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精华总结

时间:2019-05-11 23:3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务员申论精华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务员申论精华总结》。

第一篇:公务员申论精华总结

公务员申论精华总结

规则一了解申论考试的潜规则

实际上,申论考试是公务员考试的一部分,公务员考试的评卷人是政府聘请的,首先,最基本的生存原则是要适当的为政府喝彩,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好的方面要歌颂;第二,不好的方面在揭露时注意火候,最好一笔带过,不要太重笔墨。

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就是泛泛而谈,这就道出一个答题的规范,特别是在答解决措施(方法)一类题型的时候,注意有一句总起句,比如在答如何解决银行排队的问题时,总起句是:银行要切实地站在人们的角度想问题,将减少客户排队时间当做服务的一部分来抓。这句话显然很泛泛而谈,但这是必须的。而实践呢,那就是提出一个实际的办法。针对刚才的问题,加以实际措施。那就是潜规则的最后一点,申论不允许你创新,还是随波逐流吧!具体怎样随法,请看下面的答题方法。

规则二掌握答题的基本套路

申论考试是有固定的套路的,安徽公务员网为广大考生提供公务员申论万能模板,以供大家参考(特别需要注意“万能八条”):

一、阅读概括的基本套路――“三遍四步法”

读三遍文章,分四步完成概括主要内容的任务。

强调:阅读之前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材料看成是一个整体。脑袋里要装着问题:这些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不同的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步: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

关于什么是关键词或关键句的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么什么是关键呢?有几个技巧:

1.首尾句原则:一般来说,写文章总是要讲究起承转合。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材料都是能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这个原则,在申论写作中也需要大家注意。

2.关联词原则:这一条在言语理解中也非常好。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一定是应该选的答案。再比如,因果关系中,强调的原因的情况比较多见。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时、于是、其实、还”

3.常见词原则: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因此,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是经常出现。只要我们认真反思和分析历年的真题,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词出现的地方就是关键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些词保持足够的敏感性。我们既要有政治敏锐性,又要有材料的敏锐性。

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等

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等。

第二步:总结段落大意

这个工作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需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我们没有必要对每一段材料的段落大意都进行仔细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对其进行简单标注几个关键词即可:比如可标注“原因”、“措施”等等。这样做,既准确,又节约时间。

第三步:分门别类

这一步很重要,千万不敢小觑。要按照问题表现、问题原因、问题对策三大类将材料进行划分。这个分类的过程也是我们整理思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整个材料有个总体的把握。

分类原则

横向: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成绩和问题/问题的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

纵向:问题的表现/原因/措施: 多层次的分门别类

第四步:概括主要内容

这里又一个八股模式,或称万能模式,简称四句话。

1.材料反映了„„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

2.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3.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以下问题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何以如此呢?/原因何在?(注意设问句的使用)

4.党和政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克服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防治应该是多方面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大多数时侯没有这一部分)

如果能够从这个思路出发,这一部分就不会失分太多。要按照这个模式,尽可能的把关键词写进概括当中,即使逻辑性差也不太要紧,这一部分完全是按点给分。一般有十个左右的要点,根据阅卷的经验,能找到6-7个要点已经是很不错了。因此,一定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多写关键词,而不是在组织文字上浪费时间。

二、提出对策的基本套路

针对特定问题提出对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申论考试考察的重点。申论考试不但要考察考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问题、文字表达、文体运用的能力,更重视考察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后者主要在提出对策的环节中体现出来。

提出对策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要想提出正确的对策,决策的过程就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的。从理论上来说,决策程序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步,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

第二步,收集尽可能完备的资料与信息,为制定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

第三步,依据尽可能完备与可靠的信息,对发展的趋势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

第四步,拟定各种可行的备选方案;

第五步,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与不可行性评价; 第六步,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第七步根据矛盾特殊性找出问题根源

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通过分析特定事实的现状,主要是分析其存在的负面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是提出正确对策的前提和关键。更清楚地说,这里面实际上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要根据材料找到特定社会现象表现出来的消极负面影响。这部分工作实际上在前面阅读材料和概括主要内容时已经完成。

其次,根据对这种消极负面影响的分析,找到其产生的原因。

(一)因果分析——查找问题根源的基本办法

追根溯源的因果分析法是查找问题原因的根本方法。运用辩证思维找到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深层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这是能够对症下药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的前提和关键。

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分析。辩证思维分析就是在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现成的理论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历史地看问题,而不是僵化静止地看问题;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事物,而不是简单孤立地看事物。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重点论,即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问题产生的根源。

二是要坚持两点论,进行多项求异分析。在寻找问题根源时不但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也要看到事物的非主要矛盾;不但要看到内部性矛盾(内因),还要看到外部性矛盾(外因)。产生某个社会现象或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有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等等。因此,要全面地、多方位地进行原因分析。根据历年公务员申论考试的情况和对未来考试的分析预测,我们认为常用的因果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内外因分析

内外因分析是我们在提出对策和论证对策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其作用。内因和外因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熟练掌握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对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XX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的解题秘诀就是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来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两种思路,而不是简单的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考虑。换句话说,只要能够想到内外因关系原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第一种思路是“输血式”——即以国家扶持为主。具体的说就是要增加财政支农资金和贷款,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输血式”的思路是要完善制度,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第二种思路是“造血式”——即以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为主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鼓励和扶持农村地区劳务输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各项权利,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找到了两种思路并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题目还要求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那么这篇文章怎么写呢?有的考生按照这种思路展开:分为两部分,一是评价国家扶持思路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国家扶持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外因;二是评价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思路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内因。

这样的做答,虽然没有实质性错误,但是违反了辩证思维的根本法则,强调了内因和外因的对立性,忽视了内外因的统一性,因此,不可能得高分。正确的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解决“三农问题”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国家扶持思路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国家扶持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外因;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思路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农民的各项权利和政治地位),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内因。

第三部分:根据内外因相互作用原理,指出应把国家扶持和充分发挥农村农民的主动性结合起来,切实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

再例如,关于“标本兼治”的提法实际上也是对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运用。

2.利益分析,即主体分析

利益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方法论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切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的最终动因。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利益分析法。利益分析法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根本方法。人的需要经过社会关系的过滤和渗透,就表现为人的利益。需求产生利益,利益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导向利益目标。当行为主体的某个特定利益目标实现以后,则会产生新的需要,派生新的利益要求,引发新的动机并支配新的行为,导向新的利益目标,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人的思想行为源于利益而又指向利益的规律。

利益分析法尤其适用于社会中利益矛盾问题的解决。例如,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构建有效协调各方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

使用利益分析法的前提是主体分析。只有找到利益主体,才能明确各方的利益需求,从而找到满足不同主体的合理利益需求的途径,最终解决社会矛盾。

3.多角度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多样的,产生某个社会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应当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对矛盾的原因展开分析。其中要涉及到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要分析现实原因,还要分析历史原因;要分析内在原因,还要分析外在原因等等。总之是要全面地、多方位地看待问题产生的原因。需要补充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多维度的原因分析,并不是指一对矛盾中必须涉及到上述的所有方面,而是提醒各位考生对问题的分析应尽可能的全面到位。

(二)swot分析——一种极有可能考到的分析方法

swot分析方法是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和评估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swot方法的重要贡献就在于用系统的、辩证的思想将这些似乎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使得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更加科学,更加全面。

目前为止,swot分析方法在历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并没有考过,但是不等于将来也不会考。在我看来,随着对公务员在公共管理方面能力的提高,swot分析方法在未来几年的申论考试中有可能会涉及,可能考察考生作为公务员策划推销政府资源,设计政府发展战略的能力。

例如:

w 政府发展艺术产业园的swot分析

优势(s)

1、北京在全国艺术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2、望京西路及其周边地区良好的交通条件和明显的区位优势;

3、中央美院位于望京西路东侧,并且大批艺术家聚集于望京;

4、国际雕塑公园和中国最大最现代的美术馆即将在望京西路东侧兴建;

5、望京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文化素质较高

劣势(w)

1、望京西路为交通主干道,影响人流的聚集;

2、目前望京地区没有成规模的以艺术产业为主要业务的文化企业;

3、巨大的前期投入带来的压力;

4、房地产商的规划已经制定,改变其招商计划存在难度

机会(o)

1、我国艺术产业,尤其是艺术品拍卖业和会展业快速发展;

2、艺术产业处于寻找价值实现形式的成形期;

3、目前北京还没有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和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艺术产业园

威胁(t)

1、市场发育水平的限制;

2、市民经济收入水平、文化消费观念和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需求的限制;

3、艺术产业的发展形式没有现成的模式,艺术产业处于成形期

第二步利用矛盾普遍性借鉴“万能八条”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矛盾不但具有特殊性,而且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不但具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个性,而且具有与同类事物在本质上类属的共性或一般性。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依存,相互蕴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不能总停留在对个性的层面上,必须善于从事物的个性中升华出共性,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普遍性,这也是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分析、归纳等逻辑方法。正是基于这样的哲学认识,我们在借鉴决策学的相关理论,参考大量政府文件报告中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措施,对各种对策措施进行了归纳概括之后,提出了解决问题、提出对策的“万能八条”。这对于解决各种具体问题来说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一)“万能八条”详解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

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

把„„纳入议事日程

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增强„„的意识

倡导„„的理念

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问题。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的认识 舆论关注

