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数学教学总结
幼儿园数学教学总结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学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在过去的一个学期来,本人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主要围绕着怎样使数学教育真正成为老师愿教、幼儿愿学的问题开展思考,在园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学期来在数学教学方面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由于幼儿的思维处于发展阶段,基本上是一种感觉思维水平,具有很难掌握抽象数学概念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尽量让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学学习。
1、运用游戏进行幼儿数学教学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游戏是幼儿期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获得数学知识,并有机会自由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在进行“娃娃家”游戏时,将餐具(勺、碗、筷子等)一一发给“孩子们”,让他们与自己家的东西对比,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使幼儿发展了一一对应的概念。
2、通过各种活动进行数学教学。由于幼儿学习的方式和各自的爱好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我尽量设计各种活动,提供不同选择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各种需要。比如,在进行分类活动时,我精良提供各种不同颜色小型积塑片、各种不同的积木、各种学习用具,以满足不同儿童的探索需要。
3、通过激发幼儿的思维来进行数学教育。灌输式的教学是一种不经儿童思考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幼儿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可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因此,一般我都会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儿童通过操作,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尽量设置各种问题情境,让幼儿进行思考,自己得出答案。比如,我经常设置“如何知道谁是最高的”这个问题情境,让幼儿进行思考。当幼儿运用了挨个比较和测量的方法比较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后,又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找出全幼儿园最高的小朋友,怎样才能找出全中国最高的小朋友,怎样才能找出全世界最高的小朋友,从而引导幼儿了解测量单位是怎么来的。
4、通过激发幼儿的情感来进行数学教育。幼儿的情感极大地影响他们对数学的学习。通过提供幼儿可接受的、鼓励的、刺激的、可欣赏的环境,以此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他们确信自己是有能力学好 数学的,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5、通过语言进行数学教育。数学概念的内化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教学中一般都采用生动、简洁、正确的语言表达,同时也给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数 学概念的理解的机会。
6、通过讨论进行数学教育。幼儿通过操作,通过自己的探索,对数学中的某个问题有了一定的感受,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并和同伴一起讨论他们的发现和问题。
总之,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总结、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进取,争取在工作中再创辉煌。
第二篇:浅谈幼儿园数学教学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人们形象地称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幼儿园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从事幼教工作多年 的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数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数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中呢?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地在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境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从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来,才能体现新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纲要》的出台,我们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有了新的看法,使我们明白,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注重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如:比较高矮,以小朋友为中心材料,幼儿以高矮排成一列,让幼儿自己通过尝试、探索后解决身边的问题。如:怎样排队好呢?你排在那里呢?还可模拟生活情景,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幼儿在遐想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感到轻松、自然。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经常拿着被子表演一对一倒茶。在认识8的活动中,我将全班幼儿分成4组,一名当营业员,其他8名当茶客。还设计了一份表格,让营业员自己来纪录进来的客人是多少,杯子几个,调羹几只等,并轮流让幼儿玩这个游戏。幼儿一边学数学,一边品茶,真正让生活进入我们的课堂。所以教师选择的教材、情节贴近幼儿的生活,方法要灵活,注重让幼儿感受并唤起生活体验,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
三、操作学具多样化
在以往的活动中,教师常以教具进行演示,并在此基础上,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
