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月里,感受蒙古族“白节” - 东北文献图片库
正月里,感受蒙古族“白节”
白节:又称席尼吉勒,意为新年、春节。古代蒙古人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故称春节为白节。白节在正月初一,过白节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习俗。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据《马可波罗行纪》所载:“其新年确始于阳历二月,届时大汗及其一切臣属复举行一种节庆„„是日依俗大汗及其一切臣民皆衣白袍,至使男女老少衣皆白色,盖其似以白衣为吉服,所以元旦服之,俾此新年全年获福„„臣民互相馈赠白色之物,互相抱吻,大事庆祝,俾使全年纳福。”
现在,蒙古族亦把白节作为最隆重的节日。腊月三十日晚上,全家即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家长献哈达、敬酒、礼拜。初一清晨,家族亲友开始互相拜年,直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
三天不熄的圣火
新疆和静县巴仑台镇是宁静的,即使是在春节,也见不到几个人影。十几年前,这里也曾喧闹。那时这里有一个钢厂,子弟学校里就有1000多个孩子。如今钢厂衰落了,人们逐渐搬离了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然而居住于此的蒙古人却不曾远离,因为这里是他们的家乡。
大年三十,我来到巴仑台。上午闲来无事在屋外散步,远远地看到对面的山上有羊群涌动,陡峭的山崖因为这星星点点的白色,线条也变得柔和起来。白色在蒙古人眼中是吉祥的颜色。此刻,一个象征着吉祥的白色春节正降临在这个深山中的小村庄。
春节,也是蒙古族同胞的传统节日。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非常重视这个节日,称之为“白节”。
我的朋友额尔德木图在巴仑台镇政府工作,他用并不流利的汉语说,他家和许多蒙古族家庭一样,从腊月十五就开始忙碌,还要购置奶桶、毡子、锅盆等用具。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全家人会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
过去蒙古族人要在春节举行祭火活动,燃烧的火焰象征着新年幸运吉祥。每家祭火的日期和方式也不同。“哈日楚户”(贫户)一般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火,而“台吉”(贵族)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火。户主带领家人穿好礼服跪在正门处的垫子上,把用油网包好的羊胸骨奉献给火神。有的地方圣火点燃后三天不熄,三天中不许迁场,不许在圣火上烤脚。
额尔德木图说,现在祭火活动已很少举行了,但是在草原旅游点和喜庆的日子,人们还是会点一堆篝火助兴。
“白月”:祈求降福
蒙古族人称大年初一为“查干萨日”,汉语意为“白日”,而正月就是白月。蒙古族人崇尚白色,认为白色象征着纯洁和吉祥。蒙古族人在白月时要把蒙古包顶换成白色,如果此时再下一场大雪的话,这个白月就显得更加吉祥,寓意来年五谷丰登。
回到乌市,我请教了在民间艺术家联合会工作的蒙古族老师玛德丽娃才知道,白月的第一天是新疆蒙古族群众最重要的节日。
在这一天,全家要在门外向日出的方向磕头、拜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提银壶奶茶,揣着美食,来到敖包前将供品掷进点燃的火堆里,然后叩头祈求风调雨顺。之后开始家庭内部拜年,先是晚辈向长者问安跪拜,然后由长者祝福晚辈幸福长寿。拜年时,晚辈要衣帽端正,手捧哈达。
在家庭拜年结束之后几天里,才是牧民之间的互拜。每到一家,要以同行者的年龄大小依次而入。拜年时,牧民们一般要献上一两首颂辞或颂歌。
民族团结的“麦得尔节”
“白月”也是人们相互交往聚会的时节。节前,人们要做件好看的蒙古袍,备下羊肉和各种奶制品,加上几坛上好的美酒。
大年初三,我们驱车赶往位于老巴仑台沟里久负盛名的巴仑台黄庙。从入口到黄庙有8公里路程,路过的两座桥都漆成了黄色。
在通往黄庙的最后一座桥旁,我们看到一个很大的敖包,上面系满了代表各种祝福的彩带。
蒙古族人民把这个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称作“白节”,这是为什么呢?蒙古民族最崇尚的是白色,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故称春节为白节。过白节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习俗,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这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有很详细的描绘。
我们的车如一叶小舟驶进了始建于1888年的黄庙。黄庙依旧是安静的,我们来的显然不是时候,正月十五才是这里的好光景。正月十五是蒙古族人民的另一个重要节日“麦得尔节”,传说这一天麦得尔神要从天上下来看望百姓,给百姓赐福。
人们这天要带上面饼、糖果,扶老携幼到庙里争拜麦得尔神,然后举行赛马、摔跤活动。如今,麦得尔节已成了黄庙的“庙会”。每年这一天,是向蒙古族同胞致以美好祝愿和团拜的日子。蒙古族群众也会以各种传统体育活动欢庆佳节,麦得尔节逐渐变成了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
同行的人说,在十几年前,生活在巴仑台镇的人们每逢麦得尔节都会坐着卡车风尘仆仆地赶来黄庙参加庙会。
在黄庙里,有一个雕像引人注目,是由大象、猴子、兔子、鹧鸪组成的金漆雕像。雕像底座下方放着糖,显然有祈福的意思。我也取出口袋里的糖放上去,祈求一年的平安。整个白月期间,草原上的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带上崭新的哈达和美酒等,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给各浩特(定居点)的亲友、家长拜年。
寂静的院落里还有几棵高耸挺拔的古树,据说每棵都有上百年的历史。粗壮的树干昂扬向上,凝固的是脚下悄然溜走的时间。
在我们即将离开时,一辆卡车拉着附近的蒙古族朋友前来祈福。顶着凛冽的寒风,却也一如当年的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