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试题总结(共5篇)

时间:2019-05-11 23:2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嵌入式试题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嵌入式试题总结》。

第一篇:嵌入式试题总结

07电信三班13栋216 一:填空(30分、15空)

1、交叉开发环境、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调试方法(填空一)

答:

交叉开发环境:交叉开发环境是指实现编译、链接和调试应用程序代码的环境与运行应用程序的环境不同,它分散在有通信连接的宿主机与目标机环境之中。

嵌入式系统的调试方法: a.源程序模拟器方式 b.监控器方式 c.仿真器方式

2、BSP的定义、作用(填空二)答:

硬件抽象层称为BSP,即板级支持包(Board Support Package)。板级支持包是操作系统与目标应用硬件环境的中间接口,它是软件包中具有平台依赖性的那一部分。

板级支持包的主要功能包括两部分: a.在系统启动时,对硬件进行初始化

b.为驱动程序提供访问硬件的手段

3、ARM处理器的特点、寄存器数目及作用(填空三)答:

ARM处理器的三大特点是: a.耗电少、成本低、功能强; b.16位/32位双指令集;

c.全球众多合作伙伴保证供应。

ARM内含37个寄存器,其中: a.31个通用32位寄存器 b.6个状态寄存器

4、中断的处理流程及其寄存器的作用、相关的操作等(填空四)答:

处理中断的步骤如下:

(1)保存现场。保存当前的PC值到R14,保存当前的程序运行状态到SPSR。(2)模式切换。根据发生的中断类型,进入IRQ模式或FIQ模式。

(3)获取中断源。以异常向量表保存在低地址处为例,若是IRQ中断,则PC指针跳到0x18处;若是FIQ中断,则跳到0x1C处。IRQ或FIQ的异常向量地址处一般保存的是中断服务子程序的地址,所以接下来PC指针跳入中断服务子程序处理中断。

(4)中断处理。为各种中断定义不同的优先级别,并为每一个中断设置一个中断标志位。当发生中断时,通过判断中断优先级以及访问中断标志位的状态来识

07电信三班13栋216 别到底哪一个中断发生了。进而调用相应的函数进行中断处理。

(5)中断返回,恢复现场。当完成中断服务子程序后,将SPSR中保存的程序运行状态恢复到CPSR中,R14中保存的被中断程序的地址恢复到PC中,进而继续执行被中断的程序。

中断控制器使用的寄存器

• SRCPND(SOURCE PENDING REGISTER)• 中断源挂起寄存器

• INTMOD(INTERRUPT MODE REGISTER)• 中断模式寄存器

• INTMSK(INTERRUPT MASK REGISTER)• 中断屏蔽寄存器

• PRIORITY(PRIORITY REGISTER)• 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

• INTPND(INTERRUPT PENDING REGISTER)• 中断挂起寄存器

• INTOFFSET(INTERRUPT OFFSET REGISTER)• 中断偏移寄存器

• SUBSRCPND(INTERRUPT SUB SOURCE PENDING)• 子中断源挂起寄存器

INTSUBMSK(INTERRUPT SUB MASK REGISTER)• 副中断屏蔽寄存器。

a.SRCPND/ SUBSRCPND, 这两个寄存器的作用是用于标示出哪个中断请求被触发。

• b.INTMOD寄存器作用是指定该位相应的中断源处理模式(IRQ还是FIQ)。若某位为0,则该位相对应的中断按IRQ模式处理,为1则以FIQ模式进行处理,该寄存器初始化值为0x00000000,即所有中断皆以IRQ模式进行处理。

c.INTMSK/ INTSUBMSK 寄存器为中断屏蔽寄存器 ,作用是决定该位相应的中断请求是否被处理。若某位被设置为1,则该位相对应的中断产生后将被忽略(CPU不处理该中断请求),设置为0则对其进行处理。这两个寄存器初始化后的值是0xFFFFFFFF和0x7FF,既默认情况下所有的中断都是被屏蔽的。

