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心教育有感(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1 23:0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爱心教育有感(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爱心教育有感(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读爱心教育有感(写写帮整理)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利用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我认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他的事迹使我感动和震撼。李老师运用了许多学生原汁原味的话语真实地写出了他是怎样的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感动的同时,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给学生“爱”是做老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有时让我落泪,有时让我深思,更让我感到李镇西老师那无私纯洁的爱心与童心。一个生日蛋糕、一张书签、一本励志书籍、一封饱含深情的书信等等,都表现出李老师把那一份浓浓的爱作为对学生的报答和还债。他用自己博大的爱,锻造“优秀学生”的卓越人格,让其出类拔萃;转变“后进学生”,让其成为有理想、有追求、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其中充分显示了李老师对教育不懈的探索精神和教育智慧,也因其这份充满智慧的爱,使他教过的一个个班集体有了凝聚力,让他教过的每一届学生们都享受着教育生活的温暖与幸福。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镇西老师对“后进学生”的转化。

一、转化“后进学生”的不易

《爱心与教育》一书,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人生经历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杨守丰那与人为善的高尚心灵带给我们的震撼?都是,但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

在我眼里,一个老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向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对待一个学生,难!本书中记录了长达四十三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详细、最感人的后进学生转化手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也不断地在反思,作为老师我们有多少耐心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又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难以预料的反复?

在万同身上,让我不但看到了转化一个后进生到底有多难,而且更看到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那一个方向,都牵动着李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一个最有耐心的老师。

二、转化“后进学生”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就是面向全体,面向全体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学生”。李镇西老师在这本书中阐述了他的指导思想,这些思想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好好学习。第一“后进学生”教育要民主,即用心灵赢得心灵。我们要记住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者的谆谆告诫: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要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一个的好人”得到的自信。第二“后进学生”教育要科学即把主动权交给学生。(1)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要求后进学生在一个早晨就根绝所有坏习惯,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自我控制而逐渐减少犯错次数。(2)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也包括利用学生集体的健康舆论对集体中某个或某些“后进学生”施予积极的影响。第三“后进学生”教育要个性即不以分数论英雄。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教育者:“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因此,我们不能把所有“后进学生”看做思想品德坏、学习成绩差的群体,而应该视为一个一个具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作为教师,我们谁不知道,在学生当中最痛苦的是那些差生:自卑没有自信心但表面上满不在乎,上课无法听懂又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坐在教室里,作业不会做便只好胡乱应付,于是自然常被各科老师斥责,也受尽了同学们的白眼……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尊进的教育者们,请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式都没有做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试想,当我们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达到思想道德、文化学习的统一标准时,不知不觉中,就剥夺了“后进学生”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呢!而转化“后进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还他们以本来应该拥有的精神需要入手。

三、转化“后进学生”的教育方法

转化“后进学生”要讲究方法,只有运用恰当的、科学的、有效的方法,后进学生的转化才会有显著的效果。李镇西老师在与“后进学生”的长期磨合中,采用过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共有十种,经过研读,我认为其中的七种方法比较适合我们小学教师使用。下面就介绍给大家供工作中参考和使用:

1.写家校联系本:让“后进学生”为自己确定一个“帮助人”,让这个“帮助人”每天将“后进学生”的当天表现(纪律、作业、进步、问题等)写在家校联系本上,然后让“后进学生”带回家给家长看。

2.填报喜单:每当新学期开始,印制好《学生进步报喜单》,然后再每周末发给进步明显的“后进学生”,让他们带回去向家长报喜。

3.集体评议:不定期地由全班学生评选“最近表现最差的学生”,再让班长当场公布结果,并对有关同学提出批评和希望;然后过一段时间,再在班上评选“最近进步最大的学生”,仍由班长当场公布结果,并对进步大的同学发奖或填报喜单。

4.写每日九问:引导“后进学生”养成每天“自省”的习惯——一问今天影响同学学习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预习没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没有;六问今天说过脏话没有;七问今天战胜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进步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遗憾没有。

5.安排当班干部:为了让“后进学生”也有体现自己尊严和才能的机会,鼓动班上同学选他们当班干部,或者给他们安排一个“助理”、“干事”之类的“职务”。他们一旦有较好的工作成绩,即让全班同学给他们以褒扬和鼓励。

6.对手竞赛:让每一个“后进学生”都找一个与自己各方面情况接近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在纪律、学习等方面展开比赛,并定期让全班评比。

7.学生作文表扬:经常向全班学生布置《XX同学进步大》的作文,并在班上大张旗鼓地朗读或张贴,以形成一个催人向上的集体舆论氛围。

最后,我以李镇西老师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部分的篇首语作为我这篇读后感的结尾:“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近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第二篇:读.爱心教育有感

