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课程工作总结(上期)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上期)
龙子湖第四小学
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对我校的校本开发与实施进行总结,具体总结如下:
一、认真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课程目标:努力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强化办学特色,使校本课程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和适应性。
2、学生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突出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丰富学生的自然、社会常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师目标:培养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意识。激发教师的教育潜能,积极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鼓励教师在科研中求发展,在科研中求创新、在科研中求成长。发挥教师在教科研及教学中的主人翁精神。
二、遵循校本课程开发基本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的需求,突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每学期的开学初对各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以此作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依据。
2、综合性、合作性原则。新课程强调课程整合,课程的综合性育人功能,因此校本课程在综合分析、筛选后形成的校本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从面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实践性原则。注重改变以前学科偏重书本知识、结论性知识的现状,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形成,重视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因此,开发和实验的课程要实现这一理念,让学生深入自然、社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因地制宜,建立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从无意识到有明确目标,从单个走向多元,从片面到全面系统形成自己的体系的过程。根据现在条件及学校特点,因地制宜认真发掘,充分利用,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我们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开发实施。
1、人才资源方面的开发利用。我们学校有一批非常优秀的人才,我们利用他们的特长,组织活动,直接实施有特色的校本教育。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才是校本与课程的富矿,他们本身就是很好的课程,学生们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其次通过组织活动,进行实地考察教育。
2、硬件资源的开发利用。利用我们美丽的校园进行美的熏陶与感染,组织学生建设校园、保护校园、欣赏校园、描写校园,让学生们爱校园,发展与母校的情感,培养责任心。充分利用图书馆进行阅读,利用校史展览管进行教育,利用升旗台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品质道德教育,利用校园展示栏、展示牌、标语等进行各项专题教育,充分利用这些固定的“硬件”永久性地对学生进行影响与教育。
3、加强校本培训。课程资源的极大丰富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有利条件,但是我们要想使任何一个课程资源都能发挥它的最大功能,教师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的确定更是发挥课程资源最大功能的关键所在。为此,学校通过两个方面军加强校本培训,一是聘请课程专家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由学校骨干教师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
4、内容简介,学生选择。校本课程的开设能否正式走向课堂,凡是开设校本课程要向全体学生介绍所要开设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
5、认真进行评价。评价包括两个方面:(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为主,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体会。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我们深刻体会到:
1、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校内外资源,积极探索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的新途径。
2、开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有利于满足学生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自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基本素质日臻完善,精神和思想自由充分生长。校篮球队,坚持训练,产生一定影响。
3、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对校本课程进行设计、实施、反思的过程中,必然会促进自身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精神境界的提升。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反思与建议
虽然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收到丰硕的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1、如何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并处理好与其他两类课程的关系?
2、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主动性?
3、现已开设的校本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有更新的需求。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校也有具体的解决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经济上的投入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开发出更多的课本课程来完善课程体系,合理地利用课后的时间来完成校本课程的教学。
建议: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是学校内部开发,更重要的是合作开发,包括校际合作、专家与学校合作、研究机构与学校合作、教育机构与学校合作、领导与教师合作等。值得一提的是区域跨距小、资源互补的学校,大可不必学校本位开发校本课程。校际之间合作可以增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力,充分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又节省了时间和物力。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龙 子 湖 第 四 小 学
第二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上期)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上期)龙子湖第四小学
我校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师生成长的需要、学校特色形成的需要,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全面论证,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校本课程的内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教育学生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一、领导重视,教师协力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在我校扎实进行,我们把校本课程开发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并作为考核学校领导和实验教师的重要内容。为切实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组织、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做到认识到位、行动到位、措施到位。
二、师生协力,家长支持。
实验老师积极投入,以能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为荣,以上好校本课程为己任。实验老师和其他老师通力协作,查资料、寻资源,图书室、电脑室、大队部等的管理人员积极配合,教师群策群力,学生积极参与,家长热情支持,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协作体。
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我校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师生成长的需要、学校特色形成的需要,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全面论证,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校本课程的内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教育学生创造生活,享受生活。本学期将我将在安全自救方面下工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把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安全,财产安全等内容以图文并茂、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培养学生在地震、水灾、火灾、雷电、交通等自然灾害面前和食物中毒、群体踩踏、病毒传染等突发事件面前能正确自救、自护,脱离危险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公共秩序,远离毒品、暴力,黑暗游戏、色情网络等犯罪活动,保证自己及自己周围的人都能安全生活。
第三篇: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一、活动目的
