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课讲稿:70年,伟大的奋斗精神
党课讲稿:70年,伟大的奋斗精神
70年前,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出现在了世界的东方。对于这个刚刚诞生的共和国,有不少西方人士心存怀疑,他们认为众多的人口是新中国不堪负担的压力,甚至有人预言中国政府解决不了人民吃饭问题。
然而70年过去,中华大地可谓“换了人间”。经过长期积累和不懈奋斗,中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与日俱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惊人的历史成就面前,一切质疑和否定早已烟消云散。
中国人民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来之不易,其中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也蕴含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书写的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而贯穿始终的一条文脉就是伟大的奋斗精神。中国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回溯华夏历史长河,奋斗精神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基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积极进取被认为是做人、成事的基本态度。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建大好河山,垦广袤良田,治大江大河,营造多姿多彩的生活,推动中华文明绵延赓续,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砥砺奋斗精神,使之深深融入自己的血液和灵魂。
聚焦中国近现代史,奋斗精神是推动历史不断发展前进的密钥。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也是中国人民砥砺奋斗的三座历史丰碑。从一代代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抛头颅、洒热血,到革命战争年代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再到深化改革开放时期啃硬骨头、涉深水区……不难发现,中国人每一次从困难中站起来继续向前,每一次创造、每一次超越的背后,都有奋斗精神提供着强大的支撑。
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奋斗精神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需动力。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当今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正如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奋进的时代,必须传承和弘扬伟大奋斗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中国70年里,那些展现奋斗精神的身影历历在目:为堵井喷,“铁人”王进喜纵身跃进泥浆;狂风肆虐,“公仆”焦裕禄带头顶着风沙去查风口;武夷山下,“樵夫”廖俊波身先士卒“背石上山”……今天我们所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是属于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的奋斗者,是钻研技艺的“大国工匠”,是奋战在扶贫一线的驻村干部,是风雪中穿行的快递小哥,是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每一个为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的奋斗者,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的接力者、传承人,他们正在广袤的国土上续写着近14亿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第二篇:党课讲稿:70年,伟大的奋斗精神
党课讲稿:70年,伟大的奋斗精神
70年前,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出现在了世界的东方。对于这个刚刚诞生的共和国,有不少西方人士心存怀疑,他们认为众多的人口是新中国不堪负担的压力,甚至有人预言中国政府解决不了人民吃饭问题。
然而70年过去,中华大地可谓“换了人间”。经过长期积累和不懈奋斗,中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与日俱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惊人的历史成就面前,一切质疑和否定早已烟消云散。
中国人民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来之不易,其中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也蕴含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书写的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而贯穿始终的一条文脉就是伟大的奋斗精神。中国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回溯华夏历史长河,奋斗精神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基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积极进取被认为是做人、成事的基本态度。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建大好河山,垦广袤良田,治大江大河,营造多姿多彩的生活,推动中华文明绵延赓续,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砥砺奋斗精神,使之深深融入自己的血液和灵魂。
聚焦中国近现代史,奋斗精神是推动历史不断发展前进的密钥。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也是中国人民砥砺奋斗的三座历史丰碑。从一代代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抛头颅、洒热血,到革命战争年代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再到深化改革开放时期啃硬骨头、涉深水区……不难发现,中国人每一次从困难中站起来继续向前,每一次创造、每一次超越的背后,都有奋斗精神提供着强大的支撑。
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奋斗精神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需动力。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当今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正如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奋进的时代,必须传承和弘扬伟大奋斗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中国70年里,那些展现奋斗精神的身影历历在目:为堵井喷,“铁人”王进喜
纵身跃进泥浆;狂风肆虐,“公仆”焦裕禄带头顶着风沙去查风口;武夷山下,“樵夫”廖俊波身先士卒“背石上山”……今天我们所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是属于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的奋斗者,是钻研技艺的“大国工匠”,是奋战在扶贫一线的驻村干部,是风雪中穿行的快递小哥,是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每一个为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的奋斗者,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的接力者、传承人,他们正在广袤的国土上续写着近14亿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第三篇:党课讲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爱国奋斗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做爱岗敬业担当的执法干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为我们全党提出的一项根本性、战略性的政治要求。对我们党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团结带领人民在新时代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推向前进,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期,通过集中学习、举办读书班等,我们对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按照主题教育节点要求,在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就以“弘扬爱国主义”为题材,为大家上一堂党课,和同志们共同学习,与大家共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构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就是发自内心地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尊严,自觉融入到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当中。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基因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时间发展锻造了民族统一的早期基础。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创制了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以各分封诸侯管理地方的政治体制,天下共主统一管理、分封诸侯维护中央权威,形成了天下统一的局面。经过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权政府,在政治体制上强化了国家的统一。汉承秦制,进一步加强了统一的国家政权。从那个时候起,虽然朝代更迭连绵不断,呈现出分分合合的历史轨迹,但中华民族总体上是以统一为大方向,反对和抵制民族分裂、渴望和维护国家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严厉谴责分裂者和高度赞扬统一者是中华民族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苏武、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集中代表了中华民族捍卫国家尊严、维护民族统一的精神标识,熔铸了中华民族深层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
