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外战争史心得体会
中外战争史心得体会
——观《抗日战争》有感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近百年来得出的经验教训。中国近代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下显得格外的不堪,那些任人宰割、无力反抗的画面简直不堪入目。
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炮击了东北军的大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拉开了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的序幕。1937年7月7日夜晚,日本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戏时借口以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随后,日军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这场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进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就中国而言,日本帝国主义就好比一条凶恶又丑陋的狼,露出它的獠牙在中国的大地上聘驰,四处收刮财物,掠夺资源。在抗日战争中,日本鬼子的冷酷与残忍无法想象,中国人民在这种饱受摧残的情况下顽强抵抗,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抗日英雄,但也有无法计数的人在这场侵略战争中失去了生命。南京,曾经是一个多么繁荣的城市。当时,南京作为民国政府的首都,可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城市。然而就是在这里,曾经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当时,血染整个南京城,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在这场战争中,日本侵略军的战争罪行种种不堪入目,其中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的人数都是无法想象的,被屠杀的人数超过了三十多万。在这场屠杀中,日本军官之间相互进行杀人比赛,他们认为谁杀的人多谁就更厉害。据后调查,他们中的一个军官在一天内就杀了一千人之多。这些种种足以体现出日军的残忍。这场大屠杀是日本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的道德准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无数暴行中最突出的暴行之一。这是一场反人道的屠杀。
说到冷酷与残忍,想必在我们脑海里还会浮现出这样一个部队,那就是日军的731部队。日本的731部队的残忍是前所未有的,他们已经不能用人来称呼,他们就是一群禽兽。他们到处抓中国人,拿中国人做实验,他们通过各种活体实验来获取各种数据,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在观看纪录片时中国人民在他们的压迫与残害下饱受生理与精神上的摧残。在实验中有这样一幕,一个日本兵用木棍敲击一个中国人的手臂那是一双被冻伤的手臂,直到发出清脆的声音,之后将他们拉进实验室解冻,分别用冷水、温水、开水进行解冻。冻伤的部位在浇上开水后,骨肉马上分离。场面甚是骇人。之后又将他们扔进真空室与毒气室观察他们在真空下与毒气下身体的反应,直到他们死去,死后随便找一个地方将他们的尸体扔下。在这其中被残迫致死的中国人不计其数,死亡人数无法想象。
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横行,不止是人民,还针对于中国的各种资源。他们在中国抓取壮丁压榨他们的劳动力。日本军队用中国人民的劳动力为他们开采各种珍贵的矿石,黄金、石油、铁矿、锡矿等等。他们不消耗一丝劳动力,就从中国获得大量的财富、大量资源,各种资源被一车有一车的运会日本本土。中国人民的劳动力被日本帝国主义无情的榨压。有多少中国人在矿井中丧生。日本军队的暴行使得国内人民惶恐不安。日军在中国各地留下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万人坑”。有多少冤魂惨死。这些“万人坑”中死亡的人数已经无法计算,经大致估计“万人坑”死亡人数超过了三十万人。这些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老天是不会放过它的,恶人还需恶人磨。随着两颗原子弹在日本上空投下,日本广岛、长崎顿时一片废墟。随后,日本终于与条件投降。就这样,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终于结束了。从此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艰难的走出。
历史是无法改变的,日本的罪行无法逃避邪恶终将被正义力量所覆灭,日本的惨无人道终将自己推向深渊,粉身碎骨。
第二篇:中外战争史心得体会
中外战争史心得体会
班级:信安111 学号:1131603119 姓名:高頔
怀着对军事知识的热爱,我选择了中外战争史这门选修课。短短的八周课程结束,我们观看了老师整理的大量资料也与老师相互交流了观点看法,在满足我们兴趣的同时丰富了我们的的知识。我深刻的认识到国无防则只能受列强凌辱,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各自的利益。
在如今这一超多强的多元化世界格局里,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在美国进军中东地区挑起战争,又在世界各地修筑军事基地以掌控各地军事情报和掠夺资源。如今又挑拨日本借钓鱼岛之由挑拨我国与邻国的关系制造地区紧张局势束缚我国经济增长。为何美国会如此,是应为我们国家军事力量还不够强大。
