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百问(五)

时间:2019-05-11 23:2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百问(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百问(五)》。

第一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百问(五)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百问

(五)我国是否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重大历史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否意味着我们国家已经不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作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是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决定一个国家处于社会主义的哪个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决定初级阶段的唯一条件,还应该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联系起来看。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比如,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国仍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一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一定要准确地把握这种不断变化的特点,并根据这个变化来不断解决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第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中发生的变化,只反映了当前时期社会矛盾运动的内涵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不足以说明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了变化,因此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本身发生了变化。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如何理解“四个伟大”?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四个伟大”明确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全局工作的总框架、谋划事业的总坐标、推进工作的总抓手。将“四个伟大”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来阐述,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一个重大亮点,也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哪一个?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什么说“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伟大工程”?“伟大工程”这个概念在“四个伟大”中出现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总结了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并认为,在这三大法宝中,党的建设是起关键作用的。他把党的建设称为一个伟大的工程。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要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必须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并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宏大的工程来实施,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命题。从十四届四中全会起,“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概念一直沿用至今。在“四个伟大”的相互关系中,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只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提高“四自能力”,经受“四大考验”,战胜“四种危险”,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才能不断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如果离开了党的领导,如果党自身不过硬,要想赢得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然是空想。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创立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十九大在理论上的最大贡献和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我们党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创立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做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但它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在领导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习近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这一科学理论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让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什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十九大的一个突出亮点和重大历史贡献。那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又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它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篇:十九大精神百问百答

新时代 新征程 新目标

十九大精神百问百答目录

1、十九大报告题目是什么?

2、十九大大会主题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什么?

5、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做到哪三个必须?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什么?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是什么?

9、进行伟大斗争要做到哪五个更加自觉?

10、新的伟大工程是什么?

11、如何建设伟大工程?

12、伟大事业是什么?

1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14、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5、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四者之间有什么相互作用?

16、新征程是什么?

17、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个“意味着”是什么? 20、新发展理念是什么?

2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什么?

22、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做出了什么要求?

23、党章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相应修改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24、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做出了什么重要强调?

25、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写入党章有利于什么?

26、把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意识”写入党章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7、把“党是领导一切的”写入党章的重大作用是什么?

28、把实现巡视全覆盖、推进“两学一做”写入党章的重大作用是什么?

29、过去五年的历史性变革是什么? 30、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31、过去五年经济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32、过去五年人民生活在哪些方面得到不断改善?

33、过去五年全面从严治党有哪些主要做法?

34、过去五年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

35、过去五年思想文化建设取得哪些重大进展?

36、过去五年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显著成效?

37、过去五年强军兴军体现在哪些方面?

38、过去五年港澳台工作在哪些方面取得新进展?

39、过去五年全方位外交布局在哪些方面深入展开? 40、过去五年主要存在哪些不足和面临的困难、挑战?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4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两个没变是什么?

4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三个牢牢是什么?

4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是什么?

4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

47、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着力哪三个“必须”?

48、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重大时代课题?

49、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党如何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0、什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52、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53、如何做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54、如何做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55、如何做到坚持新发展理念?

56、如何做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57、如何做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8、如何做到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59、如何做到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60、如何做到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61、如何做到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6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是什么?

63、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是什么? 64、我国经济正处于什么发展期? 65、如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66、什么时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67、什么时候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68、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分哪两个阶段?

69、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一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70、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二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71、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做到哪三个坚持?

7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是什么?

73、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74、如何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75、如何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76、如何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77、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78、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79、如何做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80、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1、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82、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83、从哪几个方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84、脱贫攻坚战目标是什么?

85、从哪四个方面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86、如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87、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 88、如何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89、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方针是什么?

90、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方针是什么? 9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什么? 92、什么是党的政治建的首要任务? 93、如何抓好党的思想建设? 94、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95、从哪几个方面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96、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需要做到哪三个坚持? 97、在全党要开展什么主题教育?

98、要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的什么权限?

99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的纪律处分权限的目的是什么? 100、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需要增强哪8个方面的执政本领?

新时代 新征程 新目标

十九大精神百问百答

1、十九大报告题目是什么?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2、十九大大会主题是什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什么? 实现共产主义

5、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做到哪三个必须?

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什么?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是什么?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9、进行伟大斗争要做到哪五个更加自觉? 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10、新的伟大工程是什么? 党的建设

11、如何建设伟大工程?

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12、伟大事业是什么?

