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一和作业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C 证培训在线作业 第一次作业:
单选题: 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志是:(C)A.健康、和谐、平和 B.平静、快乐 满意 C.平衡、有序、和谐 D.满足、淡然、快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D)A.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B.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 C.问题本位的综合课程 D.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 教师的(D)是认识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决定一个人的理解能力的关键。A.教学能力 B.创造能力 C.知觉能力 D.思维能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D)A.心理咨询 B.心理辅导 C.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D.全面渗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A)A.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B.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C.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D.以上皆是
6、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仅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更要把握学生的 过去,很好地预测学生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指的是: B)(A.尊重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活动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7、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正确的认识是:(C)
A.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 B.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家庭心理 健康教育的配合 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唱一和”的关系 D.家庭心理 健康教育应以家长为主体而进行 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模式应该是:(D)A.主要是家长会、家访、家长来访 B.家校共同研究 C.家校共同探索 D.除常规的联系方式外,家校应共同研究、共同 探索
合理选择职业应做到:(A)
A.了解自己、职业和社会 C.了解职业的 测试题(A)A.1 B.2 C.3 B.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 D.了解社会的需求 D.4 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一般包括:(B)A.五个阶段 B.六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七个阶段 就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A)A.副目标 B.首级目标 C.主目标 D.第一级目标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属于下列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中的:(B)A.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 B.人际沟通能力 C.教育诊断与指导能力 D.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神经症:(C)A.是一种由于生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 B.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社会适应能力与工作基 本能力都丧失 C.是一组非器质性的轻型大脑功能失调的心理疾病总和 D.是突发性的
为了减轻压力,不合理的宣泄方式是:(B)A.找人倾诉 B.喝酒解愁 C.音乐调节 D.运动
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特点:(C)A.无生涯性 B.强示范性 C.合作性 D.时空相对无限性 判断题: 1.科学是用客观方法研究客观事物变化发展规律与事物间因果关系而获得的系统知识。(√)2.适应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
3.小学生达到的具体运算阶段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4.学校对教师心理档案建档过程中发现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的教师,应联系综合医院的心 理医生为其诊断,并立即辞退(√)
5.我国大量调查研究认为,教师心身健康状况比国内普通人群要差一些(√)简答题: 1.请简述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答: 心理学研究具有科学研究的四个基本特征: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心理 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兼具二者的特点,这使得心理学具有以下几方面 的特殊性: ①探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被试)和研究这同属一类型,都是人。②研究过程的特殊性:一方面研究对象要根据研究这的要求或实验控制作出反应,另外一方面,研究对象的反映又反过来影响研究者的行为。③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第一,任 何实验处理、控制、操纵,都不能妨碍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人道主义精神,符合伦理性原则,这研究会使某些研究的客观性受到影响。第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目 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多属“黑箱方法”,只能通过比较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推测心理过程。第 三,心理学的研究由于缺乏严格控制的实验,因而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及其特点主要包括哪些?
答: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及其特点主要包括:
1、观察法,特点:保持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①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收集资料 的活动;②观察是在客观条件下进行的,具有真实性;③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实施 现象,具有直接性;④观察室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对观察结果的解释也是 以一定心理学理论为前提的; ⑤观察总是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如人的器官和仪器、设备等。
2、测验法,特点:①了解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特征,①用来探讨心理特徵与外界因素的关系。③通过对不同的人进行相同的测验,可以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心理差异。它通常具有间接性 和相对性两大特征
3、实验法,①.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但自然实验实验情境不易控制。要操纵或控制变 量,人为地创设一定定环境;②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③有严格的研究设 计,包括被试选择、研究测量和工具、实验程序、设计分析方法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 性。