教师是幼儿的主导者,幼儿的学习以听和看为主,他们的操作也大多是为了验证教师传授的知识。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学习数学的论述中言:“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皮亚杰学说入门思维、学习、教育》)他告诫教师,过早强调图画表象和抽象符号教育将使幼儿的数学学习变成纯粹的记忆,而提供实物操作材料——不只是停留在教师将材料进行短暂的示范,而是让幼儿手脑并用全神贯注地进行操作的材料,对幼儿数学学习,思维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老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提供的材料可以是老师自制的,如数学棋谱、大转盘、数卡接龙、拼图等;也可以是和师生一起收集的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如小石子、花生壳、开心果壳、瓶子、盒子、回形针、珠子、冰棒棍、各种豆豆等。多样化的学具,激发了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如:小班孩子按颜色标记进行分类时,老师不仅制作了各种颜色的形状卡片,各种颜色的水果卡片,还收集了各种颜色的豆豆、瓶盖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孩子们将红豆豆、红瓶盖、红苹果、红色的圆纸片一一放入贴有红色标记的盒子里,他们反复摆弄、兴趣盎然,完全沉浸在玩乐的喜悦中。再如:为了巩固对形状的认识,老师设计了“喂食”的游戏,请小朋友把正方形的小卡片喂给正方形娃娃吃,把圆形片片喂给圆形娃娃吃,真是在这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习得了相关经验。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数学活动材料,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让孩子在操作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而愉悦如门。
四、教师应为幼儿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的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有的孩子思维敏捷、感悟快,一点就通;而有的孩子思维迟缓、感悟慢,总不开窍。为了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老师就要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练习,既可以让孩子操作难易不同的有层次的材料,又可以让孩子按不同的要求进行练习。如小班的“按大小排序”,能力强的可以提供5个以上的图卡进行排序(如大小不同的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中等的可以提供三个图卡,能力差的可以提供三个明显大小的实物供其摆弄。再如中班的排序,孩子可以按一维特征排,如红片黄片红片黄片;也可以按二维特征进行排序,如红三角黄三角红三角黄三角等。另外,根据某一特征还可按照不同的模式进行排序,如狗猫狗猫的AB模式,红圆黄圆绿圆红圆黄圆绿圆的ABC模式等。实践证明,只有承认孩子的差异,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操作练习,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才能支持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这是新《纲要》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之一。俗话说:千人千面,说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表现方式。老师只有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他们才能自由大胆地表现。如:让中班孩子想办法让“8只小鸡和数字7”成为好朋友时,老师不作示范,鼓励想的办法越多越好,但要说出一定的道理。孩子们的操作结果真是令人惊叹,他们的表现方式可多了,有的把7改成了8,有的给一只小鸡打个叉、画条线、圈起来、涂颜色等,还有的干脆把一只小鸡撕掉了,孩子们是多么有创意呀。再如:中班装饰礼物的活动中,根据帽子上、围巾上、手套上的数字贴上相应数量的小卡片,有的贴上同类物品,如苹果、梨等,有的贴上混合物品,如花、蝴蝶等,还有的贴得满满的,既有苹果,又有蝴蝶,还有青菜等。一次在分区活动时,我发现琪琪小朋友就是这样毫无目的地在随意摆弄。当我请他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告诉我说:“5只蝴蝶,5个苹果,5颗青菜,5个圆片片。它们和帽子上的5都是好朋友。”听后我恍然大悟,原来里面竞藏有这么多的5,难怪要摆得满满的,我不禁为他的独特表现而喝彩。是呀,当孩子表现得让人难以理解时,老师不妨耐下心来听一听,孩子的回答定会让你惊叹不已。
六、数学应以幼儿园各科教学相互整合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入一体,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学习的情趣。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蜂房、该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七、在游戏中积累经验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玩沙玩水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幼儿的好奇心和相象力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为了引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和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大风吹”教学中,其目标是练习三层条件的连续分类。老师就扮演了“风婆婆”,大家围着“风婆婆”坐成一圈,玩“风婆婆”的游戏。“风婆婆”随意举出一种或两种以上多数幼儿所共有的特征,有该特征的幼儿就要站起来换位置,其他的幼儿则不动。“风婆婆”要趁着大家换位置的时候,枪到一个位置坐下,此时会有一位幼儿没有位置坐,便成为“风婆婆”,游戏又继续开始。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玩沙玩水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商店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其他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
因此,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学习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例如,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管理班级出勤的机会,让幼儿统计早上8点以前到园的小朋友是多少,8点~9点到园的是多少,9点以后到园的是多少;自己来幼儿园的小朋友是多少,爸爸妈妈送来的是多少,爷爷奶奶送来的是多少;坐自行车来的小朋友是多少,坐汽车来的是多少;今天迟到的小朋友是多少,没有到的小朋友是多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计9点以前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共多少,由大人送来的小朋友共多少,今天班里一共来了多少小朋友,等等。孩子过集体生日时,我们可以启发
幼儿思考蛋糕应怎么切才能每人一份,怎样才能等分,使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幼儿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的,是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的,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第三篇:浅谈幼儿园数学教学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学
