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1型电动列车均衡修规程封面目录7

时间:2019-05-11 22:4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AC11型电动列车均衡修规程封面目录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AC11型电动列车均衡修规程封面目录7》。

第一篇:AC11型电动列车均衡修规程封面目录7

车辆专业

AC11型电动列车

均衡修规程

上海轨道交通维护保障中心车辆公司

二零一一年七月

总则

1、编制目的

为了保证轨道交通电动列车安全、可靠运行,加强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管理工作,使电动列车运行、维护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原则、有标准、有规程地进行,以达到设备的使用寿命长、综合效能高和适应轨道交通运营发展需要的目的,依据相关法规、标准,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2.1本规程适用于上海地铁AC11型电动列车。上海地铁AC11型电动列车由上海阿尔斯通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列车为C型车四节编组,目前运用于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

2.2本规程适用于上海地铁AC11型电动列车运营时间达到一个月或运营公里数达到检修车型维修要求所规定的公里数(公里数或时间按先达到的执行)。根据均衡维修的原则设置12个均衡修程。

2.3本规程适用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所管辖的轨道交通线路的电动列车维护和检修。2.4本规程适用于上海轨道交通维修人员、技术人员和委外维修单位及其他有关人员。

3、基本原则

3.1 所有电动列车的维护保养工作都应严格按照各级维修保养规程规定的内容执行。3.2 维修人员、巡检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检修规程。

3.3 维修人员、巡检人员上岗工作前都应经过相关培训,严格做到持相关操作证上岗。

3.4 为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满足维护工作的规范、有效地开展,车辆的备车率不低于5%。

3.5为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应认真贯彻规程的有效执行,对未按修程要求进行维修保养的列车和超过检修周期处于欠修的列车均严禁上线运营。

4、主要引用标准

车辆及附属设备和子系统主要引用的标准如下: UIC——国际铁路联盟标准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EN——欧洲标准 SI——国际标准单位等 DIN——德国工业标准

5、术语

5.1验收:新车到厂验收所必须完成的检查、调试和试验。5.2日检:电动列车一天运营结束后进行的检修作业。

5.3均衡修:电动列车运营时间达到一个月或运营公里数达到检修车型维修要求所规定的公里数(公里数或时间按先达到的执行)。根据均衡维修的原则设置12个均衡修程。

5.4架修:电动列车运营时间达5年或运营公里数达500,000公里时的检修作业(公里数或时间按先达到的执行)。5.5大修:电动列车运营时间达10年或运营公里数达1000,000公里时的检修作业(公里数或时间按先达到的执行)。

上级修程涵盖下级修程的的检修内容。上述检修规程中涉及到的主要检修方法如下: 目测检查::对部件外观是否完好情况进行检查。

操作检查:对部件进行搬运、清洗、拆卸、组装、紧固、油漆等操作。测量检查:对部件进行测量、探伤、试验等操作。

更换操作:对部件进行更换过程中所进行的拆卸、组装、紧固、油漆等操作。

6、名词解释(英文缩写)AC: 交流电 ACE: 辅助控制单元 ACU: 音频通讯单元 AGATE: AGATE APIS: 音频乘客信息系统

APS: 辅助供电系统(辅助静态逆变器)ATC: 列车自动控制

ATP: 列车自动保护(ATC 的一部分)AW0: 空载 AW2: 6 人/m2 AW3: 9 人/m2 B: 列车制动线

BCE: 制动控制电子单元 BCU: 制动控制单元 BZ: 制动电阻 CCC: 电容充电接触器 CI: 司机室与司机室通讯系统 CM: 模式选择开关 DC: 直流电 DCH: 司机控制手柄 DCU: 门控单元 DDU: 驾驶室显示单元 DSD: 司机安全装置 DVA: 数字语音广播 EB: 紧急制动 ED: 动态电制动

FIP: 工厂仪器协议(车载网络的名称)HSCB: 快速断路器 HV: 高压

HVAC: 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 HVSS: 高压开关 IGBT: 绝缘双栅极晶体管 LC: 线路接触器 LCD: 液晶显示器 LFL: 线路平波电抗器 M: 牵引列车线(牵引指令)MA;维修保养支持 MC: 主控制器 MF: 主熔断器 Mp: 带受电弓的动车 MPU: 主处理单元 MRP: 主风缸管 MS: 模式选择器 OA: 运行支持

OCC: 运行控制中心(控制线路运行状况)ONIX: 牵引箱名称 PA: 公共广播系统 PB: 动车转向架 PC: 插头盖

PCE: 牵引控制电子单元

PECU: 乘客紧急通讯单元/乘客紧急呼叫单元 PEC: 乘客紧急呼叫 PEI: 乘客紧急通讯 PI: 公共通讯

PIM1: 牵引逆变器模块 PIM2: 制动电阻斩波器模块 PWM: 脉宽调制

RIOM: 远程输入输出模块(列车和列车网络的接口)RMF: 受限前行(模式选择器的一种模式)RMR: 受限倒车(模式选择器的一种模式)TSG: 故障排除指南 SA: 避雷器

TBEx1: Tc1 一位端转向架 TBEx2: Tc2 一位端转向架 TBIn1: Tc1 二位端转向架 TBIn2: Tc2 二位端转向架 Tc: 带驾驶室的拖车

TH1: 撬棒晶闸管模块和触发面板 TIMS: 列车信息管理系统(车载网络)VAC: 通风和空调 VVVF: 变压变频主逆变器

WM: 清洗模式(模式选择器的一种模式)WSP: 车轮防滑保护

7、通用安全规定

7.1维修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劳动保护用品;自觉遵守国家与企业的各项安全法规和安全制度,一切生产活动都必须约束在安全规范之内。7.2操作、维修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和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经有资格的主管部门批准方可上岗。7.3从事特种设备的维修人员,应持有关部门核发的特种作业证。7.4严禁在需停电维护的设备上进行带电作业。

7.5维修、保养作业前应确认维修、保养对象,以免因误操作而导致事故或扩大故障。7.6维修作业结束后,应对施工现场及设备工作状态进行再次确认,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

7.7设备进行改造、大修项目时,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严格按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进行施工操作。

7.8维修部门及委外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各类防火防爆制度,电焊电割和需动火作业应按公司规定到指定部门办理动火、登高审批手续。

7.9维修部门及委外维护单位均须认真贯彻国家、上海市和上级劳动保护安全生产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消防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度,严格执行有关劳动保护法规、条例规定。

7.10维修部门及委外维护单位均应完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包括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及各级专职和兼职的安全干部和人员,应有各工种的安全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的审证考核制度,各级安全生产的岗位责任制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等。

7.11维修部门及委外单位必须认真组织本单位职工进行安全知识、消防知识的教育,以增强员工的法制观念,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督促职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纪律、制度和法规。

7.12委托外单位实施各类生产项目时,维修部门必须派专人负责本项目的有关安全生产、治安管理、消防安全的工作,严格检查、督促委外单位执行安全管理防范措施,如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整改,共同预防事故发生。7.13在事故情况下,迅速正确判断事故,按相应预案处理事故,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事故征象、检查情况、处理经过及开始终结时间。发生重大事故,必须书面如实写出事故经过情况,并及时上报公司。

8、交车、收车规定

8.1大修厂作业完成后,或列车调试验收、相关重大试验、改造小组完成任务后,列车交给相关的维修单位接受,由维修单位交给相关的各运营公司运转值班室接受。

8.2各维修单位作业完成后,列车交给相关的运营公司运转值班室接受。

8.3 交车部门交车时必须填写《地铁列车完工交/收车单》。收车部门必须将《地铁列车完工交/收车单》上签收。

9、安全生产规定

9.1工作前安全准备注意事项

 班前工作布置,提醒当日生产及安全工作要点,布置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 针对不同工种作业特点,确认班组员工规范穿戴好劳防用品。必须按规范穿戴好劳防用品方可上岗。 确认需要使用的各类工具、电器具完好,设施、设备工作正常。使用的工具是否在检测有效期内,移动电动工具是否完好。 检查工作场地是否存在涉及人身安全和设施、设备正常使用的危险源。确认工作场地无危险源。 检查地沟内无异物,照明灯工作正常,地沟下排水栅状铁盖板平整。 所有工作区域严禁吸烟,吸烟必须到指定场所内吸烟。 至运转值班室办理生产作业登记、领取作业车辆号牌。 作业车辆两端司机室挂好车辆禁动牌。9.2车顶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 确认断电作业已完成(详见上海轨道交通维护保障中心车辆分公司接触网断送电安全操作规定),禁止合闸和禁动牌已挂好。

 确认安全带无异常,车顶作业人员已正确使用、穿戴。(详见上海轨道交通维护保障中心车辆分公司安全带使用和保管规定)

 在列车顶部作业必须正确使用、穿戴保险带,防滑工作鞋(由安全员检查)。注意防滑,防止踩踏空及工器具掉落。

 严禁使用活络扳手。

 危险化学品须按章使用,不可随意摆放,严禁明火。 接触腐蚀性液体前需戴好塑胶手套。 作业结束,确认所有盖板、螺栓牢固锁紧。 确认场地“四清”即人清、场清、料清、工具清。 关好安全护栏及平台作业通道安全铁门。9.3车内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 确认生产作业登记手续已完成,两端司机室禁动牌挂好。 危险化学品须按章使用,不可随意摆放,严禁明火。 接触腐蚀性液体前需戴好塑胶手套。 严禁使用活络扳手。

 客室内进行吹灰作业时,需戴好护目镜和口罩。

 电气柜、设备柜清洁检查完毕,关闭锁紧,确认紧固无松动。 检查驾驶室时严禁推牵引手柄,测试气笛时应车下无人。 车门开、关测试前先在客室广播警示语,防人员跌落。

 开关折蓬、解钩等作业时,听从作业负责人指挥,注意脚底,防止踩、踏空。 调整车门间隙作业完毕,注意将盖板牢固锁紧。

 作业结束,确认“四清”即人清、场清、料清、工具清。

9.4车底及两侧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 确认生产作业登记手续已完成,取得车辆号牌。 确认两端司机室禁动牌挂好。

 检查劳防用品、安全帽已正确穿戴,吹灰作业时需戴好护目镜和口罩。 检查地沟内无异物,照明灯工作正常,地沟下排水铁盖板平整。 严禁使用活络扳手。

 车底作业期间保持思想集中,注意防止头部碰伤。在列车底部作业必须戴防护帽。

 电气作业前,先将辅逆和牵引箱接地开关置接地位,等待放电十分钟以上后方可开箱。作业结束恢复该开关。 作业过程中,若需使用拖线盘、电吹风等电气用具,需先确认其安全可靠。 危险化学品须按章使用,不可随意摆放,严禁明火。 接触腐蚀性液体前需戴好塑胶手套。

 检查各箱盖、盖板螺丝数量准确,作业完毕确认紧固无松动。 注意扭力扳手使用不能超过规定扭力,扳手工具等不能放在钢轨上。 重磅扭力扳手接长使用时,需确认套筒连接可靠,防止打滑伤人。 扭力复测作业应注意控制姿势,防止扳手滑脱、人员拉伤。 换油、注油作业应将滴落油液迅速擦净,防止过往人员滑跤。 两侧作业检查时,注意邻近车道车辆进出。

 更换外墙指示灯,应在有两侧平台的股道进行或使用踏步。 作业完毕,确认“四清”即人清、场清、料清、工具清。9.5其他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 特种设施、设备必须由车辆分公司认可的有效持证人员,方可操作。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操作人员作业时,思想要保持集中,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操作过程如遇不可预测危险因素,应立即停止一切生产活动。

 工作中由专人分配危险化学物品,做到正确使用和回收,未使用完的应及时寄存危险品仓库。 使用扭力扳手不能超过规定扭力,使用完毕后必须复零。 在拆卸零部件时严禁使用扭力扳手。严禁使用活络扳手。

 电瓶车、铲车、电瓶轨道牵引车、行车等特种设施、设备的操作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并按相关安全操作规定进行操作。

 特种电瓶车辆的充电必须在专用地点进行,使用完毕停放在规定地点,严禁乱停乱放。 进行接触网断送电操作的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并按1500V接触网断送电安全操作规定执行。 动火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持证作业,并严格执行“十不烧”的规定。

