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赢在创新》读后感
《赢在创新》读书心得
《赢在创新》一书到手不久后,恰逢一卡通办公室和饮服中心联合启动了微信公众号来服务广大师生及宣导后勤工作;以下我结合了本书中一些心得体会以及这一年来微信公众号层面所做的创新尝试,浅浅的叙述下。
一、创新的源泉--驱动力
创新一词,表面看上去非常高大上,貌似和大多数人的本职工作离得有点远,落地艰难;很多人可能会说自己的岗位难以开展或者没有方向,我不认为这个是一个主要因素,我倾向于没有“驱动力”这个答案。
2015年年初,当饮服中心刚刚提出有关微信工作的想法的时候,一卡通办公室主动牵头并承担了微信公众号《学苑生活》的全部开发工作以及系统运营工作,并非是我们拥有多高的主观能动性,而是有一个驱动力在推动着我们,我在年初的时候意识到一卡通办公室将面临着一个不太乐观的局面,面临危机!必须有另外一条路来走通,来体现这个团队的价值与作用,在经过对一卡通团队的业务环境和专业范围剥析后,这个团队擅长的领域在于稳定系统运营,以及相对整个后勤集团下属部门而言信息化集成度高一些;正逢饮服中心准备开展微信系统层面的工作,于是就抓住这个锲机发挥优势来尝试了一下。
年底反过头来看年初,我们在微信系统开发运营的路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首次启动微信收纳师生投诉入口避免负面影响扩散、首次启动微信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师生意见、首次通过微信预约饮服活动报名、首次通过微信公布校园IC卡的丢失名单、启动每日签到送积分提高师生对微信公众号的粘度、定制开发一系列微信游戏提高趣味性、每月定期推送后勤相关信息宣传宣导后勤工作的精彩等等;若没有年初的危机驱动力推进,我想现在一卡通团队还在围绕运营一套系统开展工作,以上的种种创新尝试都可能一一错失;目前我们不但完成原本赋予的职责还突破性的创造了另一套微信系统并投入运营,工作的内容扩展了,团队的生命力和价值也随之放大,一个小小团队都能得益于驱动力来创新,企业的创新何尝不是有一个驱动力来推动。
再细细品味书中的观点,无论这个驱动力来自危机、价值体现或者压力,它都能推动朝着改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方向前进,积极调动起人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的落地--团队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分,个人的力量、资源相对有限,无法满足一个创新项目的落地与执行,需要一个团队来支撑,以《学苑生活》微信公众号为例,前期的规划调研、功能开发、美工优化,后期的功能改进、系统运营;不是个人精力能够完成的,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来填入,团队的发挥作用功不可没。
一卡通团队每周都开一次例会,我曾通过整整1个月4次例会向团队描述了未来可能面临的危机与场景,以危机驱动力来推动微信项目在团队开展,使得团队成员认可并达成一致,一同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同时变每周例会为培训会,增加团队对新目标新要求的适应性。通过这样打造出来目标一致、步伐一致的团队才能使创新项目夯实落地。
三、结尾--结束语
作为后勤集团下属部门,感谢后勤集团提供了一个平台,认可和支持我们的创新尝试,使得《学苑生活》微信公众号的顺利上线运营。同时也感谢《赢在创新》这本书恰逢其时的出现,向我们提供了创新意识层面的养分,让我们和创新实践相互连接起来,时间虽然短短一年,但是获益匪浅,不仅提高了团队的价值、发挥了团队作用同时也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
创新是一种变!
而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不变即被淘汰!
