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
习近平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保证。这次大会在总结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理论上的一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确立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都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深刻认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至关重要。胡锦涛同志多次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精辟论述,对我们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今天,我主要围绕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从五个方面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体会和认识,同大家一起研究讨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重要论断,从时间和空间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科学界定,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提供了根本依据。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科学命题,最早是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10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他明确指出,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之所以还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从根本上说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对他们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也指出,马克思的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他们的学说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之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
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概括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论体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的理论成果。“旗帜”,则体现了“道路”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这面旗帜,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又要在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就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党的十七大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理论结晶。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住国内外政治**和经济风险等种种严峻考验,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说一脉相承,一是它们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理论渊源上一脉相承;二是它们都坚持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理论主题上一脉相承;三是它们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理论品质上一脉相承;四是它们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在理论基点上一脉相承;五是它们都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理论目标上一脉相承。说与时俱进,是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都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引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近30年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指导下的创新实践,既体现了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又必然会对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到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探索和回答三大基本问题展开,深化和丰富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个理论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重大理论观点,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个理论体系,内容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三大基本问题,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对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创新程度、丰富程度和深刻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探索和回答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从实践到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造,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
《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年来,社会主义无论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也发生了严重曲折。在我国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既在独立自主的实践中创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在失误和挫折中汲取了深刻教训。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如何科学总结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回答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邓小平理论紧紧抓住这个基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从时代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从我们党的立党宗旨和治国目标,从我国面临的国际挑战和机遇,全面、系统、深刻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布局、战略重点等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
系列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广大人民的新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继续进行探索,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到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从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到正确应对和驾驭经济全球化、促进共同发展等等,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的世界大势和我国的发展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思想,用新的思想观点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基本问题上所形成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执政以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如何认识、把握和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是生死攸关、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围绕这个目标,邓小平同志对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江泽民同志深刻分析世纪之交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切实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围绕这个目标,江泽民同志对在长期执政、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21世纪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围绕这个目标,党中央对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创新理论观点,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更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巨大政治压力和经济压力,面对着解放和发展社会
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的繁重任务,解决好发展问题尤为紧迫。邓小平理论高度关注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之一,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强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还科学谋划我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问题同党的性质、党的执政理念联系起来,明确提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出“五个统筹”,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重大问题进行的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和取得的丰硕理论成果,深化和丰富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总之,新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过程,就是在整体上不断深化和丰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运用水平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这个重要论断,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搞改革开放没有丢老祖宗,老祖宗不能丢。马克思列宁主义告诉我们,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必须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必须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须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必须坚持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机制,等等。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脉相承的,这个“脉”,就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比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思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强调这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特定阶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提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思想,指出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没有出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强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思想,强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思想,强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强调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强调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方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思想,强调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提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等等。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的,这个“进”,主要就体现在提出了以上这样一大批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对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根据我国国情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创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这些实践成果,都为我们党在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从理论渊源上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它们在立场、观点、方法等基本方面的共同点。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既包括毛泽东同志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确思想,也包括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毛泽东同志针对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产生的弊端,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努力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以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和同年党的八大制定反映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路线,以及1957年毛泽东同志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等为标志,我们党开始了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并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成果。但是,后来发生的严重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严重错误,使得一些正确的方针政策没有得到贯彻落实。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在艰辛探索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阐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所从事的事业与毛泽东同志的关系。他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继承了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留给我们的重要思想成果,又以改革开放新的实践为基础发展了这些重要思想成果。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他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胡锦涛同志这些论断,从根本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的内在联系说清楚、讲明白了。
概括起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既生动而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生动而具体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再一次有力地证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仍然是共产党人正确认识、把握和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不断发展进步,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既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既继承了前人,又创新了内容,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我们党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探索真理、把握规律的结果。党的十七大要求全党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我体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这个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握好以下几点是很有必要的。
