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学习小学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
随着对“新课标”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对新课标的认识又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师生双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沟通与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和赞赏。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体育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体育知识,所以体育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体育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体育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运动员,在体育课中把体育技巧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技巧作为学生会不会体育的标准,不但偏离了教学体育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体育 惧怕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体育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体育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体育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感受,逐渐地喜欢体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教,死板的讲述体育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也无法令孩子们喜欢。我在对低年级学生教学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许多与传授体育技能有关的小游戏,并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创想的内容。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动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模仿动物了,甚至连刘翔跨栏的动作都出现在了课堂上。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环节
一堂课四十分钟,是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最重要时光,把握住这四十分钟是十分重要的。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 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首先,一个良好的开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开头的设计上应该注重新颖,吸引与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课堂上来;其次,各环节的衔接要巧妙,使课堂教学流畅自然,各环节自然过度,保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且不中断学生的思路,易于学生接受;再次,把握好结果的处理,让学生有一种精彩的感觉,就如同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体育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前夕。“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毕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使学生意犹未尽,期待着下节课的到来。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认为现在的教学重要的是去"做"。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都是其次的,我们要使学生乐意与自己合作,不应把目光盯在道路尽头教学结果上,要集中精神引导学生在道路上如何前进。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把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找到自己在这场改革中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在教学中,让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尽快适应“新课程”,克服自身工作中的不足,让我们为自己和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
第二篇:体育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学习《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的一些心得体会
体育学科面对的核心问题是“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乎民族的兴衰和复兴,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中之重,更是我们体育老师的主要职责。新课标重新树立了运动技能教学的重要地位,理清了学科的主要内容。对于每个水平段的体育课,选择什么内容?该达到什么目标?课中该用什么手段去组织引导?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修订稿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一、课程名称的调整变化:修订后的正式名称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小学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体育”转变为“体育与健康”,与7~12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了起来。
二、课程性质的变化:实验稿对体育课程性质的描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而修订稿对课程性质的描述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修订稿不仅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地位、特征、内容、目标四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更加突出了体育学科的特点,还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突出了课程的重要价值是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性质,并对这些性质进行了详细的阐术,突出了终身体育,更注重其实用性。
三、课程理念的变化: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强调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理念中,把原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修订为“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这就在强调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也强调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在“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理念中,强调各地各校要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在近10年的实验过程中地区不均衡的现象比较明显,因此增加了“关注地区差异”来实施。
四、课程内容具体、规范,更具有指导性。将《体育与健康标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修订稿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这样既有助于一线体育教师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学习目标,又有助于教师清楚如何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目标与内容”。
五、修订稿把原先的五个学习领域划分为目标的“四个方面”。学习领域是相对的独立的,他使教师误解为每个学习领域是独立的,没有直接关系的。修订稿取消了“学习领域”这一概念,把原先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重新定名为“四个方面”,分别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这使我们感到体育教学重新成为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的不同“面”都是与整体紧密聚合的,使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呈现为“整体性、综合性”。
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修订稿”的评价中,首先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要涵盖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等方面。其次注重多样的评价方法,要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
仔细阅读后,我觉得我更加明确了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学习目标。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这是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去探究的。修订后的《课标》整合了原先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确立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体育教学,这是一个整体,是互通的,是要求全面发展的。
《课标》的修改向着强化运动技术学习;突出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强化教学内容弹性指导;明确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突出体育教师的评价地位,强化体育成绩的考核。作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师,对同行们的辛酸苦辣我感同身受。当下,过度的文化应试教育无情的挤占了学生本该嬉戏玩耍的快乐时光,让原本应受到重视的体育教育工作渐渐地被边缘化,这给我们的工作提出巨大挑战。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该励精图治,通过专业理论的学习有效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空中施展我们的才华和热情,让更多的青少年在阳光的操场上享受体育的快乐和激情,为未来国民身心健康奠定基石。
以上是我个人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后的一些收获。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能够用于实践,大胆的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营造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第三篇: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及主要内容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
