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2022-1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神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是因何而得名的。

3.让学生感受黄山松的姿态各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松的奇和美。

2.知道“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是因何而得名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黄山奇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精读品味,感受奇松。

同学们,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来,我们一起写下这三棵奇松的名字。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一)品味迎客松

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A“乃至”,表示意思更深一层。你能给“乃至”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甚至)

B.如今,一提到黄山的松树,马上就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

2.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1)姿态奇: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出示句子)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的神奇?

理解“遒劲”的意思(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雄健有力)

理解“郁郁苍苍”:(“郁郁”:茂盛的样子;“苍苍”:青翠,表示颜色。)

(2)精神奇:

理解饱经风霜,感悟迎客松生命力顽强

这样“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的迎客松,作者却说他“饱经风霜”,你们知道什么是饱经风霜吗?(出示老人的脸)

资料介绍有关迎客松的情况。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这一棵迎客松,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你经历了哪些呢?

出示句子

当烈日暴晒时,

我感觉,但是我想。

当电闪雷鸣时,

我感觉,但是我挺直了身体想。

当大雪压顶时,

我感觉,但是我抖抖身上的雪想 。

师:经历了风风雨雨,却依然郁郁苍苍,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生:坚强不屈、生命力顽强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读。

(3)名字奇

除此以外,迎客松还“奇”在哪儿呢?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谁能找到相关的句子。指名说(出示句子: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好客的迎客松正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可以加上动作。指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朋友,欢迎您到黄山来!我们黄山欢迎您!)

哇,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让我们像热情的迎客松一样(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读(手指句子)

正因为迎客松的独特魅力,曾有诗人作诗赞叹:齐读(出示诗句: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

这就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的生动写照啊。迎客松不愧为黄山第一名松,这就是它的奇特之处。此时此刻,我相信迎客松的形象已经深入我们的心中了,让我们带着这份赞叹再来读一读迎客松的句子吧。

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注意有感情地朗读。

(二)品味陪客松

孩子们接下来,让我们运用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方法来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1.过度: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又奇在哪里呢?

出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师:从这个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高大挺拔,苍翠茂盛)具体体现在词语“绿色的巨人”(点红词语)板书“绿色的巨人”。据资料记载,这棵陪客松高5米,顶端的直径也是5米。

2.那为什么给它起名叫“陪客松”呢?

师: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日复一日,那它的身上又有怎样的精神呢?

无私的奉献精神

默默无闻

那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句子。(评价:真是一棵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陪客松)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三)品味送客松

1.师: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呢?读(姿态独特,枝干盘曲)

瞧!这是盆景,出示盆景图片。它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可,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却像盆景一样姿态优雅,你说奇不奇?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2.那为什么把它叫做“送客松”?指名说(出示句子: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这是一句拟人句,把送客松当作人一样热情,伸出手臂向客人告别。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

它会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指名(欢迎再次来黄山旅游。欢迎再来,再见。 黄山,永远欢迎你们。)

多么好客的的送客松,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读句子: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自己先练读一下。指名读。可以加上动作再读读。再指名读。评价:多好客呀,像人一样挽留你。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升华情感。

1、同学们,黄山松何止这三大名松,它们星罗棋布,争奇竞秀。它们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它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____,更加____.黄山奇松真是___(板书:千姿百态)

2、文中的省略号又是什么意思呢?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

播放录像。(伴以优美的音乐,出示各种黄山松的画面及名称,教师有详有略地解说——倒挂松、竖琴松、双龙松、黑虎松、探海松、孔雀松、卧龙松……)

3、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黄山松,就足以把黄山装点得妙不可言。看了这些图片此时你想说些什么?(黄山奇松真是千姿百态。潇洒挺秀,真美……)请大家带着你的这一份赞叹,一份惊喜读读最后一段吧。自由读

四、小练笔:(出示图片:组图)

孩子们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句子,作者是如何写的这么成功呢,请看(出示课件)秘诀在这里呢。请仿照第二段的写法,任选一种松树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写出它姿态的“奇特”, 写在作文本上。(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写作。(播放音乐和松树图片)、点评

五、布置作业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渭城区双泉学校 王雅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体会“屹立”“饱经风霜”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读文、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觉黄山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对祖果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了黄山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四绝中最奇的要数黄山松了。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我请一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这段里哪个词最能体现人们对黄山松的喜爱?