4、问卷法,特点:一是标准化程度高,整个研究过程严格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进行,从 而保证了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了盲目性和主观性; 二是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 资料并得出结论。
3.简要分析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主要心理因素,并举例简要说明。答: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很多,既有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等内部因素,又有 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1.个性特征是造成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内因 一个人焦虑与否与其人格特征有联系。人格是在遗传基础上通过一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个人特点。如“焦虑型人格”的学生,容易把本来没有危险的人和事视 为对自己的严重威胁,从而惶惶不可终日。这种人格特征会成为一种较为持久的潜在心理因 素,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使他们容易产生焦虑。2.认知评价是考试焦虑形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认知评价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认识和评价,一个人对客观事物认知与评价的正确 与否,将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如:考试焦虑的同学对考试的认识和评价往往是在主观上认定 甚至夸大考试的可怕,从而陷入担忧、恐惧以至不能自拔就会产生考试焦虑。这样,就可能 会产生强烈的反差:一方面对考试期望值过高,憧憬着考试获得成功;另一方面则会出现考 试失败、成绩不理想的现实;一旦考试受挫,就会产生羞愧、失落、自卑、自责等复杂情感,使人的整个心理状态失去平衡。3.知识准备与应试技能是影响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 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应试的焦虑水平。例如学生在考试 之前对考试的难度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十分清楚,自信心不足,考试前不能制定适 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也不能调整好竞技状态,一旦在考试中出现不会的题目,就会紧张。在 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下,学生将无法发挥正常水平。(二)外部因素 对于学生来说影响其考试焦虑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这些外部 因素的特点是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且难以控制。1.学校环境。学校是施行考试最频繁的场所,与考试焦虑紧密相关。如:教师对分数 的过分看重,片面追求升学率;同学之间的竞争;考场内的紧张气氛等都会使学生产生考试 焦虑。2.家庭环境 家庭是学生情感依赖的中心,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观念和态 度。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教缺乏民主,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使子女对父母产生恐惧,以 至于压力过大,导致心情紧张和考试焦虑。3.社会环境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国家的政策体制尤其是教育政策体制会影响到学校、家庭的教育 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知评价,从而影响到考试焦虑的高低。如:把成绩作为 孩子献给父母的最好礼物的方式,往往造成因为成绩促成学生考试焦虑。
4.简要举例子简要说明学生在心理上已逐步具备的两种独立的可逆性。(12 分)
答:学生在心理上已逐步具备逆向和互反两种独立的可逆性。逆向的可逆性。例如:小学生之所以能够推断错开后的两根等长木棒仍然一样长,是 因为他们能够在心理上把错开的木棒倒退回去,对齐后仍一样长。其他守恒概念的形成也可 用此类逆向的可逆性来说明。互反的可逆性。例如:小学生之所以能够推断错开的两根等长木棒仍然一样长,是因 为他能够在心理上把木棒伸出来的部分用来弥补缩进去的部分,伸出来的部分越长,缩进去 的部分也越长。弥补之后的两根木棒仍然一样长。其他守恒概念的形成也可用此类互反的可 逆性来说明。这两种可逆性是守恒概念形成的最核心的理性基础,但这两种可逆性还未整合成一个相 互转换的系统。第二次作业: 单选题:
14.(A)道德是一种互利互惠公道的双赢道德。A.平等的B.对等的C.平衡的D.合作式的
15.①物体和物体的组合 ②命题与命题的组合 ③物体与命题的组合 ④命题与结论的组合。这4种组合中,中学生已形成的两种组合系统是:(A)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个体生理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的成熟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A.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B.性器官和神经系统
C.性器官和内分泌系统
D.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状况
12.儿童人格与社会化发展的核心部分是:(A)A.儿童道德的发展
B.儿童心理的发展
C.儿童身体的发展
D.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13.他律道德即儿童对他人的行为是根据(A)价值标准进行道德评判 A.自身以外的B.父母的 C.权威的D.书本上的
1.目前我国现行的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模式大多数属于:(A)A.医学模式
B.治疗模式
C.教育模式
D.引导模式
2.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应激的一种反应,下列不属于其主要表现的是:(D)A.情绪耗竭
B.性格解体
C.低成就感
D.退缩行为
3.在个体生命发展的某个阶段,对其身心发展具有最为重大意义的那种活动方式(A)A.主导性活动
B.主要活动
C.重要活动
D.阶段性活动
4.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哲学理念就是——一个人的心理、意识决定于他的:(A)A.实际生活过程
B.受教育状况
C.行为和态度
D.生活环境
5.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个体实际生活过程中的:(A)A.主客体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B.主客体之间的对立性矛盾 C.主客体之间的根源性矛盾
D.主客体之间的本质性矛盾
8.所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除了具备一般个体心理健康的基本特质外,还应具有:(A)A.教师职业所决定的特殊性质
B.教师生涯特质
C.教师职业特质
D.责任心
6.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同化与顺应之间的:(A)A.平衡化机制
B.协调性机制
C.双赢机制
D.互相转化机制
7.个体调整自己的活动图式以适应客体的特征或变化的过程是:(A)A.顺应
B.适应
C.同化
D.内化
9.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平衡化的过程也就是新的(A)进行建构的过程,也就是主客体之间逐渐达到协调平衡的过程:
A.认知结构
B.认识方式
C.思想观念
D.行为和态度
10.心理失调按其严重性程度划分,大体上可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A.)A.心理疾病
B.心理问题
C.心理障碍
D.极严重心理问题
判断题:
1、适应性心理咨询主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咨询为学生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因此,适应性心理咨询对应的是矫治性功能。(×)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这就注定不会是一种师生平等的关系。(×)