• d.PRIORITY(PRIORITY REGISTER),中断优先级控制寄存器,设置中断优先级

• e.INTPND(INTERRUPT PENDING REGISTER)中断挂起寄存器,INTPND 某个位被置1,则表示CPU响应了该位相应的中断进行处理。

f.INTOFFSET(INTERRUPT OFFSET REGISTER)中断偏移寄存器,作用只是用于表明哪个中断正在被处理。

二:简答(30分、6题)

5、单片机系统、嵌入式系统和SOC系统三者有何区别和联系?(简答一)

07电信三班13栋216 答: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系统的区别

• 目前嵌入式系统的主流是以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硬件设计和基于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软件设计;

• 单片机系统多为4位、8位、16位机,不适合运行操作系统,难以进行复杂的运算及处理功能;

• 嵌入式系统强调基于平台的设计、软硬件协同设计,单片机大多采用软硬件流水设计;

• 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核心是软件设计(占70%左右的工作量),单片机系统软硬件设计所占比例基本相同。

• SoC就是System on Chip,SoC是一种基于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 它结合了许多功能区块,将功能做在一个芯片上,ARM RISC、MIPS RISC、DSP或是其他的微处理器核心,加上通信的接口单元,例如通用串行端口(USB)、TCP/IP通信单元、GPRS通信接口、GSM通信接口、IEEE1394、蓝牙模块接口等等,这些单元以往都是依照各单元的功能做成一个个独立的处理芯片。

• 嵌入式片上系统设计的关键是IP核的设计。IP核分为硬核、软核和固核,是嵌入式技术的重要支持技术。

6、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组成(简答二)答:

嵌入式系统的狭义定义:使用嵌入式微处理器构成的独立系统,并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具有特定功能,用于特定场合的系统。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嵌入式系统通常由嵌入式处理器、外围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等几大部分组成。

7、实时系统的概念、RTOS和普通OS的区别(简答三)答:

实时系统(Real Time System)是指产生系统输出的时间对系统至关重要的系统。从输入到输出的滞后时间必须足够小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时限内。

RTOS与通用计算机OS的区别:

a.实时性。响应速度快,只有几微秒;执行时间确定、可预测; b.代码尺寸小。10~100KB,节省内存空间,降低成本; c.应用程序开发较难;

d.需要专用开发工具:仿真器、编译器和调试器等。

8、ARM的数据类型和处理器模式(简答四)答:

ARM处理器支持下列数据类型: a.Byte

字节, 8位;

b.Halfword 半字, 16位(半字必须与2字节边界对准); c.Word

字,32 位(字必须与4字节边界对准)。ARM体系结构支持7种处理器模式。

07电信三班13栋216 处理用户 FIQ IRQ 管理 中止 未定系统

模 式 usr fiq irq svc abt und sys

说 明

正常程序执行模式

支持高速数据传送或通道处理 用于通用中断处理 操作系统保护模式

实现虚拟存储器和/或存储器保护 支持硬件协处理器的软件仿真 运行特权操作系统任务

9、什么是写直达和写回Cache操作,各有何特点?(简答五)答:

写直达、写回、标记法是Cache的三种写操作方式,即三种不同的Cache更新算法。

写直达,顾名思义,它的做法是当Cache写命中时,Cache与主存同时发生写修改。写直达法是写Cache与写主存同步进行。其优点是Cache每行无需设置一个修改位及相应的判测逻辑;其缺点是Cache对CPU向主存的写操作无高速缓冲功能,降低了Cache的功效。•

写回,当CPU对Cache写命中时,只修改Cache的内容而不立即写入主存,只当此行被换出时才写回主存。这种策略使Cache在CPU与主存之间的读方向和写方向方面都起到高速缓存的作用。对一Cache行的多次写命中都在Cache中快速完成修改,只是需被替换时才写回速度较慢的主存,减少了访问主存的次数,从而提高了效率。