2、反馈。(情有独钟)

二、导入,感受奇松

1、过渡:黄山有四绝,人们为什么对奇松一绝情有独钟呢?学习了下面的内容你就会明白。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看看黄山的奇松美在何处,奇在哪里?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出示阅读要求:

(1)这段课文分成几层?各写了什么?

(2)用你喜欢的线分别画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

(3)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

3、反馈。

(1)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谁来读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2)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3)迎客松不光美,更奇的是……(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3、小结:(出示图)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来,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多么热情好客啊!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生齐:迎客松)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4、朗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1)怎样才能把迎客松的美,迎客松的奇,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呢?请同学们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反馈。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一评。

小结过渡:迎客松热情好客,陪客松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读读写陪客松的句子?

1、朗读写陪客松的句子。

(1)同学们,当你登上黄山欣赏着这美丽的黄山风光时,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你旁边,陪伴着你,保护着你,你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想想这儿应该怎么读?

(2)反馈。(自由读,指名读)

过渡: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天也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这时,你会发现,还有人在送你呢!谁呀?(生答:迎客松)

1、你能找出送客松与迎客松的不同吗?

2、反馈交流。

3、朗读写送客松的句子。

(1)要想把写送客松的句子读好,就要把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词语读好,特别是把最后一句写送客松与游客依依惜别的样子读出来。

(2)练读后,指名读。

4、再读课文,领略三大奇松的风采。

三、观看录像、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录像,教师范读第三节)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咱们再一起读一遍,好吗?(齐读)

四、总结,课外延伸。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二、感受黄山松的“奇”。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说到看松,最佳地点就是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快熟浏览课文,找一找?

2、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三大名松奇在哪里呢?板书(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三大奇松的?

自读小提示:

(1)找出具体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用你喜欢的读书符号标出来。

(2)哪些词、句最能表现迎客松的“奇”,标出来,在旁边做批注。

(一)赏迎客松

1、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迎客松,谁来为读一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生命力顽强

(出示图片)瞧!这就是黄山的一棵松迎客松,迎客松奇在哪呢?

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出什么?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饱经风霜,你怎么理解饱经风霜?饱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

①满足了食量,跟“饿”相对;②充分;③饱满。

在这个词里选第几种?

那这个词的意思是?(充分经历了风霜,说明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

这里说谁饱经风霜?

据说迎客松的树龄已经有800余年,那么生长在山顶上,陡崖边的迎客松在这8的生命历程中可能经历过怎样的风霜呢?请围绕“饱经风霜”,说说你的理解。

▲当狂风猛烈地扑向它,妄想将它(连根拔起),而它却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当滂沱大雨泼向它,企图让它(屈服),而它却仍然(蓬蓬勃勃、郁郁葱葱)

▲当火辣辣的骄阳当头照,好象要把它(烧成灰烬),而它却依旧(苍翠茂盛)

▲当厚厚的积雪重重地压在它身上,恨不得将它(压垮)而它却还是那样(四季常青)

这样的经历仅仅是一年、两年吗?十年、二十年?它们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就是充分,这样的经历就是“饱经风霜”。再读这个词。

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没有让这棵八百岁的老树树皮变得开裂,斑驳,它们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真顽强啊!所以说迎客松奇不奇?(板书:生命力强)

你能不能把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奇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还有一个词也说明迎客松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哪个词?(枝干遒劲)什么是遒劲?读着这个词,你感受到迎客松的枝干怎样?(粗壮、有力)

你能读出那种感觉吗?齐读。

是的,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但仍然(枝干遒劲),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热情好客。

除了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1、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

3、这样热情好客的迎客松你喜不喜欢?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欢读出来。

地位

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生命力顽强,热情好客,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课件出示句子)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只要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xx,看到迎客松又会不由自主地想起xx。所以: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引说),他是整个黄山的化身。

这么神奇的迎客松,欣赏一遍肯定是不够的,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

(二)赏“陪客松”

在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

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这是一个什么句?比喻句。

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我们想象一下,在险峻的黄山,当你观赏风景之时,有这么一个高大的巨人陪伴在你身边,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样的陪客松让你感到怎样?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三)赏“送客松”

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天然盆景”)

师:盆景是什么意思?哦,它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可,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却像盆景一样姿态优雅,你说奇不奇?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姿态奇不奇?