(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好实践。这是因为:从精神实质上看,科学发展观所突出强调的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以及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就是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发展规律、运用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理论结构上看,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以丰富的思想内涵、严密的内在逻辑,构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体系。从实践要求上看,科
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最新认识。因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城乡统筹、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坚持内外协调、坚持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意识、全面发展意识、协调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要毫不含糊地去改,切实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努力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我们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也是贯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吸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拓展,对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认识、新实践,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为先导的。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能不断创新、在排除各种错误倾向干扰的同时又能汲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实现新突破、开拓新境界,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丰富和发展。
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抓住机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应对挑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更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我们要充分认识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创新领导方法,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各级领导干部要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表率,在深化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认识中解放思想,在认清目标、明确任务中解放思想,在对比先进、查找差距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真抓实干,在转变观念中破解难题,在更新思路中转变发展方式,真正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到解决问题上。坚持解放思想,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在党内特别是干部队伍中大力营造有利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倡导和支持党员、干部开动脑筋去思考,放开手脚去探索,使大家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对勇于改革创新的干部,做得对的要热情支持,做得不够的要积极引导,做得不对的要及时帮助他们纠正,以保护和调动广大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党的十七大以来,一些地方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要继续深入扎实地进行下去,以思想大解放和观念大转变推进经济社会大发展。全党同志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会越来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越来越兴旺。
(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是贯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一条主线,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提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开辟、拓展并越走越宽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丰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越举越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就是这样内在地、有机地、不可分离地紧紧联系在一起。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如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这“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辛探索得来的,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牢牢记取、坚持运用,并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加以丰富和发展。目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在前进中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还面临着攻坚克难的繁重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
(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在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指出,当前我国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始终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坚持从基本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既积极进取、增强工作的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又充分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防止和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做法,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踏踏实实地艰苦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是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制定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这些精辟论述,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党和人民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讲得很透彻、很深刻、很到位。我们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展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定不移地按照“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我们党经受风险考验、实现执政兴国使命的最可靠保证,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要求。
(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靠我们党带领人民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靠我们党带领人民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靠我们党用自身的先进性来引领、用过硬的执政本领来推进。因此,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既是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所在。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创新型的国家才能实现繁荣富强,只有创新型的民族才能兴旺发达,只有创新型的政党才能永葆先进性。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党既要敢于和善于在自己领导的伟大事业中不断改革创新,又要敢于和善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教育和督促领导干部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分发挥各个年龄段干部的作用。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党内选举制度,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目标扩大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范围,加强党委的民主集中制建设。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整体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激情。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组织设置创新、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通过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五、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丰富和发展,同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干部学习培训工作,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贯彻落实这一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要大力弘扬
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学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理论素质、党性修养、实际能力,更好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对于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统一全党思想具有重大意义。这项工作将先进行试点,然后全面推开。
各级领导干部既是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织者、参加者,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实践者,抓好领导干部就能对广大党员起示范作用,就能带动一片。因此,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重点是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学深一些、学透一些,作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表率。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这一理论体系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将修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意见,推动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
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创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理论空间十分广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开放性,将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种鲜明的特点,正是这个理论体系充满生机与活力、具有巨大真理力量的根本之所在。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创新也必须不断推进。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善于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以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思想理论界对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科学概念和科学命题反响热烈,对这个理论体系的研究踊跃、积极,召开了一系列专题研讨会,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理论文章,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现在重要的是,要再接再厉,乘势而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不断引向深入,特别是要在一些基本问题和重大问题上深化研究。比如:如何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的研究;如何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条件的研究;如何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关系的研究;如何深化科学发展观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思想新贡献的研究;如何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的研究;如何深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研究;如何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制和机制的研究;如何深化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观和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等等。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是一篇大文章。大文章就需要组织精兵强将来做。中央对这项研究很重视,中央宣传部已经把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任务,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的重大选题方向,向全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各省区市研究中心等布置了一批重点研究课题,正在组织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
中央党校及全国党校系统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发挥应有作用。中央党校是我们党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应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方面取得更大成绩,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