10、ARM为何集成了32位的ARM指令集和16位的Thumb指令集?(简答六)答:

ARM指令集是32位的,THUMB是16位的。他们可以动态切换。你可以认为ARM是80386,而THUMB是8086。

在一般的情况下,Thumb 指令与ARM 指令的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关系为:

— Thumb 代码所需的存储空间约为ARM 代码的60%~70% — Thumb 代码使用的指令数比ARM 代码多约30%~40% — 若使用32 位的存储器,ARM 代码比Thumb 代码快约40% — 若使用16 位的存储器,Thumb 代码比ARM 代码快约40%~50%

07电信三班13栋216 — 与ARM 代码相比较,使用Thumb 代码,存储器的功耗会降低约30%

11、基于ARM的硬件启动流程(简答七)答:

硬件启动程序的工作一般包括:(1)分配中断向量表(2)初始化存储器系统

(3)初始化各工作模式下的堆栈(4)初始化有特殊要求的硬件模块(5)初始化用户程序的执行环境(6)切换处理器的工作模式(7)呼叫主应用程序

三:应用(20分、2题)

12、.C程序和汇编的互相调用的应用

答:汇编程序调用C程序的方法为:首先在汇编程序中使用IMPORT伪指令事先声明将要调用的C语言函数;然后通过BL指令来调用C函数。

C程序调用汇编子程序的方法为:首先在汇编程序中使用EXPORT伪指令声明被调用的子程序,表示该子程序将在其他文件中被调用;然后在C程序中使用extern关键字声明要调用的汇编子程序为外部函数。

举例:

A.汇编程序调用C程序的方法为:首先在汇编程序中使用IMPORT伪指令事先声明将要调用的C语言函数;然后通过BL指令来调用C函数。

例如在一个C源文件中定义了如下求和函数: int add(int x,int y){

return(x+y);} 调用add()函数的汇编程序结构如下:

IMPORT add

;声明要调用的C函数 …

MOV r0,1 MOV r1,2 BL add

;调用C函数add B.C程序调用汇编子程序的方法为:首先在汇编程序中使用EXPORT伪指令声明被调用的子程序,表示该子程序将在其他文件中被调用;然后在C程序中使用extern关键字声明要调用的汇编子程序为外部函数。

例如在一个汇编源文件中定义了如下求和函数: EXPORT add

;声明add子程序将被外部函数调用 …

07电信三班13栋216 add

;求和子程序add

ADD r0,r0,r1

MOV pc,lr

在一个C程序的main()函数中对add汇编子程序进行了调用: extern int add(int x,int y);

//声明add为外部函数 void main(){

int a=1,b=2,c;

c=add(a,b);

//调用add子程序

… }

13、什么是big-endian和little-endian,编写一段程序测试你所使用的计算机的体系结构采用哪一种存储机制?

答:big endian是指低地址存放最高有效字节(MSB),而little endian则是低地址存放最低有效字节(LSB)。

int x=0x12345678;int *p=&x;if(*(char*)p==0x78)

printf(“little-endian”)else if(*(char*)p==0x12)

printf(“big-endian”);

四:编程(10分、1题)

14、GPIO的编程(例:控制LED、有配置图、表)

答:举例:通过对G口的操作控制CPU板左下角的LED1和LED2实现轮流闪烁。

void Main(void){

int flag, i;

Target_Init();//进行硬件初始化操作,包括对I/O口的初始化操作

for(;;){

if(flag==0){

for(i=0;i<1000000;i++);//延时

rGPGCON = rGPGCON & 0xfff0ffff | 0x00050000;//配置第8、第9位为输出引脚

rGPGDAT = rGPGDAT & 0xeff | 0x200;//第8位输出为低电平

//第9位输出高电平

for(i=0;i<10000000;i++);//延时

flag = 1;