 使用气动工具前必须检查气压是否在正常的工作范围内,检查气动枪与气管连接必须牢固。气动枪的扭力调整应根据不同的工作扭距调节至规定的范围。

 使用电动工具前必须检查电线、插头、插座完好。电动枪的扭力调整应根据不同的工作扭距调节至规定的范围。

 钻床、车床、砂轮机操作时,必须按照相关安全操作规定执行。 所有作业完毕后,做到“四清”即人清、场清、料清、工具清。

10、编制依据

本规程是参照上海阿尔斯通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上海莘闵线操作、修理和维护手册》和《维修计划》为主要依据而编制。

11、对于本规程内容中不完善部分有待今后进一步修订。

12、本规程解释权归技术管理部。

上海地铁AC11型电动列车均衡修规程七

目录

一.车顶电气„„„„„„„„„„„„„„„„„„„„„„„„„„„„„„„„„„.1 二.空调„„„„„„„„„„„„„„„„„„„„„„„„„„„„„„„„„„„„.4 三.车内电气„„„„„„„„„„„„„„„„„„„„„„„„„„„„„„„„„„.6 四.PIS系统„„„„„„„„„„„„„„„„„„„„„„„„„„„„„„„„„„10 五.车体、车门、车钩„„„„„„„„„„„„„„„„„„„„„„„„„„„„„„13 六.车下电气„„„„„„„„„„„„„„„„„„„„„„„„„„„„„„„„„„19 七.制动系统及空气气路„„„„„„„„„„„„„„„„„„„„„„„„„„„„„22 八.转向架„„„„„„„„„„„„„„„„„„„„„„„„„„„„„„„„„„„24 九.静态调试 „„„„„„„„„„„„„„„„„„„„„„„„„„„„„„„„„.28 十.动态调试 „„„„„„„„„„„„„„„„„„„„„„„„„„„„„„„„„.29

第二篇:AC01AC02型电动列车正线常见故障应急处理

AC01/AC02型电动列车正线常见故障应急处理

分现象

车1.列车到站停原因分析

故障判断及处理方法

行车方式 若紧急措施无效,A.对位不准将不会收到开门码。a.检查列车是否对位准确,若对位不准,手动对位后门 车后,司机按下列车开门按钮(右门开81S01、左门开81S02)后整列车门全部没有打开。

2.列车到站停车后,司机按下列车开门按钮(右门开81S01、左门开81S02)后,某一节车门没有打开。B.ATP门控起保护,可将其切除后开门(注意开门方向)。C.8F1为车门控制断路开关,它触发车门不受控制。D.可能会开门按钮接触不好。A.以观察车门状态为主,了望不清的可由站务员协助。B.防止开门信号传递丢失。D.这些断路开关触发会造成单节车门无法打开。开门。b.检查列车是否收到开门码,如未受到,则扳动“ATP门控旁路”81S09将ATP门控旁路后开门。c.轻拍列车开门按钮处侧墙,多按几下列车关门按钮(右门关81S03、左门关81S04),然后再按列车开

门按钮(右门开81S01、左门开81S02)开门;若为左门未打开,使用右侧备用左门开按钮81S12开门。d.检查A车设备柜内“ATP门控有效”81F01、“右侧车门解锁”81F03、“左侧车门解锁”81F04是否跳闸。e.到另一单元A车进行“开关门”作业,并维持运营到终点,退出运营。

a.观察侧墙灯显示或显示屏,判断故障车辆。b.切“ATP门控旁路”81S09,重新开关门一次。(先关后开)

c.司机广播告知乘客从相邻车厢下车。d.检查故障车设备柜内“右侧车门解锁”81F03、“关

右门警告灯”81F11或“左侧车门解锁”81F04、“关左门警告灯”81F12是否跳开。跳开则合上,继续运营。

司机向行调汇报并得到命令后,拉下车门紧急拉手(或通过乘务员钥匙孔),在每节车中打开一扇车门,清客后退出运营。

若紧急措施无效,司机向行调汇报并得到命令后,在低谷时段司机维持运营到终点站后退出运营,高峰时段清客后退出运营。

3.列车关门A.个别车门S1行程开关不到位。a.将“ATP门控旁路”81S09切除,重新开关门。若紧急措施无效,后,列车关门指示灯(右门关81S03、左门关81S04)不亮,侧墙门未关好指示灯(黄色)不灭无法判别哪扇门未关好。4.列车关门后,列车关门指示灯(右门关81S03、左门关81S04)不亮,侧墙门未关好指示灯(黄色)灭。B.通过震动将行程开关触发。A.指示灯损坏将无显示。B.关门良好指令无法传输到司机室,列车认为门未关好。b.对侧墙黄灯不灭的车辆,逐扇拍门或切除以判别故障门,正常后继续运行。(先开再关)a.按“灯泡测试”73S05,判定列车关门按钮内灯泡是否损坏。b.以上无效,清客切除“关门旁路”与“ATP,退出运

营”。

司机向行调汇报并

得到命令后,清客

后切除“关门旁路”81S10与“ATP旁路”91S01,退出运营。

若紧急措施无效,司机向行调汇报并得到命令后,清客后切除“关门旁路”81S10与“ATP旁路”91S01,退出运营。5.列车关门后,单扇车门无法关闭能通过司机面a.观察显示屏和侧墙客室车门外红色指示灯判定故障如需派人监护一扇列车关门指示板或侧墙、车门指示灯进行判断。车门。车门的,则向行调灯(右门关b.切除该门,继续正常运行。提出申请,行调同81S03、左门关c.如有异物则取出关门若无法取出,切除“关门旁路”意后,通知车站派81S04)不亮,单扇车门未关闭(红色指示灯不灭),侧墙门未关好指示灯(黄色)不灭。6.列车停站时司机未按关门按钮,列车自动关门。7.列车到站开门作业后出现“夹花”开门。制8.司机操作台动 上“疏散梯解锁指示灯”86H01亮,列车制动3bar不缓解。开门指令中途丢失。

可能疏散梯行程开关接触不良或疏散梯未关闭到位。81S10和“ATP旁路”91S01,切除该门,派人看护。d.若车门气缸坏,钢丝绳断(详见附件1:关于运营电动列车客室车门驱动气缸故障应急处理办法的通知),将故障车门切除,继续运营。e.门槛条变形,切除“关门旁路”81S10和“ATP旁路”91S01,切除该门,派人看护。a.切“ATP门控旁路”81S09后,重新开门。b.长按开门按钮,维持车门开启。切“ATP门控旁路”81S09后,重新开关车门。(先开后关)a.先确认是哪一个A车疏散梯。b.先推安全疏散梯以确认安全疏散梯在机械方面确实锁紧后,将“疏散梯解锁旁路”86S04切至0位,待“疏散梯解锁指示灯”86H01灭后,维持运营。人上车监护,若紧急措施无效,司机向行调汇报并得到命令后,清客切除“关门旁路”81S10与“ATP旁路”

91S01,退出运营。

向行调汇报并得到命令后,司机切“ATP门控旁路”,重新开门。向行调汇报并得到命令后,司机切“ATP门控旁路”,重新开门。

重新启动成功的,则运行至终点站退

出运营,不成功的司机向行调汇报并得到命令后退出运

营。9.列车起动后,A.停车制动缓解监控回路发生故a.切除“停放制动缓解旁路”27S03(A车设备柜内),在采取措施后如牵速度至约10km/h时,显示屏显示“手柄强迫回零”,列车自动停车,副驾驶台停放制动释放灯27S02不亮,侧墙蓝灯不灭。辅 10.列车起动 后,速度至约助 10km/h时,显逆 示屏显示“手柄 强迫回零”,列变 车自动停车,主 驾驶台制动释器 放指示灯27-H01不亮,B29双针压力表显示制动不缓解,侧墙红灯不灭。

障,无法检测列车停车制动是否缓解,造成列车在起动后牵引锁闭。司机在使用“停放制动缓解旁路”开关后必须对列车停放制动实际状态进行确认,判断无抱闸现象后才能正常牵引。

A.摩擦制动缓解监控回路发生故障,无法检测列车停车制动是否缓解,造成列车在起动后牵引锁闭或摩擦制动缓解电路故障,部分车辆摩擦制动无法缓解。司机在使用“摩擦制动缓解旁路”开关后必须对列车停放制动实际状态进行确认,判断无抱闸现象后才能正常牵引。

在ATP手动驾驶模式下,施加15%牵引,如列车牵引力正常,运行至终点退出运营。b.若牵引力不足,清客,就近退出运营。a.切除“摩擦制动缓解旁路”27S04(A车设备柜内),在ATP手动驾驶模式下,施加15%牵引,如列车牵引力正常,运行至终点退出运营。

b.若牵引力不足,切故障车辆制动缓解B9阀,维持列车运营至终点退出运营。c.若制动缓解B9阀难以切除,清客,就近退出运营。引力正常,则运行至终点站退出运营;如牵引力不足,则司机向行调汇报并得到命令后,清客后退出运营。

在采取措施后如牵引力正常,则运行至终点站退出运营;如牵引力不足,切故障车辆制动缓解B9阀,运行至终点站退出运营;如无法切故障车辆制动缓解B9阀的,司机向行调汇报并得到命令后,清客后退出运营。11.列车在运行中显示屏显示A车逆变器故障,整列车客室此故障一般不会影响列车驾驶,a.观察显示屏,判断是哪一单元A车逆变器故障,如司机在处理时要根据运营情况,判定为本节驾驶端A车进行下一步操作;若为另一在高峰时段或列车晚点情况下不节A车辅助逆变器故障,继续运行至终点退出运营。要尝试恢复故障,可继续运营到b.检查本端A车“辅助逆变器控制”31F01是否跳闸,故障无法处理的,则运行至终点站后推出运营。

照明一半。

12.列车在运行中司机显示屏显示一二单元A车逆变器故障,牵引、制动一级故障。列车客室紧急照明。13.列车遭雷击,显示屏显示逆变器严重故障、空压机故障、双针压力表指示主风缸压力低于7bar。终点处理。A.触网突然失电会出现A车逆变器故障。B.通过重启A车辅助逆变器来激活它工作。C.只要激活任何一个A车逆变器,列车就能维持运行。D.“逆变器紧急启动”也是激活逆变器的一种方法。A.防止2个A车辅助逆变器停止工作后蓄电池亏电。如跳则合上。否则,切除“本车逆变器切除”开关

31S01,等待10秒后重新合上31S01,如故障消失继续运营,如故障依旧,继续运行至终点退出运营。

a.观察显示屏显示内容(注意触网是否有电),将列车惰行到下一站。

b.检查本端A车“辅助逆变器控制”31F01是否跳闸,如跳则合上。

c.切除“本车逆变器切除”开关31S01,等待10秒后重新合上31S01,如启动成功,继续运行至终点退出运营。d.至另一端进行同样操作。

a.切除“本车逆变器切除”31S01,等待10秒后重新合上,检查“空压机控制电源”34F02、“空压机控

制”34F05是否跳闸。

b.广播告知乘客,做逆变器紧急启动。

重新启动成功的,则运行至终点站后退出运营;不成功的,则司机向行调汇报并得到命令后,清客等待救援。

14.当列车在牵引或制动工况下,“高速开关分”指示灯(21S01)亮,“高速开关合”指示灯(21S02)灭

15.当列车在牵引或制动工况下“高速开关分”指示灯(21S01)、“高速开关合”指示灯(21S02)突然均不亮,显示屏显示高速开关严重故障,“综合显示”页面显示部分高速开关跳开。16.显示屏显示单节车牵引中级故障,列车限速60km/h。可能在过流情况下高速开关断开,只要重新合上即刻,注意重新合高速开关必须在惰行下进行。