3、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整体心理功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
4、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要有绝对权威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5、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又是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1、简要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的三个阶段。(8分)
答: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的三个阶段
(1)调查呼吁阶段。部分专家、学者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提出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979年下半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心理学研究会的寇清云等就在市三中和十三中尝试开办心理学讲座。1985年3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大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表了一系列报告,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行政机关开始意识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此后,国内学者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研究,主要涉及中学生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以及考试适应等方面,为以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
(2)尝试起步阶段。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师从青春期教育入手,对部分学生中存在的青春期心理适应、挫折、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困扰进行辅导。一些学校自发地对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尝试解决。
(3)发展推进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之后,开始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并得到相应的行政部门的支持。第二,出版了一系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读物,同时还研制了一些测量心理健康的量表、软件。第三,进行了系统的课程试验。课程试验的内容和形式包括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活动等。第四,国家和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
2、举例子简要阐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8分)
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途径是①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③结合学校团队活动、班级活动和班主任工作等日常教育活动中进行。
心理健康选修课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通俗、系统地介绍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系统地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及时觉察自身存在的心理与行为问题,通过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来解决问题,保证身心健康,促进全面发展。心理健康选修课强调学生的参与、自我教育与自主活动,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但要有合适的学生用书和教师参考资料,还要有合理的实施纲要、实施要点、活动设计和管理评价系统。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所有任课教师都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学科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也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对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①在学科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②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良好的意志、性格等。例如,学习《青松》这首诗歌时,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坚贞不屈的性格品质。
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途径,在这些活动中,也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各种竞赛、班级间的联谊活动、集体劳动、外出旅游等,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联系起来,就可以在这些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炼其意志,锻炼其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手拉手献爱心”、“团队干部竞选”、“主题队会”等。
3、简要分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级、高级功能分别对应的具体功能。(9分)
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含有三级功能,即初级功能、中级功能和高级功能。
初级功能主要指通过心理卫生健康知识的学习,消除心理障碍和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中级功能主要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应付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提高心理素质;高级功能这样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要促进个体的发展与完善,消除心理疾患,这主要体现在通过心理教育与训练帮助受教育者充分意识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使各种心理素质达到最优化,成为健康、自主、和谐、具有创造性的人。
4、举例子简要说明学校应坚持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及应当注意避免哪些做法。(10分)
答:学校在这方面应坚持的策略有:
(一)中立性策略。在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帮助和引导的过程中,学校应注意到,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的、阶段性的发展过程。但是,当家庭中的一方向学校求助时,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是把学校和教师当作自己的支持者和同盟军,向学校和教师反映其对其他家庭成员的不满。此时,学校应保持中立性,应当注意避免卷入其家庭矛盾和是非,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发挥学校和教师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作用。
(二)客观性策略。求助于学校的一些家庭,往往是其中的某个家庭成员(家长或学生)在价值观、生活态度和习惯、教育态度、学校适应等方面表现出矛盾、不协调,甚至对立。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学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始终保持客观性,引导家庭中矛盾的双方换位思考,应当注意避免盲目地评价。
