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康保县职教中心
史慧玲
2011年10月8日-27日,我参加了河北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认真聆听了许多教授的独特见解。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语文教师培训手册》,浏览了必修教材和部分选修教材,再读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回到单位后,我认真参加远程网络学习,抄了许多学习笔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必修本打好基础,合理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选修,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引导学生多读,在读的过程中积累,然后多写,采取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在三个写作序列练习中,养成良好的能力。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形成师生互动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我们,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教会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
方法重要,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指导学法,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督促运用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平台,集中学习,同位次的交流和沟通,学员之间的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习,在反思中进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我坚信:新课程改革,一定会让学生接受到鲜活的语文,让他们的大脑积极思维,让他们的情感象涓涓的泉水川流不息,让他们的智慧象天上的星星永放光芒。
五、重视模块学习,夯实各种能力基础,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素养。
模块学习做到“教什么,考什么;怎么教,怎么考;怎么教,怎么做”,在新课程下模块学习与考试一定会一直体现“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这二十个字的高中语文总目标。所以,我们要研究模块,更要在教学实践中以总目标为指导。要实现总目标,关键要转变观念。新课程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以前的教育教学相比,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注重有效知识的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终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要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只有学生发展了,教师才能更快的提高!模块学习,语文综合素质的较量!要在较量中取胜,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需要我们自己提高综合素质——终身学习。
总之,集中培训学习让我感觉很充实,解决了很多我没有想明白的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给了我很多启示,我更加相信课程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在新课程条件下,学习和成长的学生,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我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到实践中去寻求最佳答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重庆市2015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重庆市2015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培训总结
重庆市城口中学校
周应兵
2016年3月3日至2016年4月2日,我在西南大学参加了“重庆市名师工程(2015)——高中语文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的集中培训学习。本次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学者的报告讲座,有学员、教授的同课异构,有基地学校的跟岗研修,有学员之间的交流讨论,有一线教师的专题讲座,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磨课、观摩课、汇报课„„回首这一个月的学习,使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又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上的增长。现将这一阶段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聆听讲座,潜心感悟
1、对李源田主任开班仪式上的报告的理解感悟
李主任借周濂《你永远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等著作,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处于一种装睡状态(因为那样有很多好处),“正直的生活有代价,不正直的生活代价更沉重”。让我们明白,作为一个教师要关心社会,要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视角和内涵。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热爱生活,要有情怀。“语文老师一定要有故事”,“有故事的人生才精彩,有故事的课堂才生动”。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关心爱护学生,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最好的教育是最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教育里有无数风景,师德是教师是最美丽的风景”,“师德是一条遥远的射线”„„这些谆谆教诲萦绕耳边,让我铭记终生。
教师要有社会担当,要有职业良心。当前教师的社会信价比还不是很高,因此,我们更应该保持操守,乐于奉献。梁晓声老师的教育情节、崇高师德、奉献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
教师要不断学习,要多读书,要努力经营自己的“第二故乡——精神的故乡”。要勇于开拓,敢于创新,要能够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做新课程理念下的优秀教师。
2、对西南大学余立新老师《审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讲座的理解感悟
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注重美育。教育部2014教基【4】号文件有如下表述:“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把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我国目前提出的核心素养体系包括文化修养,语言、符号与表达,科学、技术与应用,人文与审美等方面;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等方面。余老师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为例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使我明白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
语文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要贯穿到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写作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在学习、教学、生活中不断的提升个人的审美素养——它是我们的专业素养之一。
3、对重庆市教科院钱金涛老师《历史的弓,弯成射日的弧——高考语文现状及尝试 》讲座的理解感悟
“高考不是教什么考什么,也不是考什么教什么。高考是高校需要什么人才,我们考什么。”中国高考,不仅仅是人才选拔,它还承载着社会阶层划分和晋升通道作用。老实说高考更多承载的是社会晋升公平的底线。人才选抜功能在这里反而不一定充分,因为基教训练让人才底色未必那么真实。
考试和教育的关系——距离是越来越拉大。基础教育质量与高考不必直接联系。学业考试才是衡量基础教育的质量。高考和教育考查功能不同。教育考查是普适性考查;高考是选拔性考试。
重庆教育质量步履沉重。原因有三:(1)儿子管着老子;(2)眼睛望着凳子;(3)一贯想捡桃子。
对全国高考语文命题趋势的总体分析:(1)六种能力全面铺开,阅读和表达成为设题重点。全国卷高考题考查了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其中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五个能力层主要集中在阅读和表达上设置了题目。(2)命题设置“三化”趋势明显。即走“生活化”“思维化”“情态化”之路。
4、对重庆一中王海洋老师《中学语文言语3i综合教学及案例分析》讲座的理解感悟
言语3i,即以“言语”为总视点,从知(知识与结构)、思(思维与思想)、诗(诗意与审美)的角度,对语文教材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力求在教学实施层面具化课程标准和学科素养的各项指标,并通过综合化处理,凸显语文教学的可控性、综合性,进而尝试学科间的跨界通融。因“知”、“思”、“诗”这三个字韵母都是“i”,故简称“3i”。
教学内容选定的依据 :新课程标准(目标)、选文的类型(客体)、学情与学需(前提)。
教学内容选定的原则和策略 :专科化原则(本质化选择)即“一心思”、系统化原则(系统化考量)即“一锅出”、特色化原则(个性化区分)即“一根筋”。
5、对北京十八中李锦超老师《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与备考》讲座的理解感悟
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原则:时时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课展现——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篇篇表达——立德树人;专题教学——拓展探究。
尝试高考改革的启示:改革是必然,积极思考改革、认真研究改革、努力投身改革,是每一位教师必需真实面对的事情。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关注:即将出台的新的课程标准;即将使用的新的教;即将推出的新的考试内容。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课堂学习: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的,教是为学服务的。“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备考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认识《考试说明》;语文(学科)能力的构成;语用是备考的重要手段;现代文阅读备考建议;古代诗歌阅读备考建议;作答好天下第一道大题——作文。
6、对重庆八中张泽勇老师《高中阅读教学策略研习与问诊——学习资源开发:阅读教学的起点》讲座的理解感悟
“课本只能当工具看,当手段看。通过这些工具和手段,使包含在里头的种种东西在学生的思想、意识、行动、工作方面起积极的作用,这才是目的,教师要尽责任,就得努力达到这个目的。”从文本中开发学习资源是阅读教学的起点,是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表现!