它在形态上还有什么特点?

它正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可能会跟他们说些什么?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像人一样的挽留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姿态奇特,各有各的魅力,迎客松伸出手臂,迎接客人;陪客松陪伴游人游览黄山。送客松伸出长手臂,向你依依不舍的告别。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三大名松的独特风姿。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刚刚我们欣赏了黄山的三大名松,那么黄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松呢?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你有什么发现?

数量多,千姿百态。(板书:千姿百态)

黄山松的确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体会省略号,仿写。

三、总结。

黄山的松,千姿百态,并且每种松树独具魅力,它们饱经风霜,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是如此的奇特。这样奇特的松,在泰山能看到吗?在华山能看到吗?在峨眉山能看到吗?只有——黄山,这样的松,黄山独有,难怪游人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去黄山走一走,看一看。

四、布置作业。

1、推荐文章:《黄山奇石》,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袁枚的《游黄山记》,叶圣陶的《黄山三天》,丰子恺的《上天都》等都体现了黄山的绝美秀丽的风姿,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到相关的书籍读一读。

2、当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说出“奇”,也许明年暑假你就能来一次黄山之旅。

板书: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生命力强

陪客松奇姿态独特

送客松千姿百态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

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

指导朗读:

⑴、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指名说)

⑵、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

多少风吹雨打,

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⑶、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⑷、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

(学生朗读)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三棵奇松,好吗?(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教师引读第二节。)

(三)、观看录像、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录像,教师范读第三节)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咱们再一起读一遍,好吗?(齐读)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1、孩子们,你们是否听说过过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呢?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去过五岳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过黄山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板书: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板书:齐松

2、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

(二)导读,感受奇松。

1、过渡: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 )表示出来。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

3、小组合作学习。

4、讨论交流。

(1)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2)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

(3)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三奇

(1) 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 )的迎客松(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 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

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你能饱满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

(2)陪客松奇美

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出示:比喻句

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 3 )送客松

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

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它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

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1、孩子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善读书的你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

黄山松美丽的倩影一定深深地留在了你的脑海里,试着完成以下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有的状如( )……

(四)小结。

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黄山松奇不奇?(改板书“?”为“!”)

(五)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你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6

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法:

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迁移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奇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前鼻音:宾客盆景

后鼻音:玉屏楼状如黑虎

翘舌音:状如黑虎

(2)朗读下列词语: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枝干遵劲枝干蟠曲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

誉地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习: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

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卡片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

5、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习。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 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卡片出示“情有独钟”,齐读)。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投影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徐霞客的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网络教学,让学生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同学们,马上就要“五一”劳动节了,有没有打算出去游玩呀?你准备建议你的父母带你去哪儿呢?为什么想去哪呢?(学生畅所欲言)

2、今天老师再向你们介绍一个“五一”旅游的好去处,那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媒体出示“黄山”两字)那里的松、石、云、泉都非常有名,大家想去吗?

现在让我们先去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先出现黄山松图片,然后逐渐出示特写的“奇”字)

3、齐读课题后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指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根据读书要求评价)

3、听课文朗读,边听边看边思:黄山松奇在哪?

4、交流(1)位置奇(提示: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

(2)形态奇:(回答后齐读最后一段)

(三)品读体会

1、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到曾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去观松,在那儿,你会看到哪些松树呢?

2、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第二段,在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1)学习迎客松:

①细读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理解:“遒劲”“饱经风霜”

看图想想“郁郁苍苍”是说这棵树长得怎么样?你能换个词吗?

指导读该句。

②指读第二句:这句话是写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它名字的由来)

指导朗读

③师读第三句,要求学生换一种说法,请用上“不仅……而且……”

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仅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人们只要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

指导朗读。(“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迎客松的奇、美以及对它的赞美喜爱之情表现出来。

学生自行试读、指读、齐读。

⑵学习陪客松

过渡:迎客松是那样的奇美,那陪客松又是怎样的呢?

