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有度,合理变换 心得体会 高莹[共五篇]

时间:2019-05-11 23:3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取舍有度,合理变换 心得体会 高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取舍有度,合理变换 心得体会 高莹》。

第一篇:取舍有度,合理变换 心得体会 高莹

年度论文

取舍有度,合理变换

----运用DVD光盘互动式教学的体会

桃江县灰山港镇向阳花学校 高莹 在尝试运用DVD光盘互动式教学优质教学资源光盘后,我感受颇深,不仅拓宽了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对教师在课前提供了学习资源,为教学提供前提,优化了学习效果,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思想,加强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握。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拓宽教学理念,对新课的分析更加深刻。有助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学环节的安排。在多次运用后,我初略地总结出了“取舍有度,合理变换”的思路。

一、用其思想。

DVD光盘的目的就在于使教学变得更轻松方便,教学资源更丰富,师生视野更开拓。尤其是为我们农村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农村的英语师资匮乏,大半都是半路出道,语音语调不地道,光盘主讲教师标准的语音语调、授课语言的组织、提问设问的技巧、规范生动的板书、教具及课件的设计等都对课堂执教教师有不同程度的示范作用,课堂执教教师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在学中玩,玩中学,教师都不能很好的把握,教师不能轻松的教,学生不能轻松的学。DVD上的范例引领,不仅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方法,也提升了教师的理念,丰富了学习方法。DVD的应用是在教师本身不能达到的或者其他媒体不能达到的情况下,它达到了。DVD光盘在课前可谓是教师备课时的指导,教师从中汲取有效的资源,另外教师适当学习,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基本素质,尤其在单词的发音,与文字的书写方面。老师讲得少了,学生参与的多了,借鉴了优秀教师的经验,课堂教学也多元化了。

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中的主讲教师都是省优课评比一等奖以上的获奖者,每一节课都融合了省内众多专家和名师的集体智慧,“用其思想”成了我每次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都要遵循的原则。例如《This is a nose》这节课,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倶到,光盘中主讲教师用了一个线索把单词和句型相关的知识进行了串连,那就是按由浅入深的发展来让学生感受,让nosemouthtoothhairheadeareye等新词的认识不断深入。我上课时吸收了这一思想并依照这个线索展开教学,使我课堂教学的脉络清晰了许多,教学的效果也明显增强。例如在《Are you Lingling》这课的Part F中,三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英语。他们无法听懂我用很多复杂的英语去说这个游戏该怎么做,如何做,但只要光盘一放,孩子们就一目了然,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兴趣。

二、取舍内容。

好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懂得整合利用。从教的角度看,光盘主讲教师对第二空间学生的理解力、知识积累、学习条件、生活经验、接受心理等只能有一个基本的、总体上的把握,而不可能从不同地域的学生的客观情况出发进行因地制宜的教学设计。同时教与学在时空上的分离决定了教师不可能根据电视机前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节奏,选择讲解的繁简度、提问的深度和表述的方式,更谈不上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的教学。从学生角度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参与中获得的,电视外的学生处在另一空间中,他们如果只是完全被动地“看”教师上课,没有积极有效的参与和互动,就无法被卷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因此,在用光盘上课的过程中,两个空间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需要一个桥梁,才能实现教与学的真正互动,搭建这一桥梁的人就是电视机外的教师──在课堂上执教的教师。DVD光盘有它的优越性,但是绝不可能替代教师,所以有时候尽管DVD上的内容再绚丽多彩,如果自己不受用,不适合自己的课堂,不适合自己的学生,那也将会是多余。DVD应该应用在教师本身不能达到的或者其他媒体不能达到的关键之处收效才好,教师力所能及的教学环节不能依托DVD单一完成,课堂要有自己独创性,因为再优秀的教学资源也无法应对千差万别的学生课堂,真正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我们不能全盘依赖,我们应该因生而变、因人而异、因文而教、因地制宜。

由于受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和现场教师教学把握的影响,优质教学资源光盘中呈现的知识内容,尤其是拓展部分,不一定适合我课堂教学的需要。我根据学生实际和课堂需要,利用豪杰解霸、会声会影等软件把视频进行分割,对原有内容进行取舍。例如在三年级上册《This is my family》中的Part B呈现了两次称谓的学习,我觉得第二次的呈现可以适当舍弃,让学生带自己家庭成员的照片进行学习交流,既能吸引孩子的眼球,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变换方式。

