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孙小小学观课议课活动总结
孙小小学观课议课活动总结
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观课议课活动为载体,努力创设有效教学,构建有生命的课堂,使课改理念真正落到课堂实践,我们积极开展了观课议课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做好“观课议课”准备。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本质的区别,以往的听课评课,主要是就事论事,重在定性定量进行判定评估,下结论,而观课议课是平等对话找出路,探讨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理念,它俩在内涵上有很大差异,就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而言,观课议课更具有实效性和时代性,为了使广大教师能够深刻理解观课议课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掌握观课议课的方法途径,我们在活动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首先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王主任培训会议精神,记好学习笔记,同时又学习了新课标,根据学习内容以教研组为单位讨论观课议课量表的制作方法。
2.组织教研组长召开会议,讨论研究观课议课流程及观察点的确定。
3.反思当前教学,明确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我们就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这些主要问题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形成本组教学的主要问题和困惑。最后把这些问题征集上来,在全校交流讨论,形成我校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这次活动中,教师的观课议课的主题,并通过活动的不断开展,逐步把这些问题和困惑加以解决。4.我们还专门召开了活动的专题大会,会议由校长主持,会上就活动的意义、及方案的落实做了全面的讲解及布置,通过大会充分地调动了广大老师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为有效开展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创设了积极的活动氛围,扎实了理论基础。
二、精心组织,严格要求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
为确保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我校专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各教研组长为小组成员,成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并且校长亲自制定活动方案,就活动的理念、活动的方法、活动的视角、活动的徐径、活动的步骤及要求、活动的保障措施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具体的简述,确保了活动有效的开展。
在活动中我们把平等对话找出路,开放互助受启发、探讨揭示想提升,交流碰撞搞突破,以学论教是核心,作为活动的理念,在活动中每位老师都经历了由不适应到想议课的过程,改变了教师们平时搞活动注重形式,在讨论中不在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同时也改变了一味否定“挑刺”的尴尬的氛围,在议课过程中,即有娓娓道来的精品论述,又有激烈的争论场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教师们的思维就打开了,观课时,信息采集量越来越大,议课时理论水平也愈来愈高,正像有的老师所说的:没想到这次活动让我受益这么大。
这次活动我们确立了两个方法,一是案例讨论方法,通过案例讨论的形式,使教师获得了案例中故事所蕴含的困惑,及对解决思路的理解,形成了解决相应问题的专业判断,以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在活动期间我们学校共收集了有价值的案例,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同时,我们还主要采取了行为研究的方法,通过“计划——实施——观察——反思交流”的过程,并以“以人为本”,追求教学主体的合理性,全面发展,追求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善假于物;追求教学工具的合理性,作为活动视角,使教师观课时能够抓住重点。还有我们明确了活动途径,主要是四个环节。一是协商主题,明确观课方法,也就是课前准备教案、要求讲课教师说课及议课、观课教师要确立观课主题。二是观察分析,也就是课上实践,这个环节要求做好课堂实录,并把观察的主题形成问题及想法。三是平等对话,也就是课后议课。四是机制的改进,也就是议课后的总结,并由主持人形成总结材料。正因为我们在活动中每个细节都做了明确的要求,所以使教师很快掌握了方法,进入了角色,在活动期间,由各教研组及教导处制定了活动日程表,坚持每周两次活动,并且校长亲自参加,同时,校长每次都能给教师一定指导,从而使活动开展的非常有效。
三、活动效果。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同时校长的专业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全校在活动期间组织了观摩课大赛,涌现出了一批教学能手。我校的学科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不仅如此,我们通过活动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不同学科都达成共识形成了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和风格。如数学组的以问题的设计为重点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很受学生的喜爱;理化组的透过生活看问题的课堂教学风格也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同时,我们还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不同课型的备课及讲课模式。如习题课、新授课、复习课、实践课等这些课型的教学常规都做了具体的要求,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效果更加突出。