在现代教育形成过程中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增进身体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逐渐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体育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对面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一个不断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能不断地体验到进步或成功的喜悦,能不断地体育各种复杂的情感,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与他人和群体的联系是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体育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步理解解和习惯一定的社会规范,学会规范约束和调整自已的行为,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
(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体育课程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它的许多内容是不能够或不完全能够通过语言或其他符号系统传授学习的。体育知识是一种操作性和技能性知识,学生的学习包括技能性知识和谁知性知识的学习,是通过运动实践来实现的。
体育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提高运动欣赏能力;
2.关于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
3.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
4.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能力;
5.正确的体育与健康观念与科学锻炼的方法。
三、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的目标就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这就决定了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
体育课程构建了五大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并安照健康的要求,选取了与体育密切相关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和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力求把健康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做为出发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也应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让每一个学生都从学习中受益,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学生的权利,同时也是贯穿体育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
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与先天遗传有着极大的关系,每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表现也各不相同。体育课程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以此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组织方法和教学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从中受益,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体育课程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课程的目标,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和体育的特点出发,吸收我国体育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将体育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各领域目标特点构建体育活动内容体系。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儿童少年的身体发育与心理和智力发育相比,表现出更大、时间更长的个体差异性,更不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体育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体育学习特点,将小学划分成三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相当于小学1~2年级、水平二相当于小学3~4年级、水平三相当于小学5~6年级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三)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体育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中、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使这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变为可观测性的行为表征。这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与评价,从而判断教学活动的成效,有效地保证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对课程实行分级管理,加大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自主性,是我国课程建设和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按照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体育课程标准规定了各学习领域、各水平的学习目标,同时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各地、各校和教师在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教育的成效要通过适当的评价才能体现出来,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课程评价集中体现着课程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影响、决定着课程发展的方向。体育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体能、知识与技能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课程标准并没有对如何评价作出统一的规定,只是要求教师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确定的范围和原则去探索。
五、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一)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二)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三)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四)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六、学习领域目标
(一)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二)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三)身体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
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四)心理健康目标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五)社会适应目标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标准
一、运动参与领域
领域目标
水平
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水平一
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
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
水平二
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
向同伴展示学会的简单运动动作向家人展示学会的运动动作
水平三
主动参与运动动作的学习
主动观察和评价同伴的运动动作示范所学的运动动作
二、运动技能领域
领域目标
水平
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水平二
说出所做简单运动动作的术语
说出所做身体各部位简单动作的术语,如转头、侧平举、体侧屈、踢腿等说出所做简单的全身动作的术语,如蹲起、踏步、滚动、跳跃等
水平三
知道所练习运动项目的术语
知道球类运动技术术语,如投篮等;
知道体操动作术语,如前滚翻等;
知道武术动作术语,如马步冲拳等;
知道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术语,如舞蹈中的跑跳步等;
知道田径动作术语,如起跑等;
知道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技术或动作术语,如滑冰运动中的蹬冰等。
观看体育比赛
观看现场体育比赛和表演;
观看电视中体育比赛和表演。
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水平一
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
在球类游戏中做出单个动作,如拍球、投篮、运球等;
做出基本体操的动作;
做出单一的体操动作,如滚翻、劈叉等;
模仿简单的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
做出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简单动作,如水中行走、水中飘浮、冰上行走等。
水平二
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
做出多项球类运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
做出体操的简单组合动作;
做出武术的简单组合动作;
做出舞蹈或韵律活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
做出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简单组合动作。
水平三
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
初步掌握多项球类运动中的多种技术;
掌握一两套徒手体操或轻器械体操;
初步掌握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
初步掌握一套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
初步掌握一套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
初步掌握两三项田径运动技能;
初步掌握两三项田径运动技能。
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水平二
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危险
知道不按规则运动和游戏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
知道在安全的环境中运动和游戏;
知道水、冰等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避免危险。
水平三
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
了解安全的运动方法,如穿着合适的服装运动、跳跃时用正确的姿势着地、摔倒时的自我保护方法等;
正确应对运动中出现的粗暴行为和危险。
三、身体健康领域
领域目标
水平
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水平一
注意正确的身体姿势
