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舞蹈教学初探
幼儿园舞蹈教学初探
幼儿舞蹈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舞蹈性较强,艺术性较高,又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一件好的舞蹈作品,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幼儿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与教育,从而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现结合近些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兴趣‛‚音乐‛‚教师‛等因素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兴趣是前提
舞蹈是一种人体艺术,它要求舞者有良好的体形和必要的舞蹈条件,这样就势必要坚持练功,而舞蹈基训又是那么乏味、单调、枯燥,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远离了舞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选择应注重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在各种活动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幼儿,兴趣更是可以吸引他们去参加各种活动,思考各种问题,从而发展各种能力。只要幼儿对舞蹈有了兴趣,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幼儿集中注意,在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帮助幼儿踏上成功之路的第一步。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为幼儿铺下这块奠基石,和孩子们共同打造这把成功之门的钥匙,让他们走向成功、体验快乐。
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舞蹈的潜力,如幼儿一听到节奏明 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歌曲,马上就会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听到进行曲马上会学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起步来。幼儿对常接触的熟悉的形象特别感兴趣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但这种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欲望不持久易转移,所以老师要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保护幼儿兴趣的萌芽,创造条件不断地给予满足,使其稳定并不断地发展。带幼儿到户外散步时,教他们一些有关美丽大自然的小舞蹈,《花开》、《树叶飘飘》、《小鸟飞》、《小蜜蜂忙采蜜》等。这些舞蹈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周围熟悉的环境,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不仅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二、音乐是灵魂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不仅是教会幼儿舞蹈动作,而且让幼儿在学习舞蹈艺术的同时逐步了解音乐世界。告诉幼儿音乐是舞蹈的好朋友,会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学习中使幼儿逐步懂得音乐和舞蹈的密切关系,养成听音乐的好习惯。在幼儿学习舞蹈时,掌握了所有动作以后别忙着合音乐,而是让幼儿安静地聆听整首舞曲,可向幼儿简单介绍舞曲的基本旋律、情绪、背景。让他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重复听音乐,让幼儿熟悉音乐并喜欢音乐,通过多次聆听和动作练习,让音乐和舞蹈成为幼儿自己所熟悉的‘东西’,这将有利于教学、训练和排练。使幼儿舞蹈艺术得到进一步提高。
幼儿舞蹈的音乐首先要注意曲调明朗、简单、形象化且节奏感强,歌 词也应顺口、押韵,富有感染力,让孩子们听后能展开想象,有想跳、爱跳的欲望。例如:音乐《洗刷刷》《吉祥三宝》《波斯猫》《动感早晨》,由于是成人歌曲,我担心孩子们理解不了,但实际表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当在孩子们面前播放几遍后,孩子们便自己跟着音乐扭起来,一招一式挺带味儿。并且歌词通俗押韵,琅琅上口,孩子们学得很快。
三、教师是关键
舞蹈教学的过程是师幼情感交流的过程。这种过程就是以教师为一极,幼儿为另一极的交互作用过程。努力创造一种平等、互爱、轻松、愉快,直到师幼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才能激发幼儿对舞蹈活动的兴趣。
1、作为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和儿童观 的确,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效果。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排练时精神饱满、态度积极,心情愉快,在幼儿歌舞的教育中,教师时常以表扬为主,幼儿好胜好强,正确的评价,表扬和鼓励,对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是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自尊心、自信心,用激励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刚开始练功时,因为苦、因为累、因为疼而掉泪。我经常引导他们向周围的哥哥姐姐学习,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吃苦是为了什么。还告诉他们‚苦尽甘来‛的道理,只要努力拼搏,汗水、泪水都不会白流。例如:很多孩子刚参加训练时,一到下叉、下腰就找借口,有的不愿意做,有的则不用心做。我就选出动作做得较好的孩子来做示范,让大家用掌声鼓励她。这一举动激发了每个孩子的好胜心,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大家都非常卖力地练。