语文教学的关键:帮助学生进行教学性阅读,从而获得语文的原理知识,提升语文能力。教师语文阅读关键: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开发学习资源,而不只是为了读出文本的思想内容。
课堂应该是“课程—教程—学程”的综合。(1)课程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决定学什么和用什么学;(2)学程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一起教都是为了学。教师应该思考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比应该学习的范围小),如何为学习提供支持,以及怎样教会 4
学生进行学习、进行思考;(3)教程是阅读教学的桥梁:以教师的教学策略,组织实施课程内容,促进学程发展。
开发学习资源的基本程序:(1)明了学科标准;(2)解读教材——教材中有什么;(3)教师的个性把握;(4)学生特质分析。
7、对西南大学魏小娜老师《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思考》讲座的理解感悟
中国特色阅读课的不足:感性有余,理性不足。重视文采远远超于理据,在审美抒情的的同时,忽略通过语文来求知、思考和辩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种不足,重要原因之一:实用类文本在我国语文教学中的误用与缺席。这些不足带来的结果:理性思维的无力;认知思辨的无力„„
出路与对策:(1)重视从学生阅读实用类文本的真实困惑入手,设计教学;(2)重视从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角度来设计教学。
8、对西南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荣维东老师《 批判性思维与语文教育》讲座的理解感悟
中国教育体系的优势和弱势:在教育体系的竞争中,中国做得很好。学生们表现出勤奋、效率和守纪。教师也颇具敬业精神。不足之处是学习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中国传统的学习方法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较好成绩。中国的教育体系展示出明显的薄弱之处:分层教学不足和依赖死记硬背。与西方教育体系下的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批判性思维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启示和实施:批判性思维是语文能力的核心;积极倡导批判性(证据性)阅读;切实实施批判性(分析性)写作;修订课程标准、教材,考试评价融入“批判性思维”的内容。批判性思维,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
9、对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陈家尧老师《古诗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以<赤壁赋>为例》讲座的理解感悟
古诗文阅读价值取向——积累取向:读熟;理解取向:读懂(理清思路—理解文意);鉴赏取向:读味;写作取向:读化;审美取向:读美;文化取向:读源(文化思想—原型形象—文化故事—文化拓展);探究取向:读透。
10、对西南大学附中张万国老师《CIS下的班级教育管理创新 》讲座的理解感悟
讲座中,张万国老师介绍了“CIS”的含义,并结合西大附中首届(高2014级)创新班的管理经验,介绍了自己班级管理的经验,指出自己的“班级使命”是“着眼学生终身发展”“探索接触人才培养方式”“切实践行立人、新民的办学理念”等。自己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培养有高远理想的人、有现代人格的人,有文化底蕴的人,有领袖气质的人”。张万国老师还坦诚介绍了自己管理班级的具体做法,如“根据长远管理规划拟定学期管理工作计划”“新生入学前做好公关工作,如熟记学生姓名,给学生写公开信”“努力做好开学第一天工作”。开学以后,隆重召开“建班典礼”“对学生进行入格教育”,开展“素能特训熔炼团队”,引导学生做好“高中学业规划,如认识我自己、谋划我自己、策划我自己、规划我自己、监督我自己”,“选拔干部并进行培训”以期让学生自我管理,提炼与建设“班级核心价值观”等。为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张万国老师在班级中开设文化讲座活动,如“附中立人讲堂”“创新讲堂”“附中大先生讲座”,参与讲座的有两院院士、优秀学生家长、优秀学生等,这些活动未免有“高大上”的嫌疑,但“给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在班级管理上,张万国老师重视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带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学习舞蹈等。报告中,张万国老 6
师总结了高2014届优异成绩,指出新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与大胆地创新是成功的根本原因。张老师务实的工作态度,科学的施教策略,以及幽默风趣的谈吐,深深地感染了我。
11、对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老师《语文教育改革与评价》讲座的理解感悟
现状:语文教育改革进入新常态。什么是新常态?新常态=正常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不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
评价:未来的发展趋势。改革的基本原则: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改革策略既积极又稳妥。改革措施: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深化高考的考试内容改革。
展望:值得关注的变化。强调三贴近(时代、社会现实、考生实际);注重考察思辨能力;加强文化素养考查;拓展材料来源;引导课外阅读;作文的两个变化。
课标:修订后的课标确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12、对华东师范大学李冲锋博士老《 教师教育科研的意识与策略》讲座的理解感悟
树立教学科研的九种意识:问题意识;视角意识;立场意识;前提意识;界定意识;特性意识;分类意识;分层意识;成果意识。
要以教育写作促教师专业发展:树立“成果意识”;燃起“著书梦想”;练习“及时写作”;促进“多样写作”;持续“适度写作。
此外,西南大学文学院王本朝院长的《语文考试:知识、能力与技巧》讲座,以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卷为例,系统地分析了 7
高考语文是如何具体落实课标、考试说明的要求的;沙坪坝区语文教研员姜恒权老师《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与创生》、西大胥洪全老师《古诗文解读的方法和策略》、西大附中张爱民老师《文言文文本解读与教师素养》等等讲座都让我收获颇丰。
二、走进名校,深入课堂
这个阶段的总结在《跟岗研修报告》里,在此不再赘述。
三、反思自己,展望未来
在今后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我要尤其重视以下这些问题:
1、转变教育观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
2、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情形,形成师生互动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3、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4、重视模块学习、夯实各种能力基础,养成学生语文素养。
5、及时写好教学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6、善于学习,多读、多思、多积累,尤其要多向专家学者学习请教。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我将把培训所得大胆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力争早日成为一名市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
