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读书__读好书》教学设计1
《好读书 读好书》教学设计1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
2.借助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3.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并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和负责学习机制。
4.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学生对照自己的读书实践,找出自己在读书习惯、方法和对书籍的选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写出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二、指导思想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三、教材分析
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阅读单元“求知”这一话题,以读书为主线,设计了看名人怎样读书、七嘴八舌话读书、“网上阅读”大家谈和与书籍结伴而行四个活动。通过活动,以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在阅读中实现“求知”愿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好书,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在初中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我们更多的时候是重视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侧重经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怎样使学生在平
/ 11 日学习任务重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一种持续的阅读习惯,我选择了向学生推荐阅读刊物《读者》,并把它迁移到课堂上,其目的在于不仅要亲近文学大师,还要拓展视野,走近温情的生活。此种阅读习惯已经保持两年,借本次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之东风,我把本课定位于《读者》交流课,力求让学生在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中对读书有更深刻的认识。
五、指导方法
课前积累和准备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每一次读书活动,我有序的指导学生:
①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②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③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4悬念法——带着问题,积极思考。⑤感悟法——撷取要点,阐发感受。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有指导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获得审美体验,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
2、使学生能够自主组织活动,以多种方式交流展示读书体会,提高读书水平。
教师准备:
1.向学生介绍关于读书的图书,提供有关读书的网址,联系饱读诗书的学者,让学生去阅读、检索和访问。
2.按兴趣和条件,把学生划分为若干活动小组,由各组选出负责人,向负责人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3.设计一张表格,发给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填写。表格内容包括活动项目、内容、方式、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
七、活动建议
/ 11 1.读书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在当前,要营造“读书社会”。在这次活动之前,不妨组织一二位同学在班上作关于读书的演讲,以激起同学们参与这次活动的兴趣。
2.可以举办一次关于读书的讲座。请当地学者、作家讲,学校语文老师和其他老师也可以讲。
3.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应要求学生做好活动记录,作为活动评价的依据之一
八、活动评价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更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重视定性评价,客观的描述学生成绩和不足。用最具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2.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不妨用自我小结、自我反思来进行自我评价,用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来相互评价。
3.活动评价要紧密结合作文评价和口语交际评价。作文评价和口语交际评价是活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提倡搞离开作文和口语交际的活动评价。
4.教师不妨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进行再评价,也可以通过调阅小组长和每位学生的活动记录实施评价,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作文和口语交际情况给予全面评价
九、活动过程
(一)、活动指导
1、看名人怎样读书
(1)搜集材料,广泛地从图书、网上或采访中搜集有关名人读书的名言,经验故事,并作好记录
(2)整合材料,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对已搜集的材料进行分类编辑,每类加上小标题,编成集子,并写前言和后记,装上封皮。
/ 11(3)运用整合的材料,要让材料为我所用。如仿写名人读书名言,运用集子办手抄报、墙报、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
2、你说我说说读书
3、“网上阅读”大家谈
引导学生了解网上阅读,并指导阅读。使之有所感受。
4、与书籍结伴而行
(二)、活动阶段
(一)、口语交际活动
1、比一比,谁讲得最好。
(1)讲一则“名人读书的故事”,突出故事性。
(2)交流读书心得,推荐新书、好书。
2、说一说,谁说得最有道理。
(1)怎样处理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
教科书上的两种看法各有一定道理,但对于初中生来说,读书是为了给一生的做人和运用语文打下底子,当然应该以读名著为主。针对中学生中出现的“卡通热”“通俗文学热”,应该泼点冷水。不是说不能沾一点流行文化,但一定要适量,而且一定要取精华,去其糟粕。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但要有正确导向。