5、请结合自己或周围其他人的实际举例子简要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的几方面。(10分)
答: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的6方面:
(1)职业适应性差。我校XX老师对所从事的工作不喜欢,缺少职业自豪感,甚至根本看不起教师工作,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同时他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长远打算,得过且过。
(2)因各种认知偏差而造成的态度偏差 :知觉误差、理解误差、社会认知偏差、思维方式不正确、对学生提出不合理的教育目标、拒绝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尝试解决新问题。(3)情感方面。①情绪调节自控能力不强,将个人在社会、家庭感情方面的失意烦恼带入学校,错把学生当作自己发泄情绪的对象。②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主要表现为性情急躁,反应过敏,容易冲动,不善于控制。③教育热情不高。④冷漠、与学生感情交流少。
(4)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人际适应能力不高、师生关系紧张、对抗,不尊重学生,厌恶后进生,用放任自流或专制独断方式管理班级。
(5)性格方面。对小事斤斤计较,挫折耐受力不高,坚持性不强,对学生不真诚等等。(6)各种神经症的表现。少数教师有各种神经症的表现,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疑病症、和更年期综合症等症状。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
第二次作业: 简答题:
1、简要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的三个阶段。(8分)答: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的三个阶段
(1)调查呼吁阶段。部分专家、学者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提出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979年下半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心理学研究会的寇清云等就在市三中和十三中尝试开办心理学讲座。1985年3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大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表了一系列报告,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行政机关开始意识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此后,国内学者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研究,主要涉及中学生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以及考试适应等方面,为以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
(2)尝试起步阶段。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师从青春期教育入手,对部分学生中存在的青春期心理适应、挫折、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困扰进行辅导。一些学校自发地对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尝试解决。
(3)发展推进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之后,开始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并得到相应的行政部门的支持。第二,出版了一系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读物,同时还研制了一些测量心理健康的量表、软件。第三,进行了系统的课程试验。课程试验的内容和形式包括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活动等。第四,国家和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
2、举例子简要阐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8分)
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途径是①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③结合学校团队活动、班级活动和班主任工作等日常教育活动中进行。
心理健康选修课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通俗、系统地介绍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系统地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及时觉察自身存在的心理与行为问题,通过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来解决问题,保证身心健康,促进全面发展。心理健康选修课强调学生的参与、自我教育与自主活动,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但要有合适的学生用书和教师参考资料,还要有合理的实施纲要、实施要点、活动设计和管理评价系统。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所有任课教师都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学科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也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对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①在学科内容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②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良好的意志、性格等。例如,学习《青松》这首诗歌时,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坚贞不屈的性格品质。
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途径,在这些活动中,也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各种竞赛、班级间的联谊活动、集体劳动、外出旅游等,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联系起来,就可以在这些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炼其意志,锻炼其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手拉手献爱心”、“团队干部竞选”、“主题队会”等。
3、简要分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级、高级功能分别对应的具体功能。(9分)
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含有三级功能,即初级功能、中级功能和高级功能。
初级功能主要指通过心理卫生健康知识的学习,消除心理障碍和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中级功能主要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应付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提高心理素质;高级功能这样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要促进个体的发展与完善,消除心理疾患,这主要体现在通过心理教育与训练帮助受教育者充分意识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使各种心理素质达到最优化,成为健康、自主、和谐、具有创造性的人。
4、举例子简要说明学校应坚持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及应当注意避免哪些做法。(10分)答:学校在这方面应坚持的策略有:
(一)中立性策略。在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帮助和引导的过程中,学校应注意到,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的、阶段性的发展过程。但是,当家庭中的一方向学校求助时,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是把学校和教师当作自己的支持者和同盟军,向学校和教师反映其对其他家庭成员的不满。此时,学校应保持中立性,应当注意避免卷入其家庭矛盾和是非,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发挥学校和教师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作用。
(二)客观性策略。求助于学校的一些家庭,往往是其中的某个家庭成员(家长或学生)在价值观、生活态度和习惯、教育态度、学校适应等方面表现出矛盾、不协调,甚至对立。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学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始终保持客观性,引导家庭中矛盾的双方换位思考,应当注意避免盲目地评价。
5、请结合自己或周围其他人的实际举例子简要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的几方面。(10分)答: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的6方面:
(1)职业适应性差。我校XX老师对所从事的工作不喜欢,缺少职业自豪感,甚至根本看不起教师工作,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同时他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长远打算,得过且过。(2)因各种认知偏差而造成的态度偏差 :知觉误差、理解误差、社会认知偏差、思维方式不正确、对学生提出不合理的教育目标、拒绝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尝试解决新问题。
(3)情感方面。①情绪调节自控能力不强,将个人在社会、家庭感情方面的失意烦恼带入学校,错把学生当作自己发泄情绪的对象。②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主要表现为性情急躁,反应过敏,容易冲动,不善于控制。③教育热情不高。④冷漠、与学生感情交流少。
(4)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人际适应能力不高、师生关系紧张、对抗,不尊重学生,厌恶后进生,用放任自流或专制独断方式管理班级。
(5)性格方面。对小事斤斤计较,挫折耐受力不高,坚持性不强,对学生不真诚等等。
(6)各种神经症的表现。少数教师有各种神经症的表现,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疑病症、和更年期综合症等症状。
判断题:
1、适应性心理咨询主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咨询为学生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因此,适应性心理咨询对应的是矫治性功能。(×)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这就注定不会是一种师生平等的关系。(×)
3、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整体心理功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
4、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要有绝对权威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5、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又是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单选题:
14.(A)道德是一种互利互惠公道的双赢道德。A.平等的B.对等的C.平衡的D.合作式的
15.①物体和物体的组合 ②命题与命题的组合 ③物体与命题的组合 ④命题与结论的组合。这4种组合中,中学生已形成的两种组合系统是:(A)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个体生理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的成熟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A.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B.性器官和神经系统
C.性器官和内分泌系统
D.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状况
12.儿童人格与社会化发展的核心部分是:(A)A.儿童道德的发展
B.儿童心理的发展
C.儿童身体的发展
D.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13.他律道德即儿童对他人的行为是根据(A)价值标准进行道德评判 A.自身以外的B.父母的 C.权威的D.书本上的
1.目前我国现行的学校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模式大多数属于:(A)A.医学模式
B.治疗模式
C.教育模式
D.引导模式
2.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应激的一种反应,下列不属于其主要表现的是:(D)A.情绪耗竭
B.性格解体
C.低成就感
D.退缩行为
3.在个体生命发展的某个阶段,对其身心发展具有最为重大意义的那种活动方式(A)A.主导性活动
B.主要活动
C.重要活动
D.阶段性活动
4.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哲学理念就是——一个人的心理、意识决定于他的:(A)A.实际生活过程
B.受教育状况
C.行为和态度
D.生活环境
5.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个体实际生活过程中的:(A)A.主客体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B.主客体之间的对立性矛盾 C.主客体之间的根源性矛盾
D.主客体之间的本质性矛盾
8.所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除了具备一般个体心理健康的基本特质外,还应具有:(A)A.教师职业所决定的特殊性质
B.教师生涯特质
C.教师职业特质
D.责任心
6.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同化与顺应之间的:(A)A.平衡化机制
B.协调性机制
C.双赢机制
D.互相转化机制
7.个体调整自己的活动图式以适应客体的特征或变化的过程是:(A)A.顺应
B.适应
C.同化
D.内化
9.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平衡化的过程也就是新的(A)进行建构的过程,也就是主客体之间逐渐达到协调平衡的过程:
A.认知结构
B.认识方式
C.思想观念
D.行为和态度
10.心理失调按其严重性程度划分,大体上可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A.)A.心理疾病
B.心理问题
C.心理障碍
D.极严重心理问题
请学员于2014年3月10前提交,具体内容为学习心得、精彩分享、教学心得。
第三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在线作业
第一次作业: 简答题:
1.请简述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答: 心理学研究具有科学研究的四个基本特征: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兼具二者的特点,这使得心理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①探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被试)和研究这同属一类型,都是人。②研究过程的特殊性:一方面研究对象要根据研究这的要求或实验控制作出反应,另外一方面,研究对象的反映又反过来影响研究者的行为。③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第一,任何实验处理、控制、操纵,都不能妨碍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人道主义精神,符合伦理性原则,这研究会使某些研究的客观性受到影响。第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多属“黑箱方法”,只能通过比较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推测心理过程。第三,心理学的研究由于缺乏严格控制的实验,因而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及其特点主要包括哪些? 答: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及其特点主要包括:
1、观察法,特点:保持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①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的活动;②观察是在客观条件下进行的,具有真实性;③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实施现象,具有直接性;④观察室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对观察结果的解释也是以一定心理学理论为前提的;⑤观察总是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如人的器官和仪器、设备等。
2、测验法,特点:①了解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特征,①用来探讨心理特徵与外界因素的关系。③通过对不同的人进行相同的测验,可以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心理差异。它通常具有间接性和相对性两大特征
3、实验法,①.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但自然实验实验情境不易控制。要操纵或控制变量,人为地创设一定定环境;②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③有严格的研究设计,包括被试选择、研究测量和工具、实验程序、设计分析方法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4、问卷法,特点:一是标准化程度高,整个研究过程严格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进行,从而保证了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了盲目性和主观性;二是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资料并得出结论。
3.简要分析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主要心理因素,并举例简要说明。
答: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很多,既有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等内部因素,又有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1.个性特征是造成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内因 一个人焦虑与否与其人格特征有联系。人格是在遗传基础上通过一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个人特点。如“焦虑型人格”的学生,容易把本来没有危险的人和事视为对自己的严重威胁,从而惶惶不可终日。这种人格特征会成为一种较为持久的潜在心理因素,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使他们容易产生焦虑。2.认知评价是考试焦虑形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认知评价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认识和评价,一个人对客观事物认知与评价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如:考试焦虑的同学对考试的认识和评价往往是在主观上认定甚至夸大考试的可怕,从而陷入担忧、恐惧以至不能自拔就会产生考试焦虑。这样,就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反差:一方面对考试期望值过高,憧憬着考试获得成功;另一方面则会出现考试失败、成绩不理想的现实;一旦考试受挫,就会产生羞愧、失落、自卑、自责等复杂情感,使人的整个心理状态失去平衡。
3.知识准备与应试技能是影响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 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应试的焦虑水平。例如学生在考试之前对考试的难度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十分清楚,自信心不足,考试前不能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也不能调整好竞技状态,一旦在考试中出现不会的题目,就会紧张。在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下,学生将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二)外部因素
对于学生来说影响其考试焦虑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这些外部因素的特点是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且难以控制。
1.学校环境。学校是施行考试最频繁的场所,与考试焦虑紧密相关。如:教师对分数的过分看重,片面追求升学率;同学之间的竞争;考场内的紧张气氛等都会使学生产生考试焦虑。
2.家庭环境
家庭是学生情感依赖的中心,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观念和态度。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教缺乏民主,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使子女对父母产生恐惧,以至于压力过大,导致心情紧张和考试焦虑。
3.社会环境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国家的政策体制尤其是教育政策体制会影响到学校、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知评价,从而影响到考试焦虑的高低。如:把成绩作为孩子献给父母的最好礼物的方式,往往造成因为成绩促成学生考试焦虑。
4.简要举例子简要说明学生在心理上已逐步具备的两种独立的可逆性。(12分)答:学生在心理上已逐步具备逆向和互反两种独立的可逆性。
逆向的可逆性。例如:小学生之所以能够推断错开后的两根等长木棒仍然一样长,是因为他们能够在心理上把错开的木棒倒退回去,对齐后仍一样长。其他守恒概念的形成也可用此类逆向的可逆性来说明。
互反的可逆性。例如:小学生之所以能够推断错开的两根等长木棒仍然一样长,是因为他能够在心理上把木棒伸出来的部分用来弥补缩进去的部分,伸出来的部分越长,缩进去的部分也越长。弥补之后的两根木棒仍然一样长。其他守恒概念的形成也可用此类互反的可逆性来说明。
这两种可逆性是守恒概念形成的最核心的理性基础,但这两种可逆性还未整合成一个相互转换的系统。
判断题:
1.科学是用客观方法研究客观事物变化发展规律与事物间因果关系而获得的系统知识。(√)2.适应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
3.小学生达到的具体运算阶段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4.学校对教师心理档案建档过程中发现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的教师,应联系综合医院的心理医生为其诊断,并立即辞退(√)
5.我国大量调查研究认为,教师心身健康状况比国内普通人群要差一些(√)
单选题:
1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志是:(C)
A.健康、和谐、平和
B.平静、快乐 满意
C.平衡、有序、和谐
D.满足、淡然、快乐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D)
A.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B.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
C.问题本位的综合课程
D.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
3教师的(D)是认识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决定一个人的理解能力的关键。
A.教学能力
B.创造能力
C.知觉能力
D.思维能力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D)A.心理咨询
B.心理辅导