实行典型示范

社会示范

在全社会营造关于„„良好的文化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

激励制度

利益相关制度

分工制度

规则制度

惩罚制度

决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机制

预防应急机制(编制应急预案,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和保障机制

组织机制、协调机制:包括派工作组/成立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等等

建立完善各种监督机制

形成信息的反馈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技术

在„„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投入 增加对„„的财政和贷款支持

依靠„„技术,解决„„问题

7.加强监管、全面落实

加强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

媒体监督(舆论监督)

领导(上级)监管

建立完善系统严格的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

加大整顿力度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强调制权)

xx大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总结„„的经验教训

借鉴国内外的各种先进经验

(二)“万能八条”的经典案例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让我们通过下面的三个例子来验证一下“万能八条”的万能性。

经典案例一:

XX年6月29日,李毅中在《谈谈我国的安全生产问题》一文中指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采取七项措施,这七项措施就是对万能八条应用的经典案例。

一、把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纳入“xxx”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的的经典应用)

二、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采取断然措施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同时,探寻和采取治本之策。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历史性、深层次问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健全政策法规、完善体制的经典应用)

三、加强安全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安,建立规范完善的法治秩序。必须严刑厉法,重典治乱。在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部门推动下,《刑法》和《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以及司法解释工作正在推进。必须在法律的贯彻执行上动真从严。继续下决心解决“执法不严、工作不实”问题。纠正和惩处非法违法行为,维护人民的利益、法律的尊严和政府的权威。不仅要严惩事故直接责任者,查处失职渎职行为,还要严肃查处事故背后的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行为。中纪委、高检、高法等部门将联合对近两年事故的查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必须建立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政府职能部门和公检法、纪检监察机关等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有效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必须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把建立健全完善安全技术标准,作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来抓。(健全政策法规、完善体制加强监管、全面落实,和组织协调、形成机制的经典应用)

四、落实两个主体、两个责任制,纳入政绩、业绩考核。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大政方针、法制建设、工作格局、运行机制、舆论导向、政治保证等方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明确支持两个责任制的落实,纳入政绩业绩,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强监管、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

五、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用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安全发展。(依靠科技的经典应用)

六、强化经济政策导向作用,增加安全投入。建立多元化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除了落实好国家扶持资金外,主要依靠企业增加投入,提足用好安全费、维简费、折旧费;地方政府也应投入相应配套资金。(增加投入的经典应用)

七、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加强社会监督。实施“全民安全素质工程”。宣传普及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动员全党、全社会更加重视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强制性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特别要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工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权益。将安全生产纳入“平安建设”,使各具特色的安全文化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进课堂、进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教育培训,提高素质和加强监管,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

经典案例二:

XX年12月21日,国家xx在参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时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当前要注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节约能源资源的目标要求,实行严格的责任制。(领导重视,提高认识和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

二是要加快调整结构,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增加投入的经典应用)

三是要发挥科学技术作用,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持重点行业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依靠科技的经典应用)

四是要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价格、财税、投资政策,推动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组织协调、形成机制和健全法规政策、完善体制的经典应用)

五是要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健全政策法规和加强监管的经典应用)

xx强调,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使节约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的经典应用)

经典案例三:

XX 年6月30日,xx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题为《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

一、抓紧制定和实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措施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

第一,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健全政策法规、完善体制的经典应用)

第二,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依靠科技的经典应用)

第三,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形成机制的经典应用)

第四,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持科学管理和严格管理。(加强监管、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

第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特别要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健全政策法规和加强监管的经典应用)。

二、切实加强领导,务求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实效

第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放在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的的经典应用)

第二,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职能,按照职责分工,围绕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尽快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指导各地方、各方面节约资源工作。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组织协调的经典应用)

第三,政府带头,做好表率。政府带头节约资源,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任务,又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工作力度。严禁滥用公款消费,杜绝办公浪费,实行“阳光”采购。(教育培训、提高素质的经典应用)

第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教育每个公民过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教育培训、提高素质的经典应用)

第五,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

(三)关于“万能八条”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

我们提出的“万能八条”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但是我们决不能忽视矛盾的特殊性,在提出对策时要把辩证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相结合。俗话说,“有的放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们在强调矛盾的普遍性,重视“万能八条”的同时,必须重视矛盾的特殊性,注意运用发散性思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灵活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万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要注意组合应用。实际上,所谓的“万能”应该这样来理解:“万能八条”其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万能八条”是万万不能的。

因此,在提出对策时,思维要发散,可以参照“万能八条”,但千万不能照搬照抄,使“万能八条”变成了一种教条,更不能被其束缚住我们的思维,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况提出对策,“万能八条”中提到的内容,能用则用,如果不合适,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三、评估对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如何判断对策的有效性

近几年的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对策的有效性分析成为考察的重点,那么什么样的对策才是有效的呢?

首先,对策要有针对性。

所谓对策的针对性,也就是要针对问题提出方案。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对策应该与所给材料的倾向性相吻合。其二,实施对策方案要紧紧围绕前面概括材料所提出的主要内容,切中要害对策的针对性,形象的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萝卜一个坑”。所谓的“锁”和“坑”就是存在的问题。所谓的“钥匙”和“萝卜”就是解决问题的对策,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不能使你所提出对策的指向和存在的实际问题相一致,那么你的对策就是无效的。

其次,对策要有可行性

提出的对策必须是可行的,不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妙谈三千却百无一用的建议是答题的大忌。可行性对策有两个限制条件:

一是要符合虚拟人物的身份

二是符合政府职能,具有可操作性。

例子:国家公务员XX年申论试题第一题

第三,对策要有合情、合理、合法性(要符合政府部门的职能)

文章提出的对策必须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如果对策违背了上述的任何一项,都是不可行的。

(二)分析对策有效性的步骤

第一步:弄清题干内容

包括:(1)题干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利用原因分析方法分析出该问题产生的原因;(2)要求选择正确选项还是错误选项;(3)对分析说明部分有什么要求;(4)字数限制。

第二步:分析备选对策选项

分析备选对策选项时对每一个选项都要从针对性、可行性、以及对策是否合情、合理、合法这四方面来验证。

第三步:按要求选出备选选项,具体成文

申论考试对于对策的有效性分析除选择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外,还要求对不正确的选项进行说明。例如回答的形式可以是:错误的选项是a,a选项错在„„,应该是„„;或者表述成:a错误,„„(陈述正确作法),a没有„„。

我们在进行第二步分析备选对策选项时,已经对每一选项为什么正确或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具体成文时,只要将我们在前面的分析结果用精练的文字在字数限制范围内叙述出来就可以了。

三、申论文章的写作套路

(一)申论文章的类型

申论就是“申而论之”。“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明、引伸,“论”则是议论、论说、论证。申论就是针对特定事实提出对策并展开论述,表明自己观点或言论的文章。申论要求在准确把握一定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必要的说明和引伸,然后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

申论文章是特殊的议论文。

(二)申论文章的三要素

1、论点:

(1)确定论点的方法和步骤(立意):

总的原则,整体性原则,把申论试题看作统一的整体,从阅读材料开始就要有问题意识,对于材料反映的问题现状、问题原因、解决对策有整体性把握。

①仔细审题

a、审明问题的类型方式:议论文/建议/报告/请示/讲话稿

b、审出限制条件:论述的内容(重点分析原因还是对策)/虚拟身份/字数(不超过/多于/左右等等)②确定论点的原则

a、高远:要有政治高度,结合理论热点

b、概括:选择一个具有概括性的论点,不要拘泥于细节,大题小作,否则容易跑题、偏题。c、正确:坚持正确的政治价值选择,立足人民的政治立场。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起码要求。d、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e、新颖:论点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但是这一点很难,不能强求,从阅卷的要求来说,这是锦上添花的事情。(2)突出论点的方法:

前后照应

①文章的题目就是论点

②第二段单独成段,点明论点。第一段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紧接着第二段要点明论点。

③文章的每个分论点要扣住总论点,每段开头或结尾回扣总论点。

④最后一段总结总论点

当然,这几处照应最好不要单调地重复论点,应注意用灵活的语言进行表述。

2、论据:

事实材料: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和感受

理论材料: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论证:

(1)论证的方法:最根本的就是因果析理,或句话说,就是提出的论点就是一个问题,要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①例证:最常用,从材料中找

材料要和中心保持一致/有代表性/引申材料,发掘材料的深意

②引证:

靠积累,有时也可从材料中找 ③理论论证:

演绎推理,找原因,讲道理

多角度论证:有利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对国家/社会的作用;

④假设论证:(条件析理)非常好用

如果不„„,那么就会„„

只有„„,才„„

⑤比较论证:

横向:此事和彼事,个别事物和一般事物之间的比较。识别是非优劣、论证论点和揭露或分析现实事物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有效的说理方法。

纵向:按时间,对事物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联系和比较

对照:正反对照

第二篇:公务员申论精华总结

规则一 了解申论考试的潜规则

实际上,申论考试是公务员考试的一部分,公务员考试的评卷人是政府聘请的,首先,最基本的生存原则是要适当的为政府喝彩,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好的方面要歌颂;第二,不好的方面在揭露时注意火候,最好一笔带过,不要太重笔墨。

