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时间:2019-05-11 23:5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哲学与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哲学与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第一篇:哲学与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一.哲学是什么?

教材上的定义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却说: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两者的论述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哲学的构成方面来说的,后者则强调了哲学对人生意义。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冯友兰先生的观点。

学习哲学的目的是指导人生,只有学以致用才是哲学最高的境界。

二.比较各哲学流派,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最为直接有效。

下面,我将简单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宗明义,他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他要求我们的实践活动都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看待我们的世界。可以说,马克思的唯物论思想是对唯心主义最彻底的打击。他对人们的思考方式,实践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人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实践的前提是认识我们的世界。有人把实践建立在“想当然”的基础上,论文格式因此有了空中楼阁这样的闹剧;有人把实践的成败寄托给“神仙魔法”,于是有了邪教这样的社会毒瘤。可见,认识的偏失直接导致实践的失误。好在,马克思主义用强有力的证据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认识方法,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神仙魔法,要改变世界,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因此,我相信,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可以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他不但指出了事物的联系,还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论。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表明唯物辩证法有着科学的本质和惊人的魅力。对人生而言,辨证的看待人生,规划人生也极为重要。比如,眼下正处于高中阶段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清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勿容置疑,生活里处处都是哲学,处处都有辩证法。

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可以理解并运用这些辩证法,按规律办事,势必会有所斩获的。钱学森先生曾在一封信里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他的工作和生活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一个懂得规划人生的人,就要辨证的看待自己的人生,为人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在不同人生的环境里用不同的方式自我发展。

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格塑造也极有帮助。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历史也证明,任何违背人民意愿,伤害人民利益的行为都会被人民的力量所消灭。因此,马克思主义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作为这个国家的一员,我很欣赏里根总统的那句名言:不要问祖国给了你什么,先问问自己为祖国做过什么。是呀,当我们这样或那样抱怨我们的社会时,我们问过自己的责任吗?问过我们为国家贡献过什么吗?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这样的人生还算有意义吗?古往今来,死去的王侯将相多得多,但能被人记起的又有几人。能被人们记住是大义凌然的民族英雄,是甘于奉献的正人君子。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赋予人生以目的和意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心灵深层的伟大创造,其主旨即在于使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地升华,论文格式在精神境界的升华中崇高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修养与创造,是人们追求崇高的过程,也是使人们自己崇高起来的过程。参考文献:

《哲学常识》——人民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央党校出版社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生

自动化1003班 王慧勇 201000115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生

我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交给我们的是如何认识世界,为人,处世之道。其意义就在于结合自身,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活着的姿态。哲学渗透于生活的诸多方面,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哲学的思想加以解释,所以我想感慨一下自己平时对生活的想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是道理,而往往很多人都对所谓大道理有着排斥心理,认为大道理谁不会说,谁不知道,当别人对自己讲大道理时,往往有人会抱着厌恶的情绪。你认为自己懂,我认为你不懂,也许道理听起来并不复杂,但是若是让我们自己去阐述,恐怕没有这个本事,也就是说,所谓的懂,太过浮浅。平时的生活中,我觉得人们对普遍的真理充满的亵渎,现在的很多人往往不注重道理中的真正含义,而是大多数时候当做调侃和强词夺理的凭借。所以我觉得我们是需要一个完整的思想的体系的,让一个健全的人格指引着我们的大学生活。一月在天,万月在江湖,若自己心如明镜,放眼望去,一片明朗。你需要的就是头顶那轮明澈的月。个人觉得,它就是你抓住主要矛盾的依据,你行为的主导。心灵的修炼,带来的不只是精神上的快乐,生活上的自在,身体上的舒适。最终你的人生模式将不会是虚度了,后悔了,而是幸福了,满足了。

曾经有人多人向我倾诉过诸如孤单,无助,空虚,无聊的好多情绪,现在的大学生,身体不够健康,心理更是处于不佳的状态,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所以我们需要哲学,需要健全自己,强大自己的心灵,让心灵旺盛起来。具体做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行为的指导,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抵制不良思想,不良文化的侵袭,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投身于对生活的创造中。

上马原课,有些内容我真的很喜欢,特别摘录了一些比较感兴趣的东西保存。老师说过我讲的课可以让你们受用20年甚至更多,我觉得不夸张,有人不予理会,我倒是觉得,人在困难面前做不到勇敢,在真理面前却敢很骄傲,不去虚心。我倒是觉得哲学和心理学对个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也买了像《通向心灵旺盛的十堂课》,《通俗哲学》,正准备研读。

