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松菘舟老师,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心得体会
王松菘舟老师,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心得体会 阳春三月,是海滨小城厦门最美的季节。三月春风寒已尽,终于盼得名师来。三月二十五日,全国各地四位著名的特级教师(薛法根、王文丽、王菘舟、陈金龙),应邀来厦门讲学。他们恰是这满目春光中最璀璨的光华。宽敞的厦门六中礼堂,成就了熠熠生辉的名师课堂。有幸能目睹诸位大师的风采,内心的惊奇与感动,令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缤纷的梦幻世界。
三月二十六日,我早早地来到了六中礼堂。为的是那个熟悉的声音,那个熟悉的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听王老师讲课了,但是,同课异构却是第一次。同课异构一般是两个老师上同一课,可是王老师却自己跟自己较劲。听了这两节课,亲身感受王崧舟老师的课堂艺术,感慨呀!名师就是名师!
王老师是朗读的高手,你看他读词、读句,总是那么有魅力,围绕一个”熟视无睹”读句子,让他读来,就颇有”亲密无间”之感;围绕一个”节奏”,在他读来,就有了长短、强弱、快慢的变化;围绕一个”拥”字读文,他就能读出人多、急切、热烈……正因为自身的朗读素质,才能让学生爱听、爱读、爱想,所以,朗读应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范读更应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内容。
王老师这两节课的价值取向完全不同。第一节课的价值取向是阅读本位。为了让孩子们借助与象共舞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第二节课的价值取向是写作本位。为了写,他对课文进行了重新处理,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关键,对课文当中所有有写的价值的载体进行了再开发,再重组。
第一节课,从检查预习入手,出示五个写大象的关键词让学生读;由词到句,出示五个含有上面五个词的写大象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连句成篇,这五个句子其实就是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样提纲挈领地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学得轻松自然。这一节课还突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人”字,让学生来写“象”字,学生把“象”字写在了“人”字的上下左右,并说出了各自的理由,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老师也藉此检查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这节课还特别突出以读代讲,整节课王老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指名读,齐读,老师引读,角色换位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感受人象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整节课给我的感觉是:大教无痕,润物无声,自然流畅,水到渠成。正像主持人所说的: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达到人课合一的最高境界。
第二节课,他反序而教,从最后一段教起,反推前面四个自然段。教法完全不一样。因为他的目的是在写作本位上,所以对重点语段挖掘更多的是遣词造句,是怎么写,是感受语言文字的形式,是理解它的表达方式,抠字眼,对比品评。在反复含咏,在比较品评当中感受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秘妙所在。首先,还是从词入手,他出示一个词语”熟视无睹”,让学生从”视”“睹”的意思来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又让学生列举出与”睹”有关的成语,如:有目共睹、先睹为快、耳闻目睹等。接着出示4个句子填空,这4个句子正好用上前面的4个成语,而且这4个句子连起来正好串起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方法实在太巧妙了。第二,在指导学生阅读大象跳舞的精彩句子时,他抓住了“节奏”“拥”“凑”这些看似很平常的词语,进行对比品评,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感受人与大象的亲密无间。大师的语文功底令人叹服。第三,这节课揭示的涵义是一语双关。“与xx共舞”已经成了一个特殊的词语结构,如:与狼共舞、与蝶共舞、与海共舞、与书共舞、与老师共舞、与上帝共舞、与心灵共舞……写的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到生活!纵观两节课,王老师让我们理解了”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第一节课,王老师显然侧重于朗读的训练,也就是说他把朗读作为训练目标和突破口。因此,在读‘共舞”一段时,王老师把句中的”我”分别换成了“自己、观众、大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朗读,去感悟与象共舞的快乐和和谐,教材在他的手中发生了变化,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不同情境中反反复复地朗读,真可谓读到了文字中,读到了情境中,读到了作者的心中,对每个语言文字有了真真切切的感悟。是的,在这个过程中,教材内容只是王老师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例子。
而第二节课则是侧重于写作的指导,因此,朗读的形式相对少一些,王老师更注重的是让学生在读中圈画一些重点词语,并抓住那些有灵性的词语进行感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与表达出的情感。然后,开展拓展延伸,由“与象共舞”引出“与墙共舞”“与狼共舞”“与书共舞”“与飞碟共舞”“与沙漠共舞”,甚至“与奥运共舞”,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内心中涌起了“与××”共舞的冲动,写作激情被充分调动,莫说是学生,就连我这个听课的老师,都产生了写一篇《与××共舞》文章的冲动,然而,请注意,课文五个自然段,王老师只重点处理了“共舞一段”,为什么?因为这一段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看,这就是“用教材”。
三、敢问路在何方。
王老师曾说: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语文教学亟需诗意之水的浇灌,语文教师亟需诗意的滋养。当我们的课堂变得绿意葱笼、鲜花盛开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诗的境界之时。语文教师,如果不是诗人,至少也要具有诗的气质,包含诗的魅力。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说过:“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
敢为路在何方?王老师还曾说:对待事业要有诗人一样的激情。锤炼课堂语言要有诗的感染力。个人素养要像诗人一样宽广丰厚。这应该就是我今后要走的路吧!也许它不会一帆风顺,也许它会遍布荆棘,但是,我愿意成为学生的成功人生、诗意人生的奠基人。
第二篇:王玺钧,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王玺钧,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冯宫
她来自台州玉环——二个道地的海边小城。圆圆的脸蛋,因海风的长年吹拂略带点黑,但怎么也掩不住她眼神中闪现的灵气和嘿嘿一笑时的一丝黠气。
认识她是在2010年,一个风清云淡的九月。我中途接班教语文,第一次批改随笔,被一本封面缀满小方格的本子吸引住了。本子的扉页题了一首小诗,中间连载着小说《美人》,小说构思精巧,用词精妙且字迹俊逸秀美。就这样,我认识了她——王玺钧。
周作人有言: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之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装点,而且是愈精练愈好。”王玺钧就是这样一个在“无用的有用”中享受着的人。
她爱写作,她的文字是从她的生活出发的。她极善于观察捕捉,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句赞叹,都可以揉进她的笔端。她用文字诉说她的爱,她的恨,她的梦,她的彷徨与激动。如:
在一碗美味的黑芝麻里突然出现一根头发,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不卫生,可有洁癣的我却怎么也无法这样认为。我能够原谅奶奶。这份包含着炽热的爱的料理,因为有了这一根白发更显得细腻真挚。爱永远是纯洁的,不会因为一丝小小的不慎而变得污秽。——《最真实的交流》
我久久凝望着这首简短的小诗,细细用目光抚摸过每一个密密麻麻的注释、小圆、横线、三角,仿佛在尝试着和以前的自己交流——我需要这样的交流,极其需要,因为那些亲手写在上面的笔记,那些共同讨论的结果,我今日竟是一个字也看不懂了!
