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课程实施总结
河西小学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我校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在校本课程实施的基础上,继续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工作力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现将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加强校本培训,使全体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利用业务学习、教研活动、校本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上网学习等方式,使全体教师重新确定课程理念,在思想观念上进行一场革命,使教师由教材的使用者转达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通过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引导教师关注人的发展、充分利用和开发新的课程资源。通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使教师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认识到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起到的特殊作用。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求,恰当地选择和调整教学方法。
二、校本课程的设置:
1、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爱好及本校的课程资源,本着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贯穿本校的办学理念,设置校本课程。
2、校本课程的任课教师认真学习各科《课程标准》,依据校本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课程资源,编写教材。一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写出了教学反思,在校本课的授课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校本课程设置:
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以“情感关怀”育人模式为主导,创建特色学校的办学思路。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担任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工作的教师工作热情高涨,积极性高。
4、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包括教师开发课程的方案的评价,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教导处制订出评价细则,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其结果记录到教师成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中。
5、学校领导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置给予高度重视,深入了解教师的具体工作,经常检查教师的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通过检查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将调查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后,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对课程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使校本课程的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
总之,对待成绩我们要清楚认识,对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将不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使我校的校本课程更加完善,更好的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第二篇:2009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
赵庄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地不断纵深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也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我校,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实践,发现了原来校本课程开发中一些做法的弊端。对此,我们相应听取了一些教师的意见,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又进行了研究讨论,对校本课程开发做了一定的调整。我们感到现在的校本课程开发方式不仅能充分调动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自主能动性,而且强化了教师之间的研究,突出了学生的特长发展,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大大增强了校本课程实施的实效性。现把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三个转变总结如下:
一、由集中授课向集中与分散授课相结合转变,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原来我校校本课程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把所有的校本课全安排在周三的第六节课,这样安排方便学校的统一管理,但同时存在学生下课串班活动时带来的不便,有时个别班级下课稍稍晚一点,便耽误其他班级正常活动。另外,统一授课还导致教室不够用,教师却有富余,不利于师资力量的充分利用。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把集中授课方式改变为分散授课和集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即教师根据自己特长及学校总体规划,自主选择校本课程、自主安排时间进行授课(自主安排时不可以改动法定课时),然后把自主选择、安排情况上报教导处,教导处根据学校整体规划做相应调整,同意后再反馈给老师,进行授课。音乐、体育、美术、微机、摄影等相关科目则定于周三统一上课,方便学生自主选择,促进学生特长发展。现在主要确定的科目有1—2年级的口语交际、趣味数学、文明礼仪;3—4年级的生活作文、数学探索、文明礼仪;4—5年级的综合实践、摄影、电脑编辑;5—6年级的口头作文等。
