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如何落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十二字总要求(最终版)
“照镜子”重在找到差距
——如何落实十二字总要求之一 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2013年09月02日
01 版)
“召开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这是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好这个会?“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4句话、12个字的总要求,给出了根本遵循。
这其中,“照镜子”既是关键步骤,又是重要方法,决定着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宗旨意识是否坚定?工作作风是否端正?廉洁自律是否够格?只有以党章为镜、以廉政准则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才能聚焦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在活动中找准靶子、有的放矢。
坦率地说,在一些地方,照镜子不大受欢迎。有的同志自我感觉良好,懒得照镜子,动辄曰“寡人无疾”,两眼蒙蒙,双耳聩聩;有的明知自己有问题,害怕照镜子,担心光可鉴真,讳疾忌医;有的只愿看自己光鲜的一面,习惯盛妆出镜,言必谈功劳成绩,自我膨胀、自欺欺人;还有的喜欢拿着镜子照别人,认为自己美得不得了,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缺点问题。这样的认识,不符合“照镜子”的本意,只能是“闭塞眼睛捉麻雀”,把不住问题的脉、点不到矛盾的穴,让活动成了花架子、批评成了走过场。
照不好镜子,或是不愿照镜子,反映出一些同志还存在不以为然的思想,怕照出差距有压力、照出不足挨批评、照出问题被处理。“丑媳妇总要见公婆”。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对我们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必须有敢照镜子的勇气、照好镜子的决心。藏着掖着,只能把小病拖成大病。敢照镜子、勤照镜子,特别是对缺点和错误多往深处照、细处照,使之纤毫毕现,“找出差距”的要求才不会落空,“修身正己”的初衷才能够达到。
照镜子,关键是要找准镜子。照什么样的镜子,决定着能看到什么样的问题。如果照的是哈哈镜,自然变形走样、难见真章;如果照的是朦胧镜,云里雾里“看起来很美”,也难以反映实际问题。镜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才能把缺点看得清清楚楚、把问题看得真真切切。对照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对照廉政准则,增强廉洁意识;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增强自律意识;对照群众期盼,增强公仆意识;对照先进典型,增强先锋意识。这样照镜子,才能搞好教育实践活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照镜子、亮底子,是活动要求,更是思想考验。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才能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要求,以实际行动密切血肉联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正衣冠”难在立查立改
——如何落实十二字总要求之二 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2013年09月04日
01 版)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听到了意见却作“耳旁风”,找到了问题还要“等等看”,缺点和不足心知肚明却“不敢正视”、“不愿解决”,这样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不良风气。
总书记强调,“正衣冠,主要是在照镜子的基础上,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民主生活会期间,能不能通过“正衣冠”,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直接影响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
正衣冠,关键在一个“正”字。正,才有整洁端庄,才有良好形象。对照镜子,看看“风纪扣”有没有扣好、帽子有没有戴歪,看看衣服是不是上下不“搭”、内外穿“混”,看看有没有污点破洞、是不是邋邋遢遢,发现问题、找到缺点,对自己里里外外来一个“大扫除”。通过“正衣冠”,思想上扶正祛邪,行动上补漏纠偏,加紧扭转那些好大喜功、欺上瞒下的观念,高高在上、官气十足的做派,贪图安逸、居功自傲的想法,做到重整旗鼓、轻装上路。
正衣冠,难在一个“改”字。不改正,照镜子就成了做样子,除“四风”就成了假大空。作风建设“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必须有触动灵魂的勇气和决心。毛病不是一天形成,只有坚持发现问题、立即施治,才能为自己赢得主动;问题不是一天累积,只有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才能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正衣冠,外套要正,内衣也不可忽视,群众看得到的地方要勤加拂拭、整旧如新,群众看不到的地方更要仔细翻查、不留死角;问题明显的地方要及时纠正,问题隐蔽的地方同样要认真查改。
改作风、除毛病、正品行,自然会有那么些障碍、那么些纠结、那么些难为情,甚至还会有痛苦,但共产党人连流血牺牲的革命年代都走过来了,还在乎这点个人荣辱得失?党员、干部都要拿出“吾日三省吾身”的诚意,勇于自曝家丑、杜绝文过饰非,有追根溯源的细致,有刮骨疗毒的果敢,立查立改,立说立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正心诚意、知错就改,从一个个具体的毛病改起,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抓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何愁不树立,群众的信任焉能不增加?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才能收到防微杜渐之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之患。以端正的品行塑造良好的形象、将良好的形象内化为端正的品行,时常反躬自省、不断自我提升,我们就能够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无愧于党,无愧于民。
“洗洗澡”贵在敢于批评
——如何落实十二字总要求之三 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2013年09月05日
01 版)
人,每天都在接触灰尘,所以要经常洗澡,打点肥皂,用丝瓜瓤搓一搓,用水冲一冲,洗干净了,就神清气爽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洗洗澡”要洗什么?又有哪些动作要领?
