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伟大的文学家茅盾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党员之一
伟大的文学家茅盾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党员之一 , 他一生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斗争中 ,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 以及高度的文学修养 , 使得他的小说
能以其巨大的魄力 , 把紧张激烈而又复杂纷纭的重大题材熔炼成闪闪发光的艺术珍品。
茅盾对各个阶段小说主题的确定 , 深刻揭示了时代本质 , 并紧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扩大视野 , 从而完成其创作历程。第一阶段的主要小说有
《蚀》三部曲、小说短篇集《野蔷薇》、长篇《虹》、中篇《路》和《三人行》。这些小说 , 主要反映“五四”到大革命前后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变
革 , 其基本主题可以概括为在革命潮流的推动下 , 出身于小资产阶级时代的青年 , 特别是“时代女性”对光明的追求和对革命的向往。第二阶段的
小说主要有《子夜》
(长篇)、《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
(短篇)和《多角关心》
(中篇)等。茅盾通过《子夜》的创作 , 形象地说明中华民族资产阶
级由于自身的弱点 , 根本担当不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有力地回答了托派的挑战。通过《林家铺子》等小说表明了中国人民苦难深重 , 只有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 , 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才能获得解放。身到党所领导的统一战线中
民族资产阶级也只有投, 才有真正的出路。第三阶段的小说主要
有《第一阶段的故事》
《走上岗位》
《腐蚀》
《霜叶红似二月花》
《劫拮拾遗》和《锻炼》等长篇。基本上是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生活的。茅盾 始终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 , 分析现实、研究现实 , 反映民族生死存亡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核心问题。
1930 年 3 月 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和变化时期。左倾思潮蔓延和文学
创作中公式化概念化流行 , 一直是困扰左翼文学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对此 , 茅盾对于当时盛行的“革命文学”左倾空谈 , 对左倾思潮带来的公式
化、脸谱化创作模式的流行 , 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批评。他对《地泉》三部曲等作品中的“革命浪漫蒂克倾向”的批评 , 对纠“左”有直接的指导意
义。在理论上纠正“革命文学”偏向的同时 , 茅盾还致力于创作实践 , 为左翼文学创作作出表率 , 提升了左翼文学品位、显示左翼文学实绩 , 也是对
偏离文学规律的创作现象的有效匡正。茅盾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优秀的短篇小说。
显示了革命文学的创作实绩 , 并以其实绩纠正“革命文学”公式化概念化倾向 , 对推动左翼文艺运动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凸现了左翼
台柱子引领左翼文艺的作用,他还注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文学新人 , 不断壮大左翼作家队伍 , 左翼文艺事业才能长盛不衰 , 历史记住了他的功绩。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
1920年1月,陈独秀和李大钊讨论提出了建党的问题(也有认为最早提出建党的是1919年的李汉俊);同年2月,陈独秀和李大钊相约各自在上海和北京建党;8月,上海共产党建立,陈独秀为书记(后李汉俊为代理书记),同时陈独秀致函北京李大钊、湖南毛泽东、山东王乐平,李汉俊致函武汉董必武建党。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哪些革命先辈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哪些又被称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burrjiang试图加以整理
第一部分: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党员
第一节、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
1:陈独秀、1920年2月-8月,上海党建书记
2:李大钊、1920年2月-10月,北京党建负责人
陈独秀、李大钊被称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
1920年1月,时任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原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1920年7月任北大教授)和原北大教授陈独秀(原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曾参加资产阶级革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1919年被北洋军阀逮捕,释放后离开京赴沪)讨论建党问题
2月,李大钊和陈独秀相约各自在北京和上海建党,如果说只有共产党员才有资格建立党组织,则此时两人自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