对于光盘中所提供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案例,教师应更多地借鉴活动的设计思路,并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检验活动的教学效果和可操作性,而不是单纯模仿活动的形式,追求热闹的场面。教师应善于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根据所教班级的学生人数对光盘中的活动进行改造,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水平的教学活动。在不断的实验和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能力。

评价机制在我们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光盘中教师的评价主体是电视机里的学生,虽然光盘主讲教师也常常使用“我相信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也一定完成得很棒”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但只有课堂执教教师才有可能针对学生的真实表现实施有效的检测评价。教师应采取以鼓励为主的形成性的、诊断性的、多元化的评价,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同时,对其学习能力和策略以及情感态度也应给予及时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口试、笔试、操作、表演相结合,单项测试与综合测试相结合等多样化的检测形式,开展教师讲评、学生互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评价活动。由于没有现场学生,优质教学资源光盘中的主讲教师在呈现知识时,往往比较生硬。我在现场教学时,通常会变换一下知识呈现的方式,并根据现场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教学流程。例如:《This is a nose》一课,原来的设计是直接将单词让学生读,我修改为让学生通过DVD光盘,采用多种游戏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学。

总而言之,通过运用DVD光盘教学资源互动式教学,是远程教育的一种特殊模式,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尝试。我们应该发挥教师自己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光盘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我深刻体会到它在开展英语教学过程中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利用适当的DVD光盘教学资源互动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教学效果也很显著。

第二篇:弘扬叶嘉莹伟大精神心得体会范例

叶嘉莹先生说:“我这一辈子读诗写诗讲诗,太迷恋太喜欢杜甫的诗了”。还在杜甫草堂留下让人动容的:‘一世最耽工部句’,以此表达自己对杜诗深切感情。以下是写写帮文库网为大家整理的《弘扬叶嘉莹伟大精神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供大家参考学习,欢迎阅读

弘扬叶嘉莹伟大精神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一】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x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小接受文学启蒙。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北平沦陷。父亲因为工作原因南下,杳无音讯。失去了父亲的联系和经济来源,叶嘉莹和母亲相依为命,四处避难、艰难度日。她17岁时,母亲突发重病,死在求医回家的路上。

叶嘉莹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强忍着悲痛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她数十天闭门不出,写下“凄绝临棺无一语,漫将修短破天悭”,字字泣血,句句锥心。幸运的是,在伯父的资助下,叶嘉莹能够继续学习,如愿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古典诗词名家顾随教授,并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

毕业后,因才华出众,叶嘉莹同时被三所中学聘为国文教师。在此期间,她认识了后来的丈夫赵东荪,虽然心底毫无波澜,但看对方为自己来回奔波丢了工作,于心不忍。于是,1948年,叶嘉莹放弃了北平的工作,跟赵东荪去往x结婚。刚到x不久,局势便出现动荡。24岁的叶嘉莹跟随丈夫来到x,在彰化女中当教师,并生下大女儿。

当时,白色恐怖笼罩x,丈夫含冤入狱,不久后她和女儿也被囚禁起来。等到释放时,发现住所被抄了,也失去了工作。母女俩只能寄宿在亲戚家里,忍受着各种闲言碎语。叶嘉莹曾写下五言律诗《转蓬》,来描述那段晦暗心酸的日子:

“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

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

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

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叶嘉莹一边在私立女中教书,一边抚养女儿,有时不得不把女儿带到课堂上去。整整三年,叶嘉莹都在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苦痛和旁人的轻蔑。

丈夫好不容易出狱了,性情却变得暴戾,时不时对着叶嘉莹拳打脚踢。同时一家人的生计重担,也全部压在她身上。她不得不成为独立撑起家庭的“女强人”,为了老父和两个读书的女儿,她辛苦教书维持整个家庭,极尽忍耐。

为了挣钱,她同时在x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三所学校任教。课业繁重,很快她就染上了气喘,胸口时常隐隐作痛。那是叶嘉莹一生中最昏暗的时刻,在极端痛苦中,她多次想到自杀。

但凭借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和骨子里的坚韧内核,叶嘉莹最终还是超脱了那份痛苦,从诗词中找到寄托。无论日子多苦,回家被丈夫如何欺负,一站上讲台,叶嘉莹就变得神采飞扬,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