指出坐、立、行时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的区别;
说出处于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时的感受;
努力改正不正确的身体姿势。
水平二
基本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初步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
在徒手操、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水平三
能够用正确的身体姿势进行学习、运动和生活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在体操、舞蹈或韵律活动等项目的学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在他人的指导下运用适当的体育活动改善身体姿势。
发展体能
水平一
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
学习实际生活中的移动动作,如走、跑、跳、攀爬等动作;
随同集体完成各种必要的操练,如队列练习、广播操等;
在游戏或基本运动中进行多种移动、躲闪、急停、跳跃的练习;
在投掷或球类游戏中进行各种挥动、抛掷、转体的练习。
水平二
发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
通过多种游戏发展位移速度和动作的灵敏性;
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如各种跳跃游戏和跳绳等)发展跳跃能力;
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发展平衡和协调能力。
水平三
发展速度和平衡能力
利用器械做跨越、钻过和绕过一定障碍的练习;
从事各种迎面穿梭接力跑的练习;
练习各种平衡动作;
进行各种有节奏的练习。
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水平一
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和自己身体的变化
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
辨别左右、前后、上下的方位;
定期测量和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的变化。
水平二
描述身体特征
说出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功能;
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
比较自己的与同伴的身体特征。
水平三
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
知道青春期男女生身体特征的变化,正确对待第二性征的出现;
关注青春期的健康,如女生注意乳房卫生和经期卫生,男生正确对待手淫和遗精等;
初步认识青春期男女体能方面发生的变化;
了解经期科学锻炼的知识。
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水平三
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知道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对健康的影响;
知道主要食物(如蔬菜、瓜果等)的营养价值。
了解从事体育活动时的营养卫生常识
知道进行体育活动时必须注意的营养卫生;
知道参加体育活动应该补充适当的营养素。
四、心理健康领域
领域目标
水平
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水平二
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
体育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如紧张、兴奋等;
体验体育活动中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
水平三
体育身体健康状况变化时的心理感受
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小注意力、记忆力的不同表现;
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情绪的不同表现;
体育身体健康变化时意志的不同表现。
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水平二
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
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
对体育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水平三
正确对待生长发育和运动能力弱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
对生长发育的变化(如月经等)采取坦然的态度;
消除因身体形态问题(如太胖、太瘦等)可能产生的自卑感;
通过积极的体育活动消除因运动能力较弱产生的烦恼。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水平一
说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
体验并简单描述进步或成功时的心情;
体验并简单描述退步或失败时的心情。
水平二
观察并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
观察并说出同伴进步或成功时的情绪表现;
观察并说出同伴退步或失败时的情绪表现。
水平三
知道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节情绪
了解不良情绪对体育活动的影响;
了解体育活动对减缓学习压力、消除不良情绪的作用;
了解体育活动对产生良好情绪的作用。
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水平一
在体育活动中适应陌生的环境
在陌生的场地进行体育活动和游戏;
与陌生的同伴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和游戏。
水平二
在一定的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
参加较剧烈的游戏或运动时,在身体有轻微难受感觉的情况下坚持完成运动任务;
不害怕与比自己“强大“的同伴一起游戏和运动。
水平三
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
了解勇敢与蛮干的区别;
在教师指导下敢于做未曾完成的动作;
在教师指导下敢于做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如支撑跳跃等。
五、社会适应领域
领域目标
水平
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水平一
体验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的区别
比较并尝试说出与他人一起活动和独自活动的区别;
按顺序轮流使用同一运动场地或设备。
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他人
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不妨碍他人参加游戏或运动。
水平二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
体验并说出个人在参加团队游戏时的感受;
知道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
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活动任务。
水平三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尊重与关爱
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
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身心障碍者。
表现出与社区活动的联系
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如校外体育俱乐部、培训班等;
说出或写出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情况。
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水平三
了解体育与健康资源
从报刊中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
从电视节目中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
知道附近的体育场所及其用途。
[1]
全文显示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
在现代教育形成过程中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增进身体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逐渐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体育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对面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一个不断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能不断地体验到进步或成功的喜悦,能不断地体育各种复杂的情感,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与他人和群体的联系是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体育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步理解解和习惯一定的社会规范,学会规范约束和调整自已的行为,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
(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体育课程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它的许多内容是不能够或不完全能够通过语言或其他符号系统传授学习的。体育知识是一种操作性和技能性知识,学生的学习包括技能性知识和谁知性知识的学习,是通过运动实践来实现的。
体育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提高运动欣赏能力;
2.关于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
3.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
4.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能力;
5.正确的体育与健康观念与科学锻炼的方法。
三、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的目标就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这就决定了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
体育课程构建了五大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并安照健康的要求,选取了与体育密切相关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和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力求把健康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做为出发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也应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让每一个学生都从学习中受益,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学生的权利,同时也是贯穿体育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
