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时间:2019-05-11 23:4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1、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2、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的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5、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6、《天津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7、把持中国海关是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政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任总税务司开始直到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之久。

8、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其中,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9、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根据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魏源根据《四洲志》编成了《海国图志》。

10、太平天国运动诞生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书47页): 原因: 第一,阶级基础为农民阶级,存在诸多不足。

第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指导思想,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叫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为能正确地对待儒学,删去了儒学中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

第四,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

教训: 第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第二,农民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第三,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12、洋务运动的时间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指导思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要内容为: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一,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某些促进作用。二,培养了通晓洋务的人才,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三,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13、维新运动时间为:19世纪90年代以后,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14、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15、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起,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到1898年9月21日结束,共维持103天,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16、戊戌维新变法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时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17、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18、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9、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立了革命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1、武昌首义发生时间为:1911年10月10日晚;由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联合行动;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2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间为: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性质: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2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时间为1921年3月;简称《临时约法》;其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2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着在政治上乱了手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25、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1921年2月12日清帝退位;1921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21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26、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书第77页):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第四,这些弱点、错误的根源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7、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8、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分别是: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9、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二是,民族资产阶级。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30、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3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即“德先生”和“赛先生”。

3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时间为:1919年5月,地点为:北京,即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

33、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4、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书第118页):时间为:1921年7月21日,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义是: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在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了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的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的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5、中国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金汉铁路工人罢工,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了大小罢工100余次,参与者在30万人以上。

36、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间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其内容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37、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时间为:1922年7月,中共二大决定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国际的第一个支部。

38、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 第一,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第二,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第三,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第四,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怎样选择: 第一,办刊物,写文章,翻译马恩著作。第二,建学术研究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新民学会、利群书社、觉悟社、三次思想大论战。)

第三,创办工人夜校和文化补习学校。(北京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长沙第一师范工人夜校,郑州工人夜校)

第四,在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

39、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在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了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的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的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4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第二,发动的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龙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1、八七会议的时间为:1927年8月7日;地点为:汉口;内容为: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的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4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书第135页)。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及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

43、遵义会议的时间为: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地点为:贵州黔北遵义镇;内容为: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意义为: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就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4、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第一,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第二,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的方针。第三,符合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第四,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我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领导地位第五,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45、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深夜。由此,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开始。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

46、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47、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48、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9、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第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第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第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第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第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50、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第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第三,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5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52、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第一,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得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第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53、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5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构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55、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备工作顺利完成。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 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自考试题|自考答案|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等5 g“ y8 S2 J” T)z6 N8 C/ 9 B;f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我自考网(zikao5.com)' _% r7 B' P* b7 x0 g t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资料,自考历年试题及答案的自考社区平台!# v5 N-Q4 |1 U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历年试题及答案,自考白皮书5 ]-]5 G* w& R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自考试题|自考答案|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等-Z6 I6 g6 h5 Z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历年试题及答案,自考白皮书;Y% {;M+ p6 s' k;z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bbs.zikao5.com$ D9 b ^' g+ c7 K' M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勒索白银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白银,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bbs.zikao5.com4 w1 h;a+ J-W r 这些条约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资本帝国主义渗透入中国社会,使中国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自考网(zikao5.com)-y3 g“ P# j: _ 提供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资料,自考历年试题及答案的自考社区平台!% F5 P+ m.N1 x1 b

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自考试题|自考答案|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等+ w4 h/ d;r c' _' K0 {1 ] 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自考试题|自考答案|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等3 B' ~' h# W2 J(2)它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配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措施;《资政新篇》主张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a!i8 {2 q.l-d3 `+ o$ Z(3)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也是前所未有的。我自考网(zikao5.com)5 |$ ^.L: V.W3 B2 [5 P+ U(4)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提供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资料,自考历年试题及答案的自考社区平台!0 ^% s6 S4 b-r8 N” w8 I, x(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我自考网(zikao5.com);A1 q: _' H7 i4 m9 f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局限:

(1)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2)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

(3)太平天国领导者不团结导致自相残杀,以及腐朽昏庸、鼠目寸光使起义军在起义过程中四面树敌。

(4)太平天国起义的理论基础是破碎的神学理论,并不代表时代潮流。

(5)太平天国对知识分子大加排斥,使其缺乏知识分子为其出谋划策、制定纲领。

(6)这场农民起义事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江南由于地处风暴中心,更是一派劫灰,生灵涂炭。甚至在狂飙过去许多年之后,依然满目疮痍,遍地瓦砾。

(7)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8)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表明,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虽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注定不能成为近代革命的领导阶级,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历年试题及答案,自考白皮书-x9 ~# B8 K: a8 u& Z 5.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局限 提供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资料,自考历年试题及答案的自考社区平台!5 b% ` U“ x* G& s8 K/ C 意义:

(1)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开始了中国近代教育。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2)冲击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使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人们开始学习和模仿西方的各种技术和器物。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我自考网(zikao5.com)!}# h, d!r3 Q$ |5 Z: I* C 局限: 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历年试题及答案,自考白皮书-L5 q0 n2 j+ `(1)具有封建性。指导思想是在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条件下发展新的生产力,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这根本不可能办到。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创办的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下,无法维持企业的运行。