①指读有关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②说说你认为陪客松的奇特又表现在哪呢?

③看图

④读:要求把它的奇读出来

⑶送客松又奇在哪呢?

①自由读课文

②指答看图理解“蟠曲”并与迎客松的“遒劲”作比较

③感情齐读

3、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果然是那样的神奇,让我们用饱含情感的朗读再一次去体会这三大名松的奇。

齐读第二段中描写三松的句子

4、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松最具有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让我们去一饱眼福,好吗?

学生观看录像。

5、引读:看完这一画面,我们不禁脱口而出:黄山松真是——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是它们装点着整个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难怪人们会对它——情有独钟。

(四)走进黄山

过渡:黄山四绝中其他三绝也是别有情趣,让我们再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学生观看“怪石”及“云海”。

2、谈话总结:

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衡山的烟云,庐山的飞瀑,峨眉的秀丽,雁荡的巧石,丹霞的崖谷,嵩山的锐峰,恒山的浑厚,黄山都兼而有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明末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是山,也是海,是山之海,云之海,松之海,花之海,光之海,诗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

(五)作业设计

你想去黄山旅游吗?

心动不如行动,那就赶快行动,写一份建议书,建议你的父母带你去黄山,把去黄山的理由写充分,可以吗?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形神情“奇”。

教学过程:

一、词语导入:

1、听写

2、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这一奇景,真是名副其实啊!看,松林耸立,怪石罗列,令人叫绝;山谷中云雾迷蒙,像海不是海,像烟不是烟;温泉清澈洁净,可饮可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为黄山四绝。

可是“人们却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以下黄山奇松的美。

3、黄山奇松不计其数,课文中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那几棵黄山奇松?

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4、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下面请各位同学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三棵松树奇,奇在什么地方?并写出你的感受。

5、指名读,说感受,读出感受,对比度感受,有谁找的也是迎客松的举手,指名读,说感受,在读出感受。

6、这么奇特的黄山松是怎么长成的,我觉得文中有一个词最能概括黄山奇松的成长经历。

饱经风霜

7、想想看,黄山奇松的生长环境怎么样?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8、引导:大家不妨展开想象力,想象一下,迎客松都会经历些什么,见证些什么?

生:自由说,相机点评

9、八百年的历史,八百年的风刀雪剑,这就是饱经风霜。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一棵__________迎客松。

是的,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是的,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把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难怪,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10、仅仅是迎客松饱经风霜吗?陪客松、送客松也是如此,

孩子们,看:迎客松饱经风霜,却始终——

陪客松饱经风霜,却始终——

送客松饱经风霜,却始终——

11、迎客松的奇特秀美名副其实,还有剩余两棵松树谁来说说它们的奇特之处。

陪客松

指名读,说感受,读出感受,对比度感受,有谁找的也是陪客松的举手,指名读,说感受,在读出感受。

送客松

指名读,说感受,读出感受,对比度感受,有谁找的也是送客松的举手,指名读,说感受,在读出感受。

12、大家交流了这么多,那归根结底主要是它们的什么奇?(姿态)(板书:形)

13、多么富有神韵的山,造就了如此奇特的松,假如你就在黄山,你一定会流连其间,陶醉其中。谁愿意第一个陶醉其中?

指名读,两个齐读

14、孩子们,假如你当时就在黄山,我想你也一定愿意成为这三大名松中的一棵松,是吗?那我们先请三位同学代表我们展示黄山松的热情友好与文明,你就是迎客松,你就是陪客松、你就是送客松,请把带符号的地方换成“我”,开始吧!(指名3人分读)

15、此时此刻面对游人,黄山奇松会说些什么?