而观现代化战争是在核武器威胁下的以高技术兵器为主的常规战争。在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1983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袭击叙利亚军部署在贝卡谷地的导弹基地,以及1986年美军袭击利比亚……直到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等战争,已经可以看到以高技术兵器为主的现代战争雏型。世界新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将使武器系统、军队结构、战争方法、指挥手段及战争样式等各个方面发生革命性变化:第一,用新技术改造常规武器,使坦克、飞机、大炮、舰艇等装上现代化的翅膀,跻身于新技术之林;第二,用新技术创造新武器,将使一代新型的高技术武器(如精确制导、能束武器等)登上战争舞台,极大地改变战争面貌;第三,新技术提高了对战争的指挥、控制能力,改变着战争方法,使战争出现新的趋向。因为从1945年美国使用2颗原子弹以后,再没有发生核战争的实例,自那次以后所进行的战争,都是常规战争,但不排除是在核武器威胁条件下进行的。
现代战争的特点,由于世界上许多新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引起了军队武器装备、编制体制以及作战方式方法的重大变化,从而使战争出现了以下特点: 第一,战场时、空“禁区”的限制大为缩小,作战行动更富于突然性;第二,现代武器破坏、杀伤作用增大,战争异常严酷;第三,战场空间愈加立体化、多维化,无形战场的角逐更加激烈;第四,战争的物资消耗巨大,后勤保障更加艰巨困难;第五,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出现,使现代战争指挥方式发生历史性的变革。
当然,另有军事专家则强调现代战争具有:第一,广延性--战场范围广大,前后方界限不清,大规模交战波及战争双方的整个领土及外层空间;第二,多变性--战场态势错综复杂,情况千变万化,争夺战场主动权的斗争炽烈,对快速反应要求更高;第三,交叉性--战场犬牙交错,战线模糊不清,复杂的交战将在多层次展开;第四,立体性--战场的立体化突出,空中、海上、海下、地面、外层空间的作战同时或交错进行;第五,破坏性--火力强、破坏大、消耗多、各项保障复杂;第六,分散性--军队进一步疏散配置,作战行动将表现为大兵团统一控制下的群体分散独立作战;第七,机动性--军队的流动性大,遭遇战的可能增多;第八,连续性--战役战斗的间隙缩短,打破昼夜界限。有的则强调电子战,有的更强调“快节奏”,有的注重政治和技术因素,有的注重经济对现代战争的影响。然而,不管现代战争的特点到底是第一个观点的五种,异或是第二个观点的八种。他们都拥一个有共同的前提那就是: 都不可能离开“高技术兵器”。
以上资料说明,战争给人们付出非常大的代价.而我国是战争频繁的国家之一,要付出的代价当然也不少.从努力社会封建社会至近代,农民起义人民革命之频繁;历史上统治阶级内部队及诸侯之间争城夺地的战争更是难以计数.引发战争的起因不非是为了一点利益和权利.从夏朝到明代大约有3300次战争,清代有400余次,近代有有数百次之多.我国历史上大约有发生大小战争共约有4000-5000次,约占世界历史上战争总数的1/3。
上一世纪人类已经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丧生的人数超过800万,受伤者高达2200万其中700万人终身残废。财产损失大约 2600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更大,损失也更惨重。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国总伤亡人类约1亿,财产损失4万多亿美元。而离我们最近战争让我们看到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对弱者的公然入侵,越南、朝鲜、中东、非洲、全世界都有它的足迹,全为自己利益!
战争是残酷的,每次战争都制造了无数的家破人亡,制造了无数的孤儿寡母,制造了无数的伤残累累,虽然我们不愿打仗,但是如果真的到了要上战场的的一天,我们也不会惧怕任何一股势力,国家一定会像全世界展现出东方巨龙应有的强硬姿态。
当前,和平、发展与合作是时代的主流,但我国发展面临的安全制约因素仍然不少,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新形势下我们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稳定的任务很重,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的使命艰巨,这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面临着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部队建设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一些重大关系需要科学把握。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提高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必须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推动我军高新技术武器装备自主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加紧构建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加强诸军兵种部联合作战。
第三篇:中外战争史学习心得体会
中外战争史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是继我们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其意义十分重大,通过中外战争史学习,我对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核武器、步兵分队技术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等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在理论课期间观看的军事录像更是深深吸引了我,这些比文字更有感染力的视频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军事历史和军事现况,增强了我们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和纪律性,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首先看的是二战篇。在这里,我们仿佛走进那段真实历史,对于二战第一次有了如此全面而丰富的认识。比如库尔斯克战役,库尔斯克战役,是德国武装部队在东线的最后一次战略进攻。作为主动一方,德军在兵力兵器数量上却处于全面劣势,其之所以能够将攻势维持一周到二周时间,除了依靠兵力机动获得局部优势以及兵员素质外,基本都是指望其装甲部队和空军。