6.戊戌维新的意义和局限

意义: 2 y” I$ k.[+ d7 J' _)T* G* k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也为我们揭示了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腐朽的社会制度,促进了后来者走上革命道路。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历年试题及答案,自考白皮书,)d, W;C' r# y' B0 s 局限: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不敢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想上无法摆脱封建思想。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历年试题及答案,自考白皮书+ I/ F% c3 B“ b(X(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虽然反对帝国主义,但幻想帝国主义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而这是不可能实现的。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自考试题|自考答案|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等8 g-q4 S0 G5 n8 a3 E(3)惧怕人民群众。维新运动局限于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里,维新派脱离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而未能获得深厚的阶级基础,使自身得阶级相当软弱。

内容:

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治思想;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幻想通过这套方案来建设一个“新天、新地、新世界”。

影响:

思想先进、超前,是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纲领;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政新篇》的核心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是当时亚洲最早的近代化方案,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是比较先进的。我自考网(zikao5.com)3 y W4 `+ r5 Y6 B1 i/ t: y6 b& h 但太平天国后期严峻的军事形势,内部的腐化堕落、民心丧失,洪秀全对他的不信任等一系列因素导致《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施,使得影响相当有限。

8.辛亥革命的纲领、意义、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纲领: 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历年试题及答案,自考白皮书!`4 m, s8 I2 H7 G' E% L' w2 Q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提供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资料,自考历年试题及答案的自考社区平台!0 v-_” v# H% d9 U)|(i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通过平均地权的办法,避免贫富悬殊,预防将来的社会革命。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自考试题|自考答案|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等)(?6 F0 B“ ~(p3 X, I 意义: 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自考试题|自考答案|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等)a, I.y5 w)X3 Q' @0 h-v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我自考网(zikao5.com)* U a(]0 a# R' E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我自考网(zikao5.com), s& W.I” `;h0 p2 ^: v6 Q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自考试题|自考答案|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等+ A# ?# b+ E* e* V)a0 M% C 失败的原因: 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历年试题及答案,自考白皮书: q g;~-n# V# D' n.w, E

1、客观上,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用各种手段破坏、干涉中国革命,与国内的反革命派勾结,绞杀了这场革命。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自考试题|自考答案|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等& b(O7 X' ~/ r-X3 c

2、主观上,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自考试题|自考答案|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等0 S5 R% s B3 k-e.p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提供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资料,自考历年试题及答案的自考社区平台!5 I1 q(K% n5 M!i+ E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历年试题及答案,自考白皮书, J$ n2 s1 d5 o 启示: 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历年试题及答案,自考白皮书“ C% _-x;R4 `8 |$ t0 @ 揭示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能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9.新文化运动的两阶段及内容 我自考网(zikao5.com)(O7 D;h1 d9 T” W 第一阶段:1915年9月到1919年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 4 g)H# r.]* u-Y3 F;d 内容: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7 ^$ Q5 w6 z# `% N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自考试题|自考答案|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等/ n# ]6 Z' n7 ?8 g0 y6 D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自考试题|自考答案|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等-[$ A$ f3 W _+ _8 Q5 f.j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主要武器: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

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自考试题|自考答案|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等7 |3 ]1 x5 h4 P0 t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历年试题及答案,自考白皮书1 `& k(r% B& U9 Q# q 第二阶段: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 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自考试题|自考答案|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等* O& K2 X(f0 z9 [“ X 内 容: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劳动阶级的民主。科学指除自然科学外,就社会科学而言,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传播逐步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继续并发展了反封建的 启蒙运动。

10.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阶级相结合的产物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提供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资料,自考历年试题及答案的自考社区平台!7 I# |$ C, v/ S& : X# a(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张中国必须建立工人政党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2)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使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成了知识分子与工人相结合的运动,使工人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在马克思主义领导的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历年试题及答案,自考白皮书-C+ q0 H& ];F-i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进行的这些活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其思想感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同时,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而提高了阶级觉悟。这样,就形成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为党的成立作了干 部上的准备。

这种结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为初步结合。第二阶段,从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到党的成立为进一步结合阶段。我自考网(zikao5.com)5 p9 o, e& n0 J5 i2 e 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阶级的这种结合,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资料,自考历年试题及答案的自考社区平台!0 v/ w1 ~# w% ^-s, i$ u 11.五四运动的性质及意义 bbs.zikao5.com.I/ o# K/ t(e6 E(F/ b 性质:五四运动是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它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群众性、及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性质。

我自考网(zikao5.com);Y* t' I5 _2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意 义: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并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在五 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2.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客观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为了战胜这个敌人,革命营垒需要有坚强的领导者、组织者。