--结束语
第二篇:《赢在创新》读后感
《赢在创新》读后感
《赢在创新》一书,用许多生动的实例讲明了创新的作用和方法,从敢想、敢干、不惧困难、不怕失败直到成功,充分体现了创新的能量。
我深刻感受到,创新就在身边。创新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就在所从事的岗位上,人人都可以搞创新,事事都需要创新,处处都存在创新,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创新跟随着每一个人,创新就在你身边。
创新,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历史上有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叫第谷,在16世纪丹麦国王就为他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型天文台,他把人类肉眼能观测到的几乎所有星星都记录了下来,编制的一部恒星表相当准确,现在都有使用价值。他有一个学生叫开普勒,开普勒利用这些资料,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第谷很不开心,因为他看到了现象的繁杂,却没有找到繁杂背后的本质,而开普勒则破除表象迷障,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为什么呢?因为第谷信仰地心说,开普勒相信日心说。“高度决定视野,角度转化观念”。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物的认知就会不同,高度越高,视野越大。而对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前自己怎样想的基础上,考虑事情要从多点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找出离成功最近的道路。
创新,需要积极的心态。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画家,在成名之后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一生五易画风。正因为齐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正是因为这种积极的心态,不屑于作画,所以晚年的绘画就更加行云流水,而被世人所尊重。创新只属于具有积极心态的人。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用创新的力量填充生命的蓝图。
创新,需要从细节着手。在早期,笔与墨水是分开的。人们写字时,便把笔伸到墨水中,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但谁也没有在意。后来,一个机灵鬼发现了这种问题,便将二者融合为一体,这样,自来水笔就诞生了。为何以前人们都没有发现呢?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细节的关注与审视,也就缺少了细心观察的眼睛。观察是创新时必不可少的品质,而拥有这一品质的人就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创新机会。如果对身边的事物视而不见,就是缺乏创新力的表现。转变观念,从身边的细微处入手,认真的做好每件小事,积小成大、积少成多,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同时注意观察,从小的创新到大的创意,一点一滴的积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观察事物的本质,加强自己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更好的为生产服务。
创新,需要敢于尝试。尽管这种尝试成功的几率不大,但你只有尝试了才知道结果。要干,就需付出代价和担当风险,你的努力也可能会遭到失败;如果你避免干任何事情,你也可免遭风险和失败。但是你避免可能的失败,同时也就避免了可能的成功。有时我们因循守旧,是因为我们让生活的潮流牵着走,导致我们的生活陡然地由一处不知道的地方到另一处不知道的地方的恶性循环。因循守旧是思想的沼泽地,我们文过饰非地借口说是别人使我们不能做那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说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环境”使得我们如此之忙以至于不可能去改变自己的方向,以此来为自己的惰性辩护,必须从这种思维中走出来,才可能达到成功。
为了取得对尚未认识的事物的认识,总要探索前人没有运用过的思维方法,寻求没有先例的办法和措施去分析认识事物。一个人要在创新中发展,在开拓中前进,必须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要用新思维突破常规观念,不断超越自己的过去。
第三篇:《赢在执行》读后感
《赢在执行》读后感
刚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很自信指向了你。给我的第一印象,这会不会是一本成功学之类的书,这类书里总是反复教你:做人要圆滑,做事要有效率等等。但是,看了一段之后,我发现这是一本实在的书。以我自己的体会是:全书在教我们怎样成为一个好员工。
全书讲的内容比较多,所谓形散神不散,这个神就是执行力。什么是执行力? 执行力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中国古书上没有这个词,它来自英文execution。中国人通常强调的是贯彻、贯彻力度,其实这些词语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我对执行力的理解就是从自己做起,认真、专心、细致、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件事,跟好每一个细节和环节,同时又善待每一位同事,通过总结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执行力和影响力,是赢在执行的关键。
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就是我们的一种工作态度。高效执行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积极主动的去工作,不拖延不推迟,不找借口,保质保量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例如:平常领导安排给我们的事情,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完成,并达到领导的要求,如果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疑问要及时的沟通解决,不要因此拖延,成为完不成任务的借口。
我们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执行力,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凡事就怕”认真“二字,故此我们要有追求完美的精神,认认真真的工作。对任何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加以注意,不要认为是小事就加以松懈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说“以后再说吧”、“先放一放”、“结果和预期相差很远”等等话语,这都是执行力较差的表现。余世维在讲座中指出,“执行力就是要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一丝不苟地贯彻执行”。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应该是自己最起码的工作要求。所以,要提高执行力,首先要树立这种思想意识,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认识到按质按量完成单位或领导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应作为自己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和目标。
