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生研讨课计算机
新生研讨课计算机
篇一:新生研讨课心得体会
新生研讨课心得体会
重庆大学机械学院
摘要
本次论文的目的是总结新生研讨课内容,过程和心得体会。论文的方法是作总结,书写,排版。论文的结果是明确新生研讨课目的,从中得到更深的认识并作出总结。
目录
1·内容
2·参与过程
3·总结
一.内容
本次新生研讨课的内容包括老师指导,自我认识,小组合作及个人独立任务。研讨课开始,老师介绍了本专业的基本内容,要求及未来发展。机械电子是工程学科中的一个跨学科专业,在机械制造、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具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开发、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能在中、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理论教学、专业实践指导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复合型职教师资。需要具有制图、机电信号采集转换与检测、机电系统微机与PLC控制、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有较强的数控机床操作、调试、维修、维护等实际操作技能。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测试机电参数、合理运用机电设备的能力。具有机电产品的开发运用能力。具有机械、电子、数码等产品结构研发设计的能力。具有机械、电子相关生产企业及研发机构的管理能力。毕业生可到各类机械设计与制造企业、电子及电器企业及其它生产部门、公司、科研与教学部门从事机电品的设计、制造、管理、教学、开发、销售及技术服务等工作。
自我认识即介绍自己及上大学的目的、未来目标,这使我们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并能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有大概的目标及方向。大学是个自主发挥的空间,是个独立做主的地方,有目标,有奋斗的生活很重要。
小组做两次关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知识的ppt,分工合作,包括收集资料,做ppt,去讲台上讲解,回答同学的疑惑。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出色地做好自己的板块,尽职尽责完成任务。不仅使我们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锻炼了我们的表演能力,更加深了小组成员间的认识与感情。
个人独立做ppt是对前两次小组做ppt学习到什么的应用,将个人的责任放大,一个人负责整个板块的工作。这样确保每个人都能锻炼到位,真正体验每个环节,有耐心收集资料,有能力做ppt,有胆量上台解说,最终“脱离组织,独树一帜”。
二、参与过程
本小组做了“关于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认识”,“机械手”两个ppt,。
第一个ppt一人负责收集资料,一人负责做ppt, 三人负责讲解,一人负责回答问题。第二个ppt一人负责收集资料,一人负责做ppt, 二人负责讲解,两人负责回答问题。
三、总结
新生研讨课让我们获得了很多有用的专业信息。虽然我们每个人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才选择了我们的专业,但毕竟我们对我们的专业缺乏很多必要的认识和了解。幸好新生研讨课给我们提供了这养一个平台,在上完新生研讨课之后,很多同学表示对我们的专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比如说在大学年各个阶段我们都应该学些什么,我们主要应该学那些方面的知识,我们在四年里应该培养自己那些方面的能力等等。在课堂上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毕业之后的择业与就业情况,向我们全面分析了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的利弊。这让我们在大学学习之初就对将来的学习就业局面有了大概的了解,让我们在今后四年的学习中能够选择性的做些准备工作,不至于在面临抉择时手足无策。同时也给我 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竞争很激烈,要我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并脚踏实地的走好大学生活的每一步才能使自己更有优势。
其次,新生研讨课采用了一种互动的教学方式,同学们在课上能够畅所欲言地与老师进行交流,有什么不懂的立刻就能够得到解答,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对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让我们对学习充满了极大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总之学校开设这样一门课程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新生研讨课在我们的大学生活的开端给我们上了重要的课,让我们最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和未来有了更大的期待。通过新生研讨课使我们对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感慨“知识原来还可以这么学”,对大学有了一种新的 认识,促进了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锻炼了自己的表达、团队协作等多种能力。新生研讨课不是在教我们一门知识,而是在教我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思考问题,这种课程对刚开始大学生活的我们是极为有益的。我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 的是了解了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与过程,对何为研究也有了初步了解。另外,我们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尝 试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即基本上完全自主地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独立思考、参与讨论在此过程中领会到了什么是大学里的学习,锻炼了对陌生领域的领悟能 力。
新生研讨课给我们提供了走进名师的机会,名师就在身边!作为重庆大学的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可以与本专业、领域的名师、教授进行平等的交流,我深感荣幸与骄傲,有过一种从来不曾有过的优越感,通过与名师的交流、对话,领略名师的魅力风范,感受他们的治学为人之道。
新生研讨课的足迹将越行越远,随着时间的流逝,但这份独特的经历必将让我终生难忘;学习虽然短暂,但这份弥足珍贵的师生情、友情必将历久弥香!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牢记自己在大学四年规划中所做的承诺,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努力践行并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与理想!