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14、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5、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四者之间有什么相互作用? 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16、新征程是什么?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7、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个“意味着”是什么?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新发展理念是什么?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什么?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2、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并做了什么要求? 大会要求全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23、党章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相应修改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为我们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更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重要指引。

24、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做出了什么重要强调?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这有利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大会强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这个文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25、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写入党章有利于什么?

有利于推动全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上来,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26、把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意识”写入党章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27、把“党是领导一切的”写入党章的重大作用是什么?

增强全党党的意识,实现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28、把实现巡视全覆盖、推进“两学一做”写入党章的重大作用是什么? 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成果的集中反映,有利于全党把握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有利于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9、过去五年的历史性变革是什么?

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30、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31、过去五年经济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32、过去五年人民生活在哪些方面得到不断改善?

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33、过去五年全面从严治党有哪些主要做法?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

34、过去五年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

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35、过去五年思想文化建设取得哪些重大进展?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36、过去五年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显著成效?

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37、过去五年强军兴军体现在哪些方面?

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加强练兵备战,有效遂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

38、过去五年港澳台工作在哪些方面取得新进展?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治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妥善应对台湾局势变化,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39、过去五年全方位外交布局在哪些方面深入展开?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40、过去五年主要存在哪些不足和面临的困难、挑战?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4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两个没变是什么?

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4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三个牢牢是什么?

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4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是什么?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4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7、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着力哪三个“必须”?

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48、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重大时代课题?

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9、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党如何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50、什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5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全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52、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53、如何做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54、如何做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55、如何做到坚持新发展理念?

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56、如何做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57、如何做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58、如何做到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59、如何做到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60、如何做到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61、如何做到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6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是什么?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63、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是什么?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4、我国经济正处于什么发展期?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65、如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66、什么时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 67、什么时候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

68、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分哪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

69、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一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70、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二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1、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做到哪三个坚持?

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7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是什么?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73、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五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74、如何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二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三是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四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五是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六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75、如何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

76、如何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7、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78、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79、如何做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一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四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五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80、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81、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82、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83、从哪几个方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二是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四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五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六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七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84、脱贫攻坚战目标是什么?

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85、从哪四个方面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一是推进绿色发展;二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三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四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86、如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87、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 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88、如何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团结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齐心协力谋发展、促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推进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89、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方针是什么?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90、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方针是什么?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9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什么?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92、什么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93、如何抓好党的思想建设?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94、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95、从哪几个方面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96、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需要做到哪三个坚持?

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97、在全党要开展什么主题教育?

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98、要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的什么权限? 纪律处分权限

99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的纪律处分权限的目的是什么?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100、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需要增强哪8个方面的执政本领? 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

第三篇: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1、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什么?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第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3、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4、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哪些卓著成效?

第一,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

第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扎实推进。第三,巡视利剑作用彰显。

第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5、如何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第一“历史性”。这主要是从历史维度来评价五年来发生的变革。第二“深层次”。这主要指变革的深度。

第三“根本性”。这主要指历史性变革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6、怎样理解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敢于正视不足,勇于直面困难和挑战,是我们党的优秀政治品格和优良传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的坚实基础,但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甚至骄傲自满。对摆在面前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如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不但不能把党和国家事业推向前进,甚至连现状都难以维持下去。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既看到成绩又看到不足,既坚持经验又吸取教训,把不足作为今后工作着力克服和弥补的重要方面,把困难和挑战作为今后发展着力化解和攻克的重要任务,不断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克服困难,化解矛盾,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7、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第一,什么是新时代。“时代”这个词含义很丰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长期和短期之别。第二,进入新时代的依据是什么。作出这样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第三,新时代的本质内涵是什么。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本质内涵作了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

第四,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是什么。这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的“三个意味着”

8、如何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第一,明确我国发展已经进入实现强起来的新时代。第二,明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明确当代中国发展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

9、如何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第一,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落后的社会生产”的提法已经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发展的现状。

第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再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三,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10、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

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

11、如何理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12、如何理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

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13、如何理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彰显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必须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4、如何理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重要论断,科学揭示了“四个伟大”的内在逻辑。对此,需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贯彻。

15、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习近平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16、如何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全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17、如何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第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第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同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一致的。

18、如何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19、如何理解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20、为什么要坚持新发展理念?