}

07电信三班13栋216

else {

for(i=0;i<1000000;i++);//延时

rGPGCON = rGPGCON & 0xfff0ffff | 0x00050000;//配置第8、第9位为输出引脚

rGPGDAT = rGPGDAT & 0xdff | 0x100;//第8位输出为高电平

//第9位输出低电平

for(i=0;i<1000000;i++);//延时

flag = 0;}

} }

五:分析(10分、1题)

15、分析:中断过程举例

初始化条件:(1)INTMASK的值为0x400, PRIORITY寄存器中的ARB_MODE2值为0,ARB_SEL2的值为00。INTMOD的值为0xffffffff。

(2)INT_TIMER0, INT_TIMER2和INT_UART2三个中断同时触发。问:(1)此时SRCPND、INTPND、INTOFFSET的值分别是什么?

(2)一次中断处理完毕后,SRCPND、INTPND、INTOFFSET的值又是什么? 我们用INT_TIMER0, INT_TIMER2和INT_UART0三个中断完整地介绍一次中断异常处理。首先我们得做几个假设: 假设1:这三个中断的屏蔽被取消。

假设2:PRIORITY寄存器中ARB_MODE2,ARB_MODE5皆为0,即不进行优先级的自动旋转排序,任何时候ARBITER2,ARBITER5控制的中断组优先级次序分别为0-1-2-3-4-5和1-2-3-4。假设3:这三个中断皆为IRQ类型。假设4:这三个中断同时被触发。

INT_TIMER0,INT_TIMER2和INT_UART0三个中断被同时触发,此时三个中断信号流向SRCPND寄存器,使该寄存器中的第10位,12位,28位被置为1,中断信号继续向前流经INTMASK寄存器,这三个中断都没有被屏蔽,于是信号进一步流经INTMODE寄存器,这三个中断皆为IRQ类型,故中断信号继续向前流向PRIORITY寄存器,经过优先级判断,INT_TIMER0中断信号使INTPND寄存器的第10位置1(INT_TIMER0优先级最高),此时INTOFFSET寄存器的值为10,CPU转向相应的中断服务例程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我们的程序将INTPND和SRCPND的第10置为0,至此INT_TIMER0中断处理完毕。此时SRCPND的第12位,28位仍为1(这两个中断请求未被处理),故他们会继续被CPU已刚才描述的方式进行处理。

