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解心得(最终版)
调解心得
2010年5月16日,我们所来了当事人陈某诉方某扶养费一案,经过反复调解,该案最终调解成功。通过调解,做到了案结事了,双方当事人也很满意。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深入调查,弄清原因。
通过与陈某的仔细对话后,通知方某到服务所来,对他们分别进行谈话,“背靠背”了解情况。
当事人陈某今年50岁,她和方某于1990年结婚,方某系再婚。当时方某有个孩子,陈某与李某婚后育有一孩子,陈某平时打些散工,方某没有工作。一家子全靠每月一千元的租金生活,困难和艰辛可想而知。然而陈某和方某感情很好,尤其是陈某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除了照顾全家人的生活外,还起早贪黑地开垦了家旁边的一些荒地,种些菜来补贴生活。对于那段岁月,陈某说虽然生活清苦,方某平时言语不多,但是两人互相体谅,互相关心,感情很融洽,难得是陈某和方某的孩子也相处得很愉快。但是,后来随着方某出租房子收入的提高,生活的改善,双方子女的成年,以及两人日渐衰弱的身体状况,各种矛盾接踵而至。两人由不断争吵,升级为动手厮打。方某每次一生气就离家出走,到外面游离浪荡。2008年到2010年间,两人已在民政部门离了一次婚,又复了一次婚。这次生气方某又是一走了之,对陈某不管不问。陈某因为身体受伤,无人照料,一人租了间十多平方米的房居住,靠每天捡废旧瓶子卖钱打些散工维持生计。所以这次才狠下心来起诉方某,要求其每月支付扶养费。并且陈某也接到法庭的传票,因为她提起的这次诉讼,方某也提起要求和她离婚的诉讼。
被告方某今年65岁,双方共同生活期间,每个月方某除了要支付生活费及日常开支外,还要给陈某200元零花钱,供陈某自由支配。2008年9月陈某被树砸伤后,法院已判决肇事方赔偿陈某23000元,且陈某受伤后经治疗和方某精心护理,陈某伤势恢复很好,没有落下什么后遗症。方某年老体弱,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每天药物不断,陈某不仅不照料、帮助,还恶语相向。这次双方是为经济问题生气后,陈某动手打了方某。但这次动手让方某十分伤心,才离家到亲戚家去住,不想陈某竟起诉到法院去了。
根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提交的证据,通过核实方某提交的证人证言,弄清了案件的事实。
二、分清是非,找准责任。
通过调查,以及对双方当事人的询问,使我明白了陈某之所以要求方某支付扶养费,是由于方某每月虽有固定收入,但收入不高,还身患多种疾病,需要药物维持,除此之外还要支付各种日常开支。因此,双方常为经济问题生气。特别是每次一生气,方某就离家躲到其亲戚家不回去,留下陈某一人置之不理。
方某之所以向法院提出离婚,是认为陈某个性强,平时说话不仅不饶人,还出口伤人。而方某不善言辞,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只能独自生闷气,久而久之,双方积怨越来越深。
三、耐心细致,反复调解。
考虑到双方感情基础不错,且两人年纪都已偏大。2010年6月9日,通知双方到服务所来进行调解。因为经过之前做的工作,双方由原来的不同意调解改为同意调解。没想到陈某一见方某,开口便质问方某每月给其支付多少生活费,方某一看陈某气势汹汹,非常反感,二话不说,站起便走。我忙上前拉住方某,劝其坐下,将陈某先请到隔壁房间坐下。方某这时表示,一分钱扶养费不给,誓把离婚官司进行到底。双方情绪都很激动,第一次调解,失败。
我让方某冷静下,再考虑考虑。来到隔壁办公室找到陈某,告诉她方某决心要和她离婚,陈某听后,呜咽着哭起来。通过对其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让其明白“得饶人处且饶人”,双方要互谅互让,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经过做其工作,她同意就平时不到之处向方某道歉。当领着陈某来到方某面前,让陈某向其道歉时,方某说不必道歉非让陈某给其写一份书面保证,保证今后不再骂他。方某马上也翻脸,两人又吵了起来。第二次调解,失败。
将两人再次分开后,马上对方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向其出示宣读《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告知其夫妻之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这次从方某的健康状况入手,平时生活需要有人照料为切入点,经过又一轮苦口婆心的劝说,方某终于同意不让陈某写保证了。我又把双方叫在一起,指明两人问题所在,让其双方以后多注意交流,沟通,最终双方达成了调解意见,方某表示马上去厚街法庭去撤回离婚的诉讼。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字捺印后,相互搀扶离去。第三次调解,成功。
四、调解优先,责任在先。
通过办理的这一案件,我深深感受到“民生无小事”。对调解员来说,可能每一个案件有难易程度之分,但对每一个打官司的当事人来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小事。我所办理的这个案件,双方都要求法院主持公道,也已经开过庭调解过,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也是多次反复,其实按照法律程序是可以进行判决的。调解费心、费力、费时间,判决省心、省力、省时间,但判决的结果远远不如调解的效果。当前,最高院要求我们对案件加大调解力度,随着时间、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调解工作也会非常艰难,只要调解员有一颗高度负责的责任心,找准每一个案件的切入点来做工作,往往会事半功倍。只要能使案结事了,人民群众满意,我们调解员就是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调解人员的言辞表达,至关重要。话说得好,三言两语就可以促成纠纷的和解;言辞不当,千言万语也免不了调解的失败。要使调解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调解人员要善于讲好以下四种话:
一、定心话。定心话主要是安定情绪的话,它是调解纠纷的前奏曲,是促成纠纷得以解决的前提。当事人之间产生了纠纷,情绪一般都不太稳定,有的粗暴蛮横,有的急躁不安,有的忧闷痛苦,有的甚至萌发轻生的念头,所有这些异常的心理状态,都不利于进行调解。因此,定心话必不可少。对粗暴蛮横的当事人,要直言正告,使其恢复常态;对急躁不安的当事人,要耐心劝解,使其冷静下来;对忧闷痛苦的当事人,要婉言抚慰,使其得以心宽;对萌发轻生念头的当事人,要真诚开导,使其回心转意。总之,无论对那种当事人,不妨首先说一说:“问题既已发生,总要得到解决,只要大家都拿出诚意来,事情一定会得到尽快而公正的解决”。这样,当事人的心灵会得到安慰,情绪会得以稳定。讲好定心话要注意两点:第一细心观察,掌握当事人的情绪特点。第二区别对待,选择不同的表达口吻。
二、风趣话。风趣话好比一幕引人发笑的讽刺剧,诙谐、生动,爽快之中含有启示,笑谈之中寓于哲理。幽默而不滑稽,通俗而不失雅,是调解中的一手绝招。有些调解员,面对剑拔弯张势不两立的当事人,总是从容自如,风趣化解。寥寥数语的风趣话可以把当事人说得气不是,怒不是,闹不起,吵不成。风趣话在某些场合故然有一定的灵验之效,但毕竟只是一粒“止痛片”,治标不治本,要治本还要做过细的疏导教育工作。
三、圆场话。幼儿教师的话要甜,调解人员的话要圆。圆场话是种避开矛盾冲突,故意转移话题的说话技巧。其特点,迂回陈辞,自圆其说。
恰到好处的圆场话,能使僵局变得缓和,使干戈化为玉帛,使隔阂得以解除。调解实践中调解人员既要善讲圆场话,又要避免只顾圆场话不要原则和稀泥的做法。
四、希望话。调解纠纷接近尾声,调解人员不可因胜利在望而掉以轻心,因成功在即而如释重负。“还必须趁热打铁,讲好结束语,说好希望话。一番热情诚挚透心暖人的希望话,往往能在调解员与当事人之间搭起一座感情之桥,在当事人的心灵深处打一个烙印,产生极大的震动,使其难以忘怀。
讲好希望话要抓住两点:第一生动形象,第二针对性强。正如我调解的婚姻纠纷调和之后,我可以对当事人说:“但愿下次见到你们俩时,是你们带着孙子去逛街”。
第二篇:婚姻家庭纠纷的调解心得
婚姻家庭纠纷的调解心得
实践中,婚姻家庭纠纷中,40%的纠纷能调解和好,有超过60%的案件通过协议离婚解决,因此调解离婚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有什么技巧,是许多当事人很关心的问题。我们总结大量实践经验,认为调解离婚时至少得注意以下几点:
1、调解环境。一般情况下,我们调解员在代理离婚案件中,调解通常会在诉讼的各个阶段采用。在调解阶段,我们一般会邀请对方或对方代理人调解商议离婚事宜。一般我们会约定周末在茶馆进行。这个场所一般环境优雅,具有亲和力的环境,比严肃的办公室环境更容易促成双方交流。调解时,切忌单方到对方委托人住所,否则,产生纠纷或误会双方很难说清楚。
2、调解语言。调解时,尽量给对方当事人中立的感觉,调解员也要抱着调解的诚意,不要一味站在自己的角度谈观点,讲道理。在与对方当事人商议时,尽量要用亲和的语言交流,避免用威严、傲慢、冷淡的口气与对方沟通。同时,在调解中,不要对于双方的是非多过发表意见,而围绕争议分歧和缩小争议努力。
3、调解技巧。调解时,先找出分歧,筛选争议焦点。找出双方分歧的原因,以及减少差距的方案。观察当事人的表情,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走进调解人的思路。调解步骤要不留痕迹,最终保护双方当事人的权益。抓住双方争议焦点后,再找到双方的共同点以及解决争议的途径。适度公开自己的和解想法,示明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双方共同探讨调解思路与方案。在调解时,要注意营造调解氛围,注意抓住调解时机,把握调解的原则,以及注意个案时双方当事人的性格特点。在调解时,一定要注意离婚案件当事人的情绪,使当事人尽量保持冷静和理性,这样,调解才更容易达成。若当事人情绪激动时,注意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调解当事人的情绪:
(1)冷却法。当一方当事人情绪过于激动时,设法冷却其怒火,比如,让双方当事人分开,走到公共场合,转移话题等。
(2)宣泄法。对于明显受到压抑的当事人,有极强倾诉欲望的当事人,不妨让其发表其意见,让其宣泄其内心的愤怒和不满。这一点,对于婚姻调解员,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候,自己的当事人或对方当事人在发牢骚,或诉苦,即使言语内容与案件处理无关,甚至有些难听,也不要立即打断,让其宣泄一下,对于案件处理不一定是件坏事。对于确属弱者或无过错一方,要耐心倾听,要表示同情,要给予安慰。当事人宣泄后,心静会归于平静,对于调解成功会有积极作用。
(3)陪伴法。有些当事人自己陷入感情旋涡难以自恃,情绪激动,但其家人或亲朋可能看待事实清楚。因此,调解时,选择当事人所在单位的人、居委的人、亲朋、父母陪伴,可以增加成功的机率。但是,对于明显不辩是非地站在自己家人角度的亲属,对于明显可能引起双方争吵或可能挑起冲突的亲属朋友,应尽量排除调解时在场,以防止矛盾扩大和冲突发生。总之,调解员在离婚诉讼中,应极为重视调解方法,及时把握调解时机,学习调解技巧,影响委托人,影响对方当事人,影响承办法官;调解结案,是保护自己当事人的需要,是双赢的需要,同时,也是调解员保护自己利益的需要。
总之,不论是法院诉讼离婚或是协议离婚,都不应盲目去做,最好能先调解,有调解员调解和好,不能调解和好的再调解协议离婚,才能更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没有隐患、更彻底的解决问题。
第三篇:调解证明书格式
二οο五年四月? 大兴区司法局基层科制
大兴区和平镇刘村 人民调解委员会
卷宗类别:
卷 名:年 度:
调 解 员: 立 卷 人:
保管期限: 备 注:
卷 宗 人身损害赔偿 张三与李四人身损害赔偿纠纷 2004 卷 号:兴和刘调字第7号 王明 调解日期:2004年4月10日 赵亮 立卷日期:2004年4月20日 三年
卷 宗 目 录
调解申请书
当事人(自然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单位或住址,法人及社会组织的名称、地址、法人代表姓名和职务):
张三,男,44岁,汉族,农民,住大兴区和平镇刘村55号。
纠纷事实及申请事项:
2004年4月9日,我与邻居李四因琐事吵起架来,后他用棍子将我头
部打伤。为此我花去医疗费500元。请求刘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我们的纠纷进行调解,让李四赔偿我全部的医疗费500元,并向我赔礼道歉。
