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和创新

时间:2019-05-11 23:0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和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和创新》。

第一篇: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和创新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和创新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缩小城乡差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的需要;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率先突破的需要;是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的需要;是根本改变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体制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口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利,实现同工同权;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城乡资源;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在谈到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有什么突破和创新时,徐强表示,在很多方面都有突破和创新,是我们统筹城试验区的一个重要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配套政策体系的创新上有突破。以往其他城市开展的户籍制度改革,多数是就户口讲户口,就户籍谈户籍,这次我们的户籍制度改革包括了土地、社保、教育、卫生等等十多个方面的相关工作,我们实现了城乡之间的制度上的有效衔接。比如养老保险,允许退出宅基地的农民转户以后,可以参照农转非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提高转户居民的保障水平。第二个创新,我们在准入条件上有创新突破。我们适度放宽主城区,进一步放宽区县城,全面放开乡镇的户籍管理。通过分三级设置户籍管理的准入条件,重庆市将成为全国户籍准入条件最宽松的城市之一。第三个创新,我们设置了农村土地退出的三年过渡期,允许农民在三年过渡期内考虑退出承包地的问题。第四个方面,我们考虑了有偿的退出,退出以后都可以得到一笔补偿,可以在城市里安家落户。

1、为什么要开展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

答: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缩小城乡差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的需要;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率先突破的需要;是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的需要;是根本改变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体制的需要。

2、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有什么意义?

答: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口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利,实现同工同权;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城乡资源;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

3、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分两个阶段推进:

①2010至2011年,重点推进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登记为城镇居民,解决户籍历史遗留问题,力争新增城镇居民3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由目前的29%上升到37%。

②2012至2020年,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力争每年转移80—90万人,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7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主城区集聚城镇居民1000万人,区县城集聚城镇居民600万人,小城镇集聚城镇居民300万人。

4、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按照统筹规划、自愿有偿、积极稳妥、综合配套、促进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5、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对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有什么要求?

答:市委三届七次全会把户籍制度改革纳入了十大民生工程,本届市委任期内,用两年半时间,解决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2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属、40万失地农民和70万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6、重庆市户籍制度转户重点群体是什么? 答:分两类重点群体:

①有条件农民工及新生代。包括在主城区务工经商五年以上、在远郊区县城务工经商三年以上的农民工、农村籍的大中专学生和新增退役的农村士兵。

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包括1982年以来全市已用地未转非人员、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失地未转非人员、城中村未转非人员和农村集中供养五保对象。

7、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是什么?

答:以解决有条件农民工及新生代转户进程为突破口。因为重庆是“农民工输出大市、就业大市”,在市内务工的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产业工人,在城市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有较好基础,已初步具备城市生活条件。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已与城市接轨,对子女在城市就学的诉求强烈,融入城市生活没有大的障碍。

8、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政策体系是什么? 答:重庆对农民转户进城设计了“3+5”政策体系。

①“3年过渡”是指对农村居民转户后承包地、宅基地的处置,设定了3年过渡期,允许转户农民最长3年内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地的使用权及收益权。

②“5项纳入”是指农村居民转户后,可享受城镇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政策,实现转户进城后“五件衣服”一步到位,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真正体现“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

9、农村居民转户后有什么好处? 答:有八大好处: ①转户居民退出承包地,可以按照本轮土地承包期内剩余年限和同类土地的平均流转收益标准得到相应补偿。

②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房的,将获得3笔补偿资金。一是参照同时期区县(自治县)征地政策对农村住房及其构附着物给予的一次性补偿。二是参照地票价款政策给予的一次性宅基地使用权补偿。三是参照地票价款政策给予的一次性购房补助。

③在住房方面,可申请公租房居住,条件成熟时,还可以登记为购买。同时,鼓励转户居民购买普通商品房,符合条件的可纳入廉租住房保障。

④在养老方面,可参加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到年龄后可领取每月至少500元养老金。

⑤在医疗方面,可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享受相应医疗保障。

⑥在教育方面,转户居民子女可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就读城市学校,享受与现有城镇学生的同等待遇。

⑦在就业方面,劳动年龄段的转户居民可以享受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自主创业可以享受城镇创业扶持政策,就业困难人员还可以享受“一对一”的就业帮扶,以及公益性岗位的托底安置政策。

⑧在社会救助方面,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可按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10、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有什么突破和创新? 答:有四大创新突破:

①配套制度体系的创新突破。设计了土地、社保、教育、卫生等10个方面的政策,实现了城乡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

②户籍准入条件的创新突破。按照适度放宽主城区、进一步放开区县城、全面放开乡镇户籍的总体思路,分三级城镇设置了户籍准入条件,我市将成为全国城镇户籍准入条件最宽松的城市之一。

③土地制度设计的创新突破。实现了有偿退地,设置了过渡期,有利于农村土地资源得以有效盘活。

④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创新突破。允许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的转户居民参照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提高了转户居民的保障水平,是户籍改革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最大创新。

11、怎样概括重庆户籍制度改革?

答: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综合配套,自愿有偿”。

①综合配套,是指我市户籍制度改革为了消除附着在户籍上的城乡差异,摈弃了“就户籍改户籍”的做法,综合配套设计了土地、社保、教育、卫生等10个方面的政策,形成了系统的制度体系。

②自愿有偿,是指整个户籍制度改革的设计和推进过程中,都充分体现了尊重农民转户意愿的思想。同时,实行有偿退地,与现行无偿退地的转户政策相比,增强了转户吸引力。

二、户籍准入条件

12、远郊区县农村居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登记为城镇居民: ①自愿就近就地登记为城镇居民; ②购买商品住房可登记为城镇居民;

③在主城9区务工经商五年或在远郊31区县城务工经商三年以上,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可登记为城镇居民。

13、在主城区购买二手房,可否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以直接向购房所在地派出所提出入户申请。

14、远郊区县农村居民在主城区务工超过5年,申请到公租房,可否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以将本人及共同居住的配偶、子女、父母户口迁到公租房所在地入户。

15、远郊区县农村居民在主城区租房居住,可否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只要务工经商五年以上的,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就可以在主城区落城镇居民户。

16、在远郊区县务工2年的本市籍农村居民,能否将户口迁入远郊区县城落户? 答:在远郊区县务工经商三年以上、具有合法稳定住所,才可登记城镇居民户。

17、农村居民在远郊区县城兴办实业,能否将户口迁来入城镇居民?

答:只要满足三年累计纳税5万元或一年纳税2万元以上,有合法稳定住所,就可以登记为城镇居民,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随迁。

18、本市籍优秀农民工可否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凡被评为优秀农民工的,本人及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登记为城镇居民,不受务工经商年限的限制。

19、大中专、中职技校录取的新生如何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以持户口簿、录取通知书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直接办理,也可凭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所在地派出所办理。

20、在校的大中专、中职技校学生,可否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以将户口地迁入学校集体户或就地登记为城镇居民。

21、农村居民可否投靠城镇父母,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我市农村籍成年子女可以自愿投靠到城镇赡养身边无子女的年老父母。

22、农村父母可否投靠城镇子女,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以向子女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申请。

23、农村居民投靠农村子女,可否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自愿在子女户口所在地登记城镇居民户。

24、农村居民可否投靠城镇配偶,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以向配偶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转户申请。

25、农村居民投靠农村配偶,可否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自愿在配偶户口所在地登记城镇居民户。

26、农村五保对象可否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以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就近就地登记为城镇居民。

27、农村籍现役士兵,退伍时可否直接转户为城镇居民? 答:在退役的时候可以自愿申请登记为城镇居民。

28、已退伍的农村籍士兵,可否申请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可以自愿就近就地申请登记为城镇居民。

29、购房迁移登记为城镇居民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材料? 答: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①入户申请书;

②本人及随迁人员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③房产证、购房合同;

④配偶、子女、父母随迁的需提供结婚证及亲属关系证明。

30、符合务工经商转户条件,登记为城镇居民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材料? 答: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①入户申请书;

②本人及随迁人员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③务工经商证明; ④住房证明;

⑤配偶、子女、父母随迁的需提供结婚证及亲属关系证明。

31、符合投资兴办实业转户条件,登记为城镇居民需要提供什么材料? 答: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①入户申请书;

②本人及随迁人员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③纳税额度证明; ④住房证明;

⑤配偶、子女随迁的需提供结婚证及亲属关系证明。

32、农村居民就近就地登记为城镇居民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材料? 答: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①入户申请书;

②本人及随迁人员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33、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登记为城镇居民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材料? 答: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①入户申请书;

②本人及子女的户口簿; ③住房证明;

④本人与未成年子女的亲属关系证明。

34、夫妻投靠登记为城镇居民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材料? 答: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①入户申请书;

②本人及随迁人员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③住房证明; ④结婚证。

35、父母投靠子女登记为城镇居民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材料? 答: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①入户申请书;

②本人及随迁人员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③住房证明;

④结婚证及亲属关系证明。

36、农村居民在哪里申请登记为城镇居民? 答: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向迁入地公安派出所提出转户申请。

37、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农村移民转为城镇居民有哪些程序?

答:在移民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向市国土房屋管理局申报核批农转非指标。根据核批的农转非指标,区县(自治县)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负责办理移民农转非相关手续。

38、已征(占)用地未转非人员如何转为城镇居民?

答: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向市国土房屋管理局申报核批农转非指标,公安机关根据核批的农转非指标办理转户手续。

三、宅基地处置

39.农村宅基地退出的主体是谁?

答:农村宅基地退出的主体是指符合我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规定的准入条件、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村居民。

40、农村居民转户后是否可以保留宅基地?

答:整户登记为城镇居民的,可在3年内继续保留宅基地;部分家庭成员转户的,其家庭宅基地可继续保留。

41、农村居民整户登记为城镇居民,是否可以退出宅基地? 答:在自愿的基础上,可以退出。

42、农村居民转户后退出宅基地,能否得到补偿?

答:农村居民整户登记为城镇居民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应当给予补偿。

43、农村居民转户退出其宅基地,可得到哪些好处? 答:有三大好处:

①农村居民转户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可获得参照征地政策规定的农房及构(附)着物给予一次性补偿,并以及购房补助。

②具备条件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在城镇规划区内统一规划建设转户居民集中居住点。转户居民可按区县(自治县)的规定申请购买。③符合城镇保障性住房准入条件的转户农村居民,转户进城后可纳入保障性住房的保障范围。

44、整户转城镇居民,退出的宅基地及房屋如何补偿?

答:参照退出时区县(自治县)征地政策给予一次性补偿,并参照地票价款政策一次性给予宅基地使用权补偿及购房补助。今后征地时不再享有补偿权利。

45、家庭部分成员转为城镇居民,宅基地及房屋如何处理?

答:保留其在以后整户退出时获得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相应补偿的权利,不再享有取得宅基地的权利。待家庭成员整户转为城镇居民时,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并按整户退出时的标准补偿。

46、农村五保对象转为城镇居民,宅基地及房屋如何处理?

答:转户后由民政部门统一安排集中供养的,由农村土地整治机构建立专户、专账管理,所取得的土地利用增值收益按有关规定支付给民政部门,专项用于农村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

47、申请退出宅基地要经过哪些程序?

答:程序依次为:农村居民向入户地公安部门申请转户,批准转为城镇居民,向户籍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提出退地申请,签订退出宅基地协议,区县(自治县)审核审批,农村土地整治机构发放补偿费用,农民退出宅基地,补偿费用由农村土地整治机构为转户居民代缴养老保险。

48、申请退出宅基地应提交哪些资料? 答:需提交以下资料:

①自愿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申请表; ②农村房地产权证;

③转户居民家庭户口簿及家庭成员身份证明材料; ④集体经济组织同意转户退地的书面意见; ⑤在城镇有合法稳定住所的证明材料;

⑥迁入地区县(自治县)公安机关出具的转户确认通知书; ⑦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49、退出的宅基地位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外,由谁负责补偿?

答: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农村土地整治机构或指定的其他机构负责宅基地及建(构)筑物退出后的补偿。

50、退出的宅基地位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内,由谁负责补偿?

答:由原已批准确定的国有土地储备机构按其储备范围、农村土地整治机构的测算据实一次性支付补偿费;尚未确定国有土地储备机构及储备范围的,由所在区县(自治县)政府指定的国有土地储备机构按农村土地整治机构的测算据实一次性支付补偿费。

四、承包地处置

51、农村居民转户后是否可以保留承包地?

答:整户登记为城镇居民的,可在3年内继续保留承包地;部分家庭成员转户的,其家庭承包土地可继续保留。

52、农村居民整户登记为城镇居民,是否可以退出承包地? 答:在自愿的基础上,可以退出。

53、农村居民转户后退出承包地,能否得到补偿?

答:农村居民整户登记为城镇居民自愿退出承包地的,应当给予补偿。

54、农村居民退出承包地,按什么标准补偿?

答:补偿标准按照本轮承包期的剩余承包年限和年平均流转收益确定,具体的标准和办法由各区县政府制定。

55、农村居民转户后,按照什么程序退出承包地?

答:首先要向集体经济组织(发包方)提出书面申请,然后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书面的退地协议,协议需约定退地及补偿的具体事项。

56、退出的承包地面积怎样计算? 答:以承包经营权证上登记的面积为准。

57、退出的承包地由哪个部门负责补偿? 答:应由收回土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出资补偿。集体经济组织确实不能出资的,可按程序审核后由农村土地整治流转中心支付补偿。

58、退出承包地后,是否还存在原来的承包关系?

答:退出承包地后,原承包关系终止。获得补偿后,应当把承包经营权证交回集体经济组织。

59、退出的承包地的权属和用途可否改变?

答:退出的承包地,无论由谁出资补偿,其土地的所有权和用途都不能改变,仍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用于农业生产。

60、保留的承包地应该怎样利用?

答:转户农户对保留的承包地仍要管理好、利用好、耕种好。可以把保留的承包土地自行流转给其他农户或种田大户,也可以委托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代为流转,用于发展规模经营,决不能让承包土地闲置、撂荒。

五、社会保障

61、农村居民登记为城镇居民后,可以享受哪些社会保障待遇?

答:可以与城镇居民同等参加社会保险,同等享受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62、农村居民登记为城镇居民后,养老、医疗保障问题如何解决? 答:可以参加待遇水平较高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用人单位的,由用人单位统一参保,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费;没有用人单位的,可以个人身份参保缴费。没有条件参加上述保险的,还可以自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

63、哪些人员可以参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加养老保险?

答:本市农村居民登记为城镇居民,整户退出农村的宅基地,且年满16周岁以上的人员,可以参照渝府发〔2008〕26号文件规定,参加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64、按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保的好处是什么?

答:可以补建一定年限的养老保险。这对年龄偏大的“4050”人员和老年人员来讲,是一个重要机遇,“4050”人员可以一次性补足15年的缴费年限,老年人员参保后即可按月领取养老金(目前最低标准为500元/月)。65、如果只转户口,不退出农村的宅基地,其养老保险问题如何解决?

答:保留宅基地的转户居民,在城镇有用人单位的,可以随单位一起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没有用人单位的,可自愿从登记为城镇居民之月起,在户籍所在地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没有条件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还可自愿选择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66、过去已征(占)用地未转非人员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淹没失地农民,这次是否有机会解决养老保障问题?

答:这次户籍制度改革将一并解决过去已征(占)用地未转非人员及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淹没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这些人员在完善征地审批和农转非手续后,由所在区县(自治县)参照渝府发〔2008〕26号文件及相关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参保手续,按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67、转户居民参加养老保险,参保资金如何解决?

答:转户居民整户退出宅基地的,参保所需资金由退出宅基地的补偿费代缴。代缴后有剩余的,退还给转户居民;不足缴纳的,则由转户居民自筹资金缴纳。未退出宅基地但有用人单位的,参保所需资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纳。未退出宅基地也没有用人单位的,参保所需资金由个人按规定缴纳。

68、退出宅基地的转户人员参加养老、医疗保险,到哪里去办理?

答:退出宅基地的转户人员参加养老、医疗保险,应到退地所在街道(乡镇)社会保障服务所提出参保申请,办理参保手续。

69、退出宅基地的转户人员参加养老、医疗保险,需提交什么资料? 答:需提交的主要资料有:

①身份证、户口本的原件及复印件; ②近期彩色免冠照片;

③国土部门出具的退出宅基地后应领取补偿费相关手续; ④公安机关出具的转户相关手续。

70、转户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答:转户居民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在转户一年内参保的,不设待遇等待期(其他情况下需等待一年),缴费次月即可按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另外,困难群体(包括低保户家庭人员、重度一二级残疾人、低收入老年人)登记为城镇居民后,其享受的医疗救助特殊补助每年将增加50元。

71、农村居民登记为城镇居民后,可以享受哪些就业帮扶政策? 答:可享受以下一系列就业帮扶政策:

①纳入城镇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范围,平等享受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小额贷款及贴息等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帮扶政策。

②对有一技之长的,通过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帮助其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就业。

③对就业困难人员,作为就业援助对象,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开发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

④鼓励他们自主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等创业扶持,帮助其通过创业实现就业。

72、政府部门在加强转户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有以下措施:

①本市农村籍和农转非的初高中毕业生,凡没有升入高等院校的,可就读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并给予定额生活补贴,生活困难的给予定额学费补贴。

②对其他就业年龄段的转户人员,根据市场需求,以订单培训为主,加强转移培训,提高其转移就业能力。

③对企业新招用的转户人员,开展针对性强的岗前培训,使其尽快上岗和稳定就业。④转户人员参加转移培训和岗前培训,可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初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费用,给予全额补助。

73、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参加失业保险后,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答:主要包括:

①失业保险金(标准为农民工一次性生活补助金月标准的两倍);

②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门诊住院医疗补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失业人员丧葬补助金及其配偶、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金; ③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享受免费职业介绍、职业培训。74、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怎样参加工伤保险?

答:有用人单位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为其参加工伤保险。符合规定条件的,按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具体办法、经办程序及待遇标准等按《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75、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怎样参加生育保险?

答:有用人单位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为其参加职工生育保险。符合规定条件的,按规定享受职工生育保险待遇。具体办法、经办程序及待遇标准等按《重庆市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及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76、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农村移民已经办理农转非手续的,是否纳入征地移民农转非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对象?

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按照政策对农村移民已经办理农转非手续的,纳入征地移民农转非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对象。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安置居住在农村的移民,其后移民自行办理农转非手续的,不纳入征地移民农转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对象。

77、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非农业人口搬迁移民,是否纳入征地移民农转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对象?

答: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非农业人口搬迁移民,不纳入征地移民农转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对象。

78、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农转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程序?

答: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农村移民办理农转非手续后,在农转非移民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由区县(自治县)政府有关部门按渝府发[2008]26号文件规定,办理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六、教育卫生保障

79、户籍制度改革后,城镇中小学校建设规划有哪些调整?

答:全市将规划建设中小学学校115所,其中规划新建小学35所、初中40所、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40所,以满足城市人口增加后对教育的需求。

80、农村居民登记为城镇居民后,是否能够保障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答:调整校点布局,小学校点按照不超过儿童正常步行25分钟的距离进行规划设置,初中校点按照每所服务2—3个小学进行规划设置。

81、农村居民登记为城镇居民后,义务教育阶段将执行怎样的就读政策? 答: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享受与城镇学生一样的待遇。82、我市农村籍大中专学生转户后可以享受哪些政策? 答:可以享受以下政策:

①保留其在以后整户转移中获得宅基地及农房、承包地的相应补偿或收益的权利; ②符合资助条件的继续享受学费、生活费补助; ③符合条件的毕业后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

④在校期间办理农转非手续,并随家庭一起退地的,可参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加养老保险,建立养老保险关系,工作后接续参保。

83、已转户的大中专学生,毕业后有哪些优惠政策? 答:可以享受以下政策: ①纳入城镇就业扶持政策范围;

②提供就业服务,强化职业指导,搭建大中专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平台; ③引导农村籍和农转非的中职毕业生到基层、工业园区、中小企业等实现稳定就业; ④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等创业扶持,帮助其通过创业实现就业。

84、如何加强主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答:加强主城区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和优化,改扩建和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3-10万居民或街道办事处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2011年完成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85、如何加强远郊区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答:加快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进程,完善远郊区县城、小城镇居民聚居区的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支持县级医院(含中医院)标准化建设,到2011年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保障转户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

七、计划生育政策

86、转户居民的生育政策是如何规定的?

答: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继续执行原户籍所在地农村居民的生育政策。对已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当年起,在5年内继续执行原户籍所在地农村居民的生育政策。

87、转户居民是否可继续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答: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继续执行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特别扶助政策。对已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当年起,在5年内继续执行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特别扶助政策。

88、转户居民可免费享受哪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答: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继续执行农村免费技术服务政策。对已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当年起,在5年内继续执行农村免费技术服务政策。

89、转户居民可否享受独生女市内高校录取照顾政策?

答: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继续执行农村独生女市内高校录取照顾政策。对已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当年起,在5年内继续执行农村独生女市内高校录取照顾政策。

90、跨区县转户居民如何办理再生育服务证?

答:跨区县迁移户口的转户居民,向迁入地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提出再生育申请,按原户籍所在地农村居民的生育政策审批。

91、申请再生育服务的转户居民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答:需要提供以下资料:

①身份证、户籍证明、婚姻登记证明材料及其复印件; ②女方1寸免冠近照2张; ③原户籍所在地的农村集体经济成员证明(由村居民委员会出具、乡镇核实并盖章); ④公安机关关于转户居民(户籍地变更、户籍性质变更)原因、时间的证明。92、夫妻一方为转户居民,另一方为农村居民的,执行何地的生育政策?