第二篇:嵌入式总结

一、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总结

这个学期我学习了《嵌入式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程,虽然这个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对嵌入式的学习也要告一段落了,但是我觉得收获还是很大的。学期开始,我开始学习《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由于初次接触嵌入式系统,感觉蛮难的,所以收获不是很大,很多的概念都比较模糊,真是茫然无从下手。虽然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我觉得对嵌入式系统也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对它的历史发展与今后展望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嵌入式技术的掌握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对嵌入式技术的全面掌握是有相当难度的。如果要真正掌握的话还是需要一步步积累才能熟练掌握的,所以我们还要自己多加学习,不断地回顾以前学到的知识,也要吸收新的概念与技术,使自己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方法更加完善,也体会到软件开发的乐趣,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软件开发学习上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且不断改进以提高自己。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为特定设备服务,软硬件可裁剪的计算机系统,其英文名称是Embedded System。嵌入式系统的范围很广,特点是形式变化多样、体积小,可以灵活地适应各种设备的需求。嵌入式系统的一些例子:手机、汽车、ATM、数字电视、医疗仪器等等。嵌入式系统本身是一个相对模糊的定义,一个手持的MP3和一个PC104的微型工业控制计算机都可以认为是嵌入式系统。总体来说,嵌入式系统是“用于控制,监视或者辅助操作机器和设备的装备”。一个典型的桌面Linux系统包括3个主要的软件层---linux内核、C库和应用程序代码。内核是唯一可以完全控制硬件的层,内核驱动程序代表应用程序与硬件之间进行会话。内核之上是C库,负责把POSIX API转换为内核可以识别的形式,然后调用内核,从应用程序向内核传递参数。应用程序依靠驱动内核来完成特定的任务。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是从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体积大型化、处理能力超强的大型计算机;另一个是向体积小型化,功能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嵌入式微控制器,即传统意义上的单片机,是目前嵌入式系统的前身。一般都是8位或者16位。嵌入式微处理器,单片机的发展时间较早,处理能力很低,只能应用在一些相对简单的控制领域。嵌入式微处理器是近几年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同步发展起来的。与单片机相比,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处理能力更强,主流的嵌入式微处理器都是32位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在一个芯片上集成了复杂的功能,有的还把常见的外部设备控制器也集成到芯片内部。未来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方向,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制造工艺的进步,嵌入式系统硬件的体积会不断缩小,系统稳定性也在不断增强,可以把更多功能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同时功耗方面也不断降低。随着网络的普及和IPv6技术的应用,IPv6技术主要解决了IPv4的IP地址数目紧缺的现状,越来越多的嵌入式设备也会加入到网络中。典型的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嵌入式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了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嵌入式微控制器以及一些外围元器件和外部设备;软件包括了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嵌入式系统硬件种类繁多,有许多硬件和软件的解决方案,不同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很难兼容,软件必须修改而硬件必须重新设计才能使用。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对软件硬件都有所了解才可以逐渐有所领悟。软件和硬件都是学习嵌入式系统必不可少的方面。其实我现在仍旧觉得在嵌入式系统这个博大精深的领域,我还有太多太多不懂的地方,需要学习的还有很读。嵌入式软件开发应用广泛而且前景很好,目前正处于人才紧缺的关口,嵌入式技术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学好嵌入式,C语言很重要,所以感觉自己有必要在学习、积累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很多东西的学习不死一帆风顺也是比较耗时的,嵌入式也不例外,要想学好还必须下大力气,还必须坚持。这次的课程让我明确了一点:嵌入式开发对于提升我们的系统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操作系统的知识。嵌入式系统开发对于我们的知识面要求非常的广,且要有一定的深度。,平时上完理论课很少有时间上机进行时间或者隔几天才上机练习,等到上机时一些东西可能遗忘了,比较耗费时间。在课上,有老师在前面演示我们感觉看得懂或感觉没问题,可轮到我们独立完成的时候,因为实际操作的少,跟着问题就来了。有些即使老师讲了很多遍的问题,我们不会,老师还是会走进我们给我们耐心的指导,还给我们讲一些学习的方法,一些软件开发需要注意的细节,让我们知道自己在哪方面不足,需要加强,也让我们了解到哪些需要认真的学习,那些是重点,不是没有方向的乱学一通,结果什么也学不好。经过这次的课程,我真真确确地感受到了嵌入式在我们生活中工作中的运用,这些软件、程序能让我们提高工作的效率,更直观更便捷的切入主题。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之中,因为要操作的东西很多,有时错一步,后面的结果就无法显示,而自己的水平根本检查不出来是哪里出了错。这时候,老师都会耐心的过来帮助我们一起去解决。在平时我们就需要好好的查阅书籍或者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去解决问题。

在了解了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我们还同步地进行了上机操作,当然,其中遇到很多的难题,很多东西都是第一次接触,又没有很多的指导操作,主要还是要凭借自己去摸索练习。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然而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坚持做下去。通过这学期的实验课程,我感觉收获还是蛮多的。可能我对于嵌入式的知识学习的还是不太多,但是这之外的东西收获颇丰。它让我学会了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认知一个新事物,更重要的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只有真正下功夫去学习,才能有收获,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没有付出,何谈回报呢?再者,通过这学期的实验课程,我也学会了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找出自己设计中的不足,继而去排除解决问题,这就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当我们通过实验去学习理论知识时,自己动手得出的结论,不仅能加深我们对嵌入式的理解,更能加深我们对此的记忆。