可能在过流情况下高速开关断开,只要重新合上即刻,注意重新合高速开关必须在惰行下进行。

a.检查是否存在ATP故障,如有切ATP电源5秒后恢复,重新分合一次高速开关,合上继续运营。b.如无法全部合上,切ATP再合。a.重新分合一次高速开关。

b.如无法全部合上,运营至终点,退出运营。a.关主控制钥匙,7秒后再打开。

司机向调度汇报并得到命令后切除ATP手动驾驶。故障无法处理的,则运行至终点后退出运营。

运行至终点站后退出运营。主回路

17.显示屏显示一、二单元B、C车牵引严重故障,列车A.重新激活控制回路。a.重新开关钥匙一次。若采用第三种方B.“基准值转换器”故障会锁闭b.检查继电器柜内“基准值转换器”22F05是否跳开,法,则向行调汇报全列车牵引。如跳开就合上。并得到命令后,司C.使用“紧急牵引”可旁路正常c.将“拖行/标准/紧急牵引” 22S08切至紧急牵引位机ATP驾驶维持运2bar不缓解。18.显示屏显示受电弓严重故障,高速开关严重故障。空19.总风压力表压白色针在机 7.5bar到9bar之间波动比正常时明显频繁。20.总风缸压力表白色指针低于7.5bar后继续下落,司机显示屏显示空气压力故障,空压机不工作。

牵引模式。

置,ATP手动驾驶列车运行至终点,退出运营。司机广播说明后,做落升弓操作,如仍无法恢复,单弓运营至终点,退出运营。维持正常运营至终点,退出运营。尽快就近车站清客,就近退出运营。

营到终点站后退出

运营。

无法恢复的,则向

行调汇报并得到命

令后,司机维持运营到终点站后退出运营。

则向行调汇报并得

到命令后,司机维持运营到终点站后退出运营。

司机向行调汇报并得到命令后,在就近车站清客后退出运营。21.双针压力表 显示主风缸压力大于9bar,空压机不停机。维持正常运营至终点,退出运营。

则向行调汇报并得到命令后,司机维持运营到终点站后退出运营。

车22.列车运行途钩中,突然自动收回车,列车紧急制路 动,重新启动列车,蓄电池无法合上。

CCU23.显示屏黑故屏,CCU故障灯障 亮。

KLIP24.列车KLIP分总站故障,显示站屏显示异常。

故障

此为CCU故障引起的黑屏 扳动“车钩监控切除”72S07切除车钩监控回路,重新启动列车,试拉确定机械车钩正常,继续运营至终点退出运营。

a.关主控制器钥匙后重新打开,观察显示屏是否正常。b.分、合A车司机室“彩色显示器”41F03,观察显示屏是否正常。

c.广播告知乘客,列车落弓收车,重新启动列车。d.将“拖行/标准/紧急牵引”22S08扳至紧急牵引位置,ATP手动,运营至终点,退出运营。(详见附件3:交流牵引列车CCU故障应急处理流程图)。a.分、合“SIBAS KLIP分站”41F01,“彩色显示器”41F03,观察显示屏是否正常。b.将“拖行/标准/牵引”22S08扳至紧急牵引位置,ATP手动,运营至终点,退出运营。

重新启动成功的,则运行至终点站后退出运营;不成功的,则司机向行调汇报并得到命令后,清客后等待救援。

若采用第四种方法,则向行调汇报并得到命令后,司机ATP驾驶维持运营到终点站后退出运营。

若采用第二种方法,则向行调汇报并得到命令后,司机ATP驾驶维持运营到终点站后退出运营。

控制回25.列车主控制 器在开启位,钥匙断于孔内或a.列车继续运行到终点,通知日检。

b.若需改变运行方向,切除“司机室控制”22F01,将列车的操作控制权交另一端司机室,继续正常运营,司机向行调汇报,行调通知日检。

路 无法取出。

26.列车折返 后,主控制器钥匙无法打开。

同时及时通知日检。

a.在另一司机室转换1次主控制器。b.如仍无法打开,切另一节A车“司机室控制”22F01,若仍未恢复,退出运营。

向行调汇报并得到命令后,司机退出运营。

第三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资料目录封面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学校基本情况

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2013-2014学学校年报表--1 2014-2015学学校年报表--2 2015-2016学学校年报表--3 学校情况简介、宣传册--------4 学校现状图、规划图及分布图--5 验收汇报材料---------------6 学校迎验自查报告-----------7 十项指标达标自查表---------8 均衡发展工作周汇报清单-----9 乡镇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10 领导组织------------------11 乡镇政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召开的相关会议-------------12 到校指导记录、图片---------1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组织制度

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学校领导班子组织建设-------1 学校各项规章制度-----------2 学校发展规划---------------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2013-2014学学校计划总结

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2013-2014学学校计划----1

2013-2014学学校总结----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2014-2015学学校计划总结

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2014-2015学学校计划----1

2014-2015学学校总结----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2015-2016学学校计划总结

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2015-2016学学校计划----1

2015-2016学学校总结----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党建

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登记表---------------------1

活动记录-------------------2

相关图片等资料-------------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教代会

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资料---1 2014年困难职工调查登记表---2 肖口镇全体教职工体检情况---3 公示内容-------------------4 会议记录-------------------5 2015年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6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励耕计划教师登记表----------------------7 困难职工摸底调查登记表及走访调查汇总表--------------------8 肖口中心校庆3.8诗歌朗诵比赛材料--------------------------9 工程申请及验收内容--------10 公示内容------------------11 2016年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12 会议记录------------------1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教育成果

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学校会议记录---------------1 2013-2014学学校荣誉统计2 2014-2015学学校荣誉统计3 2015-2016学学校荣誉统计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建筑运动场及办公设备

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校舍情况登记表及统计表-----1

运动场基本情况登记表/统计表2

办公设备及其他公务分类登记表------------------------------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图书仪器设备

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图书登记及添置情况登记表1--1

图书登记及添置情况登记表2--2

图书登记及添置情况登记表3--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师资情况

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近三年教职工简明登记表-----1

学历职称情况统计表---------2

任课情况一览表-------------3

教职工学历、资格及聘任证书复印件--------------------------4

教师(校长)交流情况登记表--5

校长及班子任职文件复印件---6

小学科教师配备情况登记表---7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教师管理

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教师业务档案资料(见下柜材料)------------------------------1

师训工作资料---------------2

骨干教师等相关材料---------3

继续教育、国培计划登记表、相关文件等------------------------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师德师风建设

(一)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教师学习笔记---------------1

学习心得-------------------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师德师风建设

(二)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评议方案-------------------1

评议结果-------------------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师德师风建设

(三)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评议方案-------------------1

评议结果-------------------2

教师获奖、受表彰情况统计表及复印件------------------------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学生情况

(一)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近三年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统计表---------------------------1

近三年班级学生花名册-------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学生情况

(二)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三残儿童少年名册-----------1

入学情况统计表-------------2

残疾证复印件---------------3

外地就读学校证明-----------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学生情况

(三)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留守儿童登记表及统计表一---1

留守儿童登记表及统计表二---2

留守儿童登记表及统计表三---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学生情况

(四)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近三年贫困学生登记表-------1

近三年问题学生登记表-------2

学生体质监测成绩登记表及统计表----------------------------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学校德育教育

(一)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专题教育:“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演讲有关材料---------1

法制报告会方案或议程、讲稿、活动记录、相关图片等------------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学校德育教育

(二)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法制报告会方案或议程、讲稿、活动记录、相关图片等------------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学校德育教育

(三)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法制报告会方案或议程、讲稿、活动记录、相关图片等------------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学校德育教育

(四)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法制报告会方案或议程、讲稿、活动记录、相关图片等------------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学校安全工作

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2013-2014学学校安全工作相关资料-----------------------1

2014-2015学学校安全工作相关资料-----------------------2

2015-2016学学校安全工作相关资料-----------------------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

学生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

某某县某某镇中心学校

目录

学生会相关资料-------------1

文明礼貌月活动方案材料-----2

学生兴趣小组、少年宫等活动材料----------------------------3

第四篇:北京型内燃机车(中修)段修规程

北京型内燃机车段修规程

((82)铁机字1223号 1982年7月10日)

总 则

为搞好内燃机车段修工作,提高修车质量,确保铁路运输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规程。

内燃机务段干部和职工必须牢固树立为运输服务的思想,贯彻“质量第一”和“修养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段修工作中加强管理,严格纪律,按照本规程和其它有关规定对机车进行检修,在确保段修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切实保证安全,努力提高机车完好率,为铁路运输提供质量良好的牵引动力。

机车段修的各级机构和干部要加强对机车检修工作的领导,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联系实际,讲求实效,抓好各项基础工作。在机车段修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四按”、“三化”记名检修(“四按”是按范围,按“机统—28”及机车状态,按规定的技术要求,按工艺;“三化”是:程序化,文明化,机械化),科学地组织段修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严密而协调的生产秩序,提高机车段修的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

本规程的限度表与规程条文具有同等效力,必须严格执行。段修中因机车改进设计或遇到超出本规程基本技术规定范围的检修作业时,可参照产品图纸、设计资料、大修规程及其它有关技术文件处理。机车运用中发生碎修和临修时,其基本技术规定可按定修机车的要求执行。

本规程是段修机车验收的依据。遇有问题时,按《铁路机车验收规则》中有关规定办理。

第一章 段修工作管理

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

第1条 内燃机车段修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铁道部:对全路机车检修工作统一规划,综合平衡,调查研究,督促检查,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组织制定和修改机车检修和有关规章;审批机车大修计划和技术改造计划。

铁路局:对全局机车检修工作综合平衡,督促检查,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贯彻执行铁道部有关规章、命令;组织制定和修改本局有关机车检修细则和办法、机车架修范围、探伤范围、验收范围、配件互换范围及定量、主要部件检修工艺;编制机车大修计划;审批机车架修计划。

铁路分局:贯彻执行部,局有关规章、命令;督促检查本分局管内各机务段的机车检修工作,坚持按计划修车。

机务段:贯彻执行部、局、分局有关的规章、命令;编制机车定修范围、检修工艺;制定机车和主要部件检修的技术作业过程表和有关制度;编制机车检修计划,全面完成段修任务。

检修车间

第2条 机务段检修车间要做好下列工作:

一、贯彻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命令,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抓好机车检修质量、检修时间、劳动生产率、配件材料及能源消耗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二、贯彻执行按固定机车的综合性包修负责制或按机车主要部分的专业性包修负责制,并根据检修任务的需要设立相应的班组,加强对生产班组的管理。

三、在段修过程中,严格执行“四按”、“三化”、记名检修,不断提高机车检修工作的程序化、文明化、机械化程度,建立健全各种修程的检修台帐和记录,把记名检修落实到班组管理和岗位责任制中去。

四、建立健全会议制度,及时指挥生产。检修主任(或副主任)要按时主持召开各种检修会议,传达上级命令,确定超修范围,检查生产进度,协调各有关方面的工作,并按照机车检修评定标准,对每台机车的检修工作进行总结和评定。

五、切实抓好机车检修、配件修复、段制品生产等项调度工作,保证机车架、定修和大型互换配件检修按作业过程表进行,实现均衡生产。

六、根据段定的职工培训计划,按生产班组的不同专业,有计划地组织检修人员学习技术、业务,不断提高其技术和管理水平。

七、加强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坚持安全生产制度,及时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经验,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八、对参加机车检修工作的乘务员进行考勤,布置并指导工作。

修程和周期 第3条 内燃机车应根据其构造特点、运用条件、实际技术状态和一定时期的生产技术水平来确定其检查修程和周期,以保证机车安全可靠地运用。

一、修程:

分为大修、架修、定修三级,其中架修和定修为段修修程。

二、周期:

各级修程的周期,应按非经该修程不足以恢复其基本技术状态的机车零部件在两次修程间保证安全运用的最短期限确定。根据当前机车技术状态及生产技术水平,检修周期规定如下:

大修 60~72万公里

架修 20~24万公里

定修 不少于2万公里

运用在坡道大于12‰线路上的机车,其检修周期下限允许降低10%。

架修周期包括新造或大修至架修、架修至架修、架修至大修间的公里。

由于机车担当客、货运输任务不同,各地运用条件差异也较大,各铁路局应根据本规程的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本局内燃机车各级修程的周期,并报铁道部核备。为不断提高内燃牵引的经济效益,应认真掌握机车状态的变化规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延长机车的检修周期,经充分试验验证,允许突破以上规定的检修周期上限,但须报铁道部批准。

检修周期确定后,在日常掌握中,定修公里允许伸缩10%(但不得少于2万公里);有的机车架修公里需要延长或缩短时由机务段鉴定,报铁路局审批;有的机车大修公里需要延长或缩短时,经机务段鉴定,由铁路局审查,报铁道部(机务局)批准。