总书记强调,“洗洗澡”,就是要“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可见,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中,“洗洗澡”起着承上启下的步骤,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逻辑必然。
洗澡谁都会,关键是如何才能洗干净;批评都不陌生,问题在怎样才有实效。现实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干部信奉“栽花不栽刺,以后好办事”的哲学,不敢较真碰硬,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有的干部嘴上倒是提意见,但细究起来,却是“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自我批评放空炮”;更有些干部,苦心于委婉措辞,以批评之名行溜须之实,将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吹捧与自我吹捧。“学习教育常常搞,搞来搞去老一套,就是洗把温水澡”。这种“老油条”行为,本身就需要好好“洗一洗”。
用“擦脸”代替“洗澡”,把“洗澡”异化为“泡温泉”,使批评的武器变形走样,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不敢说,二是不愿说。不敢说的背后是“害怕”:批评领导怕打击报复,批评同级怕影响关系,批评下级怕丢选票,自我批评怕失面子。不敢说、不愿说,其结果都是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作风庸俗化,不但丝毫起不到清理思想灰尘、驱赶政治微生物的效果,也会使教育实践活动浮于表面、走走过场。
要洗好澡,必须恢复批评的正气锐气,一方面党员干部要端正思想,另一方面也要领导带头。如果领导对批评态度暧昧,如何动员其他人展开批评?如果一把手不能闻过则喜,其他人又怎么愿意提意见?也要看到,批评的目的是团结,而不是打击。此次活动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求在开展批评前进行“谈心”、“交心”,其目的正在于此。查摆问题要出于“公心”,相互沟通务求“交心”,批评同志充满“诚心”,接受批评非常“虚心”,才会敢于动真碰硬、揭短亮丑,真正触及思想,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历史经验表明,“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洗洗澡”难在荡涤心灵、贵在敢于批评。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彻底清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党员干部就会神清气爽,我们党也就能风清气正。“治治病”旨在对症下药
——如何落实十二字总要求之四 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2013年09月06日
03 版)
人的身体有了毛病,要及时就医。人的思想和作风有了毛病,也须抓紧诊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区别情况、对症下药,才能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12字总要求中,“治治病”是归宿和落脚点,是决定民主生活会质量高不高、活动效果实不实的关键所在。
当前,从治理“人情案”、“关系案”到整改多占住房、公款吃喝,各地各部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立行立改,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也存在护短遮丑不作为、“领导患病,群众吃药”、吃“保健品”糊弄等现象。这就告诉我们,落实“治治病”的要求,难在正视问题,旨在对症下药。正是从这个角度,总书记强调,“治治病”就是要“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讳疾忌医,就可能小病拖成大病,由病在表皮发展到病入膏肓,最终无药可治。面对作风顽疾,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有真抓真改的决心,才能找准病灶、抓住要害。反之,看到问题躲着走,碰到矛盾绕着过,你好我好大家好,就会贻误治病时机,冷了群众的心。
找出了问题,更需对症下药。“药对如锁开”,抓对方子用对药,才会发挥疗效。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作风建设,而作风问题既有普遍性,也有差异性。一个药方治不了百病,科学有效的做法,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立足病情病因,讲究方式方法。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也应找准“病症”、区别对待,该吃药的吃药,该动手术的动手术,切实体现从严治党要求。
“治病”过程,就是教育实践活动见真章、动真格的过程。不论是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还是召开民主生活会,那些重形式轻内容、重表态轻行动、重班子轻个人、重工作问题轻“四风”问题的做法,既未找到症结所在,也未用对药、用足药,甚至以“保健品”取代治病药,真病假治、大病小治,只能是越治病越重。只有较真碰硬、狠下猛药、深挖病根,才能扫除积弊、破解难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
第二篇:人民日报评论员:“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如何落实十二字总要求系列
人民日报评论员:“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如何落实十二字总要求系列
人民日报评论员:“照镜子”重在找到差距
——如何落实十二字总要求之一
“召开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这是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好这个会?“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4句话、12个字的总要求,给出了根本遵循。