2016年3月31日
第三篇:重庆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总结
重庆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总结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何键
参加这次由西南大学组织的“重庆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的研修学习,是我教学职业生涯的一次质的飞跃。在这次培训中,在第一学段,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使我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得到了提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建构了理论根基;在第二学段,通过“影子研修”,与沙坪坝区名校名师零距离接触,感受到了名师们的教学风采,学习了他们的实际课堂教学技能,增强并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在第三学段,学习了顾之川、王本朝等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参与学员间的讨论及经验分享,对前两个阶段的学习进行了融合,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进一步进行了有机对接。三个阶段的学习,使自己对教学的认识与把握,由过去的感性上升到理性,由零碎走向系统,由肤浅走向深入,无论是在专业修养上还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上,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重构与提升,简要总结如下。
一、提升了理论素养 夯实了教育教学根基
随着社会的变革,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育教学理念也在随着时代走向深入,尤其是当今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要在新的教育理论的支撑下才能正常进行。作为一线教师,埋头苦干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还需抬头望天,这样才不会迷失道路,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要理论的导向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厘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与 方法。
1、在学习荣维东教授的讲座“批判性思维与语文教育”中,认识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明白了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人的明辨能力的主干。我们说的独立思考、判断力、洞察力等,其实都来自或依靠批判性思维。一个人如果想要成为一个明智的,不为世俗偏见、潮流和利益集团摆弄的人,成为在生活和职业中有判断力和发展能力的成功者,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强大的靠背”。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知识信息生产、传播、消费的时代特征,“批判性思维”是生活的必需,是学习工作的必备,是推动知识社会前进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懂得了批判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自我校准”六中核心技能,认识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具备了“批判性”的思维方法,教学才能创新,教学才能有自己的个性,才能引导学生创新,从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学生,丰富了自己的教学论知识。
2、进一步领悟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通过学习余立新教授、荣维东教授以及陈家尧等名师的的教育理论,对语文核心素养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其内涵为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交流与语境;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内涵为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三是审美鉴赏与创造,内涵为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表现与创新;四是文化传承与理解,内涵为意识与态度,选择与继,包容与借鉴,关注与参与。这些语文核心素养的准确把握,为自己的语文教学具有方向性的指引作用,解决了中学语文该教什么,以什么内容作为教学着力点的的重要命题。
3、丰富了班级管理理念,育人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在我过去的班级管理中,“管”占据了主要的内容,而“理”相对较少,尤其是缺乏系统性的育人体系。通过对西南大学附中张万国老师“CIS下的班级教育管理创新”的学习,领会了“CIS下的班级教育管理”理念,懂得了班级CIS作为一个整体机制,它由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三大要素构成 ;在班级管理中,应从这三大要素出发,根据班级学生特点,首先要建构班级管理的理念系统,要真正着眼学生终身发展,探索素质教育和应试成绩双优之路,探索杰出人才培养方式,确定出明确的班级发展目标,要着力培养“有高远理想的人,有现代人格的——有文化底蕴的人”,甚至是有“有领袖气质的人”;在行为系统建设上,从新生入学开始,首先对新生进行“入格”教育,让学生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作为一个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有哪些;其次,要让学生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第三,要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的管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第四,要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丰富的活动,组建不同的社团,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在视觉系统上,通过设置班级标识,班徽,班旗,班联,班级活动标语(横幅)班服以及的班级教室环境建设等,营造班级文化氛围,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二、丰富了课堂教学方法,提升了课堂教学能力。
在培训学习期间,通过与学员之间的研课、磨课,观摩西南大学教授张军武与我们学员的同课异构课堂《为民忘却的纪念》,特别是与沙区进修学院姜恒权老师的影子研修,学习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及课堂教学处理艺术,自己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1、理解了“学本式”卓越课堂教学的内涵。