二、由课程多样化向相对集中转变,便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研究。原来我校校本课程共开设十几门课程,虽然更多的为学生创造了自主选择的机会,但因为种类比较多,教师之间缺少共同研究学习的机会,教材的开发和编写都受到一定的制约,校本课程发展缓慢。因此,我们调整了相关科目,把原来语文这一门类中的成语天地,美文欣赏、语文百花园、阅读赏析等科目全部浓缩在作文系列中,因为作文就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在进行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特长,有侧重的进行成语、美文、阅读等相关训练。这样,浓缩后的科目比较集中,同年级至少2人选同一科目,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研讨、交流,共同开发编写教材,不仅使校本课程授课更有实效性,而且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发展。
三、由随机命题、选题向课题研究转变,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原来校本课程的科目是教师自主随机申报的,学校充分尊重教师选择,没有做大的调整。这样使得选题多但比较零散,缺少中心研究议题。现在,学校在教育教学科研项目的基础上,调整了教师的选题,使多数教师选题与科研项目结合起来。如语文系列的口语交际、生活作文、口头作文,在这一系列研究中,教师不仅有研究的伙伴,而且不乏研究的热情,如邸向杰老师常把学生带到课堂外进行实际的对街道、行人、树木的观察、进行放风筝比赛,中高年级的语文老师还带领学生参观高原山庄、参观金山苑小区等。通过一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实践活动,学生写出的作文明显好于以前,这不能不说是作文研究后的收获。在语文教师共同研究的基础上,推动着我校的作文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另外,4—5年级的综合实践也是市级研究课题。我们利用校本课程时间亲自带领学生走上街道,进行交通知识的实际操作学习,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学到了书本上没学到的知识,而且在这样的实地学习中充分认识到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据他们的班主任反映,学生上过交通安全课后,安全意识更强了,学生间常常在放学时提醒要注意安全。
从以上事例反映出,这样确定的校本课程科目,既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教师潜能得以挖掘,又为学校的各级课题研究搭建了研究的平台,使课题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凸显了学校的教育科研办学特色。总之,在校领导的重视下,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面注重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空间,强调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彰显个性,充分发挥个体创造性的过程,更为学校发展有特色,教师发展有特点,学生发展有特长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我们也会在以后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使校本课程更有学校特色。
第三篇:校本课程实施总结
校本课程实施总结
课程专家斯基尔贝克指出:“设计课程的最佳场所在学生与教师相处的地方。”我校是一所以数学为主打特色的学校,多年的数学文化的积淀,形成了浓厚的数学氛围和深厚的数学文化底蕴。学校因生制宜、因校制宜,整合现有的校园文化资源,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玩转数学”,并全面有效地实施了该课程。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走近学生、走进课堂的过程,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为此,抓好课程管理、扎实环节落实、多方整合推进,使校本课程有序、长效落实,并在实施中不断调整,使其日斟完善。
一、层级管理,确保校本课程的长效落实
任何一门课要全面推进落实,有效的管理是必需。为了推进课程实施,学校高度重视,确立了以校级领导直抓总管、科室推进落实、课程教师具体实施的三级课程推进模式,确保课程实施中规划明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施课程到位负责。1.一级管理:学校领导负责总抓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主导的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全面规划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指导课程实施的总体方向,并采用定期开展校本课程实施小组会议和随机调查的形式,了解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课程实施方面的阶段性指导意见。
2.二级推进:科室部门具体落实
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由教科室和教导处联手推进,落实好校本课程教学时间、教师安排、过程管理以及具体活动指导等,为校本课程的有序化、常态化实施作保障。A.教科室统筹做好课程实施中的指导
校本课程建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比较亮丽的元素,它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有共通之处,更有许多不同之处。由于先前经验比较匮乏,也使许多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有许多模糊的地方,有如隔纱望月。基于此种情况,教科室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组织课程负责教师解读校本课程内涵,从理论的层面了解校本课程实施的一些基本措施。与课程骨干教师讨论、预见校本课程实施中可能遇到的一会问题,做到未雨绸缪。在具体实施课程中,请骨干教师上课程教学示范课,以此作引领,共同探讨,摸索着前进。B.教导处跟进课程实施中的过程管理
校本课程作为一门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一样,需要进行过程化管理。我校“玩转数学”校本课程安排在三至六年级同学中实施,并将课程纳入课表,每周设定一节,确保课程有效落实。期初要求每位课程负责教师安排好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学内容安排,每月组织相关人员对校本课程实施教师的备课、活动反思进行检查打分,并纳入“七认真”教学评比。如此有执行力的过程管理,确保课程实施不落空,不流于形式。
C.三级落实:课程教师具体实施
课程的实施,最终落实到课程教师头上。我校“玩转数学”校本课程,在教师配备上还是比较显力度的。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相整合,配置了一名专职教师与多名兼职教师,师资比较稳定。课程教师以“玩转数学”为基准,带领学生开展相关的主题研究性学习,在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和展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锻炼各项能力,培植学习自信。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注重过程资料的搜集与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将课程的实施落实到位。