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就是泛泛而谈,这就道出一个答题的规范,特别是在答解决措施(方法)一类题型的时候,注意有一句总起句,比如在答如何解决银行排队的问题时,总起句是:银行要切实地站在人们的角度想问题,将减少客户排队时间当做服务的一部分来抓。这句话显然很泛泛而谈,但这是必须的。而实践呢,那就是提出一个实际的办法。针对刚才的问题,加以实际措施。那就是潜规则的最后一点,申论不允许你创新,还是随波逐流吧!具体怎样随法,请看下面的答题方法。

规则二 掌握答题的基本套路

申论考试是有固定的套路的,安徽公务员网为广大考生提供公务员申论万能模板,以供大家参考(特别需要注意“万能八条”):

一、阅读概括的基本套路――“三遍四步法”

读三遍文章,分四步完成概括主要内容的任务。

强调:阅读之前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材料看成是一个整体。脑袋里要装着问题:这些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不同的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步: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

关于什么是关键词或关键句的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么什么是关键呢?有几个技巧:

1.首尾句原则:一般来说,写文章总是要讲究起承转合。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材料都是能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这个原则,在申论写作中也需要大家注意。2.关联词原则:这一条在言语理解中也非常好。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一定是应该选的答案。再比如,因果关系中,强调的原因的情况比较多见。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时、于是、其实、还”

3.常见词原则: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因此,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是经常出现。只要我们认真反思和分析历年的真题,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词出现的地方就是关键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些词保持足够的敏感性。我们既要有政治敏锐性,又要有材料的敏锐性。

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等

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等。

第二步:总结段落大意

这个工作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需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我们没有必要对每一段材料的段落大意都进行仔细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对其进行简单标注几个关键词即可:比如可标注“原因”、“措施”等等。这样做,既准确,又节约时间。

第三步:分门别类

这一步很重要,千万不敢小觑。要按照问题表现、问题原因、问题对策三大类将材料进行划分。这个分类的过程也是我们整理思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整个材料有个总体的把握。

一是要坚持重点论,即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问题产生的根源。

二是要坚持两点论,进行多项求异分析。在寻找问题根源时不但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也要看到事物的非主要矛盾;不但要看到内部性矛盾(内因),还要看到外部性矛盾(外因)。产生某个社会现象或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有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等等。因此,要全面地、多方位地进行原因分析。根据历年公务员申论考试的情况和对未来考试的分析预测,我们认为常用的因果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内外因分析

内外因分析是我们在提出对策和论证对策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其作用。内因和外因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熟练掌握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对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XX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的解题秘诀就是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来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两种思路,而不是简单的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考虑。换句话说,只要能够想到内外因关系原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第一种思路是“输血式”——即以国家扶持为主。具体的说就是要增加财政支农资金和贷款,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输血式”的思路是要完善制度,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第二种思路是“造血式”——即以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为主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鼓励和扶持农村地区劳务输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各项权利,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找到了两种思路并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题目还要求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那么这篇文章怎么写呢?有的考生按照这种思路展开:分为两部分,一是评价国家扶持思路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国家扶持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外因;二是评价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思路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内因。

这样的做答,虽然没有实质性错误,但是违反了辩证思维的根本法则,强调了内因和外因的对立性,忽视了内外因的统一性,因此,不可能得高分。正确的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解决“三农问题”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国家扶持思路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国家扶持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外因;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思路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农民的各项权利和政治地位),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内因。

第三部分:根据内外因相互作用原理,指出应把国家扶持和充分发挥农村农民的主动性结合起来,切实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

再例如,关于“标本兼治”的提法实际上也是对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运用。

2.利益分析,即主体分析

利益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方法论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切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的最终动因。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利益分析法。利益分析法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根本方法。人的需要经过社会关系的过滤和渗透,就表现为人的利益。需求产生利益,利益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导向利益目标。当行为主体的某个特定利益目标实现以后,则会产生新的需要,派生新的利益要求,引发新的动机并支配新的行为,导向新的利益目标,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人的思想行为源于利益而又指向利益的规律。

利益分析法尤其适用于社会中利益矛盾问题的解决。例如,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构建有效协调各方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

使用利益分析法的前提是主体分析。只有找到利益主体,才能明确各方的利益需求,从而找到满足不同主体的合理利益需求的途径,最终解决社会矛盾。

3.多角度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多样的,产生某个社会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应当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对矛盾的原因展开分析。其中要涉及到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要分析现实原因,还要分析历史原因;要分析内在原因,还要分析外在原因等等。总之是要全面地、多方位地看待问题产生的原因。需要补充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多维度的原因分析,并不是指一对矛盾中必须涉及到上述的所有方面,而是提醒各位考生对问题的分析应尽可能的全面到位。

(二)swot分析——一种极有可能考到的分析方法

swot分析方法是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和评估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swot方法的重要贡献就在于用系统的、辩证的思想将这些似乎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使得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更加科学,更加全面。

目前为止,swot分析方法在历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并没有考过,但是不等于将来也不会考。在我看来,随着对公务员在公共管理方面能力的提高,swot分析方法在未来几年的申论考试中有可能会涉及,可能考察考生作为公务员策划推销政府资源,设计政府发展战略的能力。

例如:

w 政府发展艺术产业园的swot分析

优势(s)

1、北京在全国艺术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2、望京西路及其周边地区良好的交通条件和明显的区位优势;

3、中央美院位于望京西路东侧,并且大批艺术家聚集于望京;

4、国际雕塑公园和中国最大最现代的美术馆即将在望京西路东侧兴建;

5、望京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文化素质较高

劣势(w)

1、望京西路为交通主干道,影响人流的聚集;

2、目前望京地区没有成规模的以艺术产业为主要业务的文化企业;

3、巨大的前期投入带来的压力;

4、房地产商的规划已经制定,改变其招商计划存在难度

机会(o)

1、我国艺术产业,尤其是艺术品拍卖业和会展业快速发展;

2、艺术产业处于寻找价值实现形式的成形期;

3、目前北京还没有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和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艺术产业园

威胁(t)

1、市场发育水平的限制;

2、市民经济收入水平、文化消费观念和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需求的限制;

3、艺术产业的发展形式没有现成的模式,艺术产业处于成形期

第二步 利用矛盾普遍性 借鉴“万能八条”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矛盾不但具有特殊性,而且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不但具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个性,而且具有与同类事物在本质上类属的共性或一般性。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依存,相互蕴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不能总停留在对个性的层面上,必须善于从事物的个性中升华出共性,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普遍性,这也是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分析、归纳等逻辑方法。正是基于这样的哲学认识,我们在借鉴决策学的相关理论,参考大量政府文件报告中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措施,对各种对策措施进行了归纳概括之后,提出了解决问题、提出对策的“万能八条”。这对于解决各种具体问题来说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一)“万能八条”详解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

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

把……纳入议事日程

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增强……的意识

倡导……的理念

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问题。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的认识

舆论关注

实行典型示范

社会示范

在全社会营造关于……良好的文化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

激励制度

利益相关制度

分工制度

规则制度

惩罚制度

决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机制

预防应急机制(编制应急预案,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和保障机制

组织机制、协调机制:包括派工作组/成立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等等

建立完善各种监督机制

形成信息的反馈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技术

在……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投入

增加对……的财政和贷款支持

依靠……技术,解决……问题

7.加强监管、全面落实

加强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

媒体监督(舆论监督)

领导(上级)监管

建立完善系统严格的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

加大整顿力度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强调制权)

xx大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总结……的经验教训

借鉴国内外的各种先进经验

(二)“万能八条”的经典案例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让我们通过下面的三个例子来验证一下“万能八条”的万能性。

经典案例一:

XX年6月29日,李毅中在《谈谈我国的安全生产问题》一文中指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采取七项措施,这七项措施就是对万能八条应用的经典案例。

一、把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纳入“xxx”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的的经典应用)

二、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采取断然措施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同时,探寻和采取治本之策。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历史性、深层次问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健全政策法规、完善体制的经典应用)

三、加强安全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安,建立规范完善的法治秩序。必须严刑厉法,重典治乱。在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部门推动下,《刑法》和《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以及司法解释工作正在推进。必须在法律的贯彻执行上动真从严。继续下决心解决“执法不严、工作不实”问题。纠正和惩处非法违法行为,维护人民的利益、法律的尊严和政府的权威。不仅要严惩事故直接责任者,查处失职渎职行为,还要严肃查处事故背后的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行为。中纪委、高检、高法等部门将联合对近两年事故的查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必须建立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政府职能部门和公检法、纪检监察机关等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有效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必须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把建立健全完善安全技术标准,作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来抓。(健全政策法规、完善体制加强监管、全面落实,和组织协调、形成机制的经典应用)

四、落实两个主体、两个责任制,纳入政绩、业绩考核。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大政方针、法制建设、工作格局、运行机制、舆论导向、政治保证等方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明确支持两个责任制的落实,纳入政绩业绩,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强监管、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

五、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用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安全发展。(依靠科技的经典应用)

六、强化经济政策导向作用,增加安全投入。建立多元化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除了落实好国家扶持资金外,主要依靠企业增加投入,提足用好安全费、维简费、折旧费;地方政府也应投入相应配套资金。(增加投入的经典应用)