在影子研修期间,跟随沙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姜恒权老师,得以全面深入沙区各大知名学校,深入到名师的课堂,对沙区的“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教学理念、价值追求、课堂教学实作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习观摩。“学本式”卓越课堂是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学生的学习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三本”观,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和同伴助学的团队协作精神,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让教师走下神坛,成为导游和学习助,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教师助学下,进行自我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的训练、情感及人格修养的提升。它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价值取向,遵循“先学后导、互助展评”的基本模式,给定了学生在课堂上主要开展“自学”(先学)、“互学”(互助)、“展学”(展评)三种学习方式,比较鲜明地体现出学习者自主和自由的学习特点,确保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发挥,确保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发展,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全面、明确、具体,操作性极强的教学指导模型。
2、领悟了“如何上好一堂高中语文课”的要素。在名师的指点下,明确了一堂好的高中语文课堂应该具有怎样的要素及课堂生态。一是要投放合理的教学内容:它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料积,熟练的语言技巧,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等内容,要防止走“偏”,要“找出“盲点”——不见盲点不行课,要自定“检测点”,注意自控过程质量等要素;二是推进程序符合学习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要激活学生的情思,让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要让学生有收获,有创新,有课堂的生成,避免概念的演绎和急功近利的目标教学以及野蛮的教学流程的推进。
3、教学方法走向多元化。在与名师的对话中,深深明白了“教无定法”的道理,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影子研修期间,分别学习了姜恒权、王海洋、谢芳等名师的课堂教学,他们的课堂既有定法,更有变化,各有特色,可谓异彩纷呈,在他们的身上,我体会到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不能拘于定法,更不能死守某一成法,应有多元的教学形式,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应在自己的教学理念基础上应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给学生呈现不同的教学形态,让教学方法多元化,从而适应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以达到让所有的学生均得到发展的目的。
三、学无所息,明确了自己专业发展之路。
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创新力、知识力、道德力、学习力几个方面,而最核心的是学习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方能提升创新力、道德力和知识力(《师资建设》黄明超)。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深切感受到无论是专家教授还是一线名师,他们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学养,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及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对照自己的教学生涯,自己过去的学习往往是一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学习缺乏系统和深入,这是制约自己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就这次培训,对我而言,培训的结束只是我学习的一个起点,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一方面要去系统地学习相关教育专著,让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得到不断地丰富和提高;二是要加强向同行学习,向名家学习。在这次培训中,有幸能与不少教育名家结识,这是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我希望以这次培训所搭建的平台,今后能与各位专家、名师时常交流对话,随时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升自己专业素质的目的;三是将学习与自己的实际教学相结合,在博取众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体系。
这次培训虽然仅有短短的一个月,但在西南大学的精心安排下,以科学而高效的培训方式,让自己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洗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不断地学习与探索,让自己在不断地学习与追求中走向卓越。
第四篇:苏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
先生高瞻远瞩,学员高山仰止
——2014年苏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
常州市溧阳市埭头中学
狄宇俊
2014年4月26日至30日,苏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开班培训,我非常有幸接受了培训。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拓宽了知识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深刻了思维思想。下面谈谈我对这次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人文深厚情义留。
4月26日上午,我来到了苏州大学东吴宾馆。班主任徐飞老师、班主任助理蔡亚奇老师、许宗艳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叮嘱我们何时吃饭,哪一楼吃饭,注意事项什么的,感到她们的细心、周到、热心。现代社会,这种不带有利益关系的美好品质已不多见了。
中午,我们徜徉在东吴大学校园,看到了银杏树、香樟树棵棵高大,绿树成荫;看到了老校门东吴大学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气势磅礴;看到了苏大学子,悠悠而过,书卷之气,与校合一……苏大,真好!
下午一点多的开班仪式上,教育学院的副院长陈炳亮教授做了真诚友好的演讲,激起了培训学员的阵阵掌声。徐飞班主任在课间提供茶水、果点的决议得到了男女学员的一致欢呼。
刚刚开班,就这么让学员们激动、兴奋,感到了苏大的热情怀抱。不禁让我们对接下来几天的培训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二、儒雅琴心谈选修。
4月26日下午二点,宁波教育局教研室教授级特级教师褚树荣先生为我们作了《让学生在“人生课堂”里找到自我》的讲座。禇老声音清和、亲切,节奏舒缓,有感染力。听禇老的演讲,我感受到了禇老对新课改的强烈的“深情厚意”。
特别是禇老谈到了“我的教育督导经历”,“孩子们的回应”,“同行者的共识”,“我们都有的思考”时,他那内心深处忧国忧民忧教育的情感溢于言表,他那心系天下学生的憔悴形象走进了我的脑海。
特别是禇老谈到了“我们一直在努力”,“那些走在前边的人们”时,充满了对那些勇士(崔允漷、曹勇军、魏本亚、周益民、孙双金等等)的赞赏,仿佛他看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希望之光,欣慰之情一览无遗。
我们看到了禇老谈到“理想之风和现实之壁”时,对校本选修课程教学中形式主义的严重批评;我们看到了禇老谈到“为何‘播下龙种,收获跳蚤’”时对新课程改革情况的深深无奈之情;我们看到了禇老谈到“寻找浙江先例,利用榜样资源”,“选修课程的行动计划”的兴奋自豪之情,因为这是他多年研究的成果;最后,我们看到了禇老对我们学员的“美好的愿景:做一粒飞翔的尘埃!”