3:张申府、1920年4月-10月,1921年4月旅欧党建负责人
4月,共产国际和俄共(布)远东局派魏金斯基及其翻译杨明斋(俄籍华人、布尔什维克党员)来华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经北大俄籍教员 Polevoy等介绍,在北大会晤李大钊、张申府(时北大肄业任北大助教并曾代李大钊担任图书馆主任),讨论中国建党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员、北洋大学学生张太雷替共产国际代表当英文翻译。之后多次与李大钊、陈独秀讨论建党事宜
8月,张申府收到陈独秀来信讨论党的名称,张申府和李大钊研究后定为“共产党”,由张申府回信给陈独秀
张申府不但被称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三名党员、而且是北京组的创始人之
一、更是巴黎旅欧组的负责人和主要创始人,还是周恩雷、朱德的入党介绍人
第二节: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邵力子、杨明斋、陈公培、李达、张国焘、张太雷
4:李汉俊、1920年4月-8月,上海共产党代理书记
1918年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从事写作、翻译工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李汉俊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者之一,甚至有学者称比“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更早提出建党。
4月下旬和陈独秀一同校阅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4月底,经李大钊介绍,张太雷陪同魏金斯基、杨明斋一行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又经陈独秀介绍会见戴季陶、李汉俊、沈玄庐、张东荪、陈望道、邵力子等人,提出组建中国共产党、“陈、李均表赞同”
李汉俊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者之一(董必武就深受其影响),不但很早提出建党,而且对《共产党宣言》的传播亦做出贡献,也是陈独秀上海建党的最主要的搭档,后来还是武汉党建的促动者。
5:陈望道、1920年5月-8月
先后就读于日本东洋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
1919年五六月毕业回国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员,参加新文化运动被迫害后年底闭门翻译《共产党宣言》
1920年4月下旬,译稿完成,经过陈独秀、李汉俊校阅后出版,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1920年4月底开始,多次参与陈独秀等建党讨论,被称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五名党员”
6:沈玄庐、1920年5月-8月
同盟会员、参加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沈玄庐1919年和戴季陶、李汉俊创办《星期评论》
7:俞秀松、1920年5月-8月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五四运动杭州学生运动领袖俞秀松加入北京工读互助团,在北大旁听,1920年3月李大钊介绍到上海参加陈望道等主持的《星期评论》社工作
8:施存统、1920年5月-8月,1920年秋日本党建负责人
施存统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20年加入北京工读互助团,3月回上海经俞秀松介绍认识陈独秀
9:邵力子、1920年5月-8月,国民党员
10:杨明斋、1920年5月-8月,俄共党员
11:陈公培、1920年6月和陈独秀等讨论建党,随后留学欧洲,旅欧党建者
金陵大学肄业后在北京参加过工读互助团的陈公培参与过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等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起草党章的活动,又随后留法,被陈独秀介绍至巴黎张申府成立党组织。故虽不是上海共产党的建立者之一,但也被认为是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
12:李达、1920年8月从东京帝国大学回来和陈独秀等讨论建党,继李汉俊之后任上海组织书记
13、张国焘、1920年7月-10月,和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讨论建党
14、张太雷、1920年4月作为魏金斯基翻译参与北京、上海的党建工作,20年10月加入北京组
20年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戴季陶、李汉俊、沈玄庐、张东荪、邵力子、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6月)、李达(8月)以及魏金斯基和杨明斋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张东荪只愿研究马克思主义而不愿建党故退出,戴季陶也因为不愿背弃孙中山而退出
****8月上海共产党成立,创始人通常认为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俞秀松、陈望道、沈玄庐、施存统七人,另外俄共党员杨明斋和国民党员邵力子也逐渐被学者认为是上海共产党的创始人
****10月北京组创始人为李大钊、张申府和北大学生领袖张国焘三人
第三节:董必武、张国恩、刘伯垂、包惠僧、周佛海、赵世炎、袁振英、毛泽东
15、董必武、20年夏收李汉俊致信约武汉建党,原日本大学毕业,同盟会员
16、张国恩、20年夏收李汉俊致信约武汉建党,原日本大学毕业,同盟会员
17、刘伯垂、20年夏陈独秀介绍入党并安排回武汉与董必武、张国恩建党,原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同盟会员
18、包惠僧、20年夏收到陈独秀托刘伯垂带信武汉建党,武汉党建书记,191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肄业