为传承永年的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我们就把《永年历史名人》和《古诗诵读定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并且针对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并认真实施,下面就对我们这个学期的实施进行总结。
一、老师合作自制教材
由于学生们对我们家乡历史上的名人不甚了解,所以我们针对调查情况,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共同编写了自己学校的统一教材《永年历史名人》
二、采用多种形式教学
我们在进行历史名人故事的教学中,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老师教为主,第二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主要采取老师讲解的方法,由历史名人的有趣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阶段,是发挥家长作用,让学生通过跟家长交流,多方面了解我们永年历史上的名人故事,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方式,建立家长老师QQ群,促使家长陪同孩子们一块上网查阅有关我们永年历史上的名人故事。在课堂上分小组交流,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提供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我们在进行古诗诵读教学中,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老师教为主,第二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主要采取“入境+吟诵”的方法:既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古诗画面的美,并让学生粗略了解诗的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学习吟诵古诗,从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我们在指导学生学古诗的时候,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教学生一些朗诵技巧,比如朗读的节奏语音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以及朗读的语感情变化和朗读重音的把握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吟读的能力,强化记忆背诵。长此之后,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日益高涨。因此我们及时把课程进行到第二阶段,开展《我做小老师》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查找喜欢的古诗,理解意思,并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教给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形式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孩子们踊跃展现着自己的古诗才华。我校自开设校本课程以来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一年来,师生都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诵读活动已成为我校具有深远意义的传统活动形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我们基本保证每天课前3--5分钟的诵读时间。每周背四句三字经,一首古诗。
2、为了使学生收获颇丰,我们利用板报、专栏,营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熟悉唐诗宋词,为诵读创设了氛围。
第四篇: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是知识经济对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是使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课程,更是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卓越人才的需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确定了正阳小学建设校本化课程的指导思想,即校本课程要为发展学生的兴趣服务,为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的人才服务,为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服务。确立校本课程指导思想后,我们摆正校本课程适应办特色校的关系,强调课程设置有利于形成学生特长,发挥教师特点,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特长。近年来,我校先后开发了环境教育、陶艺教育、科技教育等校本课程,并将其纳入课时计划之中,纳入省市教科研课题研究之中,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现将校本课程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环境建设,为实施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创设氛围。为保证陶艺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育环境创设。
1、陶艺教育环境的创设
工作实践例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陶艺教育是进行审美教育、创新教育和动手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学校能在教室极为紧张情况下挤出两间教室做为机陶和手陶教室,筹措资金,购置20台机陶,40个手转轮手陶机,制作3个陶艺作品展架,2个陶品展示橱窗,不断购置陶泥,为学生更好的学习陶艺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制作陶品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形成浓厚的艺术素养。
2、环境教育环境的创设
我校为营造人文文化,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学校在美化、绿化同时,建立无土栽培实验区,让无土栽培成为一道集科学、环保于一体的走廊绿色风景;设立了分类垃圾箱“绿色回收站”,回收的废品所得资金应用于社区、校园、班级建设中;绘制了“共享自然”大型壁画,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科技教育环境创设
结合我校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设计创意了大型展窗《人类登月太空船》,再现了宇宙的深奥和人类首次踏上月球的情景;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安排,在操场上还设置了仿古雕塑“日晷”;在各楼层设置系列科技橱窗、展台等等;这些科技环境的创设,使孩子们处处感受到科技教育的气息。
二、抓教师队伍建设,为提高教育质量做保障。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关键。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我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去陶吧向专业人士学习制陶技术、陶艺理念,要求教师阅读相关书籍,自学先进的陶艺技术和理念,组内教师及时切磋、交流。如今六位陶艺教师都能独立创作、完成大型陶品,所做陶品深受人们喜爱与夸奖。另外,我校还注重教师的科技、环境知识的积累。先后聘请东北师大韩长明教授、美术教育专家陈铁桥教授来校讲座,组织教师到有关单位进行参观、考察。我们到长春市电话设备厂进行参观,全校教师切身地感受到现代化企业对人才要求的高标准;到长春市绿色食品厂参观现代化农场采用高科技手段管理、饲养奶牛;参观长春市经济开发区,感受我市高新技术和经济发展的迅猛势头。教师们深有感触,回来后写出了考察报告。教师们把看到的、感受到的讲给孩子们,使学生们知道面对新世纪的到来,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教师们对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增强了教师从事科技、环境教育研究的自觉性。
三、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形成。
自2002年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先后开发了一至六年级陶艺教育校本课程,中高年段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教材中的每一课都配有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图片和文字,图文并茂,即美观又实用。同时我们将以上三类校本课纳入课时计划之中,配备专职教师任教,保证校本课程长期有效实施。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校坚持科研引领、理论支撑,将校本课程与教育科研相结合,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如今科技教育已通过省级课题验收并结题,陶艺教育已通过市级课题验收并结题,环境教育省级课题正在研究之中。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省级科技教育示范校;2002年7月学校代表吉林省接受十一名记者团、天津记者团的采访;2002年4月学校在吉林省绿色学校校长培训班作经验介绍;2003年2月科技教育代表区接受国家教育部对吉林省科技教育示范区的检查。近三年来我校有一百多名学生在各级环保活动竞赛中获奖,教师班队会方案设计、课件制作有四十多人获奖;环境教育活动曾先后四十多次在全国、省、市各大媒体报道;科技教育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吉林电视台、长春电视台、“中国科技报”、“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等媒体近百次报道;师生在科技教育作品大赛中有近百人次获奖。陶艺教育在“长春日报”“长春晚报”“求知时报”“城市晚报”等多家报纸媒体报道;吉视都市频道也做过电视采访。学生在陶艺作品大赛中有151人获奖,教师撰写陶艺论文作品有30多篇获奖。
时代赋予我们责任,历史赋予我们使命,珍爱保护地球这个村落,是我们每个地球村村民的义务。开展环境、科技、陶艺教育对正阳小学来说还有很多事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巩固原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在校本课程的深度、广度和生动性、实效性上下功夫,争取在校本课程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绿园区正阳小学
第五篇: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走
进
神
童
山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葛石镇中心小学 葛石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就告诉我们校本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学生身边、就在学校周边村庄或社区。因此我校确定了“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为校本课程开发主题。