第二,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软弱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正因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行,中国革命要胜利,中国社会要有光明的前途,就不能依靠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必须依靠新的革命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中国革命的这种要求而成立的。提供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资料,自考历年试题及答案的自考社区平台!7 y3 |# m.8 i1 b(] 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13.毛泽东思想形成标志 我自考网(zikao5.com)' k& E6 b+ t9 {!s(G4 s4 R2 C# Q 1930年1月,毛泽东写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4.遵义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后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bbs.zikao5.com9 g* s, N' E!)`: f' S* a 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又在组织上结束了“左”倾领导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提供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资料,自考历年试题及答案的自考社区平台!8 ^6 F/ J: y8 ~;|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表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的。

15.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启示意义): c: t: a-^4 r7 f 在革命中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反对教条主义,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相结合的原则。必须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或“右”的错误思想。

16.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1)八七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即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我自考网(zikao5.com)7 r0 a(Q6 X3 ~0 ?(3)王明等人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压制党内民主,大搞宗派主义,对坚持正确意见的货不对他们随声附和的同志,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使“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无法及时地得到纠正。

17.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线、方针、政策

路线: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方针: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自考试题|自考答案|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等!{-|5 O% I.Y6 j5 `;v/ O, r 具体过程: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订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1931年2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要求各地各级工农民主政府发布公告,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0 d(}6 r6 b-W3 n4 [% C

bbs.zikao5.com(1 U: g+ ?.d: ?9 v/ D5 s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自考试题|自考答案|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等6 L.r4 l/ ^9 y 18.抗战中中共对中间势力的策略 我自考网(zikao5.com)(m7 h(f9 O.N(M0 b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中共对地方实力派采取争取的策略。具体的方式是:(1)发展壮大共产党,使之有充足的力量;(2)尊重他们的利益;(3)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取得胜利。bbs.zikao5.com5 f* R3 }6 l1 K” w9 w 19.国民党军队在对日抗战中的积极作用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在此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先后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比较积极的,对日寇造成了一定的消耗。

在战略相持阶段,也进行过几次较大的战役,大体上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我自考网(zikao5.com)!]# a“ E& o)H+ b)f 2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我自考网(zikao5.com)+ U3 G5 ?: B/ V!T& r-h-S/ u” t: a 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之际,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历年试题及答案,自考白皮书 I/ j5 {$ s% a% X% r;_, x 1936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对驻扎在西北地区的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的统一战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双方停止敌对性行动。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9月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历年试题及答案,自考白皮书(T!`6 f8 B# a4 N7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进而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了全民族抗战。提供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资料,自考历年试题及答案的自考社区平台!' L1 S y(L T 中国共产党确信,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抗战,并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所以一开始就主张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并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在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统一,又独立。这样做的目的,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提供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资料,自考历年试题及答案的自考社区平台!0 r7 p5 I!y: f$ [# S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总结反“摩擦”斗争的经验,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中国共产党上述原则和方针的提出和贯彻实施,对于坚持全民族抗战到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1.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6 P* k“ R9 B% h 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德国,避免东西两面作战;同时也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并使之在发动和进行战争时由于兵力不足而不能全力南进,从而减轻了美、英军队受到的压力。;L% v9 l)}5 {2 S* i!i 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i4 G7 Y8 }6 ~ 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啊。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记得,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总之,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自考试题|自考答案|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等2 Q-K3 J* ' W;?1 A# ? 22.重庆谈判 2010年自考资料,自考笔记,自考串讲,历年试题及答案,自考白皮书# M, a8 ^: I+ v3 `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在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实现了双方的停战.23.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迅速崩溃的原因

(1)战 前,国民党统治集团破坏了政协协议,扼杀了全国人民关于和平建国的热切愿望,把自己放在了人民的对立面,同时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增强了社会各界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并且,经过努力,中国人民争得了将近一年的和平的暂息时期。这也为扩大和巩固解放区、做好进行自卫战争的准 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自考网(zikao5.com)0 F7 I3 K(g)[ N” N(2)战 时在军事上,人民解放军的战争具有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有了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我党在政治上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在军事上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因而战局越来越朝着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方向发展,逐渐构成了人民 解放军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进而发动总攻击溃国民党。bbs.zikao5.com!Z v6 t-w2 _“ Y!p' t* C” P(3)战 时在政策上,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土地制度改革,使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 起来,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相反,国民党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无限制地发行纸币,使全国各阶层的人民生活陷入困境,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以学生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 二条战线,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综述

第一章

1.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

2.18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3.1840年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4.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5.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6.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7.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宗长制。

8.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9.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

10.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一、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二、封建的中国主见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11.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12.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1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帝国主义的操控;封建势力的压迫;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的保持;民族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广大人民日益贫穷化。14.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15.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华民族资本兴办的新式企业逐步发展起来。

16.两对主要矛盾:

一、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

二、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7.革命为现代化开辟道路

18.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 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60 中英《北京条约》(九龙半岛南端、昂船洲)

1858—1881俄国《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堪分西北界约记》、《改定伊犁条约》 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1898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99年)

1895 中日《马关条约》(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1901 《辛丑条约》

《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19.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0.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香港中国造船工人举行罢工。21.义和团:笼统排外主义;认识不到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但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

