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八大届四中全会精神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法治中国的建设绘就了新的蓝图。这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必将推动中国法治跨越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从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着眼于“全面”二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涵盖了党、国家、社会生活以及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实现了法治的“全覆盖”。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和全面安排,至少体现出了四个方面的新意。
阐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根本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我们党确立的伟大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根本意义。总书记多次提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唯有依靠法治,才能凝聚中国共识和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共建法治之中国,复兴中华之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根本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证明,唯有依靠法治,才能突破利益固化之藩篱,攻克深层复杂之难题,确保改革有序进行,通过良法善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最大福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长期执政具有根本意义。唯有依靠法治,以法治作为执政之根本遵循,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才能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提出了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一总目标包含了多重意思。首先是道路、制度、理论的融合性: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者的融合贯通对应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其二是体系的完备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了两个方面五个部分的体系:一是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二是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意味着国家法律体系与党内法规体系共同构成了法治体系,党内法规体系要与国家法律体系协调发展;三是推进的一体性: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就意味着法治建设必须要实现各个领域的协调、结构层次的均衡;四是努力方向的现代性: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还要落脚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表明依法治国要朝着现代法治的方向努力,进而通过法治化来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强调指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首先,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推进法治建设的结果。邓小平说,要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革而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基本做到了这一点。而十八届四中全会正是体现了这一认识。其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所确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贯彻实施宪法,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关键,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一致关系的集中体现。依法执政表现在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这是依法执政的核心内涵,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严格守法,按照法治的要求处理好党与国家法的关系;二是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这是依法执政的第二个层面。通过党内法规来治党管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特色和经验。党自身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于依法执政、依法治国而言具有基础性意义。
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这些重大任务主要涵盖了六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立法工作和宪法的实施与监督。突出强调了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及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求完善和健全宪法监督制度和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宪法实施;完善党的立法决策程序,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依法赋予设区的市以地方立法权;等等。
第二,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明确了法治政府的六点特征: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要求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权力清单制;健全行政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合法性审查机制、责任追究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等等。
第三,公正司法与提高司法公信力。在三中全会决定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确保司法权独立行使和科学配置的制度机制,例如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还有司法责任制、司法公开、人民参与等改革举措。
第四,培育法治文化与建设法治社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等具体措施。在法治社会建设层面,强调社会治理法治化,要求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司法救助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等等。
第五,法治职业和人才队伍的保障。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始终还是要靠具体的人来加以实施。全会指出了法治专门队伍的建设方向: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明确了“四个忠于”的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机制保障。
第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全会指出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可以预料,很快会有具体的举措出台。同时,还提出了党委依法决策、党组织监督、党内法规建设、将法治建设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等具体要求。而且,更有新意的是,将依法治军、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和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和推进国家统一明确提了出来。
这些创新性制度机制和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法治规律和执政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难点的针对性部署和安排,需要我们深入领会和贯彻落实。
第二篇:8、十八大及三中全会、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十八大
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11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会议内容
1、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制定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前进方向。
一是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二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三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四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六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七是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4、回答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策立场。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是我们毫不动摇的行动纲领。会议要点