检修计划

第4条 内燃机车检修应按计划均衡地进行。检修计划由机务段技术室负责会同检修、运用车间,根据机车的实际技术状态、走行公里或期限,以及检修、运用车间的生产安排进行编制。机务段长应定期检查检修计划的执行情况。

一、定修计划:

机车定修月度或旬(周)计划应在月或旬(周)开始前3~5天提出,经机务段长批准,报铁路分局后执行。运用车间要于机车定修开工48小时前填好“机统一28”,并于24小时前交检修车间。

二、架修计划:

机务段在每开始前85天编制出分季的架修计划报铁路局,铁路局平衡汇总后报铁道部备案,每季度开始前45天编制出分月的季度架修计划报铁路局,铁路局审查、平衡批准后,于季度开始前30天下达到承修段,并通知委修段。委修段于月度开始前25天将架修机车不良状态书寄给承修段。承修段于每月开始前10天编制出架修施工月计划报铁路局并通知委修段。

检修范围 第5条 机车各级修程必须有科学的检修范围,并认真贯彻执行。

定修范围由机务段编制,报铁路局备案;架修范围由铁路局编制,报铁道部备案,架、定修范围应由编制单位根据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定期组织修订。

机车架、定修范围编制的依据:

一、架、定修周期。

二、各机组、部件的技术要求。

三、机车状态的变化规律。

检修范围应保证:

一、机车不发生因范围不恰当而造成的机破、临修。

二、机车不发生因范围不恰当而造成的超范围修。

检修工艺

第6条 为了提高机车检修质量和效率,必须有合理的、先进的检修工艺。

铁路局组织编制主要机组和部件的检修工艺,并报铁道部备案;机务段编制架、定修车上作业项目的检修工艺、小部件检修及其它作业的检修工艺或工艺卡片,并报铁路局备案。

第7条 编制、贯彻检修工艺的基本要求:

一、检修工艺应符合本规程的基本技术规定、限度以及国标、部标、图纸、技术条件等有关规定,力求简明实用,通俗易懂,操作简便、安全;检修工艺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质量标准,解体、检查、修理、组装、试验的基本方法,所用的专用工具、量具、设备和材料等。

二、检修人员必须熟知自己所从事作业的工艺,并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检修工作。工艺装备、工具和量具须定期校验、维修,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三、要定期检查与分析工艺执行情况,注意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各项工艺,使之达到合理、科学、先进的要求。

配件互换 配件生产

第8条 配件互换是提高检修质量,缩短检修时间,组织均衡生产的有效措施。配件互换及配件生产的基本要求为:

一、机务段要执行铁路局下达或批准的配件定期互换和非定期互换范围。配件定期互换应纳入机车架、定修范围。

二、根据少占用国家资金的原则,机务段应按铁路局下达或批准的定量在检修车间配备定期互换和非定期互换配件,并建立互换配件的管理制度。良好互换配件保有量应符合规定要求。互换配件报废时,由机务段按照规定组织鉴定,并办理报废手续,经批准后要及时申请补充。

三、铁路局应根据部定配件生产供应范围积极组织配件生产,产品质量须符合国标、部标、图纸及有关技术条件要求,并逐步向专业化、集中生产的方向发展。铁路局机车车辆配件厂要不断增加配件生产品种,逐步把各段生产的技术要求较高、批量较大的配件纳入厂的生产范围,供应机务段修车的需要。

四、机务段要根据互换配件修复周期、良好配件保有量、段制品生产范围,认真组织配件的修复和生产,并积极开展修旧利废,努力做到物尽其用。

技术管理

第9条 机务段必须贯彻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负责制,在机车检修工作中要切实加强技术管理,执行有关技术规定,严肃技术纪律。

一、要贯彻落实各项技术规章;掌握机车及主要部件状态,编制检修计划;制定技术组织措施;搞好计量工作,对工、卡、量具及计量仪表加强管理,按期检验;开展技术革新和机车技术改造;推广全面质量管理;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机车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

二、要按时做好机车履历簿和检修台帐的填写及其它技术资料的积累,并妥为保管。对有关数据要定期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为提高机车检修质量提供依据。

三、要建立健全机车检修工作分析制度。年、季,月度定期分析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检修任务和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机车质量、技术安全以及有关技术组织措施的执行情况。专题分析的主要内容为:机破、临修、碎修、超范围修及重大返工修等。对机破、临修要明确发生原因及责任者,并提出防止措施。

机务段应将上述各项分析情况每季汇总归纳,并经段长审查后于季度以后10日内报铁路局。铁路局每年进行综合分析后于1月末提出上的检修工作总结报铁道部。

四、在机车检修工作方面要发挥技术室的应有作用,做好检修计划、检修工艺、技术革新、综合分析、技术资料等以及机车各部(柴油机、液力传动装置、电机、电器及电线路、蓄电池、辅助装置、制动、走行、轮对、仪表)的技术管理工作。

其它

第10条 跨局、段的架修机车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计划)规定的日期回送入段。回送机车的所有零、部件不得拆换。机车履历簿和补充技术资料等须在机车入段时一并交给承修段。

参加架修的机车乘务员要在开工前向驻段验收室报到,当好验收员的助手,并在架修的工长领导下完成铁路局规定范围的作业。交车后,由承修段会同驻段验收室对机车保养状态和乘务员在架修期间的表现作出书面鉴定,连同考勤表一起寄送所属机务段。

架修机车自交车时起,应于48小时内离开承修段。承修段要将填写齐全的机车履历簿及验收记录交接车人员签收后带回。

第11条 机车经架修后,在正常运用和保养维修的情况下,承修段应按规定的范围保证规定的使用期限,其范围和保证期由各铁路局制定。规定范围以外的要保证一个定修期。

架修机车如因质量不良不能实现规定的保证期限时,由驻段验收室判明责任,如委修段能够修理时,要尽量代修,材料费由承修段负担,必要时也可返承修段修理。

第二章 基本技术规定

柴油机

第12条 机体及机座检修要求:

一、检查机体、机座状态,并清扫干净。主轴承盖、稳压箱及齿轮箱不许有裂纹。

二、气缸盖栽丝无裂纹及松缓,其螺纹不得损坏或严重磨损。

三、主轴承螺栓及螺母不许有裂纹,其螺纹不得损坏或严重磨损,螺母与主轴承盖及机体的接触面须平整。螺母紧固力矩标准为180~185公斤/米,或相应的螺栓伸长量为0.35~0.40毫米。

四、主机油道、活塞冷却油道架修时应冲洗干净。焊修后须进行10公斤/平方厘米的水压试验,保持5分钟无泄漏。活塞冷却油喷嘴不得有裂纹和松动。

五、机体与机座应配对组装,更换其中任一个时,组装后与齿轮箱结合面的不平齐度不大于0.05毫米。

六、机座的弹性支座橡胶元件不得有老化、龟裂和破损。

七、油底壳经焊修后应灌水作密封性能试验,保持30分钟无渗漏。

第13条 曲轴及其附件检修要求:

一、曲轴不许有裂纹存在。若用磁力探伤检查,探伤后须作退磁处理。

二、曲轴均衡块螺栓不得松缓,紧固力矩标准为65~70公斤/米。

三、曲轴油道须清洗干净,油封杯、油封垫及螺栓必须按原位组装,更换油封垫时要严格按图纸加工。组装后曲轴油道应进行10公斤/平方厘米的油压试验,保持5分钟无泄漏。

四、减振器各部不许有裂纹、渗油。惯性体、摩擦环不许有严重拉伤,更换摩擦环时,两侧摩擦环对惯性体端面凸出量之差应不大于0.05毫米。减振器装机后应作用良好。

五、分解时,曲轴输出法兰、正时齿轮与曲轴锥度配合面的接触面积应不小于75%,其轴向压入量应分别为18±0.5毫米和8

毫米。

六、弹性联轴节橡胶应无老化、破损,允许有不超过3处的开裂,但总长不大于100毫米,深度不大于10毫米,开裂超过上述规定时应作扭转试验,扭矩2000公斤²米时扭转角为7.5°~9.5°,裂纹不得扩大,扭转试验合格者可继续使用。架修时应更换弹性联轴节内的润滑脂、检查轴承状态。更换弹性联轴节内的零件后应作动平衡试验,不平衡度不大于100克厘米。弹性联轴节装上曲轴后,直径210毫米止口外园面径向跳动量不得大于0.5毫米。

第14条 轴瓦检修要求:

一、轴瓦应有胀量,在轴承孔内安装时不得自由脱落。

二、轴瓦不许有剥离、龟裂、脱壳、烧损及严重腐蚀和拉伤。

三、架修或选配轴瓦时:

1、新瓦紧余量应符合表1规定(表略)。

2、旧瓦紧余量允许较表1下限减少0.04毫米。

3、轴瓦合口面应平行,在瓦口全长内不平行度不大于0.03毫米。

四、轴瓦组装时:

1、同一瓦孔中的两块轴瓦厚度差不得大于0.04毫米。

2、瓦背与轴承孔应密贴,轴瓦定位销不得顶住瓦背。连杆瓦背与连杆大端孔间用0.03毫米塞尺检查应塞不进。

3、同一瓦孔的两块轴瓦端面错口应不大于0.5毫米。

4、相邻主轴瓦的润滑间隙差应不大于0.03毫米,整台柴油机各主轴瓦润滑间隙差不得大于0.04毫米。

5、止推环与曲轴止推面紧靠时两者应密贴,允许有不大于0.05毫米的局部间隙存在,但沿圆周方向的累计长度应不大于1/4圆周。

第15条 活塞检修要求:

一、清除油垢、积炭。

二、活塞不许有裂纹、破损,顶部允许有轻微的碰痕和点状烧伤,裙部允许有手摸感触不明显的拉伤。

三、活塞环槽侧面拉伤或磨损超限时,允许将环槽高度增加0.5毫米,配相应的活塞环进行等级修理。

四、活塞销不许有裂纹。

五、活塞头与活塞裙的配合过盈量为0.048~0.105毫米,碟形弹簧无裂损,齿形螺母的紧固力矩为50公斤/米。第16条 连杆检修要求:

一、主副连杆体、连杆盖及副连杆销不许有裂纹。小端衬套及副连杆销衬套均不得松动,更换时过盈量应分别为0.125~0.16毫米和0.07~0.10毫米。连杆盖的油孔应畅通。副连杆横动量不得小于0.5毫米。

二、连杆螺钉不许有裂纹,其螺纹不得有锈纹、损坏或严重磨损。

三、架修时,须校对连杆螺钉的紧固力矩。紧固力矩标准,大螺栓M30³2—1为75±1公斤/米,小螺钉M24³2—1为45±1公斤/米。

四、连杆大小端孔(小端带衬套)中心线的不平行度、扭曲度,在距连杆中心线两侧200毫米处测量应不大于表2的规定,超限时允许刮修衬套(表略)。

五、更换主或副连杆时应检查主副连杆间的开度,其最小值不大于130毫米,最大值不小于320毫米。

第17条 活塞连杆组装要求:

一、同一柴油机各活塞连杆组总重量差不大于360克,活塞组重量差不大于200克,连杆组重量差不大于250克(其中主连杆组重量差不大于180克,副连杆组重量差不大于70克)。

二、各零、部件组装正确,连杆能自由摆动,活塞环转动灵活无卡滞。

三、连杆螺栓与连杆体及盖的接合面须密贴,用0.03毫米塞尺检查应塞不进。第18条 气缸盖检修要求

一、清除积炭、水垢,保持油路、水路畅通。

二、气缸盖密封垫安装面须平整,损伤时允许切削加工、但气缸盖密封垫安装止口深度不得大于4毫米。

三、气缸盖、气门座不得有裂纹,气门座、气门导管、横臂导柱无松缓。更换时,气门座、气门导管的装入过盈量应分别为0.06—0.08毫米和0.005—0.015毫米。

四、气门不许有裂纹、麻点、凹陷、碰伤、砂眼等缺陷,气门杆不许有烧伤、拉伤、杆身不直度、气门阀口面对杆身的跳动量均不大于0.05毫米,气门阀盘圆柱部厚度进气门不得小于4.3毫米,排气门不小于4.0毫米。