22.列强未能实现瓜分中国的阴谋,原因:

一、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23.1840—1919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原因:

一、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

二、经济的落后。

24.戊戌六君子:康广仁、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25.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四洲志》

26.魏源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校的新风。

27.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盛世危言》、马建忠: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反对封建专制的民族思想;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

28.严复 《救亡决论》、《天演论》 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

29.鸦片战争后,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30.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振兴中华”

第二章

1.《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2.《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但仍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3.洪仁轩 《资政新篇》 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4.1856年9月,天京事变

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5.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打击封建统治阶级,撼动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6.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及教训: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以宗教来发动;未能正确对待儒学;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7.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由洋务派主导的,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改良运动,是中国的早期近代化运动。8.洋务派:奕訢、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

9.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同年,李鸿章设立金陵机器局,在上海创立第一家军用工业,安庆内军械所;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官督商办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李鸿章)10.军用工业—自强;民用工业—求富

11.洋务事业: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2.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达的是冯桂芬。

13.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14.维新派: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变法通义》、上海《时务报》 谭嗣同《仁学》 严复《天演论》、天津《国闻报》、湖南《湘报》

15.康有为曾多次向光绪皇帝上书。他在1895年曾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公车上书”,为维新思潮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的标志。

16.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变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17.百日维新只保留了京师大学堂。18.戊戌变法的意义:爱国救亡;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思想启蒙。失败的原因级教训:自身的局限及强大的守旧势力;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第三章

1.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清政府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设厂、轻工业)。

3.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4.斗争:拒战;拒法;抵制美货;收国利权运动;保路运动。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要的角色。

5.1904年开始,出现了十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

6.章炳麟《驳康有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7.1905.8.20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东京成立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以《民报》为机关报,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创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8.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辩论: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9.1911.4.27同盟会举行广州起义 是日,黄花岗起义 1911.5 保路运动 1911.10.10武昌起义1912.2.12清帝被迫退位

10.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1.191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12.《临时约法》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3.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孙中山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毅然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

14.1915.12.25,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

1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专制制度;思想解放;促进经济、习惯、风俗的积极变化;推动力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6.护法运动标志着整个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17.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第四章

1.三座大山: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1915.9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新青年》。《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的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

3.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内的分列剥削政策。

4.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旧文化的斗争。

5.新文化倡导者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

6.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胡适提倡白话文。7.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

8.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9.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10.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十月革命后写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李大钊成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于1919.9、10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1.1921.7.23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12.1923 京汉铁路罢工

工人阶级

13.二七惨案后,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更为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由马林提出。

14.1924.1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举行,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

15.大革命口号: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16.大革命失败原因:客观:反革命力量的强大,资产阶级动摇,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收买。主观: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17.中共二大,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第五章

1.1927年8月,八七会议清算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革命的总方针,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1927.10.7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3.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中国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5.1930.10—1931.7三次反围剿战争

6.1928.12 毛泽东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1929.4 第二个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7.1931.11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

8.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这几次“左”倾错误,尤其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9.长征初期,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依靠与共产国际有关系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

10.1935.1.15—1.17,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展开了遵义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11.遵义会议开始确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2.1936.10 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顺利结束。

第六章

1.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2.一二九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1935.12 瓦窑堡会议提出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批评“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掌握主动权。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结束,国共和平基本实现。

5.1937.7.7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时期。

6.成立“防共委员会”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转变为消极抗战。(防共、限共、溶共、反共)

7.1940.5 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在激战中殉国。

8.中共提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9.毛泽东《论持久战》

10.中共坚持抗战的原因: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三三制”根据这一政策,抗日民主政权中人员的分配,共产党员大体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11.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2.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13.整风运动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

反对宗派主义

反对党八股 14.中共七大(延安)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方针。15.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捍卫了国家主权与领土的完整;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对世界各国多去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16.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决定性因素);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第七章

1.1945.8.28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2.双十协定—“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3.1946.6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4.土地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5.国统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 6.学生运动:一二九运动,抗暴运动,二二八起义

7.1919—194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第八章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就已经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社会了。

2.中国社会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阶级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4.中国两大基本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5.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0年10月,志愿军赴朝作战。中朝两国人民及其军队经过艰苦作战以及谈判斗争,终于在1953年7月迫使美国代表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6.1951年底到1952年,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刘青山、张子善;在1952年上半年发起“五反”(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运动。

7.1954年9月15日,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再次作出深入的阐述。他说:“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在我国,这个时期也叫作新民主主义时期,这个时期在经济上的特点,就是既有社会主义,又有资本主义。”

8.从1953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9.中共中央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总之,中国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重要事件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9.农村合作化:第一是互助组;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0.在党的上述方针的指引下,农村的互助合作积极、稳步地向前推进。

11.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在工业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等,高级形式就是公私合营。

12.对资产阶级进行赎买,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设想。中国共产党把这种设想付诸实践并取得成功。

13.邓小平说:“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最光辉的胜利之一。14.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成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15.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

