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带孩子走进自然感受生活——我读《每个孩子都爱学》
带着孩子走进自然 体验生活
——我读《每个孩子都爱学》
缘起:暑期两个月,正是阅读的黄金时段。和孩子约定,暑期比比谁书看得多一些。于是,有空便整理一下有些杂乱的书房,翻一翻书柜上的书。《现在,我们这样做教师》跃入眼帘,便打开翻阅起来。书中鲜活的案例在眼前闪跃,不知不觉被这些用心、优秀的老师吸引。其中一位来自湖南的谭彬彬老师,讲述了他“自留地“里的幸福。在他的讲述中,我看到了他最喜欢的这本书《每个孩子都爱学》。满怀好奇,便找到这本书阅读起来。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有人这样评价: 两个常春藤名校毕业生,一个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精彩故事!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推崇的教改样板,备受比尔·盖茨赞誉的教育创新典范!“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Program)是美国一个充满活力的教育项目。《每个孩子都爱学》的作者杰伊·马修斯将KIPP学校创办人与学生们起起伏伏的经历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了让人对教育充满希望。这本书究竟写了什么?
芬博格和莱文,两位踌躇满志到贫困社区“支教”的美国名校毕业生,在课堂上遭遇了令人痛苦的挫败。他们拜两位名师为师——其中一位便是创造了“56号教室的奇迹”的雷夫·艾斯奎斯。虽然教学技能突飞猛进,但他们希望把学生带得更远,于是创办了与美国公立学校迥异的KIPP(KnowledgeIs PowerProgram)学校。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KIPP发展成为有100多所学校的全美最有前途的新型公立学校群网,被誉为奥巴马的“卓越实验室”,成为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本书的目录吸引眼球:
在第一季篇章中的其中放学不回家、迈克尔的烟雾信号;第二季中的冰激凌和菠菜、为克林顿总统演唱、来自“床垫麦克”的钱;第三季中去犹他州远足、操场上的课堂、“伏击”教育局长、椅子飞了起来 第四季中的心太大等咋一看,就有了阅读下去的念想。书中印象深刻的章节: 在《克林顿总统演唱》一节中,我读到了走进自然、体验生活的妙处。富有责任心和睿智的的芬博格和莱文老师带领孩子们远足。虽然远足中,颇有几分惊险。但两位老师仍把远足当做开启学生社会经验与思维灵性的途径,坚信孩子们会收获到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这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
“他们发现了一个当地的打折超市,于是在那里买了大量的塑料三明治袋、棕色纸袋、面包、花生酱、果冻、苹果和小袋薯片。每天晚上,各房间的人轮流为全班制作袋装午餐……三明治生产线摇滚前行。”这样的场面像是在工厂里,而不是在星级酒店里,更不像是一群孩子们要做的事情。可是,在芬博格和莱文的团队里,这成为一次历练,帮助孩子找到为团队服务的幸福感,劳动教育、协作教育,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对布雷耶法官的提问更是出人意料。名叫鲁本.加西亚的小男孩文布雷耶问道:“1969年,当最高法院就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进行表决时,你在吗?”“如果你在,你会怎样投票?”这是一个关系到人身保护法以及《人权法案》的问题,于是,上演了一幕微型的法律讲座。芬博格和莱文就是这样,随时随地都在试着抓住一些教育机会,帮助孩子不断拓宽自己的求知视界。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充满了求知的欲望,收获满满:
孩子们形成了规则意识。第一次坐地铁,那些程序会让人手忙脚乱;第一次坐飞机,那些规则会让人畏手畏脚;第一次在大型的餐厅就餐,那些礼仪会让学生不适应……不过这都是学习的机会啊,在一次次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是学生可以获得提高的时候。对待规则的态度,可以是遵守,也可以是质疑,将自己已经掌握的经验和知识与遇到的规则进行印证,这也是一种很奇妙的学习过程。
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还为孩子们为人与人的沟通创造了绝好的机会。从疯狂的教室,到一个尚有陌生感的城市——对话是人与人之间提供慰藉的方式。议论那些新的所见,提问内心的迷惑,谈笑之间,孩子们之间的伙伴关系会得到强化。好的关系会成就好的教育,不仅仅适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更适用于孩子们之间。写到这里,便不由提到暑期女儿的杭州之行。8月15日前,女儿花了3天左右的时间做好游玩杭州的功课。做攻略期间,我把去青海的出团手册拿给她。女儿对照手册,一边思考,一边查阅;先了解景点,后根据位置等定好路线,在时间和景点确定的情况下,查阅火车车票和住宿的宾馆,估算了去杭州的费用。又一一联系小伙伴,才买好车票。在火车站,女儿感叹,原来出去玩要做这么多事啊!(期间,大人也提供些帮助)8月15日,女儿和另外三个小伙伴在知秋爸爸的护送下踏上了杭州的旅程(女儿笑称:爸爸是熟悉的陌生人,只负责安全。其他事项我们自己做主)。3天的游玩,整体还是比较顺利。旅行中,女儿和同伴们懂得看地图,学会怎么乘坐地铁,懂得游玩景点的规则,学会留心和规划时间…但也出现了一些插曲:女儿取寄存的物品时,不小心锁了门,东西被锁在柜子里。怎么办?知秋和伙伴们一起,开始找周围的服务人员询问。服务人员没有钥匙,却告知可以去找总服务台的xx人帮忙,于是四处寻找总服务台。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却没有人。当时,女儿的眼泪就下来了,嘴里喊着:我的钱袋子还在柜子里,怎么办?最后,爸爸终于出马,找到服务人员拿回了袋子。这件意外之事和其他趣事、难忘的事都详细地留在了在女儿的文章里,在女儿的笔尖下跳跃流动。书本上的文字哪会有这般神奇?哪会带给女儿如此鲜活生动的感受呢?