又如:舞蹈班的柯子涵小朋友头一天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能艰难地下叉,那呲牙咧嘴的痛苦表情都令我不忍用力,当看到汪煜恬小朋友已经自己能下了,不服输的她晚上回家在地板上练、在床上练,第二天一早,竟奇迹般地也咬着牙自己下去了,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给她鼓掌。舞蹈训练,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舞蹈班的每堂课,都时刻贯穿着竞赛意识和挑战的风气,不允许消极懒惰和漫不经心,需要每个孩子的刻苦努力和持之以恒。通过训练,孩子们忍受着苦,忍受着痛,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从小就树立了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2、作为教师应有丰富的感情
老师的感情对于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因为一个教师绝不能是一个冷漠的人,人们常说幼儿教师是一个长不大的女孩儿。总是嘻嘻哈哈似乎不懂得什么叫烦恼和忧愁,尤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但在教师们的内心深处,深深体会到事业、孩子在生活中给我的感受是无穷的乐趣。所以当跳起幼儿歌舞时,教师丰富的感情对孩子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例如: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个舞蹈活动中,教师首先示范表演给幼儿看洋娃娃的活泼可爱的动作,示范小熊时,又要表现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在表演中教师的有趣动作引导幼儿全身心地扑在学习舞蹈的游戏上。教师的情感投入、语言感染无疑成 了提高幼儿兴趣的关键,使孩子一个个兴致勃勃地随着乐曲的音乐节奏而变化着动作,沉浸在这无拘无束的游戏气氛中。优化的情境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幸福地扮演角色,大胆地进行创造,快乐地与同伴互动。
3、教师要用对音乐舞蹈的浓厚兴趣来感染幼儿
作为音乐舞蹈教师,应让孩子发现你,感知你也是喜爱、热爱音乐舞蹈的,这就需要你在每次的音乐舞蹈活动中表现出对音乐舞蹈的热爱,而又要用这种兴趣去感染每个孩子。所以每次排练,教师应以一股激情,和幼儿一起跳呀、唱呀,用优美的动作渲染幼儿。表现给音乐世界的陶醉,把排练的气氛渲染得热闹、积极、活跃,例如:在《小兵》这个舞蹈排练中,教师通过带幼儿玩游戏,表现出小战士天真、活泼、调皮、机灵、高兴的情趣,用形象化的手段,和对音乐的兴趣带动全体幼儿积极地投入到表演中,舞蹈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二篇: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初探
幼儿园舞蹈教学初探
柞水县幼儿园 何永霞
[内容摘要] 幼儿舞蹈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围绕幼儿兴趣、音乐、教师素质等因素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在幼儿园如何更好地开展舞蹈教学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 幼儿兴趣 音乐 教师素质 重要作用 幼儿舞蹈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舞蹈性较强,艺术性较高,又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一件好的舞蹈作品,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幼儿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与教育,从而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现结合近些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兴趣‛‚音乐‛‚教师‛等因素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兴趣是前提
舞蹈是一种人体艺术,它要求舞者有良好的体形和必要的舞蹈条件,这样就势必要坚持练功,而舞蹈基训又是那么乏味、单调、枯燥,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远离了舞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选择应注重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在各种活动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幼儿,兴趣更是可以吸引他们去参加各种活动,思考各种问题,从而发展各种能力。只要幼儿对舞蹈有了兴趣,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幼儿集中注意,在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帮助幼儿踏上成功之路的第一步。作为教师,我
们有责任为幼儿铺下这块奠基石,和孩子们共同打造这把成功之门的钥匙,让他们走向成功、体验快乐。
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舞蹈的潜力,如幼儿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歌曲,马上就会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听到进行曲马上会学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起步来。幼儿对常接触的熟悉的形象特别感兴趣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但这种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欲望不持久易转移,所以老师要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保护幼儿兴趣的萌芽,创造条件不断地给予满足,使其稳定并不断地发展。带幼儿到户外散步时,教他们一些有关美丽大自然的小舞蹈,《花开》、《树叶飘飘》、《小鸟飞》、《小蜜蜂忙采蜜》等。