二、扎实推进,促进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为了扎实、有效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我校采用由点及面的逐步推进形式,加强课堂研讨,采取多样的活动方法,切实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1.试点辐射,拓展课程实施范围
我校是一所镇村一体的联合小学,下设四所辅导校,为了全面推开“玩转数学”这一校本课程,我们先从中心校四、五两个年级入手,展开试点,探寻课程活动的实施措施和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与摸索,课程实施的过程与方法逐渐明朗,形成了“我观我思”、“边玩边探”“评价思行”这三个总体的活动序列,学生在“玩”中确立主题、制定方案、动手实践探究、分享成果,在“玩”中反思、评价。看到时机日益成熟,将课程实施推广至三至六年级,并辐射至四所村小,拓展了校本课程实施的面,建立起比较全面的校本课程实施系统。2.有效研讨,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教师的课程指导能力,是确保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近两年,市局组织开展的有效教学及课堂观察活动异常热烈,结合校本课程的自身特点及现有师资状况,我们尝试着开展镇村联合教研、同题异构、送教下村小等新的教研形式,努力践行有效课堂理念,提高教师的有效课堂的执行力。A.镇村联合教研
我校校本课程教师比较分散,尤其是村小校本课程教师,有的一校只有两名甚至一名,如何开展教学研讨就成了比较大的难题。基于这种特殊的原因,我们采取了镇村联合教研的形式,跟通其他学科,单周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通过网络进行,组内教师对本课题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思考,然后由执教者进行整体备课,同时整合入其他教师的建议,形成一份实施方案。双周进行集中的课堂联合研讨,镇村校本课程的教师,集中一处,由执教者开设课堂教学研讨课,集体评议。如在“家庭节水小探密”、“小小数字学问大”等镇村联合教研中,大家对开题课的课堂模式,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在《商场促销风》、《我家的几何图形》的调查指导活动中,也逐渐摸索出比较实在的指导方法。镇村联合教研,以中心校教师为引领,极好地带动了村小教师的课堂实施水平,夯实了课程实施的能力基础,全面提高了课堂实效。
B.同题异构研讨
本学期,我校又推出了同题异构课堂研讨形式,这种研讨形式,有利于教学设计的横向比较,有利于教师之间思维的碰撞与相互激发。期初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我们校本课程组共同商定以“采访问题的设计指导”为研讨主题。每月开设一次同题异构研讨课,课后在校本课程备课栏目开设“同题异构研讨课讨论专区”,上课教师的教学反思以及听课老师的听后感想、思考,传于专区中,供所有教师学习讨论。同题异构的专题研讨,能够较快地提升教师对课型的把握能力,以及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C.送教下村小活动 村小教师外出培训与学习的机会相对比较少,在教学中获取新的教学理念的渠道也不是很多,总体的教学处于相对的半封闭状态。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力,学校组织校本课程教师队伍中的骨干教师,每学期开展一次送教下村小活动。在送教活动中,将校本课程实施的一些经验带过去,以及帮助解决村小教师实施课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互相交流,相互促进。3.模块设置,形成课程实施序列
“玩转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共两册,以数学思想、数学文化为基本内涵,挖掘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资源,通过提炼整合,形成了“学校与数学”、“家庭与数学”、“社会与数学”、“文化与数学”四大模块,每个模块又分列两个主题。四大模块相对独立,又必然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校本教材体系。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基本一学期一模块,比较集中地对两个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比如第二册“家庭与数学”模块中,就分设了《家庭节水小探密》、《小鬼当家新体验》,两个主题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在前一个主题活动中,学生通过调查家庭每月用水情况、实验节约措施、提出节水金点子的活动中,了解到家庭中存在的浪费水现象。而从后一活动中,学生争当家庭小主人,开展一日当家体验,从关注家庭节水至关注家庭节能、节约物品消费,是对前一主题的有效拓展和延伸。
序列化地实施校本课程,使学生活动的视角得到了延展,并将研究活动推向了深入。4.有机调整,增强课程实施效度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根本宗旨,校本教材的编写,是基于学生的实际与学校的实际,但理论层面的设计编排与具体的实施,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而,手头的校本教材还有个再度开发的过程,弹性较大。这就要求校本课程教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可照本宣科,搞一刀切,而要注重联系班级学生的具体状况,努力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提高活动实施的可操作性为基准,及时作出适当调整。
如在开展《商场促销风》这一主题活动中,教材中提供的可供参考的活动小主题有“商场有哪些促销种类”、“打折活动的实质”、“顾客该怎样理性消费”等,结合研究问题的价值意义与可行性分析,“打折活动的实质”没什么研究价值,因而在教学中调整为“促销活动宣传方式的研究”,这样的小课题更具操作性,也更紧扣主题。另外,活动中又增设了去某大润发超市进行实地调查这一实践环节,让学生亲临现场,感受促销活动的浓烈氛围,通过与商家的面对面接触,深入了解促销的形式手段及促销产生的影响。
三、整合联动,丰富校本课程的实施渠道
作为一门课程,单纯地依靠每周一课的教学,显然还是比较单薄的。因而,将校本课程活动有机地与学校学科教学、各项活动相整合,进一步丰富校本课程内涵,推动校本课程实施向纵深行进。1.与校节活动整合
学校校节活动是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是营造校园积极向上、科学活泼、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渠道。我校校节活动精彩纷呈,有“金丝语”阅读节、“金点子”科技节、“金头脑”数学节、“金手指”象棋节等。整合校节活动,将校本课程内容与校节主题活动相贯通,依托实践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传承优良的品质。如在上学期开展的主题为“低碳生活 科学理财”的“金头脑”数学文化节中,整合校本课程主题《存钱学问多》,在学生中开展家庭低碳生活调查、零花钱的调查研究,聆听 “科学使用零花钱”的专题讲座,学生兴趣盎然,寻找生活中高排放碳的行为,提出低碳生活倡议。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意义实在。2.与学科教学整合