19:周佛海、20年8月陈独秀介绍入党,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学生
****日本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秋成立,负责人施存统和另一成员周佛海都是上海共产党员。没有正式的组织
20、赵世炎、20年夏陈独秀介绍入党、旅欧党建者
21、袁振英、20年夏陈独秀介绍入党
22、毛泽东、20年八九月间收陈独秀致函约长沙建党、长沙党建负责人
第四节:陈德荣、罗章龙、刘仁静、沈雁冰、李季、邓中夏、高君宇、朱务善、范鸿劼、李梅羹、宋介、陈潭秋、赵子健、郑凯卿、林伯渠、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
22+
1、陈德荣、20年10月李大钊接洽五名无政府主义者加入,另四人旋退(未承认为53人之一)
23+
1、罗章龙、20年10月张国焘介绍入党
24+
1、刘仁静、20年10月张国焘介绍入党
北京正式的党组织是在陈德容等五名无政府主义者和罗章龙、刘仁静先后加入后才建立
25+
1、沈雁冰、20年10月李达、李汉俊介绍入党
26+
1、李季、20年10月入党
27+
1、邓中夏、20年10月北京吸收团员入党 28+
1、高君宇、20年10月北京吸收团员入党
29+
1、朱务善、20年10月李大钊、邓中夏介绍入党 30+
1、范鸿劼、20年10月加入
31+
1、李梅羹、20年10月加入
31+
2、宋介、20年10月加入(未承认为53人之一)
32+
2、陈潭秋、20年秋董必武介绍参加党建会议
33+
2、赵子健、20年11月董必武介绍参加党建会议
34+
2、郑凯卿、20年11月刘伯垂介绍参加党建会议
****1920年11月武汉组成立,创始人为董必武、张国恩、刘伯垂、包惠僧以及陈潭秋、赵子健、郑凯卿7人
35+
2、何孟雄、20年11月北京吸收团员入党
36+
2、缪伯英、20年11月北京吸收团员入党
37+
2、李骏、20年北京吸收团员入党
38+
2、何叔衡、20年11月毛泽东相约
……、彭璜、20年11月毛泽东相约(1921年逝世)
38+
4、萧铮、贺民范、无名氏、20年11月毛泽东相约长沙党建(未承认为53人之一)
****长沙组成立于1920年11月,主要创建者为毛泽东、何叔衡,彭璜、萧铮、贺民范等四人参加建党签名,没有建立正式的党组织,且只有毛泽东、何叔衡被列入53人名单
39+
4、林伯渠、20年12月陈独秀介绍入党
40+
4、王尽美、20年底李大钊派人协助王尽美、陈独秀致信王乐平但王乐平不愿建党而转于王尽美、邓恩铭、济南党建者,山东第一师范学生领袖
41+
4、邓恩铭、20年底陈独秀致信王乐平但王乐平转告王尽美、邓恩铭、济南党建者,山东省一中的学生
41+
5、王翔千、20年底王尽美相约,济南党建者(未承认为53人之一)
****济南组成立于1920年底或1921年初,创始人有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但没有建立正式的党组织,且只有王尽美、邓恩铭被列入53人名单
第五节:
李启汉、陈公博、谭平山、谭植棠、刘清扬、周恩来、沈泽民、瞿秋白、李中、黄日葵、刘子通、黄负生、赵子俊
42+
5、李启汉、21年2月张申府介绍入党
43+
5、陈公博、21年3月
44+
5、谭平山、21年3月
45+
5、谭植棠、21年3月
****广州组1921年3月重建是以陈独秀为负责人,重建时还有陈公博、谭平山、谭植棠等9人,陈独秀、谭平山先后为书记
46+
5、刘清扬、21年3月张申府介绍入党、旅欧党建者
47+
5、周恩来、21年3月张和刘介绍入党、旅欧党建者
1921年4月巴黎成立的旅欧共产主义小组是继上海、北京、武汉、广州之后第五个正式的党组织。张申府为负责人,创始人还有赵世炎、陈公培、刘清扬、周恩来。但是在一大时,因路途遥远,没有代表参加会议。故也没有人被正式称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48+
5、沈泽民、21年5月沈雁冰介绍入党
48+
6、瞿秋白、21年6月张太雷介绍入党(未承认为53人之一)
49+
6、李中、21年7月团员转为党员 50+
6、黄日葵、21年团员转为党员
51+
6、刘子通、21年8月陈潭秋介绍入党 52+
6、黄负生、21年秋陈潭秋介绍入党
53+
6、赵子俊、21年秋郑凯卿介绍入党
第二部分:对中国最早的党员的称誉差异分析
根据现今承认的建党时党员名单(53人名单加上burrjiang整理的)中:
上海组:陈独秀、李汉俊、李达、俞秀松、沈玄庐、邵力子、陈望道、沈雁冰、李启汉、杨明斋、林伯渠、沈泽民、袁振英、李季、李中、+(陈德荣、宋介、瞿秋白)
北京组:李大钊、张国焘、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黄日葵、李梅羹、李骏、张太雷、朱务善
湖北组:董必武、陈潭秋、刘伯垂、包惠僧、郑凯卿、张国恩、赵子健、刘子通、黄负生、赵子俊
湖南组:毛泽东、何叔衡、+(萧铮、贺民范)
广东组: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
山东组: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
东京组:施存统、周佛海
巴黎组:张申府、刘清扬、周恩来、赵世炎、陈公培
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名代表张国焘、李汉俊、刘仁静、李达、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和当时的领袖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通常被官方或非官方认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且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其中53名党员的名单通常被流传)。其他一些因故没有参加中共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赵世炎被官方称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建者之一”,张太雷被新华社称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其他没有被官方认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burrjiang在整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资料时,顺便提及一些为建党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是没有被官方认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党员。偶有资料不详尽之处,欢迎网友指正,QQ519106446