这其中,“照镜子”既是关键步骤,又是重要方法,决定着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宗旨意识是否坚定?工作作风是否端正?廉洁自律是否够格?只有以党章为镜、以廉政准则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才能聚焦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在活动中找准靶子、有的放矢。
坦率地说,在一些地方,照镜子不大受欢迎。有的同志自我感觉良好,懒得照镜子,动辄曰“寡人无疾”,两眼蒙蒙,双耳聩聩;有的明知自己有问题,害怕照镜子,担心光可鉴真,讳疾忌医;有的只愿看自己光鲜的一面,习惯盛妆出镜,言必谈功劳成绩,自我膨胀、自欺欺人;还有的喜欢拿着镜子照别人,认为自己美得不得了,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缺点问题。这样的认识,不符合“照镜子”的本意,只能是“闭塞眼睛捉麻雀”,把不住问题的脉、点不到矛盾的穴,让活动成了花架子、批评成了走过场。
照不好镜子,或是不愿照镜子,反映出一些同志还存在不以为然的思想,怕照出差距有压力、照出不足挨批评、照出问题被处理。“丑媳妇总要见公婆”。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对我们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必须有敢照镜子的勇气、照好镜子的决心。藏着掖着,只能把小病拖成大病。敢照镜子、勤照镜子,特别是对缺点和错误多往深处照、细处照,使之纤毫毕现,“找出差距”的要求才不会落空,“修身正己”的初衷才能够达到。
照镜子,关键是要找准镜子。照什么样的镜子,决定着能看到什么样的问题。如果照的是哈哈镜,自然变形走样、难见真章;如果照的是朦胧镜,云里雾里“看起来很美”,也难以反映实际问题。镜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才能把缺点看得清清楚楚、把问题看得真真切切。对照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对照廉政准则,增强廉洁意识;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增强自律意识;对照群众期盼,增强公仆意识;对照先进典型,增强先锋意识。这样照镜子,才能搞好教育实践活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照镜子、亮底子,是活动要求,更是思想考验。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才能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要求,以实际行动密切血肉联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人民日报评论员:“正衣冠”难在立查立改
——如何落实十二字总要求之二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听到了意见却作“耳旁风”,找到了问题还要“等等看”,缺点和不足心知肚明却“不敢正视”、“不愿解决”,这样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不良风气。
总书记强调,“正衣冠,主要是在照镜子的基础上,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民主生活会期间,能不能通过“正衣冠”,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直接影响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
正衣冠,关键在一个“正”字。正,才有整洁端庄,才有良好形象。对照镜子,看看“风纪扣”有没有扣好、帽子有没有戴歪,看看衣服是不是上下不“搭”、内外穿“混”,看看有没有污点破洞、是不是邋邋遢遢,发现问题、找到缺点,对自己里里外外来一个“大扫除”。通过“正衣冠”,思想上扶正祛邪,行动上补漏纠偏,加紧扭转那些好大喜功、欺上瞒下的观念,高高在上、官气十足的做派,贪图安逸、居功自傲的想法,做到重整旗鼓、轻装上路。
正衣冠,难在一个“改”字。不改正,照镜子就成了做样子,除“四风”就成了假大空。作风建设“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必须有触动灵魂的勇气和决心。毛病不是一天形成,只有坚持发现问题、立即施治,才能为自己赢得主动;问题不是一天累积,只有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才能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正衣冠,外套要正,内衣也不可忽视,群众看得到的地方要勤加拂拭、整旧如新,群众看不到的地方更要仔细翻查、不留死角;问题明显的地方要及时纠正,问题隐蔽的地方同样要认真查改。
改作风、除毛病、正品行,自然会有那么些障碍、那么些纠结、那么些难为情,甚至还会有痛苦,但共产党人连流血牺牲的革命年代都走过来了,还在乎这点个人荣辱得失?党员、干部都要拿出“吾日三省吾身”的诚意,勇于自曝家丑、杜绝文过饰非,有追根溯源的细致,有刮骨疗毒的果敢,立查立改,立说立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正心诚意、知错就改,从一个个具体的毛病改起,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抓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何愁不树立,群众的信任焉能不增加?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才能收到防微杜渐之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之患。以端正的品行塑造良好的形象、将良好的形象内化为端正的品行,时常反躬自省、不断自我提升,我们就能够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无愧于党,无愧于民。
人民日报评论员:“洗洗澡”贵在敢于批评
——如何落实十二字总要求之三
人,每天都在接触灰尘,所以要经常洗澡,打点肥皂,用丝瓜瓤搓一搓,用水冲一冲,洗干净了,就神清气爽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洗洗澡”要洗什么?又有哪些动作要领?