“玩转数学”校本课程的内容设置、活动形式,本身都与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脱离不开。在课程实施中,整合活动内容、整合活动时间、整合教师资源,使校本课程的实施更加得力,更好地走向常态化。A.内容上的整合
校本课程的内容,与数学、语文、科学等基础性学科是密不可分的。如第二册校本课程教材中《走进古老的数学之谜》,其活动中涉及的古老数学著作、数学趣题以及数学思维方法,都是数学学习的范畴。再如第一册中的《我看校园绿化》,其中的关于树木花草的种类等,与科学上的探究活动是紧密相连的。校本课程与学科内容的整合,使得活动更加丰富,更具立体感,也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广开思路,相互贯通,实现活动的最大效益。B.时间上的整合 校本课程的实施,在时间的安排上,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相整合。在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两课时的基础上,将校本课程教学纳入其中,进行有机协调,增加课程实施的弹性管理。校本课程一般每学期安排两个主题,可也在综合实践活动穿插着进行,也可以整合进综合实践活动中。课程教师在具体的实施中,有着一定的自主权,这样便于教师能更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实现优化教学。C.人力资源的整合
人力资源整合(Human Resource Intayration,简称为HRI)是指依据战略与组织管理的调整,引导组织内各成员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朝同一方面靠近,对人力资源的使用达到最优配置,提高组织绩效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又动口,丰富的资料查阅、实地调查、采访活动等,都离不开相关教师的指导。活动动的涉足面也较广,要使学生能顺利开展活动,不仅需要有各种理论知识的支撑,更要有多方技能的扶持。特别是一些技术层面的指导,单靠校本课程教师一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因而整合校园中其他科任教师以及家长、社会人士的资源力量,使之共同成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如学生在制作电子小报、成果课件中,可以将信息技术教师的力量整合进来,有效指导学生掌握这方面的技能。如《存钱学问多》这一主题活动中,整合银行人员这一资源,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存钱的步骤方法,为达成活动目标提供帮助。3.与项目活动整合
在我校数学特色的传承与引领下,我校数学项目活动应运而生,有“智力七巧板”、“数学综艺”、“数艺诗情”、“算24点”、“生活数学”等。活泼有趣的数学项目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寓教于乐,妙趣横生,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将校本课程与项目活动相整合,形成了活动的许多契合点。如将校本课程中的《我爱小小七巧板》的教学,与“智力七巧板”社团活动相整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认识七巧板、单副七巧板的拼搭、多副创意拼搭等的活动,使学生既获得了相关的七巧板的组合拼装知识,又在研究活动中培养了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同伴合作能力。
在校领导的重视下,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面注重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空间,强调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彰显个性,充分发挥个体创造性的过程,更为学校发展有特色,教师发展有特点,学生发展有特长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在课程的实施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教师对教材的再度开发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如何让学生有更大的积极性投入校本课程的学习,还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们也会在以后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使校本课程更具长效的发展机制,更能体现学校的发展特色。
第四篇:校本课程实施情况
新兴中学校本课程情况介绍
我是新兴中学音乐教师刘冰。下面由我来介绍我校校本课程情况。我到新兴中学不到一年的时间,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对我校的校本课程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从2005年开设校本教材以来,我校一直在不断探索适合我校的校本课程,曾经使用过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校本课程,从2011年9月份开始到现在,我校采用的是有关电声音乐的校本课程。下面,我从选题、设计、实施三个方面介绍我校校本课程情况。
一、选题 我校是我区一所重点的城市中学,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一直走在我去其他中学的前面,这一点是我校开设有关电声音乐的基础。选择有关电声音乐课程一方面是它与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其次是电声音乐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这也是我校课设这一课程的动力所在。
二、课时设计
我校以地方教材为主,校本教材为辅,在教育大纲的要求下实现个性化教育。在具体的操作上,七、八年级保证地方教材每周每班1课时,校本课程七年级每周每班1课时,八年级两周每班1课时。
三、实施
1.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引领和指导的作用,一切的知识和内容需要学生自主探究来完成。例如,在课前教师交代本课时要研究讨论的课题,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收集图书、杂志、网络平台等手段收集材料,课上与老师和同学来完成本节课课题。
2.采用小组合作的手段展开教学活动。每班分成几个小组,由组长分给组员任务,并负责整理材料。每小组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收集整理材料。例如,利用文字叙述、表格、ppt、图片等等形式整理材料,每小组可以根据本组同学不同的特点,采用不用的手段展开学习。3.采用学生展示的形式,交流成果。学生利用1课时收集整理,第2课时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小组之间相互补充,评价交流。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和视也锻炼了学生的表现力。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生对电声音乐知识及欣赏能力有了系统的掌握,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学生的表现、表演能力也提高了,但是在开展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学生只是停留在欣赏的阶段,没有实践的过程。
2.八年级的内容有些触不可及,好像学生就变的有些被动。借助这次教研活动的机会想听听大家的建议。
解决问题:
1.学生只是停留在欣赏的阶段,没有实践的过程。基于这样的现状,我利用电脑软件,让学生通过对软件的操作,感受电声乐器的驾驭感,让学生体会到演奏电声乐器的真实感。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热情高涨,把校本课程推向了高潮。2.八年级的内容有些触不可及,好像学生就变的有些被动。
我把校本课程的分成两个阶段,七年级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结构和欣赏能力的提高阶段,把初级内容作为基础,使学生建立初步欣赏能力。八年级进行软件的操作和乐器的演奏阶段,这样内容不至于过于深奥,学生也能一直保持学习热情。
第五篇: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总结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总结
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全面教学,至今已经开课三个学期,全面步入了正确的运行轨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步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的精心编制,促进了校本课程的有序运行。
为了正确引领和有效促进校本课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我校于学期初依据新课改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就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与学期教学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和具体做法:
1、继续完善文本教材的修订与编写工作。
首先要抓紧一切时间尽快完成校本教材教师用书的编写印刷工作,为任课教师提供坚实可靠的教学文本保障。
其次要抓紧时间,创造条件,对主教材进行重新修订。
2、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首先要定期组织课程实施专题工作会议。
其二要组织必要的教师教材教法专题培训。
其三要定期深入基层学校对全体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必要的业务调研和技术指导。
3、各基层学校学校期初要编写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末
要做好专项教学工作总结。
4、各基层学校要组织任课教师学期初要制定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学期末要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要求撰写一定量的专题经验总结、案例或论文。
5、任课教师要认真规范地编写教学预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校本课程教学,一是要背诵,二是要熟练地朗读,即容易背诵的背诵,不容易背诵的要熟练朗读。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将定期深入各校检查验收。
6、各基层学校要把本项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纳入教学议事日程,扎扎实实,加强课程管理与教学指导。
二、认真全面执行学期教学计划,保证了校本课程的全面发展。由于计划制定切合实际,指导性强,保证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促进了校本课程全面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探究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1、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积累古典文化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古诗文积累的方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总结出了“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吟诗句,背诗文”的古诗教学四步法。
2、关注方法,加强古诗诵读指导。
掌握良好的诵读方法对学生学好古诗文有很大帮助。本学期中心小学教师就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总结出了“知诗人——解诗意——体诗情”的古诗词学习三步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二是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 的名诗,杨万里的《新柳》。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进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三是想象入境法。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内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1、古诗卡学习达级活动。
以古诗卡中的古诗词为基点辐射,连带出其他相关的古诗来学习。采用自由背诵,注意等级差异。在古诗词背诵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潜
力,积极背诵古诗词。每背过八首古诗词,便可获得相应等级的称号,依次为诗客、诗侠、诗仙、诗神、诗圣,学生们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热情参与。家长们也热情配合,学习气氛高涨。有的学生甚至背过了《明日歌》《琵琶行》等难度大的诗词。
2、组织诗朗诵会。根据各年级所学内容,从所学古诗词中精选20首,让各班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通过配乐朗诵,背诵,表演等活动形式,评选出优胜小组和背诵大王。这些活动开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诵读热情,学习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于必背的篇目教师们能做到严格把关,确保质量。每一首古诗词的通过,教师们都经过学生自背、家长检查、学习小组检查、课堂抽查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
二、困惑与设想
(一)尽管我们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是仍难免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与困惑。
1、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现象。如校本课程究竟与国家课程在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思路上有什么异同,校本课程究竟要讲到什么程度才是合适状态。
2、教材问题。现在,学生手里没有教科书,原因是资金问题,学校承担不起,又不能向学生收费。
(二)下步设想。
1、加强教师培训,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的探索与研究。
2、努力探索资金解决途径,力争尽快让学生拿到实验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