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加以强调。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使发展观念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

22、为什么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3、为什么要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需要。

第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24、为什么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25、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一,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

第二,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第三,要坚定不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创新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四,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6、为什么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7、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第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第二,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第三,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

28、为什么要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一国两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事实证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具有强大生命力,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巩固和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造福两岸同胞,推进祖国统一。

29、为什么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地球孕育了人类,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在地球不同地域繁衍发展,创造了不同社会、文明与文化。

中国人民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30、为什么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第一,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第二,党要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第三,解决党内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31、为什么说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所谓决胜,就是举全党全国之力,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2、怎样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3、如何理解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34、第二个百年的两个阶段目标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第二,突出发展质量要求,不设数量指标要求。

第三,更加突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四,突出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第五,两个阶段目标既是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顶层设计,也分层次,有联系也有区别。

35、为什么说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特征是什么?

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36、如何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要条件。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任务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方式、优结构的必然要求。

37、为什么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38、如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而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39、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

40、为什么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成果,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41、为什么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点任务和举措是什么?

从我国区域发展新形势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要求出发,明确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42、为什么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大型都市在经济资源的集聚、效率和节约发展等方面更具优势。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说,中心城市、城市群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

43、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

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和有效的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是一个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条件和必然要求

44、为什么要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第一,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是健全完善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

第二,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在一些地区、领域和行业中仍然存在。第三,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45、为什么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引入宏观审慎政策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常规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顺周期的因素太多,经济好的时候,股票市场也好,公司盈利也多,同向推动的力量比较大。

46、全面开放新格局主要“新”在哪里?

一、新在突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上。

二、新在拓展对外贸易强调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上。

三、新在要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上。

四、新在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上。

五、新在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上。

47、为什么要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

在公平竞争方面,对外资企业在准入后也要实行国民待遇。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在投资便利化方面,我们坚持实行备案制为主的外资管理新模式,目前96%以上的外商投资实行属地化备案管理。

48、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的性质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第三,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在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生命力。第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

49、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50、怎样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第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家权力机关作用。第四,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必须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

51、如何理解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第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集思广益的优势。

第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党派真诚合作的优势。第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达成广泛共识的优势。第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

52、为什么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进一步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全面贯彻实施。要进一步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切实保证宪法全面贯彻实施。要进一步学习好宣传好宪法,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权威。

53、怎样理解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

(二)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三)创新和加强政府管理,使市场和社会活而有序。

(四)优化政府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54、怎样理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第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

第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55、为什么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第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第三,要做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积极践行者。“亲”就是亲近,强调双方真诚交流;“清”就是清白,要求彼此光明磊落。

56、如何理解坚定文化自信?

第一,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气。

第二,坚定文化自信,其意义就在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第三,坚定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7、如何理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58、如何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第二,善于运用法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第四,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9、如何理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60、如何理解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第一,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第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繁荣文艺创作。

第三,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第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加强文艺队伍建设。61、如何理解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62、如何理解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一,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第二,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产生的现实需要。

第三,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63、如何理解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第一,这是推进教育公平、保障学有所教、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第二,这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环节。第三,这是建设教育强国和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几处环节。

64、怎样理解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65、如何理解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错配。二是隐性失业显性化。

三是传统行业中低端就业岗位减少。四是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比较严重。五是就业岗位转移流失较多。

66、为什么要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

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67、为什么要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形成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也就是说顶层设计已经有了,现在在分步实施。因此,应当加快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68、为什么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顺应了住房领域需求变化。

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标志着住房供应保障体系更加多元。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意味着调控手段更加强调综合施策。69、为什么脱贫攻坚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硬仗中的硬仗。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部署和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充分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脱贫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70、为什么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二是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四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五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六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七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71、如何理解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72、如何理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73、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主要有哪些要求?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74、如何理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75、为什么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生态观念、发展生态经济、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76、如何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第一,降低能耗、物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三,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住资源消耗的最终关口。77、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重点有哪些?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78、为什么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第一,这是进一步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迫切需要。

第二,这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

第三,这是更好地治理环境、保护生态的客观需要。79、生态系统保护的重点主要有哪些?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80、如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第一,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

第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第三,建立空间治理体系。

81、如何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兴军的历史性成就?

第一,立根固本,就是强力正风肃纪反腐,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重整行装再出发。

第二,全面重塑,就是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第三,备战打仗,就是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大抓练兵备战和军事能力建设,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82、如何理解新时代我们党强军兴军的基本方略?