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人们形象地称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幼儿园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数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数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中呢?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当今世界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地在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从传统的教育圈子中跳出来,才能体现新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如:比较高矮,以小朋友为中心材料,幼儿以高矮排成一列,让幼儿自己通过尝试、探索后解决身边的问题。如:怎样排队好呢?你排在那里呢?还可模拟生活情景,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幼儿在遐想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感到轻松、自然,真正让生活进入我们的课堂。所以教师选择的教材、情节贴近幼儿的生活,方法要灵活,注重让幼儿感受并唤起生活体验,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
三、操作学具多样化
在以往的活动中,教师常以教具进行演示,并在此基础上,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教师是幼儿的主导者,幼儿的学习以听和看为主,他们的操作也大多是为了验证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老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提供的材料可以是老师自制的,如数学棋谱、大转盘、数卡接龙、拼图等;也可以是和师生一起收集的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如小石子、花生壳、开心果壳、瓶子、盒子、回形针、珠子、冰棒棍、各种豆豆等。多样化的学具,激发了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如:为了巩固对形状的认识,老师设计了“喂食”的游戏,请小朋友把正方形的小卡片喂给正方
形娃娃吃,把圆形片片喂给圆形娃娃吃,真是在这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习得了相关经验。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数学活动材料,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让孩子在操作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而愉悦如门。
四、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了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老师就要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练习,既可以让孩子操作难易不同的有层次的材料,又可以让孩子按不同的要求进行练习。如小班的“按大小排序”,能力强的可以提供5个以上的图卡进行排序(如大小不同的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中等的可以提供三个图卡,能力差的可以提供三个明显大小的实物供其摆弄。另外,根据某一特征还可按照不同的模式进行排序,如狗猫狗猫的AB模式,红圆黄圆绿圆红圆黄圆绿圆的ABC模式等。实践证明,只有承认孩子的差异,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操作练习,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才能支持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俗话说:千人千面,说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表现方式。老师只有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他们才能自由大胆地表现。有时孩子表现得让人难以理解,老师只要耐下心来细心地听一听,有时孩子的回答定让你惊叹不已。
五、数学应以幼儿园各科教学相互整合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入一体,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学习的情趣。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蜂房、该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七、在游戏中积累经验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而幼儿每一次玩,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搭
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商店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其他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
因此,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学习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幼儿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的,是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的,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第四篇:浅谈幼儿园数学教学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学
亲子中心 > 教师心得 > 首届中国幼儿教育高峰论坛 > 正文浅谈幼儿园数学教学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5年07月22日 08:47 红缨教育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人们形象地称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幼儿园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数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数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中呢?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地在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境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从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来,才能体现新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纲要》的出台,我们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有了新的看法,使我们明白,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注重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如:比较高矮,以小朋友为中心材料,幼儿以高矮排成一列,让幼儿自己通过尝试、探索后解决身边的问题。如:怎样排队好呢?你排在那里呢?还可模拟生活情景,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幼儿在遐想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感到轻松、自然。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经常拿着被子表演一对一倒茶。在认识8的活动中,我将全班幼儿分成4组,一名当营业员,其他8名当茶客。还设计了一份表格,让营业员自己来纪录进来的客人是多少,杯子几个,调羹几只等,并轮流让幼儿玩这个游戏。幼儿一边学数学,一边品茶,真正让生活进入我们的课堂。所以教师选择的教材、情节贴近幼儿的生活,方法要灵活,注重让幼儿感受并唤起生活体验,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