七、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加强社会监督。实施“全民安全素质工程”。宣传普及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动员全党、全社会更加重视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强制性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特别要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工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权益。将安全生产纳入“平安建设”,使各具特色的安全文化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进课堂、进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教育培训,提高素质和加强监管,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

经典案例二:

XX年12月21日,国家xx在参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时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当前要注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节约能源资源的目标要求,实行严格的责任制。(领导重视,提高认识和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

二是要加快调整结构,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增加投入的经典应用)

三是要发挥科学技术作用,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持重点行业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依靠科技的经典应用)

四是要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价格、财税、投资政策,推动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组织协调、形成机制和健全法规政策、完善体制的经典应用)

五是要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健全政策法规和加强监管的经典应用)

xx强调,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使节约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的经典应用)

经典案例三:

XX 年6月30日,xx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题为《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

一、抓紧制定和实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措施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

第一,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健全政策法规、完善体制的经典应用)

第二,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依靠科技的经典应用)

第三,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形成机制的经典应用)

第四,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持科学管理和严格管理。(加强监管、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

第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特别要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健全政策法规和加强监管的经典应用)。

二、切实加强领导,务求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实效

第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放在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的的经典应用)

第二,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职能,按照职责分工,围绕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尽快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指导各地方、各方面节约资源工作。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组织协调的经典应用)

第三,政府带头,做好表率。政府带头节约资源,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任务,又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工作力度。严禁滥用公款消费,杜绝办公浪费,实行“阳光”采购。(教育培训、提高素质的经典应用)

第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教育每个公民过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教育培训、提高素质的经典应用)

第五,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

(三)关于“万能八条”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

我们提出的“万能八条”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但是我们决不能忽视矛盾的特殊性,在提出对策时要把辩证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相结合。俗话说,“有的放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们在强调矛盾的普遍性,重视“万能八条”的同时,必须重视矛盾的特殊性,注意运用发散性思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灵活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万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要注意组合应用。实际上,所谓的“万能”应该这样来理解:“万能八条”其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万能八条”是万万不能的。

因此,在提出对策时,思维要发散,可以参照“万能八条”,但千万不能照搬照抄,使“万能八条”变成了一种教条,更不能被其束缚住我们的思维,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况提出对策,“万能八条”中提到的内容,能用则用,如果不合适,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三、评估对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如何判断对策的有效性

近几年的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对策的有效性分析成为考察的重点,那么什么样的对策才是有效的呢?

首先,对策要有针对性。

所谓对策的针对性,也就是要针对问题提出方案。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对策应该与所给材料的倾向性相吻合。其二,实施对策方案要紧紧围绕前面概括材料所提出的主要内容,切中要害对策的针对性,形象的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萝卜一个坑”。所谓的“锁”和“坑”就是存在的问题。所谓的“钥匙”和“萝卜”就是解决问题的对策,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不能使你所提出对策的指向和存在的实际问题相一致,那么你的对策就是无效的。

其次,对策要有可行性

提出的对策必须是可行的,不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妙谈三千却百无一用的建议是答题的大忌。可行性对策有两个限制条件:

一是要符合虚拟人物的身份

二是符合政府职能,具有可操作性。

例子:国家公务员XX年申论试题第一题

第三,对策要有合情、合理、合法性(要符合政府部门的职能)

文章提出的对策必须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如果对策违背了上述的任何一项,都是不可行的。

(二)分析对策有效性的步骤

第一步:弄清题干内容

包括:(1)题干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利用原因分析方法分析出该问题产生的原因;(2)要求选择正确选项还是错误选项;(3)对分析说明部分有什么要求;(4)字数限制。

第二步:分析备选对策选项

分析备选对策选项时对每一个选项都要从针对性、可行性、以及对策是否合情、合理、合法这四方面来验证。

第三步:按要求选出备选选项,具体成文

申论考试对于对策的有效性分析除选择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外,还要求对不正确的选项进行说明。例如回答的形式可以是:错误的选项是a,a选项错在……,应该是……;或者表述成:a错误,……(陈述正确作法),a没有……。

我们在进行第二步分析备选对策选项时,已经对每一选项为什么正确或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具体成文时,只要将我们在前面的分析结果用精练的文字在字数限制范围内叙述出来就可以了。

三、申论文章的写作套路

(一)申论文章的类型

申论就是“申而论之”。“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明、引伸,“论”则是议论、论说、论证。申论就是针对特定事实提出对策并展开论述,表明自己观点或言论的文章。申论要求在准确把握一定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必要的说明和引伸,然后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

申论文章是特殊的议论文。

(二)申论文章的三要素

1、论点:

(1)确定论点的方法和步骤(立意):

总的原则,整体性原则,把申论试题看作统一的整体,从阅读材料开始就要有问题意识,对于材料反映的问题现状、问题原因、解决对策有整体性把握。

①仔细审题

a、审明问题的类型方式:议论文/建议/报告/请示/讲话稿

b、审出限制条件:论述的内容(重点分析原因还是对策)/虚拟身份/字数(不超过/多于/左右等等)

②确定论点的原则

a、高远:要有政治高度,结合理论热点

b、概括:选择一个具有概括性的论点,不要拘泥于细节,大题小作,否则容易跑题、偏题。

c、正确:坚持正确的政治价值选择,立足人民的政治立场。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起码要求。

d、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e、新颖:论点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但是这一点很难,不能强求,从阅卷的要求来说,这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2)突出论点的方法:

前后照应

①文章的题目就是论点

②第二段单独成段,点明论点。第一段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紧接着第二段要点明论点。

③文章的每个分论点要扣住总论点,每段开头或结尾回扣总论点。

④最后一段总结总论点

当然,这几处照应最好不要单调地重复论点,应注意用灵活的语言进行表述。

2、论据:

事实材料: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和感受

理论材料: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论证:

(1)论证的方法:最根本的就是因果析理,或句话说,就是提出的论点就是一个问题,要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①例证:最常用,从材料中找

材料要和中心保持一致/有代表性/引申材料,发掘材料的深意

②引证:

靠积累,有时也可从材料中找

③理论论证:

演绎推理,找原因,讲道理

多角度论证:有利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对国家/社会的作用;

④假设论证:(条件析理)非常好用

如果不……,那么就会……

只有……,才……

⑤比较论证:

横向:此事和彼事,个别事物和一般事物之间的比较。识别是非优劣、论证论点和揭露或分析现实事物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有效的说理方法。

纵向:按时间,对事物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联系和比较

对照:正反对照

第三篇:公务员申论高分总结

申论高分总结

任何一篇申论作文都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我们简称申论的三要素。论点,就是你的主要观点。有总论点,也有分论点,总论点有时候也就是你的作文题目,而分论点就是论证总论点的角度。论点的原则是整体性、身份、高度、广度、准确。身份指的是你要以国家公务员的身份,有时候题目本身也会规定写作者的具体身份。高度指的是申论文章要有一定的政治高度,一般的政治高度在当下指的是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等。广度指的是分析问题的思维要宽阔。准确指的是立场一定要和国家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论据是论点得以存在的基础,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它是文章的支撑。一般情况下有两种类型。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事实论据指的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资料,如统计资料、概括的事实、具体事例等。理论论据如经典著作、理论文献、名言谚语、科学公理、规律等。

论证就是如何把论据利用起来对论点进行解释说明。一般情况下有例证、引证、理论论证、比较论证、归谬论证等方法。

申论文章的写作步骤一般是先审题、列提纲、定题目、想开头、写分论点、想结构、论证、写结尾等8个环节组成。

第一,详细审题,理解命题目的,审清作文的类型要求具体是策论文、评论文、议论文、公文、讲话稿还是其他。审出限制条件,即论述的内容重点要分析原因还是强调对策,弄明白虚拟身份是谁,要求的字数限制和其他规定。第二列提纲,列提纲就是要写出文章的基本思路,在草稿纸上画个草图,弄出各个分论点来。

第三,写题目,题目的写法一般有正立法、反立法、引申法。所谓正立法就是标题就是论点,我们要提倡这种写法,如《确保“权为民所用”要有新思路》。反立法就是对一种错误的观点或负面现象进行质疑,如《开发海洋资源不可顾此失彼》,《警惕地方保护主义借“救市”抬头 》等。引申法如由XX引发的思考,XX的启示,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XX告诉我们什么等。

第四,开头。开头里面要交代清楚事件、影响和观点。第一层,交代事情的缘起,根据材料得到某时某地发生某事,非常具体。第二层,揭示主题,由该事件看出某问题相当严峻,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第三层,谈某问题的影响或危害。一般情况下有铺开型、引用型、比喻型、对比型和设问型。对开头我们可以套用一个万能开头。

A、近年来/目前/最近一段时间;()现象/情况频繁出现/形势严峻/导致/造成()。究其原因,则存在多个方面()。由此,我们认为()迫在眉睫/应当提上议事日程/应该重视()/我们必须()。B、形势/现象再一次引发了世人的震惊/人们的警惕:

()面对如此现状,我们禁不住涌出深深的忧虑:时下的问题为什么还是()也有人乐观的解说:从()上看,();从()上看,()。可是,如果转换一下视角,从()尺度上去审视、去深入思考,我们又付出了这样的代价?

