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大全)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要性的几点认识
—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创先争优办公室 贺天鹅)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核心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通过对《决定》的学习,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自己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要性的几点认识:
一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动力源泉。我国是文明古国,是文化资源大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的经济突飞猛进,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但文化体系作为一种软实力框架,作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却相对滞后,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意味着文化建设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意义进一步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内在动力,是社会主体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体系,为伟大事业的成功提供精神动力。
二是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根本
第二篇: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立足本职发挥特长 积极投身文化建设
赵阳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从战略高度强调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会议明确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充分阐明了文化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先导性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目前社会风气的具体表现来看,我国已进入了泛娱乐化时代,特别是个别文艺作品和大众传媒,歪曲历史,愚弄观众。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正逢其时,相信这次盛会,必将开启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纪元。下面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简谈几点个人想法:
巧借六中全会东风,掀起纳雍新文化运动。县委、政府高瞻远瞩,早在几年前就明确提出了打造“生态文明县,文化也是生产力”这一全新理念,使我县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突飞猛进。我们应把十七届六中全会作为助推剂和指南针,在下一步的文化战略中,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轰轰烈烈掀起一场具有纳雍特色的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全县人民,健康追求“高质量生存、高品位生活、高素质修养、高文化享受”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在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上,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争取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增加各项社会事业的文化含量,提升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品位。首先,要把先进文化渗透到全县各行各业,各项社会事业中,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为统领,通过推进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县委应尽快出台文化建设细则,健全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加快城乡文化室、图书室等文化阵地的建设,进一步发挥新华书店这一精神文化传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文化刊物,网络平台,弘扬地方文化。要把纳雍的文化战略品牌,渗透到各项经济活动中,特别是企业在新产品的开发中,要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在品牌打造中提升文化含量。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要注重挖掘“文化的附加值”,从而扩大生态文明县的吸引力,助推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把握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人才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支撑。我县目前的文化人才队伍,虽然较之以前有所发展,但要肩负全县文化建设重任,还存在着年龄结构老化,文化层次不高,专业素质不强,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希望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现有人才,积极引进急需人才,灵活使用优秀人才,着力培养专门人才。在人才待遇上,科学设定专业岗位,深化职称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表彰德艺双馨文化艺术优秀人才,重奖弘扬主旋律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作品,积极为文化人才建功立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立足本职发挥特长,积极投身文化建设事业。政协委员人才荟萃,智力资源雄厚,是发展先进文化,增进地方软实力不可多得的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政协委员,我们首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增强文化建设的认同感、紧迫感,结合本职工作自觉投身文化建设,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知识技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智力贡献。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积极参政议政,主动建言献策。特别是,对于文化建设进程中,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需求、愿望、呼声,认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反映社情民意,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我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健康向前发展。
第三篇: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起至1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将审议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件。分析指出,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等历史命题,全会此时提出文化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
全会将文化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提出“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建设“文化强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等提法,也令人耳目一新。
尤其是全会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明确了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根本上离不开国民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而这不可能单纯靠市场化的方式来完成,政府有责任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在北京,首都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早已免费向市民开放,公共文化服务也已经开始深入街道社区。据《新京报》此前报道,西城区鲍家街甲2号是胡同深处的一处大院,百年前那里是醇亲王府(南府),经过修缮,现在已经挂牌成为金融街社区教育学校,成为社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今年年初,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2011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这都是惠及民众的好事。