★★★★★官方确定的2名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陈独秀、李大钊
★★★★官方确定的8名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毛泽东、董必武、李汉俊、李达、何叔衡、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都是一大代表。
☆☆☆☆被非官方称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一大其他5名代表: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
★★★官方确定1名非一大代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张太雷
☆☆☆按照建党时的贡献,能够和张太雷一样被称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的有10名非一大代表:张申府、施存统、俞秀松、沈玄庐、邵力子、陈望道、杨明斋、刘伯垂、张国恩、谭平山
上海共产党的创始人之
一、日本组负责人施存统
北京组创始人之
一、巴黎组负责人张申府
上海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俞秀松、沈玄庐、邵力子、陈望道和杨明斋
武汉组的主要创建者刘伯垂、张国恩
广州组书记谭平山
★★官方确定1名非一大代表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建者之一”:赵世炎
☆☆按照建党时的贡献,能够和赵世炎一样被称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建者之一”的有7名非一大代表:罗章龙、郑凯卿、赵子健、谭植棠、陈公培、刘清扬、周恩来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林伯渠、茅盾(沈雁冰)等27名
……长沙、济南组都只有二名党员,故四人参加一大且获得“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一称呼,顺理成章,没有可讨论的
……上海、北京组中张国焘、李汉俊、刘仁静、李达都是当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始人,参加一大且获得“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一称呼,同样不需多讨论。张太雷虽然没有参加一大,但是被认可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其余俞秀松、沈玄庐、陈望道、杨明斋、邵力子五名重要的创始人因为没有参加一大而历史地位被低估,罗章龙也在刘仁静之前被张国焘介绍入党(甚至有称是罗章龙介绍刘仁静入党),特别是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陈望道
……武汉组的成立最主要是刘伯垂、张国恩、董必武三人的功劳,但是张国恩和刘伯垂因为没有参加一大而使得二者对建党的功绩常被认为反不如陈潭秋,实在是有些遗憾
……日本组负责人施存统还是上海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但是由于距离遥远,反而是另一名成员周佛海正巧暑假回国于是作为代表参加了一大,故二人在中共的历史地位因此而对换,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安排呀
……旅欧组则更是遗憾,负责人张申府不但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始人,还被称为中国最早的三名党员之一,同样在上海入党参加巴黎组党建的赵世炎被官方称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建者之一”,而陈公培却没有这个“待遇”,刘清扬、周恩来也都因为距离遥远没机会参加而错过一大并错过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机会
……广州组陈公博、谭平山、谭植棠同为陈独秀领导下的成员,谭平山甚至为继任书记,但是参加一大从而获得历史地位的却确是陈公博,对谭平山、谭植棠特别是对谭平山来说有些委屈。
……包惠僧首先作为武汉组的书记,后又成为广东组的代表(一说是代表陈独秀)参加一大,功绩和声誉相符,不多谈。
如果允许对没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或创建者)”的各位党的创建者作一个建党贡献排名,burrjiang之见,前几名是:
张申府:最早三名党员之一,北京组党建创始人之一,旅欧组党建负责人
陈望道: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上海党建创始人之一
施存统:上海党建创始人之一,日本组负责人
刘伯垂:上海组成员,被派往武汉与董必武、张国恩党建
张国恩:和董必武同为武汉党组织的主要创建者
杨明斋:俄共党员,协同共产国际代表讨论参与北京、上海党建
谭平山:广州组负责人
第三篇: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
浅谈在鲁迅《故乡》的教学中如
何让学生理解并学习语言特点的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巨匠,旷代的大师。他渊深的思想、巨大的智慧、光辉的人格和独创的文体,不仅滋养着一代中国人,同时也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而成为世界文明的一面旗帜。
鲁迅的作品内容深广,思想博大精深,艺术风格多样,特别是鲁迅作品的语言丰满而洗练,隽永而含蓄,诙谐而峭拔。理解鲁迅作品,关键在深刻领会作品的语言。本文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从语言的角度,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习“善于运用对比变化的色彩语言”的特点