篇二:新生研讨课心得体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研讨课期末论文
一、内容
本学期的新生研讨课包括老师的课堂指导,新生的自我认识,小组合作与交流。
研讨课开课,丁国富和马术文老师介绍了本专业的基本内容,要求和未来发展以及以后的就业问题。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工科中的一个跨学科专业,在机械制造、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设计制造、控制开发、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需要我们具有制图、机电信号采集转换与检测、机电系统微机与PLC控制、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有较强的数控机床操作、调试、维修、维护等实际操作技能,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测试机电参数、合理运用机电设备的能力,具有机电产品的开发运用能力,具有机械、电子、数码等产品结构研发设计的能力,具有机械、电子相关生产企业及研发机构的管理能力。自我认识即简单介绍自己及上大学的目的、未来方向。这使我们对自己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有大概的目标及方向。大学是个自主发挥的空间,是个独立做主的地方,有目标,有奋斗的生活很重要。
我们小组做了一次关于高速铁路技术的ppt。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做ppt,去讲台上讲解,解答同学的疑惑。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出色地做好自己的板块,尽职尽责完成任务。不仅使我们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锻炼了我们个人演讲能力,加深了小组成员间的认识与感情。
二、参与过程
我们小组郑陨击、马秀明、赵建
一、谢琛、郭琪瑶5人一起写了一份细密的PPT。我们的主题:高速铁路技术。
三、总结 新生研讨课让我们获得了许多有用的专业信息。虽然我们在上大学前对专业选择进行了慎重考虑,但毕竟我们对我们的专业缺乏很多必要的认识和了解。而新生研讨课给我们提供了这养一个平台,在上完新生研讨课之后,很多同学表示对我们的专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例如每学年学习的侧重点,我们主要应该学那些方面的知识,我们在四年里应该培养自己那些方面的能力等等。在课堂上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毕业之后的择业与就业情况,向我们全面分析了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的利弊。这让我们在大学学习之初就对将来的学习就业局面有了大概的了解,让我们在今后四年的学习中能够选择性的做些准备工作,不至于在面临抉择时手足无策。同时也给我们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竞争很激烈,要我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并脚踏实地的走好大学生活的每一步才能使自己更有优势。其次,新生研讨课采用了一种互动的教学方式,同学们在课上能够畅所欲言地与老师进行交流,有什么不懂的立刻就能够得到解答,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对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让我们对学习充满了极大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总之学校开设这样一门课程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新生研讨课在我们的大学生活的开端给我们上了重要的课,让我们最即将开 始的大学生活和未来有了更大的期待。通过新生研讨课使我们对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感慨“知识原来还可以这么学”,对大学有了一种新的 认识,促进了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锻炼了自己的表达、团队协作等多种能力。新生研讨课不是在教我们一门知识,而是在教我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思考问题,这种课程对刚开始大学生活的我们是极为有益的。我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 的是了解了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与过程,对何为研究也有了初步了解。另外,我们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尝 试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即基本上完全自主地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独立思考、参与讨论在此过程中领会到了什么是大学里的学习,锻炼了对陌生领域的领悟能 力。
新生研讨课的足迹将越行越远,随着时间的流逝,但这份独特的经历必将让我终生难忘;学习虽然短暂,但这份弥足珍贵的师生情、友情必将历久弥香!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牢记自己在大学四年规划中所做的承诺,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努力践行并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与理想!