这次观课议课活动,在全校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我们知道观课议课活动还要长期坚持,要不断创新,效果才能愈来愈好,我们也将准备打持久战,把观课议课活动纳入到学校的常规管理之中,把它作为提高教师及学校领导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主要载体,并长期坚持下去,同时我们下一步将继续完善这项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在活动中快乐着、成长着,我们有信心,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拨云见日,迎来课堂教学的美好明天。
第二篇:观课议课总结
锅圈岩乡马场小学数学组观课议课
活动的总结
2014年10月30日下午,有幸听了周老师的课,听后感触很深,收获很多,使数学组教师对教学有了更深更广阔的理解和认识,深深的认识到课堂教学所容纳的深度和广度,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所深深思考和努力践行的,能否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否让学生全面成长发展都与我们是否用心去对待课堂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总结如下。
一、周老师的风采。
1、在周老师多姿多彩的教导下,整个课堂变得简单、快乐,充满激情,充满无限的诱惑。抓住教学目标的中心不放松,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掉入“陷阱”,很自然地进入到学习活动的角色之中。本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在她苦口婆心的教导及引导下,敢开口说起话来,主动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去。如:周老师给同学们说,不要怕,难不了你们,做不来的有老师和同学们帮助你们—孩子。他一节课都是在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主动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如:拍手鼓掌、看她眼睛等。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周老师这堂课真是让人难以忘怀,从中获得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
2、周老师在创设情境导入中教态大方、自然,充满无限的诱惑。学具准备充分,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抓重点进行教学。虽然周老师在教学中出现了一点点缺憾,但我们今天来目的就是学习别人的优点,他的优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的。即使是教学中的那点小小的缺憾,经过老师们精彩的点评和大家的评议,其中蕴含的道理也是值得我们铭记的。
二、精彩的议课。
在魏赟主任气饱力状的领导下,老师们的议课十分精彩。陈松老师打出第一枪,对这位老师的优缺点进行学与建。接下各有己见,总的来说就是取别人之长以补己之短,才能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三、观课议课和听课评课的不同之处。
1、在魏主任的指导下,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观课议课和听课的不同之处,其实传统的听评课只是笼统的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学习状态等等方面做一个简要的概括和总结,没有从教学过程应注重的每一个细节做一个量化的和细化的观察和定性。听了他课后,我们觉得一堂好课它所应该考虑的方面和所应该利用的资源太多太多了,比如观察一堂课的课程资源的利用这个点上,我知道了我们不仅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网络化资源等物质资源的利用。还包括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的利用,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习经验以及技能等的有效利用。如果我们能从教学应考虑的方方面面去挖掘深层次的东西,那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比以前更有效。
2、观课议课的教师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评价者,更是一堂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是老师们共同探讨学习共同进步的更好的平台。授课和观课者都是议课的参与者,每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同,对学生及其学习过程有各种各样的看法,议课通过对问题和困惑的讨论,关注和探讨新的潜在的可能性,讨论和揭示更多的发展可能,议课的过程是授课和观课所有参与者不断拓宽视野,不断开阔思路的过程,使授课和观课老师实现了双赢。
四、观课议课使课堂教学的研究更具有深度和实效性。观课议课的着眼点不再是授课老师的个人教学行为,而是更多地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探究,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还要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并产生持久的学习欲望,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思想和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及教师的思想,教学细节等进行更深入、更本质的思考和研究。课后授课老师针对关键问题谈自己的想法,所采取处理方法的依据,反思可能导致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后果以及今后如果在遇到类似的问题将如何处理。观课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的产生及处理结果作出初步判断,与上课老师一起协商,形成解决类似课堂问题的设 想和方案。授课者和议课者通过共同研讨,从教和学的行为入手,在问题的提出、解决和研讨中,所有参与老师都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并逐步形成总结经验,不断反思的习惯,议课就是一种更有深度的教研活动。
五、反思当前教学,明确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