我们迎客松舒展双臂,对所有的宾客热情地说:——

我们陪客松陪伴着宾客,向游人介绍着:——

我们送客松在宾客即将下山之际,伸出长长的手臂说:——

16、孩子们,此时此刻,你觉得黄山的松还只是松吗?对,它就是人,就像我们的朋友,在这里上百年、近千年地坚守着黄山,迎送着宾客,给我们以热情,让我们以温暖。

17、多么有情有意的黄山松哪!(板书:情)

18、总结:黄山的松,形态如此奇特,精神令人敬仰、情谊让人铭记,如此奇特的松,在泰山能看到吗?在华山能看到吗?在峨眉山能看到吗?只有——黄山,这样的松,黄山独有,这样的情,黄山独有,这样的独有,怎能不令人称奇,这样的奇松,真是不得不让人——情有独钟。(板书:情有独钟)想着这样的松,带着这样的情,让我们最后再读一次课题吧!下课。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本第九册的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根据《黄山奇松》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探讨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设计理念

《黄山奇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性散文,全文紧扣奇来对黄山松进行描写。文字生动,意境优美,适合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与文本进行交流,教师转变角色,以一个导游的身份将学生引入情境,然后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感悟,与文本自由的进行亲密的对话,在反复的朗读中加深感悟,加深理解,在读中引发思维,唤起情感,从而让学生的思想与心灵和教材发生碰撞。进而提升学生精神境界。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读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

络教材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把课文内容与网络教材上的图片、文字、影片结合起来进行阅读感悟课文的能力。

4、赏读品味,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仅是山,也是海,是松之海,石之海,云之海,泉之海,花之海,诗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

今天,让我们乘坐网络快车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一节好的语文课,一个“情”字怎生了得!“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在教学《黄山奇松》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课文的情境和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启动情感。】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谈话:好!你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同学了,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现在,请你们进入“自学天地”,根据提示,进行自主学习。

2、学生自主学习。

3、汇报自学情况:

(1)好!你们通过网络教材进行了自主学习,阅读《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那么,黄山奇松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根据“自学提示”你读懂了什么?请你向大家汇报一下。

(2)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黄山奇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网络教材初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网络资料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了一大堆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从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在课堂上研究。如“‘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什么把黄山称为‘天下第一奇山’”、“为什么说迎客松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整个黄山的象征”、“为什么黄山松和别处的松树不一样,为什么会呈现出千姿百态”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可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研究。】

三、合作学习,研究问题

1、好!有了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请你围绕这些问题去朗读课文,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图片、影片、文字资料自己去学习、解决这些问题。

2、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研究学习。

【在《黄山奇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进一步研究问题、伙伴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便于研究的场所,通过网络教室、教学网络、网络教材等构建一个研究的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从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有了问题,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在《黄山奇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自己研究的问题去朗读课文,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图片、影片、文字资料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汇报品读:好!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你读懂了哪些问题。

2、重点汇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

①“迎客松”的句子:

问题:迎客松“奇”在哪儿?你把写迎客松“奇”的句子读出来吗?

感悟:针对“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欣赏:单击“迎客松”词语,“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迎客松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展开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旅游。

探究:为什么说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呢?

想象:面对天下游客的到来,迎客松怎么说呢?能用你的身姿表现出来吗?

品读:你能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

②陪客松:

问题:陪客松“奇”在哪儿?你把写陪客松“奇”的句子读出来吗?

感悟:读了“陪客松”这一句,你想说点什么吗?

品读: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臂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③送客松:

问题:送客松“奇”在哪儿?你把写送客松“奇”的句子读出来吗?

探究:为什么送客松被称为“天然盆景”呢?

想象:单击“送客松”,欣赏图片,有一首诗写得好: “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面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是在挥手告别,又仿佛是在作揖送客,又俨然是在伸手挽留。送客松面对着即将离开的游客,它会怎么说呢?能用你的身姿表现出来吗?