德军装甲部队在这次战役中达到了空前强大的程度,装备了大量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中重型战车。这些战车不仅支撑起了昙花一现的“城堡”攻势,更在其后红军的反攻中充当救火队的角色,以不断的反击阻止了苏军合围德军重兵集团的企图。
但作为代价,德国装甲部队本身在库尔斯克战役中也遭到了巨大损失。上千辆最精良的战车连同大量身经百战的坦克手彻底损失,另外上千辆战车也遭到损毁。不仅是装甲部队,整个德国陆军的精华都继斯大林格勒后在库尔斯克再度严重消耗。在未来的战争中,德国搜集炮灰的能力和战车的产量将日益提高,但要弥补多年征战锻炼出来的精华的损失,并继续维持库尔斯克战役时的装甲技术优势,却是完全不可能的。
和德国相比,苏联战车攻防两方面性能都已经显得相当落后,而且轻型战车比率过大。苏联坦克部队在反击中过于仓促分散的弊病依然存在。而在进攻中,由于红军坦克难以抵挡德军反坦克武器的打击,苏联人也只能更多依靠炮兵的密集轰击和步兵冲锋来打开德军防线,然后再将坦克部队投入纵深推进。但由于缺乏与步工炮等兵种的协同,运输车辆匮乏,战车性能落后,红军坦克部队的进展依然受到很大限制。
红军在防御中的胜利,得益于坚固且大纵深配置的阵地、密集的雷场、庞大的战略预备队以及士兵的顽强。虽然他们缺乏摧毁德军战车的有效武器,却依然在最大程度降低了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能力。而在反攻中,苏
联人通汞中炮火和兵力摧毁德军第一线防御的能力已经大大提高,但由于坦克部队的缺陷,其大纵深推进合围的能力还相当欠缺。
尽管暴露出众多缺陷,付出了惨痛代价,但库尔斯克胜利对苏联的巨大意义并未受到削弱。虽然在莫斯科城下德国人已经被证明并非不可战胜,斯大林格勒更被公认为战争的转折点,但这些胜利依然可以被非议者归咎于天气、地形、漫长的交通线、德国不可靠的盟友等等。而在夏季的库尔斯克,在赫鲁晓夫形容为“百花盛开,香露欲滴”的草原,红军在攻防两个阶段,击败了准备充分齐装满员的德国陆军“最精锐的部队、最精良的武器、最杰出的指挥官”。这一事实对双方在心理上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对红军而言,库尔斯克所带来的当然不仅仅是胜利者的信心和气势。更重要在于,在库尔斯克战役前后,经过处于巅峰状态的德国陆军的“锻炼培养”,红军已经真正成熟了起来。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国陆军将从巅峰逐渐下滑并最后跌落,而苏军则真正开始了向顶峰的爬升!红军的坦克部队日趋强大,85毫米火炮的系列战车将逐渐抵消德军的装甲技术优势,增加的机动车辆将提高纵深推进能力;红军的炮兵将更加具有毁灭性,其步兵将更加习惯于跟随徐进弹幕的炸点冲锋;随着经验的增加和通讯工具的改善,红军的协同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从战略上看,库尔斯克的结局真正决定了希特勒德国的命运。无论是莫斯科还是斯大林格勒的失败,仅仅证实德国的力量不足以消灭苏联。而在库尔斯克战役后,逐渐丧失了质量优势,数量也不断下降的德国武装部队不但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同时也失去了长达两年的东线单线作战的宝贵时光,陷入了绝望的两线作战。
此外,还有北非战争,隆美尔的战争才华让人惊叹,占有优势的盟军一度被逼入绝境,可是,北非战场毕竟不是希特勒心中的主战场,德国在北非的投入有限,而且地中海的直布罗陀海峡和马耳他岛被英美盟军控制,德国丧失海上交通运输线,导致后勤补给跟不上,从而在这场消耗战中德国最终失败。因此,一个优秀的指挥官可能带领军队打赢很多场战役,但如果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是难以延续胜利的,如拿破仑东征莫斯科,如隆美尔。
战争武器的先进与否、战术的高低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如大西洋海战,最初英国完全处于劣势,德国潜艇频频得手,英国损失惨重,最终与美国达成协议,开始共同御敌,他们研制出新型雷达,对潜艇的探测精确度和灵敏度大大提高,同时新型鱼雷能攻击到更深处的潜艇,这些使得大西洋海战局势开始逆转,英美掌握了海上主动权,德国开始节节败退。此外,德国以新型机械化部队进攻波兰时,波兰人还停留在骑士时代,以骑兵为战争主力冲锋陷阵,结果被德军“闪电战”打得溃不成军。而法国虽然有最先进的武器,可是却完全没有看到机械化装备的巨大战争前景,而是“一战”的战术指挥部队,造成先进武器装备的价值的极大浪费,加之法国人的轻敌思想,最终法国以惊人的速度败在德国手中。以上几点均比较典型地说明了装备和战术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只有用最先进的战术指挥最先进的武器,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战果。而我们将来面临的将是信息化战争,这绝对是一场高技术和高战术的较量,要想打赢这场战争,就必须要求我们配备高科技军事装备,同时掌握新形势下战争的应对战术,二者结合才能取得信息化战争的胜利。
通过对中外战争史课程的学习,我已经学到了很多,从中收益非浅.在大学的四年,我想这门特殊的课程为我的生命上了一层绿色,不仅是绿色的军装,也是一颗能感受的心.提醒着我不仅要努力学习知识,更应关注天下大事,更应心系祖国安危,这是一颗感恩的心,让我感谢能让我平静的坐在教室学习的保卫国家安全的战士,让我感谢那些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人,我也应感谢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的人.