我们就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这些主要问题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形成本组教学的主要问题和困惑。最后把这些问题征集上来,在全校交流讨论,形成我校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这次活动中,教师的观课议课的主题,并通过活动的不断开展,逐步把这些问题和困惑加以解决。
六、精心组织,严格要求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
为确保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我校专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李校长担任组长,杨校长、龙主任、魏主任担任副组长,各数学教师为小组成员,成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并且亲自制定活动方案,就活动的理念、活动的方法、活动的视角、活动的徐径、活动的步骤及要求、活动的保障措施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具体的简述,确保了活动有效的开展。
在活动中我们把平等对话找出路,开放互助受启发、探讨揭示想提升,交流碰撞搞突破,以学论教是核心,作为活动的理念,在活动中每位老师都经历了由不适应到想议课的过程,改变了教师们平时搞活动注重形式,在讨论中不在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同时也改变了一味否定挑刺的尴尬的氛围,在议课过程中,即有娓娓道来的精品论述,又有激烈的争论场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教师们的思维就打开了,观课时,信息采集量越来越大,议课时理论水平也越来越高,正像有的老师所说的,没想到这次活动让我受益这么大。
总之,这次观课议课活动,在学校领导以及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我们知道观课议课活动还要长期坚持,要不断创新,效果才能越来越好,我们也将准备打持久战,把观课议课活动 纳入到学校的常规管理之中,把它作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主要载体,并长期坚持下去,同时我们下一步将继续完善这项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在活动中快乐着、成长着,我们有信心,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拨云见日,迎来课堂教学的美好明天。
数学组
2014年10月30日
第三篇:观课议课总结
“听课评课活动”总结
为了有效地推广“听课评课”活动经验,全面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听课评课活动。参与本次活动的教研组有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等组,参与活动的包括课题组成员共有300人次,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反响热烈。
我校的“听课评课”活动建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几年来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次的听课评课与以前相比,更注重“以学论教”、“直面问题”、“平等对话”,教研活动更有效、和谐,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听课评课”一改以往那种听课评课“只说好处不说不足”的老套,从两个维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观察,大家畅所欲言对本堂公开课的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听课者对“教师教学(包括与信息技术应用整合)”和“学生学习(注重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观察,收集信息,然后进行评课,气氛热烈、民主、和谐,使献课者和听课者都在反思中有收获,为课题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教学案例,也为学校教科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现将这次“听课评课活动”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校重视,专家引领
为了改变传统的“听课评课”的老套,我校结合课题研究,率先在课题组内试行听课评课活动,两个学期开展了4次活动,每次活动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从内容和形式上已形成了一种适合我校的听课评课模式。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种创新的教研模式并亲临听课评课现场指导,在以课题组成员作为本次活动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分教研组推行听课评课活动,让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到更有实效的教研活动中来,以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
二、课堂观察,态度端正
以往的教师听课多数是带着“糊任务”的态度,一般很放松,甚至还有在听课时做自己的事情,但这次听课评课活动,所有教师在课堂上都带着观察任务:搜集信息,发现问题,认真填写观察量表,做好了评课前的有效准备。
三、课后评课,民主和谐
传统的评课一般大家都侧重“多说优点少说不足”,而这次评课则是围绕听课后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强调超越现象,深入对话,达成共识,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如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情况,包括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师生互动等是否产生良好的效果。整个评课过程气氛民主、热烈、和谐,没有专家评课时的那种一言堂。真正体现了听课评课的三大特点:“以学论教”、“直面问题”、“平等交流”,使献课者听课者都有收获,有进步。
四、书写心得,广泛交流