学习这门课,我觉得快乐或是忧伤,幸福或是不幸,睿智或是愚钝,乐观或是灰暗,自在或是束缚,轻松或是压抑,坦荡或是虚伪,没有人可以去评判你,但是人应该怎样的活,从哲学中,从普遍真理中,体会到一种属于自己的平和的心态,是件幸运的事。

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精神却越来越空虚,幸福感越来越下降,当我们看到大道理当中那些细致的部分(其实每个道理都可以很细致,很具体),我们就能得到充实。

世界是矛盾的存在,每件事物都是其对立统一的。事物的矛盾体系,有两个侧面,事物的性质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起支配主导作用,决定发展。生活中我们面对很多事情都会犹豫不决,不知所措,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多方面思考,取其优。世界上不存在完美,只存在豁达的心。这样我们便不再患得患失,才能抉择,才能果断,才不会庸人自扰。然而生活中诸多烦恼,诸多不顺,这时候,我们需要磨练心智,幽默化解。乐观不是麻痹自己的痛苦,而是心的强大,不畏惧的优质人格。我自己觉得,乐观是一个过程,幽默是一种及其具有智慧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慢慢培养的一个过程,是一件一件解决问题后积累的过程,在困难面前首先不迷失自己,其次积极寻求解决的方式,慢慢的,你就练就了乐观,学会了幽默,心变得强大便不会在被恐惧,被挫折侵蚀。应激的艺术,同时也是虚构的艺术(我觉得和幽默化解是一个道理),摒弃虚假,但是要懂得幽默。

人从生下来似乎就没有过真正的自由,由于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我们要做得事情,我们要走的道路,有多少是自己的选择,每时每刻,我们都那么的被动,上课,下学,等等。然而怎样从被动中获得主动,从必然中获得自由。人活在固有的体制中,何来自由。但是主动基于被动之上,自由源于对必然的认识。我们清楚的了解我们的社会后,对我们的生活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后,我没便会少了很多对生活,对体制的不适应感,面对不公的时候,由于我们认识这个社会,我们也就不会再大惊小怪,去抱怨,去不满,面对社会黑暗,我们也不会举世皆浊独清,而是在纷杂的社会中保持本心。不再烦躁,不再焦虑,不再愤懑,因为我们的心脏的跳动可以跟着社会不紧不慢的随之跳动。因为我们在适应。所谓得道自在,人是可以获得自由的。

对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过好当下的生活。每晚睡觉前,我都对自己说,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室友会笑我。然而每天的阳光是多么的明媚,既然起床了,就打起精神,我是这样对自己说的,既然上课了,就不去想上课是多么累人,因为一旦想这些,那上课就不只是身体累,还有思想也累了。该做什么的时候就放下心中的种种情绪,简简单单的去做就好了。也许有时候感觉到迷茫,然而我非常喜欢知名心理学家岳晓东的一句话:痛并快乐着,烦但不闲着。人总要有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做好目前该做的,此时你便是充实的。善于把社会实践需要转化为个人的兴趣,你的奋斗就是快乐的充满斗志的。化内因为动力。例如,假如你不喜欢你现在学的专业,但是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么在现在积累,先学好本职,以后才有选择的资本。人应活得有计划,有目标,就算目标尚未明确,但是至少目前的计划不会让你迷茫和空虚。慢慢认清自己,认清自己需要的生活状态,认清追求。最终,体会到生活的美,充实之美,奋斗之美,心灵之美,与人相处之美,梦想之美,爱人之美,那生活便充满了美感。

我自己把成长阶段的人和生活的关系分为三段,开始是懵懂的心灵观望懵懂的世界,然后是复杂的心理理解思考着复杂的社会,最后是简单的态度面对更加复杂的世界。复杂的思索比不上简单的心态,因为思索中尽是疑惑,简单中充满了智慧。崇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巨人的肩膀上,让生活充满从容的智慧。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生

西南财经大学 证券与期货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人生的积极影响

2012/4/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影响

【摘要】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却说: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本文作者运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浅薄的理解,联系大学生对人生的多种困惑与迷惘,简单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生价值;人生目标;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正文】

我想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交给我们的是如何认识世界,为人,处世之道。其意义就在于结合自身,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活着的姿态。哲学渗透于生活的诸多方面,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哲学的思想加以解释,所以我在此文中探讨一下马哲对我人生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是道理,而往往很多人都对所谓大道理有着排斥心理,认为大道理谁不会说,谁不知道,当别人对自己讲大道理时,往往有人会抱着厌恶的情绪。你认为自己懂,我认为你不懂,也许道理听起来并不复杂,但是若是让我们自己去阐述,恐怕没有这个本事,也就是说,所谓的懂,太过肤浅。平时的生活中,人们对普遍的真理充满的亵渎,现在的很多人往往不注重道理中的真正含义,而是大多数时候当做调侃和强词夺理的凭借。所以我觉得我们是需要一个完整的思想的体系的,让一个健全的人格指引着我们的大学生活。一月在天,万月在江湖,若自己心如明镜,放眼望去,一片明朗。你需要的就是头顶那轮明澈的月。个人觉得,所谓明月,就是你抓住主要矛盾的依据,你行为的主导。心灵的修炼,带来的不只是精神上的快乐,生活上的自在,身体上的舒适。最终你的人生模式将不会是虚度了,后悔了,而是幸福了,满足了。

