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才市场参观感想
人才市场参观观后感
为了完成思修课的作业,也为了更好地了解招聘市场,今天来到了武汉光谷市人才市场参观。
在参观之后,我把我的一些感受写下来:
首先,一进入人才市场的大厅,由于我去的早,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人不太多,不过,慢慢的就多了起来。求职者中大多是在校的大学生,有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人,为了给自己一个更好的机会来到这,这些人把大厅挤得满满的。很多求职单位的招聘台前都挤满了询问和报名的人当然也少不了像我这样的参观者。这儿的招聘单位很多,而每个单位招聘人数却不多,每个岗位招聘人数更是寥寥。可见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现在的就业市场还是买方市场,而我校学生的学历又是本科,在高等教育中层次还算可以,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要以尽快就业为基础,然后再图发展,避免在就业中好高骛远,脱离市场和自己的实际情况。
其次,虽然现在很多工作单位对应聘者有学历要求,但是并不是所有职位对学历要求都是那么高,很多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起点在本科,也有公司要求在大专。可见我们学校的学生的学历还是可以适合很多工作的,大专同学们也没有必要因为自己的学历就看扁自己,丧失求职的信心。在参观中,我看到有一家教师培训机构,当时有两名女学生在向工作人员询问,记得工作人员的回答中有这样内容:就是要求应聘者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良好的交际能力,不但要求能在课堂上教授知识,而且还要求在与学生家长交谈时能熟练地解答对方提出的各种问题,能够与家长搞好关系,从而向家长宣传本单位。可见我们学生要做的就是在学校期间培养自己的各种技能,建立自己完整的知识结构。只要自己具备了用人单位要求的能力,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也不是想像的那么困难。
再次,通过我粗略的观察,现在很多适合咱们本科毕业生的职业的工资待遇大多是在1000--2000左右,当然也有高一些的,比如有的单位招聘工程师,工资每月5000--6000元,但是要求有国家注册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工作经验,由此可见我们也要在校期间要考尽量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有的工资高一些,但也对学历有更高的要求。我们在今后的相关课上首先要了解所应聘的职位在当地的标准工资待遇,了解这些可以帮助自己在求职中摆正自己的位置,要知道我们作为普通的本科毕业生,如果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没有特殊的才能,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我们的工资待遇就是当地的一般标准,避免在用人单位问到我们“你认为你在我们这工作,你认为你的工资是多少”这个问题时回答的太离谱。比如有的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张口就要月薪5000--6000元。如果这样回答,就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我们明明具有用人单位要求的技能,却因为求职中的不足丧失就业机会,那可就太可惜了。
最后,通过与人才市场相关人员的交谈,我了解到同学们在就业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很多问题,就是看对方给出的工资待遇时,不能只看数字,还要注意询问对方每天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比如,每天工作8小时,工资每月2000元和每天工作12小时,每月2000元时完全不同的。同时还要问清对方单位有哪些规章制度,避免用人单位利用所谓本单位政策变化这个理由克扣劳动者的报酬。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参观武汉人才市场后的一些感想,希望能对自己以后找工作有所帮助。
第二篇:参观武进人才市场心得
参观武进人才市场心得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了,生活在象牙塔中的我们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今后的就业压力。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的课程,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就业的方向与压力,让我们自行去参观武进人才市场。
武进人才市场离我们学校挺近,只有四站路的路程。提前我们就做了调查,它们的招聘会在每周的周五,周六,周日进行。这天,周六,我们早早的起来,就和室友结伴去了。
说真的,去之前我们是有点兴奋与憧憬的,因为我们似乎从来没为将来找工作考虑过,更别说是有找不到工作的烦忧心理了!我们到地方,招聘会还没开始,但市场里早已聚集了各色各样的人,听他们聊天,有的人说是已经在这里有好几个月了,好工作人家要求高:高学历,有工作经验;差的工作,要保障没保障,要薪水没薪水,,听到这些,我心里似乎被什么堵住似的,对啊,我又有什么,还有半年就要出来社会上混了,我学到了什么?我有什么特长?有高文凭吗?有工作经验吗?这一长串的问号和否定回答,压抑了我的内心。在学校里我是个好学生,各方面表现都很好,但这又怎样,我只是在学校里,在一个专科学校里,,这样一想我好像是快要放弃了,但同时也有了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想法。就这样不知沉思了多久,那边的招募会开始了。
开始了,所有的人都做足了准备,朝自己的“未来”奋进。不一会儿,许多“摊位”前排了长长的队,但也有的相对较冷清。参观了一圈,我们了解了人才市场面试的基本步骤:
面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没有预先计划、“自然发展”的;
一是有周详程序的。
应付“自然发展”式的面试时,应试者只能尽量保持镇定及随机应变。有周详计划的面试通常分为五个阶段,而我们大家要参加的公务员招考面试恰恰就是有周详计划的面试。
第一阶段是热身:递个人简历、求职信、推存表等回答问题要简洁有礼。