林东六中“尽责圆梦,争做师德标兵”征文

读《爱心教育》有感------教育无小事

林东第六中学

张桂萍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像洒满大地的爱,给学生带来温暖,给未来带去希望。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让我感受到为人师者的他,给予学生的爱博大如海,它包容着关心和支持,理解和友情、激励和希翼、宽容和真诚…...。李老师的教育从爱起步,由爱伴随,因爱结果,他所教过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多少年之后,都有来自天南海北的学子记挂着自己的老师,那是一种怎样的师生情怀呀!听着都让人羡慕不已。这足以说明,教育的一切都源于爱学生,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学生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老师以手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故事。既真实而又通俗易懂,不像一般教育专著那样,没等读就已经开始有畏惧心理了,而读《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就像一本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一次心灵沟通,让人一读就爱不释手。

教育无小事,在李老师《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中体现的最为突出。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李老师无疑是成功的。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爱孩子、关心孩子,真正把学生当成朋友去看待。

《爱心与教育》是一本活的教育学。活就活在它是源于许许多多的生活实例,教育实例,这些实例有些时候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可我们却熟视无睹,而李老师却以发掘教育资源,作为研究的教育素

林东六中“尽责圆梦,争做师德标兵”征文

材,真正把教育教学作为一项研究去做,真正是一名研究型的学者。

学生王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煮上一个给王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生活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动很大,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动力。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武健有了辍学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同学们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武健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武建,你好!让武建感动的泪水长流。李老师教育后进生万同的转化,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对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的培养。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教师要从一些小事上去关心、爱护学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是真挚的、无私的。如果不努力,就愧对老师。在交流、沟通、理解中建立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喜欢你这个老师的同时,也会喜欢你所教的课程,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学生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还有什么能拖住学生前进的脚步呢?

我们现在很多人由于职业倦怠,懒得去学习和研究。新形势下,学生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如果我们仍然用老一套的办法去教育学生,已经不管用了。而李老师恰恰是根据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如家

林东六中“尽责圆梦,争做师德标兵”征文

庭教育、中学生早恋问题、班务管理、后进生转化等多方面开展自己的研究。不是说教,而是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用自己的真心去做教育,真正是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认真思考,勇于追梦,实干奉献,勤于圆梦。

第三篇: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交到了一个好朋友”。

近日,我拜读了李镇西教授的《爱心与教育》,顿觉受益匪浅。这是一本成功的“实例教育学”,李镇西教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无不渗透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一读。

书中的一句话,让我终身难忘。他说:“如果孩子是鸟,你就是天空,如果孩子是鱼,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这句话道出了我们老师的光荣与伟大,也暗示了我们老师的使命和责任。我看后心情澎湃,很想做好孩子们的天空、大海和春天,让孩子们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在大海中欢畅的嬉戏,在春天中感受勃勃的生机。虽然身在三尺讲台,但是心却放眼世界。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凸显出自己人生的价值,为祖国、为社会贡献应有的贡献。做到爱岗敬业、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热爱每一个孩子,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热爱他们,关心他们,教育他们,因为他们都是我国将来的建设者。无论今后他是参天的大树,还是碧绿的小草,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料,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想到这里,我的心不禁快乐起来,原来自己做着这么快乐而有益的事,真是太幸运、太幸福了。

读书伴我成长,读书教我育人。快乐生活每一天,快乐工作每一天。把爱心撒向每一位孩子的心田!

第四篇: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暑假中再次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我认为在每一页中除了写着“爱心、良知、思考、责任”以外,还充满着智慧的火花。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标准也是除了“学识渊博、正直善良、很热爱学生”以外,还有“很有智慧”这一条。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个充满智慧的老师。

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尊敬李老师,因为李老师用他的智慧化解了一个个棘手的教育难题。例如在“万同偷随身听”事件中,李老师开始是非常严肃的告诉万同,游贤的家长报了案,公安局的人已经来到了学校,当万同承认是“我与游贤开玩笑”后,李老师马上顺着他的话说是有误会,于是下面就用更缓和的语气来处理完了“失窃案”。再看看关于程桦的教育。当程桦骄傲自满的时候,李老师没有简单的用一句“胜不骄,败不馁”来说教,而是用充满智慧的头脑给程桦定出了他下一步的奋斗方向“超越自己”。在和程桦交流的过程中,李老师既列举了许多杰出人物的事迹,又从理论上给他解释了“成熟”的含义,使程桦的思想之翼在重新起飞后,变得更加矫健,最终取得了成功。从以上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老师无论是在对后进生的转化还是在对优等生的培养中,除了他对学生有一颗负责任的爱心,还有他的智慧在里面。