(2)你认为读图和读文各有什么长处和局限性?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
(三)、写作展示
1、看一看,谁的《名人读书名言》最好。
从搜集的多少、分类的小标题是否恰当、前言后记是否完整、封皮设计是否美观上进行比较打分。
2、做一做,谁的格言书签最佳。
以书为喻,写一则关于书的格言。
例:耳有所闻,不学而不如聋;目有所见,不学而不如盲。——陶行知《陶行知文集 学问之要素》
/ 11 生活中有两件事最使人觉得快乐。这两件事一件是运动,一件是学习。运动使人觉得精神旺盛,活力充沛;学习使人觉得自己有进步。这两者就是维持年轻,防止衰老的秘诀。—— 罗兰
读书成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心愿,然而读书与成才并无必然的因果联系,如何读书才能成才,是大有学问的。在这方面,前人已积累了不少经验。我们或者从前人那里借鉴其经验,或者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总结。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坚持“好读书,读好书”,让书为我们开辟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苍茫的宇宙。
3、评一评,谁的手抄报最完美。
从搜集的名人读书经验内容好坏、设计是否恰当、标题是否准确、插图是否美观等方面进行比较打分。
4、写一写,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看谁的文章写得最好。
(四)、搜集整理名人读书故事
1、“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2、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 11
3、“韦编三绝”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 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 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4、毛主席嗜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 11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讯,五真正十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不动笔墨不看书。
5、宋濂的读书经历。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他幼年家贫,常借书苦读。在其《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叙述了自己苦读的经历:他细时就爱读书,可是家贫买不起书。就经常到有藏书人家借书,一借到书,就日以继夜地赶抄,即使在数九寒天,砚水结冰,手指冻僵,也不亭笔。他借书守信,按期归还,有书的有家才肯不断借书给他。
宋濂读书时,遇到疑难,自己不能解决时,他就长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寻访名师指教。逢严冬季节,他忍饥挨饿,顶风冒雪,穿过巨谷,爬上大山,两脚冻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继续寻访老师。宋濂十几年如一日刻苦读书,终于取得杰出成就。
6、富兰克林和书。美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参加过独立上星期争,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代表美国同英国谈判,后签订巴黎和约,曾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他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避雷针。著有《自传》。
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驱,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
/ 11 的背包。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
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五)、搜集整理读书好的名言、格言
1、必须多读书,多读书才可以增益见闻。徐特立《研究历史的目的和方法》
2、要使书中的知识化为自身的经验,自必从记忆入手。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3、用书如用刀,不快自须磨。陶行知《诗的学校》
4、书能活用可通神。董必武 《向欧阳海同志学习》
5、至于我,懂得虽不多,却喜欢读书。我信书中所述,衷心尊敬著书人。[英]乔叟《善良女子殉情记前引》
6、毁书犹如杀人:杀人乃毁灭有理性的生灵、上帝的影像;毁掉一本好书则是毁灭理性,人心目中的上帝影像。[英]弥尔顿《论出版自由》
7、当今真正的学府用语藏书。[英]卡莱尔《论英雄与英雄崇拜》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十二韵》
9、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忄享落第诗》
10、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11、读书有味身忘老。宋·陆游《剑南诗稿·不寐》
12、藏书不难,能看为难。清·邹《三借庐笔谈》
13、读书不就是无声的谈话吗? [英]兰多《假想的谈话》
14、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英]孟德斯鸠《箴言集》
15、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俄罗斯谚语
/ 11
16、每当我第一次阅读一本好书,我就像结交了一位新朋友;每当我阅读以前读的书,就像是故友重逢。[英]哥尔德斯密斯《世界公民》
(六)、搜集整理名人读书经验
宋朝的著名学者朱熹,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在读书方法上,总结归纳“二十四字”。
⑴循序渐进。即从基础知识读起,一本本读通,读时对文献中字、词、句、篇等要逐一弄通,在打好基础的同时,有系统、有步骤地从低向高、从浅入深的进行阅读。
⑵虚心涵泳。即要仔细认真的阅读,反复自我切磋、研磨、体会、切忌马虎从事,或自以为是。
⑶切已体察。即要结合思想、经验、阅历、需要,去体验文献中的意味,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⑷熟读精思。即要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和思考,深刻领会其要旨,使书中之话好象出于自己口中,其思想似如自思。
⑸著紧用力。即要聚精会神、下苦功、花大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毫不松懈,刻苦用功。
⑹须教有疑。即要善于提出和解决问题,学会“质疑”,阅读要从“有疑”到“无疑”之后,才算真懂,才算掌握其实质。