第九章

1.《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2.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3.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4.在大会发言上,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6.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有必要在全党进行一次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7.左倾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人民公社化;大跃进 8.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9.1962年1、2月间,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恢复和发扬了党内的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对全面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10.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革命《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文汇报》发表,成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11.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方针。

12.1967年2月前后,在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军委领导人参加的不同会议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强烈的批评。

“二月逆流” 13.九一三

林彪于蒙古坠机身亡。“文化大革命”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14.1976年10月6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愿,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15.“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6.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苏联的核垄断。

17.中国同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公认的国际准则。

18.这些国家积极争取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在1971年10月获得成功(外交领域最大的成就)。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

1.所谓浙江精神,是一种被全省人民所认同的、能够催人奋进的、具有浙江地方特色的群体意识、精神状态、价值取向和思想境界的理论概括。

2.表述语: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 3.概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 4.所谓“求真”,就是追求真理、遵循规律、崇尚科学 5.所谓“务实”,就是尊重实际、注重实干、讲求实效

6.所谓“诚信”,就是重规则、守契约、讲信用、言必信、行必果 7.所谓“和谐”,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所谓“开放”,就是全球意识、世界胸襟,就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9.求真务实是其科学理性层面,诚信和谐是其伦理价值层面,开放图强是其实践意识层面,三者构成了内在有机联系的完整体系。10.浙江精神的主要特征:历史传承与创新实践的统一;民族文化共性与地域文化个性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统一;实然性与应然性的统一。

11.所谓民族文化共性与地域文化个性的统一,就是浙江精神既具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一致性,又具有浙江人民精神风貌的独特个性。

12.所谓民族文化共性,是指涵盖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普适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

13.海岸线居全国首位,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舟山岛为中国第四大岛。

14.晚清抗击西方列强

15.浙江文化的萌芽与生成:浙江新石器文化,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16.浙东学派的事功文化:“非君新民”的哲学思想;“经世致用”的经济特质;“众治分权”的政治主张。

17.浙江本土文化传统的主要特征:求实精神、重商氛围、理性取向、通便智巧。

18.移民输入中原文化;近代海派文化的浸润;开埠通商与西方文化的传播。

19.浙江近代的经济发展

20.当代浙江经济发展特点:民营经济发达、市场化程度高、块状经济突出、县域经济发展快。

21.浙江精神对直接经济建设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求真务实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前提;开放兼容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动力;创业创新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灵魂诚信和谐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方向。22.浙江近代的文化发展

23.浙江精神是提升浙江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强大动力 24.杭州市概括出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人文精神。宁波市确定了“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温州市提出了“敢为人先、民本和谐”的人文精神。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考题重点

第一部分 教材串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考串讲 串讲说明:

(1)以章为单位串讲。分三个部分:“基本概念和判断”、“简答题”、“论述题”。(2)“基本概念和判断”作选择题理解。要求全面掌握,无重点非重点之分。(3)简答题和论述题:粗体字提示为重点掌握,非粗体作一般性掌握。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社会结构方面。

2.外国人在华屠杀事件:火烧圆明园、旅顺大屠杀、“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3.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北京条约》开天津。

4.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5.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6.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7.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8.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9.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10.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11.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12.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3.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的时间: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14.严复在《救亡决论》: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15.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二、简答题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1)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

(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是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外国列强分而治之使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2.中国工人阶级除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外,又有哪些自身的特点?

(1)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

(2)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于大城市和少数行业,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3)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3.中国资产阶级两面性的表现

(1)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

(2)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3)就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决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三、论述题

试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之间的关系。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有时斗争矛头指向西方列强,民族矛盾处在主要地位;二是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三是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3)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主要事件: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3月定都天京并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 1864年失败。

2.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换言之,缺乏先进的阶级的领导。

3.洋务派及综理洋务的中央机构:奕忻为首领,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1861年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4.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

5.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

6.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7.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主要形式和性质:形式:官督商办。性质: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8.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9.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10.“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上书皇帝,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

11.宣传组织变法的著名“三会三报三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时务报》、《国闻报》、《湘报》。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

12.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3.守旧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写《劝学篇》是对抗维新变法。

14.“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是开始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

15.“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二、简答题

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1)根本原因: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阶级局限性。

(2)具体原因: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的滋生;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

经验: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旨在维护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洋务派仰仗侵略中国的西方列强来达到“求强”、“求富”的目的。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1)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远不是封建势力的对手。

(3)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既无严密的组织,又不掌握军队,也没有发动群众的支持,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其结果只能是失败。

4.《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答:(1)主要内容: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

(2)评价:第一,《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更深刻一步。

第二,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平均的理想社会。难以建立起足以替代腐朽制度的新的社会制度。

5.如何评价《资政新篇》? 答:(1)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作为统筹全局的建议。

(2)评价:《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三、论述题

1.试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答:(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以往历次农民起义都比不上的。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

(2)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3)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于外国侵略势力。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答:(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2)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3.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答:(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鼓吹民权,提倡设议院,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4.为什么在近代中国改良道路行不通?