第四篇:中外战争史学习心得体会
中外战争史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是继我们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其意义十分重大,通过中外战争史学习,我对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核武器、步兵分队技术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等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在理论课期间观看的军事录像更是深深吸引了我,这些比文字更有感染力的视频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军事历史和军事现况,增强了我们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和纪律性,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首先看的是二战篇。在这里,我们仿佛走进那段真实历史,对于二战第一次有了如此全面而丰富的认识。比如库尔斯克战役,库尔斯克战役,是德国武装部队在东线的最后一次战略进攻。作为主动一方,德军在兵力兵器数量上却处于全面劣势,其之所以能够将攻势维持一周到二周时间,除了依靠兵力机动获得局部优势以及兵员素质外,基本都是指望其装甲部队和空军。
德军装甲部队在这次战役中达到了空前强大的程度,装备了大量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中重型战车。这些战车不仅支撑起了昙花一现的“城堡”攻势,更在其后红军的反攻中充当救火队的角色,以不断的反击阻止了苏军合围德军重兵集团的企图。
但作为代价,德国装甲部队本身在库尔斯克战役中也遭到了巨大损失。上千辆最精良的战车连同大量身经百战的坦克手彻底损失,另外上千辆战车也遭到损毁。不仅是装甲部队,整个德国陆军的精华都继斯大林格勒后在库尔斯克再度严重消耗。在未来的战争中,德国搜集炮灰的能力和战车的产量将日益提高,但要弥补多年征战锻炼出来的精华的损失,并继续维持库尔斯克战役时的装甲技术优势,却是完全不可能的。
和德国相比,苏联战车攻防两方面性能都已经显得相当落后,而且轻型战车比率过大。苏联坦克部队在反击中过于仓促分散的弊病依然存在。而在进攻中,由于红军坦克难以抵挡德军反坦克武器的打击,苏联人也只能更多依靠炮兵的密集轰击和步兵冲锋来打开德军防线,然后再将坦克部队投入纵深推进。但由于缺乏与步工炮等兵种的协同,运输车辆匮乏,战车性能落后,红军坦克部队的进展依然受到很大限制。
红军在防御中的胜利,得益于坚固且大纵深配置的阵地、密集的雷场、庞大的战略预备队以及士兵的顽强。虽然他们缺乏摧毁德军战车的有效武器,却依然在最大程度降低了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能力。而在反攻中,苏联人通汞中炮火和兵力摧毁德军第一线防御的能力已经大大提高,但由于坦克部队的缺陷,其大纵深推进合围的能力还相当欠缺。