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结束后,就等于“万事大吉”,不再有什么心得或反思。而这次听课评课活动结束后,所有教师,尤其课题组成员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要完成——那就是网络在线交流:一是将所有听课评课活动课例和评课过程的全程录像上传到学校网站方便大家再学习;二是每位听课评课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上写出本次听课评课活动的反思与体会,进行交流,共同提高。
五、效果显著,反响喜人
活动结束后,参与活动的教师十分兴奋,普遍感觉听课评课比传统的听课评课效果好,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更有利于学校“青蓝工程”的实施。它是一种团队合作,使每个教师都参与其中,活动中人人有事、人人有责,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方式:注重了“以学论教”——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考查教师的教;“直面问题”——以问题的形式进行相互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平等对话”——评课是一种对话,是献课者和听课者之间的一种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既对立又平等的交流。
我校城东校区参与这次活动的老师们说,在网上看到本校网站视频与博客,确实感觉我校开展的听课评课活动效果显著,令人欣慰。
有位上课的教师感慨地说:“作为授课人,我深深感受到这样的形式卓有成效。大家不仅记录了学生发言的人数、课堂讨论的时间,甚至观察到学生倾听的专注度;由于课题组是跨学科的,有的老师还从他所教学科的角度向我提出疑问,这些都让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较之以前上公开课,我觉得这样的形式更加提升了自我。”
有位听课评课的教师喜悦地说道:“原以为发放‘听课评课评价表’,布置写听课心得,只是是为了课题研究有更多的过程性资料,但这次却有了意外的收获,让听课教师不再是处于‘被听课’的状态,而是和授课者一起进入课堂教学,用心观察,专心记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的形式确实让听课者真正受益。”
总而言之,随着我校教科研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开展,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广听课评课此项活动,非常重要,很有必要;随着这种富有特色的听课评课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将会给我们实验学校再增添一个光鲜夺目的新亮点。
哈巴河县高级中学教研室
第四篇:观课议课活动主持词
观课议课活动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绿草摇着永恒的希望,暖风轻拂最初的誓言。在这个姹紫嫣红的初夏时节里,我们非常荣幸地迎来了榕江县小学第二教研联合体最尊贵的客人———车江、寨蒿、三江兄弟乡镇的老师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诚挚地欢迎各位莅临我校指导工作!。
为了让这个议程有序开展,温馨提示到会教师将手机调整到振动或静音状态,议课组组长填好议课评价表,各校各科议课发言代表拟好发言稿,准备发言。本次观课议课活动共有三项议程:第一项是请执教者进行简单说课,第二项是分别请车江、寨蒿、三江的语文、英语科议课代表发言,第三项是由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刘昌武老师做总结发言,下面依次进行。首先进行第一项: 有请口语交际授课教师李文琴进行说课;杨胜菊、时秋菊 第二项:请车江、寨蒿、三江的语文、英语科议课代表发言
非常感谢车江、寨蒿、三江兄弟乡镇的老师们,让我们获得了启示,会后我们将进一步反思,努力推进主题教研工作向纵深发展,相信,在各位校长的带领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们主题教研之花定会是争相斗艳,绚丽多彩。最后,再一次感谢各位领导,感谢各位校长,感谢各位同仁,谢谢大家。
现在我宣布,榕江县小学第二教研联合体第五次教研活动语文、英语说课、议课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有效观课议课
ˇe《有效观课议课》作业
专题一 理解观课议课
1、你理解“观课”与“听课”、“议课”与“评课”的不同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㈠“观课”与“听课”
听课:在过去的听课中,听课教师往往习惯于坐在教室的后排,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炼,多媒体使用是否恰当,学生发言是否积极,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在这里也有“观”的成分,但是更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学行为,看学生的表现也是为了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观课:观是观察的简说,一方面是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以及必要的观察记录工具,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课堂信息;另一方面是运用心灵和理性的力量感悟、体现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它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通过眼睛的观察,课堂的情景与故事、师生的精神与状态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观课教师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学生的活动和状态就成了观课的核心。把观课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把重心从关注教学活动转移到关注学习状态,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到关注课堂情景。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㈡“议课”与“评课”