(一)景物对比的色彩语言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样的一幅图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里,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是一幅“寒江荒村归客图”,鲁迅在小说《故乡》就开篇展示给读者,作者用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空、萧索的荒村,勾画了冬日江南农村死气沉沉的气象,立即给读者一种阴晦寂寞、萧条凄凉的感觉,这是作者阴沉心境、悲凉情绪的反映,使整篇小说带有阴郁的气氛。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故乡》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村经济的破产,广大农民更加贫困的现实。作品中这幅荒村景象正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酷蹂躏下日趋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缩影,从中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作为爱国的具有进步倾向的知识分子——鲁迅,对当时农村的衰败,故乡不能不感到痛心之极。正是这种凄凉的客观色彩和悲痛的主观色彩的融合,把读者一下子带入“寒江荒村”图中去。现实的故乡如此,这不能不激起鲁迅对理想中儿时的故乡的怀念:“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是一幅闪烁着灿烂光彩的图画,是一幅“神异的图画”。背景是天空圆月,沙地瓜田,“深蓝”、“金黄”、“碧绿”等颜色加以渲染;美丽多彩的自然风景,闪烁着银色光芒的项圈,小英雄佩带着它,手握钢叉,勇敢地向猹刺去„„一个多么迷人的童话世界!色彩如此明朗、纯净,色彩的运用寄托着作者对儿时伙伴闰土的真挚情谊,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这和现实的黑暗产生鲜明的对比。
正因为憎恶黑暗憧憬着美好,所以鲁迅在作品中时时有意“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
(二)人物形象对比的色彩语言
鲁迅运用多姿多彩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对比鲜明的场景。同样也善用此来描绘人物形象,特别是用神态的变化塑造人物的灵魂,显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个性特征,表现主题或表达感情。
故乡已非昨日的故乡,闰土也非昔日的闰土。那“紫色圆脸已变成灰黄。而且又加了很深的皱纹”;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他头戴破毡帽,身穿薄棉衣,在寒风中瑟索着。天真烂漫的闰土已被横暴的社会压力变得木讷阴郁?作者通过色彩的对比,深刻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封建势力、封建制度从肉体以及精神上对农民的残暴压迫和摧残,表达对闰土、对农民的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二、学习“人物语言的性格化”的特点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人物的思想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小说《故乡》中,无论闰土还是杨二嫂,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性格说话,每个人物的语言都涂上了自己的性格色彩,既简洁又丰富,既明白晓畅,又意蕴无穷,以朴素精练的语言,表现耐人寻味的丰富内容。
闰土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形象,是文学史上罕见的用笔极节省而形象极鲜明、永远活在读者脑海中的艺术典型。少年闰土,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谈起雪地捕鸟、看西瓜、捉猹、装弶的时候,说得是那样滔滔不绝、无拘无束。“我”短短的一问,甚至没有问,闰土便道出许多天下的新鲜事。这些质朴、生动的语言,表现了闰土活泼善谈、朴实善良、有智有勇、热情纯真的性格特点。在我眼中,闰土无忧无虑、懂得许多生产知识和生活知识,简直是一个神奇的小英雄。二十年后,当闰土与少年时建立了深厚友谊的伙伴相见,刹那间悲喜交加“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他不但自己这样称呼,还要让儿子水生“给老爷磕头”。“我”的母亲让闰土随便些,像先前那样哥弟称呼,叫“迅哥儿”时,闰土却绝对不肯答应。
这段描写是朴素无华的,但又是那么生动、传神,发人深思。由此可见,封建制度所形成的阶级界限和尊卑观念,已经深深地扎根于这个被压迫农民的思想中,成为他的不可动摇的生活准则。作者以朴素的语言,将生活的真谛透露出来。杨二嫂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尖利的怪声之后,突然出现这个“圆规”,这就把那种尖嘴薄舌、能说会道、泼妇骂街的一种架势和形象,活生生地显示在读者面前。同时,作者将人物的行动与语言结合起来,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形象准确地刻画出小市民的嘴脸,既留影又传神,简洁而又丰实,可以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三、学习“用词精当”的特点
鲁迅先生在用词方面,主张要“精”,即“要用表达意思最正确的词”。一些看来极平常的词,经过他严格挑选恰当地用上之后,就化平庸为神奇,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谈搬家的事。这个“藏”字用得好。外出谋生多年的儿子归来,母子相见,当然高兴,但世况日下,家境衰落,母亲难免凄凉,而此种感觉又不能扫了母子相见之兴,因此藏一藏便在情理之中。“藏”是有意识地隐藏而不露,是生怕露出凄凉的神情,牵引起刚回家的儿子悲凉的联想。这个词虽然朴素平易。但能引人想像耐人思索。确乎是很有艺术味。