曾经有人多人向我倾诉过诸如孤单,无助,空虚,无聊的好多情绪,现在的大学生,身体不够健康,心理更是处于不佳的状态,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所以我们需要哲学,需要健全自己,强大自己的心灵,让心灵旺盛起来。具体做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行为的指导,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抵制不良思想,不良文化的侵袭,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投身于对生活的创造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宗明义,他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他要求我们的实践活动都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看待我们的世界。可以说,马克思的唯物论思想是对唯心主义最彻底的打击。他对人们的思考方式,实践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人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实践的前提是认识我们的世界。有人把实践建立在“想当然”的基础上,因此有了空中楼阁这样的闹剧;有人把实践的成败寄托给“神仙魔法”,于是有了邪教这样的社会毒瘤。1可见,认识的偏失直接导致实践的失误。好在,马克思主义用强有力的证据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认识方法,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神仙魔法,要改变世界,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因此,我相信,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可以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他不但指出了事物的联系,还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论。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表明唯物辩证法有着科学的本质和惊人的魅力。对人生而言,辨证的看待人生,规划人生也极为重要。比如,眼下正处于高中阶段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清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勿容置疑,生活里处处都是哲学,处处都有辩证法。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

任何违背人民意愿,伤害人民利益的行为都会被人民的力量所消灭。因此,马克思主义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作为这个国家的一员,我很欣赏里根总统的那句名言:不要问祖国给了你什么,先问问自己为祖国做过什么。是呀,当我们这样或那样抱怨我们的社会时,我们问过自己的责任吗?问过我们为国家贡献过什么吗?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这样的人生还算有意义吗?古往今来,死去的王侯将相多得多,但能被人记起的又有几人。能被人们记住是大义凌然的民族英雄,是甘于奉献的正人君子。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精神却越来越空虚,幸福感越来越下降,当我们看到大道理当中那些细致的部分,我们就能得到充实。

摘自“哲学与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可以理解并运用这些辩证法,按规律办事,势必会有所斩获的。钱学森先生曾在一封信里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他的工作和生活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一个懂得规划人生的人,就要辨证的看待自己的人生,为人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在不同人生的环境里用不同的方式自我发展。

世界是矛盾的存在,每件事物都是其对立统一的。事物的矛盾体系,有两个侧面,事物的性质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起支配主导作用,决定发展。生活中我们面对很多事情都会犹豫不决,不知所措,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多方面思考,取其优。世界上不存在完美,只存在豁达的心。这样我们便不再患得患失,才能抉择,才能果断,才不会庸人自扰。然而生活中诸多烦恼,诸多不顺,这时候,我们需要磨练心智,幽默化解。乐观不是麻痹自己的痛苦,而是心的强大,不畏惧的优质人格。

人从生下来似乎就没有过真正的自由,由于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我们要做得事情,我们要走的道路,有多少是自己的选择,每时每刻,我们都那么的被动,上课,下学,等等。然而怎样从被动中获得主动,从必然中获得自由与成功。人活在固有的体制中,何来自由。但是主动基于被动之上,自由源于对必然的认识。我们清楚的了解我们的社会后,对我们的生活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后,我没便会少了很多对生活,对体制的不适应感,面对不公的时候,由于我们认识这个社会,我们也就不会再大惊小怪,去抱怨,去不满,面对社会黑暗,我们也不会举世皆浊独清,而是在纷杂的社会中保持本心。不再烦躁,不再焦虑,不再愤懑,因为我们的心脏的跳动可以跟着社会不紧不慢的随之跳动。

当然,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过好当下的生活。每晚睡觉前,我都对自己说,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室友会笑我。然而每天的阳光是多么的明媚,既然起床了,就打起精神,我是这样对自己说的,既然上课了,就不去想上课是多么累人,因为一旦想这些,那上课就不只是身体累,还有思想也累了。该做什么的时候就放下心中的种种情绪,简简单单的去做就好了。也许有时候感觉到迷茫,然而我非常喜欢知名心理学家岳晓东的一句话:痛并快乐着,烦却不闲着。人总要有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做好目前该做的,此时你便是充实的。善于把社会实践需要转化为个人的兴趣,你的奋斗就是快乐的充满斗志的。化内因为动力。例如,假如你不喜欢你现在学的专业,但是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么在现在积累,先学好本职,以后才有选择的资本。人应活得有计划,有目标,就算目标尚未明确,但是至少目前的计划不会让你迷茫和空虚。慢慢认清自己,认清自己需要的生活状态,认清追求。最终,体会到生活的美,充实之美,奋斗之美,心灵之美,与人相处之美,梦想之美,爱人之美,那生活便充满了美感。