特申请 大兴区和平镇刘村 人民调解委员会予以调解。
申请人(签名)张三 登记日期2004年4月9日
民间纠纷受理调解登记表
纠纷类别:人身损害赔偿 编号:兴和刘调字第7号 当事人(自然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单位或住址,法人及社会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职务):
申请人:张三,男,44岁,汉族,农民,住大兴区和平镇刘村55号。被申请人:李四,男,50岁,满族,农民,和平镇富裕饲料厂工人。
纠纷简要情况: 2004年4月9日,张三与李四因琐事吵起架来,后李四用棍子将张三头部打伤。张三请求李四赔偿全部的医疗费500元并赔礼道歉。
经调解,于2004 年4月10日达成如下协议:李四于2004年4月15日将全部的医疗费500元送至张三家中,并向其赔礼道歉
协议履行情况:李四在达成调解协议时已经向张三赔礼道歉,并已于2004年4月15日将全部的医疗费500元送至张三家中。
登记人(签名)王 明 登记日期2004年 4 月10日篇二:调解文书样式(1)四川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文书样式
目 录
1、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申请登记表;
2、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申请书;
3、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立案审批表;
4、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
5、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受理案件通知书;
6、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参加案件调解通知书;
7、授权委托书;
8、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
9、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调查笔录;
10、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笔录;
11、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讨论案件笔录;
12、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协议书;
13、调解协议臵换申请书;
14、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结束调解决定书;
15、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意见书;
16、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送达回证;
17、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结案审批表;
18、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案卷;
19、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案卷目录。
调解文书一: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申请登记表
《调解申请登记表》说明
一、文书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一)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二)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三)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二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调解组织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理由和时间。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
申请内容应当包括申请人基本情况、调解请求、事实与理由。口头申请的,调解委员会应当当场记录。
二、文书使用范围及解决的问题
本文书供申请人口头申请调解时使用。
三、文书填写要求及注意事项(一)申请人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口头申请调解,承办人应当当场填写此登记表。其中,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填
写《劳动争议调解申请登记表》,乡镇(街道)和事业单位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填写《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申请登记表》。(二)对属于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受理范围,且案情比较简单、争议不大、双方当事人自愿接受调解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承办人可以提供调解服务,并将处理结果简明扼要地记载在“备注”栏中。(三)申请人是劳动者的,“姓名”一栏应填写本人的姓名,“单位”一栏应填写本人的工作单位,“住址或地址”一栏应填写本人的住址。申请人是单位的,“姓名”一栏应填写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单位”一栏应填写单位名称,“住址或地址”一栏应填写本单位的地址。(四)“申请调解事由”一栏应当说明争议的基本事实和主要理由,包括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何时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聘用)合同履行情况,争议发生时间、争议内容、请求事项的法律依据,以及证据、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等。(五)口头申请调解的情况应告知对方当事人。此登记表复印后一式两份,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