习近平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保证。这次大会在总结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理论上的一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确立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都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深刻认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至关重要。胡锦涛同志多次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精辟论述,对我们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今天,我主要围绕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从五个方面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体会和认识,同大家一起研究讨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重要论断,从时间和空间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科学界定,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提供了根本依据。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科学命题,最早是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10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他明确指出,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之所以还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从根本上说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对他们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也指出,马克思的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他们的学说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之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概括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论体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的理论成果。“旗帜”,则体现了“道路”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这面旗帜,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又要在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就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党的十七大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理论结晶。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住国内外政治**和经济风险等种种严峻考验,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说一脉相承,一是它们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理论渊源上一脉相承;二是它们都坚持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理论主题上一脉相承;三是它们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理论品质上一脉相承;四是它们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在理论基点上一脉相承;五是它们都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理论目标上一脉相承。说与时俱进,是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都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引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近30年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指导下的创新实践,既体现了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又必然会对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到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探索和回答三大基本问题展开,深化和丰富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个理论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重大理论观点,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个理论体系,内容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三大基本问题,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对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创新程度、丰富程度和深刻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探索和回答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从实践到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造,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
《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年来,社会主义无论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也发生了严重曲折。在我国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既在独立自主的实践中创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在失误和挫折中汲取了深刻教训。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如何科学总结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回答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邓小平理论紧紧抓住这个基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从时代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从我们党的立党宗旨和治国目标,从我国面临的国际挑战和机遇,全面、系统、深刻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布局、战略重点等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广大人民的新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继续进行探索,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到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从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到正确应对和驾驭经济全球化、促进共同发展等等,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的世界大势和我国的发展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思想,用新的思想观点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基本问题上所形成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执政以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如何认识、把握和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是生死攸关、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围绕这个目标,邓小平同志对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江泽民同志深刻分析世纪之交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切实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围绕这个目标,江泽民同志对在长期执政、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21世纪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围绕这个目标,党中央对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创新理论观点,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更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巨大政治压力和经济压力,面对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的繁重任务,解决好发展问题尤为紧迫。邓小平理论高度关注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之一,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强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还科学谋划我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问题同党的性质、党的执政理念联系起来,明确提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出“五个统筹”,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重大问题进行的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和取得的丰硕理论成果,深化和丰富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总之,新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过程,就是在整体上不断深化和丰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运用水平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这个重要论断,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搞改革开放没有丢老祖宗,老祖宗不能丢。马克思列宁主义告诉我们,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必须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必须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须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必须坚持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机制,等等。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脉相承的,这个“脉”,就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比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思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强调这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特定阶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提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思想,指出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没有出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强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思想,强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思想,强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强调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强调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方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思想,强调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提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等等。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的,这个“进”,主要就体现在提出了以上这样一大批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对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根据我国国情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创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这些实践成果,都为我们党在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从理论渊源上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它们在立场、观点、方法等基本方面的共同点。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既包括毛泽东同志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确思想,也包括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毛泽东同志针对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产生的弊端,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努力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以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和同年党的八大制定反映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路线,以及1957年毛泽东同志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等为标志,我们党开始了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并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成果。但是,后来发生的严重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严重错误,使得一些正确的方针政策没有得到贯彻落实。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在艰辛探索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阐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所从事的事业与毛泽东同志的关系。他指出:“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继承了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留给我们的重要思想成果,又以改革开放新的实践为基础发展了这些重要思想成果。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他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胡锦涛同志这些论断,从根本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的内在联系说清楚、讲明白了。
概括起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既生动而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生动而具体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再一次有力地证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仍然是共产党人正确认识、把握和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不断发展进步,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既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既继承了前人,又创新了内容,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我们党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探索真理、把握规律的结果。党的十七大要求全党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我体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这个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握好以下几点是很有必要的。
(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好实践。这是因为:从精神实质上看,科学发展观所突出强调的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以及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就是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发展规律、运用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理论结构上看,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以丰富的思想内涵、严密的内在逻辑,构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体系。从实践要求上看,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最新认识。因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城乡统筹、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坚持内外协调、坚持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意识、全面发展意识、协调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要毫不含糊地去改,切实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努力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我们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也是贯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吸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拓展,对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认识、新实践,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为先导的。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能不断创新、在排除各种错误倾向干扰的同时又能汲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实现新突破、开拓新境界,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丰富和发展。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抓住机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应对挑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更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我们要充分认识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创新领导方法,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各级领导干部要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表率,在深化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认识中解放思想,在认清目标、明确任务中解放思想,在对比先进、查找差距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真抓实干,在转变观念中破解难题,在更新思路中转变发展方式,真正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到解决问题上。坚持解放思想,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在党内特别是干部队伍中大力营造有利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倡导和支持党员、干部开动脑筋去思考,放开手脚去探索,使大家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对勇于改革创新的干部,做得对的要热情支持,做得不够的要积极引导,做得不对的要及时帮助他们纠正,以保护和调动广大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党的十七大以来,一些地方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要继续深入扎实地进行下去,以思想大解放和观念大转变推进经济社会大发展。全党同志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会越来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越来越兴旺。