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与先天遗传有着极大的关系,每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表现也各不相同。体育课程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以此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组织方法和教学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从中受益,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体育课程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课程的目标,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和体育的特点出发,吸收我国体育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将体育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各领域目标特点构建体育活动内容体系。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儿童少年的身体发育与心理和智力发育相比,表现出更大、时间更长的个体差异性,更不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体育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体育学习特点,将小学划分成三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相当于小学1~2年级、水平二相当于小学3~4年级、水平三相当于小学5~6年级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三)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体育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中、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使这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变为可观测性的行为表征。这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与评价,从而判断教学活动的成效,有效地保证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对课程实行分级管理,加大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自主性,是我国课程建设和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按照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体育课程标准规定了各学习领域、各水平的学习目标,同时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各地、各校和教师在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教育的成效要通过适当的评价才能体现出来,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课程评价集中体现着课程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影响、决定着课程发展的方向。体育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体能、知识与技能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课程标准并没有对如何评价作出统一的规定,只是要求教师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确定的范围和原则去探索。
五、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一)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二)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三)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四)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六、学习领域目标
(一)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二)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三)身体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
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四)心理健康目标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五)社会适应目标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标准
一、运动参与领域
领域目标
水平
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水平一
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
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
水平二
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
向同伴展示学会的简单运动动作向家人展示学会的运动动作
水平三
主动参与运动动作的学习
主动观察和评价同伴的运动动作示范所学的运动动作
二、运动技能领域
领域目标
水平
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水平二
说出所做简单运动动作的术语
说出所做身体各部位简单动作的术语,如转头、侧平举、体侧屈、踢腿等说出所做简单的全身动作的术语,如蹲起、踏步、滚动、跳跃等
水平三
知道所练习运动项目的术语
知道球类运动技术术语,如投篮等;
知道体操动作术语,如前滚翻等;
知道武术动作术语,如马步冲拳等;
知道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术语,如舞蹈中的跑跳步等;
知道田径动作术语,如起跑等;
知道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技术或动作术语,如滑冰运动中的蹬冰等。
观看体育比赛
观看现场体育比赛和表演;
观看电视中体育比赛和表演。
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水平一
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
在球类游戏中做出单个动作,如拍球、投篮、运球等;
做出基本体操的动作;
做出单一的体操动作,如滚翻、劈叉等;
模仿简单的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
做出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简单动作,如水中行走、水中飘浮、冰上行走等。
水平二
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
做出多项球类运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
做出体操的简单组合动作;
做出武术的简单组合动作;
做出舞蹈或韵律活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
做出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简单组合动作。
水平三
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
初步掌握多项球类运动中的多种技术;
掌握一两套徒手体操或轻器械体操;
初步掌握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
初步掌握一套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
初步掌握一套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
初步掌握两三项田径运动技能;
初步掌握两三项田径运动技能。
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水平二
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危险
知道不按规则运动和游戏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
知道在安全的环境中运动和游戏;
知道水、冰等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避免危险。
水平三
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
了解安全的运动方法,如穿着合适的服装运动、跳跃时用正确的姿势着地、摔倒时的自我保护方法等;
正确应对运动中出现的粗暴行为和危险。
三、身体健康领域
领域目标
水平
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水平一
注意正确的身体姿势
指出坐、立、行时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的区别;
说出处于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时的感受;
努力改正不正确的身体姿势。
水平二
基本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初步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
在徒手操、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水平三
能够用正确的身体姿势进行学习、运动和生活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在体操、舞蹈或韵律活动等项目的学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在他人的指导下运用适当的体育活动改善身体姿势。
发展体能
水平一
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
学习实际生活中的移动动作,如走、跑、跳、攀爬等动作;
随同集体完成各种必要的操练,如队列练习、广播操等;
在游戏或基本运动中进行多种移动、躲闪、急停、跳跃的练习;
在投掷或球类游戏中进行各种挥动、抛掷、转体的练习。
水平二
发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
通过多种游戏发展位移速度和动作的灵敏性;
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如各种跳跃游戏和跳绳等)发展跳跃能力;
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发展平衡和协调能力。
水平三
发展速度和平衡能力
利用器械做跨越、钻过和绕过一定障碍的练习;
从事各种迎面穿梭接力跑的练习;
练习各种平衡动作;
进行各种有节奏的练习。
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水平一
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和自己身体的变化
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
辨别左右、前后、上下的方位;
定期测量和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的变化。
水平二
描述身体特征
说出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功能;
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
比较自己的与同伴的身体特征。
水平三
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
知道青春期男女生身体特征的变化,正确对待第二性征的出现;
关注青春期的健康,如女生注意乳房卫生和经期卫生,男生正确对待手淫和遗精等;
初步认识青春期男女体能方面发生的变化;
了解经期科学锻炼的知识。
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水平三
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知道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对健康的影响;
知道主要食物(如蔬菜、瓜果等)的营养价值。
了解从事体育活动时的营养卫生常识
知道进行体育活动时必须注意的营养卫生;
知道参加体育活动应该补充适当的营养素。
四、心理健康领域
领域目标
水平
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水平二
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
体育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如紧张、兴奋等;