当前众所周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教育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而正确方式方法的选择就要靠我们的智慧,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育,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要想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就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缜密的思考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我们才能知学生所想,解学生所为,才能与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而交流是教育的前提。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让犯错误的学生能比较容易的改正他的缺点 „„但是有许多时候,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从李老师的教育手记中我知道了要教育学生得学会尊重学生、表扬学生。做老师不要高高在上,要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出现的问题。今天的孩子就如春天里需要滋养的禾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涓涓春雨,要比电闪雷鸣倾盆暴雨更能渗入土壤。还有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多一点人情味,大人有时也会犯错,何况是还是孩子的学生呢。因此利用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许多时候比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强很多。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之爱首先是尊重和信任,尊重和信任是激活教育智慧的因子。而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就要不断的学习,把学习渗透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让教育智慧流淌于我们教育生活的一点一滴,每时每刻。

------------------

我们这一代成长于一个物质、精神都比较平淡的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游戏,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也没有更多的诱惑。在传统家庭的“双目”和“书中既有黄金屋,书中又有颜如玉”世俗观念的监管下,使我“安心”地读了一些书。读时字要一个个去认,句须一句句去理解,意要一段段去思索,思想也一步步地提高。没有精彩画面,也没有伴奏音乐,更没有旁白点拨,靠的是自己不断读、反复感、努力悟,终于成长为一名能引领他人走上阅读之路,培养读书习惯,丰富精神生活,纯炼思想境界,使他们继续乃至终身阅读书籍而不断成长的“灵魂的工程师”。

一.“念书”是成长阶梯 记得在我刚进学时的房间里,摆放着祖传的两只不稳的书柜,据说是爷爷特给我提供的条件,那里面全都是书。从连环画到康熙字典,应有尽有,甚至还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曾有多少次抱书入眠,也曾有多少次单人关在家里,静静地沉浸于书的海洋,在那里遨游、徜徉。小人书读到高兴处,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神情,绽开舒心的笑容;进入初中稍长大后读到情节悲伤处,便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伤心不已,流下同情的眼泪;到了高中时读到幽默风趣处,常常禁不住开怀大笑,觉得妙不可言,读到深奥之处,总要皱起眉头,冥思苦想,读到优美的词句,会动笔摘录,细细品味。书既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不断启迪我,也像是一位真诚的朋友,跟我面对面的交谈,又像年轮一样一页一页地推着我渐渐地成长。特殊的条件,特别的环境促使我爱读书,因为书给予我知识和智慧,也给予了我情感和力量。有时和秦始皇争辩,痛斥他“焚书坑儒”的残暴;与汉武帝抬杠,历数他几十年战争的荒唐;吹着胡茄,和蔡文姬一起歌唱;弹着琵琶,与白居易同游浔阳;与莎士比亚握手,同泰戈尔攀谈,看司汤达跳舞,学海明威沉思„„有时又陪着阿Q癫痫疯狂,跟着苔丝去爱去恨,随着“鹦鹉螺”号去游历海地两万里,顺着余秋雨去找寻夏日的黄昏„„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验算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我不知道我的性格是否受书籍思想的影响,但我从嘉庆皇帝30年的“味余书室”的浸染而在以后掌政中的所追求,所遵循,所实现的,使我清楚的看到我们的为人、处事、性格、爱好„„一切都无形中深深的烙上了书籍中宣扬的印痕。也有时又像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书的百花园里不知疲倦地飞来飞去,采集花粉。小说教给我怎样做http:///834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第五篇: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暑假中再次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我认为在每一页中除了写着“爱心、良知、思考、责任”以外,还充满着智慧的火花。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标准也是除了“学识渊博、正直善良、很热爱学生”以外,还有“很有智慧”这一条。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个充满智慧的老师。

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尊敬李老师,因为李老师用他的智慧化解了一个个棘手的教育难题。例如在“万同偷随身听”事件中,李老师开始是非常严肃的告诉万同,游贤的家长报了案,公安局的人已经来到了学校,当万同承认是“我与游贤开玩笑”后,李老师马上顺着他的话说是有误会,于是下面就用更缓和的语气来处理完了“失窃案”。再看看关于程桦的教育。当程桦骄傲自满的时候,李老师没有简单的用一句“胜不骄,败不馁”来说教,而是用充满智慧的头脑给程桦定出了他下一步的奋斗方向“超越自己”。在和程桦交流的过程中,李老师既列举了许多杰出人物的事迹,又从理论上给他解释了“成熟”的含义,使程桦的思想之翼在重新起飞后,变得更加矫健,最终取得了成功。从以上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老师无论是在对后进生的转化还是在对优等生的培养中,除了他对学生有一颗负责任的爱心,还有他的智慧在里面。