这些舞蹈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周围熟悉的环境,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不仅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二、音乐是灵魂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不仅是教会幼儿舞蹈动作,而且让幼儿在学习舞蹈艺术的同时逐步了解音乐世界。告诉幼儿音乐是舞蹈的好朋友,会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学习中使幼儿逐步懂得音乐和舞蹈的密切关系,养成听音乐的好习惯。在幼儿学习舞蹈时,掌握了所有动作以后别忙着合音乐,而是让幼儿安静地聆听整首舞曲,可向幼儿简单介绍舞曲的基本旋律、情绪、背景。让他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重复听音乐,让幼儿熟悉音乐并喜欢音乐,通过多次聆听和动作练习,让音乐和舞蹈成为幼儿自己所熟悉的‘东西’,这将有利于教学、训练和排练。使幼儿舞蹈艺术得到进 一步提高。
幼儿舞蹈的音乐首先要注意曲调明朗、简单、形象化且节奏感强,歌词也应顺口、押韵,富有感染力,让孩子们听后能展开想象,有想跳、爱跳的欲望。例如:音乐《洗刷刷》《吉祥三宝》《波斯猫》《动感早晨》,由于是成人歌曲,我担心孩子们理解不了,但实际表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当在孩子们面前播放几遍后,孩子们便自己跟着音乐扭起来,一招一式挺带味儿。并且歌词通俗押韵,琅琅上口,孩子们学得很快。
三、教师是关键
舞蹈教学的过程是师幼情感交流的过程。这种过程就是以教师为一极,幼儿为另一极的交互作用过程。努力创造一种平等、互爱、轻松、愉快,直到师幼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才能激发幼儿对舞蹈活动的兴趣。
1、作为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和儿童观 的确,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效果。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排练时精神饱满、态度积极,心情愉快,在幼儿歌舞的教育中,教师时常以表扬为主,幼儿好胜好强,正确的评价,表扬和鼓励,对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是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自尊心、自信心,用激励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刚开始练功时,因为苦、因为累、因为疼而掉泪。我经常引导他们向周围的哥哥姐姐学习,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吃苦是为了什么。还告诉他们‚苦尽甘来‛的道理,只要努力拼搏,汗水、泪水都不会白流。例如:很多孩子刚参加训练时,一到下叉、下腰就找借口,有的不愿意做,有的则不用心做。我就选出动作做得较好 的孩子来做示范,让大家用掌声鼓励她。这一举动激发了每个孩子的好胜心,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大家都非常卖力地练。又如:舞蹈班的柯子涵小朋友头一天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能艰难地下叉,那呲牙咧嘴的痛苦表情都令我不忍用力,当看到汪煜恬小朋友已经自己能下了,不服输的她晚上回家在地板上练、在床上练,第二天一早,竟奇迹般地也咬着牙自己下去了,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给她鼓掌。舞蹈训练,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舞蹈班的每堂课,都时刻贯穿着竞赛意识和挑战的风气,不允许消极懒惰和漫不经心,需要每个孩子的刻苦努力和持之以恒。通过训练,孩子们忍受着苦,忍受着痛,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从小就树立了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2、作为教师应有丰富的感情
老师的感情对于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因为一个教师绝不能是一个冷漠的人,人们常说幼儿教师是一个长不大的女孩儿。总是嘻嘻哈哈似乎不懂得什么叫烦恼和忧愁,尤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但在教师们的内心深处,深深体会到事业、孩子在生活中给我的感受是无穷的乐趣。所以当跳起幼儿歌舞时,教师丰富的感情对孩子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例如: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个舞蹈活动中,教师首先示范表演给幼儿看洋娃娃的活泼可爱的动作,示范小熊时,又要表现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在表演中教师的有趣动作引导幼儿全身心地扑在学习舞蹈的游戏上。教师的情感投入、语言感染无疑成了提高幼儿兴趣的关键,使孩子一个个兴致勃勃地随着乐曲的音乐节奏而变化着动作,沉浸在这无拘无束的游戏气氛中。优化的情境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幸福地扮演角色,大胆地进行创造,快乐地与同伴互动。
3、教师要用对音乐舞蹈的浓厚兴趣来感染幼儿
作为音乐舞蹈教师,应让孩子发现你,感知你也是喜爱、热爱音乐舞蹈的,这就需要你在每次的音乐舞蹈活动中表现出对音乐舞蹈的热爱,而又要用这种兴趣去感染每个孩子。所以每次排练,教师应以一股激情,和幼儿一起跳呀、唱呀,用优美的动作渲染幼儿。表现给音乐世界的陶醉,把排练的气氛渲染得热闹、积极、活跃,例如:在《小兵》这个舞蹈排练中,教师通过带幼儿玩游戏,表现出小战士天真、活泼、调皮、机灵、高兴的情趣,用形象化的手段,和对音乐的兴趣带动全体幼儿积极地投入到表演中,舞蹈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平时,做为一名舞蹈教师首先要让幼儿喜欢,再有上课时精神要饱满,语气要和蔼可亲,随机性强,还要有丰富的表情来感染幼儿,让幼儿每节课都能上的轻松愉快,这样幼儿才能在教师所设计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的,愉快轻松的掌握所要传达与教授的信息,这样以上所讲的舞蹈对于幼儿的意义才会变的真正有意义!
