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对照实验和模拟实验)。
2.生物的特征:(生石花、珊瑚虫是生物,珊瑚不是生物)会判断题目描述的是哪项特征
1)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异养)。2)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最终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3)排出废物:动物排泄: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通过落叶排出废物。注:排便不是排泄。4)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猎豹追捕羚羊、含羞草被碰触后合拢,葵花朵朵向太阳。
5)生长繁殖:植物发芽、开花、结果、产生种子;动物产卵、产仔;蘑菇(真菌)生长。
6)遗传变异:遗传是相同(龙生龙,凤生凤);不同是变异(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7)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提供例证)。
3.调查分为普查法(如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法,选取样本时要随机取样。调查首先要确定调查目 的和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对调查的生物分类可根据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用途来分。4.科学探究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保证单一变量;取平均值,减少误差;用多只鼠妇、做重复实验,避免偶然性。
对照组只有一个,是正常自然条件,或空白对照;实验组可以有多个,是人为改变条件(变量)。
5.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等;生物之间 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总结: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6.生态系统: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如一片农田。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空气、阳光、水等。7.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如:植物→虫子→食虫鸟
①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②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③箭头表示捕食关系,指向捕食者;
④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生物数量、有机物总量、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
⑤有毒物质不易分解且无法排出,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越多。
8.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如森林强于草原、自然生态系统强于人工生态系统。9.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范围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和岩石圈表面(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约20千米厚。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0.生物圈是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其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相互联系。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肺、绿色水库;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肾,净化水质、蓄洪抗旱,如沼泽。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显微镜的结构(教材 37 页)掌握目镜、物镜、细准焦螺旋、转换器、反光镜的位置和作用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低;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低,视野越亮,细胞数目越多;放大倍数越高,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2.显微镜的使用(教材 37—39)会识图排序,观察(先下后上、先粗后细、先高后低)
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住镜座,放在实验台略偏左,距离边缘 7 厘米。
②对光:用低倍物镜、较大光圈,对光成功: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视野暗用凹面镜、大光圈。
③观察:降镜筒直到物镜接近标本(看物镜)→ 升镜筒(看目镜,先转粗准焦再转细准焦螺旋)
④清洁收镜: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向两旁,并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直立。
低倍镜转高倍镜:移动玻片使物象到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更明亮 3.成像特点:倒像,如 p→d。要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物象偏哪移哪)
4.污点判断:转动目镜、移动玻片,污点动则在目镜或玻片上;污点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5.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玻片标本有切片、装片和涂片。制作临时装片步骤(教材 43、47)制作洋葱鳞片叶标本:擦、滴、撕、展、盖、染、吸 滴清水(保证材料的新鲜、平展)制作人口腔上皮标本:擦、滴、刮、涂、盖、染、吸 滴生理盐水(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注意:盖盖玻片的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形成气泡)。6.细胞中的物质可分为无机物(水、氧、无机盐)和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7.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教材 45、48)必考图片题,掌握结构名称、位置、作用、异同点
动植物细胞共有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死亡后无法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质可流动,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含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等多种结构
细胞核控制中心,含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
线粒体能量转换器,分解有机物,将其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
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壁保护、支持细胞(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的细胞壁增厚)
叶绿体能量转换器,只有绿色部分有,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液泡含有细胞液,溶解了味道、色素、气味等多种物质
8.克隆羊说明:细胞核控制着发育和遗传,遗传物质 DNA 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教材 53)
9.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体积增大)、分裂(数目增多)和分化(种类增多)分不开。
10.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分裂→细胞质分裂→形成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教材 57)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 是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先复制再均分,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遗传物质相同。
11.分化:细胞分裂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分化产生了组织。