①从词义上,评是评价,评定,评论,评课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论、评价和评定。议是议论,是对话,是讨论,议课是讨论和发现课堂中各个环节、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探讨课堂教学种种可能,从而认识课堂、理解课堂、改进课堂。②从适用对象上,评课基于判定,目的在于分辨差别,判定等第,并把结论用于教学奖惩和教师奖惩,评课针对的是人。议课是指向未来,其目的更加兼顾教师发展,对于教师发展,又不仅仅为了帮助授课教师,而是首先自助,参与者在活动中要通过“假如我上来”的“共在同行”的介入使自己思考和发现,然后才是互助,即通过对话实现交流和分享,议课针对的是某一有研究价值的教学问题。③从取向上: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评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评课者重在指出执教者的优点和缺点,要么言辞尖锐,要么是老好好;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作为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议课者要善于发现献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螺旋式前进。④从话语结构上:评课是“总的说这是一节成功的课„„”“这节课的优点不说了,不足有„„”“我认为应该这样改进„„”;议课是“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要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我这样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⑤从结果上:评课是得出授课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结论,发现授课老师的优势和不足,也提供教学改进的方向。而议课是从这一刻的故事出发理解教学,认识教学环节、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一方面对这一课讨论和思考了更多的教学可能,另一方面是通过这一课中走出这一课,获得更加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指导思想,这就有了“一中求多”。它更加需要教师自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㈢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关系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关系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犹如铅笔与毛笔,各有各的表现力,各有各的使用场所: 评课适合用在需要对课堂教学做出评价、分出等地的时候。比如,学校实行绩效工资了,这要和课堂教学水平挂钩,就需要对课的水平通过“评”的方式分出等第;另外,优质课竞赛涉及选人和判断人,评课也是一种合适的方式。所以,评课不会消失,也不会被取代。如果需要研究课堂上的问题和发展教师,则“议课”的方式更好,在《静悄悄的革命》中,佐藤学有这样的观点:“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论,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评论只会彼此伤害。”与“听课评课”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生活性、普遍参与性,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从这种意义上,在校本的基于研究和改进的教研活动中,观课议课可能会成为方向和趋势,对此我还有一点信心。而且我相信,在通过观课议课获得更高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以后,参与赛课也就更容易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会是观课议课对评课活动的一种贡献。
课堂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研究课堂教学时偏执一端无疑是片面的,最好的办法是恰当好处地兼顾,而在兼顾中又总会有自己的偏好。在科学和艺术的权衡中,观课议课更靠近艺术的一侧。这样,在研究课堂教学中,观课议课大致是走整体感悟课堂的道路,看重具有意义的情境和故事,看重师生的状态和感情。齐美尔说:“在连接两只眼睛的直线上,目光承载着自己的个人人格,自己的心情,自己对对方怀有的冲动。”对于他人目光的解读,观课议课采用的方式是将心比心的整体感受和领悟。
2、为什么要提倡对课的研究要少“评”多“议”?
答:“作为一线教师,一学期之中,开课与评课,总是免不了的事。无论开课,还是评课,在我看来,都是件危险的游戏。”如何走出“危险”、远离“危险”,使对课的研究的“游戏”充满快乐呢?我想,还是少“评”多“议”更好。
“评”是什么呢?是“每次评课,都如古玩鉴定专家,面对模糊不清的古董,除了鉴定真伪,还要确定其合理的市场价位”,简单地说,就是“鉴定”和“评价”。对课进行鉴定并非没有价值,但它最适用的对象和范围只是对课分出等第的赛课,分出等第来,评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而平常的教研活动并非为了分出等第,而是为了研究,为了改进。基于研究和改进的目的,更有效的方式是“议”。从“评”到“议”是从鉴定过去的批评性和封闭性转化为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评”的危险在于课不仅仅是课,它是开课教师的心血,课里有开课教师的梦想和期望,课被评判意味着心血被评判,理想、信念、追求被评判,日常教学生活被评判。对一节课的否定,可以看成开课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被否定,它可能导致这位老师今后的成长进步被否定。面对这样的风险,当然,我们可以只用“欣赏宽容的目光”,只说好话,只说鼓励的话,但这样的好话又不能起到教学研究的真正作用,不能达到帮助参与者改变的真正目的。在两难的处境面前,尽管我们“如履薄冰”,但也难免“心头充满愧疚、后悔和难过”的时候。不能简单地“评”,还在于课堂具有“模糊不清”性。比鉴定古董更加困难的是,教学具有更加丰富多样的复杂性和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课堂教学是一个永远也难以猜透的谜,我们只能不断接近,只能说“可能这样更好,更理想”,永远也无法说“我读懂了课堂,教学就是这样的,就应该这样办”。因此,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谦逊。从这种意义上,我们都缺乏评定和裁决的资格。
研究重视沟通,在沟通讨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达成共识,促进发展;而评重视鉴定,是结果性评价,对教师的促进作用不大。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发展本位,因此要重视对课的研究。因此要提倡对课的研究要少“评”多“议”。
专题二 准备观课议课
1、为什么要提倡“进行有主题的教学研究”?
