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认真学习刘云山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关于认真学习刘云山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各市、省直属各单位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省委各督导组:
7月10日下午至1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同志来到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浙江省,深入丽水、衢州、杭州的村镇、企业和社区,走进部分省直部门和窗口单位,亲切看望和慰问浙江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实地考察指导教育实践活动。考察期间,刘云山同志听取浙江省委和中央督导组的工作汇报,作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浙江近年来取得的工作成绩和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所开展的工作,深刻阐述了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强调要切实用中央精神提高思想认识,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强基固本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实;紧扣主题深化学习教育,在增强政治定力、宗旨意识、担当精神上取得新进步;找准“四风”在本地的具体表现,认真解决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整风精神贯穿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着力完善制度机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作风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切实做到教育实践活动和日常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他指出,联系点就是示范点、排头兵,联系点就要当先锋、作表率。浙江作为联系点,思想要更加自觉,措施要更加有力,效果要更加扎实,要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上作出示范,在改进作风上走在全国前列。刘云山同志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浙江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殷切期望,为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各地各单位都要在前阶段动员部署和开展学习教育的基础上,认真学习贯彻刘云山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做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各项工作,确保我省的教育实践活动走在全国前列。
一、紧扣主题抓好学习教育,思想认识再深化。搞好学习教育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是查摆问题、改进作风的前提。各地各单位要在开展“增强心中百姓的分量”学习讨论中,紧紧围绕增强政治定力、宗旨意识、担当精神组织学习,紧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开展讨论,紧密联系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提高认识。一是认真学习研读。通过领导带头讲党课、自学研读、交流讨论、集中宣讲、专家辅导和播放专题教育片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刘云山同志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央和省委有关会议精神。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原原本本研读中央确定的《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3本书。二是开展信念教育。重温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坚持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的批示精神,用好南湖革命圣地、改革开放实践成就、“最美人物”群体、“枫桥经验”等教育资源,强化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以党章为镜、以群众期盼和意见为镜、以先进典型为镜、以史为镜,引导党员干部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学习交流和反思,深化对“最大优势”、“最大危险”的认识,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品德修养,增强党纪观念,努力提高辨别能力、政治定力和实践能力。三是组织专题讨论。紧扣党的群众路线时代内涵、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四风”具体表现和危害,结合万名机关干部基层走亲连心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交流,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开展思想交流、交锋。学习教育要突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重点,第一批参加单位的领导班子集中学习讨论一般不少于2天,其他各级党委(党组)都要安排1天时间学习讨论。同时要组织全体党员参加学习,开好支部学习会,确保做到全覆盖。搞好学习教育,要防止要求不高,学习讨论一般化;防止消极应付,以做具体工作来代替学习;防止不联系思想实际,学习对象覆盖不全面,个别党员不参与等现象。
二、聚焦“四风”广泛听取意见,力求更全更实更准。厘清和找准党员干部的思想之尘、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是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各地各单位要坚持开门搞活动,把全面开展“增进与百姓的感情”调研走亲,作为听取意见的重要抓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一是端正态度听意见。本着“发现问题是本领、解决问题是勇气、找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的态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虚心接受群众批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听意见找问题,首先要立足自己听、自己查、自己找,对照总书记关于“四风”问题的深刻分析,对照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提出的“七个着力”的要求,以直面问题、正视问题的勇气,认真听意见,具体摆问题。二是突出重点听意见。听取意见必须聚焦“四风”,既要对事也要对人,着重听取群众反映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听取具体工作中反映出来的作风问题,听取对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听取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8条办法”、“六项禁令”还不够到位的意见。三是深入群众听意见。坚持开门听取意见,采取进村入企、民主恳谈、约访下访等形式,广泛听取下级单位和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垂直管理和行业管理的部门要注意听取下属单位的意见,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要注意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既要面对面听、也要背靠背提,让群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纪委和组织部门要根据掌握的情况,梳理分析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督导组要及早介入征求意见的工作,通过民主评议、个别谈话广泛征求意见,原汁原味进行梳理,指导和帮助查找问题。省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将调研梳理出的我省党员干部“四风”方面的24种具体表现,印发各地各单位对照检查、找准病症。听取意见越具体越好、越实在越好,要防止分散主题,在聚焦“四风”问题上“走神”、“散光”;防止到基层征求意见一窝蜂走形式;防止笼而统之、大而化之,简单以工作问题代替查找作风问题。
三、立说立行解决突出问题,更早更好见到实效。聚焦“四风”、解决突出问题,是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明特色,也是贯穿全过程的主要任务。从活动一开始就要立规矩、建制度,能改的马上改,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各地各单位要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8条办法”、“六项禁令”,以及省委四个先行整改等措施,查一查有没有切实整改、有没有反弹、有没有打擦边球,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一是坚持边学边查边改。结合“拉近与百姓的距离”总结反思,把学习教育与查摆问题、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认真查找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与百姓期盼的距离,深入排查问题,立即着手整改,小有小改,大有大改。二是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各地各单位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及时加以解决。各级机关部门要深化“严纪律、正作风、作表率”集中行动,广大机关干部要远离“牌局”、“酒局”。省委督导组要加强督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督促整改。新闻媒体要组织暗访,及时曝光存在问题,推动整改。三是谋划开展集中行动。按照省里统一部署,认真开展正风肃纪6项集中行动,各地各单位都要有动作、出实招、见成效。当前,要抓紧制定集中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具体措施,明确牵头责任,立即行动起来,真抓实干、抓出实效。同时,做到学习教育与建章立制有机结合,对已有的制度进行梳理,适用的坚持,不适用的废止,需要完善的尽快完善。解决突出问题要防止消极等待,片面地把整改作为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的工作;防止观望心理,看左邻右舍、等上级推动;防止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喊口号”,做表面文章。在第一批单位开展整改的同时,第二批单位要不等不靠、同步开展。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从严从紧推进活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有很高的要求,群众有很高的期望。要坚持领导示范带头,把从严从紧的要求贯穿始终,确保活动高标准、高质量,坚决不走过场。一是抓紧抓实每个环节。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把活动每个步骤都抓实抓到位,做到时间服从效果、进度服从质量。每个单位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不能少于1个月,要把握好节奏,掌握好进度,合理安排活动内容,防止前紧后松、时紧时松。二是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既带头参加活动,又抓好下属部门、分管部门的活动,做到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是严字当头不走样。按照中央从严要求,各地各单位要抓紧抓好活动各个环节各项工作的落实。省委督导组坚持把从严从紧要求贯穿督导工作始终,督促各地各单位真抓实干、动真碰硬,对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敢督善导,没有达到要求的,该返工的要督促返工、该补课的要督促补课。8月中旬,省委领导小组采取分片座谈、督导组汇报等形式,分析各地各单位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情况,确保活动扎实有效推进。要加大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充分运用新闻媒体,以言论评论、专题专访等形式,加强舆论正面引导;及时总结宣传先进典型,深刻剖析反面典型,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开展活动积聚正能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推动转型升级的成效、改革创新的进展、社会的平安和谐、群众满意的程度、干部精神状态的提振作为检验活动效果的标准,做到活动和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