其实,我觉得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我学习到了多少知识,还有学习给我的感悟。首先是心态。一定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扎实基础的认识。不要什么东西都感觉跟简单,很多东西可能是看似简单,就不去做了或者不屑一做,以至于性网上搜搜就可以了,这样很不好。有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付出才会有程序运行成功时的喜悦和小自豪,这样也有助于培养自己的兴趣。要时刻牢记态度决定一切。其次是兴趣,感觉学习工作中兴趣很关键,只是一个引发人积极性的问题,有了兴趣就自觉了,效率自然就高了。再次要敢于尝试和挑战。不要安于现成的程序,而且不要害怕失败,在程序调试的过程中这点尤为重要,“发现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而且很高效。最后要不懈追求。对于源代码进行不断的完善,要尽可能的实现课题所要求的功能。对于初学者或者开发较少的人来说,大量大写程序还是有必要的,但同时要注意思考,理解其实现的内在意义。还可以自己添加一些有意义的功能来实现。当看到自己编写的程序正常运行时,兴趣也会随之而来,乐此不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也会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一丝不苟的去对待每一件事。只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才能事半功倍!

第三篇:嵌入式学习总结

一.为什么学习嵌入式?

1.就业前景

近几年,嵌入式系统产品日臻完善,并在全世界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嵌入式系统产品的研制和应用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的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

随着消费家电的智能化,嵌入式更显重要。像我们平常见到的手机、PDA、电子字典、可视电话、VCD/DVD/MP3Player、数字相机(DC)、数字摄像机(DV)、U-Disk、机顶盒(Set Top Box)、高清电视(HDTV)、游戏机、智能玩具、交换机、路由器、数控设备或仪表、汽车电子、家电控制系统、医疗仪器、航天航空设备等等,都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据预测,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廉价微处理器的出现,嵌入式系统将在日常生活里形成更大的应用领域。

在中国,嵌入式软件发展过程中,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作用,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2004 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联合颁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把嵌入式软件产业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最近几年来,中国的嵌入式软件发展速度一直高于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全球嵌入式软件的发展速度,在中国软件产业和全球嵌入式软件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中国嵌入式软件产业在整个软件产业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强。

从2006年至2010年,中国嵌入式软件产业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8%,到2010年将达到3339.6亿元的规模。

中国嵌入式软件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机遇,这包括政府的重视与扶植、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机遇、垄断局面尚未形成、中国制造的良好基础、自由软件运动的兴起等等。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由于人才、宣传、资金等诸多问题以及嵌入式本身所特有的软硬结合特性,使嵌入式软件人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2.自身发展

嵌入式系统是软硬结合的东西,搞嵌入式开发的人有两类。

一类是学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等偏硬件专业出身的人,他们主要是搞硬件设计,有时要开发一些与硬件关系最密切的最底层软件,如BootLoader、Board Support Package(像PC的BIOS一样,往下驱动硬件,往上支持操作系统),最初级的硬件驱动程序等。他们的优势是对硬件原理非常清楚,不足是他们更擅长定义各种硬件接口,但对复杂软件系统往往力不从心(例如嵌入式操作系统原理和复杂应用软件等)。

另一类是学软件、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人,主要从事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如果我们学软件的人对硬件原理和接口有较好的掌握,我们完全也可写BSP和硬件驱动程序。嵌入式硬件设计完后,各种功能就全靠软件来实现了,嵌入式设备的增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嵌入式软件,这占了嵌入式系统的最主要工作(目前有很多公司将硬件设计包给了专门的硬件公司,稍复杂的硬件都交给台湾或国外公司设计,国内的硬件设计力量很弱,很多嵌入式公司自己只负责

开发软件,因为公司都知道,嵌入式产品的差异很大程度在软件上,在软件方面是最有“花头“可做的),所以我们搞软件的人完全不用担心我们在嵌入式市场上的用武之地,越是智能设备越是复杂系统,软件越起关键作用,而且这是目前的趋势。

二.怎样学习嵌入式?