篇三:新生研讨课-13024214 新生研讨课总结和感想
13024214 宋炜 为期两个月的新生研讨课结束了,现在回想起之前的每节课,感慨颇多。
记得我们第一次上新生研讨课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期待,从高考前选专业到大学入学,一直没有搞懂,我们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今后大学四年中将要学习什么知识和技能,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了解一下了。
老师主要讲解了通信工程专业涉及的多个方面,我们专业所学习的内容,以及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可是老师所讲的内容对于我们大一新生来说,都太过陌生而且很难理解,听到那些专业术语,感到万分迷茫,不过至少知道了我们学习的专业课所涉及的内容。
通信工程专业主要为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蜂窝通信、个人通信、平流层通信、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数字程控交换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专业的研究主要领域有:信息管理与集成、实时信号处理与应用、DSP应用、图像传输与处理、光纤传感与微弱信号检测、电力系统中特殊信号处理等。通信工程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
广阔的发展前景,毕业生集中在通信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金融系统、民航、铁路及政府和大专院校等。就业方向主要有通信技术研发人员(研发员→研发工程师→高层市场或管理人员),通信产品销售人员(销售助理→销售工程师→销售(市场)经理),电信运营商工作人员(职员→主管→中高层管理人员)。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通信行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的龙头,正在引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对信息化社会建设起到关键的决定性作用。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作为通信工程的学生,我们不仅需要抱有严谨、踏实、刻苦的态度,还需要较好的数理基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通过学习通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如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逐步掌握很多通信实验设备的操作,制作电子小设备,如实验课上可以亲手设计并制作电子计算器、数字电子时钟、抢答器、遥控玩具车等很多有趣的电子产品。
除了专业介绍之外,老师也给出了我们在大学中的学习方法,经反思总结后有以下几方面:
1.态度决定一切。很多学生认为,经过高考进入大学,就不需要再怎么努力了,到了放松的时候了。老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高考只是选拔了可用的人才,即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的是基础的广泛的学科,而大学才是我们学以致用的地方,开始专业化的学习,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在社会中创造自己的价值。
2.学习的模式需要改变。进入大学的校园,你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在大学里,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未来,你必须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无意中看到以下这句话:“在高中时,大学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进了大学后,天亮了,我们不知道该向何处去”。我初步确定自己以后要在国内读研究生,要进入研究生院有保送和统考两种途径,所以大学三年来我努力学习,力争保送;即使不能保送,一个好的成绩对考研也有帮助。
3.充分利用大学里的学习资源。
首先,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师,你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资深的教授,大学中的青年教师、硕士生、博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其次,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老师课堂上都会提一些科学前沿内容,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另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网上还有许多网站和社区也是很好的学习资源。
4.学习特点。一般说来,大学四年需要学习的课程有四五十门,每一个学期学习的课程都不相同。大学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公共课 程和基础课程,大学三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大学四年级重点学习专业课和进行毕业设计、做毕业论文。大学教师讲课有以下特点:一是介绍思路多,详细讲解少。主要讲授重点、难点内容,而且许多教师都使用多媒体授课,授课进度比较快,一节课可能要讲授一章或几章的内容。二是抽象理论多,直观内容少。三是参考书目多,课外习题少。
5.具体做法。首先是要做到主动预习,通过预习,了解课程的前后关系及内在联系,能够大体上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不要求都懂,也不用花很多时间,但预习会很大程度上避免上课听不懂的现象。其次,不逃课不打瞌睡,努力提高听课质量,紧跟老师的思路,适时记录教师上课时所传授的知识和解题思路,突出难点、重点,作笔记一个最大的优点还可以提高注意力,防止精力分散。另外,制定好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能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注意劳逸结合,在课余时间也应当适当参与学生活动和体育锻炼,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开设这门课程虽然对新生来说比较陌生,但有助于我们对专业有一点的了解以及对大学四年学习生活乃至职业道路的规划。
最后,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因为要把专业内容尽可能简化,教授给我们这些心浮气躁的大一新生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
第二篇:新生研讨课
新生研讨课总结
题目:国内外软件工程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专业:软件工程班级:2013级6班姓名:张涛学号: 20131921不幸地说:“当初,软件是被调的!”
荣幸地说:“还阔以噻!”
——题记说出第二句话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真正让我“为之动心”的正是题目所提— 现状与趋势。
1.现状:
中国:
(一)软硬件比例不均,研发体系比较薄弱,支撑体系不完善
(三)产业的核心能力较为薄弱
国外:
则相反,软件产业体系相当完善。
2.趋势:
中国:
中国的软件产业的现状虽然不是很乐观,但是中国毕竟是后起步者,难免会有一个追赶,并超过的过程。
国外:
则恰恰相反,完善的体系下,难有快速发展。
3.结果:
当今国家的竞争,信息竞争可谓所占分量越来越大,软件身为信息产
业的前导,必将受到国家的重视。当然,中国需要快速提升当前软件实力,但是当前中国软件又是刚刚起步,专业人才大量缺乏。
4.结论
于国:国家现处在伟大的复兴时期,身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应该看到这一点,并积极投身到建设当中,是我们最重的责任。
于我:国家处在当前阶段,必定会大力加强完善软件产业,但是当前软件人才远不足以满足当前建设的需要,所以软件专业人才的需要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这个时间就是中国伟大复兴完成之日。所以,软件人不需过多担心学成就业压力,恰恰相反,这是其
说起软件,首先你要抵得住变化,这种信心来自于积累
他专业最头疼的问题。
5.1.为什么当今大学生对软件不怎么欢喜呢?