C.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D.全面渗透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A)
A.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B.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C.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D.以上皆是
6、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仅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更要把握学生的过去,很好地预测学生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指的是:(B)A.尊重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活动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7、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正确的认识是:(C)
A.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B.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唱一和”的关系D.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家长为主体而进行
8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模式应该是:(D)A.主要是家长会、家访、家长来访
B.家校共同研究
C.家校共同探索
D.除常规的联系方式外,家校应共同研究、共同探索
9合理选择职业应做到:(A)A.了解自己、职业和社会
B.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
C.了解职业的 D.了解社会的需求
10测试题(A)
A.1B.2
C.3
D.4
11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一般包括:(B)A.五个阶段
B.六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七个阶段
12就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A)A.副目标
B.首级目标
C.主目标
D.第一级目标
13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属于下列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中的:(B)
A.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
B.人际沟通能力 C.教育诊断与指导能力
D.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14神经症:(C)
A.是一种由于生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
B.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社会适应能力与工作基本能力都丧失C.是一组非器质性的轻型大脑功能失调的心理疾病总和
D.是突发性的
15为了减轻压力,不合理的宣泄方式是:(B)A.找人倾诉
B.喝酒解愁
C.音乐调节
D.运动
16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特点:(C)A.无生涯性
B.强示范性
C.合作性
D.时空相对无限性
请于2013年3月10日前提交第一篇研修日志,内容为学习心得、精彩分享、教学心得等。
第四篇:心理健康C证作业
心理健康C证作业
善待挫折
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挫折在人生路上的不可避免性;提高挫折的承受力,掌握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情感:使学生树立信心,让挫折成为自己向上攀登的垫脚石。在遭遇挫折时,能善待挫折,努力战胜挫折,做生活的强者。行为:通过讨论发言,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挫折,提高抗挫能力,掌握正确对待挫折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挫折
1导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祝愿他人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一帆风顺等等,但是恐怕并没有人真的相信能够象他人祝愿的那样,那些祝福只是人们良好的愿望而已。在现实中,每一个人的生活道路都不可能是一条笔直、宽阔、平坦的大道,总是布满坎坷与荆棘。坎坷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存在着,只不过或大或小罢了,它们就是我们平时所遭受的挫折。
2个案分析
1918年,13岁的高士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学校授课全部要用英语,可高士其入学时只懂一点英语。入学时,除了英语他的各门功课都特别突出,学校特准他一入学就跳了一级,怎么办?他不懂英语,是无法听课的,时间一长,各门功课都有要落下来。少年高士其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较大的考验,可以说这是遭受的第一次挫折。但高士其没有退缩,没有等待,没有犹豫,他是个迎着困难上的人。他把英语单词记在一个小本子上,每天清晨一起床就背。有些单词发音不准,他就用家乡福建话注音,就这样他硬是把一个个单词背下来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竟然获得了英语优等奖章,而且接着又开始自学起法语和德语来。
3组织学生讨论:
(1)少年高士其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样对待的?
(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相似的经历,你是如何对待的呢?
二、了解挫折
1谈谈同学心目中的能算得上“挫折”的事例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有志者总会不断地努力,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迈进,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总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挡住你前进的脚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产生不安、失意等情绪体验,并伴随着相应的外部行为反应,这就是挫折。
2分析挫折可能产生的原因。生:(讨论)
师明确:有自然环境和时空限制,人的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造成生离死别,同学之间的矛盾、家长和老师的不理解,人的容貌、身材、体
质、能力、知识水平等的限制,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挫折。
三、感受挫折
1、请同学具体谈谈自己所经历的一些挫折及受挫后的反应
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挫折,请同学们谈谈自己遇到的挫折故事,并谈谈受挫后的反应如何?生:(积极发言)
2请同学谈谈伟人或名人是如何对待挫折的。3谈谈古今中外因为受挫而一蹶不振的事例。
四、善待挫折
1、善待挫折
过渡:由上面的讨论,同学可能会发现,同样的挫折,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态下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谁能说一说,遇到了挫折后我们应如何对待呢?生:(讨论)
师明确:对挫折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心理准备,要培养坚强的意志,还要多与人交流。
2、师生共同探讨善待挫折的方法。
师:我们在遇到挫折后,会用哪些方法对待呢? 生:写日记、听音乐、打球、购物等等。师:渲泄法、音乐疗法、转移注意法。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从某种程度来说,它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石。经历挫折,可以磨炼我们的意志,可以促使我们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迎接更大的挑战。
五、欣赏歌曲,并寻求榜样的力量,战胜挫折。(《真心英雄》)1、欣赏歌曲,并感悟其歌词的涵义