调解文书二: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申请书
申请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文化程度: 工作单位: 现住址: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被申请人(单位名称):
地址: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法定代表人:姓名: 职务:
请求调解事项:
1、;
2、;
3、。
事实和理由:。
此致。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
申请人(签名):
年 月 日篇三:基层人民调解文书格式做卷宗
调 解 申 请 书
当事人(自然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单位或住址,法人及社会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职务):
纠纷事实及申请事项: 特申请 人民调解委员会予以调解。
申请人(签名)登记日期 年 月 日
民间纠纷受理调解登记表
纠纷类别: 编号:
当事人(自然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单位或住址,法人及社会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
姓名和职务):
纠纷简要情况: 《见调解申请书》的纠纷事实及申请事项
经审查 与 之间的 纠纷,属于本级人民调解
委员会的调解范围,同意受理。
登记人(签名)登记日期 年 月 日(盖章)
人民调解委员会
受理通知书(1)
人调字()第 号(申请人):
你申请(被申请人姓名)与你(案由)一案的申请书已收到,本人民调解委员会已决定受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有权行使法律规定的陈述、申辩、和解权利,同时必须遵守调解秩序,履行调解义务。
二、按照规定受理人民调解案件不收任何费用。
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盖章)
年 月 日
人民调解委员会
受理通知书(2)
人调字()第 号(被申请人):
申请人(姓名)与你(案由)一案向本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本人民调解委员会已决定受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有权行使法律规定的诉讼陈述、申辩、和解权利,同时必须遵守调解秩序,履行调解义务。
二、自然人参加调解的当事人,应当提交身份证明,并可以在接到本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交书面答辩。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诉讼的,应在接到本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资格证明以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或者负责人身份证明书,可以同时向本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交书面答辩材料。
三、按照规定受理人民调解案件不收任何费用。
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盖章)
年 月 日
_ _ _人民调解委员会
案 件 受 理 通 知 书 送 达 回 证
注:本送达回证通知书除一份存卷外,送达各方当事人各一份。篇四:调解书格式
附件1:
人民调解委员会
调解卷宗
卷 名: 卷 号:人民调解员: 调解日期: 立卷人:保管期限: 备 注:
卷 内 目 录
人民调解申请书
申请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年龄 职业或职务
联系方式 单位或住址
被申请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年龄 职业或职务
联系方式 单位或住址
纠纷简要情况
当事人申请事项1、2、3、人民调解委员会已将申请人民调解的相关规定告知我,现自愿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申请人(签名盖章或按指印)
年日
人民调解受理登记表 月人民调解委员会依当事人申请(人民调解委员
会主动调解),经当事人同意,调解、之间的纠纷。
纠纷类型: 案件来源:□
1、当事人申请;□
2、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调解
纠纷简要情况:
当事人(签名)登记人(签名)人民调解委员会
年
备注:此表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填写
人民调解调查记录
时 间 地 点 参加人 被调查人
记 录:
调 查 人(签名)被调查人(签名)记 录 人(签名)篇五:人民调解文书格式 ___________人民调解委员会
调解卷宗
卷
名:
卷
号: 人民调解员: 调解日期: 立 卷 人: 立卷日期: 保管期限: 备 注:
卷宗目录
人民调解申请书
人民调解委员会对调解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书