答: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我们人类也与非人类形式的事物互动,它们与人类同等重要、一样强大,有时甚至比人类更重要、更强大。……我所指的伟大事物,是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周围的主体——不是研究这些主体的学科,也不是关于它们的课本或解释它们的理论,而是这些视为主体的事物本身。……诸如此类的伟大事物是教育共同体的重要聚集点。正如原始人一定曾经聚集在火堆周围,透过聚集在它们周围并尝试去理解它们,我们成为求知者、教师和学习者。若我们处于最高境界,表现出色,那就是因为伟大事物的魅力诱发出我们的美德,赋予教育共同体最佳、最优的状态。
观课议课的团队是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需要一个“伟大事物”来凝聚,观课议课是参与者围绕这个“伟大事物”互动和共舞,在互动和共舞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过程。这个“伟大事物”就是观课议课的主题,以及围绕主题所发现的课堂上的有讨论价值的事实和现象。提出主题,围绕主题的对话和交流,以获得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这是观课议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教研目标”。
一次观课议课的时间终究有限,这就需要选择和放弃。坐在一起协商主题。首先,时间有限,一次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其次,协商主题体现了对参与者的尊重,使大家意识到我的意见和问题得到了重视和尊重,从而愿意在以后的活动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次,协商本身意味着取得一致,意味着参与者需要对自己答应的事情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有利于培养参与者的负责意识,从而有效提高观课议课活动的质量。议课时,可以先对预先确定的主题展开讨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预定的主题讨论结束后,再讨论课堂上生成的其它有讨论价值的议课主题。需要提出的建议是,讨论生成的问题一定要先做价值判断。
2、观课前让做课教师做观课说明有何意义?课前说明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观课议课主张参与者彼此之间要充分尊重和理解,让做课老师课前有机会对自己的教学作出说明,并对观课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是尊重和理解做课教师的一种实际。课前的观课说明就是一种了解的途径和方式。让做课老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做出来。由于缺乏课前的沟通,听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因为缺乏共同的话题,讨论对话往往失去共同的基础,评课时,你说东我说西,各扯一头,难以引起深刻反思,难以实现听课评课目标。为此要让授课教师先做观课说明。观课说明属于说课范畴,但它又与平常意义的说课相区别:平常的说课需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说明,而且需要论证;观课说明不必面面俱到,从节约时间的角度也不需要论证。
课前的观课说明可以侧重以下三个方面:
(1)说教学背景。介绍教学背景,目的在于增进观课者对课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本课教学基础和后续发展的理解,这可以避免参与者在不知道教学背景和全局的情况下信口开河。教学背景可以包括先前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
(2)要介绍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对于做课教师的教学创新,其他参与者不能先入为主,带着约定俗成的框子主观臆断,而是先接纳、先倾听,以审视和倾听的态度理解一个新世界。这样的课前说明不仅体现了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而且有利于克服做课老师采用迎合的老教法,促进教学创新。
(3)介绍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的教学活动,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在做课老师作观课说明时,观课老师可以询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意见。但不主张过多的干扰做课老师的设计和信心,特别是在做课老师试图尝试教学创新的时候,更不能轻易和简单地否定,而是在观课后理解了再共同讨论。
专题三 有效观课
1、观课时为什么要“坐到学生身边去”?