进入近代以后,中国日益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失去了独立,民族失去了尊严,人民失去了幸福,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之秋。面对苦难,中国人民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奋起抗争,抵抗侵略,捍卫主权,维护独立,谋求解放,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百折不挠,前赴后继: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人民奋起抗击英国侵略者,光绪年间左宗棠率兵驱逐沙俄收复伊犁捍卫领土主权,中法战争中老将冯子材反击法国侵略军,甲午海战中北洋官兵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大东沟,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试图引领中国走向民主共和前景,五四运动中热血青年抵制巴黎和会、捍卫国家主权。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下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无不体现着中华儿女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爱国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一个高峰,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大幕。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发展、人民幸福生活不懈努力、接续奋斗。
——爱国主义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弱化,更不能丢掉
爱国主义作为凝聚中华儿女精神力量的重要纽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弱化,更不能丢掉,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精神应该得到充分激发而不能遭到限制约束。20世纪30年代,当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之时,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压制人民的爱国主义运动,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抗;而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走上了抗日战争的第一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全中国人民团结凝聚起来,最终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当前,随着中国的繁荣发展和在国际上影响力的不断上升,一些国外敌对势力不断在我国周边挑起事端,给我国和平发展制造麻烦,广大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坚定地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反对这些挑战,这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当代中华儿女要更好地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更加关心和捍卫祖国的前途命运、发展战略和核心利益,更加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的团结统一,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境界,全身心地自觉投入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中,以更加宽阔的胸怀和更加开放的心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始终是凝心聚力的兴国强国之魂,弘扬爱国主义就是要把中华民族坚强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条件下全体公民基本的道德遵循和行为准则,从公民个人行为规范的层面上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在这里,爱国是个人道德价值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的大团结,维护国家的统一,自觉奉献国家和社会,这是爱国主义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集中体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为之长期奋斗的伟大梦想,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就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要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至关重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中,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更好地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发展伟大事业的精神力量。
更突出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爱国主义教育一定要牢记历史,让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不忘我们在历史上遭受的各种伤害。但我们决不能简单地把爱国主义教育扭曲为屈辱史教育,异化为对仇恨记忆的强化,甚至是对某些国家的激愤和痛恨,把爱国主义精神扭曲为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我们不仅要记住遭受侵略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分析造成这些伤害的深层次原因,汲取历史教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建设好国家,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特别是要突出中国人民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以及在反抗斗争中所锻造出来的伟大精神。在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就要用这些伟大精神凝聚起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力量。
更突出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的爱国主义教育过多地停留在历史而不是关注当代,过多地突出历史上的屈辱而较少地关注当代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这就很容易把爱国主义教育简单化为对屈辱历史的追溯。总是重复历史的屈辱而看不到当代中国的发展壮大,就会在不断强化屈辱感中弱化发展前进的信心,甚至总是盯住当前发展中的问题而看不到党和国家为克服这些困难所做出的努力。为此,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更多地宣传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人民更多地看到曾经落后挨打的中国已经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经过这种教育,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能够更好地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更突出爱国主义的当代主题。在不同历史时代,爱国主义具有特定的主题,我们必须适应发展着的时代要求和爱国主义的主题转换,正确地而不是错误地、理性地而不是盲目地弘扬爱国主义。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救亡图存必然成为爱国主义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近代以来的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这一奋斗历史无疑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历史条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当今的爱国主义主题与近代的爱国主义主题有了很大不同。如果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与时俱进地实现主题的转换,还把力量过多地停留在以往的主题上,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教育必然会严重缺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成为爱国主义的当代主题。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让人民更多地关心国家的核心利益、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更好地适应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在不忘历史的同时更加关注时代的要求,形成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强大历史合力。