根据有关法律、规章要求,现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性质、调解原则和法律效果,以及在调解中各方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和应当承担的义务告知如下:
一、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费。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其调解结果受到法律保护,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调解协议。
二、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守下列原则:
(一)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二)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在人民调解活动中,纠纷当事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
(二)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
(三)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要求不公开进行;
(四)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四、在人民调解活动中,纠纷当事人承担下列义务:
(一)如实陈述纠纷事实,不得提供虚假证明材料;
(二)遵守调解现场秩序,尊重人民调解员;
(三)尊重对方当事人行使权利。
以上内容已由调解员告知,我们没有异议。
第四篇:大调解工作经验
创新开展大调解
构筑稳定新格局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认真贯彻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在上级政法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以创建平安社会,促进和谐发展为统领,以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协同作战的大调解工作机制为目标,全面创新和开展了大调解工作,有效地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维护了全区的和谐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抓住关键环节,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
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开展大调解工作是新时期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形式。作为一项管理创新课题,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始终对大调解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结合全区稳定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更加认识到了开展大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大调解工作。结合实际,确立了以“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组织协调,司法行政牵头主办,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思路;确立了“坚持服务大局、积极创新、优势互补、密切合作、资源共享、效率优先”的工作原则;确立了“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促进和谐发展”的工作目标,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全面整合各种资源力量,推进整体联动,制定出台了《大调解工作实施意见》。
一是在组织领导上形成了“两级”领导,“四级”负责的大调解工作体系,两级领导:区成立大调解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由政法委书记任组长,政府分管区长任副组长,区司法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领导组全面负责全区大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宏观决策,总体部署和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的协调处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矛盾纠纷调处的业务指导、信息收集、分流指派、协调调度和检查督办。区级行政部门成立行政调解小组,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合署办公,负责本部门、本系统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乡镇、街道成立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党工委书记任组长,领导辖区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调处中心及联动调处工作队,中心主任由分管政法综治的副职担任,工作队长由司法所长担任,具体负责辖区内矛盾纠纷调处的组织协调,上下联系和突发性矛盾纠纷的快速处置。四级负责:区、乡(镇、街道)、村(社区)、驻地企事业单位全部成立了调解组织。分别负责本单位、本系统、本地区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在组织领导上,明确全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统一接受区大调解领导组的领导;明确驻地企事业调解组织统一接受乡镇、街道大调解领导小组的领导,接受司法所和基层法庭的业务指导的“两明确、两统一”领导机制。