答:转户居民一方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夫妻双方继续执行原户籍地农村居民的生育政策;转户居民一方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当年起,5年内继续执行原户籍地农村居民的生育政策;5年后,执行城镇居民的生育政策。

93、夫妻一方为转户居民,另一方为农村居民的,如何享受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或特别扶助政策?

答:转户居民一方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继续执行农村居民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或特别扶助政策;转户居民一方已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当年起,5年内继续执行农村居民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或特别扶助政策;5年后,不再执行农村居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和特别扶助政策。

94、转户居民在哪些情况下视为已享受了城镇社会保障待遇?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视为已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 ①已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 ②已进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 ③已参加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

95、跨区县转户居民如何办理奖励扶助、特别扶助手续?

答:已纳入迁出地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特别扶助对象的,在户口迁移的次年,凭迁出地的证明材料,为其重新办理资格确认手续。户口迁移后才符合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特别扶助条件的,向户口迁入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办理。

八、社会救助保障

96、农村五保对象转户后享受哪些政策待遇?

答:农村五保对象转户后,按城镇“三无”对象予以生活保障,不再享受农村五保待遇。

97、农村五保对象如何办理转户手续? 答:农村五保对象自愿转户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当地乡镇(街道)政府初审,区县民政部门复核,当地公安部门审批同意后,办理转户手续

98、农村居民登记为城镇居民后,是否可以申请享受城市低保?

答:农村居民登记为城镇居民后,因多种原因形成的贫困家庭,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按照低保审批程序申请批准后,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99、农村低收入家庭登记为城镇居民后,可否享受医疗救助? 答: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可按相关规定享受医疗救助。100、农村特殊困难家庭登记为城镇居民后,可否享受临时救助?

答:因患危重疾病、子女上学或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暂时困难的,可申请临时救助。

第二篇:重庆户籍制度改革

渝府发〔2010〕78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推动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与有关方面协商,现就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认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当前,现行户籍制度已不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惠及民生。户籍差异影响了社会公平。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赋予有条件的农民工城镇居民身份,有利于实现同工同权,使农民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

(二)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口集聚,加快城镇化进程。我市城镇户籍人口比重较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集聚城市人口,形成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三)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城农民工难以获得城市户籍,影响在城市的消费积极性。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农村居民进城后真正成为城市居民,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四)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城乡资源。长期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渠道不畅,成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交流障碍,有利于加快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林地等资源流动,提升城乡资源要素价值。

(五)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提升,繁荣农村经济。农村人多地少,生产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转户进城,有利于扩大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二、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以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户进城为突破口,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有序转移,逐步缩小附着在户籍上的城乡差异,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最终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全面促进“五个重庆”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全面助推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探索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总体设计,明确阶段性改革目标,分级设置准入标准,建立完善各类群体转户进城的制度通道,最终实现城乡户籍制度一体化。

二是自愿有偿。充分尊重农民转户意愿,依法办理,有偿退地,完善社会保障,确保农村居民进城后,生活得到保障,实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积极稳妥。充分兼顾政府的承受力和城镇资源承载力,分类分阶段有序推进,防止损害农民利益,防止农民流离失所,防止出现城市贫民窟现象。

四是综合配套。强化制度设计,通过改革创造资源增量,以市场手段将资源增量变为财富,以财富增量推动实现改革目标。

五是促进发展。着力消除人口自由流动障碍,激活城乡各类要素,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

结合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自然环境、资源承载等因素,分阶段推动人口向小城镇、区县城、主城区1000平方公里区域内聚集,实现市域内户籍合理转移,逐步建立城乡人口和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体系。

2010―2011年,重点推进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转为城镇居民,解决户籍历史遗留问题,力争新增城镇居民3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由目前的29%上升到37%,实现转户人口在主城、区县城、小城镇三级城镇体系的合理布局。

2012―2020年,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建立完善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卫生支撑保障机制,进

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力争每年转移80万―90万人,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7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主城区集聚城镇居民1000万人,区县城集聚城镇居民600万人,小城镇集聚城镇居民300万人,形成合理流动、权益公平、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体系。

四、集中解决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转户

结合重庆实际,坚持重点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建立畅通的户籍转移通道,重点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自愿进入城镇定居,两年内集中推动338.8万本市籍农村居民率先转户。

(一)推动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户籍转移。

225.6万名在主城区务工经商5年以上、远郊区县城3年以上的农民工由所在区县(自治县)负责转为城镇居民,解决其社会保障,处理好承包地、宅基地、林地权属问题。

66.7万名在市内就读的本市农村籍大中专学生,入学时户口迁入学校集体户或就地转为城镇居民的,保留其个人征地补偿收益权,符合资助条件的继续享受学费、生活费补助,毕业后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1.8万名新增退役的农村籍义务兵和服役期未满10周年的士官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享受城镇义务兵的安置政策,由所在区县(自治县)负责组织实施。

(二)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32.9万名历年已用地未转非人员,由所在区县(自治县)按市政府确定的有关原则办理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的相关手续,参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建立养老保险。

4.9万名未转非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失地农村移民转为城镇居民,参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建立养老保险,不再享受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0.9万名城中村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按征地、拆迁相关政策予以安置补偿,由所在区县(自治县)负责组织实施。

6万名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享受城镇集中供养的“三无人员”待遇,由所在区县(自治县)负责组织实施。

五、科学设置户籍准入条件

按照宽严有度、分级承接原则,适度放宽主城区、进一步放开区县城、全面放开乡镇落户条件,积极引导本市籍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落户,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整户转为城镇居民。

(一)主城区。

1.本市籍农村居民在主城区务工经商5年以上,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申请在合法稳定住所迁移入户。

2.本市籍农村居民购买商品住房,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迁移入户。

3.本市籍农村居民投资兴办实业,3年累计纳税10万元或1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在合法稳定住所迁移入户。

(二)远郊31个区县城。

1.本市籍农村居民在远郊31个区县城务工经商3年以上,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申请在合法稳定住所迁移入户。

2.本市籍农村居民购买商品住房,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迁移入户。

3.本市籍农村居民投资兴办实业,3年累计纳税5万元或1年纳税2万元以上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在合法稳定住所迁移入户。

(三)其他乡镇。

本市籍农村居民本着自愿原则,可就近就地转为城镇居民。

(四)其他规定。

1.本市籍农村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夫妻投靠、年老父母投靠子女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可迁移入户。2.城镇年老父母身边无子女,其本市籍农村子女可投靠迁移入户。

3.本市籍优秀农民工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不受居住时间限制。

六、建立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相关配套机制

结合户籍转移,系统建立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卫生支撑保障机制,逐步消除城乡户籍待遇差距,促进城乡户籍制度融合,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

(一)建立完善农村土地处置机制。

1.对农村居民整户转为城镇居民的,允许自转户之日起3年内继续保留承包地、宅基地及农房的收益权或使用权。在承包期内允许保留林权。鼓励转户居民退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对自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的,参照同时期区县(自治县)征地政策对农村住房及其构附着物给予一次性补偿,并参照地票价款政策一次性给予宅基地使用权补偿及购房补助,今后征地时不再享有补偿权利。对自愿退出承包地的,按本轮土地承包期内剩余年限和同类土地的平均流转收益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

2.家庭部分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保留其在以后整户转移中获得宅基地及农房、承包地的相应补偿或收益的权利,不再享有分配宅基地的权利。待家庭成员整户转为城镇居民时,退出宅基地及农房、承包地并享受相应补偿。

3.组建市、区县(自治县)两级农村土地整治流转机构,负责对农户退出的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房进行补偿和处置。其中,退出的宅基地、承包地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内的,由国有土地储备机构承担补偿费用。建立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用于农户退出的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房所需资金的周转。

4.农村土地整治流转机构应积极盘活利用转户退出的土地。按照规划及用途管制、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的要求,对退出的承包地加大国土整治力度,促进承包地向经营大户、龙头企业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水平。退出的宅基地,在优先保障农村发展建设用地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增减挂钩、地票交易等方式,显化其资产价值。产生的地票及大宗的承包地、林地使用权可在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

(二)建立住房保障机制。

1.将符合条件的转户农村居民纳入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等保障范围,改善稳定就业农民工、新毕业农村籍大中专生、新退役农村籍士兵等无房或住房困难人员居住条件,鼓励有条件的转户居民购置普通商品房。2.主城区及区县城城镇规划区农村居民,具备条件的可转户进入统一规划建设的集中居住小区。加大主城区及区县城城镇规划区内转户集中居住小区、农民工公寓投入和建设力度。集中居住小区、农民工公寓建设用地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并比照廉租房、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享受免交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性基金等相关优惠政策。

(三)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1.农村居民整户转为城镇居民,自愿退出宅基地,其年满16周岁以上的人员,可参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所需资金由区县(自治县)国土部门核准的退出宅基地的补偿费代缴。退出宅基地的补偿费不足以缴纳的,差额部分由个人自筹资金缴纳。若代缴后有剩余的,剩余部分退还给转户居民。

2.农村居民家庭部分成员转为城镇居民,在劳动年龄段的,可按规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用人单位的,由用人单位统一参保并按规定缴费;没有用人单位的,可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缴费。达到规定条件的,享受与城镇企业职工同等的养老保险待遇。

3.依法被征收土地的转户居民按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加养老保险。过去已征(占)用地未转非人员、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淹没失地人员,在完善征地审批及农转非手续后,参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加养老保险。

4.农村籍大中专学生在校期间办理农转非手续,并随家庭一起退地的,可参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加养老保险,建立养老保险关系,工作后接续参保。

5.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没有条件参加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自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6.加快制定养老保险不同制度之间的转移衔接办法,使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能实现养老保险的顺畅转移和有效连接。

(四)健全医疗保险制度。

1.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在劳动年龄段的,可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用人单位的,由用人单位统一参保并按规定缴费;没有用人单位的,可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缴费。达到规定条件的,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医疗保险待遇。

2.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没有条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可自愿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3.加快制定医疗保险不同制度之间的转移衔接办法,使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能实现医疗保险的顺畅转移和有效连接。

(五)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低收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转户居民纳入城市低保范围;建立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实现乡镇敬老院和区县(自治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全覆盖;加强城市社会救助和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切实满足城市扩容后社区服务管理和救助保障等公共服务的需要。

(六)建立完善就业保障机制。

1.将转户居民纳入城镇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范围,促进其在城镇稳定就业。对有一技之长的,通过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帮助其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作为就业援助对象,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开发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

2.对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强化职业指导,搭建大中专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平台,引导农村籍和农转非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工业园区、中小企业等实现稳定就业。

3.本市农村籍和农转非的初高中毕业生就读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可给予定额生活补贴,生活困难的给予定额学费补贴。

4.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和其他转户居民自主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等创业扶持,帮助其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凡办理农转非的纳入城镇创业扶持政策范围。

(七)建立完善培训机制。

1.分类开展转户居民教育培训。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对所有转户居民开展新市民教育培训;以提高学历为目标,对16―30周岁的转户居民进行中等职业学历教育;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标,对劳动年龄段的转户居民进行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促进转户居民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由农民向市民转变。

2.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提高其转移就业能力,促使其在城镇稳定就业。对企业新招用的农民工,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开展针对性强的岗前培训,使农民工尽快上岗和稳定就业。对农村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参加岗前培训,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并对初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费用给予全额补助。

3.建立完善转户居民教育培训管理体系。推行弹性学制,帮助转户居民开展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分阶段、分时段以“累计学分”的形式完成学业。结合实际,开展送职业教育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活动。4.提升教育培训基础能力。新建一批农民工培训基地,建好农民工培训学院。办好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打造适宜转户居民学习、方便转户居民就业的特色专业。推行“特岗、特聘和特邀”计划,建设一支适应转户居民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八)建立完善城乡教育保障机制。

1.科学规划城乡学校布局,按照户籍制度改革转移人口目标和重点接受农民工转户的区域,准确把握城乡适龄人口及中小学在校生规模变化状况,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留足教育用地,在主城区、区县城、小城镇按照城乡规划,加快新建一批幼儿园、中小学、中职学校。

2.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做好新增学校师资配备、师资专项培训等工作,满足新增学校教师需求。3.完善各级各类学生就读政策和资助体系,保障转户居民子女接受公平的教育。改善转户居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条件,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就读,享受与现有城镇学生的同等待遇;按照“指标到校、区县安排”的原则,解决转户居民子女就读普通高中;完善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确保转户居民子女享受国家政策优惠。

(九)建立完善卫生服务保障机制。

按照城市功能区布局规划,科学合理布局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加快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建设,加快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医疗服务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保障转户居民及其子女和低收入群体在市内居住地享有国家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

(十)完善计划生育相关政策。

1.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继续执行原户籍所在地农村居民的生育政策及农村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

2.已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当年起,给予5年的政策过渡期。在政策过渡期内,转户居民继续执行原户籍所在地农村的生育政策及农村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

七、户籍制度改革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全市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市户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市长黄奇帆任组长,市政府副市长童小平、刘学普,市政府秘书长陈和平任副组长,市委政法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公安局、市国土房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教委、市城乡建委、市民政局、市规划局、市市政委、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委、市移民局、市统计局、市国资委、市金融办、重庆警备区等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办公室主任由陈和平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兼任。办公室负责户籍制度改革日常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二)明确责任分工,积极稳妥推进。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将户籍制度改革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各区县(自治县)作为户籍制度改革的责任主体,要加快制定本区县(自治县)户籍改革实施意见,组织实施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的具体工作,配套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市政府明确的目标任务。市级各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责,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制定完善相关工作细则,确保改革平稳进行。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户籍制度改革相关政策措施的协调平衡;市公安局负责制定户籍登记准入实施细则,具体组织实施户籍登记准入工作;市国土房管局、市农委负责制定农村土地退出补偿实施细则;市人力社保局负责制定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实施细则;市国土房管局、市城乡建委负责做好转户进城人群的住房需求和平衡工作;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市中小企业局及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用工企业农民工转户的动员和转户籍的服务工作;市规划局、市城乡建委、市市政委负责城市人口扩容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市教委负责做好学校规划建设工作,满足新增学生的入学需求;市卫生局负责做好城镇医疗机构规划建设工作;市民政局负责推进农村五保对象、新增农村籍义务兵和服役期未满10周年的士官转户进城的相关工作,负责做好城市社区管理、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市人口计生委负责调整转户居民生育政策和奖励扶助政策,做好农村居民转户后的计划生育工作;市水利局负责推进大中型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失地农村移民转为城镇居民的相关工作;市金融办负责结合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负责组织实施对转户居民的集中培训;市财政局负责制订户籍制度改革资金平衡的具体方案,做好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所需资金的统筹工作。各区县(自治县)、各部门推进户籍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将纳入市政府工作目标进行考核。

(三)加强宣传引导,确保和谐稳定。

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在全市广泛宣传户籍改革政策内容,对户籍改革涉及的重点群体深入开展政策讲解,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户籍改革。在市内主要媒体设置户籍改革宣传专栏,积极宣传户籍改革成效,为群众答疑解惑,搭建政府与群众沟通桥梁,形成全社会支持改革、理解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做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情况的信息收集、社会舆情掌控工作,制订完善相关工作应急预案,及时掌控改革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确保户籍制度改革顺利推进。二○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渝办发〔2010〕203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退出与利用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退出与利用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退出与利用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拥有合法农村住房及宅基地、承包地的农村居民,按照户籍管理相关规定自愿退出其农村住房及宅基地、承包地转为城镇居民的,其农村住房及宅基地、宅基地使用权范围内的构(附)着物(以下简称宅基地及建(构)筑物)、承包地的退出与利用,适用本办法。

已用地未转非人员、未转非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失地农村移民、城中村农村居民按照国家和我市土地征收规定执行,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农村土地的退出与利用,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筹规划原则。总体设计,分类规划,统筹城乡土地利用。

(二)依法自愿原则。农村土地退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三)合理补偿原则。应当给予退出农村土地的农民合理补偿,充分保障农民的财产、居住等各项权利。

(四)统一管理原则。退出的农村土地应当统一管理,分类合理利用。

(五)用途管制原则。农村土地的退出与利用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第四条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宅基地及建(构)筑物退出与利用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承包地退出与利用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市公安、财政、民政、城乡建设、规划、房屋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别做好相关工作。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土地、农业、财政等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村宅基地及建(构)筑物、承包地退出与利用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和指导村、社(组)切实做好转户居民的农村宅基地及建(构)筑物、承包地退出与利用工作。

第五条 市农村土地整治机构通过贷款、财政投入资金、财政周转资金、地票收益等渠道具体筹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外的宅基地及建(构)筑物退出的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农村土地整治机构或指定的其他机构具体负责下列工作:

(一)退出的宅基地及建(构)筑物、承包地的清理、登记、测算、费用发放等具体实施工作;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外宅基地及建(构)筑物退出后的补偿、整治及管理、利用工作;

(三)通过贷款、财政投入资金、财政周转资金等渠道筹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外承包地退出的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按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承担承包地退出后的补偿、整治工作。国有土地储备机构具体筹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内的宅基地及建(构)筑物、承包地退出的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并可委托农村土地整治机构具体实施。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具体负责做好退出承包地的管理与利用工作。第六条 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结合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量力而行,引导、鼓励、扶持社会资本参与退出农村土地的整治、流转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支持和鼓励城市工商资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村退出土地的利用效率。第二章 退出和补偿

第七条 符合《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渝府发〔2010〕78号)规定的准入条件、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村居民为本办法规范的农村土地退出对象。

第八条 转户居民可按有关规定流转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承包经营权,也可按本办法规定自愿退出并获得补偿。

第九条 农村居民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其宅基地及建(构)筑物退出按下列规定补偿:

(一)农村居民自愿转户并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参照退出时区县(自治县)征地政策对农村住房及其构筑物、附着物给予一次性补偿,并参照地票价款政策一次性给予宅基地使用权补偿及购房补助。今后征地时不再享有补偿权利。

(二)家庭部分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保留其在以后整户退出时获得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相应补偿的权利,不再享有取得宅基地的权利。待家庭成员整户转为城镇居民时,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并按整户退出时的标准补偿。

(三)农村五保对象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后由民政部门统一安排集中供养的,由农村土地整治机构建立专户、专账管理,所取得的土地利用增值收益按有关规定支付给民政部门,专项用于农村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

第十条 对自愿退出承包地的,按本轮承包期内剩余年限和年平均流转收益标准给予补偿。其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

家庭部分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保留其在以后整户退出时获得承包地的相应补偿或收益的权利。待家庭成员整户转为城镇居民时,退出承包地并按整户退出时的标准补偿。

第十一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内的农村居民整户自愿转为城镇居民,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全部承包地的,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可按“征转分离”的有关规定办理农村土地征收手续,按照同时期征地政策给予补偿安置后,原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第十二条 转户居民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退出按照申请、审核、审批、实施的程序办理:

(一)经入户地公安部门审批办理转户手续的居民,可持下列要件向户口迁出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退地申请:

1.自愿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申请表; 2.农村房地产权证;

3.转户居民家庭户口簿及家庭成员身份证明材料; 4.集体经济组织同意转户退地的书面意见; 5.在城镇有合法稳定住所的证明材料; 6.公安机关出具的转户确认通知书; 7.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收到申请后,应对农户的相关条件和资格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会同有关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对农户家庭人员情况和宅基地及建(构)筑物进行清理丈量、登记造册、计算补偿费用,在所在村民小组(社)张榜公布后由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土地整治机构签订《自愿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协议》。协议约定的退地时限自转户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超过3年。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自协议签订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自愿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协议》、补偿清单和其他申请材料转报区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三)区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统一登记造册管理,并在10个工作日内报送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审批。

(四)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经批准后,转户居民应按照协议约定的退地时限及时交付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同时获得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补偿费。

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后原农村房地产权证依法予以注销。凡协议约定了转户退地过渡期的,农村房地产权证由农村土地整治机构代管并报权属登记机构备案。在交付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前,转户居民不得转让、出租、抵押宅基地及建(构)筑物,不得改变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用途、现状等。第十三条 转户居民承包地的退出,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农户退出承包地时,应当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应包含退出承包地的事由、退出承包地的面积、全体家庭成员是否同意放弃承包经营权等内容,并同时提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迁出地区县(自治县)公安机关出具的转户确认通知书。

(二)退出承包地的农户,应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书面退出协议。协议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承包农户户主姓名、承包人口及其姓名;

2.退出承包地的地块、坐落、面积; 3.补偿方式及金额; 4.双方商定的其他事项。

协议约定的退地时限自转户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超过3年。

(三)集体经济组织应对退出承包地及其补偿情况进行公示。退出承包地的面积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载明的面积为准。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四)退出承包地的补偿,首先由集体经济组织出资。集体经济组织确实不能出资的,经区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确认后,可用区县(自治县)农村土地整治机构筹集的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支付。

(五)由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支付退地补偿的,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退地农户的退地申请书、退地协议、相关退地事由及材料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对其真实性及是否符合退地规定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规定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在5个工作日内报区县(自治县)农业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批准后方可由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管理机构向退地农户支付补偿费。

(六)退出承包地并获得补偿后,退地农户应交回或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未交回的,集体经济组织可以请求发证机关注销。区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将收回或注销承包经营权证的情况书面告知农村土地整治机构。

凡退出农村承包地协议约定了转户退地过渡期的,农村承包经营权证由农村土地整治机构代管并报发证机关备案。在交付承包地前,转户居民不得转让、出租、抵押承包地,不得改变承包地的用途等。

第十四条 转户居民退出的宅基地及建(构)筑物、承包地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内的,由原已批准确定的国有土地储备机构按其储备范围、农村土地整治机构的测算据实一次性支付补偿费;尚未确定国有土地储备机构及储备范围的,由所在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指定的国有土地储备机构按农村土地整治机构的测算据实一次性支付补偿费。