总书记强调,“洗洗澡”,就是要“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可见,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中,“洗洗澡”起着承上启下的步骤,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逻辑必然。
洗澡谁都会,关键是如何才能洗干净;批评都不陌生,问题在怎样才有实效。现实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干部信奉“栽花不栽刺,以后好办事”的哲学,不敢较真碰硬,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有的干部嘴上倒是提意见,但细究起来,却是“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自我批评放空炮”;更有些干部,苦心于委婉措辞,以批评之名行溜须之实,将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吹捧与自我吹捧。“学习教育常常搞,搞来搞去老一套,就是洗把温水澡”。这种“老油条”行为,本身就需要好好“洗一洗”。
用“擦脸”代替“洗澡”,把“洗澡”异化为“泡温泉”,使批评的武器变形走样,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不敢说,二是不愿说。不敢说的背后是“害怕”:批评领导怕打击报复,批评同级怕影响关系,批评下级怕丢选票,自我批评怕失面子。不敢说、不愿说,其结果都是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作风庸俗化,不但丝毫起不到清理思想灰尘、驱赶政治微生物的效果,也会使教育实践活动浮于表面、走走过场。
要洗好澡,必须恢复批评的正气锐气,一方面党员干部要端正思想,另一方面也要领导带头。如果领导对批评态度暧昧,如何动员其他人展开批评?如果一把手不能闻过则喜,其他人又怎么愿意提意见?也要看到,批评的目的是团结,而不是打击。此次活动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求在开展批评前进行“谈心”、“交心”,其目的正在于此。查摆问题要出于“公心”,相互沟通务求“交心”,批评同志充满“诚心”,接受批评非常“虚心”,才会敢于动真碰硬、揭短亮丑,真正触及思想,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历史经验表明,“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洗洗澡”难在荡涤心灵、贵在敢于批评。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彻底清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党员干部就会神清气爽,我们党也就能风清气正。
人民日报评论员:“治治病”旨在对症下药
——如何落实十二字总要求之四
人的身体有了毛病,要及时就医。人的思想和作风有了毛病,也须抓紧诊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区别情况、对症下药,才能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12字总要求中,“治治病”是归宿和落脚点,是决定民主生活会质量高不高、活动效果实不实的关键所在。
当前,从治理“人情案”、“关系案”到整改多占住房、公款吃喝,各地各部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立行立改,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也存在护短遮丑不作为、“领导患病,群众吃药”、吃“保健品”糊弄等现象。这就告诉我们,落实“治治病”的要求,难在正视问题,旨在对症下药。正是从这个角度,总书记强调,“治治病”就是要“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讳疾忌医,就可能小病拖成大病,由病在表皮发展到病入膏肓,最终无药可治。面对作风顽疾,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有真抓真改的决心,才能找准病灶、抓住要害。反之,看到问题躲着走,碰到矛盾绕着过,你好我好大家好,就会贻误治病时机,冷了群众的心。
找出了问题,更需对症下药。“药对如锁开”,抓对方子用对药,才会发挥疗效。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作风建设,而作风问题既有普遍性,也有差异性。一个药方治不了百病,科学有效的做法,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立足病情病因,讲究方式方法。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也应找准“病症”、区别对待,该吃药的吃药,该动手术的动手术,切实体现从严治党要求。
“治病”过程,就是教育实践活动见真章、动真格的过程。不论是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还是召开民主生活会,那些重形式轻内容、重表态轻行动、重班子轻个人、重工作问题轻“四风”问题的做法,既未找到症结所在,也未用对药、用足药,甚至以“保健品”取代治病药,真病假治、大病小治,只能是越治病越重。只有较真碰硬、狠下猛药、深挖病根,才能扫除积弊、破解难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说:“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惩前以毖后,治病为救人。落实“治治病”要求,既要治已病,又要治未病,建立防病治病、祛邪扶正的长效机制。只要党员干部作风一新、党组织肌体更加健康,就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凝聚亿万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第三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心得体会
以整风精神开展自我批评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锐利武器——“照镜子”与自我批评
政办党委旅委党支部推荐
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这为党政机关,也为我们每一名党员实施和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和方法。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不断的认真的照镜子,不断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批评,才能不断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才能不断的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终保持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始终走在人民群众的前列。