答:接受新课程后,我想“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它必须贯穿在教学工作的所有环节。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这样,评价教的效果和教的水平就需要颠覆一下目前习以为常的经验和做法,即不是观察教师讲得怎么样,水平有多高,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从学生学的效果反射教师教的水平,从学生学习的活动看教师教的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和是否高效。你不深入学生中,你就不能获得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认识和了解。
走进学生中间,我才发现学生学习活动千差万别。走进学生,我也才发现师生关系的症结所在。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是否是一堂好课,我很赞成用 三条标准作为一堂好课的基本依据 :学生喜欢,质量不错,负担不重。所以观课时要“坐到学生身边去”
2、“站在做课教师的角度想一想”与议课效果有何关系?
答:我的想法是我要自我成长,先要有自助,然后才能对别人实施帮助。这样就转换了视角:观课不是千方百计地发现和批评别人的优点和问题,而是把自己投放进去,千方百计地寻找对自己有价值有帮助的思路和做法。无论自助还是帮助,它都需要改变平常听课只填写《听课记录本》相关栏目以备检查的无所事事,而是在观课议课过程中积极而有效地思考。
思考1 .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必须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观课议课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这样的思考,一方面使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可以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能够真实地对实践改进产生帮助。.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观课议课致力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合作是共同的,互助是相互的,在授课老师无私地提供了参与者研究和讨论课堂教学的案例和平台以后,观课老师应该怎么办?“看而不说,道义何在?”在获得启迪和帮助以后,真诚地提供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分享,这是对参与者的道义要求。
专题四 有效议课
1、你如何认识和理解议课中的“倾听 理解 成全”?
答: 当一个人的表达不被倾听或没有人倾听时,活着比死亡更难受;表达是一种实现,倾听是一种关怀。人是需要表达的,表达是人的基本生存和生活方式,失去了表达,可能导致生存与生活意义的迷失,因为表达的不仅仅是思想,而且是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剥夺表达就是对参与者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蔑视,而提供表达则为他人是提供实现和实证的机会,是成就别人。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提倡观课议课从倾听开始:倾听是一种接纳,是一种关怀,我们需要通过倾听来成就表达者,帮助表达者实现自己。
要传递关爱和理解,倾听就不是做做样子,而是专注于对方的话语,适时做出回应,不仅认真倾听对方所说的话,还要努力去理解对方话语中隐含的意思,这样,议课中的倾听就不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探询和发现。
理解和尊重人性最为简捷的方法是设身处地,同情性的理解对方,对对方的处境、立场和心情感同身受。
2、为什么议课时要“在‘最近可能区’建议”?
答:可以肯定地说,相对某一材料和学生情况,总是存在相对更完善的方法。我们认为,相对最佳的方法既是最切合实际的方法,又是在现有实际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这是教学改进的“最近可能区”,在需要建议的时候,议课可以在“最近可能区”里建议。
在“最近可能区”建议的议课策略,借鉴了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 “ 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思想。其核心是立足实践的实际,给需要建议的老师“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这就是在建议时“看人说话”,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工作实际,比如有的是新教师,教学常规还很不熟悉,课堂纪律可能是有效教学的最大拦路虎;有的老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师生关系处理方面;有的教师则可能在教材分析和处理方面;另外的教师的主要目标又是教学创新和特色形成。显然,对新任教师提出教学创新的建议可能会使他无所适从;而对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如果议课的建议集中在课堂常规和教学管理,则可能被授课教师嗤之以鼻……“最近可能区”建议即针对现有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建议既立足实际,又使建议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前面。
另外,“最近可能区”不仅指教师水平和能力的“最近可能区”,也指其它外在条件的“最近可能区”。比如在农村,在缺乏信息技术条件的情况下,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就可能遭到参与者白眼。在包班教学,工作时间压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要求教师运用在任何一个环节花太多的时间都不现实。因此,在提出增加教师工作时间的任务——“做加法”之前,应该先帮助教师思考哪些东西可以减下来——“做减法”。
专题五 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