——立足本职岗位
践行爱国奋斗精神
在讲这部分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3个小故事。
故事一:“母亲送儿打日寇”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华大地战火熊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014年7月7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再次回顾这段历史,总书记提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
一句“全部战死沙场”,是对革命理想信念凝重的诠释。“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之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正是这为国忘家,为公忘私,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初心”,推动了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共同朝着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和平,是人类共同的企盼,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变的“初心”。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只要共产党人在,“初心”就不会被遗忘,因此,无论革命时期、和平时期,“不忘初心”的故事都将依然继续。
故事二:“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报道曾让习近平为之流泪。
2014年3月,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时谈起了这段往事:“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几度哽咽,多次泣不成声,同学们也流下眼泪……”
他说到焦裕禄在病痛折磨下仍以超人毅力工作的故事:“念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
自此,焦裕禄精神在习近平心中扎根,50多年来,无论是当知青、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这个名字始终闪耀在习近平心中。
这个名字意味着“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意味着凡事求真务实、“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意味着“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意味着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意味着一颗“把老百姓看成父母、兄弟姐妹”的“初心”。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同敌人作斗争,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的保护和支持,党执政了是不是能做到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总书记的发问令人深思。
故事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同意大利众议长菲科举行会见。菲科议长向习近平主席提了一个问题,“我本人当选众议长已经很激动了,而中国这么大,您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想的?”习近平主席语气坚定:“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大国领袖的铿锵誓言,这是百年大党不变的本色。
这些故事,是对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最好昭示,更是优秀的中华儿女发扬爱国精神的典范。
就在昨天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分别授予“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将国家最高荣誉授予了袁隆平等40名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和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作出杰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总书记讲“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生活,感恩党的伟大领导,感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强化思想认识,严格政治标准,立足本职岗位,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才是践行爱国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爱国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战争年代,爱国奋斗精神体现在为国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建立奉献终身乃至生命。而现如今,我国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就要充分认识到爱国奋斗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要求,不能有在如今和平年代和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时代无需要爱国奋斗精神的错误思想,也不能有可以麻痹松懈的错误理念。在新时代,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前辈可歌可泣的爱国奋斗精神,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提高思想认识,紧听习总书记的召唤,践行爱国奋斗精神。
二要严格政治标准。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干部,政治标准始终是第一位的。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强化“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步提高自身政治理论修养,始终坚定政治信念,做到对党绝对忠诚,站在全局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念,加强党性修养,不计较个人得失,以集体和国家利益为重,从而为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奠定政治思想基础。
三要爱岗敬业担当。在新时代,践行爱国奋斗精神的最终落脚点即是在自身的本质岗位上踏实肯干,兢兢业业,艰苦奋斗,任劳任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杜绝假大空的爱国腔调和“远大理想”,摈弃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观心态。真正静下心来,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满腔热血,发光发热,从一点一滴做起,工作中不拉后腿,不满腹牢骚抱怨,不好高骛远,不斤斤计较,做到问心无愧,不要忘记初心。尤其作为一名执法干部,要对群众有感情,对党和人民负责,做到公正执法、依法执法、清廉执法,扎实工作,敬业奉献,严格要求自己,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对得起所从事的这份工作。
在新的历史时期,让我们深刻认识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担当,立足本职岗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爱国奋斗之曲,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伟大的精神之源奋进的磅礴力量“”专题党课讲稿
“伟大的精神之源奋进的磅礴力量”专题党课讲稿范文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2021年7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在9500多万名党员、14亿多中国人民心中激荡起继往开来、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32个字,浓缩百年奋斗,揭示历史真谛。这是一个伟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史诗,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豪迈宣言。
(一)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在“云端”举行之际,16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逾万名政党和各界代表与会。盛况的背后,是许多人心头普遍萦绕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树高千丈必有根,江流万里总有源。读懂中国共产党,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读懂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的提炼总结和深刻阐发,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源头和起点,揭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集中体现了对党的历史、党的传统、党的精神的深刻论述。