他特别强调“循序而渐进”。有的人读书性子急,一打开书就匆忙忙朝前赶。朱熹批评他们像饿汉走进饭店,见满桌大盘小碟,饥不择食,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究竟怎样读书呢?朱熹的方法是:“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平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也就是说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弄明白它们的涵义,一句话一句话地搞清楚它们的道理。前面还没搞懂,就不要急着看后面的。这样就不会有疏漏错误了。
6、华罗庚“猜书
/ 11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读书方法是“猜书”。他拿到一本新书后,不是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先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再打开浏览一遍。如果作者地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就不再读了。他这种猜想的方法不仅节省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10、毛泽东的“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
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就是到了晚年,对他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也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书在封面划上一个圈作记号的习惯,所以,在他读过的许多书籍中,均留下了他读过二遍、三遍的圈记。毛泽东在青年时代读书时即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的写作多表现在作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作批注以及写读书日记、在原书上改错纠谬。
(七)、搜集整理有关读书的对联
1、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代顾宪成为无锡东林书院题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代蒲松龄科举屡试不中,很不得志。写悬于书房砺志。
4、书从疑处翻成语,文至穷时自有神。
——郑板桥
5、都无做官志,惟有读书声。
——蔡元培
/ 11
6、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如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
十、教师小结及反思
通过这次活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反映了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但也应该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读书机制。
/ 11
第二篇:《好读书 读好书》 教学设计
《好读书,读好书》教学设计
金堡中学 黄剑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到读书要有选择,提高对书籍的辨别能力,养成读书的良好趣味和读好书的习惯。
2.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口头发表关于读书的意见,能达到一定水平。
3.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提高对读书的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力求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喜悦,共同提高读书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对玲琅满目的书籍,有些同学不知如何选择,而且有些同学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通过这节课,老师希望能培养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尊重同学们的阅读体验,引导大家在读中体味,注重自我发现。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的选择书籍;引导学生提高对读书的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力求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
教学难点: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口头发表关于读书的意见,能达到一定水平;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二、导入(通过图片,学生饱览各地风景,激发听课兴趣。)活动内容:
环节一:读书名言赠好友
让学生把课前预习时查找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大家讨论警句的内涵,老师作引导、补充。名言示例: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2、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4、“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惠普尔
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高尔基
6、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7、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皮果夫
8、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qiāng)害。——菲尔丁
9、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
10、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环节二:读书故事大家讲
1.老师跟学生介绍名人的读书故事,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2.学生代表跟大家分享他们自己的读书故事。环节三:读书经验共分享
1.请阅读经验比较丰富的同学谈谈自己的读书方法,大家交流讨论利弊。2.老师介绍名人的读书方法,对学生进行启示。环节四:你说我说说读书
让同学们交流讨论以下几个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⑴中学生阅读现状如何?
⑵怎样处理好课外阅读与学习的关系? ⑶中学生该读经典名著还是流行作品? ⑷如何看待网上阅读? ⑸有哪些好书值得一读呢? 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赶快“读”起来,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生命需求,让书香飘溢在我们的校园和家园,让我们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才!品味经典美文,拓宽阅读视野,实现快乐阅读,收获智慧人生!