1、观课议课中的“慈心”和“慧眼”指的是什么? 答:观课议课中的“慈心”,首先是爱自己之心,“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是我最想让老师们接受并有所改变的话。一方面,成长意味着自身力量的增加,对成长的审视让人体验幸福;另一方面,创造意味着自身力量的实现,创造实现幸福。有效的科研能带来成长,并实现创造。其次出于爱学生之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调教师要“爱岗敬业”。在我心中,“敬”意味着敬畏。敬畏就是担心,就是害怕。担心、害怕什么?害怕自己的教育实践对不起学生,伤害了学生,妨碍了学生。为什么要有这种担心呢?因为时间具有不可逆性,生命具有不可逆性。在学校里,在课堂上,随着时间流逝的是人的生命,人生是宝贵的。对于生命活动,我们不能不敬畏、不能不小心。我想,优秀教师应该是满怀敬畏和小心的教师,而把这种敬畏和小心用到工作中,那就需要满怀慈悲之心进行研究和琢磨。
那么研究过程中的“慧眼”又是什么呢?慈心生出慧眼,慧眼是指用心教育学生,它是发现教育假设——教育实践——教育效果之间的联系,得到关于自己、关于学生、关于教、关于学、关于教材等方方面面的新的认识,然后再利用这种认识改进教育实践,以谋求更理想的教育效果的行为。
努力修炼慈心和慧眼,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而优秀的科研型教师。
2、观课议课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观课议课可以促成专业引领、促进同伴互助。
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十分渴望得到专家的引领,或听专家的学术报告,或观摩名师的示范课,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充裕时间,教学经费紧张,没有外出机会等原因而无法成行,只能看专家的课堂实录,观看的名师录像课,只能学习专家的授课模式,学习名师的教改经验,而无法与专家、名师直接、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这样缺乏专家的“零距离”引领,效果是有限的。如果能够依托本土人力资源把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组织起来,着力打造一支能够有效进行专业引领的“土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头雁”作用,就能使大部分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或新任教师在观课议课活动中,通过“传、帮、带”,使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以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使专业引领落到实处。我们强调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的一种伦理道德责任,我们必须认识到,成长是获得幸福能力,从而实现自己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
很多教师认为在同一个学校呆久了,大家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趋同现象,在过去的听评课中,你的意见我的意见都差不多,结果是大家觉得在浪费时间,没有什么意思。而现在的观课议课是在“专业引领”下的“同伴互助”。由于“土专家”的参与,使不同的观课议课对象有了不同的视觉、经验和信息,而多样的、丰富的视觉与信息更有利于全面认识和理解教学,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成人学习者,既具有一定的资源价值,也需要用他人的资源来丰富自己。如果教师彼此真诚交流、平等对话、互相碰撞思想的火花,在反复追问、逐渐明晰的过程中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分享集体智慧,就能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得到不断更新、重构和迁移,就能达到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增进友谊、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的。
②观课议课促进教师思想、促使自我反思。
首先是尊重教师思想的权利,为参与者的思想活动留下空间;其次是以参与者的思想过程谋求和实现议课的质量和效益,在彼此理性争辩中思考和谋求更加合理而有效的教学;再次,议课的任务还在于培养教师思想的责任,促进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教师成长离不开思想,观课议课质量源于有效思想。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反思的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收获。当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时,教师也许会惊奇的发现,自己既有专家的智慧,也有成为专家的机会。但是在过去的听课时,大家总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总是忙着记录,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板书、学生的回答,而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怎样展开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如何发挥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如何展现的,往往被忽视掉了。况且说话的、接电话的、打瞌睡的大有人在。到评课时,把普通话准确、板书工整、教态自然,符合新课程理念等大话、套话撂出来了事。既没有反思意识,也没有反思习惯,更没有反思能力。现在的观课议课,就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机会。为了能在议课时“议”出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和思考,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在观课时就必须进行反思。要反思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是怎么想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效果和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要反思假如我来执教,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还要反思在议课时需要交流什么。议课后还要善于捕捉新问题,在模仿与同伴互助中进行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