体验体育活动中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
水平三
体育身体健康状况变化时的心理感受
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小注意力、记忆力的不同表现;
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情绪的不同表现;
体育身体健康变化时意志的不同表现。
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水平二
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
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
对体育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水平三
正确对待生长发育和运动能力弱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
对生长发育的变化(如月经等)采取坦然的态度;
消除因身体形态问题(如太胖、太瘦等)可能产生的自卑感;
通过积极的体育活动消除因运动能力较弱产生的烦恼。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水平一
说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
体验并简单描述进步或成功时的心情;
体验并简单描述退步或失败时的心情。
水平二
观察并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
观察并说出同伴进步或成功时的情绪表现;
观察并说出同伴退步或失败时的情绪表现。
水平三
知道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节情绪
了解不良情绪对体育活动的影响;
了解体育活动对减缓学习压力、消除不良情绪的作用;
了解体育活动对产生良好情绪的作用。
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水平一
在体育活动中适应陌生的环境
在陌生的场地进行体育活动和游戏;
与陌生的同伴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和游戏。
水平二
在一定的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
参加较剧烈的游戏或运动时,在身体有轻微难受感觉的情况下坚持完成运动任务;
不害怕与比自己“强大“的同伴一起游戏和运动。
水平三
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
了解勇敢与蛮干的区别;
在教师指导下敢于做未曾完成的动作;
在教师指导下敢于做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如支撑跳跃等。
五、社会适应领域
领域目标
水平
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水平一
体验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的区别
比较并尝试说出与他人一起活动和独自活动的区别;
按顺序轮流使用同一运动场地或设备。
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他人
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不妨碍他人参加游戏或运动。
水平二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
体验并说出个人在参加团队游戏时的感受;
知道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
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活动任务。
水平三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尊重与关爱
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
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身心障碍者。
表现出与社区活动的联系
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如校外体育俱乐部、培训班等;
说出或写出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情况。
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水平三
了解体育与健康资源
从报刊中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
从电视节目中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
知道附近的体育场所及其用途。
第四篇: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教案)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的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学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
第五篇: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健康:
2、体能:
3、运动参与:
4、领域目标:
5、水平目标:
二、填空
1、《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五个领域:()()()()()。
2、教材编写的原则()()()()。
3、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三方面的考核评价。
4、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和()
三、简答
1、课程评价过程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
2、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四、论述
根据实际情况叙述自己对课程理念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机能有关的体能。
运动参与:之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领域目标:之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
二、填空题。
1、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2、教育性原则、健康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3、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4、学习能力、研究能力
三、简答题。
1、课程评价过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
(1)确定评价的目标—根据《标准》和具体评价目标、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2)选择评价的方法—依据评价目标、评价内容,确定评价的指标和评价的方法。
(3)手机评价所需要的信息—依据评价目标、评价方法的要求,具体进行观察、测量等,收集教学相关的信息。
(4)依据标进行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和解释,并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用于改进和指导以后的教或学。
2、(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
(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
(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
(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5)
简单易行。
四、论述题。参考课标第三页。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测试题
姓名
成绩
一、填空(每空1分,共48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和()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
3、()和()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4、体育与健康关注的核心是()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5、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课程目标,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和()五个学习领域。
6、《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级水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年级、()年级、()年级、()年级和()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7、《标准》把学生的()()()()与
()纳入学生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8、()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上、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
9、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习运动竟能也是实现其他领域学生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
10、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也能增进()。本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和
()的能力。
11、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具有独特的作用;在1——6年级,应着重帮助学生了解一般的(),学会()和()他人,并表现出一定的()。
12、体育与健康的课时,1——2年级相当于每周()学时,3——6年级相当于每周()学时。
二、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注意到了学生各方面的个体差异。()
2、《标准》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没做多大变动。()
3、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4、1——2年级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中要达到“知道球类运动技术术语,如投篮等”水平目标。()
5、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其体能状况紧密相关。()
6、《标准》的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水平目标——领域目标。()
7、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不可以采用教学单元的形式进行。()
8、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三个方面的考核评价。()
9、《标准》是评价的基本依据。()10、1——6年级不编写体育与健康课本。()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
2、运动技能
3、领域目标
4、水平目标
四、简述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课程的基本理念
2、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3、课程评价的一般步骤
4、校外体育资源包括哪些?
五、案例设计(10分)
参考《标准》中案例
一、案例二,任选一个以“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努力展示自我”、“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不害怕与比自己强大的同伴一起游戏和运动”为题目,设计一节课堂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