弘扬叶嘉莹伟大精神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二】

叶嘉莹讲诗词被公认的特点是“跑野马”。

唐朝的皇帝,她一口气说来十五个。“小山重叠金明灭”里的“小山”,她能讲上3页纸。

讲哲理诗,她随手把张九龄、陶渊明、朱熹的诗拎出来作比较;讲李商隐的《嫦娥》,她会谈到王国维和王维,比较纯诗人的自哀、哲人的的悲悯、修道者的自得;从辛弃疾的词,讲到词的本质,再由词的牌调拐到小令与长调的区别,因此讲了讲柳永,然后再回到辛弃疾的另两首词和用典,结合西方的意识批评理论……最后回到这堂课讲的这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年轻教师去听她的课,感慨“叶先生‘跑’一大圈还能跑回来,而且几乎不出错”。

品鉴韦庄《思帝乡》里的“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叶嘉莹告诉学生,不要把它看成仅仅是写美女和爱情的小词。做学问和追求理想也需要这种精神,学物理不一定都能获奖,要对自己的追求有终生不渝的奉献。那一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诺贝尔物理奖。物理一下子成了热门,许多学生争着报考物理系。

她在课上感慨,当今世界科学发达,物质享受也越来越高级,可战争的危机到处埋藏着,谁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什么时候人类才有李商隐说的“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的世界呢?

听过叶嘉莹讲座的学生觉得,叶先生先“降低了诗词赏析的门槛,又手把手领着人进来”。“她讲诗是结合着自己生命的经历,是与生命相融会的感发。”比如叶先生讲杜甫的诗,讲到‘国破山河在’,她是真正体验过的——“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吃混合面,穿补丁衣,学校更换了教师,英文课程改上日语课,她们在教室按要求把历史、地理课本逐页撕毁涂抹。

顾随说诗的主要作用,是在于让人感动。叶嘉莹在国外的课堂上,也常常给学生用英文“care”,她说要有一颗关怀的人,对人、事、物,对大自然的关怀。

顾随不讲书里写的内容,也不怎么引经据典,完全是自己读诗的感受。叶嘉莹讲诗,也常把自己的感受、情谊放里面。

顾随讲喜欢的作者,也讲不喜欢的。他直言姜夔的词,最大缺点是清空。他认为,一个人做人只是穿着白袜子不肯粘泥,总是自己保持清白、清高,这样的人比较狭隘、自私,遇事不肯出力,为人不肯动情。

“顾先生讲诗歌生命里的感发。”叶嘉莹说。而“生命的感发”也是她研究古典诗词的核心,也是她“终身热爱诗词,虽至老而此心不改的重要原因”。她认为,“诗词的好坏,永远以它的感发的生命的厚薄、大小、深浅为评量的层次。”

讲周邦彦时,叶嘉莹称赞词人的技巧和艺术,但仍要“很真诚地说话”。她说周邦彦这个词人,和苏东坡就差了一点点。两个人同样经历了新旧党争,苏东坡是将自己的得失、福祸置之度外的。而周邦彦最后学到的是明哲保身,“委顺之名,人望之如木鸡,自以为喜。”她觉得周邦彦的词里缺少一种博大的、深厚的感发的生命。

她喜爱辛弃疾,说辛弃疾和苏东坡、陶渊明不同,陶、苏都准备了一个“退”,是穷则独善其身的退。但辛弃疾和杜甫是没有“退”的人,他一生也没有忘记收复自己的故乡和故国,他是坚持要进。

弘扬叶嘉莹伟大精神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三】

叶嘉莹生于x的一个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曾任x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中国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5年10月18日,阿尔伯塔大学授予叶嘉莹荣誉博士学位,成为该校文学荣誉博士,2016年3月21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叶嘉莹获得2015-2016“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4月,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名单,荣获2018最美教师称号,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人物候选人,2019年9月,获南开大学教育教学终身成就奖。

这满目的荣誉和成就,象征着的是叶嘉莹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与成长,然而这成长的背后,并非一帆风顺,而是荆棘满丛,充满痛苦的,每次生活刚开始出现一点阳光,立马又是一阵狂风暴雨,把所有的希望都一扫而空。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一格充满诗书气息的大家庭里,给一个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尤其是她的伯父,伯父因为痛失了女儿,叶嘉莹的到来给他带了新的生活气息,所以从小就把叶嘉莹当作亲生女儿看待。