12.人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和分泌)、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张)、神经组织(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如软骨、韧带、血液)。每种组织都体现了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器官中至少包含两种组织,皮肤、一块肌肉、一块骨、血管都是器官。
13.植物的主要组织:保护组织(保护,如番茄表皮)、分生组织(分裂,如根尖分生区、茎形成层)、营养组织(贮存或制造营养)、输导组织(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机械组织。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实、种子。
14.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区别在于有无系统。
15.单细胞生物包括大肠杆菌(细菌)、酵母菌(真菌)、草履虫和变形虫(动物)、衣藻(植物)等。草履虫:纤毛—运动;表膜—呼吸;口沟—摄食;食物泡—消化;收集管和伸缩泡—排泄;胞肛—
排遗。草履虫进行分裂生殖,不分化,不能形成组织。实验时从表层吸取是因为表层氧气充足,放棉花纤维是为了限制运动。草履虫能净化污水;有的单细胞生物会引起赤潮(水体富营养化)。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孢子植物:不产生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孢子是生殖细胞,生命力弱,故生殖过程离不开水。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释放氧气,代表有衣藻、水绵、海带、石花菜。苔藓植物:生活在潮湿陆地,有茎、叶、假根,无输导组织;监测空气污染,代表是葫芦藓。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作用是形成煤,代表有肾蕨、里白、卷柏、贯众、满江红。2.种子植物:种子是生殖器官,外有种皮保护,内有营养储存,不良环境下能休眠,故生命力强。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不形成果实,松、杉、柏、苏铁、银杏。球果和白果都是种子。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开花结果,果皮能保护种子、帮助种子传播,故分布最广泛。3.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强调:不包含胚乳)。双子叶植物:种子两片子叶,无胚乳,营养在子叶里;叶脉为网状脉,如豆类、花生、瓜子。
单子叶植物:种子一片子叶,有胚乳,营养在胚乳里;叶脉为平行脉,如主食类、椰子、竹。玉米胚乳中含淀粉,遇碘液变蓝。面粉来自于小麦种子的胚乳,豆浆、花生油等来自于子叶。4.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测定发芽率用到了抽样检测,发芽率在 90%以上才适合播种):
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不需要阳光和土壤(萌发所需营养来自自身)。自身条件:胚完整、胚是活的、度过休眠期;干瘪的、胚被咬坏的、储存时间过长的种子不能萌发。萌发过程:吸收水分,转运营养→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5.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包括:成熟区(有根毛,吸收)、伸长区(生长)、分生区(分裂)、根冠(保护)。幼根的生长包括: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伸长区细胞生长增大细胞体积。
6.芽包括叶芽和花芽。枝条由叶芽发育而来。幼叶→叶;芽轴→茎;芽原基→芽。芽中有分生组织。茎能加粗生长的植物是因为茎中有形成层(分生组织),无形成层的茎不能加粗(竹子)。
7.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水和无机盐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由叶片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施肥是为了提供无机盐。无机盐需要量最多是氮、磷、钾。缺少含硼的无机盐,就只开花不结果。8.一朵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里有胚珠,胚珠中有卵细胞。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花粉,花粉中有精子。花分为两性花和单性花(只有雌蕊或雄蕊)。9.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珠被→种皮,受精卵→胚。
注:雌蕊(子房)受损不能结出果实;阴雨天果树减产的原因是传粉不足,可以人工辅助授粉。10.蒸腾作用主要器官是叶片,主要结构是气孔,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植物吸收的水大多用于蒸腾作用,意义:拉动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降低叶片温度,促进水循环。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光照强、温度高、空气流动快(有风)、湿度小,蒸腾作用强;反之则弱。减弱蒸腾作用:移栽时选阴雨天或傍晚、剪掉部分枝叶、搭遮阳网。(移栽带土可以保护根毛)
11.叶片:①表皮—保护,表皮细胞无叶绿体;②叶肉—含叶绿体,光合作用;③叶脉—输导组织。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有叶绿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则气孔关闭,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则气孔开放;陆生植物叶片背面的气孔比正面多,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12.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结论是: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须条件。实验操作:①暗处理—运走耗尽原有淀粉;②遮光—进行对照;③酒精—脱色(隔水加热以防爆炸)。实验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脱色后变成黄白色),未遮光部分变蓝色,说明产生了淀粉。
13.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有机物(含化学能)和氧气。
普利斯特利实验结论:绿色植物能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浑浊的空气。
金鱼藻实验:金鱼藻在光下释放的气体能使快熄灭的木条复燃,该气体为氧气(氧气能助燃)。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暗处理,设置有氢氧化钠实验组(无二氧化碳),碘液检验淀粉。
增强光合作用:合理密植、增强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气肥)、适当提高温度。
14.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
主要在线粒体进行,所有活细胞每时每刻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呼吸释放能量
(温度计测量);呼吸释放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吸消耗氧气(燃烧的蜡烛熄灭)。促进呼吸:排涝、松土;储存时要抑制呼吸:低温、干燥、低氧或充入二氧化碳、留通风孔降温。
1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光能→化学能);只在有光时进行(白天);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化学能→生命活动的能量),有光无光都进行(昼夜);
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光合作用是唯一能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在维持碳-氧平衡中有重要作用。
第二篇:七年级生物上册核心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1.生物家族包括原生生物、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
2.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叫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一个校园、一座城市。注 :一棵桃树、一群鱼等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4.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一滴糖水会招来蚂蚁、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吃话梅分泌唾液“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长: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
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孔雀开屏、植物开花结果