(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是贯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一条主线,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提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开辟、拓展并越走越宽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丰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越举越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就是这样内在地、有机地、不可分离地紧紧联系在一起。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如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这“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辛探索得来的,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牢牢记取、坚持运用,并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加以丰富和发展。目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在前进中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还面临着攻坚克难的繁重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
(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在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指出,当前我国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始终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坚持从基本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既积极进取、增强工作的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又充分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防止和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做法,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踏踏实实地艰苦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是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制定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这些精辟论述,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党和人民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讲得很透彻、很深刻、很到位。我们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展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定不移地按照“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我们党经受风险考验、实现执政兴国使命的最可靠保证,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要求。
(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靠我们党带领人民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靠我们党带领人民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靠我们党用自身的先进性来引领、用过硬的执政本领来推进。因此,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既是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所在。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创新型的国家才能实现繁荣富强,只有创新型的民族才能兴旺发达,只有创新型的政党才能永葆先进性。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党既要敢于和善于在自己领导的伟大事业中不断改革创新,又要敢于和善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教育和督促领导干部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分发挥各个年龄段干部的作用。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党内选举制度,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目标扩大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范围,加强党委的民主集中制建设。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整体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激情。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组织设置创新、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通过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五、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丰富和发展,同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干部学习培训工作,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贯彻落实这一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学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理论素质、党性修养、实际能力,更好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对于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统一全党思想具有重大意义。这项工作将先进行试点,然后全面推开。
各级领导干部既是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织者、参加者,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实践者,抓好领导干部就能对广大党员起示范作用,就能带动一片。因此,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重点是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学深一些、学透一些,作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表率。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这一理论体系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将修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意见,推动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
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创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理论空间十分广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开放性,将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种鲜明的特点,正是这个理论体系充满生机与活力、具有巨大真理力量的根本之所在。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创新也必须不断推进。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善于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以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思想理论界对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科学概念和科学命题反响热烈,对这个理论体系的研究踊跃、积极,召开了一系列专题研讨会,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理论文章,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现在重要的是,要再接再厉,乘势而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不断引向深入,特别是要在一些基本问题和重大问题上深化研究。比如:如何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的研究;如何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条件的研究;如何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关系的研究;如何深化科学发展观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思想新贡献的研究;如何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的研究;如何深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研究;如何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制和机制的研究;如何深化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观和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等等。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是一篇大文章。大文章就需要组织精兵强将来做。中央对这项研究很重视,中央宣传部已经把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任务,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的重大选题方向,向全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各省区市研究中心等布置了一批重点研究课题,正在组织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中央党校及全国党校系统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发挥应有作用。中央党校是我们党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应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方面取得更大成绩,作出更大贡献。
注:本文是习近平同志2008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2008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第三篇: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
谈社会主义 2008年第07期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三大基本问题,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对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创新程度、丰富程度和深刻程度。
谈理论学习2007年第09期 善学善思善作善成
要做到“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就必须具有“望尽天涯路”那种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就必须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就必须学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学习和实践中领悟真谛。从而,以领导干部自身善学善思、善作善成的表率作用,扎实推动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谈基层工作 2006年第21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以说,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古人讲,“善为治者,贵在求民之稳,达民之情”。把基层基础工作做扎实了,利益关系得到协调,思想情绪得以理顺,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就能得到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冲突就能得到有效疏导,社会和谐也就有了牢固的基础。
谈农村建设 2006年第08期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深入开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搞好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和完善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强劲动力。浙江省委提出,要使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以先进性教育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检验先进性教育活动。
谈党员先进性 2005年第05期
省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党员领导干部发挥带头作用,为广大党员作出表率,是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关键。”“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带头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既可以给广大党员作出示范,也有利于取得领导教育活动的主动权。”保持先进性是我们党对全体党员提出的总要求,但是对普通党员和党的干部的具体要求又是不同的。省级领导干部作为党的高级干部,处于重要岗位,负有重大责任,起着关键作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党的队伍的中坚。因此,省级领导干部应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身于先进性教育活动,带头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谈为官之道 2004年第19期 用权讲官德 交往有原则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要求,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谈社会稳定 2004年第3期
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抓住根本,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高度关注民生,注重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做好维护社会稳定这件大事。谈生态建设 2003年第13期 生态兴则文明兴
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我们对国家、对浙江人民、对子孙后代的庄严承诺。
谈新农村工作 2002年第16期 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的新形势下,如何探索和尽快形成一套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工作新机制?