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既有深刻的历史基础,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标志着我们党对自身历史的认识和总结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对自身性质和宗旨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对自身精神谱系的领悟和阐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是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完善,对推动党和人民事业蓬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恩格斯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伟大建党精神,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为人们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提供了一把“金钥匙”,蕴含着百年大党依然风华正茂的精神密码。
(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一大纪念馆,高3米、宽7米的巨幅油画《星火》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画面上,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50余名成员昂首挺胸,意气风发向前行进。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
“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翻开党史,党的先驱们书写了一个个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感人故事。为了心中的主义和信仰,他们矢志不渝、前赴后继,生死考验不能改其志,功名利禄不能动其心,千难万险不能阻其行。“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如磐石,中国共产党人的拼搏奋斗百折不挠。
思想上的觉醒是真正的觉醒,精神上的升华是真正的升华。近代以来,在反复比较中,在艰辛探索中,在实践检验中,中国的先进分子越来越真切地意识到,“诸路皆走不通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人认定“马克思的学说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坚信“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带领人民走出一条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
马克思认为,精神的实质始终就是真理本身。信仰的“味道”,源于真理的力量。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百年艰辛奋斗,百年沧桑巨变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永远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侧广场上,名为《旗帜》《信仰》《伟业》《攻坚》《追梦》的五组雕塑庄严矗立,生动讲述着我们党百年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将一个个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岸形象定格在天地之间、铭刻在人们心中。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国运飘摇、民族危亡之际,革命先驱们挺身而出,立志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开辟一条光明的路。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初心因践行而永恒,使命因担当而伟大。从李大钊“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的宏愿,到方志敏“我渴望着光明;我开始为光明奋斗”的誓言;从王进喜“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奋斗,到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情怀;从孔繁森“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剖白,到黄文秀“投身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抉择……一代代共产党人以赤子之心守初心、以奋斗之志赴使命,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在百年风雨历程中,正是因为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中国共产党人总能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定力,激发“勇气先登势无敌”的胆魄,开掘“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智慧,在“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征途上勇往直前……
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张桂梅步入人民大会堂时,她那双布满膏药、托起许多大山女孩梦想的手,令人泪目。像张桂梅一样,无数共产党员用奋斗的手写下赤诚心声:“有人问我,为什么做这些?其中有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恩和感情,更多的,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四)“因为1921,所以2021。”建党百年之际,《觉醒年代》《1921》《革命者》《红船》等一批影视作品热映。重温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历史瞬间,感悟今天一切的来之不易,人们更加缅怀那些“最早醒来却又最先离去”的先烈们——
“李大钊,1927年牺牲”“陈延年,1927年牺牲”“李汉俊,1927年牺牲”“陈乔年,1928年牺牲”“蔡和森,1931年牺牲”“邓中夏,1933年牺牲”……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历史。青史之中,有血泪斑斑,有苦难辉煌,更有铁骨铮铮。
那是赵世炎“志士不辞牺牲”的坚定信念,是瞿秋白临刑前“此地甚好”的慷慨从容,是何叔衡“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无畏壮举,是石光银“砸锅卖铁也要把沙子治住”的顽强拼搏,是黄大发“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忘我奉献……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约有2000万。他们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大多数没有留下姓名。
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我们党在奋斗征程中锤炼了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锻造了不惧风险、不畏强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浩然风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世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百年斗争史,激荡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气壮山河的英雄豪情。
(五)“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面向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拳庄严宣誓——对共产党员来说,80个字的入党誓词,字字千钧,“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和要求贯穿其中,召唤着每一个党员“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一百年来,我们党历经艰险磨难,没有被困难压垮,也没有被敌人打倒,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百年党史,有“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坚毅,有“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的壮烈,有腹中满是草根而宁死不屈的气节,有竹签钉入十指而永不叛党的坚贞,有深藏功名、淡泊名利的境界……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拼搏与奉献诠释了对党的绝对忠诚。
对党忠诚,源自坚定信仰;不负人民,发自为民初心。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了人民幸福,勇往直前以赴之,艰苦奋斗以求之,殚精竭虑以成之,真正做到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年夙愿、百年梦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老百姓过上了越来越好的日子。“这盛世,如您所愿”——这是人民创造的盛世,更是属于人民的盛世。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对党忠诚的本质要求是不负人民,不负人民是对党最大的忠诚。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之心、赤子之心早已融入精神血脉,成为始终不竭的力量源泉。
(六)邓小平同志说:“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而生动地体现了共产党人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建党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价值追求、精神风貌、政治品格的概括和凝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革命性、实践性和人民性。
