,要在其位,谋其政。“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我们村“两委”干部是最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人,是党在农村一线的“当家人”。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等都离不开村组干部。习总书记曾经说过,“乡村干部是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 村“两委”干部的肩上挑着农村脱贫致富的沉甸甸的担子,村组干部强,农村才能强。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压力山大,如果这个时候,村组干部有了懒作为思想,总认为“自己不干总有干”“扶贫是驻村工作队的事情”,那么“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那么势必会影响工作的开展,破坏和谐的工作氛围。尤其在艰巨的扶贫任务面前,村组干部更需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雄心和气魄,不推不躲,敢作敢为,以“一个都不能落下”为目标,充分发挥“一呼百应”的能力,带领贫困户开创出一条小康大道。
对于广大村民群众来说,幸福靠奋斗,要自立者,人立之。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有颗懒惰之心。我们不难发现,在农村,一些贫困户抱着一种“反正有党委政府在”的思想,好吃懒做,对党委政府产生依赖心理,甚至认为帮扶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政府就应该为他们贫穷买单。人穷人又懒,扶贫道路难;人穷志不短,脱贫有何难?贫困户要脱贫,首先要立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自立歌》中写道:“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志不立者天下无可成之事。其次要力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贫困户要牢固树立懒惰可耻意识,主动与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村干部沟通自己的思路、想法,主动参与各种知识、技能培训,激发自身内生动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明天。
同志们,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前脱贫攻坚面临收官,乡村振兴再启新程,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汇聚起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多为老百姓干一些实事、好事、贴心事,为xx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幸福美满生活不懈奋斗!
第三篇:脱贫党课: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党课: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面对剩余脱贫难度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3月6日,中央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要求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坚定了全党全社会坚决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指引下,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决定性成就。2012年至2019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少到551万人,累计减少934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0.6%。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有601个县摘帽,179个县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整体性贫困得到有效缓解。贫困地区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高出全国农村1.8个百分点。中国脱贫对世界贡献超过70%。“六个精准”为“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以及“如何退”问题解决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扶贫提供了方法论指导。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但迈向最后胜利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前进的节奏。在关键时刻,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剩余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挑战。
剩余贫困致贫因素复杂、贫困脆弱性与返贫并存,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疫情带来的企业复工复产问题、疫情对产业结构性影响带来的务工结构性调整等问题,这些都加大了巩固脱贫成果难度。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依靠务工增收和产业脱贫,原来一些从事餐饮、娱乐、建筑等行业的务工者现在可能需要向制造业转型,自身技术缺失面临转型困难,一些通过东西协作对口帮扶的“点对点”扶贫项目无法及时返岗,这些在短期内将对农民收入和生活带来直接影响。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承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公开政治承诺。“‘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是打赢两场硬仗的重要保障。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扶贫中的典型特征表现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动员和执行力。因而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积累的精准管理科学方法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毋庸置疑,要高质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针对未脱贫人群和地区,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面对疫情,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扶贫力度,整合资源提高扶贫效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面对稳定脱贫难和可能的返贫,我们一方面要做好监测和预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创新疫情背景下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实践中,我国要加大宣传脱贫攻坚中的成功做法和基层组织治理经验。例如,河南省第一批脱贫的兰考县,在脱贫后成立脱贫奔小康工作队,通过“县直机关和村基层组织共建实现第一书记行政村全覆盖”,在巩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成果同时关注非贫困村非贫困户生产生活。兰考经验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进行了前瞻性探索,为县域后备干部能力提升提供了实践途径,有利于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利于实施精准帮扶,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在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历练了一支执行力很强的干部队伍,塑造了一个运行良好的政府,这使得一系列扶贫计划和扶贫政策层层落实得以正确实施。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时刻,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会议讲话精神,坚定信心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第四篇:2020年脱贫党课: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脱贫党课: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面对剩余脱贫难度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3月6日,中央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会,xxxxx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要求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xxxxx重要讲话坚定了全党全社会坚决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xxxxx扶贫重要论述指引下,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决定性成就。2012年至2019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少到551万人,累计减少934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0.6%。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有601个县摘帽,179个县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整体性贫困得到有效缓解。贫困地区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高出全国农村1.8个百分点。中国脱贫对世界贡献超过70%。“六个精准”为“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以及“如何退”问题解决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扶贫提供了方法论指导。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但迈向最后胜利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前进的节奏。在关键时刻,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剩余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挑战。