一一《盛夏静夜思》
一根银丝引发了对年迈奶奶无尽的感恩,一首古诗引起了对过往生活的无尽感怀。读她的文字,我们能倾听到最深情的生活絮语;读她的文字,我们能感受到最真善的人性温情。
玺钧虽是个十四五岁的初中学生,但她的文章自有格调。(人生励志 www.xiexiebang.com)我习惯于将她的文字呼之为文章,而非作文。她说生活中喜欢静下心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她喜欢思索,一切已知的和未知的。因而她的文字总能传递出思想的张力。她喜欢用笔去拓开人生新的境界。如:
我真正爱上的,是绚烂的户外世界之下,被诱惑压在底下的,一堵青灰色的石墙。它告诉我,初三的美丽在于动静的交融。好些人蠢蠢欲动,野心勃勃,墙给予了我智慧,让我以不变应万变,稳中求进;好些人躁动不安,不识时务,墙给予了我定力,让我心思缜密,专心致志。它是静的化身,是智慧的结晶,是我身边忠实的伙伴,是一位朴实的教师。一一《与石墙为邻》
以往的知了,是怎么唱歌的,我不大清楚。现在我知道,它们是花掉一个夏季的时间,从地底下磨炼好嗓子,斟酌好音调,再一跃而起,又经过残酷的地位之争,才得到唱歌的权利。总以为它们那么竭尽全力,是想把自己献给那夺目的秋色,可没想到,这是它们生命的诠释,一生一次,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一一《知了知了》
一堵石墙、一声蝉鸣就能引发深邃的思考,这就是玺钧。行走在她的文字中间,你能感受到她对生命意义的猛烈追问。她在践行文章为思想而写的理念,在思考中不断成长。有时,我惊诧于她的小脑袋中何以有如许的奇思妙想,后细察发现她的思想源于她的阅读。初一时,她说她在看霍金的《时间简史》,看不懂就去查资料,一个字一个字地抠,虽很艰辛,但内心却很丰盈。她说自己被霍金震撼了。而我想说,她震撼了我,她的格调有别于当下沉迷于网络玄幻小说的同龄人。玺钧的文风和她的气质一样,纵横捭阖,开阔,大气。她是真正融生命于阅读、于写作的人。其思故其在!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习作中,有时为了一个词,一个句,斟酌许久。多年的探求,使得她现在用词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她的文章妙语连珠,比喻排比信手拈来。如:
此时已是傍晚。整个城市渐渐褪去浮躁,开始闲定下来。路灯一丝不苟地亮起,车辆点着灯笼缓缓踱步,滚滚的树影纷纷随着冷却下来的烟囱在低沉的暮霭里开始失焦,居民楼里传来妇女们夹着各地口音的谈话声。那一团又一团迷雾水珠依然在天上,偏僻世间的闲言碎语,仿佛一靠近,就会听到水底里思绪摩挲发出的隆隆声。一一《云》
我就这样静静靠在泳池的一头,看着湖蓝的水面上风起云涌。一个人跳水,荡起数米的涟漪;一个人滑动双手,漾起轻微的波澜。整个泳池的欢悦,仿佛地心的炽热喷射出来,地壳上从此有了无数的山峦,平地延展,裂谷下陷。我想,如果一个星球有足够长的年纪,它的地壳运动是否如同这多变的、折射夕阳的水平面?——《无题》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她的笔会燃烧起激情的火苗,让一个个鲜活的文字,在纸上跳跃起舞。行走在她的文字间,你会感觉处处是风景。诗一样的年龄,诗一样的语言。
我们都说她是海的女儿,她的语言弥漫着浪漫与梦幻。
我们都说她是海的女儿,她的思想彰显着深邃与广博。
海风,滋养了她的灵气!海浪,冲刷出了她的坚毅!
秉承着这种性格,她在写作这片海洋中畅游着。
而今,目送着她的背影渐行渐远,我不禁感慨:王玺钧,你这样一个女孩——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作者为浙江省临海市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