伟大建党精神思想精辟、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其四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相互融合,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了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充分体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从思想层面揭示我们党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独特优势;“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从实践层面揭示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历史担当和源源不竭的前进动力;“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从精神层面揭示我们党意志坚强、不可战胜的强大力量;“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从价值层面揭示我们党立党为公、心系人民的高尚品格。
(七)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先驱们寻求真理的不懈探索中生根发芽,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茁壮成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发展,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精神家园。
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伟大建党精神,谱写了百年壮丽精神史诗的伟大开篇,是中国共产党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源。
这是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思想基点。伟大建党精神,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等基本问题,积淀着我们党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何以“伟大、光荣、正确”的根本原因。伟大建党精神犹如一块基石,支撑起党的事业发展进步的巍巍大厦;又好似一颗火种,点燃了艰苦卓绝征途上一个个熊熊燃烧的精神火炬。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和本、根与魂。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源头出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一系列伟大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展现了薪火相传、波澜壮阔的精神力量。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在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特区精神的形成中,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闯出一条新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中得到生动诠释,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和奋斗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构成了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的核心要义,鼓舞着党和人民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辉映着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把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等崇高理念刻印在大地深处……
一系列伟大精神在不同时期体现出各自特点、不同含义,但本质内容和精神实质却一脉相承、相通相融,追根溯源,都可以在伟大建党精神中,找到其精神渊源和底色底蕴。如同长江、黄河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起源,穿越重山、东流入海,伟大建党精神在历史长河中奔腾不息,贯穿百年而又历久弥新,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
(八)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发展中达到一定的高度。
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旧中国,无论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歧视,还是“伤心最怕读新闻”的慨叹,都折射出中国人任人欺凌、毫无尊严的屈辱境况,那时的中华民族在精神上处于极度的不自主、不独立和不自信之中。一个“无声的中国”,时间是停滞的,遍地是“沉默的灵魂”。
“所以我们的解放运动第一声,就是‘精神解放’!”从建党时起,中国共产党就自觉地把思想变革与社会革命紧密结合起来,由此开启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性重塑。毛泽东同志曾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国际歌》中所唱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全靠我们自己”——一百年来,我们党把握规律、洞察大势,带领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赢得了历史主动;我们党以远大理想感召人、以共同信仰凝聚人、以崇高精神塑造人,使中国人民一扫精神上的迷茫、颓败,走出了被动的泥沼,以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状态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赢得了精神主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伟大觉醒的必然结果;建党实践孕育的伟大建党精神,又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新起点,不仅挺起了民族精神的脊梁,也为民族精神的传承、重塑与升华注入强大“原动力”。由伟大建党精神发端,一代代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元素,开辟了新的境界,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使之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伟大建党精神犹如一个醒目的路标,深刻启示我们:当高楼大厦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同样应巍然矗立。
(九)“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伟大建党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成为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精神力量。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如何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让这一“精神之源”成为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动力之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作出新的回答。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琚振华摄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应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精神之火、真理之光照亮新征程,让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应激发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前进道路上,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奋发“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昂扬斗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以造福人民的新业绩不负人民新期待。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中国共产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应勇于自我革命,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十)“七一”前后,各地举行的建党百年主题灯光秀刷屏了。光与影的变幻,今与昔的对比,让人无限感慨。从星星之火到万家灯火,从一叶红船到巍巍巨轮,何等神奇的巨变,何等伟大的奇迹!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庄严宣告,发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中华儿女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时代强音。
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以复兴之志凝聚磅礴之力,一个百年大党的初心和使命,从未绽放出如此耀眼的光芒;一个伟大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从未如此接近光辉的彼岸。
让伟大建党精神,激励我们向着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吧!