国有土地储备机构委托农村土地整治机构与转户居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自愿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协议》。

第十五条 具备条件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在城镇规划区内以行政划拨方式供给国有建设用地,统一规划建设转户居民集中居住点。转户居民可按区县(自治县)的规定申请购买。符合城镇保障性住房条件的转户居民,转户进城后可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第三章 整 治

第十六条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编制全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财政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应通过财政拨付资金、贷款等渠道支持农村土地整治机构筹集农村土地整治资金。

第十七条 农村土地整治机构应当编制复垦方案,明确复垦的地类、规模、工程设计、工程进度及资金运作等,经区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按程序组织实施。第十八条 农村土地整治机构可凭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手续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第十九条 区县(自治县)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符合相对集中连片、宜农用途等条件的,应将退出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或其他农用地,交由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利用。

宅基地复垦按照国家和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区县(自治县)应通过对田、水、路、林、村、房的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第四章 利 用

第二十一条 原农村土地使用权人交付宅基地及农村房屋后至土地整治前,农村土地整治机构或国有土地储备机构可将农村房屋及其他设施临时出租、临时改变用途。

农村土地退出、补偿并经整治的农村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农村土地整治机构或国有土地储备机

构可向区县(自治县)土地、房屋权属登记机构申办农村房地产权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并通过抵押、临时利用等方式筹集农村土地补偿周转资金。

第二十二条 退出的宅基地复垦后,原集体土地所有权不改变。涉及的区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并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涉及土地权属调整变化的,依法办理相关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三条 退出的宅基地应优先保障农村发展建设用地需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外,宅基地复垦后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由农村土地整治机构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或地票交易统筹利用。

农用地整治后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经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农村土地整治机构可向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申请交易。

第二十四条 退出的承包地其所有权和用途不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集体经济组织应加强对退出承包地的管理、整治和经营利用,防止土地撂荒。

退出承包地零星分散的,可以通过承包地置换等办法使其相对集中连片,并积极引入城市资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效益。

第二十五条 由集体经济组织出资补偿退出的承包地,集体经济组织可以统一经营使用,通过流转等方式筹措土地补偿资金或在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

第二十六条 由农村土地整治机构支付补偿费的退出承包地,集体经济组织应与农村土地整治机构签订托管协议,由农村土地整治机构对托管的承包地组织流转或在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流转收益用于归还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内的退出承包地由国有土地储备机构出资补偿的,集体经济组织应与国有土地储备机构签订托管协议,由国有土地储备机构经营管理。

第二十七条 退出的承包地已经流转的,在变更转出方后原流转合同继续实施。由集体经济组织出资补偿的,其流转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或新的承包人。由农村土地整治机构或国有土地储备机构垫付补偿的,其流转收益用于归还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或国有土地储备机构。

第二十八条 通过地票交易、承包地流转经营等方式尚不能平衡已支付退地补偿费的,经土地、农业、财政等部门审核确认后,通过财政投入资金或储备适量国有土地取得出让收益等方式弥补资金缺口。由国有土地储备机构出资补偿的,退地补偿费计入该机构储备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成本。第五章 监 管

第二十九条 土地、农业、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应按职责分工加强对宅基地及建(构)筑物、承包地退出补偿、利用及资金使用的监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退出承包地使用情况的监管,防止撂荒并负责调处承包地退出纠纷。第三十条 擅自将退出的承包地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区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第三十一条 有关当事人违反本办法规定,以隐瞒、欺骗、编造等手段获得补偿或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第三十二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转户居民退出的宅基地及建(构)筑物、承包地补偿不到位、不及时或有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侵犯转户居民和有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县级以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法对有关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和区县(自治县)土地、农业、财政、监察等主管部门及农村土地整治机构、国有土地储备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分设并公开举报监督、政策咨询电话和公众信箱,接受社会公众咨询并监督宅基地及建(构)筑物、承包地退出、补偿、整治与利用工作。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区县(自治县)应根据户籍制度改革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土地退出与利用实施细则。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0年8月1日起实施。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渝办发〔2010〕204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农村居民转户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居民转户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农村居民转户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渝府发〔2010〕78号)精神,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按照宽严有度、分级承接原则,适度放宽主城区、进一步放开区县城、全面放开乡镇落户条件。第三条 本市籍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适用本办法,其他户口迁移、登记仍按原有规定执行。第二章 转户条件

第四条 主城九区。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登记为城镇居民。

(一)购买商品住房。

(二)务工经商五年以上,具有合法稳定住所。

(三)投资兴办实业,三年累计纳税10万元或一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具有合法稳定住所。

第五条 远郊31个区县城。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登记为城镇居民。

(一)购买商品住房。

(二)务工经商三年以上,具有合法稳定住所。

(三)投资兴办实业,三年累计纳税5万元或一年纳税2万元以上,具有合法稳定住所。第六条 其他乡镇。农村居民本着自愿原则,可就近就地登记为城镇居民。第七条 其他规定。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登记为城镇居民。

(一)农村籍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夫妻投靠、年老父母投靠子女。

(二)农村籍成年子女自愿投靠城镇身边无子女的年老父母。

(三)本市高等学校、中职技校学生可迁入学校集体户或就地转为城镇居民。

(四)优秀农民工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

(五)农村籍五保对象。

(六)农村籍义务兵和服役期未满10周年的士官退役。第三章 证明材料 第八条 必备材料。

(一)入户申请书。

(二)本人及随迁人员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第九条 其他证明材料。

(一)务工经商证明;

(二)住房证明;

(三)结婚证及亲属关系证明;

(四)被投靠人员户口簿;

(五)纳税额度证明;

(六)就学证明;

(七)优秀农民工证明;

(八)农村集中供养五保对象证明;

(九)农村退役士兵证明;

(十)其他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第四章 办理程序

第十条 申请。办理转户事项应当由本人或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说明转户事由和相关情况,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 受理。符合条件,证明材料齐全的,由入户地公安派出所窗口民警受理。第十二条 告知。符合条件,但证明材料不齐全的,公安派出所窗口民警应当书面告知需补充的证明材料。第十三条 时限。凡需经调查核实、上报审批的户口办理事项,各级公安机关应严格按照下列时限及时办理:

(一)由公安派出所审批的,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结;

(二)需上报区县(自治县)公安局审批的,公安派出所在受理申请之日起的2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工作,区县(自治县)公安局接到公安派出所上报材料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并将审批结果返回公安派出所;

(三)公安派出所在接到上级公安机关的审批决定的2个工作日内将审批结果通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 备案。整户转为城镇居民的,由迁出地区县(自治县)公安机关出具确认通知书,送国土、农业、社保部门备案。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0年8月1日起实施。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公安局负责解释。渝办发〔2010〕202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渝府发〔2010〕78号,以下简称《意见》),促进我市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结合我市社会保障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通过制度创新和调整完善,整合各种社会保障资源,让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能够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第二章 养老保险

第三条 本市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办理农转非手续后,可参加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第四条 《意见》实施前,已征(占)用地未转非人员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淹没失地农民中,年满16周岁以上的人员(以下统称不规范征地失地农民)在完善征地审批及农转非手续后,参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2007年12月31日以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和重庆市2008年1月1日以后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008〕26号)相关规定,参加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第五条 《意见》实施后,本市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成户退出宅基地且年满16周岁以上的人员(以下简称退地人员)参照渝府发〔2008〕26号文件规定参加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并按照退地时 的不同年龄确定缴费标准和缴费年限。

第六条 《意见》实施后,本市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仍保留宅基地且年满16周岁以上的人员(以下简称保留土地农转非人员)在城镇用人单位工作的,由用人单位为其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无用人单位的,可自愿从转为本市城镇居民之月起,在户籍所在地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第七条 不规范征地失地农民在完善征地审批和农转非手续后,对符合参保条件的,由所在区县(自治县)参照渝府发〔2008〕26号文件及相关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参保和缴费相关手续。

第八条 保留土地农转非人员可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其参保登记及缴费按我市现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九条 退地人员参照渝府发〔2008〕26号文件规定补建一定年限的养老保险,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退地人员持国土部门出具的退出宅基地后应领取补偿费相关手续和公安机关出具的转户相关手续到退地所在地的街道(乡、镇)社会保障服务所(以下简称社会保障服务所)提出参保申请。

(二)由社会保障服务所到当地社会保险局,为符合参保条件的退地人员办理核定应缴纳一次性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相关手续,并将办理结果送达退地人员。

(三)国有土地储备机构按照社会保险局计算的退地人员个人一次性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金额,从退地人员应领取的退地补偿费中将资金通过地税部门一次性划转到市财政局在各区县(自治县)开设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分户。

退地补偿费优先用于缴纳一次性基本养老保险费。其办理程序是:第一,区县(自治县)国土部门核定退出宅基地的补偿费金额;第二,由国有土地储备机构通过地税部门代缴;第三,代缴后有余额的,由国有土地储备机构一次性发放给退地人员。

若退地补偿费不足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差额部分由个人自筹资金缴纳。

(四)社会保险局收到退地人员缴纳的一次性基本养老保险费后,按规定为其办理养老保险参保相关手续。1.为退地时男年满50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40周岁不满55周岁的人员(以下简称“4050”人员)和男年满16周岁不满5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40周岁的人员(以下简称中青年人员)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卡》;

2.将退地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及其以上人员(以下简称老龄人员)的《重庆市按月领取养老待遇资格证》、“4050”人员和中青年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卡》交社会保障服务所;

3.社会保障服务所将《重庆市按月领取养老待遇资格证》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卡》送达退地人员,并告知“4050”人员和中青年人员接续基本养老保险的相关办法和程序。

第十条 退地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照渝府发〔2008〕26号文件及相关规定进行管理。第十一条 老龄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其一次性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应单独管理。

第十二条 “4050”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以下办法处理:

(一)未继续缴费的,一次性缴费应予单独管理。

(二)继续缴费不足5年的,一次性缴费应予单独管理;其继续缴费部分,按现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建立个人账户。

(三)继续缴费5年及其以上的,一次性缴费全部补记入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其继续缴费的部分,按现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建立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 中青年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个人一次性缴费全部补记入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其继续缴费的部分,按现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建立个人账户。

第十四条 老龄人员个人一次性缴费完清后,由社会保险局填报《重庆市被征地(退地)农转非人员按月领取养老待遇审批表》,经当地人力社保(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后,发给《重庆市按月领取养老待遇资格证》(由市人力社保局统一印制)。社会保险局按规定对其月养老待遇实行社会化发放。

老龄人员在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待遇,并按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支付丧葬费和一次性救济金。其个人一次性缴费,扣除已支付养老待遇、丧葬费和一次性救济金后的余额一次性退还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第十五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4050”人员,其待遇按以下办法处理:

未继续缴费或继续缴费不足5年的“4050”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渝府发〔2008〕26号文件及相关规定办理领取养老待遇手续。

继续缴费5年及其以上的“4050”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中青年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

第十七条 退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领取养老待遇或基本养老金后,由其居住地街道(乡、镇)、社区负责对其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退地人员从按月领取养老待遇或基本养老金后的次年起,应每年于本人出生月份的当月,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和《重庆市按月领取养老待遇资格证》或《退休证》到居住地街道(乡、镇)社会保障服务所进行领取养老待遇或基本养老金资格核查。逾期未进行核查的,社会保险局将按照规定停发养老待遇或基本养老金。

第十八条 退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不能重复享受各项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原已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各项养老保险间的衔接办法另行研究制定。

第十九条 继续缴费5年以上的“4050”人员和中青年人员,在退地之月以前从未参加工作或从未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时间确定为退地之月。在退地之月以前曾经参加工作或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按国家和我市有关规定认定参加工作时间或参保时间。第三章 医疗保险

第二十条 本市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可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也可自愿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

第二十一条 本市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有用人单位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为转户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纳医疗保险费,符合有关条件的转户居民可按规定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十二条 本市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没有用人单位的,可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其参保登记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办理时间、地点:每月1―20日,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道社会保障所办理。户口不在本统筹区的,可到暂住证所在地的街道社会保障所办理。

(二)所需资料:《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近期彩色免冠1寸照片1张;失业证或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半年内有效);填写《重庆市以个人身份参加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申请书》(一式两份);若请人代办,需提供代办人的《居民身份证》及代办委托书。

第二十三条 转户居民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缴费标准及程序按下列规定办理: 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设两个缴费档次,参保人可自主选择其中一档。

一档:按上本市经济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5%缴纳医疗保险费(1%用于建立大额医疗费互助保险)。二档:按上本市经济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11%缴纳医疗保险费(1%用于建立大额医疗费互助保险)。参保人在申报参保的次月1―10日到指定的工商银行领取本人医保缴费专用灵通卡,并足额存入应缴医保费。缴费的次月可到办理参保的街道社会保障所领取社会保障卡。

第二十四条 转户居民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其个人账户划入标准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按一档参保的人员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全部用于建立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建立个人账户。

(二)按二档参保的人员缴纳的医疗保险费,除用于建立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外,其个人账户以上本市城镇经济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按以下比例划入:

不满35周岁的人员,划入比例为3.3%;满35周岁不满45周岁的人员,划入比例为3.5%;满45周岁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划入比例为3.7%;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缴费期内划入比例为4%,缴费期满后划入比例为上本市城镇经济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0%的4%。

第二十五条 转户居民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支付标准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市级统筹区按一档参保的人员,有4种特殊病种纳入门诊待遇支付范围,其余支付标准按照《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执行,与有用人单位的参保人员一致。

(二)市级统筹区按二档参保的人员,有16种特殊病种纳入门诊待遇支付范围,其余支付标准按照《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执行,与有用人单位的参保人员一致。

(三)市级统筹区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和不予支付的情况按照《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四)实行单独统筹管理的区县(自治县),其参保人员医疗保险待遇的基金支付标准按当地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转户居民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在转户一年内参保的,不设待遇等待期,缴费次月即可按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符合缴费年限要求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余命期间不再缴纳医疗保险费,按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第二十七条 转户居民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其用药、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办法按照参保统筹区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不愿或没有条件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转户居民,也可自愿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其具体办法、经办程序及待遇标准等按照我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及所在区县(自治县)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之间的转移接续办法另行研究制定。

第四章 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

第三十条 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有用人单位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为其参加失业保险。失业后,可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失业保险待遇。失业保险待遇主要包括:失业保险金(标准为农民工一次性生活补助金月标准的两倍);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门诊住院医疗补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失业人员丧葬补助金及其配偶、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享受免费职业介绍、职业培训。

第三十一条 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有用人单位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为其参加工伤保险。符合规定条件的,按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具体办法、经办程序及待遇标准等按《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有用人单位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为其参加职工生育保险。符合规定条件的,按规定享受职工生育保险待遇。具体办法、经办程序及待遇标准等按《重庆市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及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可按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具体办法、经办程序及待遇标准等按《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及相关政策规定执行。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0年8月1日起实施。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民政局负责解释。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五大意义

一是赋予有条件的农民工城镇居民身份,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利。二是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口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三是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四是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城市资源。五是有利于扩大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群体和准入条件

我市户籍制度改革将分为两个阶段。2010年—2011年,将重点推进300多万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解决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2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属、40万失地农民和70万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

2012年—2020年,将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力争每年转移80—90万人,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7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主城区聚集城镇居民1000万人,区县城集聚城镇居民600万人,小城镇聚集城镇居民300万人,形成自由互通、权益公平、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体系。

此次户籍制度改革主要面向本市籍的农村居民,主城区、31个远郊区县及乡镇对农村居民的转入条件有所不同。按照宽严有度、分级承接原则,适度放宽主城区、进一步放开区县城、全面放开乡镇落户条件。主城区需要申请人在主城区务工经商五年以上,或投资兴办实业,三年累计纳税10万元或一年纳税5万

元以上,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的配偶、子女可申请在合法固定住所迁移入户。31个远郊区县城标准分别放宽为务工经商三年以上,三年累计纳税5万元或一年纳税2万元以上;乡镇则条件较为宽松,农村居民本自愿原则,可就近就地转为城镇居民。

重庆市转户农民在户籍改革中的实惠

一是转户居民退出承包地,可以得到按照本轮土地承包期内剩余年限和同类土地的平均流转收益标准所给予的补偿。

二是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房的,将获得3笔补偿资金。一是参照同时期区县(自治县)征地政策对农村住房及其构附着物给予的一次性补偿。二是参照地票价款政策一次性给予宅基地使用权补偿。三是参照地票价款政策一次性给予购房补助。

三是住房方面,可申请区公租房居住,条件成熟时,还可以转为购买。同时,符合条件的可纳入廉租住房保障。

四是养老方面,可参加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到年龄后可按照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金标准,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五是低保方面,将建立健全低收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体系,符合条件的转户居民可纳入城市低保范围。

六是在医疗方面,可自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享受相应医疗保障。

七是再教育方面,其子女可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就读城市学校,享受与现有城镇学生的同等待遇。

八是在就业方面,劳动年龄段的转户居民可以享受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自主创业可以享受城镇创业扶持政策,就业困难人员还可以享受“一对一”的就业帮扶,以及公益性岗位的托底安置政策,确保“壮有业”。

总体来看,转户居民退出了农村的土地和房屋,换取了城市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服务,在生活成本并未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打消了养老顾虑,提高了生活质量。

文天平: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昨天,市政府召开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工作会,标志着我市已经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工作。为了让大家全面、准确、深入的了解和报道这一惠及千家万户的重要改革措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政府秘书长陈和平同志,向大家介绍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2010-7-29 10:12:43] 文天平: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发改委主任、市统筹改革办主任杨庆育同志,市公安局副局长唐建华同志,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董建国同志,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卢建辉同志。[2010-7-29 10:13:11] 文天平:今天的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下面,首先有请陈和平秘书长介绍我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2010-7-29 10:13:37] 陈和平: 今天我们借这个时间和新闻界的朋友们一块把重庆市启动的户籍制度改革各项工作向大家作一个通报。作这个通报的目的是想向新闻界的朋友们、各媒体单位强劲的介绍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并想通过大家向全市广大人民群众表达市政府启动户籍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以及一些工作流程,使每位居民特别是涉及到切身利益的进城的农民工和进城务工人员了解政府出台的这些政策的具体操作办法,使他们能够知道怎么从一个农村居民变成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哪些好处,使他们志愿加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市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户籍制度改革改革作为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重要改革,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决定,纳入了十大民生工程,下面我从八个方面介绍这一制度设计和我们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措施。[2010-7-29 10:14:54] 陈和平: 7月28日,我市召开了全市户籍制度改革工作会,各区县的主要领导、市级部门负责人、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共450多人参加了会议,奇帆市长作了动员部署,标志着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启动。[2010-7-29 10:15:06] 陈和平:

一、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2010-7-29 10:15:14] 陈和平: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缩小城乡差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2010-7-29 10:15:24]

陈和平: 户籍制度改革涉及到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既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也能“一通百通,一招激活,全盘皆活”。所以,必须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户籍制度改革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突破口,力争在全国起到先导性、示范性作用。[2010-7-29 10:15:32] 陈和平: 当前,我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即将全面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赋予有条件的农民工城镇居民身份,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利。二是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口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三是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四是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城市资源。五是有利于扩大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促进农民收入增长。[2010-7-29 10:15:42] 陈和平:

二、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文件的出台过程 [2010-7-29 10:15:53] 陈和平: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户籍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早在今年1月,市委、市政府就对户籍制度改革作出了安排部署,***书记和黄奇帆市长多次听取汇报,就涉及的重大问题作出指示,要求户籍制度改革尽快出台。6月24日召开的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将户籍制度改革纳入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决定以解决农民工户口为突破口,推进户籍制度改革。[2010-7-29 10:16:02] 陈和平: 二是各级各部门深入调研。户籍制度由发改委、市公安局牵头,20多个部门参与,历时半年,开展了大量调研,分5个层面召开13个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5万多份,采集统计数据5万余条。区县、乡镇、村、企业、学校都作了调研,掌握了大量详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为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2010-7-29 10:16:09] 陈和平:

三、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2010-7-29 10:16:17] 陈和平: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三分”:一是把握各类人群特点,分群体实施,重点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户进城;二是规范设定准入标准,分梯次转移,促进人口在主城区、区县城、小城镇合理分布;三是总体设计改革方案,分阶段推进,按2011年和2020年两个阶段逐步实现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2010-7-29 10:16:25] 陈和平: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路设计还有几个基本的立足点,即:统筹规划、自愿有偿、积极稳妥、综合配套、促进发展,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把握自愿有偿,充分尊重农民转户意愿。同时做到“三个防止”,防止转户过程当中损害农民利益、防止农民流离失所,防止出现城市贫民窟现象。[2010-7-29 10:16:34] 陈和平:

四、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群体 [2010-7-29 10:16:43] 陈和平: 我市户籍制度改革将分为两个阶段。2010年—2011年,将重点推进300多万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解决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2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属、40万失地农民和70万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2010-7-29 10:16:54] 陈和平: 2012年—2020年,将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力争每年转移80—90万人,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7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主城区聚集城镇居民1000万人,区县城集聚城镇居民600万人,小城镇聚集城镇居民300万人,形成自由互通、权益公平、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体系。[2010-7-29 10:17:02] 陈和平:

五、重庆市户籍准入条件 [2010-7-29 10:17:10] 陈和平: 此次户籍制度改革主要面向本市籍的农村居民,主城区、31个远郊区县及乡镇对农村居民的转入条件有所不同。按照宽严有度、分级承接原则,适度放宽主城区、进一步放开区县城、全面放开乡镇落户条件。主城区需要申请人在主城区务工经商五年以上,或投资兴办实业,三年累计纳税10万元或一年纳税5万元以上,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的配偶、子女可申请在合法固定住所迁移入户。31个远郊区县城标准分别放宽为务工经商三年以上,三年累计纳税5万元或一年纳税2万元以上;乡镇则条件较为宽松,农村居民本自愿原则,可就近就地转为城镇居民。[2010-7-29 10:17:24] 陈和平:

六、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体系 [2010-7-29 10:17:41] 陈和平: 重庆对农民转户进城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概括起来就是“335”,即3年过渡、3项保留和5项纳入。[2010-7-29 10:17:51] 陈和平: 所谓3年过渡,是指对农村居民转户后承包地、宅基地的处置,设定了3年过渡期,允许转户农民最长3年内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地的使用权及收益权,避免农民转户急转身,使转户居民能尽快适应城镇生活。[2010-7-29 10:17:59] 陈和平: 所谓3项保留,一是农村居民转户后,可以继续保留林地的使用权。二是保留计划生育政策,农

转非人员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后五年内,继续执行原户籍地生育政策,享受农村计生奖励扶助及特别扶助政策。三是保留农村各项补贴,农民目前享受的农村种粮直补、农机具补贴等与土地相结合的惠农政策,在农民自愿退出宝宝地经营权之前继续保留。[2010-7-29 10:18:10] 陈和平: 所谓5项纳入,是指农村居民转户后,可享受城镇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政策,实现转户进城后“五件衣服”一步到位,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真正体现“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2010-7-29 10:19:04] 陈和平:

七、重庆市转户农民在户籍改革中的实惠 [2010-7-29 10:19:15] 陈和平: 一是转户居民退出承包地,可以得到按照本轮土地承包期内剩余年限和同类土地的平均流转收益标准所给予的补偿。[2010-7-29 10:20:03] 陈和平: 二是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房的,将获得3笔补偿资金。一是参照同时期区县(自治县)征地政策对农村住房及其构附着物给予的一次性补偿。二是参照地票价款政策一次性给予宅基地使用权补偿。三是参照地票价款政策一次性给予购房补助。[2010-7-29 10:20:26] 陈和平: 三是住房方面,可申请区公租房居住,条件成熟时,还可以转为购买。同时,符合条件的可纳入廉租住房保障。[2010-7-29 10:20:39] 陈和平: 四是养老方面,可参加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到年龄后可按照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金标准,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2010-7-29 10:20:57] 陈和平: 五是低保方面,将建立健全低收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体系,符合条件的转户居民可纳入城市低保范围。[2010-7-29 10:21:10] 陈和平: 六是在医疗方面,可自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享受相应医疗保障。[2010-7-29 10:21:21] 陈和平: 七是再教育方面,其子女可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就读城市学校,享受与现有城镇学生的同等待遇。[2010-7-29 10:21:50] 陈和平: 八是在就业方面,劳动年龄段的转户居民可以享受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自主创业可以享受城镇创业扶持政策,就业困难人员还可以享受“一对一”的就业帮扶,以及公益性岗位的托底安置政策,确保“壮有业”。[2010-7-29 10:22:09] 陈和平: 总体来看,转户居民退出了农村的土地和房屋,换取了城市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服务,在生活成本并未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打消了养老顾虑,提高了生活质量。[2010-7-29 10:22:41] 陈和平:

八、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和创新 [2010-7-29 10:22:48] 陈和平: 相比其他地区“就户籍改户籍”的户籍制度改革,重庆此次户籍改革政策设计上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2010-7-29 10:23:15] 陈和平: 一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制度设计。在户籍准入条件上分级放开的同时,配套设计了社保、住房、就业、教育、卫生等各方面的政策,以实现城乡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保证农民转户的平稳过渡。[2010-7-29 10:23:43] 陈和平: 对农村土地的退出设置了3年过渡期。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转户农民在3年内暂时保留宅基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2010-7-29 10:24:11] 陈和平: 三是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和林权退出补偿机制。转户进城农民一旦退出农村“三大保障”就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使他们进城后有基本的经济能力支撑社会保障。此外,农村集体林权已经确权到户,不要求退出,转户农民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流转或自主经营。[2010-7-29 10:25:16] 陈和平: 四是允许本市籍农村居民就地转为城镇居民。也就是说只要一个农村居民只要有成为城镇居民的愿望,就可以在原户籍地成为城镇居民,没有任何附加条件。[2010-7-29 10:25:52] 陈和平: 昨天我们已经召开了户籍制度改革的动员部署大会,40个区县以及区县承担这项户籍制度改革的各个部门都在紧锣密鼓的按照市政府的户籍制度改革设计的政策和措施来细化,进入操作程序。我们也要求从8月15日开始,这项工作开始全面实施。由于户籍制度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十分复杂、又涉及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所以我们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媒体界的朋友做一个沟通。我们制度层面的

设计是市发改委,解决农民的转户以及转移农村居民身份以后,享受到的社会保障的方方面面由三家部门主要牵头承办,一是市公安局、二是国土房管局、三是人力社会保障局。大家可以就你们关心的问题提问,我们会按照我们掌握的一些政策给大家解答。[2010-7-29 10:26:55] 陈和平: 下一步,市政府将成立户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的组织协调。各区县、各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制定完善相关工作细则,确保户籍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2010-7-29 10:27:26] 文天平:下面请大家就你们感兴趣的问题提问。[2010-7-29 10:31:37] 记者:据调查,三年自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如果是老百姓不愿意配合怎么办?而且他们的意愿好象比较强烈。如果他们不愿意,怎么办?如果他们三年之内一部分退出,那么“五件衣服”怎么穿呢? [2010-7-29 10:33:13] 陈和平: 你说的有不愿意退出的情况,我们按照这个制度设计,是实行自愿退出,不愿意的话不强迫。在做这个制度设计的时候,我们也开过很多次座谈会,也到区县做过调研,确实有一部分农民不愿意转户,特别是近郊区的农民和在城市规划区的农民工,他们有这个顾虑。比如他们感觉到未来三年或者几年,他们的这个地将被作为建设用地,如果作为建设用地,他们要考虑到建设用地的征地补偿标准等等。我们这个制度设计是针对广大的农民,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很多是来自边远的山区,这部分农民也在权衡和比对,只要觉得政府的设计有利,他们就会愿意。所以我们在开农民座谈会的时候,很大农民是表示愿意的。如果不愿意转户的,他们在城市打工,也可以参加一些社保,比如养老保险,可以办理国家的养老保险,也可以办理商业养老保险。还有一部分比如孩子在城市里打工,父母想转户,这部分也可以转。所以我们的政策设计是很灵活的。[2010-7-29 10:34:41] 交通电台:第一、我们在制度设计的时候,主城区落户需要在主城区务工经商五年以上,这个证明材料,转户的农民工在向派出所递交材料的时候,关于务工五年需要提供哪些材料?第二、农村的土地退出以后,市政府是将土地全部收归国有吗?或者怎么再分配,如何保证再分配的公平? [2010-7-29 10:35:29] 杨庆育: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农民工在城里打工,在单位都有用工合同。单位招这样的工人,不管是以前的临时工作还是其他的工作,都应该有相应的协议。我们说的五年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连续在一个单位工作五年,还有一个是在多个企业打工,都可以出具相应的材料,到公安部门进行认可。[2010-7-29 10:36:39] 董建国: 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条件下,退出了在农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这两类土地同时变为国有。因为它仍然是在农村的区域,我们强调有两个不变,一个是所有权不变,农村的土地归农村集体所有。第二个是用途不变,如果原来是宅基地的,就属于农村的建设用地,如果属于承包地,就属于农村的农用耕地,用途是不能改变的。我们对农民实施退地补偿的机构初步定为两类,一类是农村的土地整治机构,二是如果退出的土地是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下一步要转为城镇建设用地,但是现在还没有实施征收,这类是按照储备的政策对待,由国有的土地机构来实施补偿。由于两类机构对退出的农民进行了补偿,土地的利用方式我们就分为三类,一类是储备整治今后等待征地以后变现,这是属于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所以要用储备政策。二类是由农村土地的整治机构对退出的宅基地进行复垦,变为耕地,可以用重庆的地票政策,也可以用国家现在通行的增减挂钩的政策,用这两类政策把原来的宅基地建设用地的性质变成耕地,一部分用增减挂钩的方式用于当地的建设使用,第二部分就是变成地票交易,远距离、大跨度的转移指标的使用方向。[2010-7-29 10:42:25] 董建国: 第三类是直接把这两类土地进行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重庆也在全国设了第一家农村土地交易所,除了进行地票这一类以外,还可以开展农村土地的实物交易,比如退出的宅基地按照现行的宅基地流转政策,只要在集体组织内有其他的家庭成员,符合一户一宅的政策愿意购买的,可以直接流转。第二是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通过置换、整合,有这个价值可以直接流转作为工业或者其他方面的建设用地使用,但是不转变所有权的关系。第三是承包地,很多承包地比较分散,但是通过一部分整治和统一,也可以打包进行承包地的流转。这三种方式可以让农村的土地有效的利用。总的方向和原则就是所有权的关系不变,土地的用途不变。[2010-7-29 10:42:34] 重庆电视台记者:第一、请问户籍制度改革具体的实施时间是什么时候?第二、我们了解到在国际上比如

印度孟买这些地方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贫民窟,我们怎么避免这种现象?比如1000万农民进城,就业压力如何缓解,城市公共资源方面的压力整合如何应对? [2010-7-29 10:42:46] 杨庆育: 第一个问题,具体的时间是8月15号。到孟买的时候,在飞机上我们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长时间的经过大片的贫民窟。这个记者的担心,的确是从国外的案例引发出来的。我们分析一下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主城区五年有固定的住宿,一般区县城三年有固定的住宿,这部分人就占了255万,大中专的学生加上退伍军人以及五保户等等,我们仔细一想,是不会出现流离失所的。其次,从公租房的角度,进来的农民工,只要具备条件,就可以申请公租房。我们现在的公租房是什么状况呢?依我们的轨道线旁边而建,和商品房没有多大的区别。从公租房的设立上,本来给人的感觉就不是贫民窟的感觉。所以居住的问题上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在工作问题上,昨天奇帆市长谈到了一点,这点非常的重要,要求我们的国企、民企、包括外资企业,切实的承担起责任。农民工进城打工以后,转户进城以后要作为正式的职工对待,该缴的社保、养老保险都要缴,从制度上保障了进城的农民工能够形成稳定的、和城里职工一样的待遇。所以这个意义上说,是不可能出现贫民窟的现象。[2010-7-29 10:47:28] 杨庆育: 刚才这位记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希望大家一般不要用这么一种概念来提问题,这个问题提得比较紧张,他提了一个概念就是1000万农民工涌进城。按照国家建设部的规定,100万以上就是特大城市,1000万就是十个特大城市。但我们是分步走,第一步是把有条件的、具备条件的农民工,本着自愿的原则进来。第二步是进入常态化,我们下一步就是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格局,具备城市居民条件的,就应该登记为城市居民,一年就是七八十万,今后十年就是六七百万,接近1000万,不是说这三两年几百万人一下就进来了。第二个概念,我们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通过制度的再设计的过程逐渐的进来的。第三个概念,在此之前,我们发改委、公安局在商社集团、城口县等等,找了40多个农民工进行一对一的座谈。其实真正愿意在主城区落户的农民工比较少,愿意在区县城的相对比较多。所以一下涌入主城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们涉及的是三个层面,主城区、区县城和一般的城镇。[2010-7-29 10:47:52] 杨庆育: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我认为我们这位记者第一担心是有他的客观性,第二个担心在我们制度的设计过程当中已经考虑到了。谢谢。[2010-7-29 10:48:35] 中国经营报: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涉及到医疗、教育等等保障,重庆市有没有进行测算,这两年内300多万人所需要的资金大概有多少?这部分资金支出是由未来农民把宅基地、承包地出让以后进行土地流转的收益来保障,还是有其他的资金来源? [2010-7-29 10:49:20] 陈和平: 统筹城乡发展和缩小城乡差距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从制度的设计上设计了几个方面的资金。[2010-7-29 10:50:40] 陈和平: 一个是财政资金,每年增长的财政收入中作为政府要履行公共产品分配上,应该把更多的财力用到统筹城乡发展上,用到构建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距上。这是一个方面的资金。[2010-7-29 10:52:53] 陈和平: 第二个方面,每年的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征地补偿、房地产土地的收益中,应该拿出一部分用来解决农村农民的实际生活困难。[2010-7-29 10:53:12] 陈和平: 第三个方面,设计了农村转户农民的宅基地进入地票市场以后,通过地票的置换,取得的一部分收入要用于这项制度的改革上。[2010-7-29 10:53:23] 陈和平: 从目前测算的情况来看,应该讲这三个方面的资金分步骤进行,第一步,我们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当前准备了50亿,这个是财政资金,随着慢慢的启动,宅基地农民要流转的,放弃经营权的,这块正在制定标准,标准出来以后,就会比较精细的测算。但是有一条,重庆市人民政府立足于这项改革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城乡统筹,通过配套改革,户籍制度这项突破工作能够使农民工特别是多年进城已经在城市居住的农民工,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惠,能够受益。以这项制度的设计作为突破,逐渐的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一些不公平的待遇。这是我们的立足点和最后要达到的目的。[2010-7-29 10:53:51] 新加坡联合早报:第一、在制度的执行方面,政府有什么方案?比如学校方面,如何确保不会出现赞助费之类的问题。以及企业方面,能够确保真正的转为城市职工吗?第二、这个措施在8月15号启动,而且这两年的目标是338万的农民进城,现在的城市建设能够符合338万农民工进城吗?这两年交通、住房方面,有没有办法满足大批的人群进来? [2010-7-29 10:54:25] 陈和平: 制度的设计上,这个流程是一个复杂的流程,我们分了很多类,比如愿意单独转的、集体转的,转户中有的是愿意现在就退地,有的是只愿意退出宅基地的等等,所以流程很复杂,不是用一句话可以表达清楚的,如果这位记者感兴趣,我们可以给你提供这个资料。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个方面,我们已经做了精心的设计,在广泛的调研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了归类,对每类人群如何转户也进行了设计。昨天下午,转户籍的承担单位市公安局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已经开到了基层派出所,今天正在对各区县从事户籍制度改革的同志进行培训,明天开始由区县一直培训到计生所,所以有一套完备的措施体系来保证转户农民能够快捷的办理转户手续。[2010-7-29 10:55:38] 杨庆育: 第一个问题我再补充一点,关于执行力的问题,以教育为例,你们担心有没有具体的政策,比如以教育为例。我们这个小本,第33页有这么一段话,你提的教育问题,全市将规划建设中小学学校115所,小学35所,初中40所,我们的教委进行了全面的测算,刚才我说的225万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的子女已经在现在主城的600所学校入学了。还有一个66万的大中专学生,他们本来就已经入学了。所以教育方面是没有问题的。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企业能不能执行,昨天奇帆市长从另外一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一用政府的权威,我们的国企、民企、外资企业要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使农民工进城以后,享受真正的城市职工待遇。第二我们的工业总产值今年超过1万亿,我们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增加到3万亿,加上科学技术的运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我们能够再增加500—600万的劳动就业岗位。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经济发展和政府的权威以及制度的优越性,就能够保证农民工转户为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真正的权利,而且这些权利可以得到落实。[2010-7-29 10:57:12] 陈和平: 现在我们提出338万人是经过摸底调查的,这个里面有很大一部分人已经在我们的主城区、区县城都是工作五年或者三年以上,很大一部分人已经在我们的城市有固定的住宿,有的还买了房子,还有买别墅的,所以这部分人转进来,就正式把他们纳入了城市人口。同时,从2012年开始,每年增加80—90万人,我们做了这样的设计,立足于未来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发展以及重庆城市的发展,我们都作了设计。对于当前转户的,今明两年,面对338万人群的转户,我们市级18个部门每个部门都进行了测算,落实了责任,如果这些人全部转的话,我们如何接纳,我们都进行了制度设计和措施的安排。所以请大家放心,政府已经做了周密的安排。[2010-7-29 10:58:53] 农民日报:我记得若干年前,曾经是农民或者一些城镇边上的一些人,还要花钱买城镇户口,但是在现在这种大的背景下,特别是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我想知道城镇户口不管是乡镇还是县城的,还是主城的,这个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差别优势在哪里?含金量体现在哪里?因为现在不管是教育、还是医疗,党和政府都在向基层和农村倾斜了。[2010-7-29 10:59:48] 杨庆育: 这个问题很宏观的。我们户改办进行了一个调研,目前涉及到农民方面,包括粮食直补、种子直补、家电下乡等等,项目的确很多。在一定程度上,农民户口的含金量的确非常高。但是我觉得我们看问题,应该辩证的和深入的看,比如为什么全球的国家都是由农业国逐渐向现代的工业国和现代化城市演变呢?我们找不到一个国家作为一个农业国,而且这个农业国越做越大,哪怕这个地方是完全适应于农业生长的土壤、气候和条件,都没有。为什么呢?这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有什么?现代化的管理、现代化的理念、现代化的文化和现代人所需要的东西,这些都是紧密相关的。当然这位记者可以马上反驳,为什么我们到周末的时候,城里的人喜欢到农村去住农家乐,这有很多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但是真正要他到那里呆一年他是不愿意的。因为现代化和非现代化之间是不可逆转的,所以宏观的层面,我认为城市户口的含金量是高于农村户口的含金量的。[2010-7-29 11:00:53] 杨庆育: 你提的第二个问题,若干年前我在讲课的时候我讲到一句话,今天有农转非,今后还有非转农的概念。什么意思?实际上就是刘易斯拐点,当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发生不平衡的时候,所谓不平衡就是当农村的劳动力效益和农村的劳动力的价值超过了一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到城市里来的价值的时候,这时候就出现了劳动力的扭转,这就是刘易斯拐点。我们不希望出现,不希望出现非刘易斯的拐点,一种不正常的回流。这里实际上我们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城市化的过程当中,能不能使我们转移到城市里的农村居民真正的享受到我刚才说的这个含金量,这是秘书长刚才回答新加坡早报的那位记者,我们有一个本子,上面有十个配套的文件,如果我们认真的研究,就可以发现这些含金量是远远的高于农村的户口。[2010-7-29 11:01:56] 杨庆育: 第三个问题,若干年前,我们让农民花钱到城里来买户口,是因为当时我们的城市规模不够大,不够强,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政府的财力不断增强,城市化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容纳条件逐渐的扩大,这个背景下,我们就应该把那些已经在城里生活的人,使他们真正的享有城市里所应该享有的权利和条件。谢谢。[2010-7-29 11:02:47] 重庆晨报:第一,总体上来讲,我们有一个总数,这个总数的人是如何分配的,多少人在主城、多少人在乡镇,多少人自动转户,我们有没有一个大概的概算,这个概算涉及到房价等等,还有1:1.3,是怎么测算的?这是怎么样的一个想法和测算? [2010-7-29 11:03:38] 重庆晨报:第二,昨天我们进行了实地了解,很多农民工就靠老板签一个字,根本没有签合同,我们怎么去做他务工五年的判断。[2010-7-29 11:03:52] 重庆晨报:第三,从全国的意义来上,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 [2010-7-29 11:04:07] 陈和平: 第一个问题,如何判断农民工身份的问题,请唐建华同志来回答。[2010-7-29 11:05:30] 唐建华: 首先,我们在考虑有多少农民工转为城市居民的问题,我们在制度设计的时候分了三个层面,如果要说一个绝对的数字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有的是愿意在主城,有的愿意在乡镇,但是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我们对主城区这块实行一定的限制,标准就是要在主城区干了五年,而且要有单位企业证明。第二个条件就是在这个地方要有相对稳定的住所,过去的理解是必须要在主城区有商品房,现在不是这样,有学校集体户口也可以进来,住私人的房子也可以。在主城区经商的农民工,就要求三年内纳税十万,或者一年达到五万,这也是一个门槛,这个门槛对进来的人都进行了分层的限制。第二个层面,我们区县的条件就要相对的宽松一些。条件最宽松的就是全市的各个乡镇,这部分人只需要自己申请和户口簿。通过三个层面的设计,加上对农民工的调查,多数愿意在区县或者在就近的乡镇,所以可以从制度上进行一些调解。[2010-7-29 11:09:19] 唐建华: 第二个问题,关于数字的测算。从重点群体中,我们主城区务工经商五年以上,区县是三年以上,能够达到225万人左右。这个数字,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市内务工的达到389.7万人,主城区务工五年以上有76.19万人,远郊区县务工的有97.38万人。在所有的城镇、远郊、乡镇,就业的农民工的孩子有25.9万人。转户以后的农民工如果进城,把自己的配偶带进城的大概有15%,带动子女进城大概51—56万人。同时根据国家发改委对全国1.3亿农民工进城,带动家属的情况调查来看,一般带动系数为1:1.22。重庆测算的情况大概带动系数是1:1.13。总体情况就是这样,所以我们224.5万人就是这样来的,有一个准确的基数研判。所以我们是参考了全国,我们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最后得出这个测算结果。谢谢。[2010-7-29 11:09:30] 陈和平: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用一句话概括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我昨天在想,因为户籍制度改革不外乎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政府行为,第二个方面是农民意愿。用政府的行为和农民的意愿的结合,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综合配套,自愿有偿。综合配套就是综合配套了一系列转户农民的各项待遇,使转户农民真正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项待遇。农民方面一是要自愿,然后对他们放弃的一些东西,我们要给予一定的补偿。所以这样来保证两个行为结合在一起,使改革能够真正的满足农村居民进入城市以后的各项变化。[2010-7-29 11:10:34] 重庆晚报:第一,关于农民工进城以后,户籍制度从以前的农民身份转为城市身份,昨天黄市长也说,企业不能因为户籍的转移而无故开除农民工。他们进城以后,因为身份的转变,他们的养老和医疗企业都会有很大的支出,如何制约民营和外企,他们会不会大量的使用外地农民工?第二,本地的农民工户籍政策出台以后,我们的政策会不会向外地入渝打工的优秀的农民工放宽?谢谢。[2010-7-29 11:11:29] 卢建辉: 这位记者提到了农民工转为城镇职工以后,企业对他们的养老和医疗这块的支出会增加的问题,这个确实是这样,这也是我们吸引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民工转户的一个优惠条件之一,或者是好处之一。因此从现在的政策来看,我们的养老保险如果是城镇职工,单位和企业是缴20个点,农民工按规定是12个点,养老保险有8个点的区别。而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和农民工从绝对值来说,每年大概是多缴1000元左右,因为这两个保险的缴费基数不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农民工转户以后,企业养老和医疗这块肯定会增加支出。如何保证呢?现在社会保险这块的规定是强制性的,作为企业来说,必须对职工养老和医疗要参保缴费。再一个,刚才杨主任和陈秘书长都讲到了,昨天黄市长也反复讲,我们的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要求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都要履行好社会责任,一方面这是倡导性的,另一方面这也