照镜子,是我们每个人每天必做的事。但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要求,就赋予了更高要求、更多内涵,从出发点来说,与我党的自我批评作风一脉相承。照什么镜子,怎么照镜子,以谁为镜子,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又是与价值观、群众观、方法论等紧密联系的重大问题,决定自我批评开展的最终成效。有感于此,本人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第一,应敢于照镜子,树立自我批评的意识。关键是选择一面能照出自己问题的镜子,是选择一面透视镜,透视自己的内心世界、灵魂深处的“病灶”;还是选择一面反光镜,专照他人的缺点,映射除自己之外的“顽疾”。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不少党员干部在谈及别人、上级、下级作风方面的问题时,可谓头头是道,娓娓道来,总结的全、提炼的精、归纳的准。但就是不把自己摆进去,仿佛自己就不是这个集体中的一份子,仿佛众人皆浊而惟他独清。即使把自己摆进去,要么是蜻蜓点水,闪烁其词甚至文过饰非;要么是避重就轻,显表藏里甚至将问题根源归咎客观,其结果几度搞查摆,问题依旧在,老的问题涛声依旧,新的问题不断增多。我以为,照镜子就要选择一面能够发现问题的透视镜,把来自上级的、同级的、特别是基层群众的建议意见、批评诉求当做一道道强光,透过透视镜聚焦到内心和灵魂深处的一点上,认真的查找自己在实践群众路线、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据以作为不断的、持续的、深入的自我批评的依据。
第二,要善于照镜子,提高自我批评的实效。关键是多角度照镜子,多方位自我批评。有的人喜欢以自己为镜,用自己的现在跟过去相比,越比越有信心,或者用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比,越比感觉越好。这样的照镜子,本身就是讳疾忌医、孤芳自赏的思想在作祟。善于照镜子,我以为至少要选择好三面镜子。一是以党章为镜。以党章为镜,对照党员标准、党的纪律,在宗旨意识、纪律观念上找问题。党章对各级党的组织、党员的思想、行为都作出明确的规定,逐条对照,就会很容易发现自己在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等方面存在的差距,真正拿来对照就会很容易发现自己在实践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存在是这样那样的问题。二要以基层群众为镜。古人云:以史为鉴,可明得失;以人为镜,可正衣冠。以基层群众为镜,就是要真正对照人民群众的期盼,在工作作风上找不足。实事求是的说,当前少数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平时不愿意与群众打成一片,不注重与群众坦诚交流,不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从机关来说,有的领导对机关区区二十人都不能做到十分熟悉,对自己分管科室的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实际困难了解不深。从机关对基层来说,有的同志对基层来人来文办事尊重不够,作风漂浮,工作推诿,少数人下基层指导高高在上,架势不小,有的名为调研,实为扰民。历史是人民尊重创造的,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以基层为镜子,就是要做大尊重基层、依靠基层、爱护基层,真心实意在基层群众中吸取营养,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力所能力的实事。三要以先进典型为镜。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都树立和塑造了诸如牛玉儒、沈浩等一批先进典型,虽然于这些典型相比,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他们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是完全可以学习修炼和提升的。远的不说,机关党员干部中,在平凡岗位默默奉献、创造不评分业绩的也大有人在,只要用群众路线的视野去观察,总会有所发现,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身边的先进典型,那可能就是缺少发现美的视野了,也恰恰说明要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深入地接受思想和灵魂的洗礼。
选好选准“镜子”,才能有的放“镜”,自我批评方能具有针对性,获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三,要勤于照镜子,实现新形势下的自我批评常态化。古日云:“吾日三省吾身”。现实中,有的人说与做严重脱节,说的一套,做的是另外一套;人前一套,人后是另外一套;对自己是一套,要求别人是另外一套。正如总书记说的,打铁还要自身硬。试问,这些人自己说的自己都做不到,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做到呢?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曾在一次会议上谈及空谈误国趣谈:唱高调、说空话连野猪都骗不了。我们要大声疾呼:“这样的人赶紧醒醒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然人无完人,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老的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有些问题当时解决了,但随着个人思想变化和周边环境影响可能又出现反复。我们说勤于照镜子,关键就是坚持不断的以党章、以基层群众、以先进典型,照亮自己的内心世界,每日三省吾身,自我批评常态化,找到知与行、说与做的最佳结合点。勤于照镜子,才能始终正衣冠,我们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以每名党员的良好形象聚集区旅游委机关的正能量,大家齐心协力,切实把党组机关工作作风搞的更扎实,机关风气建的更和谐,群众路线实践的更深入。
第四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照检查材料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照检查材料
***党委按照街道党工委关于召开民主生活会的要求,结合社区党委班子实际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坚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民主团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发放意见征求表等措施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提出下步努力方向和初步整改措施,形成如下对照检查材料。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政治合格方面
局部服从全局,从全局的角度去对待和处理局部问题的意识不够坚决。各党员间存在以个人问题为重,个人岗位问题为重的现象与言行,没有把握好“心怀全局,以全局为重,同时要兼顾各个局部”的要求。能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态度明朗、旗帜鲜明。