品读:你能把自己对送客松的理解与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3、配乐朗读全文。

【学生通过“超媒体”阅读,对自己研究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同时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了网络教材的人文熏陶,心中已经有了丰富的语言和情感的积淀。这时我组织学生围绕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精读品味,在精读品味中注意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并及时点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因课设练,拓展迁移

1、学习《黄山奇松》一文,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文章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读了这篇课文,谈谈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

2、黄山怪石也别有情趣,请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石头动起来、活起来。

3、学生准备,教师个别指导,组织学生汇报,适时点评。

4、教师小结:黄山怪石,千姿百态,每一块都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你们说得太精彩了!如果把你们说的写下来,不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吗?我建议你们课后进行合作,把它整理成一篇文章,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因课设练,拓展迁移。一句话,就是要把训练练在点子上,练到孩子的心里去。我在教学《黄山奇松》时,这是一篇很好的习作范文。我在引导孩子品读课文以后,展示黄山“怪石”的图片:“我们不仅要学会感受美,而且也要像作者一样去创造美。黄山四绝中的‘怪石’也别有情趣,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块怪石,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石头动起来、活起来!”孩子稍作准备便妙语连珠。】

(五)教后反思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领航者、组织者。全体师生参与到探索、研究、创造的活动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网络互动,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创造的情感。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培养了信息时代学生的基本学习技能,如:浏览的技能,获取、过滤、分析、处理信息的技能,交流、沟通的技能,信息发布的技能和网络参与的技能,为学生将来投身信息化时代进行终身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而且可以促使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我们要从“教育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学习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观念出发,大力提倡“体验性教育”、“研究性学习”,还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生命历程!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作特色,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口头练说一种黄山松。

3、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运用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写黄山怪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音乐、屏幕上出示“黄山”)师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屏幕出示“奇松”)更是情有独钟。站在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就可以欣赏到对面悬崖上的三大名松,它们分别是(生答)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二、朗读、背诵第2自然段,体会写作方法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精读了《黄山奇松》这一课,谁能完成

下面的填空题。

(屏幕出示填空题)

(自由练说;指名学生答;而后出示完整内容,一起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要是能有感情地背诵出来,就更棒了,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背))

师问: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这三大名松,你觉得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最生动,为什么?(生答)

师小结:作者恰当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三大名松写具体了。

三、结合课外收集资料,口头练说其他松

过渡:当然,黄山远不止这些名松,同学们,你还知道黄山有哪些松呢?(指名答)

你能不能运用文中描写迎客松、送客松的方法,插上想象的翅膀,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松。

(生自由练说,指名说)

四、练写“黄山奇石”

过渡:看来,大家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黄山不仅有着形态各异的奇松,还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它们也是黄山的一绝,大家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看:

(播放课件)

同学们都深深陶醉于黄山美妙的景色中。要是让没去过黄山的人也能领略一下黄山怪石独特的美,那该多好!你有办法吗?(生答)

我们不妨也学习作者,用笔来写一写黄山的怪石。

(出示要求)

为了便于大家写作,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黄山的怪石。

(播放课件,定格于怪石图片的排列画面)

生练写,师巡视指导指名读,评价

五、推荐课文、书籍

《语文补充阅读》第八册中的《黄山游记》

人教版《语文》第四册第14课《黄山奇石》

人教版《社会》第五册中的《泰山和黄山》

板书:

迎客松

20、黄山奇松

陪客松、送客松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到了什么呢?

2、边播放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边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3、而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松更是情有独钟。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再看看课文的题目,你能从哪个字中找到答案呢?(奇)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

5、想寻找答案吗?

(二)、创设情境,感受奇松。

1、创设情境:请大家把眼睛闭上,我们登上了去黄山的飞机,经过不到一个小时的飞行,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一奇山——黄山。我们爬啊爬,终于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请大家睁开眼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松树,它们又奇在哪里呢?

2、学生交流讨论,师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大家说得很好,这三种松的确都非常奇特。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既然它有这么大的魅力,那我们就一起去领略迎客松的风采,并从语言文字中来感受它的奇吧!

(三)、引读迎客松,自学陪客松和送客松

1、出示迎客松的文字和图片。

2、请同学们自读这段文字,并结合边上的图,你能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呢?

3、学生交流讨论能反映“奇“的句子及词语。

(1)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理解遒劲、饱经风霜的意思,读好词语,并读出它的奇。(指名读、齐读)

(2)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的形态就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指名读、齐读)

(3)黄山上的松有千千万万,为什么不选其他松,而偏偏选它,这足以看出它的奇特之处。(指名读、齐读)

(4)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4、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

5、归纳学习迎客松的方法。

6、除了迎客松外,还有两种松也十分奇特,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方法学习另外两种松,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把你较喜欢的一种介绍给大家。

7、学生介绍另两种松,说出奇,并读出奇,最后熟读成诵。

8、同学们,玉屏楼真是一个观松的好地方,我们站在上面已经看到了三棵奇松,我们一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深深地吸引住,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松树,让我们再去看看其他的松好不好?