第三篇:幼儿园舞蹈教学实验研究报告
幼儿舞蹈教学实验研究报告
幼儿舞蹈是教学的一个分点,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了: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培养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在艺术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崭新的新文化社会,年轻的爸爸妈妈正逐渐意识到拥有健康、自信而良好的形体,是下一代成为高素质一代所不可缺的条件,幼儿时期的生理、心理发展是人的一生中的重要阶段,组织幼儿参加适宜的舞蹈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其骨骼、肌肉、心脏和呼吸器官的健康发育,而且有利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生理机能的发展,有助于加快幼儿的新陈代谢,同时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格和品德。
二、实验对象、周期、方法:
(一)实验对象:确定第一幼儿园小班全体幼儿为研究对象,人数34人,年龄3岁。
(二)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问卷法、观察法、调查法、对比法等多种方法,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兴趣进行实验研究。
三、实验的目标和内容:
(一)实验的目标:
1.通过舞蹈活动,激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情趣,体验审美感、成就感,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2.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发展幼儿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陶冶幼性情和品格,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通过舞蹈训练,使幼儿保持良好的体态,增强幼儿体质。
(二)实验内容:
1.基本功训练:
肌肉群紧张能力练习、肌肉耐力练习、韧带练习、姿态练习。
2.幼儿舞蹈常用的步法的练习
3.幼儿舞蹈模仿动作的练习
幼儿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他们对感兴趣的都要去学,通过模仿动作的练习,让幼儿热爱生活、爱劳动、爱动物、爱自然界、爱艺术、爱科学等等。
(1)热爱生活(2)热爱劳动(3)游动物园
(4)听音乐会(5)学做解放军(6)美丽的自然
(7)科学的成就
4.幼儿歌表演的练习
歌表演是幼儿最初步的舞蹈,通过歌表演可以加深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加强动作与音乐的协调配合,提高幼儿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为学习舞蹈打好基础。
5.表演舞的训练
表演舞是幼儿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来表达舞蹈作品的内容或某种情绪的表演给人看的舞蹈,它可以丰富课余生活和节日表演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幼儿对舞蹈的兴趣爱好和审美能力,也可以较完整的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
四、实验的措施:
(一)从环境创设上培养幼儿对舞蹈活动的兴趣
①为幼儿创设健康、丰富的舞蹈活动环境,以满足幼儿舞蹈发展的需要,获得有益于身心各方面健康发展的丰富经验。
在班上设立音乐活动区,老师为幼儿准备各种舞蹈表演器材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创编表演,让幼儿随时随地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从而产生对舞蹈活动的兴趣,幼儿通过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用自己创作的表演道具进行表演,不仅能激发幼儿对舞蹈活动的兴趣,还能培养幼儿自信心。
②有效组织适合于幼儿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间积极互动与交往。
同伴及其交往是儿童重要的学习资源与环境,儿童在同伴群体中互相观察、教导、模仿、讨论、协商、合作、学习和锻炼各种社交技能,社会行为,发展着适宜的情感、态度、自制力和多样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利用音乐课时间对幼儿进行舞蹈训练,保持幼儿对舞蹈的持久兴趣。
1、内容的难易与幼儿年龄相适应,在安排幼儿舞蹈活动的内容时,我们注意活动的难易程度,与幼儿年龄相适应,过于单调易完成或过于复杂难以做到的动作,这都伤害了幼儿的是进取心和自信心,影响幼儿对舞蹈活动的兴趣。
2、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趣味性。幼儿舞蹈是用动作、音乐、语言和美术等综合手段来反映幼儿的思想兴趣和生活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艺术,好奇、好问、好动、爱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为适应幼儿的这些特点,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综合教学法: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已经能按自己的意识去做某件事,无情趣的事他很难去做,我们选择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把说、唱、跳结合去吸引住这些随意的幼儿,把随意变为有意。
如在歌表演《小鸭、小鸡》中,歌词非常简单,都重复三次出现“呷呷呷,叽叽叽”,如果不仔细推敲,肯定会出现干巴巴的三次鸡叫、鸭叫,我们把这首歌曲拟人化,将小鸡:“叽叽叽”,小鸭:“呷呷呷”编成一组对话,就非常富有情趣了。
“小鸡、小鸭是一对好朋友,已经很久没见面。一天,他们碰到了,就叽叽、呷呷地讲个没完。”
第一次叽叽叽,呷呷呷,是老朋友互相问侯:“您好,您好!”