第四,文章的结构,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三段式结构:三W原则即提出问题(怎么了WHAT),概述材料,引出论点。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是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为什么WHY),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海阔天空的乱谈,要集中论述一个问题,重点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解决问题(怎么办HOW)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问题的方案要有层次条理性,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时推出刚才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五,结尾。基本结构:总结观点 + 强调意义 + 铺垫重要性。第一层,概括总结,收束全文;第二层,强调和深化主题,或把第一段的话翻新,或反面论述,三两句话总结全文。第三层,提出希望或者发出号召。通过你的总结分析,把由具体现象引发的思考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或理论高度,一般可纳入“科学发展--社会公正--和谐社会”的话语体系。

结尾常用词:综上所述/总而言之/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

万能句式: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六,还要写好过渡段和过渡句,如针对以上原因我认为应当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是一项系统而持久的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可见,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状况,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来解决这一难题;面对着这些漏洞和隐患:一是……。二是……;目前,我国要在实践中真正实现…………尚存许多困难与障碍。具体来说,改革应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好好下一番苦功夫等等。

最后,把字练好是非产关键的,要规范,认得清,还要写的好看。

第四篇:公务员申论资料总结

公务员申论资料总结

申论热点:

一、大学生村官

一、大学生村官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干部队伍优化。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弥补了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缺陷,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入村任职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作用,通过互联网、会议宣传、专题讲座、举办夜校等形式,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了农村。他们在如何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选择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上,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为乡镇和村委会出谋划策,为农民出点子,想办法,寻求致富门路,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发生矛盾纠纷后,当事人对当地村干部普遍存在一种戒备心理,担心他们顾及乡里乡亲情面,调解时有个亲疏之分,一碗水端不平,处事不公。我们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法律知识多、见识广、群众比较信任的优势,让他们发挥专长,采取法律讲座、以案说法、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与村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积极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化解、灵活处理农村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文明风尚形成。大学生村官观念新,文化高,才艺多。他们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大力倡导文明村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他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广播,坚持每天播放新闻和农村节目,组织群众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修养。

二、存在问题

勿庸置疑,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作用是积极的,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做法是受到农村各方面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思想上的“扎根”问题: 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较多,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就业的考虑。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认为担任“村官”是在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仅占四分之一左右。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是由于上级党委政府在招聘前的一些优惠承诺,这些大学生表示在担任一段时间“村官”后,会通过考公务员、考研、提拔等途径,尽管脱离农村基层。可以看出,到农村担任“村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2、工作上的“深入”问题 :调查发现,进村第一年的大学生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问题,如感到专业不对口、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农村人际关系复杂、利益纠葛较多,农村工作琐碎繁杂,新来者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所接纳。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因此,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3、能力上的“提高”问题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其能力上的欠缺也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三是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社会工作经验不足或缺乏。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工作加以解决。

三、对策与建议

实践告诉我们,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

管理部门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大局,不断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做到既有章可循,又不至于管理僵化。考试大网站收集一要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拔出来。二要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管理,配备优秀的管理干部,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三要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四要设计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

2、大学生“村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一要热爱农民、热爱农村事业,真正做到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掌握“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扎根农村,把农村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舞台。二要有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磨炼自己的同时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三要提高处理具体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学习工作技巧,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和提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四要充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工作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

3、要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首先,新闻媒体应对大学生“村官”给予更多、更加广泛的关注,通过大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大家了解、支持这项工作,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服务农村建设。其次,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及有关方面要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创建城乡共建、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机制,如建立科技、法律、投资等方面的数据库、设立大学生工作“村官”创业基金、举办新农村建设论坛等等,实现资金、信息、技术的顺畅流通,为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拓展渠道。第三,各高校要对大学生“村官”工作予以支持,在智力、人力上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和展示平台,帮助推广经验,解决问题,解疑释惑,推动大学生“村官”制度进一步完善。

申论热点:

二、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首要任务

今天本报全文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四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农业农村形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既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又与近几年来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一脉相承,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文件。

近几年,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更是提高了全党全社会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目前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农业农村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从总体上看,农业基础不牢、农业装备落后、农民增收困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拉大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既体现了持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无论是保障粮食安全,还是促进农民增收,无论是应对国际竞争,还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都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使各地新农村建设更紧密地围绕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这个中心,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到发展生产上来。从强化国民经济基础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要求来看,目前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来看,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支持建设现代农业。

中央确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根据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要特别注意强化“五大支撑”:一是增加农业投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支撑;二是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支撑;三是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建设完备产业体系,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支撑;四是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支撑;五是大力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人力资源支撑。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将贯穿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坚决防止脱离实际、好大喜功和急于求成,确保现代农业建设稳步健康推进,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申论热点:

三、医疗卫生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疗卫生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如何审视近年来的医疗卫生改革,推进社会保障机制建设,使人人都享有医疗卫生保健,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问题之一:医改不成功,各方不满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接受媒体专访时说:“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据统计,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拥有的床位、设备和医务人员等医疗资源,仍占到全国医疗资源的90%以上,其中30%集中在大医院。官方200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这些人看什么病都得自己掏腰包,而医院为了提高收入和提成,还对病人滥开处方、滥做检查,这使众多患者生病后只能躺在家里“自己扛”。另一方面,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三分之一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另外三分之一处在倒闭的边缘,还有三分之一基本瘫痪。造成农村群众看病难,一旦生病,农村人只能往城市跑,有钱有势的人则往大城市的大医院跑。结果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病人不满意,医院不满意,有钱人不满意,穷人不满意,政府也不满意。

问题之二:医疗收费价格偏高,医患矛盾突出。患者与医院普遍缺乏信任度,由于医疗设备、人员工资以及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患者,其中患者缴纳最多的当属药品支出费用,这无异于加重患者负担。一个感冒花上100多元的普遍现象,使患者对医院产生恐惧,对医生的医德极度的不信任。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患者参照物为以前看病所花费金额来评判现在的花费,快速增长的经济带来物价上涨,导致医疗费用逐年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也增加。据2004年的调查表明,过去的5年,我国城乡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分别增长了8.9%和2.4%,而在年医疗卫生支出上,城乡居民的支出则分别增长了13.5%和11.8%。二是医疗服务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型诊断设备的应用,为医生准确判断病情提供了坚实的依据,然而患者得为此付出更多的医疗费用。普遍的例常性检查虽然提高不少医疗水平,但也因此加重患者负担。三是由于财政投入的减少,使相当多公立医疗机构出现了“以药养医”的现象。上世纪80年代初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财政补贴占30%左右,现在只有6%到8%。事实上,医院已基本上被抛入市场,必须靠从病人那里收取的医药费来养活自己。医生的收入除来自于财政补贴、挂号费用外,其余大部分来自药品收入。药品提成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可能在短时间改变。就像猫偷吃咸鱼,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一样,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规范猫吃鱼的数量,才能既让猫逮耗子,又让猫不至于饿死。

问题之三:药品和医用器材价格虚高,生产流通秩序混乱。据有关部门介绍,国家审计署抽查了一些企业,发现不少生产企业虚报成本,造成政府定价虚高。在抽查的5家药厂46种药品中,有34种药品成本申报不实,平均虚报1倍多。某企业生产的一种注射用针剂,实际制造成本每瓶32.07元,申报却达到266.50元,虚报7倍多。有些医疗器材几经转手,层层加价,其中以进口器材最为严重。抽查的6类35种进口高值器材,卖给医院的价格平均为报关价的3.34倍。某规格的球囊报关价每个496.2元,一级代理商批发给二级代理商的价格达到3600元,二级代理商卖给医院时达到7000元,加价13倍多。

问题之四:卫生监管不力,导致医疗问题严重。这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不论是医疗行业还是其他行业,腐败现象仍然存在。近年来卫生行政部门,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法制还不够健全、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原因,在行政执法、加强监管等方面还不够有力,致使部分地方、部分医院问题层出不穷,医疗事故不断,人民群众生病后得不到良好的治疗,白衣天使的形象受到影响。

对策:如何完善医疗卫生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我认为,可采取以下对策措施,解决存在问题。

措施一,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医疗卫生改革。医疗卫生改革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我们不能单单说在改革的制度上出现问题。改革不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造成的。老百姓看病难也不是每一个白衣天使的错。我们应该首先认清是在什么环节上出现差错,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我个人认为,医疗卫生在中国走市场化道路,在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是不够现实的。因为医疗卫生属公益性事业,需要国家的投入和支持,其服务内容也包括一些社会贡献,不能完全用金钱来衡量。否则,就容易损害患者利益。因此,要稳步进行,要在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多元化服务能力上下功夫,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措施二,要善于借鉴和利用国外的成功经验。把别人成功的经验拿过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体制之路。一是分级而治。居民看病必须先到所在社区的卫生站,如医治不好,则根据病情分级转向设备和医生水平较高的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实行“分区”的好处是便于医疗机构随时了解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及时防治传染病和流行病,控制病源,开展健康教育。“分级”的好处是可以合理配置人力和医疗设备,节约开支,避免患者不管大病小病都到大医院就诊。目前,巴西实行的这种医疗体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财政开支,这与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相差不大,所以人民满意度很高,不会出现看病难的问题。我国的乡镇基层医院的小病治疗与大医院的大病治疗进行互补,不仅可以改变医疗资源80%在大城市的状况,还能加快农村医疗设施建设。二是强制进行国家医疗保险。建议对农村和城镇人口实行国家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国家出一点、个人缴一点、社会筹一点的办法,解决医疗保障问题,确保人民群众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而不是小病拖、大病坐而等死。三是评分给报酬。政府根据医院医术水平实行医疗报酬打分制,水平高的医院财政拨款就高,反之则低。通过经费竞争机制,提高医疗效率,减少浪费。