中国人的通病:不敢尝试。
软件作为一种新兴信息产业,其父辈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软件产业方面信息致使其不了解所产生的胆怯心理。同时,该问题也曝露出90后的不自主,不创新的一面。
孰不知:软件专业的甜头,我想举个例子:世界首富是谁?
相信都知道是比尔。
而比尔的身份也是为大家所知的:微软创始人,而微软恰恰是软件的鼻祖。乔布斯是另一位软件方面的真正赢家而为大家所知,通过这两个例子,你是否开始对软件有些兴趣了呢?
2.很多人在抱怨软件专业无聊。
他们认为软件专业只是与代码打交道,那就大错特错了。其一,如此类推,学建筑的岂不是每天与砖头打交道吗?那你是否还愿意报考建筑呢?所以,我们也不能如此片面地看软件。代码固然在软件专业中起着“砖头”作用,但是这是一个软件人的基础而已,同建筑一样,在你师成以后,如你不愿做一个搬运工一样,你也不愿意单纯地与代码打交道的,你可以成为软件工程的高级建筑师。走向设计,有时一个灵感瞬时焕发的设计,比经过几千人花了几年的时间做出这个灵感还要重要,这便是软件专业一次完美升华,这是其二。
3.软件不是枯燥无味的。
一开始,我也有所同感,但是在院长的给我们上完新生研讨课后,这种想法便消失了。院长在课上讲了许多例子,其一是南京大学的天才—破解了百度老板李彦宏的手机号码,同时,造出蹭课神器—超级课表。这个激起了我对软件的极大兴趣。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软件可以做如此多的之前不敢想的事。可想以前,有多少同学如我一样渴望在大学四年中做出一些伟大成绩的人啊,以使自己成为“不同”中的一份子!可以说,软件是再好不过的如此平台啦!同时,我相信我们定能够创造一片自己所属天空。
6.结尾
以上便是我对软件产业及我们专业的新认识,算是一篇拙文吧。相信自己的见解与热爱会随着接下来的四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的大学生活而不断提升。那时,我会在我的毕业论文中,加入更多的了解。
参考文献:1.百度文库2.各位老师课程及幻灯片
第三篇:新生研讨课
在大学里学会成长
姓名:王莹
学号:12920132200206
步入厦门大学的校门,我的人生历程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怀揣着对大学的憧憬,对未来的梦想,我开始了四年大学学习生涯的第一年。但是在惊喜与激动同时,一个个问题也摆在了我的面前。最值得思考的是,大学,究竟学什么。
通过为期十四周的新生研讨课的学习,我对大学的学习有了一些理解和自己的想法。
首先,要学号本专业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学业有专攻。还记得在高考录取结束,得知自己即将进入法学院进行四年的学习时,我的内心颇为纠结。一方面,对于法学或法律,我的了解确实不多,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顺利地完成本科的学业。另一方面,自己本身对于法学的兴趣不大,也有可能是对这门学问不太了解的缘故吧。但经过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我对于法学改观不少。我也明白了,专业兴趣也感情一样,是需要培养的。虽然在入学之初我还在考虑要不要转专业,但是现在,我已经明确了自己要在法学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思想。的确,专业兴趣是能够培养出来的。在课堂上,我被宪法学老师的风趣所吸引;被刑法的严厉所震撼;被民法的繁琐但贴近生活而想要认真钻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充满新奇个性的学习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寻找自己的兴趣,根据兴趣选择学习,才会学得深入,学得快乐。兴趣是引领我们前进的动力。
当然,大学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地基就是大学里的基础课程,这是我们必须打好的战役。只有打好基础,拓宽视野,求知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我们的导师也提到了这一点,他告诉我们,在大学,要学号一门外语,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生活用语,还需要有专业的词汇积累,这样,才能在之后的国际法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不仅在学习上,在工作中,对外语的掌握也成为必须。在国际交流日渐频繁的当代社会,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对于自己来说,有利无害。
学会独立,助你成长。
离开了细心照顾自己的父母,精心培育自己的中学老师,在大学生活中,最先要学会的,就是独立。独立地学习、独立地生活、独立地工作。离开保护,学会独立,才能领略不一样的风景,感受不一样的自己。大学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只有学会独立起飞和翱翔,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学会自律,助你成功。
自律源于每一个小事,每一次实践,比如不翘课、坚持泡馆、自觉排队、自觉抵御电脑游戏和电影电视的诱惑、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这些都是日常小事,但是因此而节省出来的时间,却可以做大量的学习和工作。培养这种良好的习惯,不仅在大学可以有更好的学习成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让自己领先于他人。
当然,大学不仅要学会怎样读书、怎样做事,还要学会怎样愚人相处、学会怎样做人。