谈人民群众利益 2001年第19期
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我们党历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千方百计地为人民群众谋取最大利益。
谈经济结构 2001年第4期
调整经济结构要从实际出发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如何根据本地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制订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是能否搞好结构调整的关键。
谈解放思想 1999年第1期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一以贯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由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思想法宝,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谈经济发展 1996年第10期
扎扎实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一项关键措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福州市近几年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
第四篇: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保证。这次大会在总结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理论上的一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确立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都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深刻认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至关重要。胡锦涛同志多次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精辟论述,对我们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今天,我主要围绕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从五个方面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体会和认识,同大家一起研究讨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重要论断,从时间和空间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科学界定,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提供了根本依据。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科学命题,最早是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10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他明确指出,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之所以还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从根本上说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对他们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也指出,马克思的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他们的学说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之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概括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论体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的理论成果。“旗帜”,则体现了“道路”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这面旗帜,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又要在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就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党的十七大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理论结晶。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住国内外政治**和经济风险等种种严峻考验,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说一脉相承,一是它们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理论渊源上一脉相承;二是它们都坚持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理论主题上一脉相承;三是它们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理论品质上一脉相承;四是它们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在理论基点上一脉相承;五是它们都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理论目标上一脉相承。说与时俱进,是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都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引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近30年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指导下的创新实践,既体现了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又必然会对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到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探索和回答三大基本问题展开,深化和丰富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个理论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重大理论观点,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个理论体系,内容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三大基本问题,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对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创新程度、丰富程度和深刻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探索和回答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从实践到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造,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
《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年来,社会主义无论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也发生了严重曲折。在我国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既在独立自主的实践中创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辉煌成就,积累了
丰富经验,同时也在失误和挫折中汲取了深刻教训。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如何科学总结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回答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邓小平理论紧紧抓住这个基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从时代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从我们党的立党宗旨和治国目标,从我国面临的国际挑战和机遇,全面、系统、深刻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布局、战略重点等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广大人民的新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继续进行探索,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到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从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到正确应对和驾驭经济全球化、促进共同发展等等,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的世界大势和我国的发展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思想,用新的思想观点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基本问题上所形成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执政以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如何认识、把握和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是生死攸关、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围绕这个目标,邓小平同志对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江泽民同志深刻分析世纪之交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切实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围绕这个目标,江泽民同志对在长期执政、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21世纪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围绕这个目标,党中央对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创新理论观点,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更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巨大政治压力和经济压力,面对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的繁重任务,解决好发展问题尤为紧迫。邓小平理论高度关注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之一,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强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还科学谋划我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问题同党的性质、党的执政理念联系起来,明确提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出“五个统筹”,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重大问题进行的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和取得的丰硕理论成果,深化和丰富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总之,新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过程,就是在整体上不断深化和丰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运用水平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这个重要论断,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搞改革开放没有丢老祖宗,老祖宗不能丢。马克思列宁主义告诉我们,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必须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必须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须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必须坚持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机制,等等。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脉相承的,这个“脉”,就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比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思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强调这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特定阶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提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思想,指出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没有出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强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思想,强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思想,强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强调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思想,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强调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方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思想,强调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提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等等。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的,这个“进”,主要就体现在提出了以上这样一大批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好实践。这是因为:从精神实质上看,科学发展观所突出强调的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以及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就是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发展规律、运用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理论结构上看,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以丰富的思想内涵、严密的内在逻辑,构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体系。从实践要求上看,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最新认识。因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城乡统筹、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坚持内外协调、坚持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意识、全面发展意识、协调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要毫不含糊地去改,切实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努力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我们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也是贯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吸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拓展,对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认识、新实践,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为先导的。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能不断创新、在排除各种错误倾向干扰的同时又能汲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实现新突破、开拓新境界,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丰富和发展。