“他回过头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二十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项圈罢了。”
怎样写闰土让躲在身后的水生出来,显然有许多动词可供使用:拉、拽、领、牵、扯等等,但作者却出人意料地选用一个“拖”字,试想,如果用“拉”等动词,只能使读者想像到一方──闰土的动作,却看不到水生一方的心理和动作,而“拖”呢?不仅拖出一个画面──大人焦急地往前用力拽,孩子双脚用力蹬地,躬身蹙额的情态,而且披露了闰土的心理:在“老爷”面前不安和恭敬。这对刻画闰土的麻木自卑的性格起了一定的作用。从上述诸列,鲁迅先生运用词语的精湛、奥妙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鲁迅短篇小说《故乡》在语言艺术当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表现了深广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学习这篇课文我觉得我的教学切入点选择的较好,但是没有引导进入深一层的分析,就是对主题的探究。这一块在教学上我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第二课时我才引导学生去探究。现在我发现我在上课时,有时教学时间调控的不好,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没有教给学生什么,上课讲的内容 随意性太强了。而且,有时讲课时,控制不好拓展的范围。拓展的内容虽然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但是与课文内容又没有多大 的联系。就拿今天的第一节课来说,我在对杨二嫂进行分析时,突然联想到我在昨天下班时对家中的晒衣绳的所产生的感慨对学生一通讲。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最后送给我热烈的掌声。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1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
我一直关心着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名单,现整理在这里备查。
1920年1月,陈独秀和李大钊讨论提出了建党的问题(也有认为最早提出建党的是1919年的李汉俊);同年2月,陈独秀和李大钊相约各自在上海和北京建党;8月,上海共产党建立,陈独秀为书记(后李汉俊为代理书记),同时陈独秀致函北京李大钊、湖南毛泽东、山东王乐平,李汉俊致函武汉董必武建党。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统计如下,供研究参考:
陈独秀(仲翁1879-1942),,1920年2月-8月,上海党建书记(以后李汉俊、李达分别代理书记)。一大前先后参加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有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陈公培、陈望道、沈玄庐、杨明斋、施存统(施复亮)、李达、邵力子、沈雁冰、林祖涵(林伯渠)、李启汉、袁振英、李中、沈泽民、周佛海等人。
李大钊(守常1889-1927),1920年2月-10月,北京党建负责人。北京组创始人为李大钊、张申府和张国焘三人。北京组第一次会议参加人员为李大钊、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黄凌霜(无政府主义者)、陈德荣、张伯根等。一大前北京党组织成员有李大钊、张国焘、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缪伯英、何孟雄、范鸿劼、张太雷、宋介、李梅羹、陈德荣等。
张申府(1893-1986),1920年4月-10月,北京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三名党员。同时也是1921年4月旅欧党建负责人。
张国焘(1897-1979),1920年7月-10月,和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一起讨论建党。
李汉俊(1890-1927),1920年4月-8月,上海党代理书记。
陈望道(1891-1977),1920年5月-8月,1920年4月底开始,多次参与陈独秀等建党讨论,被称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五名党员。
沈玄庐(1883-1928),即沈定一,1920年5月-8月。
俞秀松(1899-1939),1920年5月-8月。
施存统(1898-1970),即施复亮,1920年5月-8月,1920年秋日本党建负责人。
邵力子(1882-1967),1920年5月-8月,国民党员。
杨明斋(1882-1938),1920年5月-8月,俄共党员。
陈公培(1901-1968),即吴明,1920年6月和陈独秀等讨论建党,随后留学欧洲,参与旅欧党建。
李达(1890-1966),1920年8月从东京帝国大学回来和陈独秀等讨论建党,继李汉俊之后任上海党建书记。
沈泽民(1902-1933),21年5月沈雁冰介绍入党。
张太雷(1898-1927),1920年4月作为魏金斯基翻译参与北京、上海的党建工作,20年10月加入北京组。
董必武(1886-1975),20年夏收李汉俊致信约武汉建党,原日本大学毕业,同盟会员。1920年11月武汉组成立,一大前参加共产党武汉组织的有刘伯垂、董必武、张国恩、陈潭秋、郑凯卿、包惠僧、赵子健、黄负生、刘子通、赵子俊等。
刘伯垂(1887-1936),20年夏陈独秀介绍入党并安排回武汉与董必武、张国恩建党,原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同盟会员。大革命失败后,脱离革命。
张国恩(1880-1940),20年夏收李汉俊致信约在武汉建党,很快脱党,原日本大学毕业,同盟会员。
包惠僧(1894-1979),20年夏收到陈独秀托刘伯垂带信武汉建党,武汉党建书记,191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肄业。