三、操作学具多样化
在以往的活动中,教师常以教具进行演示,并在此基础上,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教师是幼儿的主导者,幼儿的学习以听和看为主,他们的操作也大多是为了验证教师传授的知识。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学习数学的论述中言:“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皮亚杰学说入门思维、学习、教育》)他告诫教师,过早强调图画表象和抽象符号教育将使幼儿的数学学习变成纯粹的记忆,而提供实物操作材料——不只是停留在教师将材料进行短暂的示范,而是让幼儿手脑并用全神贯注地进行操作的材料,对幼儿数学学习,思维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老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提供的材料可以是老师自制的,如数学棋谱、大转盘、数卡接龙、拼图等;也可以是和师生一起收集的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如小石子、花生壳、开心果壳、瓶子、盒子、回形针、珠子、冰棒棍、各种豆豆等。多样化的学具,激发了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如:小班孩子按颜色标记进行分类时,老师不仅制作了各种颜色的形状卡片,各种颜色的水果卡片,还收集了各种颜色的豆豆、瓶盖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孩子们将红豆豆、红瓶盖、红苹果、红色的圆纸片一一放入贴有红色标记的盒子里,他们反复摆弄、兴趣盎然,完全沉浸在玩乐的喜悦中。再如:为了巩固对形状的认识,老师设计了“喂食”的游戏,请小朋友把正方形的小卡片喂给正方形娃娃吃,把圆形片片喂给圆形娃娃吃,真是在这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习得了相关经验。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数学活动材料,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让孩子在操作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而愉悦如门。
四、教师应为幼儿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的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有的孩子思维敏捷、感悟快,一点就通;而有的孩子思维迟缓、感悟慢,总不开窍。为了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老师就要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练习,既可以让孩子操作难易不同的有层次的材料,又可以让孩子按不同的要求进行练习。如小班的“按大小排序”,能力强的可以提供5个以上的图卡进行排序(如大小不同的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中等的可以提供三个图卡,能力差的可以提供三个明显大小的实物供其摆弄。再如中班的排序,孩子可以按一维特征排,如红片黄片红片黄片;也可以按二维特征进行排序,如红三角黄三角红三角黄三角等。另外,根据某一特征还可按照不同的模式进行排序,如狗猫狗猫的AB模式,红圆黄圆绿圆红圆黄圆绿圆的ABC模式等。实践证明,只有承认孩子的差异,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操作练习,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才能支持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这是新《纲要》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之一。俗话说:千人千面,说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表现方式。老师只有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他们才能自由大胆地表现。如:让中班孩子想办法让“8只小鸡和数字7”成为好朋友时,老师不作示范,鼓励想的办法越多越好,但要说出一定的道理。孩子们的操作结果真是令人惊叹,他们的表现方式可多了,有的把7改成了8,有的给一只小鸡打个叉、画条线、圈起来、涂颜色等,还有的干脆把一只小鸡撕掉了,孩子们是多么有创意呀。再如:中班装饰礼物的活动中,根据帽子上、围巾上、手套上的数字贴上相应数量的小卡片,有的贴上同类物品,如苹果、梨等,有的贴上混合物品,如花、蝴蝶等,还有的贴得满满的,既有苹果,又有蝴蝶,还有青菜等。一次在分区活动时,我发现琪琪小朋友就是这样毫无目的地在随意摆弄。当我请他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告诉我说:“5只蝴蝶,5个苹果,5颗青菜,5个圆片片。它们和帽子上的5都是好朋友。”听后我恍然大悟,原来里面竞藏有这么多的5,难怪要摆得满满的,我不禁为他的独特表现而喝彩。是呀,当孩子表现得让人难以理解时,老师不妨耐下心来听一听,孩子的回答定会让你惊叹不已。
六、数学应以幼儿园各科教学相互整合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入一体,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学习的情趣。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蜂房、该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七、在游戏中积累经验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玩沙玩水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幼儿的好奇心和相象力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为了引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和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大风吹”教学中,其目标是练习三层条件的连续分类。老师就扮演了“风婆婆”,大家围着“风婆婆”坐成一圈,玩“风婆婆”的游戏。“风婆婆”随意举出一种或两种以上多数幼儿所共有的特征,有该特征的幼儿就要站起来换位置,其他的幼儿则不动。“风婆婆”要趁着大家换位置的时候,枪到一个位置坐下,此时会有一位幼儿没有位置坐,便成为“风婆婆”,游戏又继续开始。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玩沙玩水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商店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其他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
因此,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学习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例如,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管理班级出勤的机会,让幼儿统计早上8点以前到园的小朋友是多少,8点~9点到园的是多少,9点以后到园的是多少;自己来幼儿园的小朋友是多少,爸爸妈妈送来的是多少,爷爷奶奶送来的是多少;坐自行车来的小朋友是多少,坐汽车来的是多少;今天迟到的小朋友是多少,没有到的小朋友是多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计9点以前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共多少,由大人送来的小朋友共多少,今天班里一共来了多少小朋友,等等。孩子过集体生日时,我们可以启发幼儿思考蛋糕应怎么切才能每人一份,怎样才能等分,使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幼儿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的,是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的,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海化开发区育英幼儿园 邓倩娜)