尽管暴露出众多缺陷,付出了惨痛代价,但库尔斯克胜利对苏联的巨大意义并未受到削弱。虽然在莫斯科城下德国人已经被证明并非不可战胜,斯大林格勒更被公认为战争的转折点,但这些胜利依然可以被非议者归咎于天气、地形、漫长的交通线、德国不可靠的盟友等等。而在夏季的库尔斯克,在赫鲁晓夫形容为“百花盛开,香露欲滴”的草原,红军在攻防两个阶段,击败了准备充分齐装满员的德国陆军“最精锐的部队、最精良的武器、最杰出的指挥官”。这一事实对双方在心理上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对红军而言,库尔斯克所带来的当然不仅仅是胜利者的信心和气势。更重要在于,在库尔斯克战役前后,经过处于巅峰状态的德国陆军的“锻炼培养”,红军已经真正成熟了起来。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国陆军将从巅峰逐渐下滑并最后跌落,而苏军则真正开始了向顶峰的爬升!红军的坦克部队日趋强大,85毫米火炮的系列战车将逐渐抵消德军的装甲技术优势,增加的机动车辆将提高纵深推进能力;红军的炮兵将更加具有毁灭性,其步兵将更加习惯于跟随徐进弹幕的炸点冲锋;随着经验的增加和通讯工具的改善,红军的协同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从战略上看,库尔斯克的结局真正决定了希特勒德国的命运。无论是莫斯科还是斯大林格勒的失败,仅仅证实德国的力量不足以消灭苏联。而在库尔斯克战役后,逐渐丧失了质量优势,数量也不断下降的德国武装部队不但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同时也失去了长达两年的东线单线作战的宝贵时光,陷入了绝望的两线作战。
此外,还有北非战争,隆美尔的战争才华让人惊叹,占有优势的盟军一度被逼入绝境,可是,北非战场毕竟不是希特勒心中的主战场,德国在北非的投入有限,而且地中海的直布罗陀海峡和马耳他岛被英美盟军控制,德国丧失海上交通运输线,导致后勤补给跟不上,从而在这场消耗战中德国最终失败。因此,一个优秀的指挥官可能带领军队打赢很多场战役,但如果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是难以延续胜利的,如拿破仑东征莫斯科,如隆美尔。
战争武器的先进与否、战术的高低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如大西洋海战,最初英国完全处于劣势,德国潜艇频频得手,英国损失惨重,最终与美国达成协议,开始共同御敌,他们研制出新型雷达,对潜艇的探测精确度和灵敏度大大提高,同时新型鱼雷能攻击到更深处的潜艇,这些使得大西洋海战局势开始逆转,英美掌握了海上主动权,德国开始节节败退。此外,德国以新型机械化部队进攻波兰时,波兰人还停留在骑士时代,以骑兵为战争主力冲锋陷阵,结果被德军“闪电战”打得溃不成军。而法国虽然有最先进的武器,可是却完全没有看到机械化装备的巨大战争前景,而是“一战”的战术指挥部队,造成先进武器装备的价值的极大浪费,加之法国人的轻敌思想,最终法国以惊人的速度败在德国手中。以上几点均比较典型地说明了装备和战术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只有用最先进的战术指挥最先进的武器,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战果。而我们将来面临的将是信息化战争,这绝对是一场高技术和高战术的较量,要想打赢这场战争,就必须要求我们配备高科技军事装备,同时掌握新形势下战争的应对战术,二者结合才能取得信息化战争的胜利。
通过对中外战争史课程的学习,我已经学到了很多,从中收益非浅.在大学的四年,我想这门特殊的课程为我的生命上了一层绿色,不仅是绿色的军装,也是一颗能感受的心.提醒着我不仅要努力学习知识,更应关注天下大事,更应心系祖国安危,这是一颗感恩的心,让我感谢能让我平静的坐在教室学习的保卫国家安全的战士,让我感谢那些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人,我也应感谢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的人.