措施三,规范医疗卫生秩序。药品由政府直接向药厂购买,然后从政府手中交到医院,同时医院在显要位置处公布药品价格,以方便患者查阅。为此,建议国家成立医药采购部,医院由专人在国家的医药站点购买药品。医院在销售过程中按一定比例加价后卖给患者,但药品所得利润不得与医生工资挂钩。对需要使用医疗器械进行诊断检测,产生费用也不应与医生收入挂钩。如需要做手术,则另外发给医生特殊补贴。医院所得利润除去平常开销运转,其余用于发放工资、奖金。对优秀医疗工作者、患者满意医生,实行社会奖励制度,如乘坐公共汽车免费、子女高考加分照顾等,提高“白求恩”式人物的社会待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措施四,健全法制,严格监管。针对医疗卫生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的手段规范行为。同时,要提高执法能力,加强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秦始皇统一六国,正是用了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人们看见猛烈的大火会害怕,因此很少人被烧死;人们喜欢在平静的溪流里嬉戏,却往往被淹死。”用宽容的政策来管理,只会使国家陷入更加混乱。用宽容的方法管理卫生事业,是对老百姓生命健康极度不负责的态度。所以,要严格规章制度,整合国内外经验,进行综合性全面治理,从源头上提高医疗卫生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申论热点:

四、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

一、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首先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国家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其次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继续安排农业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第三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第四要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二、在农村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改善农村市场环境。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2006年要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实现省际互通。

三、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考试,大收集整理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种粮收益,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适度利用国际市场,积极保持供求平衡。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产业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四、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磋商,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并可通过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

五、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制定相应的财税鼓励政策,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申论热点:

五、用法律保驾农业投入

我国从2004年左右开始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先后出台了很多支农政策。如取消了实行几千年的农业税,出台了粮食直接补贴、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尽管如此,按照经合组织的PSE值来看,我国对农业生产者的PSE值也刚刚从负值接近于O。也就是说,我们原来不仅没有给农民补贴,反而从他们那里抽取了很多税费,现在虽然有了很大改变,但实际上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投入还远远不够。在这样的前提下,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尽快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了。

完善国家农业投入法律法规体系,硬化农业投入的约束机制将较好地改善我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发达国家农业的投入之所以能够稳定而可靠,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业投入是以法制化作为保证的,这使得农业投入不受时间和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能够得到稳定和持续的供给。而我国对农业的投资还没有法考试,大收集整理制化的管理方法,随意性较强。因此,应尽快以《农业法》为基础制定《农业投资法》,在法律中明确各级政府在农业方面的事权和财权,明确农业投资的方向和领域,并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按照职责对农业进行投入。

建立农业建设发展基金,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格局。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农业建设基金的来源之一,这是增加农业投入的一条现实可行的渠道。目前国家虽然已经要求土地出让金纯收益用于农业的比重不低于15%,但在实际执行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要把这部分资金集中到中央,并在法律或政策上进一步加以明确,确保落实到位。同时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农业投入体制。

完善信贷体系,逐步增加农业信贷规模;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推进农业保险的发展;采用政府财政补助、财政贴息、税收和贷款优惠等方式,引导各种经济成份投资农业,鼓励和扶持各类工商企业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引导农民以多种形式参与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和经营。

申论热点:

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在农村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应当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这一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探索把新农村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有机统一起来的具体途径。

建设新农村,首先需要解决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坚持增强党员党性观念与转变群众思想观念相结合。采取一系列措施,促使农村党员增强党性观念,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一方面,在广大党员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激发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上进心,将思想认识统一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工作上来;另一方面,要求广大党员在增强自身党性观念的同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宣传、引导和教育群众打破长期以考,试大收集整理来形成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重农轻商、多子多福、小富即安和“等、靠、要”等落后观念,树立不进则退、无商不活、苦干还要巧干、勤劳加科技才能奔小康等新的观念,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贫穷既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因素。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拔掉“穷根子”。为此,要坚持把提高农村党员综合素质与增强农民致富能力相结合,千方百计地拓展农民致富渠道,创新农民致富手段。一是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促使其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市场经济意识;二是选派一批上进心强、接受能力强的党员到经济发展快、农村工作搞得好的地区参观学习,拓展视野,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建立以党员为核心、以致富能手为骨干、以专业生产为基础、以共同致富为目的,统分结合、互惠合作的致富专业区,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平台,为农民致富拓宽渠道。

农村基层党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强,就可以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把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形成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力量。为此,要坚持提高党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与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相结合。为了增强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首先,应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对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支部进行整顿,对责任心不强或在考试,大收集整理群众中威信不高的支部书记进行调整,通过交任务、压担子的办法,促使村支书、村支委切实担起服务群众、服务生产、服务大局的职责;其次,要求农村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处理好党支部与村委会、群众性组织的关系,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努力形成工作的合力。同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民意咨询制度,要求党支部对那些涉及长远发展的重大事情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在决策前通过印发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实现大家的事情大家议、大家定、大家办,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

1.农业问题

(1)同二、三产业相比,农业投资周期长,资金周转缓慢,比较效益低,投资于农业的生产要素一般难以得到社会平均利润和平均劳动报酬,农业部门的盈利水平长期处于偏低状态,(2)农业受气候条件和其它自然力因素的影响极大,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农业生产效益的脆弱性、易损性要求有外部力量的扶持甚至救助。

2.农村问题

(1)农民还需要承担修路、办学、住房、养老等一系列公共福利性支出。(2)农村公共服务的缺乏限制了农村发展的活力,也是导致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看病难,吃药难,受教育难,上学难,社会保障难,文化享受难,这些都反映了农村公共服务缺乏。

3.农民问题

(1)生产经营权。自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农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约束力。农业长期实行统购包销制度,产品价格背离市场供求关系,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虽然农业生产开始面向市场,但粮食生产依然是一项硬性任务,农村支援城市的格局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等制度设计虽然有利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但长期实施却影响了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造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

(2)生活迁徙权。以城乡分治、户口管制为特征的行政性分割制度使亿万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无法自由流动。

(3)农民自身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低,整体素质不高,思维方式较为保守和僵化。

原因:1.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缺乏制度基础。目前,我国人均占有耕地约1.4亩,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劳动力人均占有耕地是耕地面积较大国家的1%。如此的生产规模,即使搞成“绣花农业”,也无法实现整体的现代化。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存在诸多制度约束。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农民工的实际劳动小时工资只相当于城市职工的1/4。按国际通行惯例,一个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大约相当于本地区社会平均工资的40%-60%。这种局面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依法有序转让和形成规模经营。

2.农村发展长期存在金融服务的制度性缺失。从有关部门抽样调查的6个省12个乡镇看,近几年银行贷款几乎为“零”,信用社贷款平均每乡只有1OO万元左右。全国大部分乡级信用社事实上已经资不抵债,基本上失去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

3.农村发展缺乏公共财政的制度性保证。

(1)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投入短缺。长期的投入不足,使得乡村公路、小型农田水利、通讯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普遍落后。农村公共卫生建设欠账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刚刚起步,支农资金严重分散。

(2)免征农业税后,农民其他负担依然较为沉重。除了农业生产资料涨价过快以外,主要是教育、医疗负担重,农民“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问题比较突出。

对策:1.加快财政制度创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投入,建立疾病防疫监控体系,防治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加快解决农村改厕、改水、改灶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投入机制。今明两年全部实现9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十一五”期间全部消灭农村中小学危房。同时,设立农民技术培训专项资金,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通过民办公助等方式,对青壮年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推进农业人口非农化进程。

(3)整合“三农”资金投入渠道。将目前分散为15个渠道的政府支农资金,按使用性质和方向进行调整。

(4)大力支持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增加农业科技及科研成果推广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农业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补贴机制。

(5)逐步完善粮食生产补偿机制。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6)推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方式,以有效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

2.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从体制上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1)应加快改革以户口管制为标志的城乡分治二元体制,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从法规制度上为农民就业和有序流动创造条件。

(2)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尽快制定保护务工农民权益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建立农民工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发放保障机制,彻底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工资拖欠问题。

(3)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务工农民与城市职工同工同酬,并积极探索建立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进得来、留得住、创得业”创造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

3.建立有效的农村融资渠道,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基本的要素支持。(1)加快改革农村信用社体制。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提高信用社对农户贷款的覆盖面。

(2)改造中国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应重新定位,使其从单纯的“粮食银行”转变为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进出口的综合型政策性银行。

(3)建立邮政储蓄资金的回流机制。借鉴国际经验,采取强制措施,实现农村资金的体内良性循环。

(4)完善农村信贷政策。可考虑适当调大农业贷款浮动利率的空间,以适应农村融资规模小、风险大的特点。可通过财政贴息制度和必要的税收优惠,支持农业项目开发。

(5)鼓励、支持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发展,培育农村民间金融机构。

4.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农民利益保护机制。

(1)农村基层政府的职能应尽快转变到维护社会稳定和组织引导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上来。