(1)维新派进行的改良运动“百日维新”失败了,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势力的反对。当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远不是封建势力的对手。

(2)维新派有其自身的弱点和局限主要表现在: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借封建思想的权威孔子之名来“托古改制”。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都落了空。

第三、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章 辛亥革命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回收利权”运动: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4.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5.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6.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7.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8.保路风潮:围绕粤汉、川汉铁路路权开展,四川省最为激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9.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共进会和文学社团体的成员)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随即全国响应,从此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

10.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12.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政治集团。1912年到1928年为其统治期。

13.“二次革命”:1913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

14.护国战争:1915年12月,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15.孙中山护法运动的目的:要求北洋军阀统治者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国时期的国会。

16.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1922年6月,孙中山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二、简答题

1.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局限性是什么? 答:(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2)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2.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权?

答:(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孙中山临时大总统。陆军、外交等重要部的总长和所有各部的次长全由革命党人担任。临时参议院中,同盟会会员也占多数。

(2)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三、论述题

1.试述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1)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2)历史意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2.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它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为什么说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

由于这场革命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4)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新文化运动发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阵地:陈独秀(旗手)、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是主要阵地。

3.新文化运动的主旨(最主要内容):宣传民主和科学。

4.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5.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6.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巴黎和会和中国的外交失败。

7.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1919年5月4日至6月3日前,学生为主体,中心在北京;6月3日后到6月下旬,工人阶级为主力,中心在上海。

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五四运动。

9.中国最早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学说的文章:1919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0.中国最早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人:五四之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一部分原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11.中国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出版。

12.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重视理论学习,划清与第二国际的界限;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提出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相结合。

13.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4.中国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上海小组,1920年8月成立,是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

15.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的三次论战:“问题与主义”论战”;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16.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1920年11月建立的上海机器工会。

17.中国共产党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

18.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1年8月成立,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总工会的前身)。

19.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起点: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与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有组织的较量)为起点,终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

20.中国共产党三大的内容:1923年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孙中山的国民党,确立了建立个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21.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大会对新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成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22.改组后的国民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23.省港大罢工:1925年6月至1927年3月,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坚持时间最长的一次,达16个月之久。

24.中国四大:1925年1月召开。提出了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25.北伐战争的开始: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等北伐先遣军进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序幕。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北伐正式开始。

26.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1927年1月、2月。

27.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3月21日,周恩来领导。

28.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汪精卫1927年发动“七一五”政变。

二、简答题

1.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2)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3)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2.各地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后进行工作?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注重原著学习,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了三次论战。

(2)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出版工人通俗刊物,创建了工会和劳动学校,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3.简述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

(1)内容: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当前阶段也就是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意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历史证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4.北伐战争得以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

(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3)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

三、论述题

1.试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把攻击的矛头集中指向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宗旨和基本内容的孔学。

新文化运动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2)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第一,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第二,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三,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来化上的条件。

2.试述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此后,无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从时代特点和条件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从领导力量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从此,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

(3)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看,在五四时期,已涌现出一批拥护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成为运动的左翼和领导力量。

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总之,正如毛泽东指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5.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是什么?

(1)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客观上,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二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制造反共政变,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

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对酿成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有直接影响。

(2)国民革命的失败得出的教训是:

第一,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反对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第二,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东北易帜: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标志着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

2.《训政纲领》:1928年颁布的规定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文件。

3.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4.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大的中间党派及其领导人: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

6.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状况:总体上附和了蒋介石政权。

7.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毛泽东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论断

8.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9.毛泽东领导发动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两个特点: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首次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

10.大革命失败后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11.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12.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方面:土地革命为内容、武装斗争为形式、根据地建设为依托。

1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4.《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1930年5月发表。提出把马可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15.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11月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17.三次“左”倾错误及其代表者: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18.长征的开始和结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中央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19.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失败与两次崛起:从大革命的失败到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红军长征的胜利。此后,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期。

二、简答题

1.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主张是什么?

(1)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正式成立于1930年8月。

(2)他们在政治上主张进行“平民革命”,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各级平民政权;经济上主张实行土地国有,实现“耕者有其田”。

2.中国的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答:(1)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个客观条件。

(3)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3.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是什么?

(1)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2)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3)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的主张。

(4)在反“围剿”的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消极防御的方针。

(5)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方针。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吓唬人,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

(3)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三、论述题

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和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在东北沈阳制造借口而发动。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

2.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制造华北政权“特殊化”,是进一步侵华的事变。

3.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面抗战新阶段。

4.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

5.伪政权:伪满洲国:1932年3月在长春建立,溥仪为形式的首脑;汪伪政权: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6.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发生,我国遇害同胞达30万以上。

7.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同盟军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是中国共产党员(后被国民党当局杀害)。

8.十九路军抗日反蒋事变(“福建事变”):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等反蒋爱国人士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组建政权。

9.《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1935年8月1日,最早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

11.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一一五、一二O、一二九三个师)。随后,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1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13.国民党在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战役:淞沪(含谢晋元率“八百壮士守四行”壮举)、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14.台儿庄大捷:1938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1万余人。