在大学生活中,我们需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从日常生活的宿舍来说,我们的宿舍是四人共处一间,因此,学会与室友相处,是很重要的一课。我们要收敛自己的脾气,并且包容他人的习惯。来自祖国各地的同学共同在法学院学习生活,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理应被接纳。我们不能固执的认为别人一定错误,反而应该了解到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与此同时,学会如何与导师、同事、领导相处,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不同的人,我们的交往方式都不同,这样,就能够锻炼我们的日常交际能力,也为以后在社会中的交际打下了基础。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会怎样做人。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从小,父母、老师就会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在大学,诱惑比以前大很多,这样就更加考验一个人的人以及处理事情的能力。未来是什么样的,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从现在开始,培养一个良好的性格,对以后的生活,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人生不是一片坦途,只有经历风雨,才有彩虹。人生道路曲折,我们探索人生,但不能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要追求昂扬向上的人生目标,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且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今天的自己身处何处并不重要,但下一步要迈向哪里就很重要了,我们不能彷徨而由于不前,要奋斗不止,永不退缩,让自己的大学生活不留遗憾,给自己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新生研讨课
《新生研讨课》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重拾专业之光
系别:动力工程系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班级:建环1421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日期:2015.09.21 题目: 重拾专业之光
摘要:时光任然,岁月如梭,刚刚告别了大一种种困惑的我回首过往,虽有专业概论课的答疑解惑,但仍有些茫然。迷茫中挣扎,挣扎却又彷徨,如一个沙漠中寻找甘露的旅人,新生研讨课就如一缕阳光,带我看到了光明,带我重拾了专业之光,也给我接下来三年的奋斗指明了目标与方向,为学习点亮了明灯,也让我了解到新生研讨课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专业的外延、内涵及发展方向 学习导论课程计划导论课程学习建议
正文:
一、建筑、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新生研讨课上,我们对建筑、能源与环境进行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建筑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对自然进行的再造活动,是一种空间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结合,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地域特色,也反映了时代的特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科技发展水平。能源是人类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力,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行为离不开对能源的利用,对能源的利用水平也反映了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山川、河流、地貌、植被等要素,人类和其他生物依赖这些要素生存和发展,而建筑营造的室内环境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环境。
能源、环境是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能源和环境的关系密切,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材料,而能源和材料的广泛使用会影响甚至破坏环境。总之,建筑、能源和环境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共同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建筑在与能源、环境密切相关的同时也是国民经济主要的能耗终端。目前,中国每年竣工的建筑面积达16亿~20亿m²,但在这些新建的建筑中,仅有10%~15%面积的建筑能达到国家的节能标准,而80%以上得到建筑属于高耗能建筑。按目前发展趋势,到2020年,我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百亿m²。在我国的发达地区,建筑空调的使用负荷已经占到城市电力负荷很大的比重,一些城市每年夏天都会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
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一般达1/3左右,在北欧甚至接近40%,中国的能耗最近也已经达到28%。2007年公布的《中国建筑能耗报告》显示,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的年耗电量为每平方米70~300kW·h,相当于普通住宅的10倍以上。据江亿教授调查,截至2004年,北京市大型公共建筑面积仅占北京市民用建筑总面积的5%,但全年总用电量却高达33亿kW·h,几乎相当于全市近一半居民的生活用电。可见,建筑已成为国民经济主要的能耗终端。
二、专业的外延、内涵及发展方向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内涵是以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和建筑环境学为基础,包含供暖、通风、空调、建筑电气、燃气等专业领域。本专业原有外延是利用最少的能源消耗,通过建筑设备系统营造建筑室内环境,同时尽量
减少建筑对室外环境的影响。经过整合以后,专业外延在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建筑电气、建筑节能等方面有了新的延伸。