我自己把成长阶段的人和生活的关系分为三段,开始是懵懂的心灵观望懵懂的世界,然后是复杂的心理理解思考着复杂的社会,最后是简单的态度面对更加复杂的世界。复杂的思索比不上简单的心态,因为思索中尽是疑惑,简单中充满了智慧。崇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巨人的肩膀上,让生活充满从容的智慧。【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央党校出版社

第四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生的思考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上课就睡觉、看到就头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的发展也如同一场伟大的战争一样轰轰烈烈,虽然不见刀光剑影,鲜血淋漓,但也气壮山河,惊天动地。哲学中有一部分,对于我们人生有很大影响。有些道理,我们不信它,我们的生活是一个样子;信了它,就会立刻变了样子。学哲学可以养成清楚的思维,怀疑的精神,容忍的态度,开阔的眼界,我们要有这种眼界,不但可以做事,而且更能善于做事。任何一个知识领域,只要你愿意深入,展现在你眼前的将是一种不一样的画面,而知识的真谛也往往蕴于其中。

下面我就说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给我的人生的两点启示。

一、人生中的辩证法

哲学就是在你人生中遇到拐点后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论文网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生活中的质—量互变

其实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度”的道理差不多。节俭是一种美德——过分了就是吝啬;忍让是大度——太甚了就是软弱。在生活中,就要特别注意这个“度”:对人别太苛刻,那样会让人无法与你相处——也不能太软弱、没主见,这样大家总是充当保护的角色,在困难的时候又没法得到你应有的支持,当然也不愿和你呆在一起;论文网对自己别太苛刻,那样活着会很累,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逼着自己比别人强,最后赢了别人输了自己,也不能太放纵,人都有惰性,谁都知道呆着轻松,可还得逼着自己尽量克服这种惰性,在年轻的时候多学一点东西。人人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这句话就是在说量的积累,能使我们有质的飞跃。

第五篇: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唯物论部分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客观存在”应为“客观是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5、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6、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

7、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8、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但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10、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11、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1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

13、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

14、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

(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

15、只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各种主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7、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规律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规律)

18、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这不是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

19、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这里讲的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

20、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

辩证法部分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前对后错。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两种联系都是客观的)

4、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

(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

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该说法正确)

6、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

7、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8、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只有前进行上升性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9、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0、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

(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11、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前对后错。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

1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前两句对后一句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14、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15、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

16、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7、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18、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9、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2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1、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22、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前对后错)

23、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

(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2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前对后错。后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

26、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7、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28、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而且矛盾的主次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2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这是知识的混淆)

30、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缩小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内涵)

认识论部分

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

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6、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真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7、物质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8、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

(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

9、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颠倒因果关系)

10、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1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12、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13、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取决于社会存在)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是科学的社会意识。

(价值观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4、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所有的价值观都起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才起促进作用)

5、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立场上是衡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否的两个标准。(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下载哲学与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哲学与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积极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生与哲学范文合集

    一、哲学的定义 说句实话,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在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原意是“爱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从哲学看苦乐人生 姓名:侯刚 学号:20134615 13级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摘要:当人类不断地探索宇宙的奥秘、洞察人生的意义,超越现实,向前提挑战,展望未来时,就产生了......

    哲学与人生

    浅谈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这个学期通过哲学与人生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对“哲学”这个以前看似很遥远并且从未涉足的领域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对于各个哲学家的哲学观点有了一定程......

    哲学与人生

    1. 从远古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的对象,诗人屈原提出了172个“天问”的回答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C. 万......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 十节课的时间,对于学习哲学来说真是太少太少了,也许我们才刚刚入门,也许我们还没有入门。不过经过十节课的耳濡目染,我也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心得与体会。也许老师看了......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青春里的爱情 痴情的人永远都抱着这样的想法:连我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他有什么理由不被我打动呢?但坚持不懈的温柔只能证明你是一个坚持不懈或者温柔的人,仅此而已。 牵我双......

    哲学与人生(范文模版)

    《哲学与人生》的读后感《哲学与人生》这本书从苏格拉底到孔子,从存在主义到道家的智慧,从神话悲剧到文化视野,从审美到宗教等方面以哲学的角度省思人生。本书不仅是学习了许多......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