二是在工作体制上形成了信访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四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围绕稳定工作大局面,坚持纵接“四条链”,横穿“三条线”,构建大调解工作新格局。
纵接“四条链”,就是自上而下层层建立调解组织。第一是区级调解链。区级行政职能部门全部建立了行政调解小组。其中劳动、交通、教育、卫生等部门以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还分别建立了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区法、检“两院”也充实完善了调解机构。区公安分局以下属的派出所都确定了专门的调解人员。第二是乡街调解链。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调解委员会,与调处中心合署办公。第三是村(社区)调解链。全部行政村、社区健全和完善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第四是驻地企事业单位调解链。百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大部分都建立了调解组织,并与大调解工作并轨。全区共建立各类调解组织300个,调解人员达到了2100多人,为大调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横穿“三条线”:就是积极探索和创新实中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和相互联动。第一是人民调解和治安调解相联接,将派出所和司法所在工作上对接。我们针对现实生活中,群众发生矛盾纠纷找公安多,找调解组织少,在工作机制上我们大胆创新,公安牵头在源头对接,在派出所设立“社会矛盾联调服务工作室”,对接“110”等警务警情平台,把社会矛盾纠纷在源头上积极“揽”起来。第二是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相衔接,推动民调解组织与人民法院在调解工作中联动。在构建大调解工作机制中,区人民法院专门成立了调解工作领导组。在不断拓宽司法调解范围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的有效衔接。明确法院分管民事的副院长和司法局分管调解工作的副局长为主要负责人,选聘民庭和三个派出法庭的庭长为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员,分区域负责联系全区乡镇、街道司法所,负责大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同时由乡镇、街道推荐,区法院和区司法局共同选聘优秀调解员为区级特邀调解员,参与法院和区级行政部门的有关调解工作。这种联动机制建立以来,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坚持深入一线,指导基层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工作,特别是对一些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做到了提前介入,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有效减少了许多可能引发的非正常上访。同时,积极邀请特邀调解员参与司法调解,坚持诉前和庭审前的调解,促进执行案件的和解。对于些适用简易程序的民事纠纷案件,尝试由特邀调解先行调解。推动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在解决矛盾纠纷机制上的互补和协调发展。
第三是调解与信访工作相对接,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构建大调解工作机制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减少非正常上访作为工作重点。明确提出了大调解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力理”和“一般矛盾纠纷不出村(居)、复杂矛盾纠纷不出乡(街)、疑难矛盾纠纷不出区”的工作要求,有效整合资源,强公整体力量,增强工作效果。区大调解办公室吸引综治办、区大调解办、区信访局的工作人员实行联合办公。各乡镇、街道信访办、综治办、司法所实行一体化运行。全区上下坚持分级负责与联合调处相结合,坚持调处矛盾纠纷与解决信访问题相结合,推行访调协办制和重点案件督办制,加大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有效解决了一批上访老案。
二、突出基础建设,搭建大调解工作平台
在开展大调解工作,我们注重加强了三大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在大调解工作中,根据工作需要,区大调解办细化完善了六项制度。一是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在排查中,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问题排查结合起来,实行定期排查并逐级上报。切实做到每月必查,敏感时期必查,普遍性问题必查。二是受理登记、分流移交、办结报告制度。各级调解组织都建立了台帐,完善纠纷登记、移交、办结等程序,在受理、移交、调处等各个环节中搞好衔接,形成了排查、发现、调处、归档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三是检查、督办制度。区委、区政府授予区大调解领导组办公室检查督办权和责任追究建议权。定期检查大调解工作运行情况,及时掌握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情况,对故意拖延、借口推辞不及时调解矛盾纠纷的进行督办,对因延误时机、事态扩大的报区委、区政府进行追究责任。四是纠纷信息互通制度。