第五篇:“红船精神”党课讲稿
“红船精神”党课讲稿
“红船精神”党课讲稿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源头精神。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精神”所昭示的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今天我在此讲解题为“不忘初心勇立潮头红船再出发”的党课,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温“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首先,我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红船精神”的内涵。
先讲一讲红船的由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从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就是在这条游船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建国后,南湖引起了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注。1959年国庆节,这条仿制的纪念船正式对外展出。当地群众则亲切地称之为“红船”。久而久之,“红船”就成了这条纪念船的代名词。之后,“红船”就一直停泊在南湖烟雨楼前湖心岛东南岸边的水面上,向人们展示着当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生动历史场景。
下面再讲一下“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公开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一大会址、南湖红船。这一行动、体现了我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现了我党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的坚持坚守。习总书记再提“红船精神”,也是进一步强调十九大报告中所要求的“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改造客观世界,首先要改造主观世界,把主观世界改造好了,把内在精神世界的秩序建构起来了,才有利于改造外部世界。
归纳起来,“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主要有三点:
一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勇立潮头的磅礴精神力量。从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烽火硝烟中挺立脊梁的主心骨,再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员,在这条前后相续的道路上,我们党初心如磐,以划时代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点燃照亮中国的燎原之火,拉开赶超世界的改革大幕,开启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98年前只有几十人的中国共产党,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拿出只争朝夕、敢于担当的拼劲,才能在十九大擘画的新征程上夺取更大胜利。二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奋发前行的坚毅精神支柱。脚步不歇,前行不止,98年来,我们党从奋斗起步,更靠奋斗发展,成就了一项又一项伟业。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刻印在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建设年代的广阔天地、改革年代的风起云涌,让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我们以五年来历史性的变革与成就,把中国的发展带到了新的方位,更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三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崇高道德信念。一大旧址中,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誓词激荡信仰,有着“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的共产党人,矗立起民族的精神丰碑。从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到李保国、廖俊波、黄大年,我们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进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正需以奉献精神召唤亿万人民接续奋斗,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红船精神”的内涵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反映的是我们党内在的文化标签,反映的是我们党内最核心的一种价值要求。正因为这样,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于2005年6月21日《光明日报》的“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这篇文章中,用两句话对“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做了一个明确而又深刻的概括:“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是党的先进性之源。中国革命精神,既包括民主革命时期,也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当然也包括我们今天改革发展,在这个时代浪潮中所产生的种种精神就是中国的革命精神。但这种革命精神的源头就在共产党的创建所蕴含的这种红色基因,今天我们称之为“红船精神”。我们今天共产党开展先进性建设,我们需要用我们精神的源动力,它的源动力是什么?就是早期共产党人给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所提供的这种精神风范,这种风范我们称之为“红船精神”。这两句话具有内在的相同性,但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从历史的内在逻辑来阐述的,而党的先进性之源更多的是站在我们这个时代的角度。
下面讲第二部分,“红船精神”对我党的重要意义。
(一)“红船精神”是思想武器。
这个思想武器对我们来说,最主要的是在于要正确地认识和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物,我们党不断的发展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以及我们党对待理论的正确态度——与时俱进。我们党的各个历史阶段,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红船精神”给我们的一个现实启示就是要有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引,没了理论就没有方向,没了理论我们就没有一个思想的武器,没有理论我们的前行就失去了最根本的指引。所以“红船精神”给我们的很大的现实价值意义,就是我们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引。(二)“红船精神”是精神支柱。
“红船精神”给我们的现实价值意义还在于它的精神支撑。这个精神支撑更主要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怎样来坚定理想,怎么来坚定信念。我们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也是早期共产党人包括共产党在各个革命建设时期不断前行的最根本的精神动力。所以对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弘扬“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确立我们的精神支柱,显得尤为重要。(三)“红船精神”是道德力量。
对每一个共产党人来说,“红船精神”对我们的价值意义就是我们说的道德力量。共产党之所以能赢得群众,一方面靠的是我们有利于群众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政策;另一方面,靠的是共产党道德的感召力,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道德风范感染了群众,感召了群众。我们必须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谆谆教诲,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德,真正干出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政绩。最后讲一下如何弘扬“红船精神”谱写新时代的新篇章。
首先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嘹亮号角。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机关党员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其次要赓(gēng)续精神汲取动力。当好学懂弄通、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排头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现阶段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新贡献。在新征程上,结合新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党员干部充满信心与力量,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再次要砥砺前行,善作善成。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服务群众无止境。基层党组织要得人心,得民心。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这是我们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标杆,也是我们今后开展工作要遵循的准则。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着力营造一个服务全面、环境优美、秩序优良、人际关系融洽的和谐新社会,使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再上新台阶。要不断完善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关心的身边事。
最后要忠诚核心,紧跟领袖。坚定不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保证。“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gǔn)九章但挚一领”。确立和维护全党核心,关乎旗帜道路方向,关乎党运国脉军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也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们必须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当好坚定不移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的排头兵。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告诉我们,无论过去还是未来,“红船精神”都永不过时,红色基因都会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它仍将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历经苦难,百折不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在考验与检阅中一路升华,在机遇和挑战中奋勇前行。“红船精神”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使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随着今天中国步入世界舞台,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红船必将驶向更广阔的世界,铸就更加辉煌的伟业。
谢谢大家!“红船精神”党课讲稿
1921年夏,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袭扰,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继续进行,在这里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条小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而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因此被称之为红船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总书记的讲话揭示了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里有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动力,有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
纵观党史,“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品格、优良作风的优秀开端,是共产党人需要传承和弘扬的“红色基因”。由“红船精神”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以及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革命文化精神,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优质基因。