第一,明确了强军事业的地位作用,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第二,明确了强军事业的根本指导,即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第三,明确了强军事业的奋斗目标,即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第四,明确了强军事业的战略布局,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第五,明确了强军事业的战略指导,即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83、如何把握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任务? 第一,要推进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第二,要优化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第三,要深化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

84、怎样理解“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要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团结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齐心协力谋发展、促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推进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

85、为什么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要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团结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齐心协力谋发展、促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推进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

86、怎样理解“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87、为什么要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88、为什么要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在对外开放中的统领作用,对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89、为什么说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第一,全面从严治党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第二,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面临严峻挑战的积极应对。第三,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90、怎样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91、为什么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源于党的本质属性。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由党的政治建设在党建全局中的根本性地位决定的。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必然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也是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的成功经验之总结与升华。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还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有新气象新作为的迫切需要。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

92、怎样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93、为什么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

第一,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由理想信念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和党的思想建设现实状况决定的。

第二,从当前党的思想建设状况看,首要任务是要解决理想信念问题。第三,坚定理想信念。

94、如何正确理解培养选拔干部一定要坚持事业为上?

第一,坚持事业为上是选人用人的根本出发点,是推动党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确保干部健康成长和充分调动大多数干部积极性的基本要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很好坚持。第二,坚持事业为上,就要牢固树立“以事择人、优中选适”的理念。第三,坚持事业为上,就要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用人传统。第四,坚持事业为上,就要大胆选拔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

95、怎样理解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 首先,基层培养是践行我党根本宗旨的需要。其次,基层锻炼是培养提升年轻干部能力的必要。最后,基层实践考验是选拔干部的一块试金石。

96、如何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一是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二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的战略选择。

三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

97、如何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98、如何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这是习近平同志对基层党组织基本属性的深邃把握,对基层党组织突出问题的深刻洞悉,对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的深切期待。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抓基层强基础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使党的组织更加强起来、党员队伍更加强起来、党的工作更加强起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99、为什么说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100、怎样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

101、为什么加强纪律建设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102、如何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103、为什么说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

104、为什么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105、如何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106、为什么要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107、为什么说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第四篇: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1-5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1-5;

1、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什么?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这个主题,开宗明义地宣示了我们党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第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稳步迈进。

第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郑重宣示,在未来的征程上,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求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它是党和人民96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体现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和不断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第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郑重宣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到2020年必须完成的奋斗目标。现在离这个目标只剩下3年多时间,完成这个目标还有不少难关要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决胜就是冲锋号,就是总动员,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

第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是郑重宣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这个目标实现之后,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前进。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成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经济发展长周期和全球政治经济的大背景出发,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加快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推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推动我国发展加快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第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万亿斤,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稳固。城镇化健康发展,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第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加快。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整合并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并轨取得实质性进展,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住房保障程度持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3、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改革,用更广的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全党同志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改革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形成披荆斩棘、击楫勇进的强劲势头,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前所未有,改革的广度、深度、力度前所未有。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

第一,确立了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遵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2013年12月,党中央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运筹帷幄,总揽全局,亲力亲为谋划指导改革,亲自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

第二,出台了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举措。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为标志,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恢宏大幕壮丽开启。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38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共审议、通过350多个重大改革方案,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共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370个改革方案;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10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415个改革方案;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97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方面共出台419个改革方案;2017年上半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审议60多个重点改革文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60条、336项改革举措,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分别推出的改革任务和举措,得以贯彻落实和逐步落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工作和重大成就,有力推动了全社会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有效破解了许多阻碍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阻碍人民群众创造活力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造活力,有效增强了社会公平正义,有效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显著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4、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哪些卓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果断作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党中央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赢得党内外、国内外高度评价。

第一,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总书记一直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针对过去一个时期,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和部门不敢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比较普遍,甚至出现放弃党的领导的现象,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全党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着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第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扎实推进。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全面从严治党从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和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入手,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在全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查处了一大批腐败案件和腐败分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第三,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实现全覆盖。中央巡视组已开展12轮巡视,共巡视277个党组织。根据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查处了一大批高级领导干部,揭露了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辽宁拉票贿选案等一系列重大案件。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有超过60%的问题线索来自于巡视。巡视已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平台,是强化党内监督的重要举措,对深化反腐、形成震摄起到重要作用,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第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工作和重大成就,纠正了一个时期以来在坚持党的领导问题上出现的模糊和错误思想认识,扭转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和党的建设缺失现象,使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同时刹住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实现了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5、如何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一重大论断,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而且对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行了深入阐述。成就和变革是有机统一、密不可分的,历史性成就包括历史性变革,历史性的变革是历史性成就的一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深入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要着重把握“历史性”、“深层次”、“根本性”这三个关键词。