第二篇:市人事局认真学习贯彻张高丽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市人事局认真学习贯彻张高丽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于瀛沪就落实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创新发展人事人才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连日来,市人事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书记张高丽同志的重要讲话。12月28日召开了全局处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学习领会《中共天津市委2008年工作要点(草案)》和《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议(草案)》,重点学习了高丽同志的重要讲话,并结合总结好今年的工作,谋划好明年的工作思路,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通过学习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市委九届三次全会是在天津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了今年工作,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2008年全市工作的总要求和具体工作任务,催人奋进,令人鼓舞。张高丽同志的重要讲话,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地分析了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精辟阐述了发展的指导方针,突出了以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重点,以解放思想为关键,以搞好民生为根本,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保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既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局党组书记、局长于瀛沪就全市人事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三次全会和张高丽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用创新的思维谋划工作,提出了六点要求。
一是深入学习、武装头脑。全市人事系统和广大干部一定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以后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贯彻、带头落实。要通过学习,切实领会精神实质,把握基本要求,真正地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度凝聚到完成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努力为天津又好又快发展贡献人事部门力量。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是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根本要求。各级人事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中心任务,围绕市委确定的“一二三四五六”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定位,安排部署,狠抓落实。要把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事人才服务保障,作为明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使人事人才工作在为全市工作大局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明年人事人才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必须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在区域分布上,以服务滨海新区为重点,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创新人才工作,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在工作布局上,要以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公务员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各项人事制度改革,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各项人事人才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四是创新亮点,深化改革。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对人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市各级人事部门一定要从天津发展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善于从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中捕捉新机遇、领会新任务,善于从我们自身已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寻找新课题,寻找新突破,善于从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的迫切需求中探索新领域,拓展新意向,坚持用创新的思想,创新的举措和创新的业绩,开拓人事人才工作新局面。
五是突破难点,完善机制。明年人事工作任务非常繁重,推行事业单位人事岗位设置、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军队干部转业安置以及企业军转干部维稳等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局。在推进中,要把握工作难点和重点,在工作开始前,要深入进行研究,缜密提出目标和措施;在工作推行中,要及时跟踪,掌握情况,加强工作指导;在工作完成后,要认真总结,探索规律。确保既要保证改革不断深化、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又要维护稳定的大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六是增强素质,提高水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人事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倡导求真务实的实干作风。人事局机关要扎实开展作风建设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增强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把为人才服务、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作为永恒的职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深入持久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的纪律,努力把人事部门建设成党性强、作风正、工作出色的战斗集体。
2007年12月28日
第三篇:认真学习7.23重要讲话精神
认真学习7.23重要讲话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在省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子上的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思想深刻,论述精辟,全篇讲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上来,结合工作实践,切实做到认识上有新的提高,发展上有新的境界,工作上有新的成效。大海航行靠舵手,因为好的舵手能够按照明确的既定方向驶船才能得以准确地达到目的地,所以国家能否持续的稳中求进,能否顺利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关键在于能否有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方向。胡锦涛总书记特意强调“四个必须”无疑是国家高层领导确定未来发展的总基调和方向,意义非常深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胡锦涛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精辟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历史经验,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实际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我们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必要性,做一个以党为中心,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通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把总书记讲话精神与具体工作实践结合,坚持以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实践,推动发展。
思想解放永无止境,改革探索未有穷期,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我们就能始终牢牢把握前进方向,不断获得强大动力,让我们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踏实工作,再创佳绩,用深化改革的新成果,科学发展的新成就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要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动力,用讲话精神统领指导当前各项工作,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发展。
第四篇:论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7.23重要讲话精神(1-6论)
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刻把握党和国家工作总要求 —— 一论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统一思想,明确方向,这是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胡锦涛同志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正是一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对8200多万名党员来说,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意识,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和宽广视野,胡锦涛同志精辟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系统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伟大实践,科学阐述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连日来,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在学习领会中一致认为,讲话立意高远、总揽全局,内涵丰富、富于创新,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