三、延伸拓展
1.阅读两则材料,完成练习。2.关于“读书”的写作的引导及交流。
四、总结:
读好书,好读书,我们要与书籍结伴而行。
五、作业
选择写作实践中的一题,写成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第三篇:《好读书,读好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
《好读书,读好书》教学设计
姓
名: 左蕊英 学
校: 振兴初级中学 区
县: 闫良区 联系方式: *** 邮
编: 710089
《好读书,读好书》教学设计
振兴初级中学
左蕊英
背景
读书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在当前,要营造“读书社会”。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作为中学生更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多读书、读好书,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读书之风充盈我们的校园,丰盈我们的心灵。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求知和读书为主题,“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与阅读部分相照应的,主题内容是“好读书,读好书”。教材设计了四个活动,通过活动,以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在阅读中实现求知愿望。同时,《课标》中在“综合性学习”部分提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部分又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在初中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可是我们的学生根本就达不到这个要求。我们班的学生,四大名著、《骆驼祥子》、《爱的教育》等新课标必读书目中的12部名著,全部看完的约占5%;大部分的同学的情况是对大多数名著都看了小部分,但都没有看完,这种同学占55%左右;另外有15%的同学根本没看。还有那些不在规定范围内的经典作品学生看的就更少了。可见,我们的学生根本就没达到每学年100万字的阅读量。因为初三学习任务重,所以更多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时间看,还有许多学生说不喜欢看课外书,就是喜欢看的,也谈不上好读书,没有一定的读书方法,也缺少阅读的习惯。他们不重视阅读,一是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认为阅读就是为了考学,大多学生认为读书就是阅读教科书;二是缺少阅读的条件,大多家庭里没有书,也没有电脑,学校图书也有限,再有就是父母不让孩子看所谓的“课外书”,没有阅读的氛围;三是缺少阅读方法的指导。所以我想通过这次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读书有一个新的认识。
三、设计理念
1、采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氛围。运用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气氛中获得知识,最终提升学生的能力。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失败的教训,成功的喜悦以及小组合作的乐趣。
3、在交流与评价中让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活动目标
1、提高对读书的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力求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
2、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
3、借助搜集资料、、交流讨论、合作共展、测试评价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4、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并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和负责学习机制。
五、活动重难点 能过材料搜集,交流展示,竞争评价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会与书籍交朋友,真正做到“好读书,读好书”。
六、教师准备:
1、向学生介绍关于读书的图书,提供有关读书的网址,让学生去阅读、检索。
2、把学生按层次、性格、性别等因素,六人为一个小组,划分为若干活动小组,向各小组负责人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3、选三个作文优秀的学生写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演讲词,最终定稿一篇,并挑选一位有演讲才能的学生演讲,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七、课前学生准备
1、搜集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名人读书故事等资料。
2、小组长负责调查本组成员的读书情况,都读过什么书,列出书目,写出每个人最熟悉最喜爱的书目。
3、小组长让小组中的每个组员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
八、教具准备
多媒体
九、教学活动过程
(学生按小组形式坐,有利于建立相对固定,较为长期的读书小组。)
(一)多媒体展示活动主题 强调“好”的读音
(二)创设情境,请有备而来的那位同学作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演讲。
演讲稿示例:同学们,大家好!众所周知,书是人类灵魂的良师,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思想的宝库。在书中,我们可以读李白的潇洒飘逸,读苏轼的洒脱豪放,悟鲁迅的冷峻深邃,悟冰心的意切情长。历经磨难的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读书不但能使人明理、长智,而且还是培养人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读书带给我们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读书带给我们心灵的平和,精神的慰藉。书就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此实乃“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啊!
那么这些黄金、宝玉是什么呢?它们就是我从书中吸收到的“营养品”。它们教我学会了识别假丑恶;它们教我学会了欣赏真善美。我从书中体会到了博爱,感受到了真情;我更从书中读出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世纪老人冰心曾经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这也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那么,为什么不马上行动呢?
朋友可能离去,书却是我们最忠诚的伙伴。所谓“走遍天下书为侣。”时光会不断流逝,读书却让我们增长知识。难道同学们不想增长知识吗?那么请你拿起对人生有益的书籍,走进书籍的海洋,畅饮这“源头活水”,充实思想,辉煌人生,改变命运,更能让我们寻找到一份不同以往,不同凡响的自信。
同学们,“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漫漫人生路上,书是一个人精神上的朋友,是这个世界馈赠给我们最好的礼物。让我们为了提高素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请大家积极响应倡议,带头多读书,读好书吧!