第二阶段是查明背景资料:应该利用这个机会突出自己的个性、兴趣、志向、工作经验等。
第三阶段是进入正题:要尽量表示对申请职位的兴趣和诚意,这个阶段的表现对成败非常重要。
第四阶段是评论应试者是否合适:所碰到的问题会最难应付,这是决定性的时刻,要靠事前准备和临场的谈吐技巧。
第五阶段是讨论聘用条件:要有技巧,并预先了解行情。对公务员招考而言,这一阶段可以忽略。
面试要做出以下准备;
首先应该有一份清晰全面的简历,身份证,相关的证书和毕业证。突出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主要的学历和工作成绩,以及特长和兴趣。面试的前一天最好将当天要面临的情况过一遍,然后早点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当天有条件的话,早上起来洗个澡,保证清新而
穿戴整洁的衣着及发型,其次要,最好不要奇装异服的,切记不要穿人字拖之类有碍形象的装饰,让人整体看起来显得精神。
其次进入面试阶段应该有一个自我介绍,这个基本源于简历而又高于简历,清晰简洁的介绍自己的个人情况,并有针对性的介绍与应聘的职务相关的工作经历成绩以及一些见解。完了应该就是进入双方的交流阶段,就彼此感兴趣的问题交换意见。单位招聘人员针对你个人提出问题,就招聘的职务提出问题,而你也就是再次对自己进行介绍,对对方公司规模、状况、发展预期以及对应职务、薪酬进行提问或者了解。基本就是这么个过程了。总的来讲面试过程中应该争取做到有礼(理)有节,进退有度,商务礼仪方面的东西事先预习一下,初入职场,和有工作经验的人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但是这块人家肯定是有相应的期待或者要求的;再就是把自己好的一面多展现一些,对对方公司以及职务多做一些了解,这样既能显得有心,也在谈的过程中可以涉及更大的信息量,对你的面试加分会有好处。说到细节,基本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一定做到语言相对专业、精准、简洁,逻辑务必清晰,言谈举止得体,体现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
就业困难的原因我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
三、高校毕业生流向不够合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导致就业人数集中竞争大。
四、自信过度、眼高手低,期望值高,职场HR最讨厌的毛病。
五、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观。
六、对企业认识不够,角色转换意识不强
七、、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其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新人要培养,需要一定的成本。
八、假招聘: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而且我们在选择就业时,要知道社会需要、市场需要,才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
这样一看信心又重拾起来,对于进入社会的恐惧也没那么严重了!
第三篇:走访人才市场的感想
走访“人才市场”的感想
在这学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上,王老师让我们去调研一下企业或人才市场,了解一下社会需求,并结合自身情况谈谈感想。而且我们已经大三了,快要毕业了,也即将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我们去一次人才市场了解一下情况也是很有必要的。而学校正好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在2013年3月30号的那天,学校针对大四学生开了一次小型的招聘会---双选会。于是借此机会,我就顺便去“参观”了一些招聘会,这也是我第一次走进所谓的人才市场。来到综合楼,本想着自己来的还算早,怎料到综合楼早已经是门庭若市了!用人山人海来形容那是夸张了些,但人也是不少,好多人都面无表情而来面无表情而去。只有我们几个嘻嘻哈哈而来,因为我们就像鲁迅笔下的“看客”一样。虽然我们还没到毕业时,好像还有种事不关己的样子。但我们每个人心里还是比较清楚的,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
转了一圈下来,发现各个摊位上基本上早已排起了长龙,但是也有的摊位上比较冷清。在对几个摊位大体了解了一下之后,我看到了用人单位对人才聘请的需求是多么的迫切,他们对人才的需求犹如狼吞虎咽。虽然人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使得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往往找不到工作,但从总体上来讲,技术人才还是紧缺的。
在走访了大部分的用人单位后,我总结出企业急需人才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懂管理、会经营,具有一定市场营销经验的管理人才。
二是工作严谨负责,能吃苦耐劳,具有某一项或多项特殊技能的人才,如熟练技工、高级技术人才以及某一行业的工程师等。
三是口头表达能力强,具有较深的文字功底,学识全面,善于沟通,会使用电脑,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熟谙人情世故的公关、策划人才。
四是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能为企业物色和选拔、培训人才的“伯乐型”人才。
五是具有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市场分析能力的调研人才,这类人才越来越受民营企业的青睐。
除此之外,在这次的双选会中,我发现有好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教师,这可能也与我们学校本身的性质有关,但是这也反映出了教师仍占就业的很大比重。在了解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之后,我回到宿舍反思了一下自己现在的情况:
1.自身学历:作为一个人大学本科生,学习成绩一直还算不错,而且对于要求的各种证书也已经拿到手了,但是这不能说明什么,企业需要的是有实践经验的人才,而不是要看你的各种证。所以我觉得平时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把学到的东西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2.自身特点:我自认为自己责任心强,办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敢于挑战新事物,而且也愿意承担企业给予我的各种职责,但是存在的问题就是,有时候自信过度、眼高手低,期望值高,这也是职场HR最讨厌的毛病,因此应改变这种现状 3.自身定位:对自己的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观。而且对企业认识不够,角色转换意识不强。基于以上对自己自身情况的反思,我发现自己现在缺乏的东西还有很多,不止是专业能力上有待提高,而且在日常交往中也应该加强。不仅要提高专业技术,还应该培养自己观察市场,了解市场的能力,及时发现市场中的空缺,并尽快让自己适应这个空缺,这样才给别人提供了发现自己的机会。总之,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毕竟供需关系不平衡。以前大学生属于精英型,而且量又少,自然物以稀为贵。而现在大学生已经是大众化了,公司选人时,可以随便挑的。自然就业相对就会难,但是只要我们努力,还是能找到工作的。而且国家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制定了多种政策。比如说大学生村官等。而且我们这个专业的学长学姐们中也有人考取了村官,甚至以此考上了公务员。所以我们这个专业还是有很大前景的。
而且我们在选择就业时,要知道社会需要、市场需要,才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
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
第四篇:走访人才市场的感想
走访人才市场的感想
这个学期,教授我们《人力资源学》的谭放老师要求我们在第六周去一次人才市场做一次调查或写一份心得体会。我觉得人家忙着招聘和应聘没什么时间来帮我们调查,所以我选择了写一份心得体会。而且,我们大三了,快要毕业了,也即将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我们去一次人才市场了解一下情况也是很有必要的。
自从进入大学后,就已经更加意识到了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无论是听到还是看到,反应的都是就业难的问题。所以今天上午我和几个同学特地去参加了国展中心举办的招聘会。
来到国展中心,本想着自己来的还算早,怎料到国展中心里早已经是门庭若市了!用人山人海来形容那是夸张了些,但人也是不少,好多人都面无表情而来面无表情而去。只有我们几个嘻嘻哈哈而来,因为我们就像鲁迅笔下的“看客”一样。虽然我们还没到毕业时,好像还有种事不关己的样子。但我们每个人心里还是比较清楚的,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
转了一圈下来,发现各个摊位上基本上早已排起了长龙,但是也有的摊位上比较冷清。在这个群英荟萃的地方,我看到了企业用人单位对人才聘请的需求是多么的迫切,他们对人才的需求犹如狼吞虎咽。虽然人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使得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往往找不到工作,但从总体上来讲,尤其是营销、设计等方面的人才还是紧缺的。望着学姐学长脸上所流露出来的哀伤与喜悦的表情,我的心情时常感到沉重与兴奋。
从目前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企业急需人才主要集中在10个方面: 一是懂管理、会经营,具有一定市场营销经验的管理人才,特别是那些有较高学历,或在三资企业曾任过营销部经理、客户部主管的营销专门人才。二是工作严谨负责,能吃苦耐劳,具有某一项或多项特殊技能的人才,如熟练技工、高级技术人才以及某一行业的工程师等。
三是口头表达能力强,具有较深的文字功底,学识全面,善于沟通,会使用电脑,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熟谙人情世故的公关、策划人才。
四是熟悉掌握进出口贸易知识、具有外贸经验,擅长商贸会话、商业谈判和翻译技巧的外语人才。
五是通晓法律知识和经贸知识、善于应诉和答辩,会打官司的法律人才。
六是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能为企业物色和选拔、培训人才的“伯乐型”人才。
七是具有一定企业管理经验,特别是具有企业危机管理经验的人才。
八是具有设计才能、擅长产品设计、商标设计、广告设计的人才,他们设计的作品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
九是具有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市场分析能力的调研人才,这类人才越来越受民营企业的青睐。未来的市场竞争从一定程度上是市场信息的竞争,因此市场调研人才成为民营老板们不可或缺的助手是一种必然。
十是具有会计、统计知识和财务管理能力的财会人才,由于他们在企业增收节支和避免企业财务危机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成为目前民营企业急需的人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从现场情况来看,企业招聘营销经理的,且没有特别说明需要有经验的前面投简历的比较多。而特别需要有工作经验的则没什么人,甚至是无人问津。偶尔看到一个应届学姐去投简历,人家知道她是应届生后,一脸不高兴的拒绝了。
所以我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
三、高校毕业生流向不够合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导致就业人数集中竞争大。
四、自信过度、眼高手低,期望值高,职场HR最讨厌的毛病。
五、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观。
六、对企业认识不够,角色转换意识不强。
七、选材刁: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其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新人要培养,需要一定的成本。