叶家是叶赫那拉的后代,和纳兰性德、席慕蓉同宗,或许从根源上就和诗书有着难以割断的渊源,叶家不仅是名门,还是旧学底子深厚的诗书世家。

从叶嘉莹的外曾祖母开始,个个都是诗词爱好者,外曾祖母的晚年还以自己的“仲山”名号自刻了一本诗集,集名《仲山氏吟草》,知书达理的父亲母亲,吟诵成性的伯父,还有善良质朴的姨母,连伯母都拿着《唐诗三百首》用心教她。在这些人的环绕中快乐成长的叶嘉莹,一出生,就被诗情浸染不停。

在众多优秀的人的精心培养下,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大庭院里成长,叶嘉莹的童年可谓是过得充实又美满,因为从小家里人就培养了她的阅读习惯,所以叶嘉莹对诗书的爱从小就被建立起来了,家人都喜欢诗歌,叶嘉莹在这种美好的气氛下成长,渐渐地,诗发出来的光也照进了叶嘉莹的心。

因为年幼,对很多人和事没有深刻的体会,所以叶嘉莹的诗是从她家的大庭院中的景物中得来的,她家的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子的匾额,写着“进士第”三个大字,由此可见,叶家是一个家底深厚的大户人家,既是大户人家,又是书香世家,庭院里的美自然能够充斥叶嘉莹的整个童年了。

等到叶嘉莹从家庭教育中脱离出来,进入了正式教育时,她已经是一个满腹诗书的大才女了,在中学的学校了也是人群中的焦点,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属于学霸级人物,高中结束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铺仁大学国文系,从此一生便和国文成为了一体。

弘扬叶嘉莹伟大精神心得体会范例五篇【四】

叶嘉莹为她一生获得的学者、教师和诗人等众多名号排了个序,说大半生的时间都用于教学了,所以首先是教师,其他的都排在这后面。

“我天生来就是一个教书的。”叶嘉莹说。从1945年大学毕业至今,她在讲台后站了整整70年。

初回南开,叶嘉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堂下座无虚席。她写下了“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的句子。

诗词几乎是叶嘉莹生活的全部,尤其现在当她孑然一身迈入老年,给年轻人讲课成了她最愿意做的事。只要有人邀请,她都欣然前往。30多年来,她曾经应邀到国内几十所大学讲学,举行古典诗词演讲有数百场之多。

“我一直在教书,这是情不自已。”她说,“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不讲给年轻人知道?你不能讲给青年人知道,你不但是对不起下面的青年人,你上也对不起古人。”

当被问及,为何在如此高龄,还要坚持推广普及古诗的吟诵时,叶先生这样说:“因为我觉得我对不起年轻人。以前我上课大多是在讲批评啊讲欣赏啊,但是我没有教吟诵。近代之后,吟诵被认为是腐朽落寞的文化,逐渐不被提倡。离开x后,我觉得吟诵要是断绝了真的可惜。不留下正统的吟诵,我觉得对不起下一代的学生。”

古典诗词该用什么方式来传承?这是个讨论了很久的议题。

叶嘉莹的答案之一是吟诵,古人讲究“吟而成文”,中国古诗词由吟诵而始: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出自《周礼》,乐语是古代贵族子弟美育的重要部分。从周朝开始,我们的学习就是伴随着吟诵开始的。吟诵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法门,它所带来的兴发感动的体会,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基础。”

在国外生活了许多年的叶嘉莹强调:只有中国有吟诵,其他国家的文学没有。英文诗有朗诵、朗读,也有轻重的读音,但是没有我们这样拿着调子的吟诵。所以他们把吟诵翻译成 chanting,这样翻译并不准确,因为chanting 其实是佛教做法事时的念诵,与诗歌的吟诵不同。

她对于吟诵非常“执着”,在《掬水月在手》里,能看到许多的吟诵镜头。叶嘉莹觉得,吟诵是“复活”诗人生命的手法,要读懂词人,就是要进入对方的语境中,过别人的人生。

当诗词加上韵律声调,不仅更好记忆,也离作者的情感世界更近一步了。

弘扬叶嘉莹伟大精神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五】

何为“弱德之美”