(通过激情的演讲让学生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三)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目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生的最好伴侣和朋友。为了倡导大家读好书,好读书,我们特此举行了这一活动。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能有的放矢,更能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四)教师说明活动步骤,宣布评价竞争机制。活动分两部分,一是成果展示,二是成果测评。
成果展示部分10分,成果测评部分分三个环节:名言大家猜、读书故事大家说、作家大家猜。最终评选出得分优胜组,创意最佳组,最佳表现人。
(分数评价虽然是一种最简单的评价方式,但也是最直接的评价方式,更能有利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
(五)进行活动
1、合作交流
(1)小组成员交流搜集的材料(2)小组展示搜集材料
多媒体显示展示要求和评分规则
小组长汇报搜集情况,由小组内一人向同学推荐两则名言,再由小组内另一人推荐一本读书并说明推荐的理由。展示应该体现集体的智慧,展现本组的特色与风采。
基本分5分。表达清楚,用语恰当流畅,理由充分,配合默契,10分,如果有富有创意的展示则在相应分上加2分。
主评人:老师
(3)各小组展示完后,小组自评,并选另一组进行评价,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再评价,而后对这一活动进行小结。(4)老师推荐有关读书的名言
Flash音乐画面──在悠扬舒缓的音乐声中,多媒体展示显示名言: 有关书的名言 有关读书的名言 有关读书方法的名言
(这一环节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成果测评(1)名言大家猜 多媒体展示要求与规则
1至6小题每组一个,其余4个为抢答。1至6小题每小题答对给2分,答错不扣分。抢答题,答对给2分,答错扣2分。多媒体出示测评题
示题:
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A.刘向 B.韩愈 C.陈寿 D.庄子
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A.黄遵宪 B.沈括 C.蒲松龄 D.梁启超
3、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A.福斯科洛 B.高尔基 C.罗曼 罗兰 D.歌德 4、书本——它是未来的纲领。A.列宁 B.马克思 C.赫尔岑 D.林德内
5、倘只看书,便变成了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A.鲁迅 B.梁启超 C.赵树理 D.李大钊
6、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A.李白 B.孔子 C.孟子 D.鹿善继
7、有些书是不该被人们忘却的,但不该被人们记住的书是没有的。A.高尔基 B.苏霍姆林斯基 C.奥登 D.车尔尼雪夫斯基
(出示的都是学生不常见的名言,猜测,而且是小组成员的共同猜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大家也更能明白集体的力量,同时让学生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
(2)读书故事大家说环节 多媒体出示要求与规则
1.故事形象生动5分.2.故事新颖10分.3时间在三分钟之内.4、每组讲一个读书故事,可以讲名人故事,也可以讲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是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合作。
评分人:老师 多媒体出示故事示例:
宋濂的读书经历。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他幼年家贫,常借书苦读。在其《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叙述了自己苦读的经历:他细时就爱读书,可是家贫买不起书。就经常到有藏书人家借书,一借到书,就日以继夜地赶抄,即使在数九寒天,砚水结冰,手指冻僵,也不亭笔。他借书守信,按期归还,有书的有家才肯不断借书给他。
宋濂读书时,遇到疑难,自己不能解决时,他就长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寻访名师指教。逢严冬季节,他忍饥挨饿,顶风冒雪,穿过巨谷,爬上大山,两脚冻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继续寻访老师。宋濂十几年如一日刻苦读书,终于取得杰出成就。
“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注意:当一位同学讲完一个故事,其它学生可给予评价,教师做适当点评。
(这一环节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测评,让学生表达要能抓住听众的心里,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倾向。)(3)作家大家猜 多媒体出示要求与规则
1.第一个条件猜出得8分 2.第二个条件猜出得6分 3.第三个条件猜出得4分 4.第四个条件猜出得2分 多媒体出示测题:
1、他是一名法国作家 他是意识流小说的先驱 最主要作品《追忆逝水年华》
他的作品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并称为“风流喜剧”
普鲁斯特
2、他是一位德国诗人
他花了近60年的时间写成了一部长篇诗剧
他的代表作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称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名著
青少年时代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
3、他活了38年,出生与俄罗斯
他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语言文学的创造者 他为妻子与别人决斗身受重伤而死
著名诗歌《短剑》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普希金
4、他是一名苏联作家 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描写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
代表作《静静的顿河》
肖洛霍夫
(这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知识的一个测评,让学生注重中外名著的阅读,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
(六)活动小结
1、各小组组长自评本组在今天的活动情况,并评价你后面的小组。
2、老师根据口语交际的情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小组合作意识,最终的评分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3、选出本次活动的优胜组,最佳创意组,表现最佳人,给予表扬与鼓励。
(这样的活动必须注重评价,不仅要评价参与活动的结果,而且要评价参与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可以再以后的活动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更有利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七)课堂结语
同学们,通过活动,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班同学的阅读量很不够,情况不容乐观。还有一个多学期的时间,望你们还是要挤出时间多读书,养成看书的好习惯,多读名著,也多看其他各科各类书籍。同学们,把看电视的时间留一半给书,并利用好一些零零碎碎的时间,你们一定会大有收获的。愿你们以名人为楷模,以班上爱看书的人为榜样,多读书,勤读书。热爱书吧,你的生活将因此而更精彩!