第五篇:中国战争史
华北抗战重要战事
(山西部分)
平型关战斗
1937年9月中下旬,沿平绥铁路推进的日军进入山西北部,占领天镇、广灵、大同。阎锡山指挥的晋绥军纷纷向雁门关方向撤退。进驻五台的八路军总部指示第120师从西面驰援雁门关;第115师从东面配合友军作战,对从灵丘增援平型关之敌实施攻击。9月22日,日军第5师团一部首先从灵丘向平型关方向进犯,23日和24日在平型关正面及团城口与中国守军发生激战。9月24日,第115师主力冒雨由冉庄向平型关东北前进后设伏。9月25日晨,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进入八路军的伏击区。八路军突然发起猛烈攻击,并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对陷入混乱的日军实行分割、包围,与敌进行白刃格斗,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9月24日至25日,担任钳制、阻击任务的第115师独立团,截断涞源、灵丘之间的交通线,打退日军增援部队的多次冲击,歼敌300余人。
平型关战斗,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雁门关伏击战
1937年10月18日,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主力于雁门关以南公路两侧高地设伏,打击往返于大同至代县间的敌运输部队,切断进攻忻口之敌的后方补给线。10时许,日军汽车50余辆满载步兵由北驶入我伏击区,我第716团即以密集火力向敌车队进行袭击,击毁敌部分汽车。正当我与该敌激战时,由阳明堡方向驶来敌汽车200余辆。我第716团当即以一部兵力阻击该敌,激战至夜,敌又增援,我第716团遂撤出战斗。此战,共毙伤敌300余人,击毁敌汽车20余辆。20日夜,第716团以一部袭取了雁门关,以另一部破坏了广武至太和岭间的公路及桥梁。21日,该团再次于黑石头沟地区设伏。9时许,由南向北行驶之敌汽车200余辆和由北向南行驶之敌汽车数十辆,同时进入我伏击区,我军随即展开攻击,敌下车顽抗,并在8架飞机支援下向我反扑。我军居高临下,以猛烈火力歼敌一部,击毁其汽车10余辆,尔后主动撤出战斗。从18日至21日,我第716团在雁门关以南共毙伤敌500余人,毁敌汽车数十辆,切断了敌由大同经雁门关至忻口的后方补给线。
阳明堡战斗
1937年10月中旬,奉命于崞县、代县以东地区侧击敌人的第129师先头部队第769团,进至滹沱河南岸苏龙口、刘家庄一带。该团发现敌机不断由滹沱河北岸的阳明堡机场起落。经周密侦察获悉:阳明堡机场有敌机24架,并驻有警卫分队和地勤人员共200余人,机场周围设有铁丝网并构有简单防御工事。据此,第769团首长决心夜袭敌机场。10月19日夜,第769团各部分别向预定地区开进。第3营以两个步兵连和机枪连组成突击队,以一个步兵连作营预备队。突击队避开敌警卫分队,秘密进入机场。
当接近到距敌机约30米时,敌哨兵始发觉,我突击队当即按预定计划发起攻击,一部将敌警卫分队压制于掩蔽部内,并打退其连续反扑;一部迅速扑向敌机群,敌机顿时爆炸起火。此时,敌警卫分队疯狂实施反扑,我突击队与敌展开白刃格斗。经一小时激战,歼敌100余人,毁伤全部敌机24架。完成任务后,部队顺利撤出战斗。
这一战斗的胜利,削弱了忻口当面之敌的空中突击力量,打击了敌之空中运输,有力地配合了友军作战。
忻口战役
1937年9月底,日军第5师团和关东军一部突破中国军队从雁门关至平型关的内长城防线,继续向太原进攻。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部决定在忻口地区组织防御战,将战区部队编为右翼军、中央军、左翼军和总预备队,分别归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国民党将领卫立煌、杨爱源、傅作义指挥。其中,朱德统领的右翼军除八路军以外,还包括国民党军队第73师、第101师和新编第2师。
10月13日,日军对忻口守军防御阵地展开全线攻击。中国守军顽强抵抗,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战斗异常激烈。连日鏖战中,中国军队给日军以很大的杀伤,自身也遭受重大伤亡。郝梦龄、姜玉贞等将领在激战中壮烈殉国。忻口战役中,八路军第115师和第120师各部在敌人侧翼和后方频频出击,使日军侧背受到严重威胁,不能及时得到粮食和弹药的补给。第129师先后进行七亘村、广阳、黄崖底等战斗,取得胜利。这些战斗直接配合了国民党友军的作战。
忻口战役历时一个多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以伤亡10万余人的代价,歼敌 2 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和不可一世的骄蛮姿态。忻口战役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较好的一次战役。
广阳伏击战