第二次叽叽叽,呷呷呷,是互相祝贺,小鸭翘起大拇指说:“你唱歌唱得真好。”小鸡也翘起大拇指说:“你游泳游得真好。”
第三次叽叽叽,呷呷呷,小鸭说:“你又长高了。”小鸡说:“你又长胖了。”接着,小鸡、小鸭唱呀,跳呀,游戏呀,拥抱呀,真是一对好朋友。
(2)示范法:
教师准确、形象、富有表情地表演舞蹈作品,使幼儿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示范时还要伴随着语言的讲解,面向幼儿做镜面示范。
例如:教“马跑”的律动时,我和幼儿扮演角角(老马,小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大草原”的意境:“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一匹老马带着一群小马到草地上找鲜嫩的青草吃。”接着我们放音乐边做马跑的动作,边念自编的儿歌:“今天天气真正好,我带小马朝外跑,跑到外面吃青草,小马跟我学奔跑。”“来,小马,跟妈妈学奔跑啊!”由于我示范正确、熟练并富有感染力,所以幼儿好像来到了大草原,成了草原上一匹骏马。在练习过程中,看到某幼儿脚的动作不对就说:“啊呀,我们的小白马哪里摔痛了?脚怎么抬不起来了?看看妈妈的脚!”这时幼儿就知道脚的动作不对,很快地自觉改过来。
(3)语言讲解法:语言讲解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如在教幼儿转动手腕这一动作时,如果按动作要求讲,第一拍手腕由外向里转,第二拍里向外翻掌,幼儿学做起来既无兴趣又很努力。所以我告诉幼儿,现在你到果园抓住了树上的一个大苹果,想把苹果摘下来必须转手腕拧一下。
(4)游戏法:
游戏法是运用游戏的形式和口吻进行辅导的方法,舞蹈学习也应该让幼儿感到是一种游戏活动,是一种娱乐。如:在教幼儿学习鸭走步,教师就扮演妈妈,让幼儿当鸭宝宝,让鸭宝宝跟着鸭妈妈学本领,还可以戴头饰或穿上服装;还有小碎步,用鸡妈妈带小鸡练习;蹦跳步,兔妈妈带兔宝宝练习等。
(5)采用多种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了各种电教手段。如:教师运用录像、VCD、录音手段并有机结合图片,讲解等媒体教幼儿学习“砌房子”、“清清湖水”、“小兔和狼”等,使幼儿在愉快、欢乐的兴趣中,通过视、听、触等各种感官进行韵律活动,发展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等。
(三)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幼儿进行舞蹈训练,保持了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
①舞蹈的艺术美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把生活集中化、典型化,在课外活动时间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幼儿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事物的各自特征及变化,加深、丰富幼儿对事物的印象,感受不同的情感色彩,对儿童理解和表现舞蹈作品的情感非常有益。如:当孩子们看到随风飘拂的柳条,我们就启发他们这柳条多象仙女在翩翩起舞啊!那牵牛花多象小军号嘀嘀哒哒地吹啊!春雨蒙蒙地下,落进田野呼唤小草快快露出嫩芽等,让孩子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奔放出来,表现在舞蹈作品上,保持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②让幼儿观看电视中各类幼儿的舞蹈演出,让幼儿参观大型的文艺活动,接受艺术熏陶,让他们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
(四)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对舞蹈活动的兴趣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幼儿学习舞蹈的态度以及兴趣爱好程度,以使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活动。
《幼儿舞蹈教学实验研究》家长问卷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通过此问卷收集有关数据,了解家长对幼儿学习舞蹈活动所持的态度,以便有针对性的对幼儿开展舞蹈活动。
调查对象:
小二班幼儿及其家长36人
调查方法和内容:
本调查的问卷法进行,主要是家长对幼儿学习舞蹈活动所持的态度。