(八)作业
多媒体出示
1、制订一个从现在到明年暑假期间的读书计划。
2、以“读书”为话题进行一次作文训练,可介绍自己的读书环境,或写自己的读书故事,或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或谈自己的读书感悟,或想象与文学中的某个人物进行对话等等,根据需要自定文体,600字左右。
参考题目:
1、我的小书房或我的小书柜(说明文)
2、我与书的故事(记叙文)
3、我是这样读书的(说明文)
4、我和 有个约会(可填曹操、诸葛亮、周瑜、孙悟空、唐僧、孔乙己„„)
(记叙文、散文、小说)
5、书香伴我成长或好书在手的时候(记叙文、散文)
十、教师小结及反思
通过这次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反映了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确实应该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读书机制。
十一、相关资料
鲁迅在知用中学的演讲
1927年7月16日,鲁迅应邀到广州知用中学演讲,谈了谈他个人关于读书的意见。
鲁迅的这篇演讲,名为《读书杂谈》,不像他的一些名篇那样常被人提起;就是专门谈读书的人与文,也很少提及此文。为什么呢?我想一个原因,是鲁迅谈得太朴实了,他没有告诉人读书的妙法和捷径,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观念和理论,他谈得实实在在。而很多人是不喜欢实话的,他们更愿意相信花哨的说法,相信省心省力的窍门,实话呢,不仅过于平淡,而且不给偷懒投机取巧之心以鼓励和希望。但实话的好处是不会让人上当受骗。
鲁迅说,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拿书来读就是了,但并不这样简单。接下来他区分了两种情形的读书: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
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坐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
嗜好的读书则不同,“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是因为读者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
鲁迅说,嗜好的读书,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就容易疲劳,减掉兴味,甚至变成苦差事了。
常常有想要从事文学的青年问鲁迅,应该看什么书。在这次演讲里,鲁迅说,这实在是一个极难回答的问题。“先前也曾有几位先生给青年开过一大篇书目。但从我看来,这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为我觉得那都是开书目的先生自己想要看或者未必想要看的书目。我以为倘要弄旧的呢,倒不如姑且靠着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去摸门径去。倘是新的,研究文学,则自己先看看各种的小本子„„然后自己再想想,再博览下去。”“倘要看看文艺作品呢,则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作品自己最爱看,然后再看这一个作者的专集,然后再从文学史上看看他在史上的位置;倘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两本这人的传记,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如果专是请教别人,则各人的嗜好不同,总是格不相入的。”
关于书目,鲁迅在别处曾经这样谈过:“不过我也曾用过正经工夫,如什么‘国学’之类,请过先生指教,留心过学者所开的参考书目。结果都不满意。有些书目开得太多,要十来年才能看完,我还疑心他自己就没有看;只开几部的较好,可是这须看这位开书目的先生了,如果他是一位糊涂虫,那么,开出来的几部一定也是极顶糊涂书,不看还好,一看就糊涂。”
演讲里鲁迅特别谈到读书不要盲从各种各样的意见,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老头和一个孩子用驴驮着货物去卖,卖完回来,孩子骑在驴上,老头跟着走。路上的人见了,就责备孩子不懂事,怎么可以让老人步行呢?于是孩子和老头换了一下,又有人看见了,说这个老头竟然忍心让小孩子走路。老头赶忙把小孩子抱上来,一起骑着驴走,看见的人说他们对驴很残酷。他们只好都下来,走了不久,又有人笑他们了,说他们很傻,空着现成的驴却不骑。老头对孩子叹息说,我们只剩下一个办法了,就是两个人抬着驴走。
盲从别人的意见,不能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结果会是很荒唐的。“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鲁迅强调要做一个思索者和观察者,观察者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但如果没有练习过观察力,所得还是有限的,“所以要观察,还是先要经过思索和读书”。
总之,我的意见是很简单的: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第四篇:《好读书,读好书》教学设计 (全)
《好读书,读好书》教学设计(全)