周佛海(1897-1948),20年8月陈独秀介绍入党,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学生。后为汉奸。
赵世炎(1901-1927),20年夏陈独秀介绍入党、旅欧党建者。
毛泽东(1893-1976),20年八九月间收陈独秀致函约长沙建党、长沙党建负责人。一大前长沙党组织成员有毛泽东、何叔衡,彭璜等人。萧铮、贺民菬、易礼容(1898-1997)、李维汉、萧三等曾参加活动。
陈德荣,20年10月李大钊接洽,无政府主义者。
罗章龙(1896-1995),20年10月张国焘介绍入党。
刘仁静(1902-1987),20年10月张国焘介绍入党。
沈雁冰(1896-1981),20年10月李达、李汉俊介绍入党。
邓中夏(1894-1933),20年10月北京吸收团员入党。
高君宇(1896-1925),尚德,20年10月北京吸收团员入党。
朱务善(1896-1971),20年10月李大钊、邓中夏介绍入党。
范鸿劼(1897-1927),20年10月入党。
李梅羹(1901-1934),又名李兴炽,20年10月入党。
宋介(1893-1951),又名宋价、宋维民,20年10月加入。
陈潭秋(1896-1943),20年秋董必武介绍参加党建会议。
郑凯卿(1888-1966),20年11月刘伯垂介绍参加党建会议。中共第一名工人党员。
何孟雄(1898-1931),20年11月北京吸收团员入党。
缪伯英(1899-1929),20年11月北京吸收团员入党。中共第一名女党员。
何叔衡(1876-1935),20年11月毛泽东相约。
王尽美(1898-1925),20年底李大钊派人协助王尽美、陈独秀致信王乐平(山东省议员,后为国民党改组派成员)但王乐平不愿建党而转于王尽美、邓恩铭,济南党建者,山东第一师范学生领袖。1921年春成立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
邓恩铭(1901-1931),20年底陈独秀致信王乐平转告王尽美、邓恩铭,济南党建者,山东省一中的学生。
王翔千(1888-1956), 20年底王尽美相约,济南党建者。
李启汉(1898-1927),又名李森,21年2月张申府介绍入党 陈公博(1892-1946),21年3月。后为汉奸。
谭平山(1886-1956),21年春。取名广州共产党。陈独秀为负责人(后谭平山任书记),成员还有陈公博、谭植棠、袁振英、李季等。谭植棠(1893-1952),21年3月。袁振英(1894-1979),20年夏陈独秀介绍入党。
李季(1922-1980),20年10月入党。
刘清扬(1894-1977),21年3月张申府介绍入党、旅欧党建者。1921年4月巴黎成立的旅欧共产主义小组是继上海、北京、武汉、广州之后第五个正式的党组织。张申府为负责人,创始人还有赵世炎、陈公培、刘清扬、周恩来。但是在一大时,因路途遥远,没有代表参加会议。故也没有人被正式称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赵子健(1895-1950),20年11月董必武介绍参加党建会议。
彭璜(1896-1921),20年11月毛泽东相约。(1921年逝世)
林伯渠(1886-1960),即林祖涵,20年12月陈独秀介绍入党。
李中,21年7月团员转为党员。工人党员。
黄日葵(1898-1930),21年团员转为党员。
萧铮,20年11月毛泽东相约长沙党建。
李骏,20年北京吸收团员入党。
刘子通(1885-1924),21年8月陈潭秋介绍入党。
黄负生(1891-1922),21年秋陈潭秋介绍入党。
周恩来(1898-1976),21年3月张和刘介绍入党、旅欧党建者。
瞿秋白(1899-1935),21年6月张太雷介绍入党。
赵子俊,21年秋郑凯卿介绍入党。
一大的党员除了13个代表加上陈独秀,李大钊,其他的都很难确认,故常说一大代表了50多名党员。
●一说:中共一大召开时的57人党员名单(世纪风采2011,2:22)
上海组(16名):陈独秀、李汉俊、李达、俞秀松、沈玄庐、邵力子、陈望道、沈雁冰、李启汉、杨明斋、沈泽民、袁振英、李季、高语罕、叶天底、金家风。
北京组(20名):李大钊、张国焘、刘仁静、罗章龙、高君宇(尚德)、邓中夏、何孟雄、缪伯英、李梅羹、朱务善、吴汝明、范鸿劼、李骏、陈德荣、宋介、张太雷、江浩、李韶
九、邓培、史文彬。
湖北组(5名):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刘伯垂、郑凯卿。湖南组(2名):毛泽东、何叔衡。
广东组(4名):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刘尔崧。山东组(5名):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王复元、王用章。东京组(2名):施存统、周佛海
巴黎组(3名):张申府、陈公培(吴明)、刘清扬。●二说:中共一大召开时的53人党员名单
上海组(15名):陈独秀、李汉俊、李达、俞秀松、沈玄庐、陈望道、邵力子、杨明斋、沈雁冰、李启汉、沈泽民、袁振英、李季、林伯渠、李中。
北京(15名):李大钊、张国焘、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朱务善、李骏、张太雷、李梅羹、宋介、黄日葵。
武汉(9名):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刘伯垂、郑凯卿、赵子健、赵子俊、刘子勇、黄负生。
长沙(4名):毛泽东、何叔衡、彭璜、陈昌。济南(3名):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
广州(5名)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刘尔松、杨匏安。东京(2名)施存统、周佛海。
●三说中共一大时的53名党员,中湖南人20名。
上海(14名):李达、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沈玄庐、陈望道、邵力子、杨明斋、沈雁冰、李震瀛、李启汉、沈泽民、袁振英、林伯渠。
北京(13名):李大钊、张国焘、陈为人、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朱务善、李骏、张太雷。
武汉(6名):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刘伯垂、张国恩、恽代英。湖南(5名):毛泽东、蒋先云、易礼容、何叔衡、郭亮。山东(4名):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王复元。广东(4名):谭平山、陈公博、刘尔崧、张善铭。东京(2名):施存统、周佛海。