叶嘉莹先生提出的这一概念,出自对词这一文体美学特性和内在意蕴的研究,最早见于其《从艳词发展之历史看朱彝尊爱情词之美学特质》一文。基于过往对词体的研究“神韵说”“境界说”等不能秉承主旨,叶嘉莹先生从张惠言“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王国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等论点出发,探寻词作者因内心的“难言之处”于无意之中结合进入了词的创作,敏感地把握住词体以深微幽暗、富于言外之意蕴者为美的美学品质。

叶嘉莹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弱德之美”的概念,来归纳词体的这种美感:“这种美感具含的乃是在强大之外势压力下,所表现的不得不采取约束和收敛的、属于隐曲之姿态的一种美。”

叶嘉莹先生发现,在清朝词人朱彝尊《静志居琴趣》《江湖载酒集》等作品中,隐含了一段与其妻妹的不伦恋情。因为这段不为社会所容的爱情,朱彝尊将内心中缠绵郁结的“难言之处”,化生成词作中隐曲的“弱德之美”。在叶嘉莹先生看来,不但“低徊要眇”“沉郁顿挫”“幽约怨悱”的佳词、《花间集》中男性作者托名女性叙写所表现的“双性心态”,甚至苏东坡、辛稼轩等豪放词人蕴含“幽咽怨断之音”和“沉郁悲凉之慨”的作品,都具有“弱德之美”——究其本质,这些都是在外在环境的强压之下,不得不将“难言之处”以曲笔道出。

也正因此,叶嘉莹先生认为词体的“弱德之美”具有双重意蕴和双重心态。东坡词意蕴的深曲,因其儒家用世之心受挫后遁而为道家之超旷的一种双重的修养;稼轩词意蕴的深曲,因其英雄之志受到外界压抑所形成的一种双重的激荡;朱竹垞词作意蕴的深曲,只是由于爱情的追求在礼教的约束之下所形成的一种既想要冲决网罗却又不得不驯服于礼教的挣扎与矛盾。

朱彝尊收入《江湖载酒集》的一首小词《桂殿秋》,言尽朱词“弱德之美”:“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竹垞《桂殿秋》一词深受后世词评家激赏,甚至被况周颐评为清词压卷之作。江弱水《十三行小字中央:朱彝尊的风怀诗案》一文对朱彝尊与其妻妹缠绵悱恻的爱情作了福尔摩斯探案般的考据。

同为具有“弱德之美”的作品,但在叶嘉莹先生眼中,风骨高下立判:东坡词可以称为“弱德之美”中的达士,稼轩词可以称为“弱德之美”中的豪杰,竹垞词才真可称为“弱德之美”中一个真正的弱者。

叶嘉莹先生甚至认为,在古典诗歌行列中,陶渊明和李商隐也含有“难言之处”和“弱德之美”。陶渊明“不以五斗米折腰”,退隐归园田居。李商隐身陷晚唐牛李党争,以隐忍态度承受痛苦。陶渊明、李商隐的诗歌各有其“难言之处”,以曲笔委婉道出,同属“弱德之美”。

第三篇: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分组的心得体会

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分组的心得体会

教师:

小组合作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主趋势,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改变以往传统教育中,教师讲学生听,之后教师考试,通过成绩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方式直接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犹如工厂生产材料不相同,但生产出来的一样产品规格。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造成考试型学生,缺少技术型和创新型的学生。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教学中不断探索如何进行合理分组,从而是课堂的效益最大化。在教学中使用合理分组有些小感悟。

一、合理分组的建立有效的弥补学生性格差异

在合理分组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要考虑到成绩较好的学生之间存在性格、爱好等差异。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如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可以和性格外向型学生分在一个组中,成绩一般但是干事情态度认真负责的学生就可以和不热爱学习和劳动的学生分在一起,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和不敢回答害怕出错的学生分在一起。这样通过外向型学生带动内向型学生,可以促进性格方面的转变。认真负责的学生影响对集团荣誉感不强盲目的学生。从而培养他们担当的能力,上课不敢回答问题容易走神,不集中精力,没有全部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已形成自卑型的学生,对这部分的学生首先,要对其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上课不敢回答问题也是自信心缺乏的表现,通过积极向上类型的学生与他们分在一起,可以有效带动他们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那么在小组中属于积极、自信认真负责的学生,通过他们带动、影响及帮助更加能够培养他们的担当能力、领导能力和包容心。