(2)把新农村建设纳入本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突出建设重点,区分轻重缓急,确保稳步推进。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扶持农村商品生产经营,着力扶持龙头企业,依靠市场力量实现规模经营;引导和鼓励支持农户根据自愿原则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由组织内成员共同完成从生产资料供应到农产品加工销售的全部过程。

(3)建立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建立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积极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建设,实行“村财乡理”,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申论热点:

七、加快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建设

春节将至,辛苦劳作了一年的农民工忙着置办各种年货,准备返乡欢欢喜喜过一个大年。为此,不少银行金融机构也开始着手宣传自己的务工汇兑产品,张罗着“热烈欢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或开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等主题营销活动,为农民工兄弟量身定做特色金融服务。这些活动往往在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农民工返乡过年过节的时间段进行,受到了农民工兄弟的欢迎。

特色金融服务不仅为农民工提供了优质服务,而且有力地支持了新农村建设。比如,一些基层农村金融机构推出外出务工路费贷款,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民工,给予“务工小额信用贷款”。还有些农村金融机构利用每年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机会,“送金融知识下乡”,解答咨询,建立联系档案,提供上门服务。当前,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农民工失业回乡,不少金融机构又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农民工自主创业贷款,为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员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信贷扶持。

应当说,上述这些特色金融服务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机构贴近农民的优势,在时间上、地域上和形式上提供贴心的农村金融服务,切实解决了目前农村金融服务缺失、农民金融知识匮乏等问题。但是,很显然,除了特色金融服务以外,农村金融的充分发展需要更加系统的基础性金融服务,而农村基础性金融服务的加强则需要加快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的建设。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我国农村以及农村金融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机遇。专家指出,面对这场农村大变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需要转变三个基本理念:一是农村金融改革主要关注点,不只是为弱势群体服务,更要为群体农民和大农业服务。二是农村金融改革方案的设计,不只注重单个机构和单个领域的安排,更要面对“三农”的结构性变迁构建全面的金融服务体系。这个体系中,包含着商业银行、信用合作、农村保险、民间信用、财政金融协调、金融监督管理等相关功能的总体设计。三是农村金融服务工具的创新,不只注重金融工具本身的先进性,而要注重农民需求的现实性、多样性、特殊性和有效性。

基于以上基本理念,农村金融改革应立足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实际需求,系统地改进农村基础性金融服务,积极探索和构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机构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战略思维引导下,服务“三农”功能日趋弱化。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全局。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将是今后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而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则先要健全与完善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这是农村金融现代化的前提与基础。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是推动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二是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三是2005年开始试点的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民工打工返乡携带大量现金的资金安全问题。

从总体上看,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从各个机构的分散运行到系统性整合完善。农村地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成效显著,农户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系统电子化建设启动,覆盖全国、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支付系统和支付手段逐步向农村金融机构延伸,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农村信用环境逐步改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金汇路日趋畅通,“三农”支付日趋便捷。

但是,无需讳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设施较差、网络、网点、支付清算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因而,加快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乃是当务之急。为此,有关部门需要坚持全面协调发展,适应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运行效率需要,加快构建农村担保、征信、支付清算、教育培训等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

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继续大力推广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价制度,加快建设全面覆盖农村信贷领域的全国信贷登记系统,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实践证明,通过制度强化熟人社会的约束能力,通过信用联保和信用村等制度,把个人信用直接和社会道德联系起来,通过集体信用约束个人信用,有利于推进我国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

在农村担保体系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农用土地和农村宅基地抵押的有效方式,支持各类资本设立农村担保机构,大力培育具有担保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建立农村不动产抵押登记和交易制度。加快农民贷款担保机构的组建推广,为农民提供风险化解服务。同时,发挥政府、担保公司、银行等多方力,建立起多层次、完善的农村担保体系。

在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延伸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的辐射范围,完善支付结算品种,拓宽支付服务渠道,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支付清算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支付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从基础方面为农村金融发展创造一个好的条件。

在农村金融队伍建设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方面,全面实施农村金融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加快建立科学的农村金融高管人员评价考核、选拔任用和流动机制;尽快将金融基础知识纳入国民义务教育体系,广泛宣传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为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构建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格局

(一)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在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成功兑换央行票据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农村信用社改革路子,充分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纽带作用,不断增强支农实力,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二)加快农业银行改革步伐。围绕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农业银行要抢抓改革机遇,合理设置农村网点,加大对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继续做好扶贫贴息、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贷款投放工作。

(三)拓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农业发展银行要改变信贷产品单一的现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综合开发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强“三农”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加大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的力度。邮政储蓄银行要认真分析农村市场的新情况,拓宽农村市场,做大邮政储蓄小额质押贷款以及小额信用贷款的试点业务。

(五)积极稳妥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经济互助组织等新型金融机构,引入竞争机制,激活农村金融市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瓶颈问题,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资金支持。

(六)加强农村保险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业保险范围,积极发展人身、种植、养殖以及农村合作互助等险种,增强农村抵御风险的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二、引导信贷投向,拓宽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范围

(一)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培育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支持烟叶、椪柑、猕猴桃等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实现市场带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有效传递。

(二)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加大对农村电网改造、农田水利、交通、能源、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支持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

(三)大力支持科技农业发展。选择产品科技含量高、效益佳、诚实守信的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农业科研和新技术推广机构作为信贷支持对象,促进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

(四)支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农副产品市场、农资配送中心等流通市场建设,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多层次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五)积极支持农村劳务经济发展。认真做好对农村劳务经济和返乡创业农民的信贷支持工作,积极探索对农民工的培训与信贷支持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农民工整体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的提高。

(六)支持培育和发展农村消费市场。积极开发适合农村消费市场特点的消费信贷产品,大力发展住房装修、耐用消费品、打工消费、农机具、助学贷款等消费信贷业务。结合农民购机补贴的发放,大力发展农民购机贷款业务。

(七)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支持力度。贯彻落实国家《林业产业政策要点》,继续对林业实行长期限的信贷扶持政策,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建立面向林农和林业职工的小额贷款和林业小企业贷款扶持机制。

三、不断务实创新,拓展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渠道

(一)创新支农金融产品。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科研贷款、订单贷款等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大力开办大额农贷、农户联保贷款、综合授信等多个信贷产品。对数额较大的涉农信贷需求开展社团贷款业务。积极开展农副产品仓单质押贷款试点。

(二)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扩大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和中央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覆盖面,为广大农户的资金汇划、个人结算业务提供便利。

(三)充分发挥银行卡作用。加大对农村经商户、运输户、种植户、养殖户等使用信用卡的开发力度,使其成为农村资金流动的重要载体。

(四)加强现金供应和货币流通管理。保证农村现金供应总量充足和券别结构合理。加强对农村人民币收付行为的监督管理,督促金融机构认真开展残损人民币和零币兑换业务,维护农村货币流通秩序。金融机构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加大对制、贩假币的打击力度,遏制假币坑农事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四、加强政策引导,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一)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扩大农村信用工程创建的范围,深入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等信用创建活动,积极协助优化政策环境、净化法制环境,有效遏制恶意信用欺诈和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切实维护农村金融机构债权。

(二)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各级人民银行要以征信系统为平台,为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用信息服务。各金融机构要建立和完善适合农户和农村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制度,客观评定其信用等级。探索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引导建立贷款担保基金,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

(三)培植农村信用文化。深入开展征信知识宣传活动,增强农民诚信意识,培植农村信用文化。积极开展金融知识进乡村、进农户、进校园等宣传活动。继续开展反假货币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的反假意识和识假、防假水平。

(四)防范农村金融风险。建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补偿机制,转移和分散农村金融风险,保障金融资产安全。坚决打击农村乱集资、高息借贷等各种非法融资活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

五、坚持监管与服务,提高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效率

(一)加强检查监督。银监部门要加强对涉农金融机构的检查监督,确保小额农贷每年有合理的增长幅度,确保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的70%以上投向“三农”,确保邮政储蓄银行资金有效反哺农村。

(二)加强银企协作。建立银企协作长效机制,农口部门与银信部门要加强联系沟通,采取召开银企洽谈活动等方式,推动银企合作发展。

(三)完善金融便民措施。一是对信用农户、涉农信用企业要实行优先贷款、简化手续、放宽额度、优惠利率等措施。二是合理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完善网点功能,方便群众存取款和结算。三是在经济较发达的农村集市设立反假联络站和现金监测点,确保农村地区现金流通安全

申论热点:

八、民生问题的意义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 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特别是改革发展走到今天,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政权能不能巩固。民生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的具体问题上,但实质上是政治层面问题。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问题,直接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是群众利益最直接的载体。它既体现着人民群众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利益,综合起来又关系着人民群众长远的、根本的、整体的利益。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感受到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实际效果,从而认同和拥护党和政府。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执政理念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温家宝总理也明确宣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中,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二)解决民生问题的总体思路

我国的民生问题表面上看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但实质上是政治层面问题。如果不从政治层面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是解决不好或者解决不了的。第一,民生问题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和行为问题;第二,表现为经济、社会层面的民生问题,与一定时期社会的公平、正义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民众确实从改革中获得了实惠,但民生问题却开始凸显,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非常值得深思;第三,民生问题与一个国家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有关。第四,民生问题凸显,还与权力资本对于社会利益考,试大收集整理的侵蚀引发整个社会利益结构失衡,以及基本制度的缺失和公众对公共政策缺乏正常的表达机制密切相关。