八、假招聘: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在当中我还看到了一家招聘专科护理生的,门口也没人。我就和同学跑去看了看。一位负责招聘的大妈还问我们看中了说明工作,我们只好告诉她,我们只是来看看的。事后,我一同学调凯说终于有人主动要我们了,还沾沾自喜呢。其实我们都清楚这都是高校扩招揉的祸。我的一个同学还在一份招聘启事中看到有许多营销和设计岗位,我的那个同学看的高兴死了。说这个他能干那个他也能做。其实想想也是哦,我们所学的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它不同于公管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属于文科一类的,更贴切的说,它应该叫文化管理系。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具备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熟悉现代管理一般技术与方法,拥有较强的活动策划能力,同时又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拥有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在文化事业单位、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能在文化产业从事资源开发、商业策划、市场营销等管理工作 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而我们这个专业用老师的话说就是没有对口的,虽然我们跟人家比比不过专业,但是我们也有优点。用李明老师的话说,我们可以跟管理系的学生比美术,因为毕竟我们有美术功底,跟美术类学生比管理。所以从这一点我们还是有优势的。据老师说我们的学长学姐,他们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他们现在有的在做经纪人,有的在事业单位搞策划,也有的在广告公司工作。但也有的考上了公务员,也有的在做村官,也有的在创业。更有的在从事营销。
然而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毕竟供需关系不平衡。以前大学生属于精英型,而且量又少,自然物以稀为贵。而现在大学生已经是大众化了,公司选人时,可以随便挑的。自然就业相对就会难,但是只要我们努力,还是能找到工作的。而且国家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制定了多种政策。比如说大学生村官等。而且我们这个专业的学长学姐们中也有人考取了村官,甚至以此考上了公务员。所以我们这个专业还是有很大前景的。
而且我们在选择就业时,要知道社会需要、市场需要,才是就业选择的方向。首先,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这样才能跟单位配对成功。
所以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完全凭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如果个人的择业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只有把社会需要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志趣结合起来,才有成功的希望!
第五篇:参观人才市场的实践报告
参观人才市场的实践报告
2013年3月23日,星期六。我们一组八人来到上海体育馆,参观人才市场招聘会。以前,没有去过任何一个人才市场,所以在我的印象中,提起人才交流大会,脑海中总是出现熙熙攘攘的人群,拿着自己的求职简历,等待,等待着。实际上,我们今天参加的交流会,也许因为去的时间早,却没有多少人,走进展厅,就看见格子铺似的一家家的公司,巨型海报上是公司的简介和招聘信息。
我们几个人边走边浏览这些信息,公司的分类可谓五花八门,涉足的领域相当广,他们大多数要求一定的学历,有经验者优先。参观了解后,我还有这样的感受:工作是好找的,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难的。有些人把工作的薪酬作为第一选择要素,我是不认同的。大家也许都知道,有些高级酒店的服务员一个月就可以挣到三四千元,而自己在公司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好长时间才得到同样的酬劳。但我们却忽略了环境因素,处于不同的位置,接触到不同的人事物,就会有不同的发展潜力,未来是有迹可循的。
都说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其中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如: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导致就业人数集中竞争大;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这次的人才招聘会我也看到有类似的现象,虽不能下定论但是也算长了经验了)。主观因素如: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观;对企业认识不够,角色转换意识不强,自信过度、眼高手低,期望值高。许多分析类文章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例举多集中于此。由此可知,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首先要充分了解眼下的就业形势,明确市场需求,认识到职业选择是一个双向选择,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要知道自己的优势,最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可好高骛远,最后,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我现在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但是就业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再遥远的话题,提前了解就业市场,提前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做准备非常有必要。在我攻读大学课程期间,我首先要学好本专业的知识,课外对自己兴趣或专长再进行补充或拓展,必要时考一些证为以后的求职增加砝码,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多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身能力,增加社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