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抓住机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应对挑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更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我们要充分认识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创新领导方法,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各级领导干部要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表率,在深化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认识中解放思想,在认清目标、明确任务中解放思想,在对比先进、查找差距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真抓实干,在转变观念中破解难题,在更新思路中转变发展方式,真正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到解决问题上。坚持解放思想,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在党内特别是干部队伍中大力营造有利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倡导和支持党员、干部开动脑筋去思考,放开手脚去探索,使大家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对勇于改革创新的干部,做得对的要热情支持,做得不够的要积极引导,做得不对的要及时帮助他们纠正,以保护和调动广大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党的十七大以来,一些地方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要继续深入扎实地进行下去,以思想大解放和观念大转变推进经济社会大发展。全党同志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会越来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越来越兴旺。
(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是贯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一条主线,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提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开辟、拓展并越走越宽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丰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越举越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就是这样内在地、有机地、不可分离地紧紧联系在一起。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 伟大成就。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如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这“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辛探索得来的,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牢牢记取、坚持运用,并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加以丰富和发展。目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在前进中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还面临着攻坚克难的繁重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在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指出,当前我国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始终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坚持从基本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既积极进取、增强工作的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又充分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防止和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做法,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踏踏实实地艰苦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是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制定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这些精辟论述,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党和人民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讲得很透彻、很深刻、很到位。我们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展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定不移地按照“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我们党经受风险考验、实现执政兴国使命的最可靠保证,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要求。
(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靠我们党带领人民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靠我们党带领人民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靠我们党用自身的先进性来引领、用过硬的执政本领来推进。因此,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既是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所在。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创新型的国家才能实现繁荣富强,只有创新型的民族才能兴旺发达,只有创新型的政党才能永葆先进性。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党既要敢于和善于在自己领导的伟大事业中不断改革创新,又要敢于和善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教育和督促领导干部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分发挥各个年龄段干部的作用。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党内选举制度,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目标扩大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范围,加强党委的民主集中制建设。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的监督,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整体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激情。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组织设置创新、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通过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五、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丰富和发展,同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干部学习培训工作,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贯彻落实这一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学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理论素质、党性修养、实际能力,更好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对于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统一全党思想具有重大意义。这项工作将先进行试点,然后全面推开。
各级领导干部既是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织者、参加者,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实践者,抓好领导干部就能对广大党员起示范作用,就能带动一片。因此,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重点是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学深一些、学透一些,作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表率。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这一理论体系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将修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意见,推动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
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创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理论空间十分广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开放性,将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种鲜明的特点,正是这个理论体系充满生机与活力、具有巨大真理力量的根本之所在。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创新也必须不断推进。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善于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以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思想理论界对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科学概念和科学命题反响热烈,对这个理论体系的研究踊跃、积极,召开了一系列专题研讨会,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理论文章,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现在重要的是,要再接再厉,乘势而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不断引向深入,特别是要在一些基本问题和重大问题上深化研究。比如:如何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的研究;如何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条件的研究;如何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关系的研究;如何深化科学发展观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思想新贡献的研究;如何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的研究;如何深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研究;如何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制和机制的研究;如何深化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观和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等等。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是一篇大文章。大文章就需要组织精兵强将来做。中央对这项研究很重视,中央宣传部已经把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任务,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的重大选题方向,向全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各省区市研究中心等布置了一批重点研究课题,正在组织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
中央党校及全国党校系统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发挥应有作用。中央党校是我们党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应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方面取得更大成绩,作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体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体会
本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概论,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我有如下的体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这门课来讲,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学说。它有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史论结合的问题。毛泽东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沃土之中,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过程,也是近现代中国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过程。其二,则是与现实结合的问题。让我懂得毛泽东的这些很多道理不是照搬书本上的,而是根据中国的国情,结合其他国家胜利的经验,最主要的是,结合过去的失败和教训,发展出的理论;毛泽东思想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发展的学说。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这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着笔,从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和发展,科学内涵及历史地位四方面展开阐述,指出在近代中国落后及其社会根源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中国化的背景下,毛泽东思想萌芽,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从而得到初步形成,成熟,继续发展。从而确立了鲜活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达到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让我正确的认识了毛泽东思想真实的科学面目,正确的认识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知道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全球化的重大发展。
新中国的建立不是一步到位的结果,而是付出了无数血的代价才得到的,毛主席一生最伟大的几个理论《实践论》、《矛盾论》和《论持久战》都是在那段屡屡失败的日子中总结出来的,毛主席无数次的论证教条主义行不通的道理,他认为,革命的成功来自于调查和实践。无产阶级的革命的主力应该是工人,而毛泽东则否认了这个观点,他认为,应该结合中国的实际,中国的实际是,农民占了大多数,所以应该首先解决农民的问题。有人还认为,中国要么速胜,要么应该投降,毛泽东则否认了这个观点,他认为,中国既不会速胜,也不应该投降,而是应该打持久战。创造历史靠的不是理性的设计,而是实践和摸索,是不断的试错和探索。
毛泽东是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开拓者;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国人民坚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21世纪,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我们仍然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因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战斗的光辉旗帜,是指导我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种精神支柱,我们一定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运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当然,我们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同时还必须发展毛泽东思想,坚持是基础,发展是关键,只有发展才能更好的坚持;而坚持和发展都必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