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国民文化素质才能提升,文化消费市场才能扩大,文化精品才有诞生的深厚根基,也才能为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强大的价值支撑。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比如,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既表现于城乡,也呈现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文化经费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仍然偏低,近年来文化经费投入虽有较快增长,却一直在0.4%的低位徘徊;如何引导、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服务的热情,也需要有完善的措施。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一些基层政府,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向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从而积累了大量历史欠账,这些“文化欠账”都需要尽快弥补。
中国思想道德修养及文化素质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农村或不发达地区,通过这次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相信今后文化修养会有所提高,也会更好的树立中国人的形象,从而增强综合实力。通过学习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我更加了解中国的现状,及怎样改善问题。我们平常应该多关注时事政治,从而发现问题,并思考怎样解决。
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
落实全会精神的过程,是一个不懈努力、深化实践、创新创造的过程,必须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要自觉用全会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明确文化改革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文化改革发展推进力度。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人民提供更好更文化自觉,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全力以赴做好工作,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是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一年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深刻阐述了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做好当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全会必将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七届六中全会主题重大、内涵丰富,就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重要部署、重要举措。推动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需要广泛深入、扎实有效的宣传动员。要全面把握全会基本精神,大力宣传阐释文化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机遇挑战,宣传阐释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宣传阐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现实依据和基本要求,宣传阐释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要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报道全会精神,集中开展面向干部群众的宣讲活动,切实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解读,把人们的多的精神食粮、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开放、建设文化人才队伍等方面的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明确时间进度,明确保障措施,把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要坚持求真务实,抓实抓细抓具体,把全会提出的原则要求变为可操作的工作措施,把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变成可实施的工作项目,对确定的目标咬住不放,对认准的事情一抓到底,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
第四篇: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从战略上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研究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们党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不仅是时代的现实需要,也是未来的长远需要,是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需要。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从一定意义上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我国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情况下,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必然会受到国际敌对势力意识形态的围剿,必将与国际敌对势力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长期复杂的斗争和较量。因此,必须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问题,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思想文化领域国际斗争的主动权,切实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全面实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目标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既顺应时代的潮流又体现人民的愿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六中全会《决定》在深刻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强调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且把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其深刻的内涵就是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准确地把握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认真履行好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使命。提高文化自觉最重要的是对文化的作用、规律和我们发展文化的使命有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增强文化自信最关键的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肯定和信心。两者之间,文化自觉是基础,文化自信是前提。只有切实提高了文化自觉自信,才能推动文化自强,更好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以,增强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就是要高度重视文化的重要作用。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对于企业来说,文化也是体现一个企业的软实力。现代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文化是银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股改以来大型国有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发展创新历程,实际上也是先进风险文化形成的过程。
许多银行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要长久不衰,必须合规经营。一个微小的疏乎,一个细节的失误,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破产。因此,银监会强调银行的管理要使用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就是要求我们见微知著、明察秋毫、由远及近、举一反三。我们中国建设银行自股改上市以来,致力于成为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为员工提供最好发展机会的国际一流商业银行。在这个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健全完善以合规为导向的风险管理文化体系将是实现上述战略愿景的一个实际步骤和重要前提。现代金融企业必须围绕业务发展战略纲要,建立健全为业务健康持续发展的合规政策、工作架构、管理流程、服务机制等,用有效的管理手段、技术手段强化合规风险管理,强化合规经营理念,推进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要真正从根源上杜绝各类案件的发生,确保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全方位加强合规文化建设,从文化教育、文化引导的角度,大力倡导“风险防范人人有责,合规操作从我做起”、“合规也是生产力”的经营思想,让员工从心灵深处认识到违法违纪违规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形成人人讲合规,处处要合规的氛围。真正实现员工由被动合规到主动合规的转变。形成“全员参与”的风险文化和共同价值观。