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及时互通有关纠纷信息,对本单位所受理的涉及其他部门调解内容的相互通报,对调解组织受理的有可能上升为信访问题的纠纷及时向信访部门通报,对受理的突发性、易激化矛盾纠纷,在控制局面的同时,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五是联席会议制度。区、乡两级大调解工作领导组,区每月,乡、街每半月召集有关单位和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分析辖区稳定工作形势,研究疑难矛盾纠纷的解决办法,提出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烽工作目标。六是考核奖惩制度。对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调处化解工作不力,致使社会矛盾纠纷高发的部门和单位予以责任追究,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则。
加强队伍建设。主要是抓了三支队伍。指导员队伍,全区从机关共选调法官、律师、法律工作者、公安派出所民警共180人担任大调解工作指导员进驻农村(社区),具体负责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法律服务等工作。调解员队伍。在加强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的同时,全区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都成立了3人以上的行政调解小组,全区大调解工作人员总数达到了1130人。特邀调解员队伍。通过层层推荐和选拔,由区人民法院和区司法局共同审定,选聘52名优秀人员调解员为区大调解工作特邀调解员,参与法院和各行政机关的调解工作。
加强业务建设。主要是规范大调解运行机制,做到了“三个统一”:统一培训。公安、法院、信访、司法行政“四家”联手,区大调解办公室统一组织对全区大调解工作指导员、调解员和特邀调解员全部进行了集中培训。统一工作流程。区大调解领导组办公室统一制定了工作流程,从接待、受理、调查、调解、制作文书到协议履行及跟踪回访等方面,都做出了严格要求,并严格运作程序,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做到既重视实体上合法规范,又重视程序上的合法规范。统一印制调解文书。对调解文书统一标准,确保了大调解工作的规范运行和有效开展。
三、突出机制创新,推动大调解工作健康发展。创新矛盾排查机制。按照“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要求,立足尽早发现和及时化解,认真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和排查工作,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坚持做到了三排查:经常排查。对一般性、多发性矛盾纠纷,按照区每月、乡街每半月、村(社区)每周开展一次“拉网式”定期排查,真正做到区不漏乡街、乡街不漏村(社区)、村(社区)不漏纠纷,同时建立排查台帐,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分析梳理,落实责任,限期调处。集中排查。针对国庆、春节等重大节日和“两会”等敏感时期矛盾易发的特点,集中力量开展排查,主要查重点人员、重点部位、重点物品,努力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防范于未然。联合排查。对城中村改造、重点工程、征地补偿等一些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矛盾纠纷,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排查,了解掌握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
创新调处化解机制。一是实行联线、联片、联合“三联并举”调处,对多发易发的矛盾纠纷,由乡镇、街道、村、社区、驻地企事业单位三级调解组织根据纠纷大小和不同性质分层联线调处;对局部区域内发生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由各乡镇、街道调处中心组织有关单位联片调处;对跨区域性、跨行业性的矛盾纠纷,由区大调解办公室协调涉案单位的调解组织联合调处。二是落实责任、挂牌、包案“三个明确”。明确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将调处责任细化分解,落实到岗、到人;明确挂牌督办,对发生的重大矛盾纠纷,采取会议督办,组织督导组下基层指导督办,下发督办单限期督办以及领导批示的重大事项实行挂帐督办等办法,确定专人负责,限期调处;明确领导包案,对一些情况复杂、沉淀时间长、调处难度大的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包案制,做到包力量组织、包情况调查、包措施落实、包结果反馈。三是建立和完善预警、控制、处置突发事件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所在乡镇、街道调处中心的人员要迅速赶到事发现场,控制局势,及时化解。涉及到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就地召开联调会议,依法积极稳妥地进行处置。