五、气缸盖须进行5公斤/平方厘米水压试验,保持5分钟无泄漏。

六、气门摇臂、横臂、调整螺钉、球头、球座不许有裂纹,油路要畅通。更换摇臂衬套时与摇臂的过盈量应为0.015~0.065毫米。气门锁夹应无严重磨损,并须成对使用。

七、气缸盖组装时,气门与气门座须严密,用煤油检验1分钟不得泄漏。气门锁夹对气门弹簧座上平面的凸出或下陷量不大于1毫米,但横臂与锁夹或弹簧座间必须有不小于0.5毫米的间隙。横臂应水平,其两端与气门杆的端部接触要良好。组装后配气机构应动作灵活。第19条 气缸套检修要求:

一、气缸套不许有裂纹,外表面的穴蚀深度架修时不得大于7毫米,定修时不大于9毫米。内表面不许有严重拉伤,轻微擦伤经珩磨后允许继续使用。

二、气缸套与水套的配合间隙为0.026~0.11毫米,组装时水套进水口应与气缸套最下端一条筋的缺口相错90°±3°。

三、密封胶圈不得老化及破损。

四、气缸套与水套组装后须进行5公斤/平方厘米水压试验,保持5分钟无泄漏。

第20条 凸轮轴及挺柱检修要求:

一、凸轮轴不许有裂纹,凸轮及轴颈工作表面不许有剥离、严重拉伤及碾堆等缺陷。

二、凸轮轴轴颈的径向跳动量应不大于0.10毫米(支撑于第2、5位轴颈)。

三、凸轮与轴不得松旷,更换凸轮时凸轮与轴颈的过盈量为0.01~0.04毫米,组装后应校对配气相位。

四、挺柱头不许有松缓,挺柱及导筒不许有裂纹及严重拉伤,滚轮表面不许有剥离及擦伤,滚轮转动灵活,挺柱无卡滞。

五、推杆头不得松缓,球窝处不得有剥离及麻坑,推杆组件在全长内弯曲量不大于1毫米,超限时允许冷调校正。

第21条 进、排气系统检修要求:

一、进气支管不许有裂纹,橡胶管及橡胶密封圈不得老化及破损。

二、排气支管、波纹管、烟筒、消音器不许有裂纹,拆下检修时应清除积炭。各密封垫应无泄漏。

三、排气系统的隔热保护层须完好。

第22条 增压器检修要求:

一、清除各部的油垢和积炭。喷咀环内外圈、转子轴、叶片不得有裂纹,变形和其它缺陷,但允许有下列情况存在:

1、涡轮叶片在顶部5毫米内卷边或变形的深度不大于1毫米,外观检查无裂纹。

2、喷咀环叶片上撞痕变形的深度不大于1毫米,外观检查无裂纹,喷咀环外圈和外圈锒套允许有不窜出定位凸舌的变形,但不得有裂纹。

3、喷咀环和涡轮叶片的外边缘有不大于0.5毫米的周向摆动,但轴向无松动。

二、转子组更换零件后须做动平衡试验,其不平衡度应不大于3克²厘米。

三、涡轮进气壳外侧有裂纹时,经2公斤/平方厘米水压试验,保持5分钟,不发生渗漏的允许继续使用。

四、增压器水系统须进行4公斤/平方厘米的水压试验,保持5分钟无泄漏。

五、增压器组装后,转子应转动灵活,无异音。装车后,当柴油机在正常油、水温度下以最低转速运转5分钟以上停机时,转子惰转时间应不小于30秒。

六、增压器在车上运用时,用手拨动转子应能自由转动。

第23条 喷油泵检修要求:

一、各零件不许有裂纹,柱塞偶件不许拉伤及剥离。齿杆无弯曲和拉伤。

二、柱塞偶件须进行严密试验,在室温试验用油粘度E20=1.85~1.90、柱塞顶部压力为200±5公斤/平方厘米的条件下,严密度应为7~32秒。试验台应用标准柱塞偶件校核,允许用标准柱塞偶件的实际试验秒数进行修正。

三、出油阀偶件须进行4~5公斤/平方厘米的风压试验,保持15秒钟无泄漏。出油阀行程应为4.2~4.8毫米。

四、测量“B”尺寸,精确到0.01毫米。

五、喷油泵组装后,拉动调节齿杆应灵活,并作供油量试验:

1、停油试验。当凸轮轴转速为550±5转/分时,用30.5毫米厚卡块固定齿杆位置,喷油泵应停止供油,并不得滴漏。

2、大油量试验。当凸轮轴转速为550±5转/分时,用10毫米厚卡块固定齿杆位置,柱塞往返200次的供油量应为315±5毫升。

3、小油量试验。当凸轮轴转速为215±5转/分时,用26.5毫米厚卡块固定齿杆位置,柱塞往返200次的供油量应为20±5毫升。

六、喷油泵下体各零件不许有裂纹及严重拉伤,滚轮不得有腐蚀及剥离。

第24条 喷油器检修要求:

一、各零件不许有裂纹,针阀偶件不得有拉伤、剥离及偏磨。

二、针阀行程为0.48~0.60毫米。

三、喷油泵组装后须作性能试验:

1、严密度试验。在室温下,试验用柴油,当喷油器的喷射压力调整至350公斤/平方厘米后,油压从330公斤/平方厘米降到280公斤/平方厘米的时间应不少于15秒。

2、喷射性能试验。喷射压力为260

公斤/平方厘米,以每分钟40~70次喷射,应雾化良好,声音短促清脆,连续喷射1分钟,喷油器头部应无滴漏现象。

第25条 调速器检修要求:

一、调速器体及各零件不许有裂纹,调速弹簧、补偿弹簧的特性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二、各滑动及转动的磨擦表面应无手感的拉伤及卡痕。

三、更换飞锤时,其重量差不得大于0.1克。飞锤的摆动幅度应保证柱塞全行程为6.2±0.1毫米。

四、滑阀在中间位置时,滑阀活塞与套座第5排孔的上边缘应有1.6±0.1毫米的重叠。滑阀上、下行程均为3.2毫米。

五、伺服马达杆的全行程为25±0.5毫米。

六、补偿弹簧预紧力为1±0.2公斤。

七、调速器组装后须作磨合试验和性能试验:

1、调速器体的各结合面及油封无泄漏。

2、油温达到60℃后,储油室工油压应为6.5—7公斤/平方厘米。

3、各档转速与其名义值差应不大于10转/分。

4、调速器装车后,油温达到正常时,变换主控制柄,转速波动应不超过3次,稳定时间不超过10秒,稳定后与该档转速名义值差不大于10转/分,当主控制手柄回到0位时,柴油机瞬时转速应不低于350转/分(柴油机最低空转转速为425转/分时)。

第26条 柴油机控制装置检修要求:

一、控制装置各杆无弯曲,安装正确,动作灵活。横轴轴向间隙应为0.18

毫米,杠杆系统的总间隙不得大于0.6毫米。在弹性位杆处测量杠杆系-0.4

统总阻力应不大于2.5公斤,各喷油泵接入后应不大于7.5公斤。

二、当横轴上最大供油止档中心线与铅垂线成17°角时,横轴左右臂中心线与铅垂线之夹角应为14°,此时各喷油泵齿杆应在0位(用30.5毫米厚卡块检查)。

三、当喷油泵调节齿杆在0位时,超速停车摇臂触头与横轴触头之间夹角应为28°,当喷油泵在最大供油位置时,两触头应不得接触。超速停车装置作用后,摇臂触头应能通过横臂触头将喷油泵齿杆拉回零位。

四、超速停车装置的调速弹簧、复原弹簧须符合原设计要求,各油封及密封垫圈状态良好,飞块与三角扛杆的间隙应为2±0.5毫米。超速停车装置的动作值为1210±15转/分,装车后允许进行适当调整,以柴油机的极限转速值为准。紧急停车机构应作用良好,按下紧急停车按钮时柴油机应迅速停车。

第27条 机油泵(润滑机油泵和活塞冷却机油泵)、燃油输送泵(辅助机油泵)检修要求:

一、泵体、轴承座板(泵盖)、齿轮轴不许有裂纹,泵体内壁、齿轮端面、轴承座板(泵盖)内侧面允许有轻微拉伤。

二、机油泵轴承座板擦伤时允许磨修,但磨修后轴承座板厚度应不小于43毫米。

三、各油泵组装后须转动灵活。

四、机油泵、燃油输送泵、辅助机油泵检修后须进行磨合试验和性能试验,性能试验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略)。

第28条 机油系统限压阀检修要求:

一、阀口配合面应密封。

二、各阀组装后按表4进行油压试验(表略)。

第29条 水泵检修要求:

一、泵体、轴、蜗壳、进水法兰、叶轮等不许有裂纹,叶轮表面不许有严重拉伤及腐蚀,叶轮焊修后须作静平衡试验,不平衡度不大于20克²厘米。

二、叶轮与轴的配合应为过盈量0~0.02毫米,叶轮与前后水封环的径向间隙应为0.13~0.20毫米。

三、叶轮直径99.74毫米之外圆面组装后的径向跳动量应不大小0.06毫米。

四、油封,水封状态良好,组装后叶轮转动灵活。

五、水泵检修后应进行试验,其性能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略)。

第30条 示功阀及曲轴箱防爆门检修要求:

一、示功阀不许有裂纹、缺损和乱扣,手轮无松缓、旷动,阀口状态良好,用柴油作密封试验,压力120公斤/平方厘米,保持2分钟无泄漏。

二、曲轴箱防爆门状态良好,开启压力为0.3公斤/平方厘米,用柴油试验应无渗漏。

第31条 柴油机组装调整要求:

一、供油提前角为23°±1°,齿轮端面不平齐度不大于2毫米。

二、气缸套装入机体压紧后,水套法兰支承面与机体顶面应密贴,用0.03毫米塞尺检查应塞不进,气缸套内孔的椭圆度、锥度应分别不大于0.1和0.15毫米。

三、活塞连杆组装时,应使活塞环切口与活塞销中心线相错45°,相邻活塞环口相错90°或180°。组装后主连杆大端横动量应不小于0.40毫米,并能左、右自由拨动。

四、气缸余隙应保证主、副缸的几何压缩比均达到12.5∶1,与计算值相比,实际压铅值允差+0.10~—0.15毫米。

五、气缸盖螺栓最终紧固力矩为90~100公斤²米,或测相应螺栓伸长量为0.35~0.40毫米;喷油器压块的紧固力矩为18~20公斤²米。

六、进、排气门冷态间隙均为0.50毫米。

七、曲轴输出端油封的径向间隙应为0.35~0.60毫米。

八、柴油机水系统须进行4公斤/平方厘米的水压试验,保持10分钟无泄漏。

九、组装后,机油系统须用压力油循环冲洗干净。

第32条 柴油机试验要求:

一、架修时磨合时间不少于4小时。持续功率连续运转不少于1小时。若试验时的大气状况与标准大气状况(大气压力760毫米汞柱、温度20℃、相对湿度60%)不同,功率应作相应的修正。

二、最大供油止档应按2750马力封定。

三、试验中,柴油机状态及各参数须符合下列规定:

1、运转平稳无异音,各部无非正常泄漏。

2、在正常油温下,主控制手柄由最高位迅速回到0位时,柴油机不得停机。

3、按表6所列项目进行参数考核(表略)。

四、柴油机更换了主要配件后须作如下试验:

1、更换了曲轴、凸轮轴后须进行空载、负载磨合试验,并测量和调整有关参数。

2、更换了1台及以上的增压器后,须进行负载试验,并测量和调整有关参数。

机油、燃油、进气及冷却水系统

第33条 机油、燃油、及空气滤清器检修要求:

一、机油细、精滤清器、增压器机油精滤器体及滤芯不许有裂纹或破损,并须彻底清扫干净,组装后各结合面无泄漏。安全阀口应密封良好,开启压力机油细滤器为2±0.2公斤/平方厘米,精滤器为1±0.2公斤/平方厘米。

二、机油离心滤清器体、转子和轴不许有裂纹,转子轴弯曲时允许冷调校正,但校正后须探伤检查。更换转子部分零件后应做动平衡试验。不平衡度不大于5克²厘米。限压阀口应密封良好,开启压力为2公斤/平方厘米。组装后各结合面无泄漏。离心滤清器装车后应转动灵活无异音。