禇老,您对新课改选修课程的一片“琴心”,深深感染了所有学员们。我相 信,以后,老师们对知识拓展类、兴趣特长类、职业技能类、社会实践类的选修课程会更加重视的。
三、铿锵剑胆侃高考。
4月27日上午,我们聆听了苏州市教科院副院长沈中先生的讲座《妄侃语
文高考》。初听讲座名字,以为沈先生是个感性之士,细细听下去,我发现,在感性外表下,沈先生其实充溢科学理性之精神。
他从最近很火的一个话题谈起:“当你被抓进精神病院,如何证明你是正常人?”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一个道理:“那些用某种方式去证明自己真理在握的人,那些用某种方式证明自己知识丰富的人,包括那些用“曾经命题”等某种方式证明自己很“专家”的人,都可能被认为是个疯子!”由此可见,有理有据的论述,何等理性。
尤其对我们一线教师最有用的是理性分析了高考中的一些问题,非常具有针对性。如:再好的试卷,也是极差的试卷,因为规范化、模式化;再差的试卷,也会考出差距,因为分数有高低、考生有差异。所以,要理性对待高考试卷。又如:偶然与必然——实事求是地说,语文高考是不可预测的;命题时手里的材料决定了试题的考查内容。命题的主观想法总是受制于客观条件。印象最深刻的是沈先生谈“近十年江苏作文”,理性总结了高考写作的规律: 作文命题秉承一贯的人文教育思路,特别注重做人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从题型上看,注重开放性和限制性的统一。从试题内容的表向来看,更注重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自我。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记叙文强调要真切地感受自己生活与周边的细节,将寻常琐事中体味的喜怒哀乐与理性感悟、思考,以抒情化的处理融入到字里行间。议论文强调要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不要做书呆子,要求“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高考提倡学生表现积极的、进步的东西,反对阴暗的、消极的和颓废的东西,这也是时代精神的要求。
这些理性分析讲解,对高中语文老师的实践指导意义可谓大也!
四、翻转课堂效率高。
4月27日下午,我们较为系统地学习了苏州市电教馆前馆长金陵先生的讲座《翻转课堂、微课程于教育模式创新》,令眼界狭小的我耳目一新,仿佛走进了一个新天地。
我们认识了翻转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课堂上课,布置家作,让学生回家做。与传统课堂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间和生生间互动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互联网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变得可行。学生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教育资源,不再单纯依赖授课老师去学习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变化。老师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我们了解了微课程的特点优点。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第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第三,重新建构学习流程;第四,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我们更举行了关于微课程的讨论。五年来,翻转课堂这种新教学模式在包 括北美在内的世界各地学校广受欢迎,那么在我们国家,我们的教育背景下是否需要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会不会一经兴起就能得到广泛应用?还是会“热一阵过后再冷下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许多老师踊跃发言,令人深思。
不管怎样,这次讲座让学员们明白了:大数字时代,大有可为!
五、自觉文化蕴性情。
4月28日,上午,苏大副教授、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陈国
安先生作讲座《敢问路在何方——教师的文化自觉》。期间,陈先生的精彩演讲激起了阵阵掌声,可见受欢迎程度了。
感觉陈先生是个老愤青,是个不媚俗的真正的知识分子,对学问有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开拓了学员们的知识视野,提升了学员们的思想层次。
印象特深的是陈先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老子:脚往前走,为的是心往后退。
庄子:脚往哪里走不重要,重要是的心在何处安放。孔子:心要飘到最高处,但,孩子,你可以慢慢来…… 孟子:脚像翅膀一样追逐柔软的心的方向…… 墨子:要走大家一起走,要有博大的心胸。荀子:用坚硬的脚步温暖冷酷的心肠…… 韩非子:看透了玻璃心,脚下才有凌波微步。屈子:放弃脚的挪动,呵护心的纯净。
语言散文化、生活化,形象生动,符合人物行事特点与思想风格。最受震动的是陈先生分析了中国社会的转型的人性人情,可谓精辟。战国:社会人——失信 魏晋:本真人——自然 南宋:理智人——秩序 明中:世俗人——欲望近代:世界人——恐慌
文革到改革:空心人——疯狂到迷茫
这些分析有理有据,深刻透彻,入木三分,抓住本质,高瞻远瞩,真是让学员们高山仰止啊。从中,也可看出,陈先生爱国爱社会爱教育之鲁迅精神、拳拳之心,怎能不让学员们敬佩不已呢?