是政府的行为。我们在《劳动法》执行方面,我们也有相关的具体规定,包括劳动监察、执法方面,体系都是完善的。[2010-7-29 11:12:53] 陈和平: 我补充一下,第一,肯定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是应该这样讲,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条件下,企业首先必须承担责任,农民工和进厂的工人,应该在企业享受同等的经济待遇,这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第二,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靠廉价的劳动力取胜,所以企业必须要在提高企业的构成上面下工夫,提高劳动生产力。[2010-7-29 11:16:54] 陈和平: 作为企业,他们会不会使用外地的优秀的农民工,我想如果是优秀的,就不会有外地和本地的区别。[2010-7-29 11:17:01] 记者:第一,纵观一下,各个地方都在进行户籍制度改革,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已经触及到了最根本的土地问题。农民应该是非常实在的,他要算帐,给他脱掉“三件衣服”,再穿上“五件衣服”,能不能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第二,材料里提到,如果不是整户的转户,就是家庭成员部分转户,但是家里一直不愿意脱掉“三件衣服”,是不是说若干年以后,这“三件衣服”还是要脱掉。这个关系如何理顺?或者说我如果不愿意脱掉这“三件衣服”,就穿不上这“五件衣服”? [2010-7-29 11:18:52] 陈和平: 第一个问题我来回答。对于进城的农民工这几百万群体,严格来讲,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诉求,这里面是可以归类的,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做广泛的抽样来了解他们的利益诉求。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找过一些农民工开过座谈会,也了解过他们,比如南川的一个农民,他儿子和媳妇在城里打工,他们打工的收入一个月大概有2000多元,他们在沙坪坝区租房住。他们两个都非常有孝心,想把父母接到城里来。他们想如果能够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他们就没有经济负担。但是要把父母接到城里,父母没有收入就不行。他说如果能够让父母享受到城里人的养老保险的话,我们就可以把父母接到城里。我们就做了这样一个设计,如果他们全家把宅基地全部退出,就可以得到十一、二万元现金,这样父母两个人每个人按照现在城市的养老保险制度,每个人缴4.1万,他们现在59岁了,那么明年1月1日开始,每个人就可以拿到500元,一直到去世。这样老两口进城以后,可以帮儿子带孩子,做家务,让年轻人可以更有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这样就可以更好的维系他们的家庭。如果年轻人没有工作或者被裁员了,就可以享受低保待遇。所以这个家庭还是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的。[2010-7-29 11:20:42]

杨庆育: 各位媒体的朋友,我们应该仔细的、深层次的考虑这个问题,重庆就是要把附着在户籍制度后面的一些捆绑情况进行解决。中国大陆有几类,一类是城市人口,另外一类是在农村里,通常说的穿“三件衣服”的农民或者他们的家属,还有一部分人户口在农村,生活在城市,却没有享受城市应该穿的衣服。我们的户籍制度改革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把这种不合理的东西逐渐走向合理,但是有一个过程。我在城口和一个很有文化的支部书记讨论这个事,我给他提出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为什么他们没有富裕呢?你今天也在这块土地上,为什么你也不能富裕呢?是因为农村落后,是因为我们的农业基础设施,是因为我们的农村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是因为我们管理体制的制约等等,所以我们只能在这样的前提下,使已经在城里生活的人享有城市人应该享有的权利。重庆3356万亩耕地,按照现在71%的比例,面对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长期以户籍耕耘的小农村、小农业的耕作,能够和城市的大工业永远的匹配吗?不可能。[2010-7-29 11:22:58] 杨庆育: 所以我从宏观的层面回答这个问题。刚才那位记者说永远不会脱去的“三件衣服”,硬要穿城里的“五件衣服”,我相信没有这么不讲道理的农民。同样,我们今天面对这三种人,我们要变成真正的两种人,我们同样不希望今后由于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又变成多一种人,这种人拥有城市的户口,而且又占有农村的资源,这样同样不合理。所以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进行制度的设计,实际上媒体的朋友应该深层次的了解。所以这个意义上,我们考虑了三年或者五年,让农民、农民工带上他们的家属,真正享有城市居民的户口,享有城市居民所应该享有的权利以后,他们逐渐的感到到他们融入了城里了,他们真正的感觉到我是城里人,那时候他们会放心,会退掉宅基地、承包地,而且他们还拥有林权。谢谢。[2010-7-29 11:23:47] 文天平:大家应该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了解,但是今天由于时间有限,今天也是发问时间最热烈的一次新闻发布会,在会后,大家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向相关部门了解。这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陈秘书长说了“综合配套,自愿有偿”。我觉得你们报道的时候,还可以加一个“全国率先”。同时也提醒大家,这是一次非

常复杂、重大的改革,而且刚刚开头,所以我建议你们一定要准确报道,有什么拿不准的,可以及时和户改办联系。另外刚才很多记者提了很多问题,包括和台上的领导进行探讨,这些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希望你们在整个改革的过程当中,希望你们积极的关注,大量的采访,及时发现我们这次改革过程当中比如农民工怎么算帐的问题,你们可以帮我们采访,看看各个区域的老百姓怎么算帐,帮助我们发现这次改革执行过程当中的一些问题,及时报道,进一步推动好我们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帮助大家一起努力把户籍制度改革这项工作办好。再次谢谢大家,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2010-7-29 11:25:24] 23

第三篇:重庆户籍制度改革

渝府发〔2010〕78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推动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与有关方面协商,现就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认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当前,现行户籍制度已不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惠及民生。户籍差异影响了社会公平。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赋予有条件的农民工城镇居民身份,有利于实现同工同权,使农民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

(二)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口集聚,加快城镇化进程。我市城镇户籍人口比重较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集聚城市人口,形成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三)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城农民工难以获得城市户籍,影响在城市的消费积极性。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农村居民进城后真正成为城市居民,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四)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城乡资源。长期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渠道不畅,成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交流障碍,有利于加快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林地等资源流动,提升城乡资源要素价值。

(五)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提升,繁荣农村经济。农村人多地少,生产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转户进城,有利于扩大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二、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以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户进城为突破口,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有序转移,逐步缩小附着在户籍上的城乡差异,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最终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全面促进“五个重庆”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全面助推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探索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总体设计,明确阶段性改革目标,分级设置准入标准,建立完善各类群体转户进城的制度通道,最终实现城乡户籍制度一体化。

二是自愿有偿。充分尊重农民转户意愿,依法办理,有偿退地,完善社会保障,确保农村居民进城后,生活得到保障,实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积极稳妥。充分兼顾政府的承受力和城镇资源承载力,分类分阶段有序推进,防止损害农民利益,防止农民流离失所,防止出现城市贫民窟现象。四是综合配套。强化制度设计,通过改革创造资源增量,以市场手段将资源增量变为财富,以财富增量推动实现改革目标。

五是促进发展。着力消除人口自由流动障碍,激活城乡各类要素,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

结合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自然环境、资源承载等因素,分阶段推动人口向小城镇、区县城、主城区1000平方公里区域内聚集,实现市域内户籍合理转移,逐步建立城乡人口和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体系。

2010―2011年,重点推进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转为城镇居民,解决户籍历史遗留问题,力争新增城镇居民3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由目前的29%上升到37%,实现转户人口在主城、区县城、小城镇三级城镇体系的合理布局。2012―2020年,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建立完善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卫生支撑保障机制,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力争每年转移80万―90万人,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7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主城区集聚城镇居民1000万人,区县城集聚城镇居民600万人,小城镇集聚城镇居民300万人,形成合理流动、权益公平、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体系。

四、集中解决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转户

结合重庆实际,坚持重点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建立畅通的户籍转移通道,重点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自愿进入城镇定居,两年内集中推动338.8万本市籍农村居民率先转户。

(一)推动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户籍转移。

225.6万名在主城区务工经商5年以上、远郊区县城3年以上的农民工由所在区县(自治县)负责转为城镇居民,解决其社会保障,处理好承包地、宅基地、林地权属问题。

66.7万名在市内就读的本市农村籍大中专学生,入学时户口迁入学校集体户或就地转为城镇居民的,保留其个人征地补偿收益权,符合资助条件的继续享受

学费、生活费补助,毕业后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

1.8万名新增退役的农村籍义务兵和服役期未满10周年的士官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享受城镇义务兵的安置政策,由所在区县(自治县)负责组织实施。

(二)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32.9万名历年已用地未转非人员,由所在区县(自治县)按市政府确定的有关原则办理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的相关手续,参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建立养老保险。

4.9万名未转非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失地农村移民转为城镇居民,参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建立养老保险,不再享受移民后期扶持政策。0.9万名城中村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按征地、拆迁相关政策予以安置补偿,由所在区县(自治县)负责组织实施。

6万名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享受城镇集中供养的“三无人员”待遇,由所在区县(自治县)负责组织实施。

五、科学设置户籍准入条件

按照宽严有度、分级承接原则,适度放宽主城区、进一步放开区县城、全面放开乡镇落户条件,积极引导本市籍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落户,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整户转为城镇居民。

(一)主城区。

1.本市籍农村居民在主城区务工经商5年以上,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申请在合法稳定住所迁移入户。

2.本市籍农村居民购买商品住房,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迁移入户。

3.本市籍农村居民投资兴办实业,3年累计纳税10万元或1年纳税5万元以上 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在合法稳定住所迁移入户。

(二)远郊31个区县城。

1.本市籍农村居民在远郊31个区县城务工经商3年以上,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申请在合法稳定住所迁移入户。

2.本市籍农村居民购买商品住房,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迁移入户。

3.本市籍农村居民投资兴办实业,3年累计纳税5万元或1年纳税2万元以上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在合法稳定住所迁移入户。

(三)其他乡镇。

本市籍农村居民本着自愿原则,可就近就地转为城镇居民。

(四)其他规定。

1.本市籍农村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夫妻投靠、年老父母投靠子女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可迁移入户。

2.城镇年老父母身边无子女,其本市籍农村子女可投靠迁移入户。

3.本市籍优秀农民工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不受居住时间限制。

六、建立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相关配套机制

结合户籍转移,系统建立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卫生支撑保障机制,逐步消除城乡户籍待遇差距,促进城乡户籍制度融合,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

(一)建立完善农村土地处置机制。

1.对农村居民整户转为城镇居民的,允许自转户之日起3年内继续保留承包地、宅基地及农房的收益权或使用权。在承包期内允许保留林权。鼓励转户居民退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对自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及农

房的,参照同时期区县(自治县)征地政策对农村住房及其构附着物给予一次性补偿,并参照地票价款政策一次性给予宅基地使用权补偿及购房补助,今后征地时不再享有补偿权利。对自愿退出承包地的,按本轮土地承包期内剩余年限和同类土地的平均流转收益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

2.家庭部分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保留其在以后整户转移中获得宅基地及农房、承包地的相应补偿或收益的权利,不再享有分配宅基地的权利。待家庭成员整户转为城镇居民时,退出宅基地及农房、承包地并享受相应补偿。

3.组建市、区县(自治县)两级农村土地整治流转机构,负责对农户退出的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房进行补偿和处置。其中,退出的宅基地、承包地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内的,由国有土地储备机构承担补偿费用。建立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用于农户退出的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房所需资金的周转。

4.农村土地整治流转机构应积极盘活利用转户退出的土地。按照规划及用途管制、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的要求,对退出的承包地加大国土整治力度,促进承包地向经营大户、龙头企业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水平。退出的宅基地,在优先保障农村发展建设用地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增减挂钩、地票交易等方式,显化其资产价值。产生的地票及大宗的承包地、林地使用权可在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

(二)建立住房保障机制。

1.将符合条件的转户农村居民纳入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等保障范围,改善稳定就业农民工、新毕业农村籍大中专生、新退役农村籍士兵等无房或住房困难人员居住条件,鼓励有条件的转户居民购置普通商品房。

2.主城区及区县城城镇规划区农村居民,具备条件的可转户进入统一规划建设的集中居住小区。加大主城区及区县城城镇规划区内转户集中居住小区、农民工公寓投入和建设力度。集中居住小区、农民工公寓建设用地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并比照廉租房、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享受免交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性基金等相关优惠政策。

(三)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1.农村居民整户转为城镇居民,自愿退出宅基地,其年满16周岁以上的人员,可参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所需资金由区县(自治县)国土部门核准的退出宅基地的补偿费代缴。退出宅基地的补偿费不足以缴纳的,差额部分由个人自筹资金缴纳。若代缴后有剩余的,剩余部分退还给转户居民。

2.农村居民家庭部分成员转为城镇居民,在劳动年龄段的,可按规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用人单位的,由用人单位统一参保并按规定缴费;没有用人单位的,可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缴费。达到规定条件的,享受与城镇企业职工同等的养老保险待遇。

3.依法被征收土地的转户居民按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加养老保险。过去已征(占)用地未转非人员、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淹没失地人员,在完善征地审批及农转非手续后,参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加养老保险。

4.农村籍大中专学生在校期间办理农转非手续,并随家庭一起退地的,可参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参加养老保险,建立养老保险关系,工作后接续参保。

5.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没有条件参加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城镇企

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自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6.加快制定养老保险不同制度之间的转移衔接办法,使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能实现养老保险的顺畅转移和有效连接。

(四)健全医疗保险制度。

1.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在劳动年龄段的,可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用人单位的,由用人单位统一参保并按规定缴费;没有用人单位的,可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缴费。达到规定条件的,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医疗保险待遇。

2.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没有条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可自愿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

3.加快制定医疗保险不同制度之间的转移衔接办法,使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能实现医疗保险的顺畅转移和有效连接。

(五)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低收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转户居民纳入城市低保范围;建立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实现乡镇敬老院和区县(自治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全覆盖;加强城市社会救助和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切实满足城市扩容后社区服务管理和救助保障等公共服务的需要。

(六)建立完善就业保障机制。

1.将转户居民纳入城镇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范围,促进其在城镇稳定就业。对有一技之长的,通过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帮助其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作为就业援助对象,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开发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

2.对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强化职业指导,搭建大中专毕业

生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平台,引导农村籍和农转非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工业园区、中小企业等实现稳定就业。

3.本市农村籍和农转非的初高中毕业生就读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可给予定额生活补贴,生活困难的给予定额学费补贴。

4.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和其他转户居民自主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等创业扶持,帮助其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凡办理农转非的纳入城镇创业扶持政策范围。

(七)建立完善培训机制。

1.分类开展转户居民教育培训。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对所有转户居民开展新市民教育培训;以提高学历为目标,对16―30周岁的转户居民进行中等职业学历教育;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标,对劳动年龄段的转户居民进行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促进转户居民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由农民向市民转变。2.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提高其转移就业能力,促使其在城镇稳定就业。对企业新招用的农民工,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开展针对性强的岗前培训,使农民工尽快上岗和稳定就业。对农村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参加岗前培训,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并对初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费用给予全额补助。

3.建立完善转户居民教育培训管理体系。推行弹性学制,帮助转户居民开展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分阶段、分时段以“累计学分”的形式完成学业。结合实际,开展送职业教育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活动。

4.提升教育培训基础能力。新建一批农民工培训基地,建好农民工培训学院。办好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打造适宜转户居民学习、方便转户居民就业的特色专业。推行“特岗、特聘和特邀”计划,建设一支适应转户居民教育的“双

师型”教师队伍。

(八)建立完善城乡教育保障机制。

1.科学规划城乡学校布局,按照户籍制度改革转移人口目标和重点接受农民工转户的区域,准确把握城乡适龄人口及中小学在校生规模变化状况,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留足教育用地,在主城区、区县城、小城镇按照城乡规划,加快新建一批幼儿园、中小学、中职学校。

2.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做好新增学校师资配备、师资专项培训等工作,满足新增学校教师需求。

3.完善各级各类学生就读政策和资助体系,保障转户居民子女接受公平的教育。改善转户居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条件,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就读,享受与现有城镇学生的同等待遇;按照“指标到校、区县安排”的原则,解决转户居民子女就读普通高中;完善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确保转户居民子女享受国家政策优惠。

(九)建立完善卫生服务保障机制。

按照城市功能区布局规划,科学合理布局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加快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建设,加快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医疗服务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保障转户居民及其子女和低收入群体在市内居住地享有国家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

(十)完善计划生育相关政策。

1.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继续执行原户籍所在地农村居民的生育政策及农村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

2.已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的转户居民,自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当年起,给

予5年的政策过渡期。在政策过渡期内,转户居民继续执行原户籍所在地农村的生育政策及农村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

七、户籍制度改革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全市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市户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市长黄奇帆任组长,市政府副市长童小平、刘学普,市政府秘书长陈和平任副组长,市委政法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公安局、市国土房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教委、市城乡建委、市民政局、市规划局、市市政委、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委、市移民局、市统计局、市国资委、市金融办、重庆警备区等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办公室主任由陈和平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兼任。办公室负责户籍制度改革日常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二)明确责任分工,积极稳妥推进。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将户籍制度改革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各区县(自治县)作为户籍制度改革的责任主体,要加快制定本区县(自治县)户籍改革实施意见,组织实施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的具体工作,配套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市政府明确的目标任务。市级各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责,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制定完善相关工作细则,确保改革平稳进行。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户籍制度改革相关政策措施的协调平衡;市公安局负责制定户籍登记准入实施细则,具体组织实施户籍登记准入工作;市国土房管局、市农委负责制定农村土地退出补偿实施细则;市人

力社保局负责制定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实施细则;市国土房管局、市城乡建委负责做好转户进城人群的住房需求和平衡工作;市经济信息委、市国资委、市中小企业局及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用工企业农民工转户的动员和转户籍的服务工作;市规划局、市城乡建委、市市政委负责城市人口扩容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市教委负责做好学校规划建设工作,满足新增学生的入学需求;市卫生局负责做好城镇医疗机构规划建设工作;市民政局负责推进农村五保对象、新增农村籍义务兵和服役期未满10周年的士官转户进城的相关工作,负责做好城市社区管理、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市人口计生委负责调整转户居民生育政策和奖励扶助政策,做好农村居民转户后的计划生育工作;市水利局负责推进大中型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失地农村移民转为城镇居民的相关工作;市金融办负责结合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负责组织实施对转户居民的集中培训;市财政局负责制订户籍制度改革资金平衡的具体方案,做好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所需资金的统筹工作。各区县(自治县)、各部门推进户籍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将纳入市政府工作目标进行考核。

(三)加强宣传引导,确保和谐稳定。

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在全市广泛宣传户籍改革政策内容,对户籍改革涉及的重点群体深入开展政策讲解,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户籍改革。在市内主要媒体设置户籍改革宣传专栏,积极宣传户籍改革成效,为群众答疑解惑,搭建政府与群众沟通桥梁,形成全社会支持改革、理解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做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情况的信息收集、社会舆情掌控工作,制订完善相关工作应急预案,及时掌控改革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确保户籍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二○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渝办发〔2010〕203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退出与利用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退出与利用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退出与利用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拥有合法农村住房及宅基地、承包地的农村居民,按照户籍管理相关规定自愿退出其农村住房及宅基地、承包地转为城镇居民的,其农村住房及宅基地、宅基地使用权范围内的构(附)着物(以下简称宅基地及建(构)筑物)、承包地的退出与利用,适用本办法。

已用地未转非人员、未转非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失地农村移民、城中村农村居民按照国家和我市土地征收规定执行,不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农村土地的退出与利用,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筹规划原则。总体设计,分类规划,统筹城乡土地利用。

(二)依法自愿原则。农村土地退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三)合理补偿原则。应当给予退出农村土地的农民合理补偿,充分保障农民的财产、居住等各项权利。

(四)统一管理原则。退出的农村土地应当统一管理,分类合理利用。

(五)用途管制原则。农村土地的退出与利用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第四条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宅基地及建(构)筑物退出与利用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承包地退出与利用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市公安、财政、民政、城乡建设、规划、房屋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别做好相关工作。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土地、农业、财政等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村宅基地及建(构)筑物、承包地退出与利用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和指导村、社(组)切实做好转户居民的农村宅基地及建(构)筑物、承包地退出与利用工作。

第五条 市农村土地整治机构通过贷款、财政投入资金、财政周转资金、地票收益等渠道具体筹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外的宅基地及建(构)筑物退出的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农村土地整治机构或指定的其他机构具体负责下列工作:

(一)退出的宅基地及建(构)筑物、承包地的清理、登记、测算、费用发放等具体实施工作;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外宅基地及建(构)筑物退出后的补偿、整治及管理、利用工作;

(三)通过贷款、财政投入资金、财政周转资金等渠道筹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外承包地退出的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按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承担承包地退出后的补偿、整治工作。

国有土地储备机构具体筹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内的宅基地及建(构)筑物、承包地退出的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并可委托农村土地整治机构具体实施。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具体负责做好退出承包地的管理与利用工作。