“红船精神”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传承“红船精神”,重温共产党人烽火岁月里的革命斗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不仅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中国文化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也是应对各种挑战的有力武器,成为能够激发共产党人内在价值自省的精神源泉。
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首次概括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动力。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建党实践和革命活动中,从播撒中国革命的思想火种,到奠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组织;从制定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到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无不彰显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近代中国社会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中国的时代课题。为了救亡图存,早期的先进分子想了各种办法,但无论是君主立宪所主导的社会变革,还是民主革命所主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事实上都没能成功。俄国的十月革命,让处在彷徨中的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新的希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
以李大钊、陈独秀、陈望道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奋力播撒中国革命的思想火种,成为中国革命发展的思想先锋。他们创办进步刊物,宣传新思想和十月革命;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立学术团体,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一年后,更名为《新青年》。以《新青年》的出版为标志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20世纪初的中国开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革命。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逐步发展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然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北洋军阀仇视新生的苏俄工农政权,把科学社会主义诬蔑为“过激主义”,把布尔什维克攻击为“过激党”。因此,面对北洋军阀的封锁,《新青年》《湘江评论》《少年中国》《每周评论》等报纸杂志纷纷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热情地歌颂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以敏锐独到的眼光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新纪元》4篇光辉的文献,揭开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他在文中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对于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他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这一胜利“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是二十世纪革命的先声。”他满怀信心地说:“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克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克主义凯歌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期“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专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有所阐明,并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这期间,李大钊还在《新潮》《少年中国》《国民月刊》《新生活》《晨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五四运动前后,虽然在中国有不少人介绍过《共产党宣言》,但一直没有完整的中文译本。1920年春,陈望道接受了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重任,陈望道回到了家乡,夜以继日地开展艰苦的翻译工作,他时时刻刻聚精会神斟词酌句,一丝不苟,这期间就留下了“吃墨汁”的感人佳话:一天,陈望道的母亲送来粽子给儿子当点心充饥,外加一碟红糖。过了一阵,母亲来取碗筷,惊奇地发现儿子满嘴乌黑,红糖却原封未动。老人家爱怜又带几分生气,问道:“吃完啦,这糖甜不甜呀?”陈望道仍浑然不觉,头也不抬说:“甜,真甜。”经过艰苦的努力,陈望道翻译完成了《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以“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出版。
中国革命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而为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更需要大力开展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发起了中国最早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经过五四运动锻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很多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坚决的革命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大范围的传播。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仅表现在中国先进分子播散中国革命的思想火种上,更体现在他们积极创建党团组织,开创中国工人阶级先锋组织的实践中。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6月,陈独秀同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等人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党组织,还起草了党的纲领。党纲草案共有十条,其中包括运用劳工专政、生产合作等手段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关于党的名称问题,陈独秀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主张定名为“共产党”,陈独秀表示同意。8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11月,共产党早期组织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为此,要通过革命的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920年10月,李大钊等在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当时称“共产党小组”,同年年底决定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为书记。它曾帮助天津、唐山、太原、济南等地的共产主义者开展工作,对北方党团组织地建立起过促进作用。在上海及北京党组织的联络和推动下,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地方,多是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较深,产业工人较为集中,已经出现了一批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的中心城市。在日本、法国也有由留学生和华侨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进一步结合,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
二、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过程中,中国先进分子从激进民主主义者逐步成长为共产主义者。他们在自己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后,又通过成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研究组织,深入工农民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而把坚定的信仰传递到社会基层,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中国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营造了浓厚的理论氛围,培育了一大批革命人才;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因遭到租界巡捕袭扰而遇到挫折时,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红船上完成了大会的最后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曲曲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壮丽乐章。
在艰辛的探索中坚定理想。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不屈不挠的探索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从而树立了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文化转型大背景下,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以毛泽东、恽代英等为代表的先进分子,拼命搜寻,学习那些具有进步色彩和改造现实的思想学说,搜寻着当时社会上能够看到的各种进步书刊:中国儒家典籍等传统文化、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等方面的书籍。毛泽东最早读的是私塾,“没有进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校”,学的是儒家典籍。这种学习的内容,他说,“对我也有好处,因为我识字便是从这里学来的。”同时,他也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并从中发现了问题,这些小说“颂扬的全都是武将,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为他们所有和控制”。进入新学校后,毛泽东开始接触到《盛世危言》和西方的《原富》等书籍,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十月革命之前,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一度泛滥。1918年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毛泽东后来在自述中说,尽管“我对政治的兴趣继续增长”,但“我的思想还是混乱的”,这时“我读了一些关于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在那个时候,我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毛泽东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所发生的事情的文章。我热切地搜寻当时所能找到的极少数的共产主义文献的中文本。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就一直没有动摇过。”“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理想、追求不仅使我们党内凝聚,同时也是对社会的改造。离开了理想信念,共产党就缺乏内在的凝聚力,离开了理想信念就没有办法去改造社会的广大群众,我们党就没有力量,就没有基础。理想、信念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政党品质,这个品质对广大共产党员来说,就是要具有奋斗精神,要百折不挠。早期共产党创建的过程以及创建之后我们的这段社会历史的实践,充分反映出,理想、奋斗、追求对中国共产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三、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以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标志。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先后尝试过诸多救国救民的方案,做过诸多努力,但都失败了。这时,中国迫切需要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期待着先进阶级和先进政党的出现,充当中国革命的领导者,领导人民完成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1921年3月,李大钊在《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一文中,公开表达了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强烈愿望:“我们现在还要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