六、语文本色语言亲。
4月28日下午,苏大图书馆五楼,我们倾听了苏州中学校长助理、教授级特级教师黄厚江先生的讲座《本色语文教学的新视野》。黄先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很实在,是从长期高中教学中提炼出来的,对我们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有作用。最核心的主张是抓语言,从语言分析入手,挖掘文本,让语文课充满语言味道。
黄先生重点阐述了本色语文的基本内涵:一是“语文本原”: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二是“语文本真”: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三是“语文本位”:体现语文学科基本 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
本原,是目标和任务;本真,是规律和途径;本位,是方法和效果。但本色不是守旧,本色不是倒退,本色也不是无为。本色,不排斥其他风格;本色,不反对创新;本色,更不放弃更高的追求。本色,是语文教学的原点。你可以走得很远。但这里是出发地。
接着,黄先生着重讲了语文教学的异化。一是语文教学被架空了。二是语文教学形式化严重。三是语文教学重点转移了。四是语文教学萎缩了。
然后,黄先生指出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二是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体。三是让语文课堂充满丰富的语文内涵。四是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黄先生讲语文教学,就有这种感受。常常听黄先生的话,语文教学水平想不进步,也难啊。
七、小说不厌精心读。
4月29日上午,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祥安讲《小说精读——文学作品精读之一》,针对高考小说阅读,作拓展深化品读,对迎战高考很有帮助。
刘先生强调了提高文学阅读能力的必要修炼,要有必要的文学知识作为基础。
刘先生列举了小说阅读知识:话语知识,意识形态,思潮体系,文化传统。刘先生分析了文学史知识:社会思潮(启蒙主义、革命、现代与反现代、存在主义、生态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魔幻、黑色幽默、荒诞派)。
刘先生精读了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鲁迅《药》《祝福》,沈从文《边城》,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鲁迅《孔乙己》、汪曾祺《侯银匠》等等。
最后,刘先生结合高考实际,精读了《麦天》、《侯银匠》、《溜索》、《这是你的战争》,对学员们指导学生复习小说,更富有启发意义。
八、作文还须通路途。
4月29日下午,我们走到苏州第十中学的王鏊厅。
我所在的会场王鏊厅是该校的学术报告厅,书写“王鏊厅”匾额的不是书法大家,也不是社会名流,竟然是该校2003级的普通学生夏祖晗。正门两边的对联是“每逢大事有静气,不信今人无古贤”,落款:翁同和。两代帝师的墨宝!
而王鏊何许人呢?王鏊,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学员们先观摩了蔡明老师的一节作文生态课,又听了他的中学作文教学新思考,受益匪浅。
在新材料作文的高考定位上,蔡先生强调“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在解说作文评分细则上,蔡先生重点阐述了“四大变化”。第一个变化:首次就全省关心的新材料作文审题和立意做出了一个既能就事论事也能有适当引领的“基本认识”;第二个变化:提供了如何阅读与理解材料的范例;第三个变 化:重点评判文章本身;第四个变化:评分表解单列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六类表述。
从而推理出:评价差异恰恰告诉我们新材料作文并不神秘。与老材料作文相比:如果写议论文,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只是立意的范围适当宽松或者扩大。本质不同的是,新材料作文可以写其它文体的文章,不限于议论文。常见的是写记叙文。记叙文不求形似,不拘泥于扩写和续写,而是只求神似,也只能求神似。只要你能抓准新材料中某一思想、道理、主题,然后,重新编写一则或数则故事来表现或寄托或蕴含或象征某一思想、道理、主题即可。在立意不偏离的前提下,重点考察你这篇记叙文写得好不好,妙不妙,就这点秘密。蔡先生曾是张家港市教研室主任,对高考语文有多年的研究,而且与南师大高考阅卷组教授有密切联系。指导根据高考实际情况,富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苏州大学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培训期间,所见所闻所感永留心田。
我想,这些温软的话语,深刻的思想,美好的精神,一定会在心田里发芽,成长,直至结果的。
最后,请允许我,谢谢苏大!谢谢天元讲堂!谢谢培训班的专家们!谢谢小班主任和助理们!渴望以后再次来到苏大学习!
狄宇俊写于2014年5月5日晚
第五篇:苏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模版)
先生高瞻远瞩,学员高山仰止 ——2014年苏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
常州市溧阳市埭头中学狄宇俊
2014年4月26日至30日,苏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开班培训,我非常有幸接受了培训。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拓宽了知识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深刻了思维思想。下面谈谈我对这次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人文深厚情义留。
4月26日上午,我来到了苏州大学东吴宾馆。班主任徐飞老师、班主任助理蔡亚奇老师、许宗艳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叮嘱我们何时吃饭,哪一楼吃饭,注意事项什么的,感到她们的细心、周到、热心。现代社会,这种不带有利益关系的美好品质已不多见了。
中午,我们徜徉在东吴大学校园,看到了银杏树、香樟树棵棵高大,绿树成荫;看到了老校门东吴大学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气势磅礴;看到了苏大学子,悠悠而过,书卷之气,与校合一……苏大,真好!