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小康社会目标: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胡锦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5、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6、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7、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8、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1月12日在北京召开。重大决议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议中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大体制改革要点:
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政治体制
1、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2、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3、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文化体制
1、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社会体制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6]
3、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生态文明体制
1、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历史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看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制度变革和体制创新上。全会在一些基本制度和理论问题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如首次定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明确强调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同等重要性;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特别提出了“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制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股票发行注册制度、权力清单制度、官邸制、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等等。这些重大突破,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对个人、社会、国家和世界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激发个人创富热情
全会推动了各项基本制度的完备和定型,也促进了制度运作的有效性、规范化和程序化。这有利于社会成员和各个市场主体对未来形成稳定的预期,减少了利益之间的重叠和交叉,约束、规范了人们在市场竞争中可能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必将极大激发人们参与到公正合理的财富创造中去,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全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会提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全会关于市场、产权、司法、财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变革,必将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和促进我们建成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
推动国家发展转型 全会一系列顶层设计铲除了转变发展方式的各种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政府干预过多、市场竞争体制不完善、资源价格扭曲等障碍必然随着改革的推进逐步被破除。同时,提高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转变发展方式施加了更大的外部压力。
有利世界和平繁荣
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揽子方案,不但会让中国获得改革红利,也将让全世界收获中国的改革红利。全会提出“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对很多国家来说都是发展的机遇。全会提出“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不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改革,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和重大贡献。
十八届四中全会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
会议决定
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内容学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刘晓凯、陈志荣、金振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王敏、陈川平、仇和、杨卫泽、潘逸阳、余远辉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王敏、陈川平、仇和、杨卫泽、潘逸阳、余远辉开除党籍的处分。
全会认为,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第三篇: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两篇
本文仅供参考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篇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本次大会中“人民”一词频繁出现,当之无愧成为其中的高频词、主题词。从这次全会的内容、目标以及工作要求处处体现了国家“一切为了人民”的伟大情怀。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做好“人民”这份答卷,不仅要虚心向群众学习,还要切实投入实践当中。在人民中汲取智慧,找到破题的关键。中国人民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中华历史的真英雄,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全面完善从严治党制度。为广大人民奋斗的方向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一切为了人民,把人民最真实的需求当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从人民最关注的问题出发,做好“人民”这份问卷。
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身入”更要“心至”。党员干部要甘当人民的“学生”。党员干部只有“扑下身子”,才能了解人民需要什么、盼望什么,人民才会愿意、敢于讲真话、说实情、谈想法。这样,才能抓住人民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准确掌握真实情况,避免走马观花,做到切实深入的调查研究。
将“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员干部可以通过脱贫攻坚、生态保护、教育均衡等方面去了解人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从而确定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找差距,抓落实。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初心,不断拓宽联系人民的途径,丰富服务人民的内容,畅通人民表达意愿的渠道,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为了人民。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篇二】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目标,为我们如何激活基层治理末梢,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出了高标准的创新规划。
党建引领,办好民生福祉“头等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好党的组织作用。要注重以人为核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关注群众多元化需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要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和服务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动基层党组织在楼宇院落、兴趣团体中的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便民服务,落实党的惠民政策。要不断缩小治理单元。逐步实现小区院落、楼宇商场党组织全覆盖,围绕基层党组织构建“群众自治圈”,强调小单元的协商议事方式,便于公共参与。
多元共治,画出共同理想“同心圆”。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基层治理不单单是政府一方推动,同时也需要社会各主体共同参与。要鼓励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孵化优秀社工人才,搭建优质社区平台,深化“三社联动”。要强化兴趣团体的社会管理作用。鼓励支持社区(村)成立老年文化协会、爱心互助协会等兴趣团体,强化其在社会管理中的引导、参与作用,进一步提升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要破除公民“看客心态”。健全志愿服务激励工作机制,推动公民参与,激发社会活力,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
科学治理,找准改革发展“公约数”。基层治理因各地民族、地理、历史等因素不同,决定其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我们运用正确方法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要坚持适度原则。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政府管理和社会自治的关系,允许动员社会自治力量来消解和调适政府部分“分内”之事。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各种矛盾。要正确把握自治法治德治的辩证关系。确定“三治”主体的不同地位和作用,确保各主体间既分工明确又有机融合,进一步总结、提炼、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任何事情的解决都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滴水穿石的恒心。基层治理更是如此,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推动多元共治,强化科学治理,共绘基层治理蓝图,使“中国之治”的风景更加动人。