师:我们同学都喜欢遇挫折有承受力的人。那么我们也不必怕挫折,刚才歌中唱得好“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讲出了:人必须经历挫折,才能培养出坚忍不拔的抗挫折能力,要勇于正视挫折,磨炼自己,才能取得成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请同学列举一些虽遭挫折但顽强抗争,最后取得成功的典型事例,以激发其战胜
挫折的斗志。
3、即兴演讲表心愿
(结束语)同学们,挫折和失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巴尔扎克曾说:“挫折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我们要做生活中的强者,正确认识挫折,提高自身心理承受力,以适应我们这个竞争的社会。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作业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C证考核作业
谈谈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体会
学校: 作者: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压力也不断增加。面对各种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学习压力等,越来越多人选择了逃避,甚至演变出一幕幕悲剧。富士康跳楼事件就是典型例子。2007年初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的《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数据,在中国,自杀是总人口的第5位死因,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每2分钟自杀9人,其中8人未遂,深圳每年自杀2000人。在如此多的悲剧中,校园惨案最让人们揪心,中小学生面对困难选择轻生的新闻屡见不鲜。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不容缓。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肩负起责任来。教师是在学校学习生活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对学生的接触频繁,有利于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熟悉,而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情况熟悉,因此,教师应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担当学生最佳的“心理医生”。
以下,我将介绍我在日常教学中遇见的一个学生典型的案例,并做相应分析:
一、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基本情况
2009年,我担任美术班的班主任。班里面有一个学生引起了 老师们的注意,并不是因为他成绩优秀,而是因为他的学习态度差,对教师的态度很恶劣。他叫小杰。他上课爱睡觉,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不理不睬,有时候甚至顶撞,尤其喜欢顶撞英语科的老师。记得有一次英语老师告诉我,她监考的时候,小杰却在睡觉。英语老师出于责任把把他叫醒,提醒他继续做题,谁知小杰大发脾气,责骂教师“干扰他睡觉”,英语老师又委屈又气愤,所以小杰的英语十分差,150分的卷子只有十几分。确实如此,有一次到我监考英语,他拿到了卷子,胡乱填涂了答题卡,把卷子一扔就趴下呼呼大睡,我让他继续答卷,小杰也是不耐烦地说起道:“我不会!让我怎么样做啊!”在平日,小杰表现得很冷酷,孤独,无人理解他,十分自负,唯我独尊,在周记里,他的内容都是对批判人生的肮脏,认为人与人之间就出出卖与利用的关系,日记内容写的都是同学们“出卖”他,看不起他,他追求的那种能为向“古惑仔”一样的英雄气概和侠义友谊。他还“为情所困”,最后有女同学向我投诉,说他自作多情,多次干扰女同学,并恶言对待女生。但其实小杰是挺聪明的,反应也很快。
二、调查研究,查明原因
经过跟原班主任交谈,再加上平时细心观察他与同学的交往、与他本人谈话中了解到:
①、家庭原因:父母工作繁忙,家在潮州,管教不给力 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会有一个问题家庭:表面上,父母都显示出很重视自己的孩子教育情况,可实际上,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很少过问孩子的成绩,只顾忙自己的事情。典型的“表一套内一套”,家长在遥远的潮州,对孩子的学习也管教不到,在清远只有他的表哥,表哥对他的教育也不科学。
②、自身原因:自制力差
根据原班主任老师和同学们平时对小解的观察和了解,小杰的学习习惯比较差,爱睡觉,爱讲话,经常管不住自己,不仅是在英语课上,其他课上他也如此。他的这些行为正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③、老师原因:沟通不足
小杰由于态度恶劣,被投诉的次数过于频繁,各科老师也自叹黔驴技穷,每次都只能让他好好反省。这种简单的沟通对他已经毫无效果了。
三、对症下药,实施措施
(一)、从家庭入手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良好的环境是塑造学生的高尚情操的重要因素。
1、榜样的原则。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的原则之一。俗话说:欲教子者先正其身。这是告诫做父母的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要忘记旁边有个正在成长的以你为榜样的孩子。鼓励家长排除万难积极参加家长会,同时建议家长多关心孩子在学校的动态,利用假期多陪伴孩子,让小杰感受到家庭温暖,让它成为他学习的动力。
2、教育一致性的原则。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诸方面教育共同影响的整体成果。加强家校沟通,借助家庭的力量,共 同约束和纠正学生的行为。
(二)从学校入手
自制力是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它可以克服任性、多动的毛病,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意志和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今后的不断发展。针对小杰自制力差的特点:我常找这个学生单独谈话。在谈话中,我肯定了他的优点,告诉他,他是个思维活跃的学生,老师们都看出他的这个有点,可就是在课堂上有时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小毛病,对教师不尊重。而且,我高度赞扬了他的美术作品,认为他是一个心灵手巧的男孩子,如果他能坚持改正这些小缺点的话,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老师期待着他的表现。通过一次又一次锲而不舍的谈话与沟通,小杰的态度稍微有所好转了,并主动和英语老师道歉。
四、个案的教育效果
通过家长、同学、老师的努力,小杰的自我控制有了明显增强,注意力也比较集中了,学习节奏加快了,对教师的态度也比以前好多了,在学习中,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
五、个案教育引发的思考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我们老师要便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要有一颗阳光之心,把它的光和热洒向每一个孩子,可造就一个生机盎然、绿意蓬勃的美丽世界,让孩子能更健康地成长!
中小学生是我们未来的支柱,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成长,可以减 少悲剧的发生,而“心”的问题要从源头预防。所以对于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不管是作为家长、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还是专门的心理辅导人士都应该认识到它的严重性,要及时地采取干预措施,要防范于未然,不能让更多的孩子带着心理问题长大。就算学生已经有心理问题,作为未来的教师,我们必须掌握好心理辅导的方法,及时地采取有效而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的心理特点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心理问题无小事,让我们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做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带着学生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格!为祖国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