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就明确规定: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要“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这些规定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要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立场和奋斗目标,鲜明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划清了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的界限。
1922年6月,中共中央在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明确宣告:“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军,为无产阶级奋斗,和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党。”
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统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并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坚定地走向社会最底层,发动和依靠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民众,并把团结和依靠工农群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20世纪20年代,面对风雨如晦的黑暗中国和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不顾个人安危和得失,自觉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组建了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奋斗,1949年,终于赢得了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解放,使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这一过程中,无数共产党人,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和大公无私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红船精神包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其中,首创精神是核心,是动力之源。首创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创新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源。而理论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理论创新要着眼于探讨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回答新问题作为理论创新的着力点。紧密联系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通过创造性的思维,不断摸索和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精神创新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才能时刻保持蓬勃生机和无限的创造活力,走在时代前列。
奋斗精神是支柱,是胜利之本。奋斗精神首先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意志坚强,品节刚毅,无所畏惧,无论遭受多少挫折都不动摇、不退缩、不屈服,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只有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认定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共创美好未来。
奉献精神是本质,是德政之基。奉献精神的关键在于党的一切决策和措施都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保持根本性质、恪守根本宗旨、牢记根本使命,才能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
伟大的党培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滋养伟大的党。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正是这些伟大的革命精神,使我们党由小变大,从弱到强,推动中国革命在艰难中奋进、在曲折中前行,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
一条红船见证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创建历程,引领了中国革命道路的前进方向,拉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光辉起点。
在红船精神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辉煌的成绩,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红船精神”党课讲稿
红船精神”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之源。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弘扬和践行“红船精神”贯穿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践中,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1.发挥首创精神,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开启全面从严治党
新的伟大征程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潮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由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幵长期执政的党。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在于一以贯之的首创精神。不论时代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党从不因循守旧,敢于突破前人,不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伟大事业必须靠党的领导,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这个新气象新作为首先是全面从严治党要开创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空前力度管党治党,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历史征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实践证明,正是靠着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新要求,增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让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淬炼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全面从严治党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它不是简单的自我修复,而是从里到外的深刻改造、深度重塑,是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不断实现自身跨越。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抓住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坚韧的战略定力,发挥首创精神,勇于自我革命,积极探索出一条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着力解决好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使党永葆先锋队的政治本色。
2.持续奋斗精神,以共产党人的奋斗姿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向纵深发展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胜利之本。回顾建党97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以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在于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奋斗不仅仅是行动,更是一种状态。奋斗精神已经融入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内化为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成为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的“成功密码”。
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牢记“两个务必”的政治嘱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正本清源,拨正船头,确保全党始终沿着正确航向前进。经过不懈奋斗和努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对党、对国家、对民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清醒认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重整行装再出发,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忧患意识,持续奋斗精神,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品质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气魄,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旗帜鲜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思想建党、纪律强党、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紧紧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任务,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反对腐败,努力夺取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
3.弘扬奉献精神,以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确保全面从严治党正确政治方向
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肩负为人民谋利益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不断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就了一个大国大党的风范担当。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并失政权的危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站稳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作出“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勇气,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党风政风显著好转,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积聚了强大正能量。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我们更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德,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倾听人民呼声,接受人民监督,坚持人民群众反对和痛恨什么,我们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特别是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自觉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经验,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进管党治党工作,真正管出习惯、抓出成效、成风化俗,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