在工作中,我们还经常能够听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借口:“我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把事做完,是因为„„”、“我没学过”、“我没有足够的时间”、“现在是休息时间,半小时后你再来电话”、“我没有那么多精力”等等之类的话语,其实在每一个借口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借口让我们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获得些心理的慰藉,但是借口的代价却无比高昂,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一点也不比其他任何恶习少。所以,千万别找借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的正是那种想尽办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和根据现实状况制定行动策略、措施,而不是去寻找任何借口的精神。拒绝借口,体现出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是激发出一个人最大限度潜能的最好方法。
企业的发展在于执行力。往往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将受到阻挠,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领导下达的工作任务,我们基层员工就是不理解,在完成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完成质量有限,这并不是完成这项工作任务难度有多大,也不是我们工作不认真,不努力,完全是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理解。基层员工往往认为自己的工作思路对公司有利,更能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现在我充分的理解到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没有从整体利益上看待问题。基层的想法可以通过沟通方式讲出来,但必须象军人执行命令一样,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并通过努力在工作中作出成绩,只有这样,才能给公司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执行力一定是环环相扣,从上到下执行的。不是仅仅靠哪一部分人就可以完成的,要保证每个层级每个人都在执行,我们才会有强大的竞争力。
这就要求我们所有的人都要有执行的概念,并把执行运用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去。遇到问题不要互相推诿,要首先从自身找原因,找到原因后抓紧时间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执行力的关键,每一层级的员工都要做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处理好一切事情,都应担负起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
在书中余世维特别强调了,职业化对于执行力的重要重要作用。职业化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它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做事像个做事的样子。这个就叫做专业化的工作技能。
二、职业化的工作形象;像个你那一行的样子。如果你今天是在银行上班,你在外面不要告诉别人你是银行上班的,你叫别人猜猜看,他能够猜几次猜到你是在银行上班的。因为你那个样子看起来不像。这就叫看起来像个内行的样子。
三、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就是做事情力求完美,把事情力尽做好。有这种态度,我们才可能叫职业化或专业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新知识、新观念的学习能力,影响一个公司的执行力,在现代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员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不断挑战自己 人们常说的一句老话:每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困难的。其实,客观环境每天都在变化,过去正确的经验今天可能就不对了,这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员工要想不断发展,就要审时度势,经常重新评价自己,使自己处于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良性循环状态。只要我们有这样一种机制,能挑战自己,并及时调整,就能提升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员工间要相互学习,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有很多优秀人才,他们在工作中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实行知识共享,畅通内部信息交流,从而提高整个企业集体智商是衡量一个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标志。
一个团队能发展,一个企业能壮大,靠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执行力,更重要的是汇集企业所有的信息和资源,把每个人的执行力凝聚到一起,共同向一个方向努力,实现同一个目的。如果每个人都有很强的执行力,却朝着各个方向发展,那么形成的破坏力恐怕也是惊人的,没有凝聚力的团队是不会有真正的执行力的。
学习没有止境,执行力的学习是提升我们员工工作能力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把书本学到的东西用出来。
第四篇:《赢在执行》读后感
读《赢在执行》之心得
为了全面提高公司管理培训班成员的领导水平,增强干部的执行力,公司发放了《赢在执行》这本书,通过学习,使我深受启发,了解到执行力的重要性。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没有执行力也就没有竞争力。