法国(5名):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杨、陈公培、张申府。
●四说:网上传
上海(14名):陈独秀、李汉俊、李达、俞秀松、沈玄庐、陈望道、邵力子、杨明斋、沈雁冰、李震瀛、李启汉、沈泽民、袁振英、李季、林伯渠。
北京(13名):李大钊、张国焘、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高尚德、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朱务善、李 骏、张太雷、陈为人。
武汉(6名):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刘伯垂、张国恩、恽代英(1895-1931)。湖南(5名):毛泽东、夏 曦(1901-1936)、易礼容、何叔衡、郭亮。山东(4名):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王复元。
广东(6名):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刘尔崧、杨匏安、张善铭。东京(2名):施存统、周佛海。
法国(5名):张申府、赵世炎、陈公培、刘清杨、周恩来、。
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名代表为张国焘、李汉俊、刘仁静、李达、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参加了会议。徐州陈亚峰和南京郭青杰(一说为刘真如)受无政府主义影响颇深中途退席。
长期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毛泽东同志和当时的领袖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通常被官方或非官方认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且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其中53名党员的名单通常被流传)。
第五篇: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出身于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少年时代,鲁迅的父亲身患重病,小小的年纪便承担起成人的责任。他一面上私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因为他“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在尽力帮助母亲料理家务的同时,争分夺秒、勤奋刻苦地读书。
少年时代的鲁迅,每天从三味书屋放学回家,吃完晚饭后,先把桌子擦抹干净,把手洗干净,然后拿出书来,一页一页翻着阅读。一本绘图的《山海经》,他不仅反复阅读,而且把书上的画全部临摹下来。鲁迅13岁那年,因他祖父科场案发,他曾一度在大舅父的岳父秦秋伊家中避难。秦家有丰富的藏书。在半年多的逃难生活中,鲁迅如饥似渴地阅读了秦家的大量书籍,尤其是像《红楼梦》等著名的古典绣像小说。后来,为了给父亲看病,虽然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但他丝毫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刻苦读书。鲁迅的家不太富裕。他十分爱读书,但又没钱买更多的书,于是他就学习古人,借书来抄。他小时候就抄了许多关于草木虫鱼之类的读物。后来在南京矿路学堂读书时,又抄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成绩优异,获得一枚金质奖章,他把奖章拿到南京钟鼓楼街头卖掉,买了一些书籍和辣椒,每当天气寒冷时,就咀嚼辣椒御寒,然后,继续读书。到了晚年,他对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
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书伴随着他度过了一生。鲁迅的工作态度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他亲手校对书稿时,每行的高低,每字的大小、偏正,全页的位置,他都一眼看出,严加改正,不惜再三变更,直到满意为止。至于字句的正误,那就更不必说了。所以,校稿时,也许使人觉得厌烦,但等到书一出版,是没有不满意的,没有不博得良好信誉的。
鲁迅研究学问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鲁迅认为需要学的某一种学问,便埋头专门钻研,坚持不懈。比如社会科学,原先他并不十分注意。但1927年是革命转折时期,严酷的阶级斗争观实,使鲁迅深深感到进化论思想的偏颇,由于革命的需要,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读的书真是惊人。从1929年起,三、四年间几乎每天手不释卷。这样刻苦学习的结果,他后来以杂文的形式多次发表对教育的评论和意见,痛击国民党反动派压制学生思想、镇压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的反动教育政策,深刻剖析了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教育的实质。能一文刊露,群丑敛声。鲁迅先生终于用阶级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逐步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鲁迅认为,读书,不应无重点地乱读一气,什么书都去涉猎;就是同一本书,也不必每章每节“一视同仁”。有一次,他在指导清华大学文学系学生许寿裳的儿子许世瑛读《抱林子》时就指出:该书“内篇”宣扬神仙方药、鬼怪迷信,是错误的,可以不读;“外篇”论述人间得失、臧否世事,有不少正确的言论,这就是要读的重点。
鲁迅这样的指导名之曰“重点进攻”读书法。平均使用力量,会白白地浪费时间和精力,只有采取“重点进攻”的方法,比平均使用力量收效会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