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如:植物光合作用、落叶、运动后出汗、呼
吸、排尿等
5、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
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助(如“企鹅喂食、蚂蚁共同搬运食物)、斗争(如梅花鹿求偶争斗)
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惠互利(如:海葵和蟹、白蚁和鞭毛虫、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捕食(如:兔子吃草、狮子捕食斑马)、寄生(如:蛔虫和人)、竞争(如:水稻和杂草、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
6、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拟态(如:竹节虫、枯叶蝶)、保护色(如:蜥蜴和北极熊的体色)、警戒色(如:毒箭蛙、胡蜂、夹竹桃)
7、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鸟类有适于飞翔的翅膀、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仙人掌 的叶子特化成刺
8、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9、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10、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第2章
探索生命
1.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
2.林 奈――“分类学之父”
3.分类单位:
界、门、纲、目、科、属、种(单位由大到小,共同特征由少到多)
4.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物种起源
5.哈 维(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家)――血液循环
6.沃 森 和 克 里 克(现代分子生物学奠基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7.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命现象
8.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9.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最重要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
10.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①发现并提出问题 ②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③
作出假设
④设计实验方案
⑤实施实验并记录
⑥分析实验现象
⑦得出结论
第3章
细胞
1、除病毒以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也称原生生物。如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眼虫
多细胞生物:由许多细胞组成的生物。
3、显微镜的使用
结构:
光学部分:目镜、物镜、遮光器、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之分)、机械部分:镜筒、镜臂、镜柱、镜座
操作步骤:
① 取镜安放
② 对光:目镜、物镜、反光镜要在同一直线上。用左眼观察
③ 放置玻片标本
④ 观察:先用粗准焦螺旋,后用细准焦螺旋(降镜筒---升镜筒---细调)
⑤ 收放: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将镜头降至最低处,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②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
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4、实验: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操作步骤:擦
→
滴(生理盐水,作用是保持细胞形态)→
刮
→
涂
→
盖(盖片时要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
→
染(用碘液,作用是便于观察)→
吸
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操作步骤:擦
→
滴(清水)→
撕
→
展
→
盖(盖片时要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
→染(用碘液,作用是便于观察)→
吸
5、植物细胞特有的三个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有线粒体)
▲6、细胞结构与其功能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核: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储存遗传物质
细胞质: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合成有机物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分解有机物
液泡:储存糖分、色素等多种物质
7、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变大?(课本53页)
细胞若无限生长时,较大细胞的表面积相对较小,细胞膜将不能保证从外界环境获取足够的生活物质,较小细胞的表面积则相对较大,更易于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
8细胞分裂
①细胞分裂过程
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膜内陷,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胞
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核一分为二,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新的细胞壁,从而形成两个新细胞
②在细胞分裂前,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细胞分裂时,遗传
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③细胞分裂的意义:繁殖、生长、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
第四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分裂→
细胞生长
→
细胞分化
2、组织: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3、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
①上皮组织:保护和分泌。如小肠上皮,口腔上皮、消化道内表面、呼吸道内表面、皮肤表皮
②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如血液、皮下脂肪、肌腱、骨组织
③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如心肌、平滑肌、骨骼肌
④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如脑和脊髓中的神经组织
4、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①分生组织: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②保护组织: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组织。如:洋葱表皮、番茄表皮、甘蔗表皮
③营养组织:储存营养物质。如番茄果肉、叶肉、苹果果肉
④输导组织: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5、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如:大脑、胃、肠、心脏
植物的营养器官有:根、茎、叶 植物的生殖器官有:花、果实、种子
根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主要完成支持和运输的功能、叶主要完成制造有机物的功能。
6、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7、人体的八大系统
①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②泌尿系统:形成和排出尿液
③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激素的作用,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④呼吸系统: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
⑤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⑥循环系统:运输体内物质
⑦生殖系统:生殖
⑧运动系统:运动、支持、保护