《好读书,读好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阅读单元“求知”这一话题,以读书为主线,设计了看名人怎样读书、七嘴八舌话读书、“网上阅读”大家谈和与书籍结伴而行四个活动。通过活动,以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学会读书的方法,在阅读中实现“求知”愿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好书,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
2.借助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3.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并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和负责学习机制。
4.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学生对照自己的读书实践,找出自己在读书习惯、方法和对书籍的选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写出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活动过程:
一、成立合作小组
1.教师明确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向学生介绍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需阅读、理解和搜集的资料,活动的目的,学习的程序。给出例子,回答学生的质疑。
2.有效合理的分组。
(1)小组人数:4~6人
(2)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原则上应包容好、中、差三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因为在学生能力差别大的小组内更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和多样化的思考,能给出并接受更多的理解)在空间位置上应以彼此距离接近最好,以便于沟通交流。
(3)任务分配:让小组中的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通过承担互补或互联的任务,使小组成员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
3.调查小组成员读书情况,撰写相关调查报告。(学生可参照第五单元调查报告写作方法的介绍)
二、活动步骤
(一)课外合作学习部分
活动一:名人与读书
1.由小组内各成员依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通过图书馆、书店、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经验和趣闻轶事。同时,鼓励学生注意利用社区资源访问身边的有关人士,如图书馆馆长、书店经理、政府官员、学校校长等,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2.小组根据组员的特长和资料搜集情况,选择其成果展示的方式(“名人读书名言”的集子、“名人读书经验”的墙报和手抄报等),并由学生动手制作。.全班活动,每组选派一名学生在班内交流,完后,请其他组学生谈听后感。形成班级的合作学习氛围。(学生讲一个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其他同学谈自己的体会)
3.组织一次组内的“名人读书故事会”。
活动二:读书大家谈
讨论话题包括: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经典作品的关系?怎样理解“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如何看待网上阅读?(也可由学生自行设计其感兴趣的话题)
1.由各小组根据其小组成员的意向确定研讨的话题。
2.学生参与活动的步骤是:
(1)联系实际,研究、提出自己对这一话题的看法、观点,以及支撑的理论依据或事实依据(可以引用名人包括身边名人的言论证明自己的观点);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兴趣、方法、习惯、对书籍的选择)。
(2)在小组内开展交流,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智慧。
(3)认真听取同样的意见、观点。
3.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整理出一份代表小组意见的材料,并选择一名组员准备参加班级内的交流。
(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思考、解释、倾听、综合和分析,并领悟一些读书的心得)
活动三:与书籍结伴而行
读:小组成员以自主选择或同伴推荐的形式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教师可建议学生选择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书开展组内阅读,以有利于产生共同的话题)
听、说:与小组成员交流,报告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
写:撰写关于读书的作文(摘录、体会、改写、缩写、部分内容扩写、文章续写等),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表达,同时要求他们的作文在组内进行交流,并经过小组内1~2位组员的校订(包括错别字、词语的使用、病句等的订正,对文章构思、材料的选择等的建议),并在文后签下校阅同学的名字。
建立相对固定、较为长期的读书小组:确定成员、拟订保障制度。
(二)课堂活动部分
导入:Flash音乐画面──在悠扬舒缓的音乐声中,显示几则关于“书”的名言:
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刘白羽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读不同的书可以有不同的收获:1.开卷有益;2.有益之书“多读”“广泛读”。引用培根的《谈读书》中名言:照应此主题──喜好读书,读有益之书。
板块一:名人与读书
1.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名人读书名言》集、手抄报、格言书签等。
2.听故事、说感受。(有可能的话,放录音、看录像;听电台、电视台讲名人读书故事──了解故事,学习讲故事的方法)板块二:读书大家谈
1.各小组派出同学阐释对“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经典作品的关系?怎样处理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的关系?如何看待网上阅读?……”等问题的看法(可引证身边名人的观点),开展班级内的讨论交流。
2.同学们向被邀请的教师或作家、计算机行业人员等,进行现场的访谈和咨询,请他们谈对以上问题的看法。
板块三:我们怎样读书
1.小组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
2.读书的故事(学生作文展示)。
3.好书推荐(两分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4.向同学推荐本组建立和拟建的中长期、相对固定的读书机制。
小结:
小组活动小结:(同学的自评或互评)
商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展示学生成果:《名人读书名言》集、手抄报、格言书签等。
教师小结: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无创新措施)。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读书机制。
第五篇:好读书读好书
好读书读好书
作为教师最幸运的就是能与书打交道,有机会多读书。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古人云:书中日月长。书中有秦汉的冷月,唐宋的乐舞,明清的悲歌。将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尽展眼底。在有月无月的夜晚去见曹雪芹,去拜访罗贯中,去聆听鲁迅大师的教诲,瞬间完全进入了心灵被净化的状态,以书为伍,少一份浮躁,多一份清纯。少一份庸俗,多一份儒雅,感到心灵充实丰盈,思想豁然开朗。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时,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使你心情平静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的享受。有了书,就像鸟有了翅膀。为了自由地翱翔于蓝天,就让我们养成好读书吧!
单单是好读书就可以了吗?你一定会说“开卷有益”吗!但真的如此吗?
在英国有位叫亚克敦的人,他的书屋里堆满了各科各类的图书,而且每本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听到这里你是不是有一种敬佩之意油然而生。但我们忽略了一句话“有好书并不一定能读好书”。“读好书”这一词的意思应该是深刻理解所读书的含义,并且使读得书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有意义,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不能如这位亚克敦,他虽然读了很多书,零零碎碎的记住了不少知识,可是当别人问他时,他总是七拉八扯说不清楚。为什么呢?这里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不善于读好书。那么怎样才能把书读好呢?
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所谓循序渐进就是按一定的步骤渐渐深入。不要一味要求自己读多少本书,读书的目的在于对自己读的书要层层深入,点点把握。这一观点我也是在我们的读书活动中渐渐领悟到的。
刚开始读书的时候,我每次来读书总是随便拿起一本书就读,写上几页笔记就完了。几次下来,一总结好像没什么收获,后来,我就改变了方法,选中一本书认真地,反复地去读。这学期,我就选了魏书生老师的《给青年教师的建议 》这本书,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收获。第一次读这本书,我被魏老师的睿智与幽默所感染。他独特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令我耳目一新,使我改变了一些教育理念,吸取许多好的教育方法。第二次读这本书,我被魏老师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所折服。如他认为采取一点虚无主义的态度来小视自己就会淡化世俗的功利。特别是他的四字秘诀“松、静、匀、乐”让我们在纷乱复杂社会里,在紧张激烈的人际中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坚守住快乐的心灵。这是多么值得深思啊!也许再次去读我还能汲取到更多的思想精髓。总之,在读书活动中我不仅养成了好读书的习惯,还学会了熟读而深思的,不断地读好书,让书的精髓融入我的生活,融入我的生命。为了让我们的生命
之花开的更加绚丽多彩,富有活力,那就让我们好读书而读好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