下午一点多的开班仪式上,教育学院的副院长陈炳亮教授做了真诚友好的演讲,激起了培训学员的阵阵掌声。徐飞班主任在课间提供茶水、果点的决议得到了男女学员的一致欢呼。
刚刚开班,就这么让学员们激动、兴奋,感到了苏大的热情怀抱。不禁让我们对接下来几天的培训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二、儒雅琴心谈选修。
4月26日下午二点,宁波教育局教研室教授级特级教师褚树荣先生为我们作了《让学生在“人生课堂”里找到自我》的讲座。禇老声音清和、亲切,节奏舒缓,有感染力。听禇老的演讲,我感受到了禇老对新课改的强烈的“深情厚意”。
特别是禇老谈到了“我的教育督导经历”,“孩子们的回应”,“同行者的共识”,“我们都有的思考”时,他那内心深处忧国忧民忧教育的情感溢于言表,他那心系天下学生的憔悴形象走进了我的脑海。
特别是禇老谈到了“我们一直在努力”,“那些走在前边的人们”时,充满了对那些勇士(崔允漷、曹勇军、魏本亚、周益民、孙双金等等)的赞赏,仿佛他看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希望之光,欣慰之情一览无遗。
我们看到了禇老谈到“理想之风和现实之壁”时,对校本选修课程教学中形式主义的严重批评;我们看到了禇老谈到“为何‘播下龙种,收获跳蚤’”时对新课程改革情况的深深无奈之情;我们看到了禇老谈到“寻找浙江先例,利用榜样资源”,“选修课程的行动计划”的兴奋自豪之情,因为这是他多年研究的成果;最后,我们看到了禇老对我们学员的“美好的愿景:做一粒飞翔的尘埃!”
禇老,您对新课改选修课程的一片“琴心”,深深感染了所有学员们。我相
信,以后,老师们对知识拓展类、兴趣特长类、职业技能类、社会实践类的选修课程会更加重视的。
三、铿锵剑胆侃高考。
4月27日上午,我们聆听了苏州市教科院副院长沈中先生的讲座《妄侃语文高考》。初听讲座名字,以为沈先生是个感性之士,细细听下去,我发现,在感性外表下,沈先生其实充溢科学理性之精神。
他从最近很火的一个话题谈起:“当你被抓进精神病院,如何证明你是正常人?”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一个道理:“那些用某种方式去证明自己真理在握的人,那些用某种方式证明自己知识丰富的人,包括那些用“曾经命题”等某种方式证明自己很“专家”的人,都可能被认为是个疯子!”由此可见,有理有据的论述,何等理性。
尤其对我们一线教师最有用的是理性分析了高考中的一些问题,非常具有针对性。如:再好的试卷,也是极差的试卷,因为规范化、模式化;再差的试卷,也会考出差距,因为分数有高低、考生有差异。所以,要理性对待高考试卷。又如:偶然与必然——实事求是地说,语文高考是不可预测的;命题时手里的材料决定了试题的考查内容。命题的主观想法总是受制于客观条件。
印象最深刻的是沈先生谈“近十年江苏作文”,理性总结了高考写作的规律: 作文命题秉承一贯的人文教育思路,特别注重做人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从题型上看,注重开放性和限制性的统一。从试题内容的表向来看,更注重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自我。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记叙文强调要真切地感受自己生活与周边的细节,将寻常琐事中体味的喜怒哀乐与理性感悟、思考,以抒情化的处理融入到字里行间。议论文强调要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不要做书呆子,要求“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高考提倡学生表现积极的、进步的东西,反对阴暗的、消极的和颓废的东西,这也是时代精神的要求。
这些理性分析讲解,对高中语文老师的实践指导意义可谓大也!
四、翻转课堂效率高。
4月27日下午,我们较为系统地学习了苏州市电教馆前馆长金陵先生的讲座《翻转课堂、微课程于教育模式创新》,令眼界狭小的我耳目一新,仿佛走进了一个新天地。
我们认识了翻转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课堂上课,布置家作,让学生回家做。与传统课堂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间和生生间互动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互联网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变得可行。学生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教育资源,不再单纯依赖授课老师去学习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变化。老师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我们了解了微课程的特点优点。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第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第三,重新建构学习流程;第四,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我们更举行了关于微课程的讨论。五年来,翻转课堂这种新教学模式在包
括北美在内的世界各地学校广受欢迎,那么在我们国家,我们的教育背景下是否需要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会不会一经兴起就能得到广泛应用?还是会“热一阵过后再冷下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许多老师踊跃发言,令人深思。
不管怎样,这次讲座让学员们明白了:大数字时代,大有可为!