记得其他书中提到艾斯奎斯会带孩子们去远足,克拉克会把自己创办的学校定位在让学校里的孩子可以在整个小学阶段周游世界,芬博格和莱文也将远足当作KIPP学校的重要课程。带孩子们去远行吧,让他们走进自然,用童心看世界,用童真感受世界!
第二篇:我论感受生活,教会孩子写作的方法
我论感受生活,教会孩子写作的方法
长阳弓
2013.8
【摘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孩子们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就是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了解认识社会。生活是学生创作的本源,习作的内容和情感都来源于生活实践,生活才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笔者作了以下三个板块的尝试:
(一)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学会写作
(二)创设情境,亲历体验,在活动中学会写作
(三)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引导学生在积累中习作,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通过生活体验,感受生活,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水到渠成地得到提高。
【关键词】
作文;生活;同步;提高写作能力
一、背景分析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的基础,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孩子们如何运用手中的笔把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描绘下来?如何把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记叙下来?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学生的作文缺乏真实性,缺少个性化。笔者认为造成现状的原因是:
(一)生活、作文,联系不紧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此话告诉我们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而有些学生因忙于“学习”,缺少机会广泛接触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再加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就形成了作文与生活联系不紧的现象。
(二)少积累,描写空洞
“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这句古语道出了积累的重要意义。但是,学生往往不能广泛阅读,从书本中了解知识,再加不能深入到生活实践中去,时时留心周围的一切,因此,他们缺少积累,缺乏真实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无话可写,描写十分空洞。
(三)编乱造,脱离生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话中强调的是作文要讲究“真实”。但目前小学生的写作内容却不尽人意,他们往往胡编乱造,严重脱离 1
生活,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漏洞百出,笑话联篇。
基于这样的背景,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一直在苦苦探索,通过对各种理论的学习,和多年的实践,得到了三个字:“生活化”。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
二、我的做法
于是,我从去年开始提出:“让生活成为孩子作文的源头活水”并认真地从事此项研究与探索,成功写作来源于生活,参加实践活动,既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又为成功的写作提供了素材。
(一)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学会写作
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学生作文则往往空洞无物,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没有得到正确的指点,缺少发现。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习惯。
1.观察要有顺序
小学生写作,条理不清,言之无序是主要毛病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周围的事物而造成的。如果观察有顺序,能为今后习作有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观察静态事物,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观察动态事件,可按“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植物,可按植物生长过程的顺序;写动物,可按“外形——生活习性”的顺序;写参观、游览,可按照空间位置转换的顺序。基本的观察顺序还可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上到下、由远及近、从局部到整体„„学生观察有顺序了,写作时才能做到有顺序。
2.观察要抓特点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捕捉它们的特点。这样,才会使写出来的文章鲜活、生动,才能防止写出来的话千人一面、万人一腔。例如,写人物神态,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神态。场合不同,同一种神态表现出的意义就不同。笑,有微笑,有开心的笑,有冷笑,有假笑等,它们表达的意思都有不同,在不同的环境中每个笑都表露出它特有的意思。比如,你把一件事做得很好的时候,别人的一个笑,可能就表示称赞;当你把一件事做错了,这时,别人的一个笑那就是鄙视的笑,虽说是同一个笑,可它在这样的环境下表达的意思就不同了。这样去观察事物,不仅提高了学生辨析事物、区别异同的能力,还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写出事物的个性来。
3.观察要“五官参与”
教师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特点,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例如,指导学生观察西红柿,通过视觉,了解西红柿的颜色、形状;通过触觉,感觉西红柿外表的光滑;通过味觉,品尝西红柿的滋味;通过嗅觉,闻一闻西红柿的芳香。同样观察人物、动物、事件等,都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写出的作文才能生动形象,内容具体。
总之,观察不仅是作文素材的直接来源之一,而且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要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以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中充分观察、思考,让学生在创设的“有所为”的情境中去发挥自己的才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事,照实写出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这才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作文指导重在观察指导。而细致的观察就是作文成功的关键!细节决定成败!