二、在发挥作用合格方面
每个党员的作用是要通过具体工作体现出来的,抓住工作中的核心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在工作中,党员作用突出不够,没有用党员的身份形成促进各项工作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突出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三、在执行纪律合格方面
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严格执行《准则》《条例》《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以及各级对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确保换届风清气正。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各种形式开展廉政教育,深植廉洁意识于心,促进廉洁教育进家庭、进社区。
四、在组织生活方面。
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创新,与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大多数以开会形式过组织生活,而且支部所有的学习和教育活动大多数是单向的,主要由书记或者组织者以灌输的方式来进行,缺少互动性。党组织对涉及党员思想、工作、生活的问题贴近不紧,针对性不强。对党员关注的热点和核心问题把握不准,释疑解惑的说服力不强,组织生活联系党员主观世界,解决思想问题不够。
社区党委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作任务按部就班,只是把工作当成任务完成。
二是处理居民产生的问题意识不够,没有站在居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三是工作缺乏创新精神,认为工作任务完成就行,没有过多的考虑。四是责任意识不强,认为只是做我自己的没错就行,没有团队大局意识。五是党员廉洁自律不够。社区班子成员存在的问题:一是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只是把上级安排的工作圆满完成,没有多花心思去围绕工作打造社区特色。二是对待群众服务意识不够,往往将自己的理解当成居民的想法。三是不愿长期学习缺乏工作主动性,有一种“船到桥头车到站”的想法。
剖析原因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有思想根源的问题,也有工作机制的问题,深刻反思,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总是把工作任务重点放在圆满完成,坚持迎难而上、大胆创新有所减退,为求安稳,干事缩手缩脚,生怕做得多错的多。二是理论学习认识不够。平常工作中总是故意无意地放松了自我学习,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不愿挤出时间学,即使有了时间也坐不下来、深不进去。三是自我要求放松。互相批评与监督力度不够,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对不属于职责分工范围内的事则比较淡然,牵涉到自身职责的工作时又抱着“不出事”的原则,处理刻板,过于制衡,导致工作推动不力。
一是加强工作的创新思维。
进一步围绕的社区工作的大局出发,紧密的联系党员群众,结合上级党委工作要求,发现社区工作好的方法、好的思路、好的亮点,工作围绕创新出发,打造属于社区工作亮点特色。二是注重培养出年轻的接班人。工作总是认为圆满完成就行,往往忽视了年轻人的业务能力培养,善于给年轻网格员压担子、多学习,进一步培养年轻人的学习理论和实践能力水平。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工作的创新思维。
进一步围绕的社区工作的大局出发,紧密的联系党员群众,结合上级党委工作要求,发现社区工作好的方法、好的思路、好的亮点,工作围绕创新出发,打造属于社区工作亮点特色。二是注重培养出年轻的接班人。工作总是认为圆满完成就行,往往忽视了年轻人的业务能力培养,善于给年轻网格员压担子、多学习,进一步培养年轻人的学习理论和实践能力水平。一是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增强理论素养,切实增强履职能力。
领导班子要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长效性,坚持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两手抓,继续加强学习制度建设,坚持落实每月1次的社区党委班子成员学习。二是心系党员群众,倾听诉求,解决民生问题。时刻意识到肩上的责任,要多深入党员群众,坚持了解党员群众诉求,多方收集意见,并向处班子汇报了解到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处班子成员谈心谈话,在谈话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解决的积极解决,不能解决的向上级党工委汇报,创造条件解决。三是保持清正廉洁,力扫奢靡之风。要不断完善和规范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制度,使各项工作尽可能透明化、公开化,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按规定,对外公布举报电话。白沙脑社区党委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求,根据查找的“四风”问题和根源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边整边改、即知即改。将坚持近期与长远相结合,求真务实,让党员群众看到处班子自我完善的决心和行动。
20**年2月14日
第五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含义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照镜子”,主要是学习和对照党章,对照廉政准则,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对照群众期盼,对照先进典型,查找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
“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维护良好形象。
“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原因,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既要解决实际问题,更要解决思想问题。
“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