五、自觉文化蕴性情。
4月28日,上午,苏大副教授、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陈国安先生作讲座《敢问路在何方——教师的文化自觉》。期间,陈先生的精彩演讲激起了阵阵掌声,可见受欢迎程度了。
感觉陈先生是个老愤青,是个不媚俗的真正的知识分子,对学问有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开拓了学员们的知识视野,提升了学员们的思想层次。
印象特深的是陈先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老子:脚往前走,为的是心往后退。
庄子:脚往哪里走不重要,重要是的心在何处安放。
孔子:心要飘到最高处,但,孩子,你可以慢慢来……
孟子:脚像翅膀一样追逐柔软的心的方向……
墨子:要走大家一起走,要有博大的心胸。
荀子:用坚硬的脚步温暖冷酷的心肠……
韩非子:看透了玻璃心,脚下才有凌波微步。
屈子:放弃脚的挪动,呵护心的纯净。
语言散文化、生活化,形象生动,符合人物行事特点与思想风格。
最受震动的是陈先生分析了中国社会的转型的人性人情,可谓精辟。战国:社会人——失信
魏晋:本真人——自然
南宋:理智人——秩序
明中:世俗人——欲望
近代:世界人——恐慌
文革到改革:空心人——疯狂到迷茫
这些分析有理有据,深刻透彻,入木三分,抓住本质,高瞻远瞩,真是让学员们高山仰止啊。从中,也可看出,陈先生爱国爱社会爱教育之鲁迅精神、拳拳之心,怎能不让学员们敬佩不已呢?
六、语文本色语言亲。
4月28日下午,苏大图书馆五楼,我们倾听了苏州中学校长助理、教授级特级教师黄厚江先生的讲座《本色语文教学的新视野》。黄先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很实在,是从长期高中教学中提炼出来的,对我们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有作用。最核心的主张是抓语言,从语言分析入手,挖掘文本,让语文课充满语言味道。
黄先生重点阐述了本色语文的基本内涵:一是“语文本原”: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二是“语文本真”: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三是“语文本位”:体现语文学科基本
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
本原,是目标和任务;本真,是规律和途径;本位,是方法和效果。但本色不是守旧,本色不是倒退,本色也不是无为。本色,不排斥其他风格;本色,不反对创新;本色,更不放弃更高的追求。本色,是语文教学的原点。你可以走得很远。但这里是出发地。
接着,黄先生着重讲了语文教学的异化。一是语文教学被架空了。二是语文教学形式化严重。三是语文教学重点转移了。四是语文教学萎缩了。
然后,黄先生指出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二是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体。三是让语文课堂充满丰富的语文内涵。四是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黄先生讲语文教学,就有这种感受。常常听黄先生的话,语文教学水平想不进步,也难啊。
七、小说不厌精心读。
4月29日上午,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祥安讲《小说精读——文学作品精读之一》,针对高考小说阅读,作拓展深化品读,对迎战高考很有帮助。
刘先生强调了提高文学阅读能力的必要修炼,要有必要的文学知识作为基础。
刘先生列举了小说阅读知识:话语知识,意识形态,思潮体系,文化传统。刘先生分析了文学史知识:社会思潮(启蒙主义、革命、现代与反现代、存在主义、生态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魔幻、黑色幽默、荒诞派)。
刘先生精读了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鲁迅《药》《祝福》,沈从文《边城》,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鲁迅《孔乙己》、汪曾祺《侯银匠》等等。
最后,刘先生结合高考实际,精读了《麦天》、《侯银匠》、《溜索》、《这是你的战争》,对学员们指导学生复习小说,更富有启发意义。
八、作文还须通路途。
4月29日下午,我们走到苏州第十中学的王鏊厅。
我所在的会场王鏊厅是该校的学术报告厅,书写“王鏊厅”匾额的不是书法大家,也不是社会名流,竟然是该校2003级的普通学生夏祖晗。正门两边的对联是“每逢大事有静气,不信今人无古贤”,落款:翁同和。两代帝师的墨宝!
而王鏊何许人呢?王鏊,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学员们先观摩了蔡明老师的一节作文生态课,又听了他的中学作文教学新思考,受益匪浅。
在新材料作文的高考定位上,蔡先生强调“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在解说作文评分细则上,蔡先生重点阐述了“四大变化”。第一个变化:首次就全省关心的新材料作文审题和立意做出了一个既能就事论事也能有适当引领的“基本认识”;第二个变化:提供了如何阅读与理解材料的范例;第三个变
化:重点评判文章本身;第四个变化:评分表解单列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六类表述。
从而推理出:评价差异恰恰告诉我们新材料作文并不神秘。与老材料作文相比:如果写议论文,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只是立意的范围适当宽松或者扩大。本质不同的是,新材料作文可以写其它文体的文章,不限于议论文。常见的是写记叙文。记叙文不求形似,不拘泥于扩写和续写,而是只求神似,也只能求神似。只要你能抓准新材料中某一思想、道理、主题,然后,重新编写一则或数则故事来表现或寄托或蕴含或象征某一思想、道理、主题即可。在立意不偏离的前提下,重点考察你这篇记叙文写得好不好,妙不妙,就这点秘密。
蔡先生曾是张家港市教研室主任,对高考语文有多年的研究,而且与南师大高考阅卷组教授有密切联系。指导根据高考实际情况,富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苏州大学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培训期间,所见所闻所感永留心田。
我想,这些温软的话语,深刻的思想,美好的精神,一定会在心田里发芽,成长,直至结果的。
最后,请允许我,谢谢苏大!
谢谢天元讲堂!
谢谢培训班的专家们!
谢谢小班主任和助理们!
渴望以后再次来到苏大学习!
狄宇俊写于2014年5月5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