(四)、观看图片及录像、升化情感。

(出示第三自然段文字内容)

1、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你能仿照着再说几种其他形态的松吗?

2、观看图片及录象。

(五)、再次创设情景,复述课文

1、黄山松和黄山浑然天成,美伦美奂,相信此刻,大家已经完全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之中了。可是回程的飞机已经在催我们登机了,我们只能依依不舍地向黄山松、向黄山告别。

回到家中,亲戚朋友要问了:你到黄山究竟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我是你们的姐姐,从没去过黄山,而且又对黄山松特别感兴趣,你能不能当回小导游,向我介绍黄山奇松呢?

2、学生当小导游,介绍黄山奇松。

(六)、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写松的方法,把你印象最深的一种松,写具体、生动。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用书中的描写方法,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出它姿态的“奇特”,用上比喻、联想等写作手法,让描写更生动。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的。

教学方法:

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牵引指导、学生的反复朗读和交流,把握课文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用心读书,抓重点词语感悟体会文章内容,学会在书中进行批注。

教学过程:

一、由名句引出黄山。

1.观看视频,领略黄山的奇丽风光。

2.视频中美丽的黄山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引出课题并质疑,板书课题。

二、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一)学习课文一、三自然段,领悟黄山松的奇特。

1.指名读一、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黄山松奇特的句子,交流板书:潇洒挺秀

板书:千姿百态。

2.课件欣赏千姿百态的黄山松。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领悟三大名松的“奇”。

1.玉屏楼仔细欣赏奇松。

2.出示学习要求:

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用横线划出相关语句。

(2)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个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把感受标注在书中。

3.交流汇报

(1)感受迎客松的不屈不挠、生机勃勃和热情好客。

(2)感受陪客松的高大挺秀。

(3)感受送客松的姿态独特

4.集体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仿写练习。

学用书中的描写方法,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出它姿态的“奇特”,用上比喻、联想等写作手法,让描写更生动。

板书设计:

潇洒挺秀

迎客松热情好客总比喻

黄山奇松陪客松高大挺秀分联想

送客松姿态独特

千姿百态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4

一、教材解读:

本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瓷胎独特,十分搞笑。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督导过程中帮忙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理解课文资料,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忙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读通课文。

3、导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

3、领悟作者是怎样引出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奇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2)朗读下列词语:

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充满生机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

誉为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习: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

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

5、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习。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下列生字:

誉:撇和捺要舒展。

遒:“西”内别忘了一横。

盆:撇和捺的位置要摆正。

屹:右边不要多横。

俯:右边“府”的一撇要到位。

状:同“壮”要区别开来。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资料: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透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资料,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们还明白,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出示“情有独钟”,齐读)。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这天,咱们就一齐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能够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述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述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述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述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貌的?(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样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述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述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必须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能够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明白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仅……而且……”。(迎客松不仅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此刻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样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那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貌,你就必须能读好,必须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必须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请同学们再一齐读一遍。(齐读)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补充练习。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5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1、孩子们,你们是否听说过过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呢?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去过五岳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过黄山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师板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师板:奇松)

2、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

二、导读,感受奇松。

1、过渡: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陪客松,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表示出来。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

3、小组合作学习。

4、讨论交流。

(一)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黄迎客松的评价很高: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xx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xx迎客松,因为xx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交流:

生:奇在模样。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姿态优美遒劲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遒劲这个词的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能读好这个词。看到“郁郁苍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读好这句吗?

还奇在哪里?

生: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

1、师:谁能说说“饱经风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时间长。(图文结合理解)

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多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

3、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齐读)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读女生齐读)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三奇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师: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的迎客松(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

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你能饱满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生读)师:这正是“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二)陪客松奇美

A、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

出示:比喻句

师: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师: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通过朗读来表现。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三)送客松

师: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

师:盆景是什么意思?哦,它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可,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却像盆景一样姿态优雅,你说奇不奇?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xx大自然、黄山

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它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像人一样的挽留你陪客松,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1、孩子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善读书的你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奇松数量多,千姿百态。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从哪里读出来的可以分享一下吗?