调查结果与分析
数据
项目
人数
百分比
愿意孩子在舞蹈方面有所表现
29人
80.5%
常给孩子买一些舞蹈方面的音像制品
28人
77.7%
经常与孩子一起进行舞蹈活动
11人
30.6%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家长对舞蹈活动的兴趣支持力度,从调查问卷上数据可以看出,有80.5%的家长愿意孩子在舞蹈方面有所表现、发展;有77.7%的家长为幼儿提供一些舞蹈方面的音像制品;有30.6%的家长能和孩子一起进行舞蹈。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舞蹈教学总结
幼儿舞蹈以其流畅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生动的体态动作,反映幼儿的童趣、童心,是幼儿喜闻乐见爱学的一种艺术活动。它对于丰富幼儿审美经验,培养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与能力;开发艺术潜能;发展幼儿理解、联想、想像、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动作与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幼儿动作协调性、灵活性等有重要意义。幼儿常常为了表示高兴而手舞足蹈,对于大多数孩子,跳舞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促进个性丰富发展的文化生活方式。所以我们们在大班舞蹈班活动过程中不过多强调舞蹈技能,而是让孩子意识到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学会自如地舞蹈,树立为自己跳舞的意识。现就本学期大班舞蹈兴趣班教学作一下总结:
一、本学期我们们着重进行了舞蹈的基本训练,包括:了解身体的方位和舞蹈基本脚型、脚位和手型、手位
(一)基本脚型
(二)基本脚位
(三)基本手型
(四)基本手位
(五)附芭蕾舞基本手型、手位和脚位
二、训练中重视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引导幼儿热爱舞蹈。我们观察到,幼儿在欣赏节奏明快的音乐、看到电视电影里的舞蹈动作的时候,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并模仿动作,这说明喜欢唱歌跳舞是幼儿的天性。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充分调动幼儿这一积极因素,引导幼儿热爱音乐,热爱舞蹈。有时,我们会以丰富的表情和不同的动作形象生动地表现某种情绪,如幼儿舞蹈《吹泡泡》中的“咦,泡泡不见了!”这句歌词,我们逼真表现出对泡泡不见了所产生的好奇、疑惑和惊讶的复杂心情,而幼儿在我们的引导带动下进行模仿,也表露出栩栩如生的动作与表情。在教学新舞蹈时,我们将舞蹈内容编成儿歌或故事,并以这种比较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幼儿讲解,加深了幼儿对舞蹈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幼儿的接受能力,激发了幼儿学习新动作的兴趣,从而使幼儿不是被动地学习舞蹈,而是真正发自内心地喜爱舞蹈这一课程。三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选择有效的训练步骤。教授新舞蹈时,我们能注意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讲解清楚动作的要求、规格和要领,制定有效的练习步骤。按照由简至繁的教学原则,首先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随后是动作练习,最后才是情绪表达。在动作练习中,将组合动作分解成单一动作,难度较大的单一动作还分解成局部动作(上肢或下肢动作)。如教授舞蹈《娃娃爱唱歌》时,我们先让幼儿熟悉音乐,准确把握节奏,然后将舞蹈动作分解成单一动作,先教下肢脚的勾绷动作,后教上肢手的提压腕动作,再结合起来学习,并在这两个基础上加以表情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我们注意训练的科学性——运动量和动作幅度符合不同年龄幼儿的生理特点,对幼儿不进行某一局部动作过多的重复练习,以免损伤幼儿稚嫩的身体。尼尔在解释舞蹈本质时,这样提出:“舞蹈并不是一种姿态、韵律的优雅,属于美的欣赏或创作而已,最重要它是一种轻易的发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压抑,可在肢体和律动间得到平衡”,如何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让孩子门真正快乐的舞着,还需要我们们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去领会去创新。