1937年10月,八路军总部为支援国民党军保卫太原,打击日军的进攻锐气,令第115师师长林彪率师部和第343旅速由五台地区南下,协同在正太铁路以南作战的八路军第129师侧击西犯日军。第115师到达平定西南地区后,为阻击日军向榆次进犯,令第343旅以1个营的兵力在昔阳城西马道岭地区节节抗击,掩护第685、第686团在广阳地区设伏。11月4日13时许,日军第20师团先头第40旅团第79联队主力4000余人通过八路军预伏区进至松塔,其师团辎重队及1个大队进至广阳地区时,八路军第343旅旅长陈光即令预伏部队突然开火,将日军队形打乱,趁势发起冲击与敌冲杀,展开白刃格斗,经4小时激战,歼日军近1000人。7日,八路军第129师第769、第772、第771团在第343旅配合下,由第386旅旅长陈赓指挥,又于广阳以东地区设伏。17时许,当由沾尚镇西进的日军先头部队进至伏击区时,设伏的3个团分别向其发起攻击,日军占据村落顽抗,八路军英勇冲杀,经1小时激战,歼日军250余人。
广阳两次伏击战,共歼日军1000余人,缴获骡马700余匹和大批枪支弹药及其他军用品。八路军伤亡300余人。八路军英勇作战,迫使日军改道西犯,迟滞日军进攻太原的行动达一周之久,援助和掩护了防守娘子关地区的国民党友军的安全撤退,振奋了当地人民的抗日精神。
晋西北突破战
1938年2月下旬,敌以驻蒙军第26师团、华北方面军第109师团及伪蒙军各一部共1万余人,由平绥、同蒲铁路和太(原)汾(阳)公路沿线各据点出动,分五路向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攻。当时在晋西北虽有晋绥军4个军,但除傅作义部第35军对敌稍作抵抗外,其余均先后撤退。
3月6日,毛泽东电示120师:“敌分五路包围120师及傅作义军,企图压迫我军渡河情况已明,但每路敌力均不大,我贺师应与傅作义协力各个击破之。”我第120师遂以一部兵力钳制其他各路敌军,集中主力,选择深入腹地孤立突出之一路敌军,采取袭击、围困等战术手段,迫使敌弃城出逃,在运动中歼灭之。至4月1日,先后收复了宁武、神池等7座县城,共歼敌1500余人,缴枪200余支、汽车14辆、骡马100余匹,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日军,增强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战信心,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而且,配合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打退了敌对黄河渡口军渡、碛口和府谷的进犯,有力地保障了陕甘宁边区的安全。
神头岭战斗
1938年3月上旬,八路军第129师进至襄垣东南地区,伺机破袭邯长路,打击西犯之敌,支援晋西南友军作战。
邯长路是进占长治之敌从平汉铁路取得补给的主要交通线,位于该线上的黎城,是敌重要兵站基地。第129师决心袭击黎城,吸引潞城之敌出援,于神头岭地区伏击歼灭该敌。3月16日4时,第769团第1营袭入黎城,在歼敌100余人后,即于拂晓前主动撤出。在我军袭击黎城时,潞城之敌以步骑兵1500余人向黎城增援。9时30分,当该敌全部进我军伏击阵地时,第386旅突然向敌发起攻击。第771团、第772团、补充团对敌实施夹击,并以一部切断敌之退路。战至11时13分,进入神头岭之敌除100余人窜回潞城外,其余均被歼灭。是役,第386旅共歼日军1500余人,俘敌8人,击毙与缴获骡马600余匹,缴获长短枪550余支,我军伤亡240余人。这次战斗,由于我军准确掌握敌情,巧妙利用地形,采取三面伏击,形成“口袋”,因而收到了隐蔽突然、出敌不意、速战速决之效。
响堂铺战斗
1938年3月,神头岭战斗胜利后,八路军第129师决心以主力于山西涉县西南之响堂铺,伏击敌往返之运输部队。3月31日9时许,敌辎重部队汽车180辆及其掩护部队由黎城开向涉县时,开始进入伏击圈。第771团放过前100余辆汽车,让其进至第769团伏击区,待其余汽车全部进入伏击区时,两个团同时向敌实施猛烈的火力袭击。经2小时激战,敌除30余人逃窜外,余均被歼。与此同时,由黎城、涉县分别出援之敌,亦被我阻援部队击退。此次战斗,我军共歼日军少佐以下400余人,毁敌汽车180辆,缴获长短枪130余支、迫击炮4门以及其它大批军用物资。
八路军第129师在正太铁路和邯长路上连续取得长生口、神头岭和响堂铺等战斗的胜利,有利打击和钳制了日军支援了晋西、晋南的友军。
晋东南反九路围攻
1938年4月4日,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军集中兵力3万余人,由同蒲、正太、平汉铁路线及长治、屯国等地出动,分九路向晋东南地区八路军和国民党军大举围攻。我军各部协同国民党军,阻止敌军深入。至10日前后,出犯之敌均被阻止,只有敌第108师团3个联队分三路侵入晋东南根据地腹地。八路军总部令第129师主力及第689团,伺机歼灭侵入武乡的疲惫孤立之敌。
4月15日黄昏,侵占武乡县城之日军第108师团第117联队3000余人,放弃武乡连夜沿浊漳河东撤。八路军129师以转回内线的4个主力团,迅速发起追击,歼灭该敌于运动中。16日晨,我在敌两侧实施平行追击的部队超越敌人,在武乡以东长乐村将敌大部截住,并迅速发起攻击,各部队勇猛冲向敌群,与敌展开激烈搏斗。这时已过长乐村之敌1000余人,为解救其被围部队,向我阵地猛攻。14时,由辽县来援之敌第105联队1000余人,向八路军第689、第772团阵地猛攻,但均被我军阻止,而被围于长乐村以西之敌,也已悉数被歼。此次战斗,我军共歼日军2200余人,自己伤亡800余人。第772团团长叶成焕光荣牺牲。长乐村战斗的胜利,对粉碎敌之围攻起了决定性作用。此后,各路敌军纷纷撤退,八路军第129师等部乘胜转入追击,敌之九路围攻遂被彻底粉碎。