第六条 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结合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量力而行,引导、鼓励、扶持社会资本参与退出农村土地的整治、流转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支持和鼓励城市工商资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村退出土地的利用效率。第二章 退出和补偿

第七条 符合《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渝府发〔2010〕78号)规定的准入条件、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村居民为本办法规范的农村土地退出对象。

第八条 转户居民可按有关规定流转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承包经营权,也可按本办法规定自愿退出并获得补偿。

第九条 农村居民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其宅基地及建(构)筑物退出按下列

规定补偿:

(一)农村居民自愿转户并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参照退出时区县(自治县)征地政策对农村住房及其构筑物、附着物给予一次性补偿,并参照地票价款政策一次性给予宅基地使用权补偿及购房补助。今后征地时不再享有补偿权利。

(二)家庭部分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保留其在以后整户退出时获得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相应补偿的权利,不再享有取得宅基地的权利。待家庭成员整户转为城镇居民时,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并按整户退出时的标准补偿。

(三)农村五保对象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后由民政部门统一安排集中供养的,由农村土地整治机构建立专户、专账管理,所取得的土地利用增值收益按有关规定支付给民政部门,专项用于农村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

第十条 对自愿退出承包地的,按本轮承包期内剩余年限和年平均流转收益标准给予补偿。其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

家庭部分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保留其在以后整户退出时获得承包地的相应补偿或收益的权利。待家庭成员整户转为城镇居民时,退出承包地并按整户退出时的标准补偿。

第十一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内的农村居民整户自愿转为城镇居民,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全部承包地的,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可按“征转分离”的有关规定办理农村土地征收手续,按照同时期征地政策给予补偿安置后,原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第十二条 转户居民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退出按照申请、审核、审批、实施的程序办理:

(一)经入户地公安部门审批办理转户手续的居民,可持下列要件向户口迁出

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退地申请: 1.自愿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申请表; 2.农村房地产权证;

3.转户居民家庭户口簿及家庭成员身份证明材料; 4.集体经济组织同意转户退地的书面意见; 5.在城镇有合法稳定住所的证明材料; 6.公安机关出具的转户确认通知书; 7.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收到申请后,应对农户的相关条件和资格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会同有关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对农户家庭人员情况和宅基地及建(构)筑物进行清理丈量、登记造册、计算补偿费用,在所在村民小组(社)张榜公布后由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土地整治机构签订《自愿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协议》。协议约定的退地时限自转户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超过3年。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自协议签订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自愿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协议》、补偿清单和其他申请材料转报区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三)区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统一登记造册管理,并在10个工作日内报送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审批。

(四)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经批准后,转户居民应按照协议约定的退地时限及时交付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同时获得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补偿费。

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后原农村房地产权证依法予以注销。凡协议约定了

转户退地过渡期的,农村房地产权证由农村土地整治机构代管并报权属登记机构备案。在交付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前,转户居民不得转让、出租、抵押宅基地及建(构)筑物,不得改变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用途、现状等。第十三条 转户居民承包地的退出,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农户退出承包地时,应当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应包含退出承包地的事由、退出承包地的面积、全体家庭成员是否同意放弃承包经营权等内容,并同时提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迁出地区县(自治县)公安机关出具的转户确认通知书。

(二)退出承包地的农户,应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书面退出协议。协议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承包农户户主姓名、承包人口及其姓名; 2.退出承包地的地块、坐落、面积; 3.补偿方式及金额; 4.双方商定的其他事项。

协议约定的退地时限自转户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超过3年。

(三)集体经济组织应对退出承包地及其补偿情况进行公示。退出承包地的面积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载明的面积为准。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四)退出承包地的补偿,首先由集体经济组织出资。集体经济组织确实不能出资的,经区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确认后,可用区县(自治县)农村土地整治机构筹集的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支付。

(五)由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支付退地补偿的,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退地农户的退地申请书、退地协议、相关退地事由及材料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对其真实性及是否符合退地规定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规定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在5个工作日内报区县(自治县)农业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批准后方可由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管理机构向退地农户支付补偿费。

(六)退出承包地并获得补偿后,退地农户应交回或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未交回的,集体经济组织可以请求发证机关注销。区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将收回或注销承包经营权证的情况书面告知农村土地整治机构。

凡退出农村承包地协议约定了转户退地过渡期的,农村承包经营权证由农村土地整治机构代管并报发证机关备案。在交付承包地前,转户居民不得转让、出租、抵押承包地,不得改变承包地的用途等。

第十四条 转户居民退出的宅基地及建(构)筑物、承包地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内的,由原已批准确定的国有土地储备机构按其储备范围、农村土地整治机构的测算据实一次性支付补偿费;尚未确定国有土地储备机构及储备范围的,由所在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指定的国有土地储备机构按农村土地整治机构的测算据实一次性支付补偿费。国有土地储备机构委托农村土地整治机构与转户居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自愿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协议》。

第十五条 具备条件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在城镇规划区内以行政划拨方式供给国有建设用地,统一规划建设转户居民集中居住点。转户居民可按区县(自治县)的规定申请购买。

符合城镇保障性住房条件的转户居民,转户进城后可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第三章 整 治

第十六条 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编制全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财政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应通过财政拨付资金、贷款等渠道支持农村土地整治机构筹集农村土地整治资金。

第十七条 农村土地整治机构应当编制复垦方案,明确复垦的地类、规模、工程设计、工程进度及资金运作等,经区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按程序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农村土地整治机构可凭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手续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第十九条 区县(自治县)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符合相对集中连片、宜农用途等条件的,应将退出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或其他农用地,交由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利用。宅基地复垦按照国家和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管理规定执行。第二十条 区县(自治县)应通过对田、水、路、林、村、房的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第四章 利 用

第二十一条 原农村土地使用权人交付宅基地及农村房屋后至土地整治前,农村土地整治机构或国有土地储备机构可将农村房屋及其他设施临时出租、临时改变用途。

农村土地退出、补偿并经整治的农村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农村土地整治机构或国有土地储备机构可向区县(自治县)土地、房屋权属登记机构申办农村房地产权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并通过抵押、临时利用等方式筹

集农村土地补偿周转资金。

第二十二条 退出的宅基地复垦后,原集体土地所有权不改变。涉及的区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并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涉及土地权属调整变化的,依法办理相关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三条 退出的宅基地应优先保障农村发展建设用地需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外,宅基地复垦后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由农村土地整治机构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或地票交易统筹利用。

农用地整治后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经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农村土地整治机构可向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申请交易。

第二十四条 退出的承包地其所有权和用途不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集体经济组织应加强对退出承包地的管理、整治和经营利用,防止土地撂荒。

退出承包地零星分散的,可以通过承包地置换等办法使其相对集中连片,并积极引入城市资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效益。

第二十五条 由集体经济组织出资补偿退出的承包地,集体经济组织可以统一经营使用,通过流转等方式筹措土地补偿资金或在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第二十六条 由农村土地整治机构支付补偿费的退出承包地,集体经济组织应与农村土地整治机构签订托管协议,由农村土地整治机构对托管的承包地组织流转或在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流转收益用于归还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内的退出承包地由国有土

地储备机构出资补偿的,集体经济组织应与国有土地储备机构签订托管协议,由国有土地储备机构经营管理。

第二十七条 退出的承包地已经流转的,在变更转出方后原流转合同继续实施。由集体经济组织出资补偿的,其流转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或新的承包人。由农村土地整治机构或国有土地储备机构垫付补偿的,其流转收益用于归还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或国有土地储备机构。

第二十八条 通过地票交易、承包地流转经营等方式尚不能平衡已支付退地补偿费的,经土地、农业、财政等部门审核确认后,通过财政投入资金或储备适量国有土地取得出让收益等方式弥补资金缺口。

由国有土地储备机构出资补偿的,退地补偿费计入该机构储备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成本。第五章 监 管

第二十九条 土地、农业、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应按职责分工加强对宅基地及建(构)筑物、承包地退出补偿、利用及资金使用的监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退出承包地使用情况的监管,防止撂荒并负责调处承包地退出纠纷。

第三十条 擅自将退出的承包地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区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第三十一条 有关当事人违反本办法规定,以隐瞒、欺骗、编造等手段获得补偿或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第三十二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转户居民退出的宅基地及建(构)筑物、承包地补偿不到位、不及时或有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侵犯转户居民和有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县级以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法对有关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

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和区县(自治县)土地、农业、财政、监察等主管部门及农村土地整治机构、国有土地储备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分设并公开举报监督、政策咨询电话和公众信箱,接受社会公众咨询并监督宅基地及建(构)筑物、承包地退出、补偿、整治与利用工作。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区县(自治县)应根据户籍制度改革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土地退出与利用实施细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0年8月1日起实施。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渝办发〔2010〕204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农村居民转户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居民转户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农村居民转户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渝府发〔2010〕78号)精神,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按照宽严有度、分级承接原则,适度放宽主城区、进一步放开区县城、全面放开乡镇落户条件。

第三条 本市籍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适用本办法,其他户口迁移、登记仍按原有规定执行。第二章 转户条件

第四条 主城九区。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登记为城镇居民。

(一)购买商品住房。

(二)务工经商五年以上,具有合法稳定住所。

(三)投资兴办实业,三年累计纳税10万元或一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具有合法稳定住所。

第五条 远郊31个区县城。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登记为城镇居民。

(一)购买商品住房。

(二)务工经商三年以上,具有合法稳定住所。

(三)投资兴办实业,三年累计纳税5万元或一年纳税2万元以上,具有合法稳定住所。

第六条 其他乡镇。农村居民本着自愿原则,可就近就地登记为城镇居民。第七条 其他规定。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登记为城镇居民。

(一)农村籍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夫妻投靠、年老父母投靠子女。

(二)农村籍成年子女自愿投靠城镇身边无子女的年老父母。

(三)本市高等学校、中职技校学生可迁入学校集体户或就地转为城镇居民。

(四)优秀农民工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

(五)农村籍五保对象。

(六)农村籍义务兵和服役期未满10周年的士官退役。第三章 证明材料 第八条 必备材料。

(一)入户申请书。

(二)本人及随迁人员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第九条 其他证明材料。

(一)务工经商证明;

(二)住房证明;

(三)结婚证及亲属关系证明;

(四)被投靠人员户口簿;

(五)纳税额度证明;

(六)就学证明;

(七)优秀农民工证明;

(八)农村集中供养五保对象证明;

(九)农村退役士兵证明;

(十)其他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第四章 办理程序

第十条 申请。办理转户事项应当由本人或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说明转户事由和相关情况,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 受理。符合条件,证明材料齐全的,由入户地公安派出所窗口民警受理。

第十二条 告知。符合条件,但证明材料不齐全的,公安派出所窗口民警应当书面告知需补充的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 时限。凡需经调查核实、上报审批的户口办理事项,各级公安机关应严格按照下列时限及时办理:

(一)由公安派出所审批的,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结;

(二)需上报区县(自治县)公安局审批的,公安派出所在受理申请之日起的2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工作,区县(自治县)公安局接到公安派出所上报材料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并将审批结果返回公安派出所;

(三)公安派出所在接到上级公安机关的审批决定的2个工作日内将审批结果通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 备案。整户转为城镇居民的,由迁出地区县(自治县)公安机关出具确认通知书,送国土、农业、社保部门备案。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0年8月1日起实施。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公安局负责解释。渝办发〔2010〕202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渝府发〔2010〕78号,以下简称《意见》),促进我市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结合我市社会保障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二条 通过制度创新和调整完善,整合各种社会保障资源,让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能够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第二章 养老保险

第三条 本市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办理农转非手续后,可参加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第四条 《意见》实施前,已征(占)用地未转非人员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淹没失地农民中,年满16周岁以上的人员(以下统称不规范征地失地农民)在完善征地审批及农转非手续后,参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2007年12月31日以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和重庆市2008年1月1日以后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008〕26号)相关规定,参加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第五条 《意见》实施后,本市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成户退出宅基地且年满16周岁以上的人员(以下简称退地人员)参照渝府发〔2008〕26号文件规定参加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并按照退地时的不同年龄确定缴费标准

和缴费年限。

第六条 《意见》实施后,本市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仍保留宅基地且年满16周岁以上的人员(以下简称保留土地农转非人员)在城镇用人单位工作的,由用人单位为其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无用人单位的,可自愿从转为本市城镇居民之月起,在户籍所在地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第七条 不规范征地失地农民在完善征地审批和农转非手续后,对符合参保条件的,由所在区县(自治县)参照渝府发〔2008〕26号文件及相关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参保和缴费相关手续。

第八条 保留土地农转非人员可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其参保登记及缴费按我市现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九条 退地人员参照渝府发〔2008〕26号文件规定补建一定年限的养老保险,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退地人员持国土部门出具的退出宅基地后应领取补偿费相关手续和公安机关出具的转户相关手续到退地所在地的街道(乡、镇)社会保障服务所(以下简称社会保障服务所)提出参保申请。

(二)由社会保障服务所到当地社会保险局,为符合参保条件的退地人员办理核定应缴纳一次性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相关手续,并将办理结果送达退地人员。

(三)国有土地储备机构按照社会保险局计算的退地人员个人一次性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金额,从退地人员应领取的退地补偿费中将资金通过地税部门一次性划转到市财政局在各区县(自治县)开设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分户。退地补偿费优先用于缴纳一次性基本养老保险费。其办理程序是:第一,区县

(自治县)国土部门核定退出宅基地的补偿费金额;第二,由国有土地储备机构通过地税部门代缴;第三,代缴后有余额的,由国有土地储备机构一次性发放给退地人员。

若退地补偿费不足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差额部分由个人自筹资金缴纳。

(四)社会保险局收到退地人员缴纳的一次性基本养老保险费后,按规定为其办理养老保险参保相关手续。

1.为退地时男年满50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40周岁不满55周岁的人员(以下简称“4050”人员)和男年满16周岁不满5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40周岁的人员(以下简称中青年人员)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卡》; 2.将退地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及其以上人员(以下简称老龄人员)的《重庆市按月领取养老待遇资格证》、“4050”人员和中青年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卡》交社会保障服务所;

3.社会保障服务所将《重庆市按月领取养老待遇资格证》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卡》送达退地人员,并告知“4050”人员和中青年人员接续基本养老保险的相关办法和程序。

第十条 退地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照渝府发〔2008〕26号文件及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 老龄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其一次性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应单独管理。

第十二条 “4050”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以下办法处理:

(一)未继续缴费的,一次性缴费应予单独管理。

(二)继续缴费不足5年的,一次性缴费应予单独管理;其继续缴费部分,按

现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建立个人账户。

(三)继续缴费5年及其以上的,一次性缴费全部补记入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其继续缴费的部分,按现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建立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 中青年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个人一次性缴费全部补记入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其继续缴费的部分,按现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建立个人账户。

第十四条 老龄人员个人一次性缴费完清后,由社会保险局填报《重庆市被征地(退地)农转非人员按月领取养老待遇审批表》,经当地人力社保(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后,发给《重庆市按月领取养老待遇资格证》(由市人力社保局统一印制)。社会保险局按规定对其月养老待遇实行社会化发放。

老龄人员在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待遇,并按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支付丧葬费和一次性救济金。其个人一次性缴费,扣除已支付养老待遇、丧葬费和一次性救济金后的余额一次性退还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第十五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4050”人员,其待遇按以下办法处理: 未继续缴费或继续缴费不足5年的“4050”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渝府发〔2008〕26号文件及相关规定办理领取养老待遇手续。

继续缴费5年及其以上的“4050”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中青年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

第十七条 退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领取养老待遇或基本养老金后,由其

居住地街道(乡、镇)、社区负责对其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退地人员从按月领取养老待遇或基本养老金后的次年起,应每年于本人出生月份的当月,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和《重庆市按月领取养老待遇资格证》或《退休证》到居住地街道(乡、镇)社会保障服务所进行领取养老待遇或基本养老金资格核查。逾期未进行核查的,社会保险局将按照规定停发养老待遇或基本养老金。

第十八条 退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不能重复享受各项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原已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各项养老保险间的衔接办法另行研究制定。

第十九条 继续缴费5年以上的“4050”人员和中青年人员,在退地之月以前从未参加工作或从未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时间确定为退地之月。在退地之月以前曾经参加工作或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按国家和我市有关规定认定参加工作时间或参保时间。第三章 医疗保险

第二十条 本市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可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也可自愿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

第二十一条 本市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有用人单位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为转户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纳医疗保险费,符合有关条件的转户居民可按规定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待遇。第二十二条 本市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没有用人单位的,可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其参保登记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办理时间、地点:每月1―20日,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道社会保障所办理。户口不在本统筹区的,可到暂住证所在地的街道社会保障所办理。

(二)所需资料:《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近期彩色免冠1寸照片1张;失业证或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半年内有效);填写《重庆市以个人身份参加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申请书》(一式两份);若请人代办,需提供代办人的《居民身份证》及代办委托书。

第二十三条 转户居民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缴费标准及程序按下列规定办理:

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设两个缴费档次,参保人可自主选择其中一档。

一档:按上本市经济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5%缴纳医疗保险费(1%用于建立大额医疗费互助保险)。

二档:按上本市经济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11%缴纳医疗保险费(1%用于建立大额医疗费互助保险)。

参保人在申报参保的次月1―10日到指定的工商银行领取本人医保缴费专用灵通卡,并足额存入应缴医保费。缴费的次月可到办理参保的街道社会保障所领取社会保障卡。

第二十四条 转户居民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其个人账户划入标准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按一档参保的人员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全部用于建立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建立个人账户。

(二)按二档参保的人员缴纳的医疗保险费,除用于建立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外,其个人账户以上本市城镇经济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按以下比例划入: 不满35周岁的人员,划入比例为3.3%;满35周岁不满45周岁的人员,划入比例为3.5%;满45周岁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划入比例为3.7%;达到法

定退休年龄的人员,缴费期内划入比例为4%,缴费期满后划入比例为上本市城镇经济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0%的4%。

第二十五条 转户居民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支付标准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市级统筹区按一档参保的人员,有4种特殊病种纳入门诊待遇支付范围,其余支付标准按照《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执行,与有用人单位的参保人员一致。

(二)市级统筹区按二档参保的人员,有16种特殊病种纳入门诊待遇支付范围,其余支付标准按照《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执行,与有用人单位的参保人员一致。

(三)市级统筹区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和不予支付的情况按照《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四)实行单独统筹管理的区县(自治县),其参保人员医疗保险待遇的基金支付标准按当地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转户居民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在转户一年内参保的,不设待遇等待期,缴费次月即可按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符合缴费年限要求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余命期间不再缴纳医疗保险费,按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十七条 转户居民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其用药、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办法按照参保统筹区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不愿或没有条件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转户居民,也可自愿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其具体办法、经办程序及待遇标准等按照我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及所在区县(自治县)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之间的转移接续办法另行研究制定。第四章 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

第三十条 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有用人单位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为其参加失业保险。失业后,可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失业保险待遇。失业保险待遇主要包括:失业保险金(标准为农民工一次性生活补助金月标准的两倍);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门诊住院医疗补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失业人员丧葬补助金及其配偶、供养直系亲属的抚恤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可享受免费职业介绍、职业培训。

第三十一条 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有用人单位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为其参加工伤保险。符合规定条件的,按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具体办法、经办程序及待遇标准等按《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有用人单位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为其参加职工生育保险。符合规定条件的,按规定享受职工生育保险待遇。具体办法、经办程序及待遇标准等按《重庆市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及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后,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可按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具体办法、经办程序及待遇标准等按《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及相关政策规定执行。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0年8月1日起实施。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民政局负责解释。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五大意义

一是赋予有条件的农民工城镇居民身份,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利。二是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口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三是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四是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城市资源。五是有利于扩大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群体和准入条件

我市户籍制度改革将分为两个阶段。2010年—2011年,将重点推进300多万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解决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2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属、40万失地农民和70万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

2012年—2020年,将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力争每年转移80—90万人,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7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主城区聚集城镇居民1000万人,区县城集聚城镇居民600万人,小城镇聚集城镇居民300万人,形成自由互通、权益公平、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体系。

此次户籍制度改革主要面向本市籍的农村居民,主城区、31个远郊区县及乡镇对农村居民的转入条件有所不同。按照宽严有度、分级承接原则,适度放宽主城区、进一步放开区县城、全面放开乡镇落户条件。主城区需要申请人在主城区务工经商五年以上,或投资兴办实业,三年累计纳税10万元或一年纳税5万元以上,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的配偶、子女可申请在合法固定住所迁移入户。31个远郊区县城标准分别放宽为务工经商三年以上,三年累计纳税5万元或一年纳税2万元以上;乡镇则条件较为宽松,农村居民本自愿原则,可就近就地转为城镇居民。

重庆市转户农民在户籍改革中的实惠

一是转户居民退出承包地,可以得到按照本轮土地承包期内剩余年限和同类土地的平均流转收益标准所给予的补偿。

二是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房的,将获得3笔补偿资金。一是参照同时期区县(自治县)征地政策对农村住房及其构附着物给予的一次性补偿。二是参照地票价款政策一次性给予宅基地使用权补偿。三是参照地票价款政策一次性给予购房补助。

三是住房方面,可申请区公租房居住,条件成熟时,还可以转为购买。同时,符合条件的可纳入廉租住房保障。

四是养老方面,可参加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到年龄后可按照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金标准,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五是低保方面,将建立健全低收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体系,符合条件的转户居民可纳入城市低保范围。

六是在医疗方面,可自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享受相应医疗保障。

七是再教育方面,其子女可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就读城市学校,享受与现有城镇学生的同等待遇。