第一“历史性”。这主要是从历史维度来评价五年来发生的变革。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170多年的历史进程看,中华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巨变时期,经历了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开放,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几个标志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这一历史进程中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是我们党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主动适应时代潮流、顺应实践发展、把握人民愿望而推进的伟大变革,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良好态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决定性意义。

从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历史进程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一变革,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可以说是改天换地、翻天覆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这一伟大社会变革在新时代的继续和最新发展,是我们党着眼于在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推进的伟大变革,对于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义重大。

从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史进程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勇于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我们党着眼于回答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而推进的伟大变革,是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必然结果。这些历史性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党的历史上、新中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二 “深层次”。这主要指变革的深度。正如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段话内涵十分丰富,思想十分深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从指导思想、思路观念、方针政策、体制机制、社会氛围、外部条件、根本保证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概括为“九个明显改变”:一是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二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观念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三是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四是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严重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五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社会思想舆论环境中的混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六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七是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军队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八是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九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第三 “根本性”。这主要指历史性变革对未来发展的影响。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了新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比如,五年来,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推出了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领域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为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体现。特别是五年来我们党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这些历史性变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发展具有方向性、全局性、决定性、长远性影响。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我们党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必然结果。实践充分证明,历史性的伟大斗争必然产生历史性的伟大变革。

第五篇:党的十八大精神百问摘录

党的十八大精神百问

·大会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一开篇就明确指出,这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个判断,深刻揭示了党的十八大的重大意义。

从召开的时机和背景看,这次代表大会是在迈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之际召开的。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过半,已进入决战阶段。前10年,我们已经在这一历史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重大成就。但要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必须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而今后5年则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关键时期,是关键中的关键。同时,这次大会是 在国内外形 势正在发 生深刻变化 的背景下召 开的。世界格局深度调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各国利益摩擦和矛盾冲突加剧,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我国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经济转轨不断加快、利益调整难度加大、社会矛盾多发频发,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为繁重,潜在挑战和困难更加凸显。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重要关头和时代背景下召开党的十八大,准确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科学谋划我国今后5年和更长时期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取得的重大成果看,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 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工作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和随后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一个实践经验丰富、勇于改革创新深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领导集体。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薪火相传、后 继有人。在新一届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

总之,党的十八大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大会主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一开头就阐明了大会的主题,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主题是大会的旗帜、灵魂,也是大会精神的根本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各个部分,都是这个主题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可以说,深刻理解、深入领会、准确把握了这个主题,也就在整体上把握了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实质。

这个主题,强调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4个核心问题。一是旗帜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要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把握我国发展进步的正确方向。

二是精神状态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就是要强调,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强大动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信心百倍地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和风险。

三是道路问题。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是要强调,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的条件下,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四是奋斗目标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要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战阶段,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的部署,抓紧工作,抓紧落实,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确定这样的主题,就是要向党内外、国内外鲜明宣示,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顺应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历史性决定,也是十八大的历史性贡献。

党的指导思想就是党的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早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鲜明地主张:我们党应是“主义的结合”,“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党的七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五大把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又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正式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新世纪以来,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日趋明显,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迫切要求在思想上有新解放、实践上有新创造、理论上有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立足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的科学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深深植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为我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务实的路径,是经受住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显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赢得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和衷心拥护。