8、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9、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0、大多数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细胞经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经过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第五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1.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海尔蒙特
实验结论:水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普利斯特利
实验结论:植物可以净化空气
英格豪斯
实验结论: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释放气体
萨克斯
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合成淀粉
2、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步骤:暗处理(目的:消耗叶片中的淀粉)→
遮光
→
光照
→
脱色(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酒精变成绿色)
→
染色(加碘液,目的是为了检验淀粉)
3、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4、叶的结构(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分成上表皮和下表皮,扁平的表皮细胞无色透明,细胞外壁上有一层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气孔由成对的保卫细胞组成,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叶肉:分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紧密,含叶绿体较多。海绵组织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较少。
叶脉:是叶片的“骨架”,起支持作用。分成网状叶脉和平行叶脉。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
5、叶绿素能够吸收和转化光能,叶绿素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没有形成叶绿素时,叶绿体呈白色或黄色。
6、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
+
水
淀粉(储存能量)
+
氧气
叶绿体
①原料:二氧化碳、水
②产物:淀粉、氧气
③条件:光
④场所:叶绿体
⑤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同化作用)
⑥两种变化:物质转变(无机物——→有机物)、能量转变(光能——→化学能)
⑦植物增产的措施:白天升温,晚上降温;加入二氧化碳。
7、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立体高效种植、合理密植(课本81页)
8、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线粒体
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异化作用)
场所:线粒体
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能量)
9、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一部分转化成热量散失。
10、1呼吸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例1:堆放时间较长的蔬菜会因受热而腐烂,是因为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所以堆放蔬菜的地方一定要保持通风散热,才能防止蔬菜腐烂。
例2:栽花或种植庄稼都需要经常松土,是因为植物要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所以要经常松土。
11、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在植物的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2、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13、根毛适于吸收水分的特点:细胞壁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植物根部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
14、根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根毛吸水: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根毛失水:根毛细胞液浓度 < 土壤溶液浓度
植物吸水和失水决定于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的大小
15、水分的运输途径:土壤中的水分
→
根毛(细胞壁
→
细胞膜
→
细胞质
→
液泡)→
根部导管
→
茎
→叶脉
→
叶肉
→
气孔
→大气
16、水分运输的动力:蒸腾作用
17、水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①水师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水可以使植物保持状态。
③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运输和利用
④水参与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如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18、若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的细胞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一次施肥过多,容易造成“烧苗”。
19、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使枝叶长得繁茂,含磷的无机盐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茎秆健壮。
20、无土栽培: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种类、数量和比例配制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
21、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所需要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22、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植物体的水分蒸腾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叶柄和嫩茎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主要方式。
23、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根吸收水分;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
24、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例1:热带雨林由于蒸腾作用将水分蒸腾到大气中,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例2: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例3:为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植物的存活机会,最好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或移栽植物后要遮阳,移栽时要剪去大量的枝叶。
例4:高大的榕树顶端叶片能够不断地得到充足的水分,主要是靠蒸腾作用。
例5: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温度,避免叶片被阳光灼伤。
25、导管和筛管的区别
所在部位
运输物质
运输方向
组成细胞
导管
木质部
水、无机盐
自下而上
死细胞
筛管
韧皮部
有机物
自上而下
活细胞
26、中耕松土可使氧气进入土壤中,从而利于根的呼吸。
27、水淹地会使土壤中缺氧,根无法呼吸,是植物萎蔫,应及时排涝。
28、在低温低氧、高浓度二氧化碳的环境中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储存,植物种子应储存在低温、干燥处。
29、把水果蔬菜低温保存,目的是抑制其呼吸作用。
第六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1、生活史: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是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即从一粒种子的萌发到幼苗的根、茎、叶的发生和生长,再到成熟植株的开花、传粉和受精,最后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2、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