第四篇: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学习中国干部网络学院“开辟
中国之治新境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
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课程的心得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落下帷幕。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努力方向,为我们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通过对中网院系列课程的学习,本人对全会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是深刻领会了“13个坚持”的“体系支撑”,它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全面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既蕴含着深厚的制度自信,又富于强烈的改革创新精神。这些基本经验、基本理论、基本方略,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我有你没有、我能你不能”的独特优势。
二是更加坚定了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领袖的绝对拥护。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历史经验。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从一穷二白走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才能让社会主义制度在古老的东方大国扎根生长,才能让一种新型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中华
大地发展完善,历经无数风雨而始终生机勃发。在这次抗疫斗争中,中交集团也正是在党中央、国资委党委带领下,服从大局、快速行动、科学谋划、周密部署,一方面积极承担央企责任,在全国各界力量支援抗疫战争中冲锋在前;一方面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全力攻坚,向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交出了“中交答卷”。
三是进一步体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精准落实,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以人民为中心需要不断具体化、杠杆化,要让人民群众更多参与制度建设的评价体系,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一个具体制度建设得好不好,应付上面的检查或许相对容易,但是让人民群众也给打高分,就必须实打实地做出成绩,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是干出来的,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把“13个坚持和完善”的制度安排一项一项落到实处。就做好下步工作,我谈几点打算:
一、强化首位意识,坚持“学在前列”,坚定不移提升精神区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抓好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学在先、学在前,先学先懂、真学真懂。把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具体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以优异成绩彰显奋力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
二、强化站位意识,坚持“做在前列”,坚定不移提升工作能力。当前国内疫情虽已得到基本遏制,但境外疫情仍在大肆蔓延,存在倒灌风险,我国经济发展受疫情影响,央企责任空前重大、任务空前繁重。要始终坚持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工作开展,紧扣集团发展大局,紧靠基层群众实际,充分发挥西南区域总部“高端对接、市场开发、统筹区域发展、构建区域投资平台、提供支持和服务”五大中心职能,明确工作重点,压实工作责任,加强对西南区域市场的认识、分析和研究,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提升做好各项工作的能力。督促各级干部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紧紧咬住全年改革发展目标,奋力夺回疫情造成的损失。
三、强化管党意识,坚持“严在前列”,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构建契合党的领导体制、融入区域总部发展实际的监督体系,促进总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完善,干部更加清廉,政治生态更加清明,从而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提倡“开会要短、讲话要真、文件要精、检查要专、办事要实、效率要高、结果要好”的工作导向,抛弃繁文缛节,让我们的企业简单一点,干部务实一点,基层轻松一点。
第五篇: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学习中国干部网络学院“开辟
中国之治新境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
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课程的心得
十九届四中全会10月28日至31日召开,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随着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课程,本人对会议精神以及《决定》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现将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一是更加坚定了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总书记的绝对拥护。“中国之治”的核心密码在于“中国之制”,在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是其他各方面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是其他各方面显著优势充分发挥的保证。2020年开春,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的时候,我国也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做到了高度的团结一致,随着武汉封城,各省启动一级响应,各地医务人员、警察、部队紧急集结,支援武汉,我们看到了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坚强团结,如今,全国上下的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放眼全球,中国的疫情防控行动之迅速,防控之严密,成效之显著,举世瞩目。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前线人员的舍生忘死,离不开基层干部的昼夜排查,离不开群众的坚守和支持,更是离不开党的领导!这更加坚定了我对党的绝对忠诚和拥护。
二是更加准确地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全面反映了党在长期治理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深刻揭示了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制度原因和制度优势。我国国家制度的最大优越性就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同时,党的正确领导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指明了方向,也更加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衡量一个社会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年初全国各地紧张有序的疫情防控工作,就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大家积极响应戴口罩、不出门的号召,让疫情防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对比全球多个国家的抗疫工作,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疫情防控胜利,极大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三是更加坚定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做好党建工作的决心。作为区域总部党工委书记,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紧紧围绕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工作,完善全面从严治党,抓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宣传,提升精神境界。在个人学习方面加强自学,通过原原本本通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原文,准确把握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更好地以会议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宣传教育方面,开展专题会议,学习传达全会精神,迅速兴起学习贯彻的热潮。切实将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
(二)把握政治方向,强化责任担当。一是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维护党的权威。二是不断强化责任担当。继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公司党风廉政和党建工作取得新进步。
(三)坚持从严治党,确保清正廉洁。一是持续抓好作风建设。积极对照中央有关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带领干部职工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剖析,深入开展提速、提质、提效活动,促进公司内部作风转变。二是积极创建廉洁氛围。从自身出发,加强廉洁自律,同时,经常性召开会议、谈心谈话,提醒干部职工严守纪律,做到清正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