剩余贫困致贫因素复杂、贫困脆弱性与返贫并存,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疫情带来的企业复工复产问题、疫情对产业结构性影响带来的务工结构性调整等问题,这些都加大了巩固脱贫成果难度。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依靠务工增收和产业脱贫,原来一些从事餐饮、娱乐、建筑等行业的务工者现在可能需要向制造业转型,自身技术缺失面临转型困难,一些通过东西协作对口帮扶的“点对点”扶贫项目无法及时返岗,这些在短期内将对农民收入和生活带来直接影响。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承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公开政治承诺。“‘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是打赢两场硬仗的重要保障。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扶贫中的典型特征表现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动员和执行力。因而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积累的精准管理科学方法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毋庸置疑,要高质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针对未脱贫人群和地区,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面对疫情,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扶贫力度,整合资源提高扶贫效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面对稳定脱贫难和可能的返贫,我们一方面要做好监测和预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创新疫情背景下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实践中,我国要加大宣传脱贫攻坚中的成功做法和基层组织治理经验。例如,xx省第一批脱贫的兰考县,在脱贫后成立脱贫奔小康工作队,通过“县直机关和村基层组织共建实现第一书记行政村全覆盖”,在巩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成果同时关注非贫困村非贫困户生产生活。兰考经验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进行了前瞻性探索,为县域后备干部能力提升提供了实践途径,有利于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利于实施精准帮扶,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在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历练了一支执行力很强的干部队伍,塑造了一个运行良好的政府,这使得一系列扶贫计划和扶贫政策层层落实得以正确实施。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时刻,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xxxxx会议讲话精神,坚定信心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第五篇: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凝心聚力画好同心圆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凝心聚力画好同心圆
市扶贫办
**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役。同时,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市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致力于解决贫困群众特别是民族地区贫困群众温饱问题,着力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收入,确保稳定脱贫。几十年过去了,他们走出了大山,接受新生活,物质条件、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一系列扶贫惠民政策的实施让群众的钱袋子更鼓了,家园变美了;党和政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昔日贫瘠的干沙滩变成如今的金银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一代代的扶贫人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工作,凝心聚力、积极作为,画好同心圆,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切实改善民族地区贫困群众人居环境。80年代,为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生计,按照国家安排部署,开始实行吊庄移民搬迁,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建成南山台新灌区。从香山三乡生产条件差的乡村、川区人多地少的村队吊庄搬迁户到南山台开发建设,政府筹措资金对每一户房屋及水窖建设进行补助,同时在一定年限内,减免农业税和水费。随着南山台的开发建设,后又从宁夏西吉县搬迁群众到南山台生活。80年代末,在宁夏部分川区建成多个吊庄移民村,西海固地区汉族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改变了世世代代靠天吃饭、为温饱发愁的生活。
“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中卫市根据实际情况,对“凡不具备生存条件、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少数民族地区建档立卡户采取集中安置、插花安置、就近安置、劳务移民安置等易地搬迁举措,将海原县少数民族贫困群众搬迁至沙坡头区、中宁县、银川市、永宁县等生产生活便利的地区,接收从固原五县区搬迁的少数民族群众,扶持他们大力发展生产,从根本上改善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的生存发展条件,少数民族群众搬出了穷窝窝,迈向了幸福路。
大力实施扶贫惠民政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从中央到自治区到中卫市,在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作出极大努力,取得明显成效。中卫市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我市民族地区发展,从加大财政直接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等各个方面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极大促进了我市重点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持续增收
逐步致富。
为确保少数民族困难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中卫市坚持“造血式扶贫”,全力构建“产业发展、就业安置、技能培训、政策兜底、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扶贫模式,为搬迁群众谋划好点子,使其走出好路子,大大提高了扶贫精准度。
产业助推脱贫。聚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突出产业需求导向,围绕“一带两廊”规划布局和“1+5”优势特色产业,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精准施策,强力推进产业扶贫政策、资金、技术、项目精准到户、到人,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硒砂瓜、马铃薯、蔬菜、草畜等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养殖业扶贫示范基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就业实现增收。鼓励搬迁少数民族群众积极走出家门,到市内外园区企业寻找适合的就业岗位,到扶贫车间就近就业,为自己的小家增收致富,助推脱贫攻坚总目标的尽快实现。
加强技能培训。为确保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1—2门致富技能,坚持“市场为导向、技能为根本、就业为目标”的培训理念,以钢筋工、电工、焊工、砌筑工、挖掘机驾驶员、中式面点、中式烹调、育婴员、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急需工种作为培训重点,开展订单式的技能就业培训,全面提升我市贫困劳动力技术技能,通过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就业渠道,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抓好政策保障。按照“应保尽保,按户施保”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少数民族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多措并举,将少数民族不同人群纳入医保范畴,实行建档立卡“一站式报销”,解决他们“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切实防止因病返贫;对因病、因残、因老无所依致贫的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实行社保兜底。
发挥统一战线构建大扶贫格局,不让一个少数民族群众掉队。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各行各业联系广泛的优势,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构建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扶贫部门牵头协调,各单位分工负责,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培育多元扶贫主体,引进企业吸纳贫困户、发动社会组织下乡、鼓励志愿者参与,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多种扶贫路径相结合,抓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公益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增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的内生动力。搭建服务平台,对脱贫攻坚的项目要优先支持,脱贫攻坚资金优先保障、脱贫攻坚举措优先落实。
自2016年我市开展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工作以来,针对我市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团结引领全市广大统一战线成员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进驻贫困村,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筑牢基层党组织阵地;号召社会企业关注扶贫,支持贫困村建设,很好地发挥了统一战线优势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实现新发展。2019年,我市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按照规定要求与原单位脱钩扎实开展驻村工作,帮助贫困村理发展思路、破发展瓶颈、寻致富途径,真心实意地关心关怀困难群众,为群众讲政策、出点子、找路子,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2019年,148家企业参与我市社会帮扶工作,为助力我市产业升级捐赠产业发展资金6378.58万元,央企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天元锰业有限公司等8家国营公司,宁夏正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宁夏中杞枸杞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宁夏红中宁枸杞制品有限公司等72家结对帮扶企业,网易宁夏、宁夏众启环保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宁夏中宁枸杞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紫光天化蛋氨酸有限责任公司等67家爱心企业,为海原县2019年脱贫摘帽在人力、技术、资金多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保障,使中卫市贫困村产业基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脱贫攻坚进入后半程,面对贫中之贫、艰中之艰,更要不漏一村不落一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万众一心,找到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在脱贫攻坚中的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凝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