结合建筑、能源与环境的密切联系,基于全球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本专业将在可持续发展方向取得长远而卓有成效的成果贡献。在即将到来的十年或者二十年内,暖通工程方向的设备工程师、注册监理师、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将会在社会发展领域和制造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学习导论课程计划
学习导论课程,本身便是以学生自主自导学习为主要形式,因此,针对导论课程的这一特点,我草拟出如下学习计划:
1、调查同学们为何会报考本专业,询问对本专业的初步了解情况并认真作好记录。
2、根据同学间对本专业了解情况的差异,结合教材,同时查阅相关资料后相互解答。
3、针对专业程度较深的问题,可询问教师和学长,有条件者可咨询相关方面的权威。
四、导论课程学习建议
虽然是学生导论性课程,但对于入行不久的大学生来说,依靠自身力量来了解整个专业与行业的发展状况,是较为困难的事情。所以,除对学生自身学习计划外,也对其他相关方面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授课教师可提问学生对本专业的疑惑,并作详细解答。
2、学院应积极与毕业学生保持联系,并邀请毕业学生回母校做简单的事迹汇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来解答同学们的问题。
3、学校可约客本专业、本行业的专家教授、行业权威、公司老总等,从社会、就业、行业发展等现实领域给同学们清晰明了的答复。
大学生活说快也不快、说长也不长,要真的无愧于心,那便是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寡言者智,寡情者专。在大学里,内心所在意的不是错过多少,亦不是失去几何,而是为成一事,辛苦付出后的成就。
第五篇:新生研讨课(模版)
新生研讨课
框框如何打破?对传统教学模式、教育理念、师生关系的改革势在必行。2003—2004学年,一种承载着研究型教学理念的崭新课程形式——新生研讨课在清华大学开始试点。在探索和研究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从而探索教育功能从知识教育向认知教育转变,教育教学组织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转变,教学方式从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方式向师生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型教学方式转变,课堂上一系列巨大的变化意义深远。
崂山道士穿墙的咒语是真的吗?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穿越长城是怎么回事?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画面面前,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与15名大一新生一同探究量子物理世界的奥秘,为这些神奇的现象寻找科学的解答——这就是由顾秉林院士主持的清华大学新生研讨课《走进量子世界》上的一个场景。
2003年11月,清华大学全面推出了一种新课型——新生研讨课,两个学期,70门课程,不仅学科门类齐全,而且都是由学术造诣颇深的知名教授开设,大一新生可以不限专业根据自己的爱好任选一门。与名师面对面,这些初涉学术殿堂的后来者从此享受了一项令学长们羡慕不已的“优待”。
让名师带领学生走入研究之门
新生研讨课是清华大学组织知名教授专门为全校大一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讨论课程。主要教学方式是学生以小组方式与开课教授就某一专题共同开展研究,在教授指导下开展小组讨论,进行口头辩论和写作训练。在国外,新生研讨课已有多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却是一件新生事物。作为推进研究型教学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清华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在全国高校中首次开设31门新生研讨课。
让学生尽快融入研究型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让名师带领新生走入大学之门、研究之门。与其他类型课程不同,新生研讨课给开课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权”,没有固定教材,开课专题可以涉及任何学科领域,由教师依据新生的特点自行确定,同时学校鼓励交叉学科选题。在选课人数上,每门新生研讨课原则上不超过15人。新生研讨课鼓励教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除了教授与学生之间交流、小组讨论、口头及写作训练方式之外,开课教授还可安排实验、参观、调查、实践等教学活动。同时,新生研讨课不进行期末考试,教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对选课学生以书面形式作出“优秀、通过、不通过”的考核评价。而开课教授上课期间每周则必须保证与学生见面的时间,指导学生开展研究。
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翻开《清华大学新生研讨课手册》,开课教师无疑成为最夺人眼球的亮点。首批开设31门新生研讨课的32位教师全部为正教授,其中31名是博士生导师。在强大的师资队伍中,有受人尊敬的院士,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有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顾秉林校长更是亲自挂帅。
在孙家广院士的记忆中,有一件事对他的触动特别大 前几年印度一所大学的教授带领两名本科生发明了一种新的算法,在国际上引起很大轰动。这让他一直在思索 清华拥有如此优秀的本科生,为什么没有做到 我们的课堂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他引用杨振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 中国的教育是填鸭式的,一定要把这个框框打破,才能使得我们的创新人才培养出来。而要做到这点,首先就是把学生从课堂上解放出来。“中国的学生特别缺乏创新精神,哪怕在课堂上举手提问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都不能做。这就特别需要像新生研讨课这样的环节营造一种氛围 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见解。”