15.国民党在抗战中牺牲的将领: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

16.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从速战速决到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17.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的变化:1939年1月召开五届五中全会,标志国民党从片面抗战到逐步消极抗战。

18.中国战区与中国远征军:1942年成立中国战区,蒋介石任最高统帅。同年2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

19.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20.《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洛川会议上通过。表达了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2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所发动。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22.在敌后战场捐躯的将领: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等。

23.三次反共高潮中的皖南事变: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针对南方的新四军。

24.“三三”制政权: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中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24.精兵简政:1941年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中共中央立即采纳,在各根据地实行。

25.中共七大:1945年在延安召开。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6.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些标志性事件:1945年8月15日,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签订投降书(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在南京举行;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的收回,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

27.联合国制宪会议:1945年4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二、简答题

1.简述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

(1)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激化。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喊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2)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简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1)1936年蒋介石12月初,蒋介石飞抵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地区的红军。张学良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与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2)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3.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具有怎样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八路军、新四军采取“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方针。抗日游击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对阻止日军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促使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起了重要作用。

(3)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敌后战场。

(4)到1940年底,人民抗日武装部队发展壮大,根据地地区和人口不断增多,奠定了敌后大反攻的基础。

4.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3)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和“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

(4)中华民族在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同时,也赢得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国国际地位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提高。

(5)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大国之一,是在亚洲大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

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是: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

(2)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3)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4)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5)抗日战争的历史生动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坚定的国际主义者,而且首先是最热烈、最忠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没有中国共产党人作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坚持和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2.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系统地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2)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3)毛泽东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4)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抓住了中日战争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3.试述中国共产党关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内容。

为了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这是整个策略的中心环节。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步地取得胜利。争取中间势力是党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十分重要的任务。

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共产党必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斗争不忘团结,团结不忘斗争。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4.试述延安整风运动内容及其意义。

(1)20世纪4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

(2)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3)意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5.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2.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3.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4.较场口惨案:国民党制造的破坏和平的事件。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破坏进步团体在重庆较场口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逮捕数十人。

5.解放战争时期关于土地问题的两个重要文献:●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法律上明确耕者有其田。

6.土地改革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明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即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7.“五·二○”惨案及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1947年5月20日,南京和天津游行学生,要求“反饥饿、反内战”,遭到国民党镇压。即“五·二○”惨案。以此为标志,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提出: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10.八个民主党派(大多成立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

11.北平谈判:1949年4月1日起,国共双方代表以中共所提八项条件为基础在北平进行谈判。4月20日,国民党政府电令其和谈代表拒绝在中共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和谈破裂。

12.渡江战役与南京解放: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第二、第三野战军强渡长江天险,摧毁国民党长江防线。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13.政协《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布前的临时宪法。

14.解放战争的进程: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始);战略进攻阶段(1947年6月挺进大别山拉开序幕);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底,三大战役等决战);渡江战役和向全国进军阶段(1949年4月至1950年海南岛解放)。

二、简答题

1.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1)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2)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2.《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是什么?

(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2)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

3.《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是什么?

(1)“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2)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4.《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三、论述题

1.试述毛泽东指出的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蒋介石的原因。

(1)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清醒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明确而坚定地指出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2)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场在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

(3)能够打败蒋介石,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在此时期的的历史作用?

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奋斗,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的主要方面。它们与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主要表现为:

第一,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

第二,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同共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宪法”。

第三,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

第四,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1948年初,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3.试述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系统地阐明的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

(1)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2)在上述联盟中,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3)为建立新中国,必须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

(4)毛泽东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

4.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革命的胜利,首先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2)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

(3)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5.试述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答: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中存在广泛的联盟:

一、劳动者的联盟;

二、劳动者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才能逐步的争取革命胜利。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革命,必须建立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实行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注重在端正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3.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

4.“三反”运动:1951年底到1952年春,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5.“五反”运动: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种过渡性组织形式: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9.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在企业外部与国营经济建立联系。其形式有:在工业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等。新中国成立初期,着重发展的是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10.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又称公私合营):分作两种: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定股定息)。

1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基本形式:实行赎买政策和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1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其实施标志着中国开始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五计划的特点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主要成就:鞍山、包头、武汉三大钢铁基地建成,多个第一。

二、简答题

1.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后三中全会。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确定了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中心任务。

第二,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策略方针。

(2)意义: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会议的决议为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对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简述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

(1)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2)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

(3)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答:中共中央在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

4.中国共产党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什么?