八是在就业方面,劳动年龄段的转户居民可以享受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自主创业可以享受城镇创业扶持政策,就业困难人员还可以享受“一对一”的就业帮扶,以及公益性岗位的托底安置政策,确保“壮有业”。

总体来看,转户居民退出了农村的土地和房屋,换取了城市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服务,在生活成本并未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打消了养老顾虑,提高了生活质量。

文天平: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昨天,市政府召开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工作会,标志着我市已经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工作。为了让大家全面、准确、深入的了解和报道这一惠及千家万户的重要改革措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政府秘书长陈和平同志,向大家介绍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2010-7-29 10:12:43] 文天平: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发改委主任、市统筹改革办主任杨庆育同志,市公安局副局长唐建华同志,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董建国同志,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卢建辉同志。[2010-7-29 10:13:11] 文天平:今天的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下面,首先有请陈和平秘书长介绍我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2010-7-29 10:13:37] 陈和平: 今天我们借这个时间和新闻界的朋友们一块把重庆市启动的户籍制度改革各项工作向大家作一个通报。作这个通报的目的是想向新闻界的朋友们、各媒体单位强劲的介绍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并想通过大家向全市广大人民群众表达市政府启动户籍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以及一些工作流程,使每位居民特别是涉及到切身利益的进城的农民工和进城务工人员了解政府出台的这些政策的具体操作办法,使他们能够知道怎么从一个农村居民变成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哪些好处,使他们志愿加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市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户籍制度改革改革作为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重要改革,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决定,纳入了十大民生工程,下面我从八个方面介绍这一制度设计和我们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措施。[2010-7-29 10:14:54] 陈和平: 7月28日,我市召开了全市户籍制度改革工作会,各区县的主要领导、市级部门负责人、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共450多人参加了会议,奇帆市长作了动员部署,标志着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启动。[2010-7-29 10:15:06]

陈和平:

一、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2010-7-29 10:15:14] 陈和平: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缩小城乡差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2010-7-29 10:15:24] 陈和平: 户籍制度改革涉及到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既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也能“一通百通,一招激活,全盘皆活”。所以,必须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户籍制度改革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突破口,力争在全国起到先导性、示范性作用。[2010-7-29 10:15:32] 陈和平: 当前,我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即将全面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赋予有条件的农民工城镇居民身份,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利。二是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口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三是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四是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城市资源。五是有利于扩大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促进农民收入增长。[2010-7-29 10:15:42] 陈和平:

二、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文件的出台过程 [2010-7-29 10:15:53] 陈和平: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户籍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早在今年1月,市委、市政府就对户籍制度改革作出了安排部署,***书记和黄奇帆市长多次听取汇报,就涉及的重大问题作出指示,要求户籍制度改革尽快出台。6月24日召开的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将户籍制度改革纳入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决定以解决农民工户口为突破口,推进户籍制度改革。[2010-7-29 10:16:02] 陈和平: 二是各级各部门深入调研。户籍制度由发改委、市公安局牵头,20多个部门参与,历时半年,开展了大量调研,分5个层面召开13个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5万多份,采集统计数据5万余条。区县、乡镇、村、企业、学校都

作了调研,掌握了大量详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为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2010-7-29 10:16:09] 陈和平:

三、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2010-7-29 10:16:17] 陈和平: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三分”:一是把握各类人群特点,分群体实施,重点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户进城;二是规范设定准入标准,分梯次转移,促进人口在主城区、区县城、小城镇合理分布;三是总体设计改革方案,分阶段推进,按2011年和2020年两个阶段逐步实现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2010-7-29 10:16:25] 陈和平: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路设计还有几个基本的立足点,即:统筹规划、自愿有偿、积极稳妥、综合配套、促进发展,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把握自愿有偿,充分尊重农民转户意愿。同时做到“三个防止”,防止转户过程当中损害农民利益、防止农民流离失所,防止出现城市贫民窟现象。[2010-7-29 10:16:34] 陈和平:

四、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群体 [2010-7-29 10:16:43] 陈和平: 我市户籍制度改革将分为两个阶段。2010年—2011年,将重点推进300多万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解决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2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属、40万失地农民和70万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2010-7-29 10:16:54] 陈和平: 2012年—2020年,将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力争每年转移80—90万人,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7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主城区聚集城镇居民1000万人,区县城集聚城镇居民600万人,小城镇聚集城镇居民300万人,形成自由互通、权益公平、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体系。[2010-7-29 10:17:02] 陈和平:

五、重庆市户籍准入条件 [2010-7-29 10:17:10]

陈和平: 此次户籍制度改革主要面向本市籍的农村居民,主城区、31个远郊区县及乡镇对农村居民的转入条件有所不同。按照宽严有度、分级承接原则,适度放宽主城区、进一步放开区县城、全面放开乡镇落户条件。主城区需要申请人在主城区务工经商五年以上,或投资兴办实业,三年累计纳税10万元或一年纳税5万元以上,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的配偶、子女可申请在合法固定住所迁移入户。31个远郊区县城标准分别放宽为务工经商三年以上,三年累计纳税5万元或一年纳税2万元以上;乡镇则条件较为宽松,农村居民本自愿原则,可就近就地转为城镇居民。[2010-7-29 10:17:24] 陈和平:

六、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体系 [2010-7-29 10:17:41] 陈和平: 重庆对农民转户进城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概括起来就是“335”,即3年过渡、3项保留和5项纳入。[2010-7-29 10:17:51] 陈和平: 所谓3年过渡,是指对农村居民转户后承包地、宅基地的处置,设定了3年过渡期,允许转户农民最长3年内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地的使用权及收益权,避免农民转户急转身,使转户居民能尽快适应城镇生活。[2010-7-29 10:17:59] 陈和平: 所谓3项保留,一是农村居民转户后,可以继续保留林地的使用权。二是保留计划生育政策,农转非人员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后五年内,继续执行原户籍地生育政策,享受农村计生奖励扶助及特别扶助政策。三是保留农村各项补贴,农民目前享受的农村种粮直补、农机具补贴等与土地相结合的惠农政策,在农民自愿退出宝宝地经营权之前继续保留。[2010-7-29 10:18:10] 陈和平: 所谓5项纳入,是指农村居民转户后,可享受城镇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政策,实现转户进城后“五件衣服”一步到位,与城镇居民享

有同等待遇,真正体现“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2010-7-29 10:19:04] 陈和平:

七、重庆市转户农民在户籍改革中的实惠 [2010-7-29 10:19:15] 陈和平: 一是转户居民退出承包地,可以得到按照本轮土地承包期内剩余年限和同类土地的平均流转收益标准所给予的补偿。[2010-7-29 10:20:03] 陈和平: 二是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房的,将获得3笔补偿资金。一是参照同时期区县(自治县)征地政策对农村住房及其构附着物给予的一次性补偿。二是参照地票价款政策一次性给予宅基地使用权补偿。三是参照地票价款政策一次性给予购房补助。[2010-7-29 10:20:26] 陈和平: 三是住房方面,可申请区公租房居住,条件成熟时,还可以转为购买。同时,符合条件的可纳入廉租住房保障。[2010-7-29 10:20:39] 陈和平: 四是养老方面,可参加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到年龄后可按照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金标准,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2010-7-29 10:20:57] 陈和平: 五是低保方面,将建立健全低收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体系,符合条件的转户居民可纳入城市低保范围。[2010-7-29 10:21:10] 陈和平: 六是在医疗方面,可自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享受相应医疗保障。[2010-7-29 10:21:21] 陈和平: 七是再教育方面,其子女可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就读城市学校,享受与现有城镇学生的同等待遇。[2010-7-29 10:21:50] 陈和平: 八是在就业方面,劳动年龄段的转户居民可以享受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自主创业可以享受城镇创业扶持政策,就业困难人员还可以享受“一对一”的就业帮扶,以及公益性岗位的托底安置政策,确保“壮有业”。[2010-7-29 10:22:09]

陈和平: 总体来看,转户居民退出了农村的土地和房屋,换取了城市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服务,在生活成本并未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打消了养老顾虑,提高了生活质量。[2010-7-29 10:22:41] 陈和平:

八、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和创新 [2010-7-29 10:22:48] 陈和平: 相比其他地区“就户籍改户籍”的户籍制度改革,重庆此次户籍改革政策设计上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2010-7-29 10:23:15] 陈和平: 一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制度设计。在户籍准入条件上分级放开的同时,配套设计了社保、住房、就业、教育、卫生等各方面的政策,以实现城乡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保证农民转户的平稳过渡。[2010-7-29 10:23:43] 陈和平: 对农村土地的退出设置了3年过渡期。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转户农民在3年内暂时保留宅基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2010-7-29 10:24:11] 陈和平: 三是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和林权退出补偿机制。转户进城农民一旦退出农村“三大保障”就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使他们进城后有基本的经济能力支撑社会保障。此外,农村集体林权已经确权到户,不要求退出,转户农民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流转或自主经营。[2010-7-29 10:25:16] 陈和平: 四是允许本市籍农村居民就地转为城镇居民。也就是说只要一个农村居民只要有成为城镇居民的愿望,就可以在原户籍地成为城镇居民,没有任何附加条件。[2010-7-29 10:25:52] 陈和平: 昨天我们已经召开了户籍制度改革的动员部署大会,40个区县以及区县承担这项户籍制度改革的各个部门都在紧锣密鼓的按照市政府的户籍制度改革设计的

政策和措施来细化,进入操作程序。我们也要求从8月15日开始,这项工作开始全面实施。由于户籍制度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十分复杂、又涉及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所以我们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媒体界的朋友做一个沟通。我们制度层面的设计是市发改委,解决农民的转户以及转移农村居民身份以后,享受到的社会保障的方方面面由三家部门主要牵头承办,一是市公安局、二是国土房管局、三是人力社会保障局。大家可以就你们关心的问题提问,我们会按照我们掌握的一些政策给大家解答。[2010-7-29 10:26:55] 陈和平: 下一步,市政府将成立户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的组织协调。各区县、各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制定完善相关工作细则,确保户籍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2010-7-29 10:27:26] 文天平:下面请大家就你们感兴趣的问题提问。[2010-7-29 10:31:37] 记者:据调查,三年自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如果是老百姓不愿意配合怎么办?而且他们的意愿好象比较强烈。如果他们不愿意,怎么办?如果他们三年之内一部分退出,那么“五件衣服”怎么穿呢? [2010-7-29 10:33:13] 陈和平: 你说的有不愿意退出的情况,我们按照这个制度设计,是实行自愿退出,不愿意的话不强迫。在做这个制度设计的时候,我们也开过很多次座谈会,也到区县做过调研,确实有一部分农民不愿意转户,特别是近郊区的农民和在城市规划区的农民工,他们有这个顾虑。比如他们感觉到未来三年或者几年,他们的这个地将被作为建设用地,如果作为建设用地,他们要考虑到建设用地的征地补偿标准等等。我们这个制度设计是针对广大的农民,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很多是来自边远的山区,这部分农民也在权衡和比对,只要觉得政府的设

计有利,他们就会愿意。所以我们在开农民座谈会的时候,很大农民是表示愿意的。如果不愿意转户的,他们在城市打工,也可以参加一些社保,比如养老保险,可以办理国家的养老保险,也可以办理商业养老保险。还有一部分比如孩子在城市里打工,父母想转户,这部分也可以转。所以我们的政策设计是很灵活的。[2010-7-29 10:34:41] 交通电台:第一、我们在制度设计的时候,主城区落户需要在主城区务工经商五年以上,这个证明材料,转户的农民工在向派出所递交材料的时候,关于务工五年需要提供哪些材料?第二、农村的土地退出以后,市政府是将土地全部收归国有吗?或者怎么再分配,如何保证再分配的公平? [2010-7-29 10:35:29] 杨庆育: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农民工在城里打工,在单位都有用工合同。单位招这样的工人,不管是以前的临时工作还是其他的工作,都应该有相应的协议。我们说的五年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连续在一个单位工作五年,还有一个是在多个企业打工,都可以出具相应的材料,到公安部门进行认可。[2010-7-29 10:36:39] 董建国: 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条件下,退出了在农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这两类土地同时变为国有。因为它仍然是在农村的区域,我们强调有两个不变,一个是所有权不变,农村的土地归农村集体所有。第二个是用途不变,如果原来是宅基地的,就属于农村的建设用地,如果属于承包地,就属于农村的农用耕地,用途是不能改变的。我们对农民实施退地补偿的机构初步定为两类,一类是农村的土地整治机构,二是如果退出的土地是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下一步要转为城镇建设用地,但是现在还没有实施征收,这类是按照储备的政策对待,由国有的土地机构来实施补偿。由于两类机构对退出的农民进行了补偿,44

土地的利用方式我们就分为三类,一类是储备整治今后等待征地以后变现,这是属于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所以要用储备政策。二类是由农村土地的整治机构对退出的宅基地进行复垦,变为耕地,可以用重庆的地票政策,也可以用国家现在通行的增减挂钩的政策,用这两类政策把原来的宅基地建设用地的性质变成耕地,一部分用增减挂钩的方式用于当地的建设使用,第二部分就是变成地票交易,远距离、大跨度的转移指标的使用方向。[2010-7-29 10:42:25] 董建国: 第三类是直接把这两类土地进行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重庆也在全国设了第一家农村土地交易所,除了进行地票这一类以外,还可以开展农村土地的实物交易,比如退出的宅基地按照现行的宅基地流转政策,只要在集体组织内有其他的家庭成员,符合一户一宅的政策愿意购买的,可以直接流转。第二是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通过置换、整合,有这个价值可以直接流转作为工业或者其他方面的建设用地使用,但是不转变所有权的关系。第三是承包地,很多承包地比较分散,但是通过一部分整治和统一,也可以打包进行承包地的流转。这三种方式可以让农村的土地有效的利用。总的方向和原则就是所有权的关系不变,土地的用途不变。[2010-7-29 10:42:34] 重庆电视台记者:第一、请问户籍制度改革具体的实施时间是什么时候?第二、我们了解到在国际上比如印度孟买这些地方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贫民窟,我们怎么避免这种现象?比如1000万农民进城,就业压力如何缓解,城市公共资源方面的压力整合如何应对? [2010-7-29 10:42:46] 杨庆育: 第一个问题,具体的时间是8月15号。到孟买的时候,在飞机上我们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长时间的经过大片的贫民窟。这个记者的担心,的确是从国外的案例引发出来的。我们分析一下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主城区五年有固定的住宿,一般区县城三年有固定的住宿,这部分人就占了255万,大中专

的学生加上退伍军人以及五保户等等,我们仔细一想,是不会出现流离失所的。其次,从公租房的角度,进来的农民工,只要具备条件,就可以申请公租房。我们现在的公租房是什么状况呢?依我们的轨道线旁边而建,和商品房没有多大的区别。从公租房的设立上,本来给人的感觉就不是贫民窟的感觉。所以居住的问题上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在工作问题上,昨天奇帆市长谈到了一点,这点非常的重要,要求我们的国企、民企、包括外资企业,切实的承担起责任。农民工进城打工以后,转户进城以后要作为正式的职工对待,该缴的社保、养老保险都要缴,从制度上保障了进城的农民工能够形成稳定的、和城里职工一样的待遇。所以这个意义上说,是不可能出现贫民窟的现象。[2010-7-29 10:47:28] 杨庆育: 刚才这位记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希望大家一般不要用这么一种概念来提问题,这个问题提得比较紧张,他提了一个概念就是1000万农民工涌进城。按照国家建设部的规定,100万以上就是特大城市,1000万就是十个特大城市。但我们是分步走,第一步是把有条件的、具备条件的农民工,本着自愿的原则进来。第二步是进入常态化,我们下一步就是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格局,具备城市居民条件的,就应该登记为城市居民,一年就是七八十万,今后十年就是六七百万,接近1000万,不是说这三两年几百万人一下就进来了。第二个概念,我们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通过制度的再设计的过程逐渐的进来的。第三个概念,在此之前,我们发改委、公安局在商社集团、城口县等等,找了40多个农民工进行一对一的座谈。其实真正愿意在主城区落户的农民工比较少,愿意在区县城的相对比较多。所以一下涌入主城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们涉及的是三个层面,主城区、区县城和一般的城镇。[2010-7-29 10:47:52] 杨庆育: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我认为我们这位记者第一担心是有他的客观

性,第二个担心在我们制度的设计过程当中已经考虑到了。谢谢。[2010-7-29 10:48:35] 中国经营报: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涉及到医疗、教育等等保障,重庆市有没有进行测算,这两年内300多万人所需要的资金大概有多少?这部分资金支出是由未来农民把宅基地、承包地出让以后进行土地流转的收益来保障,还是有其他的资金来源? [2010-7-29 10:49:20] 陈和平: 统筹城乡发展和缩小城乡差距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从制度的设计上设计了几个方面的资金。[2010-7-29 10:50:40] 陈和平: 一个是财政资金,每年增长的财政收入中作为政府要履行公共产品分配上,应该把更多的财力用到统筹城乡发展上,用到构建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距上。这是一个方面的资金。[2010-7-29 10:52:53] 陈和平: 第二个方面,每年的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征地补偿、房地产土地的收益中,应该拿出一部分用来解决农村农民的实际生活困难。[2010-7-29 10:53:12] 陈和平: 第三个方面,设计了农村转户农民的宅基地进入地票市场以后,通过地票的置换,取得的一部分收入要用于这项制度的改革上。[2010-7-29 10:53:23] 陈和平: 从目前测算的情况来看,应该讲这三个方面的资金分步骤进行,第一步,我们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当前准备了50亿,这个是财政资金,随着慢慢的启动,宅基地农民要流转的,放弃经营权的,这块正在制定标准,标准出来以后,就会比较精细的测算。但是有一条,重庆市人民政府立足于这项改革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城乡统筹,通过配套改革,户籍制度这项突破工作能够使农民工特别是多年进城已经在城市居住的农民工,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惠,能够受益。以这项制度的设计作为突破,逐渐的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附着在户籍制

度上的一些不公平的待遇。这是我们的立足点和最后要达到的目的。[2010-7-29 10:53:51] 新加坡联合早报:第一、在制度的执行方面,政府有什么方案?比如学校方面,如何确保不会出现赞助费之类的问题。以及企业方面,能够确保真正的转为城市职工吗?第二、这个措施在8月15号启动,而且这两年的目标是338万的农民进城,现在的城市建设能够符合338万农民工进城吗?这两年交通、住房方面,有没有办法满足大批的人群进来? [2010-7-29 10:54:25] 陈和平: 制度的设计上,这个流程是一个复杂的流程,我们分了很多类,比如愿意单独转的、集体转的,转户中有的是愿意现在就退地,有的是只愿意退出宅基地的等等,所以流程很复杂,不是用一句话可以表达清楚的,如果这位记者感兴趣,我们可以给你提供这个资料。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个方面,我们已经做了精心的设计,在广泛的调研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了归类,对每类人群如何转户也进行了设计。昨天下午,转户籍的承担单位市公安局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已经开到了基层派出所,今天正在对各区县从事户籍制度改革的同志进行培训,明天开始由区县一直培训到计生所,所以有一套完备的措施体系来保证转户农民能够快捷的办理转户手续。[2010-7-29 10:55:38] 杨庆育: 第一个问题我再补充一点,关于执行力的问题,以教育为例,你们担心有没有具体的政策,比如以教育为例。我们这个小本,第33页有这么一段话,你提的教育问题,全市将规划建设中小学学校115所,小学35所,初中40所,我们的教委进行了全面的测算,刚才我说的225万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的子女已经在现在主城的600所学校入学了。还有一个66万的大中专学生,他们本来就已经入学了。所以教育方面是没有问题的。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企业能不能执行,昨天奇帆市长从另外一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一用政府的权威,48

我们的国企、民企、外资企业要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使农民工进城以后,享受真正的城市职工待遇。第二我们的工业总产值今年超过1万亿,我们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增加到3万亿,加上科学技术的运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我们能够再增加500—600万的劳动就业岗位。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经济发展和政府的权威以及制度的优越性,就能够保证农民工转户为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真正的权利,而且这些权利可以得到落实。[2010-7-29 10:57:12] 陈和平: 现在我们提出338万人是经过摸底调查的,这个里面有很大一部分人已经在我们的主城区、区县城都是工作五年或者三年以上,很大一部分人已经在我们的城市有固定的住宿,有的还买了房子,还有买别墅的,所以这部分人转进来,就正式把他们纳入了城市人口。同时,从2012年开始,每年增加80—90万人,我们做了这样的设计,立足于未来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发展以及重庆城市的发展,我们都作了设计。对于当前转户的,今明两年,面对338万人群的转户,我们市级18个部门每个部门都进行了测算,落实了责任,如果这些人全部转的话,我们如何接纳,我们都进行了制度设计和措施的安排。所以请大家放心,政府已经做了周密的安排。[2010-7-29 10:58:53] 农民日报:我记得若干年前,曾经是农民或者一些城镇边上的一些人,还要花钱买城镇户口,但是在现在这种大的背景下,特别是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我想知道城镇户口不管是乡镇还是县城的,还是主城的,这个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差别优势在哪里?含金量体现在哪里?因为现在不管是教育、还是医疗,党和政府都在向基层和农村倾斜了。[2010-7-29 10:59:48] 杨庆育: 这个问题很宏观的。我们户改办进行了一个调研,目前涉及到农民方面,包括粮食直补、种子直补、家电下乡等等,项目的确很多。在一定程度上,农民户口的含金量的确非常高。但是我觉得我们看问题,应该辩证的和深入的