“执行力”可以理解为一项系统工程,它既受企业管理机制影响,又与人的素质紧密关联。提高执行力,或说提高执行的效果,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为基础。执行力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对于企业文化的关系,犹如舟与水的关系。执行力的提高,还得靠“水涨船高”。所以,我认为提高人的执行力,单单加强对管理队伍“执行力”的培训是不够的,还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以身作则,如果自己做不好,还有什么可要求别人的呢。二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执行力”的提高,不是一句话的事。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素质,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十分必要。三是要健全、完善保障“执行力”高效运行的机制。高效的执行行为,单靠“命令”、“自觉”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套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做保证。没有靠的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单凭主观自觉做好执行工作,很难做好并且也很难长久坚持下去。因此,量化执行的结果,实行奖优罚劣的机制,同样尤为重要。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什么事情都怕“认真”二字。在工作中时刻保持紧张感。经常的反思自己,多问自己一些问题,例如我疏忽了什么?我什么地方是该加强的地方?我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好?要时刻正视自己。好多企业都有标准作业程序,完成战略的的关键就是坚持标准。不坚持标准就会出大事的。俄国波罗的海的舰队在对马海峡被日本舰队歼灭。就是因为对细节没有坚持,对细节没有坚持就是没有坚持标准。多少例子了一个小小的细节没有注意到会导致失败。每个环节都是有责任的。一个企业也好比一台机器,每位员工就是这机器的零件、螺丝。只要一个螺丝生锈,就会导致整台机器无法运转。所有人员是执行力的第一核心。第二核心就是战略流程,企业的方向要把握的准确才能是成功的开始。第三核心就是运营流程,是实施战略的关键。三个核心就是: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把事做正确。执行力是要建立在共识上面的。每位员工都有同样的目标并达成共识,才能把执行的好。对于我们一个普通的员工,就是要做到“回报”,也就是随时的反馈,只有我们的不断回报,领导才能及时的制定正确的方向,一旦我们错了,也能及时的纠正。只有这样才能让上司放心。养成自动回报的习惯才能让执行力贯彻下去。找借口的人,只会为自己养成懒惰、没有负责态度,逃避责任,没有担当的表现。领导交给的任务要没有任何借口的执行。努力认真做到标准,做到最好,这才是我们的职责。在摆正自己位置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尽心尽力,做好各项工作。不断诚实的总结自己,不断提高自己能力做领导的有力助手。
第五篇:赢在执行读后感
《赢在执行》读后感
恒元置业有限公司
王密姣 2011年9月25日
拿到余世维著的《赢在执行》这本书,仔细读了一遍,使我很受启发。余世维先生提出了一个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到大型企业,不管是党政各级领导还是企业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执行力。
为什么一些企业初始条件相似,并且采用了几乎相同的战略,但是最终结果却相去甚远,有的企业成功,有的却失败?为什么许多企业有宏伟的计划,却最终不能贯彻而导致计划破产?问题的原因集中到一点:执行力不足!
书中谈到了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是贯彻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句话:议而决,决而行,行必果。执行力的强弱反映了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更体现在单位人员的精神面貌上,它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每个部门、每个环节的工作。作为一个单位,再好的目标与构想,再完美的操作方案,如果不能强有力地执行,最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如何强化我们的执行力,我觉得一个单位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基础工作:
一是制定明确的目标体系。明确目标就是明确执行力的方向,说到底就是制定一个好的战略,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建立在对单位内外部信息和各类资源进行认真分析,特别是建立在对一系列问题得以确认并提出构想的基础上,这是确立目标的基础,前期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分析调研工作。目标是系统的,有层次的。单位目标、部门目标和员工目标,体现了目标的层级关系,所以目标必须分解,以求更具体、操作性强。单位目标明确了,执行力才有了前进的方向;企业目标明确了,不同的职能部门、不同的员工在工作中才能形成一股合力,从而更好地发挥知识与技能的聚合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目标的达成。
二是培养优良的团队精神。对管理者而言,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必然是团队的成功。团结协作是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包括认同别人、主动帮助、无私奉献、团队自豪感四个方面。一个集体要有团队精神,但每个人由于在单位中所处部门的不同和自身素质的不同,并不一定都能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单位创造培养一个团结协作的环境。
三是提高个人的执行能力。执行是靠人来完成的,他需要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这不仅体现在完成任务的能力要求上,而且体现上完成任务的效率与质量上。在机关单位,对一个的知识与技能的考核不是仅仅局限于他的能力素质,而且要把它放在时间、质量、成效及对社会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同样完成一种事,所花时间有长短、社会影响有大小、完成的质量有好坏,对资源的使用有多少,所以对他及他的能力的评价应是多维的。这样就对单位人员在知识层面和技能层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然,仅靠这几点做法是不够的,不全面的。其实,作为一个单位的管理者,更要注重提高执行的能力。首先,要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掌握新知识,树立新观念,提高新技能,使自己具备落实执行力的能力;其次,建立了良好的管理机制,有一套科学的标准去衡量,合理的奖惩制度来激励;第三,要统一尺度,统一标准,一视同仁,实行“制度管人”的新机制;第四,要培养具有坚强的执行力,办事公道,为人正派,有一定人格魅力的管理层精英。最后,就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关注、跟进、紧盯,同时要设立反馈机制,这样,不仅了解执行力的程度,而且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更加完善,使各项工作更加完美
总的来说,看了《赢在执行》这本书,觉得那就是成功的执行并不是非常神秘的,道理很简单,关键还是“做”的问题。团队的成功取决于团队中成员的执行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团队,每一个集体都有一套自己的法则,那就要求我们认真去执行,正确地去做事。总之一句话:贵在责任感,赢在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