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有课程问题意识、课程改革意识、课程开发意识以及关于课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和经验,但长期以来我们推行国家课程,教师基本上没有学习过学校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更没有课程开发实践的训练。面临突然到来的课程开发权力与义务,他们不知所措,感到责任重大。为此,学校派员外出学习、观看专家录像指导,同时加强校本培训。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部分教师有了一定的理论储备。在学校开发小组的领导下,教师中很快形成了“互动”热潮,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浓厚氛围。本期来,教师们自主开发出校本课程3套。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落实好“四个坚持”。
一、校本课程开发,坚持“重视与参与并举”不动摇:
1、领导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挂帅、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各年级又成立了以年级组长负责的年级校本课程开发(操作)小组。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我们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纲要》及《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主题——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使全体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感受到“三有一心”,即有领导、有主题、有评价,从而增强开发工作的自信心。
2、全员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各部门、各层面教师都参与到此过程中来。学校的各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做到计划完善,全力投入。全体教师还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从而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出现了“三个代表”也参与的好势头,即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及学生代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参与。
二、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五性并举”不动摇:
学校课程是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生、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坚持遵循以 下原则:
1、主体性。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有名的教师合作,但不是由名师编教材、教师教教材。而是教师自主研究、自主选题、自主开发、自主设计编排。根据这一原则,自2006年9月份至今,全体教师能很好的立足学校、立足本地,从我做起、为学生而做,围绕“神童山文化”这一主题自主开发出校本课程案例30余篇。
2、合作性。课程开发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教师与专家、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学校要求:每两周以备课组为单位小范围开展一次校本课程开发情况交流,目的是在开发中培训教师,提高教师。
3、民主性。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要开发什么课程、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开发过程中,教师们总是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本学期来,为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案例,教师们先后找学生座谈达60多人次,找学生家长了解28人次,邀请各阶层代表来校定稿11人次。
4、选择性。学校课程开发要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和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尽量做到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资源,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以“礼仪教育”为主题,分为五、六两个年级段,每个年级段又以多种形式、多个角度组织编写案例。这样既活跃了教材形式,又让学生在学习时有多种选择。
5、开放性。学校课程开发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开发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注重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始素材。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坚持“六步联动”不动摇:
1、坚持“前期论证”不动摇。教师们所开发的校本课程案例都经过了前期论证。论证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报学校课程开发项目领导小组,经领导小组讨论认定;二是将开发出的课程案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
2、坚持“校本培训”不动摇。对教师的培训立足于校本培训,内 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理论知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学校规定:每学期不少于五次集中培训学习,由专职成员轮流主讲。
3、坚持“资料搜集”不动摇。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主题的确立首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学生的内在需要。检验任何一类课程是否成功的标志很多,但学生的需要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在学生中展开了广泛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课程的确立我们以学生的兴趣、需求为基准。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相应的资料、信息做支撑。课题确立后,要对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使开设的课程植根于社区和学校现有的课题资源中,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可行性的保障。开发的课题主题确定后,我们大量搜集资料。资料搜集渠道要广泛,既要利用图书室、资料室收集文本资料,也要充分利用网络,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我们注意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资料的科学性要经得起推敲;二是信息具有前沿性,要把与课程有关的最新信息、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课程介绍给学生。
4、坚持“撰写《课程纲要》”不动摇。申请担任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同时要附有课程介绍,交给学校课程开发指导小组初审。《课程纲要》一般包括下述内容: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等内容。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的陈述;(必须全面、恰当、清晰的阐述课程设计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等。)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和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设计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5、坚持“教师开题,学生选题”不动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改 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开发者开设的课程能否正式走向课堂,首先要进行开题,让广大学生来选。对校本课程的开题每学期要进行一次。就是担任校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向全体学生介绍所要开设的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我们所开设的校本课程都经过了学生的验证,都超过了班级学生的半数以上。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学习,认真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
6、坚持“立足地方”不动摇。校本课程的特点就是“立足本校、立足地方”,也就是以校为本、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本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我们以“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立足于这一根基。只有这样,我们开发出的校本课程才具生命力,老师教得自豪,学生学得愉快。
四、坚持对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评价探索:
1、对课程开发者、实施者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三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结合学生互评情况给出相应的等级评定。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又规范了评价。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我校已具规模,实验教师热心课改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实验学生受到了新的理念、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评价方式的影响,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精神品质得到了熏陶,他们成为了新世纪课改实验的第一批受益者,学生家长对孩子受教育的方式耳目一新,并积极赞成,社会反映极好。
葛石镇中心小学
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