常见植物
子叶
胚乳
营养储存
双子叶植物
大豆、菜豆、蚕豆、花生
2片
无
子叶
单子叶植物
水稻、小麦、高梁
1片
有
胚乳
3、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是新植物体的雏形,是种子的主要部分,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四部分组成。
▲4、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的萌发总是胚根首先突破种皮)
种子 →
胚根发育成根 →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
胚轴发育成根和茎之间的连接部分 →
胚乳或子叶提供营养
→
幼苗
▲5、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成熟、完整、有活力的胚;有充足的营养物质
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6、没有生活力的种子绝对不能萌发,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也不能萌发。
7、种子萌发和形成幼苗,标志着植物体进入营养器官生长的阶段。
花、果实、种子是植物体的生殖器官,开花和结实标志着植物体进入一生的成熟阶段。
8、直根系:主根和侧根有明显区别根系
须根系:主根和侧根没有明显区别,由不定根组成。
9、根系分布的规律:向地生长,向水生长、向肥生长
根生长的原因:分生区增加细胞数目、伸长区使细胞体积增大。
10、根尖的结构
11、叶芽的结构
12、芽的类型
按发生分类:花芽、叶芽、混合芽
按着生位置分类:顶芽、侧芽
13、茎生长的方向:向上生长,水平生长
茎生长的原因:定芽生长点细胞分裂和伸长的结果。
14、叶的生长期有限,在短期内叶片长到一定大小时,生长就会停止。有些植物的叶基部,有保持分生能力的细胞,叶片的生长期较长,如韭菜割去叶片上部,叶仍继续生长。
15、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体的生殖器官,开花和结果标志着植物体进入一生的成熟阶段。
16、花的结构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因为雄蕊的花药产生花粉,花粉管里有精子,雌蕊子房的胚珠产生卵细胞。
17、花的种类
两性花:一朵花上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如郁金香、月季
单性花:一朵花上只有雄蕊或雌蕊。如黄瓜
无性花:一朵花上既没有雄蕊也没有雌蕊。如向日葵花盘边缘的舌形花
17、传粉:花药里散出的花粉以一定方式传送到雌蕊的柱头上。传粉是受精的前提。
18、传粉方式:
①异花传粉:植物开花后,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常借助昆虫和风力完成。
②自花传粉:花绽开前后,成熟的花粉散落在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
19、受精作用:
当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在柱头表面的黏液作用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沿着花柱向子房方向生长,进入子房,直达胚珠。当花粉管进入胚珠内部时,释放出精子,胚珠里的卵细胞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20、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
▲21、果实的来源
传粉和受精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其中,受精卵发育成胚,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整个子房发育成果实。
第七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氮的平衡;
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2、植被:覆盖地表而有规律地生活在一起的一群植物叫做植被。
我国的植被主要有: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
3、银杉——→植物界的“大熊猫”
珙桐——→“鸽子树”
4、“三北”防护林工程——→“绿色长城”
5、植树节:3月12日
第三篇: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能排泄废物
4、有应激性
5、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6、生长发育
7、能繁殖
8、遗传变异
二、观察法 P2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二、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全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二、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考卷子的题目理解掌握)
三、探究的过程: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四、对照实验 P15
五、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
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3、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聚更多,譬如日本的水吴病。
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注意DDT的例子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1.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三、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第二节 观察植物细胞
一、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二、实验过程P43-44
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支持、保护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4、细胞核:贮存&传递遗传信息
5、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6、液泡:细胞液
7、线粒体:呼吸的场所 第三节 观察动物细胞
一、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二、动物细胞的结构
1、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2、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3、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以白糖融解的实验为例说明。分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三、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四、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1、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三、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1、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2、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3、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4、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四、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二、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概念
三、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四、几种组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能够完成多种功能的结构才能够满足植物体某一方面生命活动的需要,这样的结构叫做器官。
五、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六、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七、动物或人体内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了系统。
八、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九、P65题3十、八大系统的名称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1、养器官:根、茎、叶