与名师一同研讨,亲身感受他们为人为学的魅力风范,短短几个月,新生研讨课带给学生的许多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这些也许让他们受益终生。学生们说,教授的人格魅力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他们亲切、谦逊,不仅使我们增强了自信心,而且对学习和学习者有了新的认识 知识都是人研究出来的、而且是无限的,对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我们不仅是一个被动学习的角色,也可以提出质疑;新生研讨课让我们发现,学科前沿离我们并不遥远。同时,体验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起在某一方面的兴趣,学会了从多角度分析、评判的思维方式,提高了认识判断能力——新生研讨课给予新生的是全方位的。
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海洋
上好15人的新生研讨课,对这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们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确立研讨题目,让这些刚入大学校门且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着实让他们费了一番脑筋。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要改变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外语系副主任刘世生教授形象地比喻说 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喂鱼者与鱼”的关系,而在新生研讨课中,老师与学生是“鱼与鱼”的关系,大家都是同一个池塘里的鱼,共同探索知识的海洋,共同前进。用十周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半个青铜器专家,是彭林教授开设《青铜器研究初阶》新生研讨课的目标之一。如果各种类型的青铜器摆在你面前,你如何进行研究 学生们按照彭教授的研讨题目主动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畅谈自己的想法。彭林还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结合实物鉴赏青铜器。结合不同时代青铜器的不同类型,彭林又组织学生采访冶金学等科技专家,了解不同时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状况。
对学生而言,教学方式的改变要求他们必须改变学习观念,孙家广院士设计的新生研讨课要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练中闯、练中创”。他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除第一堂课由他主讲外,其余课程由各个小组轮流主讲,而他只是担当“教练”的角色,对每个问题提供一个思路供大家参考,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在网上、图书馆查阅大量的资料。如果我们每堂课都这么上,学生的创造性一定能发挥出来。”
变化就这样悄悄地显现在新生中间。教务处处长胡和平教授指出,在新生研讨课的进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主动思考问题,参与师生辩论甚至主动讲解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起主动学习的能力。而这对于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甚至未来的工作都是受益无穷的。
开设新生研讨课有三大目的:一是建立一种教授与新生沟通的新型渠道,提供教授和新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缩短教授与新生之间的距离;二是为新生提供在合作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机会,鼓励新生在小组中进行思考、交流,启发新生从入学伊始就体验研究型学习方法和氛围,尽快适应研究型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建立基于教师指导下的探索研究的学习模式奠定基础;三是推动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与其他类型课程不同的是,新生研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开课专题可以涉及任何学科领域,由教师依据新生的特点自行确定,学校鼓励交叉学科选题。在选课人数上,每门新生研讨课原则上不超过15人。全校学生不分专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一门新生研讨课。新生研讨课鼓励教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除了课堂学习外,开课教授还可安排实验、参观、调查、实践等教学活动。同时,开课教授上课期间每周也要保证与学生见面的时间,指导学生开展研究。
新生研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开课专题可以涉及任何学科领域,由教师依据新生的特点自行确定,学校鼓励交叉学科选题。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也给研讨课的课堂带来了更多交叉交流的机会。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开设的“走进量子世界”研讨课的15名学生,就来自信息学院、机械学院、土木水利学院、经管学院、理学院等5个学院12个系。为了便于讨论的开展,极少数教师根据开课目的对选课学生做了适当限制。秦佑国教授的“建筑与技术”就规定,非建筑学院的学生可以选修。他认为,大学教育不能过分专业化,应该培养学生综合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门新生研讨课专门面向全校非建筑学院的学生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