创新配套服务机制。一是与法律服务配套。区大调解工作指导员在指导和参与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普遍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区司法局坚持送法下乡,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区大调解领导组办公室与法律援助中心联动,设立了专门的法律咨询室,安排律师免费接待群众咨询,并积极邀请发生矛盾纠纷的当事人到法律援助中心进行调解,对要求诉讼解决并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当地给予法律援助。二是与社会评价配套。对重大矛盾纠纷,实行听证制度。通过听证给予矛盾双方面对面陈述和充分申辩理由的机会,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集中会审和现场监督。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区大调解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利用调解化解矛盾的意识不断增强。一是各级领导干部对大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强化,调解工作在乡镇、街道由过去的被动应付变成现在的主动要求,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矛盾纠纷的当事人由过去的找领导“闹访”也开始向主动找调处中心通过调解来解决问题转变。三是人民调解也通过真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二)、构建了了解社情民意的平台。调解工作与信访工作相结合,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反映诉求的平台。各级调解组织建立的纠纷档案、矛盾排查档案,成为了党委、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量民间纠纷和社会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为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全区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四)、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多部门联动的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的有效运转,提升了农村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调解成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并实现了无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无民间纠纷引起非正常死亡、无民间纠纷引起聚众械斗事件、无民间纠纷引起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四无”目标。逐步形成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管理民主、安定有序、邻里和睦、诚信友爱、充满活动、村容整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和谐友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加强调解工作,各类社会矛盾得到了及时有效化解,群众情绪进一步理顺,社会秩序安定有序,全区上下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良好氛围,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区大调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工作开展的时间还比较短,组织建设还不够完善,业务开展的也还不够规范,特别是作为一项创新的工作,在构建大调解工作机制上,在开展大调解工作的联动上,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在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提高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调解工作认同感上,还需要不断的加强,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大调解工作的新思路,完善大调解工作的新方法,创造大调解工作的新经验,争取为某某地区构建大调解工作新机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大调解工作方案
东青初级中学校大调解工作实施细则
根据县委县府文件精神,为确保我镇教育的稳定,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制订大调解工作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及时把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有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确保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二、工作目标
⒈建立调解机构,完善各项制度
⒉充分发挥“大调解”工作职能作用,实现“小纠纷不出校,大纠纷不出镇,疑难纠纷不出县”。
⒊“民转刑”,越级上访和涉法诉讼信访案件明显下降。
⒋强化重点对象监控机制,杜绝重大群体性事件,恶性事件和集体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案件发生。
三、工作措施
⒈学校建立“大调解”领导小组,组长:李大金,副组长寇德雍、陈贵宾、王正模,成员:王中模、王兴斌、李锐厚、李黎明、韩家波、伏百露、王成明,下设行政大调解办公室,主任:寇德雍,成员:王兴斌、李锐厚。⒉明确责任,确保大调解工作正常开展
寇德雍负责各处室开展大调解的组织、协调工作,信息的收集、上报,来信处理,值班安排,重大事项相互通报等工作。伏百露负责来访接待,落实调解人员。
王兴斌负责制度的建立完善,来访登记、记录、资料收集、整理、大调解工作档案的保管使用。每年按《档案法》要求归档。
王中模负责教职工权益等方面引起的矛盾纠纷化解及政策解释。陈贵宾负责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引起的矛盾纠纷化解及政策解释。王正模负责学校基建引起的矛盾纠纷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