我们要充分认识党的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的重大意义,着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发展中特社会主义有哪些现实和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来认识,鲜明指出:“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个论断的内涵,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的根本成就,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快速发展起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快速提高起来,就是因为我们成功开创和不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进一步发展中国、造福人民、振兴中华,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特别是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5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加明显,我们正处于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综观新的形势,可以说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国际国内问题相互影响,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困难凸显。如果应对得当,就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推向前进;如果应对不当,就容易跌入“中等收入陷阱”,造成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动荡不安。科学发展观深入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新鲜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一系列新概括新阐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我们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进一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全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全面把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切实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自觉性坚定性,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有哪些?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把握这个精神实质。把握了这个精神实质,就把握了科学发展观最本质的东西,就把握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是一种思想方法,也是一种精神状态。正是运用这种思想方法,发扬这种精神状态,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推动理论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反复强调“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我们党准确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创立和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形成,反映了我们党思想上的新解放、理论上的新发展、实践上的新创造,使党的理论和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贯穿科学发展观的始终。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可以说,科学发展观的每个组成部分、每个重要观点,都贯穿和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品质,都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讲出了新话,体现了坚持与发展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使人们深深感受到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实践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科学理论也要不断前进。科学发展观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它既是我们推进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不断发展的事业,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还要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就能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勇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统一于中特社会主义实践 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这个重要论断科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要加以深刻领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探索一以贯之的主题:既是实践探索的主题,也是理论探索的主题,还是制度建设的主题。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再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真实写照。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特就特在道路上,特就特在理论体系上,特就特在制度上,特就特在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而有机的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强调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我们又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坚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加紧制定一些新的制度,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从而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与继续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明确了努力目标,规划了整体布局,规定了基本任务,对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认识我国当今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总依据。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特征与30多年前比有很大变化,但这并不影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判断。要看到,我国经济实力虽然大大提升,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生产率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还存在着一系列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推进任何领域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做到既不超越阶段、又不落后现实,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明确和重申了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而把总体布局进一步扩展为五位一体,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这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的深化,反映了我们党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科学发展重大战略问题认识的深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指导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创中华民族新的辉煌,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以来,中华民族一切有志之士的共同理想和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我们党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找到了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一条正确的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因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成为我们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任务。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明确努力的方向和承担的历史责任,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此来动员和激励全党同志,团结和凝聚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百折不挠,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哪四个特色?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

一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突出表现为它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经过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作出的郑重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在探索中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顺应历史潮流,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开辟和拓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国实现了连续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综合国力显着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攀升,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等的普遍关注。我们只有倍加珍惜和不断拓展党带领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成功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不断开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突出表现为它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飞跃。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们党开始了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并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成果。但由于客观历史环境的制约,以及主观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党的指导思想曾出现过重大失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探索和回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实践基础。以此为依据,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要求我们进一步围绕“三大基本问题”,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突出表现为它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同时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比如,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关于以人为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思想,都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找到思想养料。又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和我国传统文化关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和文明的关系方面,也主张各国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共同建设和谐世界。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时代价值的有益成分,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使科学社会主义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凝聚力。

四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突出表现为它是一个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这种复杂艰巨的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必须紧贴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吸纳时代精华,形成更加充满时代气息的进取强音。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有益于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有益于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益于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抗风险能力。要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充分吸纳借鉴当代人类社会有益文明成果。只要我们坚持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着眼,努力走好吸纳借鉴当代人类社会有益文明成果这盘大棋,就一定会大大有利于我们的事业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不断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根本遵循。对此,应当深刻领会、全面把握、认真贯彻。提出这八项基本要求,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既没有丢掉老祖宗,又不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项基本要求,全面贯通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精气神,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保持着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同时,我们党根据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不断赋予科学社会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观点,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观点,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观点,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观点,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观点,关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思想观点,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思想观点等等,成为八项基本要求的直接理论依据。

提出这八项基本要求,具有深刻的实践依据。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要求,面临许多新课题新矛盾。人民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但保障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具体制度和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发展质量不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但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任重道远;全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城乡、区域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但保障人们更加公平享有发展成果的制度还有待完善;社会创造活力普遍增强,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矛盾还不少等等。有效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迫切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对未来发展给出更加明确更加清晰更加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引。八项基本要求,正是顺应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而提出来的,是应运而生的。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和重申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党的十八大又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这既是对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相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对党内外、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进一步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是我们党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取得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经过党的十八大,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这“四个基本”扩展为“五个基本”。“五个基本”是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的,是立国兴国之基、治国强国之本。全党同志都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下载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百问(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百问(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九大精神学习百问(字母排序版)[共5篇]

    十九大报告学习百问 C 21、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分为哪两个阶段? 答: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完整版(5篇模版)

    1、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什么?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同志们: 十九大召开以后,传达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是一段时间内首要的政治工作。当前,从上到下都掀起了传达学习的热潮。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表态发言稿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也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

    党十九大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党十九大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党的十九大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大会。公司组织我们现场观看和学习了......

    百问百查心得体会(参考五)

    省公司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百问百查”活动整体部署,我们班里最近组织我们学习,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做到人人皆知,积极参与。本着公司安全工作思路,衡阳电业局安监部不......

    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10篇五

    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41): 学习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2017年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工作方案

    中共***局委员会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工作方案 各学区、县直各学校、民办学校、局属各科室: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九大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