认真学习讲话精神,关键在于领会实质、把握主题。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立足发展新要求与人民新期待,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总要求,也是贯穿讲话的鲜明主题。这个总要求,鲜明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奔向什么样的目标这些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关键就是把握好这个总要求,落实好这个总要求。
旗帜引领方向。把握好、落实好总要求,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当今世界剧烈变动,当代中国深刻变革,社会思想复杂多变,用什么样的旗帜引领社会进步,以什么样的思想凝聚社会共识,决定着事业的兴衰成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在这面旗帜引领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在90多年奋斗中实现了“三大成就”,在30多年改革开放中创造了“中国奇迹”,在10年科学发展中书写了“中国故事”;也只有始终高举这面旗帜,我们党才能牢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不断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道路推动发展。把握好、落实好总要求,必须始终坚定对发展道路的自觉自信,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到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从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到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中国答卷”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在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光辉历程中,彰显了巨大的真理力量,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群众基础。只有毫不动摇地沿着这一伟大道路奋勇前行,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目标凝聚力量。把握好、落实好总要求,必须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既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也是13亿人民同心同德的共同意志。认真学习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才能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状态决定作为。把握好、落实好总要求,必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我们面对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工作力度,取决于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让解放思想始终成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让改革开放始终成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身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前行在民族复兴的现代化征程中,只要我们深刻把握胡锦涛同志“7·23”重要讲话精神实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就一定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不断创造党和人民事业新辉煌。
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二论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精辟概括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国取得巨大成就进步的根本原因,科学阐明了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必须遵循的理论指南。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紧密联系我们党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从新的思想高度提升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理论贡献、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
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必须充分认识它的实践价值。这些年来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我们经受的磨砺很不平凡,既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又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既面临非典疫情、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灾害和风险的严峻考验,又面对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大事和喜事的能力检验。我们党带领13亿人民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大幅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明显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有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新风貌和新形象,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恢宏答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新的勃勃生机。丰硕的实践成果、生动的发展事实,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力量,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必须深入领会它的理论贡献。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就在于它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就在于它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指明前进方向。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必须全面贯彻它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就必定能担当强国富民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实事求是 推进理论创新
——三论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用什么样的旗帜引领社会进步,靠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凝聚社会共识,决定着事业的兴衰成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从做出改革开放关键抉择到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实践中,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近10年来,我们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成就,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关系到党的命脉、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幸福。
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要求,需要深刻把握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相互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紧密相连,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社会主义中国不断前行。
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立全球最大的社保体系,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特大地震„„沿着这条道路,绘就经济总量高位跃升的“中国轨迹”;遵循这一理论,创造不断保障改善民生的“中国奇迹”;坚持这些制度,写下迎战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答卷”。我们讲“中国经验”,这就是最重要的经验;我们讲“中国创造”,这就是最伟大的创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不动摇。
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要求,需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契合时代发展潮流、源于改革发展伟大实践的理论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不懈创新创造,在推进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在不忘本来与吸收外来的紧密结合中,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要求,需要深刻把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过去30多年社会主义中国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发展道路如何契合经济社会转型?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理论体系如何保持与时俱进?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各项制度如何支撑社会发展?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拓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制度完善永无止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一定能牢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开辟党和国家事业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刻把握改革开放强大动力 ——四论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全面回顾了我国30多年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把握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从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到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迎战非典、抗震救灾,到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构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并举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社会主义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面对国际风云的不断变幻,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之所以能够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之所以能够办成一系列大事、办好一系列喜事、办妥一系列难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强大思想武器,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一方面,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容须臾懈怠、半点停顿;另一方面,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既躲不开,更绕不过。