(二)创设情境,亲历体验,在活动中学会写作
学生的作文的形式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和情感真实的认知,从而产生有感而发的欲望。通过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急于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有感而发。
1.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写话
在创设情境时,可以根据写作内容,让学生说和看,并身临其境地感受生活,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如,新学年的开学初,学生感到校园变得整洁、漂亮,处处美如画。尤其是遇到久别的或刚认识的同学,则让他们兴奋不已,心中时时有说不完的话。此时老师若顺其自然,以“开学的第一天”、“我想说的话”“我的新同学”为作文题目,引导学生。把他们所说的、所做的、所听到、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情景,动笔写下来,就是一篇好的作文。
2.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写话
记得有一次习作,〈〈我第一次洗衣服〉〉,我想洗衣服、手帕对孩子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事了,我在辅导本课时,尝试着,先来一个“闭门造屋”要孩子们看题目写。谁知,49位学生除6、7名好学生乖乖地写作外,大部分咬着笔杆,冥思苦想,怎么也写不出来。10分钟过去了,我又来一个“突然袭击”,让学生停笔观看,老师操作洗洗随身带的手帕,孩子们便仔细地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我又让大家说一说刚才老师洗手帕的情景,孩子们只能简单地说了一下洗手帕的经过。而且说的千篇一律,因为他们看到的是相同的过程。为了让孩子写出自己亲身的体验,我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洗一洗,这下教室沸腾起来了,有手帕的掏出手帕,没有手帕的寻找抹布。有的甚至连红领巾都解下来„„飞一般地涌向水龙头„„10分钟后,孩子们满怀
喜悦地回到教室,把刚才的活动真实地记了下来。写出来的文章各不相同。虽然大家都是围绕同一个题材〈〈第一次洗**〉〉,但洗的方法不一样。有的用洗衣粉,有的用肥皂,有的用洗洁精„„漂洗也不相同,有的直接在水龙头上冲洗,有的打来一脸盆水漂洗,有的在水槽里漂清„„看着孩子们五花八门的作文,我暗中感叹,生活才是写作的生命之源。
3.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写作
学生一提起搞活动,就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但如果活动前,老师提出要求,是为了作文才搞活动的,这下孩子们就象泻了气的皮球,没劲了,其实孩子最怕写作文无话可说,但一旦经历了亲身感受后,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记得有一天放晚学时,同学们像往常一样等待着我布置家庭作业,谁知,我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家庭作业让大家玩。要求玩得有意义,有水平。明天向大家汇报。到了第二天,同学们有的说在下象棋,有的说在踢足球,有的玩智力游戏„„惟独班上的差学生小强在玩电磁铁。电磁铁怎么玩呀,大家感到非常好奇,请他上台表演一下,小强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玩意儿,上台操作。他也玩也解释。真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还成功地写下了一篇作文〈〈神奇的魔力〉〉从中揭示了科学的奥秘。
(三)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引导学生在积累中习作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可他们总认为身处家与学校范围里,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实在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出现“无所适从”的困境,主要原因是学生长期缺乏丰富的生活素材及累,要使学生写作时得心应手,自然流畅。
1.要靠平时的生活积累
老师应鼓励学生做一个生活有心人,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学会多观察,多实践,跟社会和大自然紧密接触,留心各种各样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将生活中自己做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都记下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收集了许多真实有用的材料。特别是我让学生自制“小卡片”的记录本,把书上,报纸上,电视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新闻记录下来。让“小卡片”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在此基础上指导作文,容易唤起学生的写作灵感,有助于学生挖掘素材,写出富有趣味的文章。如《我爱———》,这是源于生活的半命题作文,可以写人,物,景。大部分学生看到后马上就动笔写《我爱妈妈》《我爱奶奶》《我爱爸爸》千篇一律。我让学生打开“小卡片 ”,换一种思路,展开想象,于是有一个学生写《我爱蓝天》《我爱红领巾》„„文章新颖大胆,想象丰富。因此,丰富写作素材是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好办法。
2.是坚持课外阅读积累
首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只有进行自由的阅读,学生才可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视书为朋友。
其次把好书介绍给学生。所谓最好的书是指在特定的成长阶段最适宜阅读的、最能打动孩子心灵的优秀读物,给学生一个遐想未来的美好生活空间。因此必须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要求,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让课外阅读伴随学生成长的需要;让学生自主去选择,使更多的童话故事,科普小说,民间故事,寓言故事走进学生的生活。
最后培养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增强积累语言的乐趣,养成摘录优美词句的习惯,并在作文和课外语言实践中大胆运用积累的语言,并指导学生熟练运用积累的词句,展现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
3.要讲究立意的创新
没有新意的作文,充其量不过是不同程度的模仿抄袭而已。“文章自得方为贵”。多从生活中筛选出有新意的东西,使其在作文中闪闪发光。这样“标新立异”的作文,才能给人以挺拔、清晰的印象,让人感到作文选择角度恰到好处、立意新颖。
结束语:
实践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创设必要的情境,指导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学生就可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能让学生的作文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焕发出生活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