三、燃油粗、精滤清器体无裂纹,粗滤器内、外滤网无破损,精滤器纸滤芯应更换,三通阀须转动灵活无泄漏。精滤器溢油阀开启压力1.5公斤/平方厘米。密封垫状态良好,组装后各结合面无泄漏。

四、空气滤清器的旋风筒及网式滤芯应无破损和严重变形,更换网式滤芯时,应把滤清器体内清扫干净。网式滤芯清洗后要用干净的柴油机机油浸透、滴干(不滴油为止),并防止沾染灰尘。组装时各结合面处必须密封,不得使空气未经滤清就漏入增压器吸气道。运用中空气滤清器的网式滤芯应根据其赃污程度,严格进行定期更换或清洗浸油。第34条 热交换器检修要求:

一、热交换器(包括机油、燃油、传动油热交换器,以下同)的油、水系统应清扫干净,体和盖不许裂纹。

二、密封胶圈不许腐蚀、老化。

三、堵焊管数不得超过总数的2.5%。

四、组装后,机油、传动油热交换器的油和水系统要分别进行10和4公斤/平方厘米的水压试验,保持5分钟无泄漏。燃油预热器油系统作5公斤/平方厘米的水压试验,保持5分钟无泄漏。

第35条 散热器检修要求:

一、散热器的内外表面应清洗干净,其散热片须平直。

二、散热器单节应进行4公斤/平方厘米的水压试验,保持5分钟无泄漏。

三、每个单节堵焊管数不超过6根。

四、运用中每个单节散热片倒片面积不得超过10%。

五、架修时、每台机车的散热器清洗、检修后,应任意抽取其中4个单节进行流量试验,用110升水从2.3米高处经内径不小于35毫米的管子流过1个单节所需的时间应不大于60秒,4个单节有1个不合格者,允许再抽4个检查,如仍有不合格时,该台机的散热器单节应全数进行流量试验。流量试验不合格的单节须重新清洗或修理。

第36条 中冷器检修要求:

一、中冷器的散热片应平直,其内部须清洗干净。

二、锌套应无裂损,其厚度残存量不得小于原厚度的1/3。

三、中冷器内每个冷却组堵焊管数不超过6根,整个中冷器堵焊管数不多于20根。

四、中冷器组装后进行5公斤/平方厘米的水压试验,保持5分钟无泄漏。

第37条 预热锅炉检修要求:

一、清除烟垢及水垢。炉体管组、燃烧室体、烟囱、上、下水箱不许有裂纹或开焊。

二、预热锅炉组装后应进行4公斤/平方厘米的水压试验,保持5分钟无泄漏。

三、喷油器应进行喷油量试验,当喷油压力为10公斤/平方厘米时,喷油量应不大于17公斤/小时;当喷油压力为15公斤/平方厘米时,喷油量应不小于17公斤/小时。当喷油压力在6~16公斤/平方厘米范围内时,喷油器喷油应雾化良好。

四、点火装置应作用良好,预热锅炉组装后须作点火试验,在电压96伏、喷油压力10~15公斤/平方厘米下,连续点火5次,不许有点不着火的现象。

五、预热锅炉装车后应进行综合性能试验,各部件应运转正常,作用良好,油、水系统无泄漏。

第38条 油、水管路系统检修要求:

一、各管路接头无泄漏,管卡须安装牢固,各管间及管路与机体间不得碰磨。

二、各管路法兰垫的内径不得小于管路孔径,每处法兰密封垫的厚度不超过6毫米,总数不超过4片。

三、各连接胶管不许有腐蚀、老化、剥离。

四、各阀须作用良好。

五、水系统须进行3公斤/平方厘米的水压试验,保持15分钟无泄漏。

辅助装置

第39条 冷却风扇检修要求:

一、冷却风扇裂纹允许焊修,焊后须进行静平衡试验,不平衡度不大于200克²厘米。平衡块总重不得超过250克。

二、风扇与偶合器涡轮体紧固后。风扇下端面与风扇托板间应有间隙。

三、风扇叶片与车体风道间隙不得小于3毫米。

四、组装后风扇须转动灵活、无异音。

五、风扇传动万向轴检修按第79条办理。

滚动轴承及齿轮

第40条 滚动轴承检修要求:

一、轴承内外圈、滚动体不许有裂纹、剥离及过热变色,允许有轻微的腐蚀及拉伤痕迹。

二、轴承保持架不许有裂纹、折损、卷边,铆钉不得折断或松动。

三、轴承清洗后须转动灵活,无松旷或异音。

四、轴承拆装时,严禁直接锤击轴承,热装时加热温度不超过100℃,轴承型号后带“T”者允许加热至120℃。

第41条 齿轮检修要求:

一、齿轮不许有裂纹(不包括端面热处理毛细裂纹)、剥离。

二、齿面允许有轻微腐蚀、点蚀或局部硬伤,但每个齿面腐蚀、点蚀面积不得超过该齿齿面的30%,硬伤面积不得超过该齿齿面的10%。

三、齿轮破损属于如下情况者,允许打磨后使用(不包括齿轮油泵的打油齿轮):

1、模数大于或等于5的齿轮,齿顶破损掉角,沿齿高方向不大于1/4,沿齿宽方向不大于1/8;模数小于5的齿轮,齿顶破损掉角,沿齿高方向不大于1/3,沿齿宽方向不大于1/5。

2、齿轮破损掉角每个齿轮不超过3个齿、每齿不超过一处。

四、齿轮啮合状态应良好。

液力传动箱

第42条 箱体及管路检修要求:

一、箱体不许有裂纹、泄漏。

二、各管路须安装牢固,管道及各润滑点油路须畅通,管接头不得泄漏。

三、截止阀(放油阀)作用良好。

四、各“O”型圈、密封垫及安装座的橡胶组合件等橡胶制品不得老化、龟裂、开胶。第43条 液力变扭器检修要求:

一、变扭器体不许有裂纹。

二、泵轮、涡轮不许有裂纹,与轴端面齿配合状态应良好,组装时应对准原基准刻印,螺钉紧固力矩M16的为18公斤²米,M14的为12公斤²米。

三、泵轮、涡轮、导向轮各钎焊处不许有开焊。叶片出口处沿叶片流道方向卷边、破损不大于5毫米,面积不大于100平方毫米,损坏的叶片数不超过该轮叶片总数的10%时,允许锉修使用。

四、泵轮和涡轮锉修后应进行动平衡试验,其不平衡度须符合原设计规定。

五、涡轮油封盖、导向轮连接螺钉尾部严禁凸出流道。

六、泵轮与涡轮的轴向间隙两侧之和应不大于8毫米,流道中心线偏差不大于0.5毫米。

七、泵轮轴与中间体的起动变扭器体锒入孔不同心度不大于0.08毫米,泵轮轴与变扭器盖止口(起动档为Φ640毫米处,运转档为Φ570毫米处)的不同心度不大于0.20毫米。

第44条 各传动轴检修要求:

一、各传动轴分解时应检查轴、法兰不许有裂纹(热处理毛细裂纹除外)。

二、各锥度配合面油压拆装时应能建立油压不泄油。修换锥度配合件时须检查配合接触面,其面积不少于70%,且均匀分布。

三、电机传动弹性联轴节橡胶组合件不许有开胶、老化、龟裂,内、外定位套径向间隙不大于0.2毫米。

第45条 主控制阀及其风动装置检修要求:

一、阀座(中间体)不许有裂纹。

二、主控制阀的滑阀与阀套,风动装置的体、活塞、活塞套、支架等不许有裂纹。

三、活塞及滑阀行程须符合下列规定:手动Ⅰ档活塞及自动Ⅰ档滑阀行程均为42±1毫米,手动Ⅱ档活塞及自动Ⅱ档滑阀行程均为38±1毫米。

四、主控制阀及其风动装置组成后,分别进行5±0.5公斤/平方厘米风压试验,手动或自动时各部动作灵活、准确,无泄漏。

第46条 换档反应器检修要求:

一、作用盘及重锤不得有严重拉伤。

二、重锤每组重量为45.4±1克,且各组重锤之间重量差不得超过1克。

三、负荷反应器Ⅰ、Ⅱ、Ⅲ、Ⅳ作用活塞行程分别为1.25±0.05、2.5±0.05、5.0±0.05、10±0.05毫米,总行程为18.75±0.2毫米。

四、速度反应器滑阀行程为10±0.1毫米。

五、超速螺钉与超速弹簧导杆的距离为8.33±0.1毫米。

六、起动阀、速度反应器滑阀、负荷反应器作用活塞动作须灵活。起动阀及作用活塞分别进行5±0.5公斤/平方厘米风压试验,无泄漏。

七、组装后须进行联合试验:

1、动作灵活,换档准确。

2、返回系数在1.02~1.12范围以内。

3、换档误差不超过±5%。

第47条 供油泵、控制泵及惰行泵检修要求:

一、泵体不许有裂纹、砂眼。

二、各泵齿轮、泵轮及轴不许有裂纹。供油泵叶轮焊修后须进行静平衡试验,不平衡度不大于5克.厘米。

三、各泵组装后须转动灵活,无滞点及接磨。

四、控制泵、惰行泵检修后须进行性能试验,并符合表7规定。控制泵安全阀定压为7.0±0.5公斤/平方厘米(表略)。

注:各油泵试验介质均为液力传动箱用工作油,油温为80±5℃。

第48条 换向机构检修要求:

一、齿形离合器和拨叉不许有裂纹。齿形离合器齿面磨耗外齿不大于0.6毫米。内齿不大于1.0毫米,端面磨耗不大于2.0毫米。

二、推板与外齿离合器内、外挡板侧面总间隙不大于3.5毫米,组装后推板与档板单侧间隙不小于1.0毫米。拐臂与拨头总间隙不大于0.7毫米,单侧间隙不小于0.1毫米。

三、中立位时齿形离合器内、外齿均须脱开。

四、换向操纵机构组装后须进行手动换向试验,应动作轻快、气垫作用良好;并进行5±0.5公斤/平方厘米风动换向试验,动作应准确可靠,各部无泄漏。中立位插销作用应良好。

五、换向限制阀组装后须进行5±0.5公斤/平方厘米风压试验,作用应良好。接触块与惰行泵传动轴之间的间隙为1.0~1.5毫米。

六、合齿风缸组装后须进行5±0.5公斤/平方厘米风压试验,应动作灵活无卡滞、无泄漏,活塞行程为29±1毫米。

第49条 风扇偶合器及其传动、控制装置检修要求:

一、架修解体时应检查各轴、法兰不许有裂纹。

二、泵轮、涡轮、油室体、油室档板、箱体不许有裂纹。

三、组装后风扇偶合器及传动装置须转动平稳、无异音(制动磨擦片阻抗除外),各部无漏油。

四、风扇偶合器制动装置作用良好,凸轮不得有严重磨损,磨擦片状态须良好。

五、温度调节阀、充油调节阀动作准确、灵活,无卡滞及泄漏。

第50条 滤清器检修要求:

一、滤清器体、盖不许有裂纹。

二、过滤元件须状态良好。

三、“O”型密封胶圈及各部密封状态应良好。

四、单向板阀开关作用良好,阀片行程为9毫米。第51条 液力传动箱总组装及性能要求:

一、各组装面、管路接头、垫不许泄漏,各紧固螺栓不得松动。

二、各轴须转动灵活,无滞点、异音,第二轴泵、涡轮轴不许带轴。

三、各轴组装时其轴向移动量为:输入轴不大于0.60毫米,变扭器轴不大于0.30毫米,输出轴不大于0.60毫米,电机传动轴不大于0.50毫米,风扇偶合器传动轴不大于0.50毫米。

四、换向及充油作用良好。

五、换档反应器动作准确灵活,换档点符合规定。

六、工作油温不超过100℃。

七、各部油压须符合表8规定(测量时油温不低于65℃)(表略)。

电机

第52条 机座、端盖及轴承检修要求:

一、机座及端盖应清扫干净,并消除裂纹与缺陷,油堵、油管、防护网罩须安装牢固,各螺孔丝扣良好,电机编号应正确、清晰。

二、轴承检修按第40条办理。

第53条 电机导线的检修要求:

一、导线的绝缘不得有油浸变质、老化、膨起及机械损伤,部分破损者允许包扎使用,但内绝缘损坏严重时应更换。

二、导线有效导电面积减少不许超过10%。

三、接线端子应光滑、平整、搪锡完好、均匀,不许有裂纹、松动或过热变色。

四、导线应绑扎牢固、排列整齐,导线间、导线与机座间不许有磨擦和挤压。

第54条 磁极检修要求:

一、铁芯与机座、绕组与铁芯之间应紧固、密实、无毛刺。

二、磁极绕组的外包绝缘不许有破损、烧伤或过热变色。绕组引出线端子不许有裂纹,表面应光滑、平整,搪锡完好、均匀。

三、磁极极性应正确。

四、各绕组内阻值(换算到出厂测量温度条件下)与生产工厂的规定值或出厂值相比较,误差不超过10%。

第55条 刷架装置检修要求:

一、刷架不许有裂纹、烧损及变形,坚固须良好,连线应规则、牢固。无破损。

二、刷架的压合机构动作应灵活。刷盒不得有严重烧伤或变形,压指不许有裂纹破损。

三、电刷在刷盒中应能上下自由移动,其长度架修机车不小于原形尺寸的2/3,运用机车不小于原形尺寸的1/2。电刷导电截面损失不得超过10%。刷辩不许松弛过热变色,截面破损不得超过10%。

第56条 电枢检修要求:

一、油封、槽楔、风扇、均衡块、铁芯、前后支架及绕组元件等不许有裂纹、损伤、变形和松动,各部绝缘不许老化。

二、扎线不许有松脱、开焊及机械损坏,扣片无折断,无纬带不许有起层和击穿痕迹。定修机车允许扎线或无纬带有不影响安全运用、且宽度不超过总宽度10%的局部损伤。

三、电枢轴的轴颈表面允许有不超过有效接触面积15%的轻微拉伤,轴伸不得有裂纹。

四、均衡块丢失、松动或空转时轴承端盖径向跳动量超过0.01毫米的电机电枢应作动平衡试验,其不平衡量应符合原设计标准。容量不足10千瓦的电枢可只进行静平衡试验。

五、换向器前端云母环密封应良好,压紧圈及螺栓不许裂纹、松弛。

六、换向器表面不许有凸片及严重的烧损或拉伤,磨耗深度架修机车不超过0.2毫米,定修机车不超过0.5毫米。

七、换向器车削后,表面光洁度应达到△6,云母槽按规定下刻、倒角并消除毛刺。

八、升高片处不许有开焊、甩锡、过热变色。各片间电压降与平均值之差不超过平均值的20%。允许用片间电阻法进行测量,但其要求应不低于片间电压降法的水平。

第57条 电机绝缘要求:

一、绝缘不许有老化、破损。

二、用500伏兆欧表在常温下测量绝缘电阻不得低于下列值:

电枢绕组对地 1兆欧

磁极绕组对地 5兆欧

刷架装置对地 10兆欧

相互之间 5兆欧

组装后电机整体对地 0.5兆欧

第58条 电机组装要求:

一、电机内部、外部须清洁整齐,标记正确、清晰,导线卡子、接线端子及端子盒等应完整。

二、各螺栓无松动、防缓件作用良好。油嘴不许松动、破损,油路畅通。

三、刷盒与换向器轴线的不平行度、倾斜度均不得大于1毫米,电刷须全部置于换向器工作面上。

四、同一电机应使用同一牌号的电刷,与换向器的接触面积不得少于电刷截面的75%。同一电机各电刷压力差不得大于20%。

第59条 电机试验要求:

一、耐压试验。绕组对机壳及各绕组相互间承受50赫正弦波交流电,试验1分钟,应无击穿,闪络现象。试验电压值:容量不超过1千瓦的电机为500伏,容量超过1千瓦的电机为1000伏。

二、空转试验。解体检修过的电机须在额定转速下连续运转1小时。运转中不许有异音、甩油,轴承温升不超过40℃。

三、换向试验。电机在热态下其额定工况和使用工况的火花等级均不得超过—级。

四、超速试验。重绑扎线的电枢在1.2倍额定转速下运转2分钟,不得发生损坏和剩余变形。

五、匝间耐压试验。处理电枢绕组后,电机在热态下通以1.1倍额定电压运转5分钟,电枢绕组匝间不得发生击穿、闪络现象。

电器及电线路

第60条 电器及电线路检修的一般要求:

一、导线不许有过热、烧损、绝缘老化现象,线芯或编织线断股不得超过总数的10%。

二、电器各部件应安装正确,表面清洁,绝缘性能良好,零部件完整齐全。

三、紧固件齐全,紧固状态良好。

四、风路、油路畅通,弹簧性能良好,橡胶件无老化变质。

五、运动件须动作灵活、正确,无卡滞。

六、标牌及符号齐全、完整、清晰、正确。

七、绝缘电阻测量。额定工作电压不足50伏者用250伏兆欧表,50伏至500伏者用500伏兆欧表测量:

1、单个电器或电器元件的带电部分对地或相互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兆欧。

2、机车电线路对地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25兆欧。

八、耐压实验。凡电器绝缘经过修复或更换者,须进行50赫正弦波交流电对地及相互间的耐压试验,1分钟内无击穿、闪络现象。试验电压:额定电压110伏的电器为1100伏,额定电压36伏以下的电器为350伏。

九、直流电阻值测量。各种电器的操作线圈的电阻值与出厂值相比较,误差不得超过其出厂值的10%。

十、电器动作值的测量与整定:

1、各种电器检修后要按规定进行动作值的测量与整定。

2、各种电器的操作线圈在0.7倍额定电压时应能可靠的动作(中间继电器的最小动作电压不小于66伏),其释放电压应不小于额定电压的5%,柴油机起动时工作的电器其释放电压应不大于0.3倍额定电压。

3、电空阀和风压继电器气密试验。在最大工作风压下(额定风压5公斤/平方厘米时为其1.3倍,额定风压9公斤/平方厘米时为其1.1倍)无泄漏。电空阀在3.75公斤/平方厘米风压下应能可靠动作。

4、保护电器各动作参数整定合格后,其可调部分应进行封定。

十一、各电器及电线路装车后须开闭程序正确,作用可靠。

第61条 有触点电器检修要求:

一、触头(包括触指及触片,以下同)不许有裂纹、变形、过热和烧损。无限度规定的触头接触部分的厚度,架修机车不少于原形尺寸的2/3。定修机车不少于原形尺寸的1/2。

二、触头嵌片不许有开焊、裂纹、剥离和烧损,厚度无限度规定者应不少于原形尺寸的1/2。

三、对主、辅触头,有开闭配合要求的电器,其开闭顺序及开闭角度应符合规定。

四、触头动作应灵活、准确、可靠。同步驱动的多个组合触头,其闭合或断开的非同步差值不大于1毫米,但主、辅触头之间的非同步差值,在保证各自的开距、超程下可不作要求。

五、灭弧线圈须安装牢固,不许有裂纹、断路和短路。

六、导弧角表面应清洁,不许有裂纹、变形,并不得与灭弧室壁相碰。

七、灭弧室应安装正确,不许有裂纹和严重缺损,壁板应清洁,灭弧板(栅)应齐全、清洁、完整,导磁板、挂钩、搭扣(卡箍)等应齐全、作用良好。

八、转轴、轴销、杆件、鼓轮、凸轮、棘轮、齿轮以及支承件不许有裂纹、破损、变形和过量磨耗。传动齿轮啮合良好、安装牢固、无卡滞,齿面磨耗不得超过原形的1/3。

九、机械联锁控制顺序正确,锁闭可靠。

十、线圈不得短路、断路,绝缘应良好,无老化。

十一、衔铁,电空阀杆动作灵活、无卡滞。

第62条 无触点电器检修要求:

一、晶体管元件组装前应经高温贮存后立即测试筛选,高温贮存条件为硅管125℃,锗管85℃,贮存时间为16小时,测定的参数应达到有关标准,并符合电器的性能要求。

二、电路板上的元件焊点应光滑、牢固、凸起2毫米左右,不许有虚焊或短路及金属箔脱离板基现象。

三、各电阻、电容等其它电器元件须完整、安装牢固、作用良好,附加的卡夹应齐全、可靠。接插件应接插可靠,锁紧装置作用良好。

四、整机或电子组件应在常温和工作温度条件下整定各性能参数,并达到规定的要求,整定后须做好封闭或标记。

第63条 电阻、电容、分流器检修要求:

一、带状电阻不许有短路和断裂,接头、抽头焊接牢固,其导电截面缺损不得超过原形尺寸的10%。

二、绕线电阻不许有短路、断路,管形电阻导电部位的外包珐琅不得严重缺损。

三、可调电阻的活动头须接触可靠,定位牢固,电阻值整定后要在该位置做好标记。

四、瓷管、瓷架应齐全,不许有裂断和严重缺损。

五、电容器不许有短路,内部引线不得断路,绝缘子应完整,接线良好。

六、分流器不许有断片,裂纹和开焊。

第64条 插头、插座及端子排检修要求:

一、插头、插座应完整,插接牢固、簧片弹力正常,插针(或片)不许有过热、断裂,定位及锁扣装置须作用可靠,卡箍及防尘罩应齐全、完整。

二、插头及插座的绝缘件应完整,不许有烧伤,插针(或片)与导线焊接须良好,断股超过总数10%时应剪掉重焊。

三、端子排的螺栓、垫圈及连接片应齐全,接线紧固。

四、端子排接线应符合图纸规定,排列整齐,无绝缘隔板的接线柱相邻的接线端子不得相碰;有绝缘隔板的接线柱接线端子不得压迫隔板,隔板缺损不得超过原面积的30%。

第65条 开关、熔断器检修要求:

一、按钮开关、转动开关、自动脱机开关及脚踏开关须动作灵活、无卡滞,位置指示正确,自复、定位作用良好,各绝缘件不得烧损。

二、各触头及触指通、断作用应可靠,不许有断裂与变形,其磨耗与烧蚀厚度不得超过原形尺寸的1/5。

三、刀开关须动作灵活,动刀片与刀夹接触应密贴,接触线长度(或接触面面积)应在80%以上,夹紧力适当。刀片的缺损沿宽度不超过原形尺寸的10%,沿厚度不超过原形尺寸的1/3。

四、熔断器熔体型号、容量及自动脱扣开关动作值须符合规定,熔断器及座(或夹片)应完好。

第66条 灯具及电炉检修要求:

一、前后照灯、照明灯、信号灯等灯具及附件齐全,安装牢固,光照良好、显示正确。

二、前后照灯应聚焦良好,照射方向正确,反射镜无污损,触发装置作用可靠。

三、车体外部的灯具有防护罩的,其密封状态应良好。

四、电炉应配件齐全,瓷盘完整,发热效能正常,防护装置良好。

第67条 绝缘导线及铜排检修要求:

一、导线的绝缘层及护套局部过热烧焦、老化变硬、油浸粘软或机械损伤时允许进行包扎处理。

二、线号应齐全、清晰、排列整齐,便于查看。

三、线束及导线的固定装置或线卡应完好,并绑扎整齐。

四、接线端子与导线的连接应良好,线芯断股超过总数的10%时要剪掉重接,其长度应保持在对应连接点间直线距离的110%~130%,导线与接线柱间不得拉紧。

五、铜排应平直、无裂纹,局部缺损超过原截面的10%时应修补。

六、铜排连接处应密贴,夹件与绝缘件完好,支承点牢固。

第68条 线管、线槽检修要求:

一、线管、线槽应完好、安装牢固,管卡及槽钉齐全。

二、管口防护装置应齐全、完整。

三、线盒内应清洁、干燥,导线摆放整齐。

四、加装改造的电器及电线路须符合上述所有的有关规定,配线应标注线号,并尽量纳入机车的线束、线管或线槽内,布线图要记入机车履历薄内。

蓄电池

第69条 NG—462型蓄电池检修要求:

一、蓄电池必须清洁,壳体不许有裂损,封口填料完整、无泄漏,出气孔畅通。

二、各连接板、极柱及螺栓紧固状态应良好,有效导电面积减少不得大于10%。架修时连接板表面镀层损坏的应修复。

三、蓄电池车体安装槽内壁,架修时应进行防腐处理,导轨作用良好,无破损、卡滞。

四、蓄电池容量,架修时应不低于额定容量的80%,定修时应不低于额定容量的70%。

五、电解液比重及液面高度:

1、充电后电解液比重(换算至15℃),架修机车为1.26±0.005,定修机车为1.23~1.27。运用机车电解液比重不低于1.20。

2、电解液液面高度应为10~20毫米。

3、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冬季电解液比重可较上述规定数值稍高,但不得高于1.30。

六、运用机车蓄电池单节电压不低于2.0伏。

七、蓄电池对地绝缘电阻Rx须用内阻值为30000欧,量程为0~150伏的电压表测量,并按下式计算:

Rx=R内 [U总/(U1+U2)] 式中:

R内——电压表内阻(30000欧)

U总——蓄电池组端电压(伏)

U1——正端对地电压(伏)

U2——负端对地电压(伏)

Rx架修时不低于17000欧,定修互换时不低于8000欧,不互换时不低于3000欧。

八、机车运用中蓄电池组对地漏电电流不得超过40毫安。

仪表 第70条 仪表检修要求:

一、各种仪表检修及定期检验应严格执行国家计量管理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

二、机车仪表定期检验应结合机车定期修理进行,其检验期限为:

1、风压表一般不超过3个月。

2、其它机械仪表和电气仪表一般不超过6个月。

三、仪表外壳及玻璃罩应完整,严密清洁、刻度盘上刻度和字迹须清晰。

四、指针在全量程范围内移动时应无磨擦和阻滞现象。

五、仪表的误差不得超过本身精度等级所允许的范围。

六、带传感器的仪表传感器应一起校验。传感器对地绝缘应良好,用500伏兆欧表测量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低于1兆欧。带稳压器的仪表,其稳压值应在规定的范围内。

七、检修、校验后的仪表应注明检验单位与日期,并打好封印。

八、仪表向机车上安装必须牢固、正确、管路无泄漏,并照明良好。

车体及走行部

第71条 车体及车架检修要求:

一、车体不许有裂纹,表面平整,螺栓栽丝、铆钉及防雨胶皮状态应各良好。

二、车架裂纹及焊缝开裂时、允许焊修。

三、门窗、顶盖、百叶窗及其操纵装置应动作灵活,关闭严密。

四、排障器须安装牢固,不许有裂纹及破损。机车整备状态,排障器底面距轨面的距离为80~170毫米。

五、走板、地板、梯子、扶手、门锁、装饰带、工作台及司机座椅等应安装正确、状态及作用良好。

第72条 牵引装置检修要求:

一、车钩:“三态”(闭锁状态、开锁状态、全开状态)须作用良好。

二、车钩在闭锁状态时,钩锁铁往上的活动量13号下作用式为5~22毫米。钩锁铁与钩舌的接触面须平直,其高度不少于40毫米,钩舌与钩锁铁的侧面间隙不大于6.5毫米,钩体防跳凸台、钩锁铁的作用面须平直,钩舌与钩体的上、下承力面须接触良好。

三、架修时车钩各零件须探伤检查,下列情况禁止焊修:

1、车钩钩体上的横向裂纹,扁销孔处向尾端发展的裂纹。

2、钩体上距钩头50毫米以内的砂眼和裂纹。

3、钩体上长度超过50毫米的纵裂纹。

4、耳销孔处超过该处断面40%的裂纹。

5、上、下钩耳间(距钩耳25毫米外)长度超过30毫米的纵、横裂纹。

6、钩腕上长度超过腕高20%的裂纹。

7、钩舌上的裂纹。

8、车钩尾框上的横裂纹及扁销孔处向端部发展的裂纹。

四、MX—1型缓冲器的橡胶件不许有老化、变形和裂纹,其组装长度为56+38毫米。

五、车钩组装后,钩尾至牵引从板的间隙(包括扁销的间隙)为2~6毫米。

六、车钩中心线距轨面的高度,架修时为835~885毫米,定修时为820~890毫米。

七、牵引装置的各杆及销不得有裂纹,拐臂销、联结杆销与销套的间隙不大于1.5毫米。牵引销与销座结合面处的斜面应密贴,局部间隙用0.05毫米塞尺检查塞入深度不得大于10毫米、销和槽底部间隙应不小于0.5毫米。牵引装置组装后各关节部分应转动灵活、无卡滞。

第73条 转向架构架及旁承检修要求:

一、构架及各焊缝不允许有裂纹。

二、旁承体、上、下滑板不许有裂纹。橡胶密封须状态良好,无泄漏,上滑板沟槽单侧磨耗量不大于1.5毫米,厚度减少量不大于2毫米,但园柱销的凹入量须大于0.2毫米。于更换上滑板时,同一转向架左旁承应同时进行。

三、砂箱及管须安装牢固。

第74条 弹簧及减振装置检修要求:

一、架修时轴箱弹簧及旁承弹簧,均须对号入座,更换轴箱弹簧时,同轴左右4个轴箱弹簧的工作高度差不大于3毫米,同一转向架不大于5毫米,不符合要求时可以加垫调整,调整垫板不得多于2块总厚度不超过5毫米。更换旁承弹簧时,同一转向架的旁承弹簧工作高度差不大于5毫米。

二、各橡胶减振垫及橡胶关节无老化及破损。

三、架修时油压减振须分解清洗,更换不良零件和工作油,检修后应在试验台上试验,其阻力系数较名义值允差为+20%~-10%,拉伸和压缩阻力之差不得超过拉伸和压缩阻力之和的15%。检修后水平放置24小时应无泄漏。运用中油压减振器的性能应每6个月检修一次,不合要求者须及时更换或修理。

第75条 轴箱检修要求:

一、轴箱体不许有裂纹,轴箱上横向止挡的磨耗量不许超过1毫米。

二、轴端橡胶支承应无老化、破损和粘接不良,更换后组装时橡胶支承应有2毫米预压缩量和5毫米弹性压缩量。

三、982832T轴承允许选配使用,若需整列更换滚动体时,应保证内外两列的径向游隙差不大于0.03毫米。

四、轴箱拉杆的橡胶圈和垫不许有老化和裂损,拉杆芯轴与拉杆座结合处斜面应密贴,局部间隙用0.05毫米塞尺检查塞入深度不大于10毫米,芯轴与槽底间隙应不小于0.5毫米。

五、滚动轴承检修按第40条办理。

六、机车运转中轴箱温度不得超过70℃,且各处无漏油。

第76条 轮对检修要求:

一、轮箍不许有裂纹及松缓。轴身上的横裂纹经铲除后可以使用,但铲除后,轴身半径较设计尺寸的减少量不得超过4毫米,且同一断面直径减少量亦不超过4毫米。

二、轮心上的裂纹允许焊修,但超过该处园周1/3的环形裂纹及发展到毂孔处的放射性裂纹禁止焊修。

三、轮对组成后单独测量时,轮箍内侧距离新轮

1箍应为1353

毫米,旧轮箍为1353±2毫米。同轴轮箍内侧距离差不得大于1.5毫米。

四、轮箍外形旋削后,用样板检查,踏面偏差不超过0.5毫米,轮缘高度减少量不超过1毫米,轮缘厚度减少量不超过0.5毫米,距轮缘顶部10~18毫米处允许留有深度不超过2毫米,宽度不大于5毫米的残沟。

五、轮对的轮径差不得大于表9的规定(表略)。

六、镶装轮箍时:

1、轮箍内径配合面须探伤检查,不许有裂纹。

2、轮辋外径配合面锥度不大于0.2毫米、椭园度不大于0.50毫米。

3、轮箍紧余量按轮辋外径计算,每1000毫米轮辋直径的紧余量为1.2~1.5毫米。轮箍加热应均匀,温度不超过350℃严禁用人工方法冷却轮箍。

4、轮箍加垫时,垫板厚度不得大于1.5毫米,垫板不多于1层,总数不多于4块,相邻两块间的距离不大于10毫米。轮箍厚度小于40毫米时不许加垫。

七、机车运用时,轮对各部须作外观检查,轮缘垂直磨耗高度不超过18毫米;轮箍踏面擦伤深度不超过0.7毫米,磨耗深度不大于7毫米,踏面上的缺陷或剥离长度不超过40毫米,且深度不超过1毫米;轮缘厚度在距轮缘顶点18毫米处测量不少于23毫米;各部无裂纹,轮箍无弛缓。

八、轮箍踏面擦伤时,擦伤深度超过2.5毫米或轮箍厚度小于50毫米者禁止焊修;轮箍焊修同一处不许超过2次。

九、不许用单独自动焊堆焊轮缘,或用手工电弧焊堆焊客运机车轮缘。

十、高坡区段允许使用的轮箍最小厚度由铁路局规定,报铁道部备案。

十一、轮对检修后应按规定涂漆并做防缓标记。第77条 车轴齿轮箱检修要求:

一、箱体、拉臂、拉臂销不许有裂纹。

二、各轴解体时应检查轴、法兰不得有裂纹。

三、各轴、齿轮、法兰等锥度配合面拆装时应能建立油压不泄油。修换锥度配合件时须检查配合接触面,其面积应不少于70%,且均匀分布。

四、各齿轮检修按第41条办理,但允许螺旋伞齿轮齿面剥离面积不大于该齿齿面的10%。深度不超过0.5毫米。

五、螺旋伞齿轮应成对更换,否则新、旧齿轮应经磨合,各齿面接触面积不少于40%。

六、各滚动轴承检修按第40条办理。

七、组装后各轴转动须灵活、无异音。润滑管路安装牢固,油路畅通。

八、车轴齿轮箱拉臂叉头内侧面与吊耳两侧间隙应均匀,轴销紧固力距为85公斤²米,压盖内侧面与叉头外侧面应有间隙。车轴齿轮箱拉臂橡胶金属元件紧固螺母紧固后,螺母外端面至拉臂外端面距离为4±0.5毫米。

九、装车运转时,车轴齿轮箱油温温升不大于50℃,分箱面及油封无泄漏。

第78条 车轴齿轮箱的齿轮油泵检修要求:

一、泵体不许有裂纹。

二、油泵齿轮及轴不许有裂纹。

三、组装后须转动灵活、平稳、无卡滞,性能试验应符合表10规定(表略)。

注:油泵试验介质为车轴齿轮箱用油,油温为80±5℃。

第79条 万向轴检修要求:

一、法兰、叉头、花键轴、花键套,十字销及轴承盖均不许有裂纹。

二、花键套与花键轴组装时,两端叉头轴承孔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内,配换时允许偏差不大于6°。

三、滚针轴承外圈与叉头配合处不许弛缓,透锈。

四、滚针、滚道(包括十字销头滚道面)轴承体不许有剥离、过热变色、压痕。更换滚针时,同一轴承体内滚针直径差不大于0.005毫米。

五、各防尘圈状态须良好。

六、各注油嘴须作用良好,十字销油路畅通。

七、更换零部件后须进行动平衡试验,其不平衡度应符合原设计规定。

第80条 转向架组装要求:

一、机车在整备状态下,转向架与车体安全挡的垂向间隙不小于25毫米,横向间隙两侧之和为25~35毫米,单侧应有间隙存在。

二、机车在整备状态下,构架与轴箱安全挡的垂向间隙应不小于20毫米。

空气压缩机及制动装置

第81条 空气压缩机检修要求:

一、气缸、气缸盖、曲轴及各运动件不许有裂纹,机体轴承孔处的裂纹禁止焊修。

二、气缸、活塞、曲轴不许有严重拉伤,轴瓦应无剥离、碾片、拉伤和脱壳,轴瓦与轴颈的接触面积不少于70%,瓦背与连杆大端孔应密贴。拆装活塞销时活塞应油浴加热至100℃。

三、压缩室高度为0.6~1.5毫米。

四、进排气阀应清洗干净,阀片、弹簧不许有裂断,阀片与阀座须研磨密贴,阀片磨耗深度不大于0.1毫米。组装后进行试验,不得有非正常泄漏。

下载AC11型电动列车均衡修规程封面目录7word格式文档
下载AC11型电动列车均衡修规程封面目录7.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