当前众所周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教育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而正确方式方法的选择就要靠我们的智慧,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育,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要想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就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缜密的思考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我们才能知学生所想,解学生所为,才能与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而交流是教育的前提。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让犯错误的学生能比较容易的改正他的缺点 „„但是有许多时候,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从李老师的教育手记中我知道了要教育学生得学会尊重学生、表扬学生。做老师不要高高在上,要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出现的问题。今天的孩子就如春天里需要滋养的禾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涓涓春雨,要比电闪雷鸣倾盆暴雨更能渗入土壤。还有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多一点人情味,大人有时也会犯错,何况是还是孩子的学生呢。因此利用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许多时候比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强很多。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之爱首先是尊重和信任,尊重和信任是激活教育智慧的因子。而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就要不断的学习,把学习渗透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让教育智慧流淌于我们教育生活的一点一滴,每时每刻。

------------------

我们这一代成长于一个物质、精神都比较平淡的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游戏,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也没有更多的诱惑。在传统家庭的“双目”和“书中既有黄金屋,书中又有颜如玉”世俗观念的监管下,使我“安心”地读了一些书。读时字要一个个去认,句须一句句去理解,意要一段段去思索,思想也一步步地提高。没有精彩画面,也没有伴奏音乐,更没有旁白点拨,靠的是自己不断读、反复感、努力悟,终于成长为一名能引领他人走上阅读之路,培养读书习惯,丰富精神生活,纯炼思想境界,使他们继续乃至终身阅读书籍而不断成长的“灵魂的工程师”。

一.“念书”是成长阶梯 记得在我刚进学时的房间里,摆放着祖传的两只不稳的书柜,据说是爷爷特给我提供的条件,那里面全都是书。从连环画到康熙字典,应有尽有,甚至还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曾有多少次抱书入眠,也曾有多少次单人关在家里,静静地沉浸于书的海洋,在那里遨游、徜徉。小人书读到高兴处,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神情,绽开舒心的笑容;进入初中稍长大后读到情节悲伤处,便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伤心不已,流下同情的眼泪;到了高中时读到幽默风趣处,常常禁不住开怀大笑,觉得妙不可言,读到深奥之处,总要皱起眉头,冥思苦想,读到优美的词句,会动笔摘录,细细品味。书既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不断启迪我,也像是一位真诚的朋友,跟我面对面的交谈,又像年轮一样一页一页地推着我渐渐地成长。特殊的条件,特别的环境促使我爱读书,因为书给予我知识和智慧,也给予了我情感和力量。有时和秦始皇争辩,痛斥他“焚书坑儒”的残暴;与汉武帝抬杠,历数他几十年战争的荒唐;吹着胡茄,和蔡文姬一起歌唱;弹着琵琶,与白居易同游浔阳;与莎士比亚握手,同泰戈尔攀谈,看司汤达跳舞,学海明威沉思„„有时又陪着阿Q癫痫疯狂,跟着苔丝去爱去恨,随着“鹦鹉螺”号去游历海地两万里,顺着余秋雨去找寻夏日的黄昏„„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验算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我不知道我的性格是否受书籍思想的影响,但我从嘉庆皇帝30年的“味余书室”的浸染而在以后掌政中的所追求,所遵循,所实现的,使我清楚的看到我们的为人、处事、性格、爱好„„一切都无形中深深的烙上了书籍中宣扬的印痕。也有时又像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书的百花园里不知疲倦地飞来飞去,采集花粉。小说教给我怎样做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下载读爱心教育有感(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爱心教育有感(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近日,我细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教育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的教师手记,我曾被许多人感动过,但从没有如此......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之悟之,思之践之 ——拜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彷徨的时候,你给我走出迷途的勇气; 寂寞的长夜,你为我撒播欢乐的笑意; 难奈的酷热里,你如一股清冽的小溪; 浮躁的人世中,你像......

    读.爱心教育有感(5篇材料)

    林东六中“尽责圆梦,争做师德标兵”征文读《爱心教育》有感------教育无小事林东第六中学张桂萍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就......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5篇可选)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爱心与教育》有感,欢迎大家......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5篇)

    投入情感换取真心以对 ——拜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说起来惭愧,第一次读《爱心与教育》,是为了完成随笔征稿而机械地大致浏览了一遍,之后生宝宝、带宝宝,一直没有充裕的时......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最终5篇)

    教师因学生的成长而幸福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长辈总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他们经历了祖国最黑暗的年代,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社会。然而,当代的我们却总认为......

    《爱心与教育》读有感5篇

    用爱回报爱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我有一颗童心!这颗童心,使我深深地爱着我每一届学生、每一位学生;这颗童心,使我的学生原谅了我对他们有时抑制不住的暴怒;这颗童心,不止一次......

    读李镇西“爱心教育”有感(推荐五篇)

    读李镇西“爱心教育”有感 读着,读着,我一再地激动不已,心潮澎湃,为李镇西老师的真诚话语和一颗赤诚的心—当别人问他:“为什么对你的学生这么好?”他说:“我的运气好,每教一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