是役,历时23天,我军共歼敌4000余人,收复县城18座,从而使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为我军向冀南、豫北平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岳区冬季反“扫荡”战役
1939年10月25日,日军纠集2万余兵力,向晋察冀的北岳区进行冬季大“扫荡”。11月初,晋察冀部队在八路军第120师的配合下,在河北省涞源县雁宿崖、黄土岭成功地进行伏击围歼战,两战共歼敌1500余人。11月7日晨,敌主力由黄土岭出发,在独立混成第二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率领下,沿山谷向东移动,下午3时进入我伏击圈。我军当即发起攻击,敌伤亡惨重。激战中,我第一团发现一独立家屋附近猬集一群敌人,即令第一军分区炮兵连以迫击炮火力对其进行袭击,当即将阿部规秀中将击毙。至8日,我军共歼敌900余人。这是中国抗战史上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官。11月中旬,日军采取分路合击战术直插抗日根据地腹地。八路军沉着应敌,经过43天大小108次战斗,毙伤敌军3600余人,历时40余天的冬季反“扫荡”作战胜利结束。不仅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并且使敌不敢再轻易以少数兵力深入我根据地腹地。
百团大战
1940年夏,为粉碎日军“囚笼政策”,敌后抗日军民乘青纱帐和雨季,对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八路军参战部队达105个团约20余万人,故称“百团大战”。
8月20日夜,我参战部队同时发起攻击,歼灭大量日、伪军。日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在攻击井陉煤矿战斗中,我军战士从战火中救出两名日本小女孩。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对她们极为关怀,派专人照顾,并致函当面向日军指挥官阐明我军革命人道主义立场,尔后派人将小女孩送进日军据点,引起日军内部的很大震动。
9月20日至10月5日,我军继续袭击交通线两侧敌人和摧毁深入根据地内的敌据点,并攻下榆社县城,缴获大批武器。从10月6日起,日军调集重兵,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报复性“扫荡”。华北根据地军民转入反“扫荡”作战,先后击退日军的“扫荡”。
百团大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日军投降47人,伪军反正1845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桥隧和火车站260多处,摧毁大量敌堡和据点;缴获各种炮53门,各种枪5900余支。八路军伤亡1.7万余人,决死队第三纵队政治委员董天知光荣牺牲。
百团大战打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牵制了日军的兵力,推迟了日军“南进”的时间,并对支持正面战场作战,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的作用。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是抵抗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
太行太岳夏季反“扫荡”作战
1942年5月,日军以3万余人兵力,采取“铁壁合围,捕捉奇袭”等战法,对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进行夏季“扫荡”。
5月19日,敌以2.5万余人的兵力,对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所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北部地区进行“扫荡”。25日,敌在其航空兵的支援下发起攻击。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机关在部队掩护下,分3个方向突出重围。在紧急情况下,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指挥突围作战中,不顾个人安危指挥部队突围,不幸中弹,于十字岭壮烈殉国。26日,敌转入“辗转清剿”,为粉碎敌之“清剿”,我军积极展开破袭战。31日,奇袭长治敌飞机场,毁敌机3架,汽车14辆,油库2座。与此同时,乘敌后方空虚,一度袭入虒亭、五阳、黄碾等敌据点,给敌以很大打击。地方武装和民兵在平汉、白晋、同蒲和正太等铁路沿线展开破击战,有力地配合了内线部队的反“扫荡”作战。6月9日,日伪军由邯(郸)长(治)公路及清漳河两岸地区南下,“扫荡”太行南部地区。八路军129师直属队及新编第一旅一部,被敌压缩于涉县西南的石城、黄花地区,处境十分险恶。129师乘夜从四面合围的敌军间隙中,巧妙地跳出了合围圈。敌军合围计划破产后,于19日撤退。
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夏季反“扫荡”作战,历时38天,共歼敌3000余人,坚持和巩固了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