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二、植物的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一、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二、草履虫
结构:纤毛、表膜、收集管、收缩泡、胞肛、口沟、食物泡、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小核)功能:笔记
三、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方面:笔记
2、有害方面:笔记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蕨类植物的地上部分不是茎,而是它的复叶;地下部分是地下茎和根。
二、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三、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时可见到,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
四、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五、苔藓植物的植物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有茎、叶的分化,但茎很细小,叶又小又薄,如葫芦藓、墙藓;另一种没有茎、叶的分化,植物体只是扁平的叶状体,如地钱。
六、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七、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八、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九、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十、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十一、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第四单元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二、病毒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看笔记 第二节 种子植物
一、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二、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要求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四、果皮的作用(看笔记)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子粒饱满,胚完整,具有生命力,已度过休眠期。
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抽样检测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一、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二、幼根的生长
1、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2、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三、芽的结构
1、芽轴--发育成茎
2、芽原基--发育长成侧芽
3、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并产生出新的芽原基和叶原基
4、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四、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氮、磷、钾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一、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二、花的结构
花瓣、花托、花萼、雄蕊(花药、花丝)、雌蕊(子房、花柱、柱头)
三、传粉和受精 看笔记
四、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受精极核--胚乳 胚珠--种子 珠被--种皮
五、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循环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1、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2、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3、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4、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二、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三、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一、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二、根的结构
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三、水分的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叶片的结构
上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气孔
二、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三、蒸腾作用的意义:
1、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2、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3、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4、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一、天竺葵的实验
1、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
2、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
3、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
4、染色:用碘液染色
5、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二、光合作用
1、产生了淀粉等有机物
2、并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
3、公式: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储存化学能)+ 氧气
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一、绿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1、用来构建之物体
2、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二、呼吸作用
1、在线粒体里进行
2、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储存的能量也被释放,供生命活动需要。
3、公式:有机物(储存化学能)+ 氧--→二氧化碳 + 水 +能量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光
无机物+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储存能量)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三、栽培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植被覆盖率低
2、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
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组成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理解,不识记)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总复习
一、显微镜的结构:课本P36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要掌握
二、注意事项
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防止玻片标本损坏和划坏物镜镜头。
2.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4.如果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是物像往哪偏,标本就应该往哪移。
三、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四、临时装片制作过程:
“擦”、“滴”、“取”、“展”、“盖”、“染”、“吸”
注意: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而不滴清水?