1.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在于通过改革建立起制度化、法制化的保障。增加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投入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金等,建立这样的制度而不是临时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造成目前民生问题的凸显与解决民生问题方面的制度短缺直接相关。比如,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健全、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有的制度覆盖范围很小,主要在城市。随着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他们要面对城市的物价、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高收费,这就使这些弱势群体在客观上对国家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制度有了很高的依赖,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我们却不能给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解决民生问题靠发“礼包”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也不足以保证民生核心地位的落实。因此,解决民生问题,迫切的是建立面向民生的制度和法律。

2.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

温家宝总理提出两大改革,即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指出了解决民生问题和让人民幸福快乐的根本途径。要解决好就业、分配、社保这三个直接涉及民生的问题,必须深化改革与加大投入并举。比如,养老保险待遇不平衡问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差别太大。相同资历、相同级别的人,从企业退下来的比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下来的,养老金10年前差30%多,现在是一到两倍,激发了许多本不应当产生的社会矛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一步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有医疗保险待遇不平衡问题,比如,一些住单间、套间的患者的医药费可以全部报销,而住多人间的倒有不少是自费的。不完善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后可能雪中送炭的事情较少,相当部分却是锦上添花。近年来政府财力大大增加,加大投入有了一定的实力,但改革的任务却并未因财力增长而减轻。特别是涉及社会管理、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如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打破垄断行业对市场的行政性分割、铲除分配领域中的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约束社会保障待遇方面的特权、提高劳动力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等等,都是相当艰巨的任务。不解决好这些改革问题,政府送多少“礼包”也只是扬汤止沸。

3.改善民生要从国情出发,逐步进行。

民生是全体人民的民生,但不同群体的民生问题不一样,要更加重视普通民众尤其是占相当大比重的困难群体。这些年我国财富创造的速度很快,但总体来说,还不是在一个非常雄厚的经济基础上来谈民生。与此同时,民生又涉及到非常多的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解决民生问题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4.共享改革成果。

共享改革发展的物质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共享改革发展的精神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共享改革发展的社会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的需要;共享改革发展的政治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需要。现阶段面临的任务是逐步由单向的、低层次的“共享”走向多元、高层次的“共享”。当然,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建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公民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机会均等化机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按贡献共享的机制;社会成员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逐步实现大体均等化原则。把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突破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在公共服务方面实行平均化,而是在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方面有平等的制度,这样才能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重视和改善民生,就要提高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着重点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为此,改变初次收入分配体制性扭曲,应成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政府再分配政策对初次分配结果的调节和矫正固然重要,但转型经济中初次分配的起点和过程公平尤为紧迫和重要。离开起点和过程公平,仅仅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结果公平上,不仅难以根本缓解和抑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而且不利于经济发展和效率的提高。

必须用发展机会平等保障收入分配公正,使改革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而不是被权势阶层贪占。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就业机会以及过程的不平等:一是传统城市经济部门之间存在巨大的工资差异;二是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的工资差异以及农民工就业的行业壁垒;三是农业部门存在大量失业和半失业人口。据初步估算,一个劳动力在农业部门特别是种植业领域的年劳动时间,是城市经济部门劳动时间的1/5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想使两个领域的劳动力收入实现均等,是绝不可能的。如果真想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收入,根本的办法是增加农业劳动力的有效工作时间,这就要减少农民的数量,让大量农民尽快转移到城市经济部门。由就业状态的差距而产生的公民之间净福利的差距是巨大的。例如,行政垄断行业职工工资福利过高,而一般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福利又过低,工资占GDP的比重从上世纪80年代的17%左右跌到了现在的12-13%。这一比例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般为50-60%,在一般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左右。

政府的积极措施应是全面提升公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尽可能使所有公民能够首先从劳动市场上获得比较接近的劳动报酬。因此,要深化就业和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目前,基于个人能力和公平竞争导致的效率和收入差距不是社会争议的焦点,真正引起人们不满或加剧社会分配失衡的根源,在于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不平等以及竞争过程中的不平等。这类不平等主要是体制性因素所导致,它既不反映效率原则,又不受公平原则支配,是分配关系扭曲的重要表现。比如,劳动力流动中的体制性歧视、缺乏有效的劳资协调机制、行政性垄断对分配关系的扭曲等。

5.建立能真正解决民众利益的诉求和表达机制。要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给民众充分表达的权力,尤其要重视弱势群体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声音。没有一个利益均衡表达机制,民生问题解决不了。民生问题与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能力、机制、博弈等直接相关。公共政策制定的时候,如果弱势群体缺考试,大收集整理乏正常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受损后又找不到正常的表达形式,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目前民生问题之所以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与民意表达不充分有直接的联系。有专家强调,如果一个社会公平正义度比较高,即使这个社会的经济能力有限,社会利益分配得比较合理,那可能老百姓的怨声还不至于很高;如果这个社会不能体现公平正义,社会利益分配又明显不公,即使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了,民众的怨声仍然会很高。

6.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

解决民生问题政府是关键,政府要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基本职责。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加大反腐败的力度,遏制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的腐败问题。解决腐败问题,关键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审批过多、公共权力滥用、与民争利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反映在解决民生问题。政府行政要为民谋利,排除部门争利,利益集团争利。

7.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多方形成合力。

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作用。首先政府要有投入,职能要到位,其次企业要讲社会责任,第三,发挥民众的作用,让有条件创业的普通百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内都能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民生问题不是政府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积极参与。政府要为老百姓谋生创造条件和环境。

申论热点:

九、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

一、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首先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国家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其次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继续安排农业科考,试大收集整理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第三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第四要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二、在农村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改善农村市场环境。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2006年要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实现省际互通。

三、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考试,大收集整理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种粮收益,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适度利用国际市场,积极保持供求平衡。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产业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四、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磋商,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并可通过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

五、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制定相应的财税鼓励政策,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万能句式:

对科技创新的最新表述:加快环保技术创新和转化,优化环保技术创新和转化政策环境,加强环保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环保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不断加强环保技术国际间的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环保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宽环保技术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第五篇:公务员申论学习总结

公务员申论学习总结

作答时间1.阅读40分钟;作答110分钟

2.阅读30分钟;作答90分钟

关注时事,知道近期发生了什么事,发生事的原因,以及该如何应对,从事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等。

注意公务员务实方面的知识学习,考前30天必须每天花3小时练习和总结。

阅读理解能力

一步:浏览——探寻试卷主题

看作答要求中的关键词;无关键词的从材料中找复现率最高的词汇。

二步:审题——勾画关键词语

一是勾画,二是审读关键词,以提醒自己阅读重点。

三步:速度——筛选重要材料

1、略去枝节:删去次要、无用材料,生动、形容情节描写、罗列数据材料略读,这些

材料一般有总括句。

2、删掉冗余:删掉重复内容,表达形式不同,但意思却相同的材料。

3、标注重点:重点材料一般涉及问题表现、原因、影响、危害、作用、对策,一边读、一般标注。如原因的标注为一类写上原因,对第二题有帮助的写上第二题。

四步:精读——分析提炼要点

1、关注关键词、关键句

关联词:尽管——可是——;不仅——而且——;因为——所以——;有时——有时——;

观点:**说;**强调;**据报道**;经调查**;

中心句: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的句子,一般段首、段尾。

关键词:原因、危害、对策、有利于、意义重大。

2、概括段落大意

1、择取要义:材料中有中心句。

2、自述要义:材料中无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要为作答服务,无关信息不概括。

3、整理信息要点

申论按点给分,应该尽量保证信息全面,归类整合,删除重复信息。

下载公务员申论精华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务员申论精华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务员申论万能精华汇总(最终定稿)

    公务员申论万能模板 公务员申论万能模板精华汇总 总的原则还是一个原因对应一个对策,此外对策还来自材料提供的对策/报纸、百姓、官员的观点等。尽量不要硬套“万能八法”对......

    公务员申论

    古人作文,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那么,怎样巧饰“凤头”,以博得阅卷教师的青睐,让阅卷教师眼睛发亮,迅速发现你的才情、个性呢?文章是由语言构成的,积词成句,缀句成段,组段成章。构......

    公务员申论

    5.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文明素质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不断深入,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在各个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英模人物。但有一些地方依然放松道......

    公务员申论

    申论考试的资料部分,是D部长的一个讲话,大约4000-5000字。 一、 要求概括D部长讲话的主要内容(500字) D部长讲话的内容,主要涉及人与自然的矛盾,在社会转型期人为造成的问题(......

    公务员申论

    卓博教育整理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万能模板。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从总体上分析无外乎是社会的教育、医疗、环保、社会报障、经济建设、文化差异等几个大的方面,以下为卓博......

    公务员申论

    公务员申论范文: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与意义 一、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指出,要“全......

    公务员申论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万能模板 一、开篇开篇写一到两段,字数在100~200字之间。1、开篇所需的三层意思(1)通过阅读材料,指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和问题的危害性;(2)可以简......

    2013公务员申论万能

    2013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万能模板 一、开篇 开篇写一到两段,字数在100~200字之间。1、开篇所需的三层意思 通过阅读材料,指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和问题的危害性; 可以简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