二、建立合理的分组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要备课、上课及批改作业,有的班级人数较多教师上课的时候还需要配备扩音器,从开始上课到下课45分钟的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一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就已经感觉非常疲惫,这种教学的方式不仅教师累,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好。

通过合理建立学习小组之后,教师上课之前把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学生要与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及自己要解决问题都呈现在导学案上面,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到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有效避免教师一言堂,这样教师轻松,学生也轻松。而且学习的效果也不错。

三、合理分组建立取得的成果

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灌输式的教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听不懂,久而久之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最后造成厌学或者辍学现象。通过建立合理学习小组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设定难度不一样导学案,这样既满足成绩较好学生对知识渴求,又能满足成绩较差学生对学习兴趣培养。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同小组之间既有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关系,可以在问题回答上相互补充。教师找到肯定点进行表扬。从而形成公平、公正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四篇:独龙之子高德荣心得体会

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的基本品质

——观看《独龙之子高德荣》心得体会

教育科学学院 小学教育专业 吕姗珊

2016年3月20日,全校党员同志在艺馨楼报告厅观看了电影《独龙之子高德荣》,通过观看电影,高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又再一次形象而又生动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他数十年如一日为独龙江人民服务的本质,成为广大党员同志学习的榜样。

一、心系群众独守独龙江

在全国唯一的独龙族聚居区云南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住着4000多名独龙族群众,因为地处偏远地区,并且交通堵塞,村子贫穷落后。而独龙族干部高德荣多年来从改善交通条件着手,手把手帮扶群众发展致富产业,一步一步带领独龙族群众走向富裕。

高德荣从独龙江走来,从独龙族群众中走来,他的眼神和脚步,永远离不开独龙江那个始终让他梦牵魂绕的地方。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什么岗位,不管遇上了怎样的艰难险阻,高德荣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一切为了独龙族同胞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作为毕生追求,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独龙江畔,为独龙族同胞的福祉尽心竭力。在有机会任州领导后,为了群众早日脱贫,高德荣同志仍申请坚守独龙江,他不求回报,不谋私利,群众亲切地尊称他为“老县长”,称他是群众路线的模范践行者。

二、公正无私顾大家

高德荣说:“自己的私事再大也是小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高德荣同志始终把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利益和本民族利益放在最高的位臵,这是我观看后的第一感觉。解放后独龙族实现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千年跨越,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了小康,但面对全国的发展,独龙族却未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落在了全国的后面,为了发展独龙江的经济,让独龙族早日摆脱贫困,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实现独龙江的二次跨越,高德荣上山下地过索道、跑省进京要项目,带领群众跟党走、奔小康,把造福家乡,奉献人民作为他一生的追求。

女儿高迎春印象里父亲一直很忙,从小到大陪伴她的都是母亲,甚至连女儿的婚礼作为父亲的高德荣也没有参加。

三、清廉受人尊敬的老县长

多年来,高德荣竭尽所能,把国家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扶持政策落实好,督促实施好帮扶工程,让群众得实惠。很多人对他又敬又畏。“畏”的是他讲原则,事情做得不对,工作干得不好,他绝不留情严厉 批评。而“敬”的是他身正风清,敬业奉献,不谋私利。

高德荣生活非常简朴,不讲穿、不讲吃,他的衣服高领磨破了还舍不得换,洗净后继续穿,他去省里开会时穿了一套新衣服,他都非常不习贯;在群众心中高德荣是一个慈祥大方的老人,他不管到那个群众家中吃饭都不会白吃,吃的不管是洋芋、鸡蛋、还是山中野菜,那怕只值几元钱的菜饭,他都要给群众两三百元钱,从不白吃,他还经常用自己的工资救助那些生活比较困难的人,到群众家家访都要买上些礼品,家访时遇到困难的群众,还经常悄悄的在群众家里放下几百块钱,他对群众特别大方舍得,但他对自己和家人却非常小气和苛刻,衣服破了舍不得买,他的工资多数为群众花掉,留给家里的不多;他被安排到省人大工作,按规定他可以分得一套房子或领一笔补助,但他都没有要,为了独龙江的发展,他又回到了独龙江老家木屋里,这允分说明高德荣的高风亮节,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清廉本色。