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越要珍惜改革开放的探索和成就,越要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上开辟新境界,在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上取得新突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刻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强大动力”,就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新期待,奋发进取,砥砺勇气,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回望过去,是改革开放激发出的强大活力,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实践充分表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面向未来,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够为中国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刻把握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部署
——五论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新华网北京8月5日电 8月6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深刻把握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大部署——五论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推进这一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实践它所包含的各方面目标任务,不断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这些重大部署有原则要求,有政策安排,有举措办法,体现了战略设计、宏观谋划与实施步骤、具体措施的统一,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必须深刻把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部署,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贯彻落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我们党对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刻把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部署,必须深入领会这些部署对于建设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从明确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到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再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任务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在这个总体布局中,深入贯彻讲话提出的重大部署,当代中国必定会得到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定会展现新的勃勃生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构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深刻把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部署,必须全面理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全局层面来把握每一方面建设的重大内涵。必须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深刻把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部署,关键要在实践中使之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以及“三贴近”原则,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要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人矢志不渝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这一梦想的必由之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将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刻把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要求 ——六论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机结合的高度,深刻分析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学习贯彻讲话精神,至关重要的就是认清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把握党的建设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近年来,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到创先争优活动,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到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我们党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正是因为我们党大力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为复杂严峻,党所面对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为尖锐迫近。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加强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深刻把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要求,在新起点上继续推进这一伟大工程。
深刻把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要求,需要认真贯彻党的建设的工作部署,牢牢抓住主要着力点。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加强作风建设;以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为准则,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以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为基础,加强制度建设。大力抓好这“五大建设”,就能更好地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更好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深刻把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要求,需要认真领会、坚决贯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政治要求。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200多万党员的大党,规模数量大、成员分布广、新鲜血液多,这么一个大党,不仅面临着复杂环境和挑战,更肩负着执政兴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离开严格的纪律、统一的意志,一切都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我们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做到制度面前没有例外、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建设一个更加团结统一、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把这一重大课题的思考与探索推向了新境界,这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更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只要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更加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地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地引领社会进步,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第五篇: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春季学期
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出席中央党校2012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他指出,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突出强调在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指出,党的纯洁性体现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等各个方面。保持党在思想上的纯洁性,是保证党的正确政治方向和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大力弘扬我们党注重思想建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对党员和党的干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保持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坚守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家园。保持党在组织上的纯洁性,是保持全党步调一致和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组织保证。要严格管理党员队伍和党的干部队伍,严把入口、加强教育、强化监督、畅通出口。发展新党员,要严格掌握标准和程序,确保质量。培养和任用干部,也要严格把关,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保持党在作风上的纯洁性,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和不断从人民群众实践中吸取经验、智慧和力量的固本之道。要不断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党员和党的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作风纯洁性的试金石,切实做好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和带领群众前进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