第五篇:幼儿园舞蹈教学的特点
幼儿园舞蹈教学的特点
幼儿舞蹈是舞蹈艺苑中的一支鲜嫩的花朵,它除了舞蹈艺术具有的特性外,又有他自身的个性与特点。突出表现在活泼,天真,夸张,有趣。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的角度来看,它的另一个特性是“小”,既时间短,内容不能复杂,结构简单。其次是“浅”,太深了,悬念多了孩子们看不懂,这就要求舞蹈不要太长,要短小精悍,活泼有趋,有一定的简单情景。幼儿舞蹈是幼儿表演,幼儿观看的,因此幼儿舞蹈姓“幼”,形成了“幼”的特点。⒈幼儿舞蹈的直观性
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艺术形象,它是通过人们的眼睛来进行审美感觉的。这就决定了舞蹈作品中的情景和人物心理状态,情感,都必须通过舞蹈形象直接表现出来。由于幼儿正处在生长的阶段,大脑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思维特点是形象和具体的。比如当你设计闭上眼睛,靠在双合掌上;当你张开双手在身体两旁上下起伏;孩子们就知道这是娃娃在睡觉,这是小鸟或蝴蝶在飞翔。因此幼儿舞蹈语言的形象是直观的,所以幼儿舞蹈必须具备一个特点---直观性,抽象的内容和形象是幼儿不能理解和接受的。
⒉幼儿舞蹈的模仿性,幼儿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他们感兴趣的都要去学,学习的一种突出形式就是模仿。模仿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增长知识能力的最主要手段,模仿就是学习---他们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如:用双手向下按两下比作浸泡毛巾,两手握拳向相反方向转动比作绞毛巾,双手在两前绕圈比作洗脸;他们还喜欢模仿各类动物,如:小鸟飞,小鱼游,青蛙跳,小鸭走;又如学习解放军骑马,刺杀,开炮等等。幼儿舞蹈活动中想象与联想所揭示的知识性内容就是模仿所提供的,因此说幼儿舞蹈具有模仿性。
⒊幼儿舞蹈的童趣性
童趣性既指符合幼儿的兴趣和情趣。所谓兴趣是指探究或从事某种事物和活动时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又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当我们问孩子们喜欢干什么?他们会说喜欢玩,喜欢做游戏---玩积木,玩小娃娃,玩泥土,玩骑马打仗的游戏等等。例如幼儿音乐游戏舞蹈《蚂蚁搬豆》,一只由幼儿扮演的小蚂蚁,看到一粒很大的豆,他想独自搬走,可
是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无法动它一下,结果它招来好多小蚂蚁,才把大豆连滚带抬的搬回去。幼儿从中既得到抬,滚,推,拉,搬豆豆的喜悦情趣,又收到了人多力量大的教育意义。幼儿舞蹈可以说就是游戏---一种高级的游戏,一种有意味的游戏,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做标准运动形式的游戏,而童趣就是这种游戏的核心。它充满着幼儿的情趣,体现出幼儿自主自立的倾向。由此而言,幼儿舞蹈必定要有童趣性。
⒋幼儿舞蹈的童幻性
所谓幻想,就是个人对于自我追求的未来事物所进行的想象,并创造出从未知觉过,甚至未曾存在过的事物形象。幻想通常是幼儿舞蹈艺术的最显著的标志。在幼儿舞蹈中他们可以像小鸟一样飞上蓝天,可以像机器人一样所向无敌,还可以与小星星打电话,在弯弯的月亮上荡秋千等等。这种幻想既是幼儿与万物交流的桥梁,又是产生夸张,虚拟,幽默的重要手段。所以幼儿幻想过程中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对于想象情景直接表露的特点---童幻性,是幼儿舞蹈艺术的特点。总之,幼儿舞蹈艺术的特点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外,还可例举诸多,如幼儿舞蹈的奇特性,跳跃性,无级性,寓教于乐性等等,这种种特征之间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某一作品中可以有所偏重,但决不能没有,否则就没有幼儿舞蹈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