38载栉风沐雨的执着坚守,他将共产党人一心为公、一心为民,踏实做人、务实做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的优秀本质写进了青山绿水间,用自己的务实担当、无私奉献模范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高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感动着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触动着每个党员的心弦,他的精神是一剂良药不断鞭笞着我们在岗位上要履职尽责,克己奉公,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第五篇:高巧艳第二阶段国培心得体会

快乐培训,快乐成长

---西北大学幼儿园浸入式培训心得体会

神木县恒源首府幼儿园 高巧艳

2016年的秋日,我县五十多名教师赴西北大学参加国培。四十五天形式各样的培训活动让我收获颇多,尤其是在西大幼儿园两周浸入式的学习,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热情,把收获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去。

一. 紧抓培训优势与特色,受益匪浅

西北大学幼儿园的精心组织安排和优质生活保障,让我融入一个优秀的集体中,调动看、触、听等多种感官,亲身体验,内化为理念支撑。西北大学幼儿园,建立了优势互补的授课专家团队---专家组由总后幼教办、一线骨干园长、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在实践的基础上,专家引领着我们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突破工作中的瓶颈。设置培训专题与我们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具备有效的指导意义。培训紧密围绕教师职业道德展开,生动的案例让每一个专题鲜活起来。有幼儿园如何开展环境创设,《幼儿园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幼儿教师心理培训你体会到快乐了吗》更加珍贵的是西北大学幼儿园老师分享的教学案例《马路上的标志》、《快乐的农夫》、它不仅让我学习到了最新的教学成果,更显示出西北大学幼儿园毫无保留为全省学前教育事业做引领的崇高风尚。这一切的付出,让我们在教学理论和教学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使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了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所应有的前瞻性和科学发展观。二. 浸入结合丰富多样培训方式,成长加速

此次培训以“浸泡在西北大学幼儿园”为主,结合“学习、研究、观摩、工作”一体化的培训模式,增加了互动和体验性活动,并采取实地考察与现场诊断相结合、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相结合、主题发言与小组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及自身经验和资源再构建,形成师生互动的培训场景。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见习活动和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职业目标。四十五的培训学习使我受益良多。我最大的感受是:热爱职业,快乐工作。西北大学幼儿园的领导是快乐的,她们以人性化的管理、亲历亲为的态度,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们是快乐的,她们爱岗敬业,专业素质过硬,对孩子充满爱心,在提升专业技能的道路上不懈努力;孩子们是快乐的,他们在教师的悉心照顾和认真教育下,一步步茁壮成长起来,美好的童年充满阳光;能够在这里接受培训学习的我是快乐的,浓浓的氛围感染着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为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标。专家和教师们精湛的理论知识、先进的理念和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洗礼中我将努力实现培训学习与工作实践的有效对接,将专家经验和自身所学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 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共同进步 《礼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本次培训中,我们来自全省各地的学员深入教学一线体会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入研究各个专题内容,将培训所学内容同自己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在教育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调整,实现新的飞跃。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和彼此相识的缘分,构建了一个共同进步的学习共同体。因此,学员间的交流互动、密切配合成为每个人提高自己专业综合水平的一条捷径。每一天,我们不断的积极探讨,在聆听名师讲座中扎实理论基础、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在分享同伴经验中广纳博采,取长补短,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长”。在专题讨论、分组展示、课例研究活动中,学员们畅所欲言,提出的许多观点和问题都是幼儿园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引起全体学员一致共鸣的同时,也得到专家们的重视,他们的回答给力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愉快的培训活动留给我的是永恒的记忆与思考。这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差距所在;我结识了新的朋友,在学习、探讨与交流中碰撞观点,激活思维,享受友谊的美好。

专家告诉我们:幼儿教育事业的春天到了。翻看新闻不难发现,幼儿教育格局改革已拉开帷幕。面对教育体制改革,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任重道远,我们是幼儿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是幼儿教育工作的实践者。党和国家对我们的信任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深感自豪,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是我最快乐的事情,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丰富理论知识,努力帮助更多的孩子获得发展,和幼教人一起,为学前教育事业不懈奋斗。

2016.10.9

下载取舍有度,合理变换 心得体会 高莹[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取舍有度,合理变换 心得体会 高莹[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