师:黄山松的确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其它的黄山松吧!

4、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

黄山松美丽的倩影一定深深地留在了你的脑海里,试着完成以下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四、小结。

1、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黄山松奇不奇?(改板书“?”为“!”)

孩子们: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更是展示着自己优美的身姿,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学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写下了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了。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不仅明白了黄山松“奇”在哪里,更为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

(五)、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你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通州区新坝小学

沙桂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形神情“奇”。设计思路:

抓住文中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层层品读,感受黄山松的形神奇特;人松合一,感悟黄山松的独特情感。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导入:

1、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这几个词语:出示:

潇洒

挺秀

遒劲 盘曲 郁郁苍苍 绿色巨人 天然盆景 千姿百态 师:谁来读一读?

评价:读得真不错,字正腔圆。尤其是遒劲的劲这个最容易读错的字你都读对了。

2、这些词语在课文中都是写谁的?(黄山松)

3、那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你对黄山松的了解吗?

表达预设1:这个孩子是用了其中的一个词语,很好,那其他同学能不能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

2:你运用上了文中的语言。你是自己组织语言说的。大家的表达各有不同。

迎客松经受这样的困苦只需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吗?迎客松经受了800多年的考验,可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现在你感觉这是一棵怎样的黄山松?带着敬佩之情将句子齐读一遍。

多么顽强不屈的迎客松,多么令人钦佩的迎客松!其实饱经风霜、坚强不屈的岂止迎客松,还有(陪客松、送客松)。是啊,送客松也经历了500多年的风霜雨雪。所有的黄山松都顽强不屈地生长着,把自己的美丽展示给世人。这就是黄山松的精神。

迎客松还奇在何处?

5、“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

(看图)你看迎客松的这丛枝干斜伸出去多像(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女生读,将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

你希望自己成为一棵雍容大度、热情好客的迎客松吗?请将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热情地向宾客进行自我介绍。(改人称填空)

与迎客松对话:请问,你仿佛在对宾客说些什么欢迎词?

9、饱经风霜:理解饱——理解词——长在哪里?——可能经历怎样的风霜——读读手头的资料,你有什么话要说——这样的艰难经历只是一年、两年吗?十年、二十年吗?它经历了50年、100年、500年甚至800上千年,这就是充分,这就叫饱经风霜。这时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迎客松?是啊!这就是它的精神(评价学生时板书:神)难怪迎客松如今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

品陪客松

1、多么温馨的场面,多么富有神韵的山,造就了如此奇特的松。陪客松奇在哪儿? 这句话把陪客松比作谁?可以猜想陪客松个子()。师介绍陪客松高约5米。

看,陪客松多么热情、友好,它展开宽大的臂膀为游人遮挡炎炎烈日,不厌其烦地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呢!他热情地向游人介绍着:

品送客松

1、当我们拾级而下,准备离开黄山时,只见送客松向我们送来盈盈笑意。

看,送客松奇在何处?课本上是怎样描述送客松奇特的姿态的?

2、反馈评价。

总结:黄山的松,形态如此奇特,精神令人敬仰,情谊让人铭记,如此奇特的松,在泰山能看到吗?在华山能看到吗?在峨眉山能看到吗?只有——黄山,这样的松,黄山独有,这样的情,黄山独有。这样的独有,怎能不令人称奇,这样的奇松,真是不得不让人——情有独钟。(板书:情有独钟)想着这样的松,带着这样的情,让我们最后再读一次课题吧!

作业:

1、熟背课文第二节。

2、造句

„„饱经风霜„„

„„屹立„„

3、搜集有关资料,了解黄山其它三绝。

黄 山 奇 松 形 神 情 千姿百态

饱经风霜

情有独钟

下载黄山奇松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山奇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铺庄小学贾良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生字适当扩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16《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舒城县干汊河镇顺河小学 王敏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16、黄山奇松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16课——生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赏读品味,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网络教学,让学生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