避免细胞吸水膨胀。
2.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怎样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目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
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跟着转动,再移动玻片标本上,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五、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相同点
不同点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线粒体。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
六、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2、一般细胞中的带酸味和带甜味的物质存在于细胞液泡中的细胞液中
3、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4、在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把 光能转换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动物、植物生活所需。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内的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动植物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七、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多莉羊的例子p55,57页1题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的DNA中。DNA是双螺旋结构的。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就是基因。
细胞核中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叫做染色体。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上有遗传信息。
每一中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如人的体细胞都含有23对染色体)
八、植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细胞分裂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九、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1、动物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2、植物体的基本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十、判断哪些生物是单细胞生物P68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十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而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1. 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病毒可以通过自我复制增殖,来制造新的病毒。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总复习
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其中前三类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且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水的环境。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二、种子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如:松、杉、柏、银杏、苏铁)
种子的结构会画图并填出名称 见P85
菜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乳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三、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种子是完整的并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植株的生长
▲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植株生长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花的结构(课本102)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要区别)。
六、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会影响植物的分布。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3、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茎的结构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在二者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不断的分裂,能使茎不断长粗。有些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因而不能长得很粗。茎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4、叶片的结构: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6、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生产者)。
七、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天竺葵的光合作用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光照的部位(对照组)和不照光的部位(实验组)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释放出氧气的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用来构建植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最后)
▲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光能
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储存化学能)+ 氧气
叶绿体
呼吸作用公式:有机物(储存化学能)+ 氧--→二氧化碳 + 水 +能量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理解)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如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九、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人均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
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绿化祖国,从我做起。
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重点识记图形:P24 P36 P45 P48 P66-67 P85 P102-103 P125 P130
重点理解记忆实验:P15 P37 P42 P83 P113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7、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1、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2、抽样调查的条件:数目过多或范围过大
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分布的影响的实验】
鼠妇的生活环境:阴暗、潮湿。
变量:两个实验组中不同的实验条件。探究性实验中,每两个实验组之间有且仅有一个实验变量,这一变量即为探究的影响条件。(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同物种间的关系:种内竞争、种内互助;
不同种间:种间竞争、种间互助、捕食、寄生、共生。
3、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会影响环境。
4、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生产者:能够从非生物部分获得物质与能量。一般为绿色植物也有一些光合或化合细菌。消费者: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即从生产者获取能量及物质)。一般为动物。分解者:能够将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或排泄物中的物质及能量转化到非生物部分。一般为细菌和真菌。
5、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6、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生产者的数量最多,顶级消费者最少。
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生物体内有毒物质越多。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8、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9、地球之肺: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湿地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中的像与真实物体对比,为左右相反。因此物像在视野中哪里,就往哪个方向移。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物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储存有细胞液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发动机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4、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四、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元素,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元素):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五、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2、染色体由组成DNA和蛋白质。
3、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4、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七、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增大)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八、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或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九、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单细胞一般通过分裂生殖。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蕨类使用孢子进行生殖。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2、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3、苔藓的叶只有单层细胞,对空气污染敏感,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4、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5、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双子叶):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两片子叶)
玉米种子(单子叶):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一片子叶)、胚乳。
6、种子植物根据有无果皮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都是被子植物。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4、根尖的结构:
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部位主要是根的成熟区的根毛结构。根毛可以加大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7、花的结构与发育:
8、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在植物中,运输水的通道是导管。在运输水的同时,无机盐也一起运输到植物全身。导管位于植物茎及叶脉的木质部(即我们常说的树芯)当中。有机物在植物茎韧皮部筛管中运输。
2、水分从活的植物体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3、气孔存在于叶片的上下表皮中。一般陆生植物的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多。太阳上升时,空气进入气孔,蒸腾作用随之增强;夜幕降临时,气孔闭合,蒸腾作用随之减弱。
4、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散失。
5、蒸腾作用一方面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另一方面,在炎热天气时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防止灼伤。
6、对环境而言,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因此植物对生态系统中水循环有促进作用。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消耗。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2、淀粉为光合作用的产物;光照为光合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3、构成植物体干重的绝大部分物质为有机物,只有极少数的无机盐。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作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等糖类。
5、植物生长越旺盛,所需的有机物就越多。
6、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了二氧化碳并释放了氧气。
7、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存储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
光照、叶绿体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淀粉)氧气
主要目的:合成有机物(主要为淀粉),储存能量。有阳光才能进行 第五章 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一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实质就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4、呼吸作用的强弱常常是生命活动强弱的标志。一般呼吸作用越强,代表生命活动越活跃。
5、无氧呼吸:特殊情况下,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也能分解,但分解的不彻底,释放的能力也较少。
6、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呼吸和呼吸作用不一样,呼吸不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7、呼吸作用:
有机物(淀粉)氧气线粒体二氧化碳水能量
主要目的:产生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活细胞随时都在进行。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因为有知识,我们上了太空,我们延长了人均寿命。更因为有知识,我们超出生死,不再疑惑。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1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3、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6、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第五章 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
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2
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溶解有色素、糖等物质)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3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20KM)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