(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2)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3)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

(4)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5)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3)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

(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2.试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

(1)新民主主义在经济上的基本特征是: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新民主主义在政治上的基本特征是: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解决土地问题之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这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思想。这些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了各级地方人民政权,召开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此基础上,1954年9月,召开了第一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政治方面的制度基础。

(3)通过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范围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经济方面的制度基础。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思想。

2.大跃进运动:1958年发动,初衷是好的,但结果是违背经济规律,破坏了经济平衡。其主要标志和特点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3.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的体制是“政社合一”,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

4.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的导火线: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文汇报》发表。

5.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是探索中的错误,不是有社会主义本身所造成的。

6.“两弹一星”:1964年10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7.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争取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8.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上海联合公报。同年9月,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中美关系正常化。

9.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的提法: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10.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两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二、简答题

1.简述《论十大关系》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1)《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系统地阐述了十大关系。它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3)意义:《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2.简述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

(1)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简述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

(1)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学说。

(2)其主要内容有: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提出对于敌我矛盾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对于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第二,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总之,毛泽东关于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创造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三、论述题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早期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果?

(1)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这是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2)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明确提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

(3)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妁问题》的讲话,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提出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错误的性质和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1)错误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所犯的严重错误,是探索中的错误,并不是由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所造成的。

(2)犯错误的原因: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不足。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第二,由于中国共产党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新事物、新问题时,容易照搬过去的经验,把本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作是阶级斗争,仍然习惯于采取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法去处理。这些都促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产生。

第三,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党无法依靠制度的和集体的力量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四个坚持”)。

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二个历史决议: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3.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国民经济的调整: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是我国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转变,也是改革开放的前奏。

4.“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978年安徽、四川最早开始。

●“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1983年10月,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

5.经济特区: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6.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1月1日发表,建议两岸结束军事对峙状态。

7.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举行。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9.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1983年4月决定海南享有某些特殊政策(1988年4月建立海南省,将海南岛辟为经济特区)。

●1984年5月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2月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

●结论: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10.《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1.十三大:1987年10月举行。大会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2.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举行。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

13.十五大:1997年9月举行。大会:

●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4.十六大:2002年11月举行。

●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提出。

1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17.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5年初至2006年上半年,在全党开展。

18.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

二、简答题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1)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基本方针。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经历哪两个飞跃?

(1)1990年3月3日邓小平在提出了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两个飞跃”的思想。

(2)他强调: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

(2)《决定》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简述中共十七大报告对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经验的总结。

(1)报告指出,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3)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试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全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3.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重点

近现代史考试重点

1、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渐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p11)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a、两对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b、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p16-17)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p20-30)

4、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p35)

5、《天朝田亩制度》:a、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b、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

c、希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d、但是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行。(p42-43)

6、《资政新编》:a、它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b、在政治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在思想文化方面主张破除城市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

c、它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p43)

7、洋务事业的兴办: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p47-48)

8、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a、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b、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

c、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p48)

9、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a、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b、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c、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p54)

10、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惧怕人民群众(p55)

11、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a、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b、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c、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

d、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e、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p61-62)

12、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要不要社会革命(p62-63)

1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p67-68)

1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a、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b、从主观方面来说,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c、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d、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能够救中国。(p72-74)

15、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p91)

16、三种建国方案: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即实行反革命军事独裁统治,来维护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预埋板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的。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即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即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p91-93)

17、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他们指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其次,他们并没有否定空学的历史作用。再次,他们也没有把孔学说的一无是处。(p99)

18、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呢?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式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p101-102)

19、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意义):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p104-105)20、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a、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坏之后。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从来就有勤劳勇敢,富于斗争的传统。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开始从根本上改变了。(p114-115)

21、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a、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b、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势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c、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d、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

e、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所做的独特的、重大的贡献,是当时人们所公认的。(p119-120)

22、在1928年10月河11月,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1930年5月,毛泽东发表《反对本本主义》。(p129)

23、遵义会议:a、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的作出来的。

b、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p136)

24、红军长征的胜利: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这支队伍作基干,使革命力量逐步恢复、发展、壮大,直到取得全国的胜利。

b、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

c、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失败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p137)

25、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p140-142)

26、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p146)

27、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a、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一万余人

b、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客观原因是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优势;主观原因则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p149)

28、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发展了敌后战场;游击战的战略地位;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抗日民主运动的开展;抗战文化工作的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p151-163)

2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a、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军对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c、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同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d、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p164-165)

30、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是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是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p166)

3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p166-167)

32、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华人民爱好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p167)

33、重庆谈判

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10月10日签署双十协定。1945年1月10 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p171)1946年6月底,全国内战爆发(p173)

34、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a、中国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没有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b、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生理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中国革命的胜利还通过几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p191-192)

35、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p193-194)

下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总结

    1.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目的: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复习资料1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

    公共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公共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上篇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 2.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 一、 知识点 第一章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近代中国社会 康乾盛世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虎门销烟 鸦片贸易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半殖民地半封......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自考乐园---心境随缘,诚与天下自考人共勉!!! ☆自考乐园---分享快乐,你的快乐老家!!!☆自考乐园---引领成功,你的精神乐园!!! 自考乐园俱乐部,专注于自考,致力于成为全国最全,最优的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重点(推荐阅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重点 请各位老师在专题教学中,将下述各专题重点尽量贯彻到教学中,教学应注重学术性与生动性相结合,专题教学不能为迎合学生而脱离本纲要太远,不做媚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5篇范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中国由此出现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