看,比如为什么全球的国家都是由农业国逐渐向现代的工业国和现代化城市演变呢?我们找不到一个国家作为一个农业国,而且这个农业国越做越大,哪怕这个地方是完全适应于农业生长的土壤、气候和条件,都没有。为什么呢?这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有什么?现代化的管理、现代化的理念、现代化的文化和现代人所需要的东西,这些都是紧密相关的。当然这位记者可以马上反驳,为什么我们到周末的时候,城里的人喜欢到农村去住农家乐,这有很多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但是真正要他到那里呆一年他是不愿意的。因为现代化和非现代化之间是不可逆转的,所以宏观的层面,我认为城市户口的含金量是高于农村户口的含金量的。[2010-7-29 11:00:53] 杨庆育: 你提的第二个问题,若干年前我在讲课的时候我讲到一句话,今天有农转非,今后还有非转农的概念。什么意思?实际上就是刘易斯拐点,当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发生不平衡的时候,所谓不平衡就是当农村的劳动力效益和农村的劳动力的价值超过了一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到城市里来的价值的时候,这时候就出现了劳动力的扭转,这就是刘易斯拐点。我们不希望出现,不希望出现非刘易斯的拐点,一种不正常的回流。这里实际上我们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城市化的过程当中,能不能使我们转移到城市里的农村居民真正的享受到我刚才说的这个含金量,这是秘书长刚才回答新加坡早报的那位记者,我们有一个本子,上面有十个配套的文件,如果我们认真的研究,就可以发现这些含金量是远远的高于农村的户口。[2010-7-29 11:01:56] 杨庆育: 第三个问题,若干年前,我们让农民花钱到城里来买户口,是因为当时我们的城市规模不够大,不够强,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政府的财力不断增强,城市化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容纳条件逐渐的扩大,这个背景下,我们就应该把那些已经在城里生活的人,使他们真正的享有城市里所应该享有的权利和

第四篇:关于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情况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班级:2010级汉语言文学1班 姓名:田厚香 学号:2010101047 关于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情况

选题背景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重庆在全国率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出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10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由目前的29%提升至60%。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会把户籍制度改革纳入了十大民生工程,这对于解放农民,缩小城乡差异、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调查条件

重庆

户籍制度

改革 调查目的

重庆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一年来,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已基本完善,各项政策执行情况良好,转户居民合法权益得到政策和措施保障。为了更加详尽的了解改革情况,在此做了这项调查。主要调查方法

网上查资料

翻阅报刊 调查的基本思路

在本次的研究性学习中,本人认真地选取课题,再定下研究性学习课题之后,搜集有关重庆市户籍改革的介绍以及他的成效。采用查资料法了解各类人士对重庆市户籍改革制度的了解和看法。接着对数据进行整理,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调查结果。研究的基本过程

确定好要调查的项目后,分析要调查这个项目的原因以及它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到网上搜索有关消息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查阅所得得出结论。研究心得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对重庆的户籍改革制度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因其巨大的规模、鲜明的政策创新、强烈的社会影响,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模式。它为全国其他地方进行户籍改革提供了一个好的样板,有许多有益的启示。中文摘要

重庆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一年来,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已基本完善,各项政策执行情况良好,转户居民合法权益得到政策和措施保障。截至12月3日,全市累计农转城3013586人,整户转移767209户,平均每天转户6331人,在区域分布、群体分布等方面与改革预期基本相符。关键词

重庆

户籍制度

改革 调查报告

重庆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自2010年8月全面启动以来,坚持以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户进城为突破口,相继纳入市委“十大民生工程”、“共富十二条”予以重点推进。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到12月2日,我市新增城镇居民已突破300万人,户籍制度改革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已基本完善,各项政策执行情况良好,转户居民合法权益得到政策和措施保障。实践证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符合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符合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

一、转户数量符合预期

截至2011年12月3日,全市累计农转城3013586人,整户转移767209户,平均每天转户6331人,在区域分布、群体分布等方面与改革预期基本相符。

一是区域分布较为合理。从一圈两翼分布情况看,在1小时经济圈转户157.2万人,占52.2%。渝东北地区转户92.3万人,占30.6%,渝东南地区转户51.9万人,占17.2%;从三级城镇分布看,转户人员在主城居住81.3万人,占27%,在区县城居住79.3万人,占26.3%,在乡镇居住140.8万人,占46.7%。

二是以农民工及新生代为转户主体。有条件的农民工群体及新生代转户190.2万人,占转户总数的63.1%。其中,农民工139.9万人,占46.4%;新生代50.3万人,占16.7%。已转户人员中农村劳动力年龄段人口195.5万人,占总转户总数的64.9%。

三是城镇化率得到更加真实的反映。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7.7%,实现了2011年前达到37%的户改第一阶段目标。1997年直辖之初,我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19.5%,到2010年8月户改启动前夕上升到29.2%,13年多时间仅上升9.7个百分点。户籍制度改革一年多以来,我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上升了8.5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我市城市化的现实。

二、政策体系基本完备

我市户籍制度改革着眼于制度层面积极稳妥,着力于政策的创新和突破,陆续出台了36个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文件,形成了完善的户改制度体系,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户口迁移政策方面。始终坚持以农民工就业为转户前提,按照宽严有度、分级承接原则,适度放宽主城区、进一步放开区县城、全面放开乡镇落户条件。规定在主城区务工经商满5年或其他区县城区务工经商满3年的本市籍农民工,可以申请转为城镇居民,其配偶、子女、父母可以随迁,完全畅通了符合条件农民工的户籍迁移通道。

二是城市待遇政策方面。坚持“五件衣服”一步到位,明确规定农民工转户后,同等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五大社会保险,享受同等社会保险待遇;转户居民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不设一年的待遇等待期;转户居民可以平等申请公租房,平等享受创业、就业政策扶持,子女也可以平等地接受教育,确保各个转户群体的城市权益得到全方位的维护,以完整的政府公共服务推进市民化,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三是农村土地处置利用政策方面。明确规定转户不与承包地、宅基地挂钩。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都属于用益物权,是否退出,什么时候退出,由转户居民自行决断。当转户居民对土地的依赖减弱,自己愿意退出土地时,依托政府搭建的交易平台,确保能够有偿退出。对退出的宅基地,通过农村土地交易所变现,净收益全部归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转户居民承包地的处置,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在确保不闲置、不撂荒的前提下,用市场化方式处置。

四是保留农村权益政策方面。着眼于防止农民工转户“急转身”,明确了转户居民可以继续按规定保留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继续享有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在规定期内继续保留农村生育政策等与农民身份相关的待遇,最大限度地确保转户居民实现平稳过渡。

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立足统筹城乡发展和保护农民工权益,始终坚持自愿原则,始终坚持转户居民平等享受各种权益,基本实现了政策、群体、措施全覆盖,真正体现了综合配套,有效促进了转户居民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整体融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三、政策规定执行到位

在户改推进过程中,我们切实把做好政策落地作为工作的核心,切实保障转户居民各项待遇落实到位。一是明确工作要求。对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推进明确提出以农民工为主、以主城和区县城为主、以开发区为主的“三为主”要求和不许下达指标任务、不许转户与利益挂钩、不许强迫转户、不许强迫退地、不许用工歧视等“五个不许”的工作准则,并对转户居民应享受的各项权益全面进行了明确,防止侵害群众利益。二是细化工作措施,相继针对户口迁移、宅基地处置、养老保险参保等户改关键环节出台了简化办理程序、缩短办理时限、放宽准入条件等具体措施,方便、快捷地为转户居民提供全流程服务。三是开展户籍制度改革督导,分别于今年4月、10月两次分片区深入区县对户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土地处置利用方面。目前,计划的50亿元市级土地周转金已全部筹集到位。截至11月底,已向区县(自治县)拨付市级周转资金19.76亿元,有30个区县(自治县)受理了29943户转户居民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退出申请。铜梁等21个区县政府批准了7010户3957亩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退出;对4616户、2020亩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使用周转金支付价款20488万元。

目前,筹集的50亿资本金全部到位,根据进度农民申请要求退地和退地中间的合同签订情况,虽然都在拨付,现在已经拨付了19亿多。不是因为我们没钱拨出去,也不是因为这些钱拨不出去,是可以拨出去的。现在正在受理的一些转户农民的申请,有的农民还处在犹豫中,是退地还是不退地,退地之后这个钱怎么办,还在犹豫之中,我们尊重转户居民的选择。他们愿意退就退,不愿意退也不引导甚至强迫他们退,使他们能够自己权衡自己的收益,把宅基地的使用权能够变成他们的财产和资本金。只要农民有退地的要求,我们坚决予以保证。

——养老保险方面。截至今年11月底,共有187.9万名转户居民参加了各类养老保险,应参保人员参保比例为78.3%。其中,22.5万名各类建设用地失地农民申请参加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11.8万名老年人员开始按月领取养老待遇,每月至少500元;1929名转户居民申请参加退地农转城人员养老保险,921名老年人员开始按月领取养老待遇,每月至少500元。

——医疗保险方面。共有251.7万人参加了各类医疗保险,参保比例为83.9%。

—— 就业方面。全市开展转户居民就业创业培训12499人次,推荐就业28482人;积极扶持转户居民自主创业,为自主创业转户居民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89万元;安排转户退役士兵就业345人,办理转户退役士兵自谋职业3085人,发放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6170万元。全市转户群体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

——住房方面。在已进行的四次公租房摇号中,有31465户转户居民和农民工成功申请到公租房,占配租总数的38.26%。自今年4月以来,已入住民心佳园和康庄美地两个公租房小区的进城务工人员新转户的有917户,占进城务工人员入住总量的22%。

——教育方面。转户居民子女享受与城市居民子女同等待遇,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纳入划片就近入学安排,享受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帮助27.6万农民工解决了子女入学的问题。

同时,全市113544名农村居民转为城市居民后到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其中,91051人顺利实现农村低保向城市低保的过渡。

四、改革效益明显

前一阶段的户改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推进进城农民市民化,对解决民生问题,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三个差距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一是有效地解决了“三农”问题。减少农民,增加市民,从根本上改善了城乡资源配置,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促进了农民富裕和农村繁荣;二是推动了城镇化健康发展。城镇化只有以真正吸纳农民并使之向市民转变为目标,让进城农民享受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才能实现健康发展;三是扩大了内需。农民工转户在城镇安家落户,其消费环境的改善,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意愿的改变,创造出巨大的内需;四是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民工转户,在城市安居乐业,造就了一支稳定熟练的工人队伍,造就了产业大军;五是促进了社会和谐安定。户改改变着农民工“边缘化”的社会地位,给农民工摘掉农民的帽子,做到权利平等,对促进城市社会安定和谐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我们必须坚定地推进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统筹城乡发展改革。

调查结果

1、从网上论坛中搜集市民的认识及意见。

2、查看各类报刊并进行整理总结。调查结果分析

1、物质条件:家中有电脑,上网查找资料比较方便。、2、时间条件:假期充裕,便于找资料。调查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国家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各项实惠,重庆的户籍改革制度同样给市民带来诸多好处。第一,转户农民有很直接的权益的改善。二是农村的权益有了充分的保障。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以前大家算帐是算城乡之间的差距,往往没有把公共服务作为一个差距,而重庆户籍制度改革以后,农民工转户进城可以平等享受公共服务。

第五篇:关于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情况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班级:2010级汉语言文学1班姓名:田厚香学号:2010101047

关于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情况

选题背景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重庆在全国率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出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1000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由目前的29%提升至60%。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会把户籍制度改革纳入了十大民生工程,这对于解放农民,缩小城乡差异、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调查条件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

调查目的重庆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一年来,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已基本完善,各项政策执行情况良好,转户居民合法权益得到政策和措施保障。为了更加详尽的了解改革情况,在此做了这项调查。

主要调查方法

网上查资料翻阅报刊

调查的基本思路

在本次的研究性学习中,本人认真地选取课题,再定下研究性学习课题之后,搜集有关重庆市户籍改革的介绍以及他的成效。采用查资料法了解各类人士对重庆市户籍改革制度的了解和看法。接着对数据进行整理,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调查结果。

研究的基本过程

确定好要调查的项目后,分析要调查这个项目的原因以及它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到网上搜索有关消息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查阅所得得出结论。研究心得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对重庆的户籍改革制度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因其巨大的规模、鲜明的政策创新、强烈的社会影响,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模式。它为全国其他地方进行户籍改革提供了一个好的样板,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中文摘要

重庆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一年来,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已基本完善,各项政策执行情况良好,转户居民合法权益得到政策和措施保障。截至12月3日,全市累计农转城3013586人,整户转移767209户,平均每天转户6331人,在区域分布、群体分布等方面与改革预期基本相符。

关键词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

调查报告

重庆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自2010年8月全面启动以来,坚持以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户进城为突破口,相继纳入市委“十大民生工程”、“共富十二条”予以重点推进。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到12月2日,我市新增城镇居民已突破300万人,户籍制度改革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已基本完善,各项政策执行情况良好,转户居民合法权益得到政策和措施保障。实践证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符合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符合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

一、转户数量符合预期

截至2011年12月3日,全市累计农转城3013586人,整户转移767209户,平均每天转户6331人,在区域分布、群体分布等方面与改革预期基本相符。一是区域分布较为合理。从一圈两翼分布情况看,在1小时经济圈转户157.2万人,占52.2%。渝东北地区转户92.3万人,占30.6%,渝东南地区转户51.9万人,占17.2%;从三级城镇分布看,转户人员在主城居住81.3万人,占27%,在区县城居住79.3万人,占26.3%,在乡镇居住140.8万人,占46.7%。

二是以农民工及新生代为转户主体。有条件的农民工群体及新生代转户190.2万人,占转户总数的63.1%。其中,农民工139.9万人,占46.4%;新生代50.3万人,占16.7%。已转户人员中农村劳动力年龄段人口195.5万人,占总转户总数的64.9%。

三是城镇化率得到更加真实的反映。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7.7%,实现了2011年前达到37%的户改第一阶段目标。1997年直辖之初,我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19.5%,到2010年8月户改启动前夕上升到29.2%,13年多时间仅上升9.7个百分点。户籍制度改革一年多以来,我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上升了8.5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我市城市化的现实。

二、政策体系基本完备

我市户籍制度改革着眼于制度层面积极稳妥,着力于政策的创新和突破,陆续出台了36个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文件,形成了完善的户改制度体系,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户口迁移政策方面。始终坚持以农民工就业为转户前提,按照宽严有度、分级承接原则,适度放宽主城区、进一步放开区县城、全面放开乡镇落户条件。规定在主城区务工经商满5年或其他区县城区务工经商满3年的本市籍农民工,可以申请转为城镇居民,其配偶、子女、父母可以随迁,完全畅通了符合条件农民工的户籍迁移通道。

二是城市待遇政策方面。坚持“五件衣服”一步到位,明确规定农民工转户后,同等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五大社会保险,享受同等社会保险待遇;转户居民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不设一年的待遇等待期;转户居民可以平等申请公租房,平等享受创业、就业政策扶持,子女也可以平等地接受教育,确保各个转户群体的城市权益得到全方位的维护,以完整的政府公共服务推进市民化,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三是农村土地处置利用政策方面。明确规定转户不与承包地、宅基地挂钩。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都属于用益物权,是否退出,什么时候退出,由转户居民自行决断。当转户居民对土地的依赖减弱,自己愿意退出土地时,依托政府搭建的交易平台,确保能够有偿退出。对退出的宅基地,通过农村土地

交易所变现,净收益全部归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转户居民承包地的处置,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在确保不闲置、不撂荒的前提下,用市场化方式处置。

四是保留农村权益政策方面。着眼于防止农民工转户“急转身”,明确了转户居民可以继续按规定保留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继续享有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在规定期内继续保留农村生育政策等与农民身份相关的待遇,最大限度地确保转户居民实现平稳过渡。

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立足统筹城乡发展和保护农民工权益,始终坚持自愿原则,始终坚持转户居民平等享受各种权益,基本实现了政策、群体、措施全覆盖,真正体现了综合配套,有效促进了转户居民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整体融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三、政策规定执行到位

在户改推进过程中,我们切实把做好政策落地作为工作的核心,切实保障转户居民各项待遇落实到位。一是明确工作要求。对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推进明确提出以农民工为主、以主城和区县城为主、以开发区为主的“三为主”要求和不许下达指标任务、不许转户与利益挂钩、不许强迫转户、不许强迫退地、不许用工歧视等“五个不许”的工作准则,并对转户居民应享受的各项权益全面进行了明确,防止侵害群众利益。二是细化工作措施,相继针对户口迁移、宅基地处置、养老保险参保等户改关键环节出台了简化办理程序、缩短办理时限、放宽准入条件等具体措施,方便、快捷地为转户居民提供全流程服务。三是开展户籍制度改革督导,分别于今年4月、10月两次分片区深入区县对户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土地处置利用方面。目前,计划的50亿元市级土地周转金已全部筹集到位。截至11月底,已向区县(自治县)拨付市级周转资金19.76亿元,有30个区县(自治县)受理了29943户转户居民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退出申请。铜梁等21个区县政府批准了7010户3957亩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退出;对4616户、2020亩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使用周转金支付价款20488万元。

目前,筹集的50亿资本金全部到位,根据进度农民申请要求退地和退地中间的合同签订情况,虽然都在拨付,现在已经拨付了19亿多。不是因为我们没钱拨出去,也不是因为这些钱拨不出去,是可以拨出去的。现在正在受理的一些转户农民的申请,有的农民还处在犹豫中,是退地还是不退地,退地之后这个钱怎么办,还在犹豫之中,我们尊重转户居民的选择。他们愿意退就退,不愿意退也不引导甚至强迫他们退,使他们能够自己权衡自己的收益,把宅基地的使用权能够变成他们的财产和资本金。只要农民有退地的要求,我们坚决予以保证。——养老保险方面。截至今年11月底,共有187.9万名转户居民参加了各类养老保险,应参保人员参保比例为78.3%。其中,22.5万名各类建设用地失地农民申请参加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11.8万名老年人员开始按月领取养老待遇,每月至少500元;1929名转户居民申请参加退地农转城人员养老保险,921名老年人员开始按月领取养老待遇,每月至少500元。

——医疗保险方面。共有251.7万人参加了各类医疗保险,参保比例为83.9%。—— 就业方面。全市开展转户居民就业创业培训12499人次,推荐就业2848

2人;积极扶持转户居民自主创业,为自主创业转户居民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89万元;安排转户退役士兵就业345人,办理转户退役士兵自谋职业3085人,发放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6170万元。全市转户群体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住房方面。在已进行的四次公租房摇号中,有31465户转户居民和农民工成功申请到公租房,占配租总数的38.26%。自今年4月以来,已入住民心佳园和康庄美地两个公租房小区的进城务工人员新转户的有917户,占进城务工人员入住总量的22%。

——教育方面。转户居民子女享受与城市居民子女同等待遇,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纳入划片就近入学安排,享受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帮助27.6万农民工解决了子女入学的问题。

同时,全市113544名农村居民转为城市居民后到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其中,91051人顺利实现农村低保向城市低保的过渡。

四、改革效益明显

前一阶段的户改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推进进城农民市民化,对解决民生问题,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三个差距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一是有效地解决了“三农”问题。减少农民,增加市民,从根本上改善了城乡资源配置,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促进了农民富裕和农村繁荣;二是推动了城镇化健康发展。城镇化只有以真正吸纳农民并使之向市民转变为目标,让进城农民享受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才能实现健康发展;三是扩大了内需。农民工转户在城镇安家落户,其消费环境的改善,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意愿的改变,创造出巨大的内需;四是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民工转户,在城市安居乐业,造就了一支稳定熟练的工人队伍,造就了产业大军;五是促进了社会和谐安定。户改改变着农民工“边缘化”的社会地位,给农民工摘掉农民的帽子,做到权利平等,对促进城市社会安定和谐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我们必须坚定地推进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统筹城乡发展改革。

调查结果

1、从网上论坛中搜集市民的认识及意见。

2、查看各类报刊并进行整理总结。

调查结果分析

1、物质条件:家中有电脑,上网查找资料比较方便。、2、时间条件:假期充裕,便于找资料。

调查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国家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各项实惠,重庆的户籍改革制度同样给市民带来诸多好处。第一,转户农民有很直接的权益的改善。二是农村的权益有了充分的保障。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以前大家算帐是算城乡之间的差距,往往没有把公共服务作为一个差距,而重庆户籍制度改革以后,农民工转户进城可以平等享受公共服务。

下载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和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和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调查报告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情况 调查报告 姓名:学号: 我国户籍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现象。户籍制度是古代人口管理遗留下来 的现象,在当今暴露出了它的弊端,而户籍管理制度经过多......

    关于“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调查报告

    重庆市户籍改革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姓名:学号: 本调查报告着重讨论了户籍改革对重庆人民生活的影响,得出了人们对重庆户籍改革持有的态度,以及它的利与弊。当蜂拥而至的大学生与农......

    关于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一、重庆市户籍改革实施情况 这次社会实践的实践为40天,参加队员有4名。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对实际情况进行了走访了解,以下是本......

    2017户籍制度改革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民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yingle.com 2017户籍制度改革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关......

    户籍制度改革

    长沙落户门槛进一步降低 21种情形可便捷落户 城市民生华声在线[微博]黄娟2014-09-11 07:47 我要分享 [摘要]9月10日,长沙市公安局召开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新闻发布......

    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的改革 农民工在城市整个的就业技能培训以及自己的小孩上学的义务教育不再与户口挂钩,就是说将来以实有人口的方式在这三个方面安排整个城市的规模,而不仅仅是像原来......

    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 第一节 背景导读 关键词 社会福利均等化 上海户籍新政 全国推行居住证 一、理论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制定和形成了一套以户为单位,以人为对象的户口管理制......

    户籍制度改革

    曾经使数以亿计中国农民向往成为“城里人”的梦想开始变成现实的户籍制度改革,在经历前几年的紧锣密鼓后,各地方正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近期,各地纷纷出台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