第五篇:幼儿园小班上学期数学教学个人总结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数学教学个人总结
这个学期,我担任了小班的数学以及建构式课程主题活动的教学工作。时光飞逝,在忙忙碌碌中我们这个学期的保教工作又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班上每一位幼儿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现将这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班幼儿年龄小,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数学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比较抽象枯燥,所以我觉得需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进行学习。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强,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而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游戏不受外部的强制和干预,完全是幼儿自主自愿进行的,这是游戏的显著特点。幼儿在游戏中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动作、思维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就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特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采用了游戏的教学方法。幼儿在操作游戏规则和动作的过程中必然引起不同程度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至判断推理形成概念的积极思维过程,从而使游戏成为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和发展思维的有利方法。
它能提高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绕有兴味的获取知识,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游戏是小班幼儿数学教育独具特色的强有力的教育手段。
一、操作性的数学游戏
数学活动组织的不好,易造成枯燥乏味现象。对小班幼儿尤为重要。因此,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作为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一个任务。在小班初期,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和成人正确的引导、恰当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良好的活动方式成正比的。
操作性的数学教学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并按游戏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这类游戏通过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小兔采蘑菇”的游戏,幼儿扮演兔宝宝,跟随兔妈妈学本领(采蘑菇)从中可以学习“比较多少”、“比较大小”、“1和许多”、“点数4以内的数”等知识。认识“上下、前后”,我设计了“捉迷藏”、“逛公园”的游戏,让幼儿在不同的地方找到其他小朋友和小动物,并能完整的讲出:“我在树上找到小松鼠;小猫藏在桌子下。”等。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方位词。还有“小羊过生日”、“小猫钓鱼”等游戏都是为完成这些目标而设计的。
幼儿学习“比较长短”、“比较多少”的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回家》、《分果果》、《给小动物送食吃》等教学游戏,幼儿通过在游戏中操作不同内容的教具,不仅掌握了学习内容,动手操作以及观察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在学习“按物体的名称、颜色排序”的数学内容时,我设计了《送给猫妈妈的礼物》的教学游戏,幼儿十分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创造性的设计出许多种排序方法,如:红黄黄、红黄黄;猫兔猴、猫兔猴。由此可以看出,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幼儿的创造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而不是枯燥的为学习知识而学习。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教学内容,抽象理论较强,不好表达。为此,我用各种颜色的吸管设计制作了“会变的吸管”的学习教具。以三角形为例:将三根一样长的吸管连接在一起,吸管的连接处可以弯曲。既可以将三根吸管并在一起比较长短,又可以将两头拼插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是以这个道理制作的。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十分专注的进行实验,并能将自己的发现结果与同伴相互交流。这样就使抽象的理论十分简单的得到了解决。
二、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教学游戏
这类游戏主要强调通过不同感官进行数学学习,发展幼儿对数、形的感知能力。
1、触觉:“认识正方体、球体”,我设计了“摸箱”的游戏。箱中的宝贝十分吸引幼儿,他们积极的探索,幼儿边玩边通过触摸感知掌握物体的特点。
2、听觉:“抱团”的游戏是训练幼儿听数数的能力,幼儿在音乐的伴随下有节奏的做各种动作,音乐停下幼儿不能动了,然后仔细听鼓声,有几下鼓声就和几个小朋友迅速抱成一团,孩子对这个游戏十分的感兴趣,它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轻松愉快的掌握数学知识,并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
3、口:只用口头语言进行的游戏。这种游戏对发展幼儿数的抽象能力以及思维敏捷性作用较为突出。我自编了一首“拍手唱歌笑哈哈”的儿歌,儿歌中有数数、有方位,幼儿有节奏的边朗诵儿歌边表演相应的动作。口头游戏在站队、午餐前、都可以进行,既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减少了等待现象。
三、竞赛性数学教学游戏
这种游戏主要是增强竞赛性质于数学游戏之中,以增加掌握知识的巩固程序和发展思维的敏捷性作用较为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游戏要有一定难度,减少形象性,增加竞赛性。在活动时,比比谁又快又对,提高幼儿的学习速度,激发幼儿荣誉感。
如:数学智力游戏——这是一种以发展智力为主要任务的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的游戏教学智力游戏极大的调动儿童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猜一猜”的游戏,幼儿要集中精力,仔细听教师的描述,讲出是哪个数字或物体,猜对就会得到一朵红花,以此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上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在工作中还难免存在许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不断的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完善自身修养,不断吸取教学经验,把教学工作做好,力争更上一层楼!首页12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