当前基层银行从上到下并未形成真正的内控文化,控制不足与控制分散并存。现有规章制度数量庞大,但分散于各类文件中,系统性不足。有时候执行文件的人没认真领会文件,或领会不透彻;制定政策的人又以为有了制度而盲目乐观,没有抓好执行和有效执行,导致制度执行不力。另一方面,对内控制度和风险检查评价不足,部分内部控制的检查流于形式,停留在应付式的检查,结果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彻底暴露,从而留下风险隐患。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二级分行的风险管理人员来说就是要做到把企业文化作为推行和完善风险文化的基础,首先要使员工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热爱建行,自我约束,自觉按规章制度履行职责,把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建行的事业联系起来,对道德风险不敢犯、不愿犯、不能犯。
其次还应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向员工分析银行经营面临的严峻形势,宣讲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员工真切感受到压力,并真正将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把员工的忧患意识变为责任意识,危机感转化为进取心,引导员工树立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的决心和信心,不断提高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及抗风险的能力。
第三,增强大局意识和应变能力。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同时增强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事故的处置能力。力争在风险发生前、发生时或发生后,正确果断地做出防范决策,力争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努力把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第五篇: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主要议程是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我有感于此次会议的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值,结合自身工作门对统计调查文化建设亦有所思考。一、十七届六中全会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点在于树立全民意识,形成深入人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决定》强调推行当前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强调必须对文化体制进行改革。《决定》指出了文化工作不可替代的精神保障作用;指出了我党成立以来文化建设的成就;指出了当前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 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提出了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提出了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在创新,基础是队伍,关键在人才。
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重要性。众所周知,不同性质的文化可以对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起到不同的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反之,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前进。同时,不同民族的文化,因为相互之间有着历史、地域的差别,也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建设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
(二)迫切性。文化之所以需要建设,是因为文化并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在如今这个太过看重经济发展的时代里,文化发展的脚步已经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了。再加上文化本身有着独立的传承和延续性,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当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所以现在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此次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切实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祖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更大贡献。
三、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理解
(一)文化自信。指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 成部分。其倡导的和谐、大同、天人合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诚”的理念等都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对这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要继承和弘扬。
(二)文化自觉。主要是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三、统计调查文化建设
(一)从三个层面认识统计调查文化。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奠定文化自信,形成一种文化的向心力;制度促进文化自觉,缩短一种文化形成的全面进程;精神确定文化的特点,亦是一种文化发展的目标所在。
1.物质文化层。物质文化层面是统计文化的基础,居于统计文化的表层。它包括统计调查工作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即各种物质设施、工作环境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如办公住房、硬件设施、经费等,以及由此产生的统计数据、分析、刊物等。
2.制度文化层。制度文化层面居于统计文化的中层,是连接统计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纽带。统计文化的制度层面是指统计文化中用以规定统计行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整合和调控统计行为,使统计行为构成一个整体的一整套规范体系,如《统计法》、统计职业道德等。
3.精神文化层。精神文化层面居于统计文化的核心层,包括统计理念、宗旨、价值观等,是统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二)建设统计调查文化应把握的三个层面。物质是基础,制度是保障,“诚”是核心。
1.物质是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越富裕的地区,人的自信就越高,文化的向心力就越强,古有盛唐为证,今有港台为例。同样,自信的统计调查文化离不开对物质设施、工作环境、经费投入的完善和提高,对中央驻地方统计部门更应对此加以重视,从而增强文化形成的优越感和凝聚力。
2.制度是保障。当前文化的缺失,我认为是近代中国的几次变革将传统文化好的、坏的一起丢弃后,而没有向美、英、德、法、日一样在变革后从制度上、法律上形成一种工业文明征服农耕文明后的信托准则,从而缩短全面整顿的时间。例如《统计法》中虽然规定了统计机构、统计人、统计调查对象的行为准则,但对违反行为准则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就笼统化、淡弱化或无法明确化。在经济行为主体(个人和企业)的心目中,统计执法远远不如税务、工商、城监、卫生执法等,或从根本上就不知统计部门是执法部门,这可以说是统计文化在制度层面上的薄弱。
3.“诚”是核心。如果用一个字从精神层面概括统计文化,我想没有比“诚”更贴切。诚即实事求是,是自古以来做人、立业、兴邦之真理。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 产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时,借用中国古典,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口号,这一口号后来被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概括表述。邓小平总结建国以来我们党的成败得失,面对“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口号,丰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
大跃进的惨痛教训应该牢记,1.5%的房价增幅徒惹笑柄。“GDP”为纲好不好?目标考核怎么搞?统计的核心价值观在干扰之下如何成为统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从辩证唯物主义来讲,“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我们应该培育统计调查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制度规范;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许多许多的历史才能形成一点点习惯,许多许多的习惯才能形成一点点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能形成一点点文化”,统计调查文化需要一代代统计人为之思考,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