1.ARM嵌入式开发领域

包括什么?

软件开发

操作系统以下的底层偏硬件驱动

在简单操作系统如uC/OS-II之上的程序开发

不包括什么?

硬件设计

类似Linux这样操作系统以上的纯应用开发

2.ARM基础知识

#1.ARM体系结构:

Load/Store体系,Big/Little Endian大小端格式,RISC/CISC指令集,Pipeline流水线

#2.ARM工作模式:

7种工作模式:USR,SYS,SVC,IRQ,FIQ,UND,ABT;其中5种异常模式#3.ARM寄存器:

37个寄存器:R0-R12, R13(SP),R14(LR),R15(PC),CPSR(SPSR)

#4.ARM异常:

7种异常,异常向量表,异常优先级,异常处理程序,处理器现场,现场的保存和恢复

#5.AMBA总线:

AHB(高性能总线),ASB(系统总线),APB(外设总线)

#6.ARM内核技术:

TrustZone,Jazelle,NEON,Thumb-2,SIMD,MMU,MPU

#7.JTAG标准:

IEEE1149.1,TDI,TDO,TCK,TMS,TRST,边界扫描链,H-jtag,Banyan,GiveIO

#8.ARM内核分类:

ARM7TDMI,ARM926,StrongARM/XScale,ARM10,ARM11,Cortex-(A/R/M),SecurCore

#9.ARM汇编指令:

mov,add,sub,b,bl,ldr,str,ldmfd,stmfd,mrs,msr,swi,mrc,mcr#10.MMU内存管理单元:

VA/PA,I-Cache/D-Cache,Write Buffer,Context Switch,CP15,TLB,AP,Domain

Access Control,Cache Coherence

#11.ARM芯片外设控制器:

Memory Controller(内存控制器),WatchDog(看门狗),GPIO(通用IO),UART(串口),Timer(定时器),Interrupt Controller(中断控制器),Nand Flash Controller,Clock & Power Management(时钟和电源管理),DMA(直接存储访问),USB Controller,LCD controller,ADC,IIC,IIS,SPI,AC97,Camera,MMC/SD#12.最小系统:

处理器,时钟,电源,PLL锁相环,存储器,通讯端口,外设接口

存储器件

SRAM,SDRAM,Nor Flash,Nand Flash

#13.ARM处理器:

Samsung: S3C4510,S3C44B0,S3C2410,S3C2440,S3C6410,#14.SoC设计:

FPGA,CPLD,VHDL,Verilog

#15.ARM开发调试工具:

SDT,ADS1.2,AXD,RealView,KEIL MDK 4.11(RVMDK4.11)

make,hypertrm(超级终端),minicom

#16.ARM命令行工具:

armcc,armasm,armlink,fromelf

#17.嵌入式操作系统:

VxWorks,RTLinux,uC/OS-II,WinCE/WM

#18.外设驱动程序:

volatile关键字,位操作bit,时序图Timing,管脚功能Pin function,外设控制/数据/状态寄存器

#19.程序的存储,加载和运行:

RO段,RW段,ZI段,ro-base/rw-base,栈空间,堆空间,位置无关代码PIC,启动搬移代码

3.核心概念

#1.寄存器:

ARM内核寄存器

R0-R12R13(sp)R14(lr)R15(pc)CPSR, SPSR

ARM SoC 特殊功能寄存器

SFR(Special Function Register)

#2.地址

C程序中变量的“地址”:&a

SoC 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地址”:0x48000000

寻址方式里面的“地址”:ldr r0, [r1]

二进制指令里面的“地址”:0xE59FF018

存储芯片内部的“地址” :0x4h

操作系统之上应用程序的“(虚)地址”

CPLD器件对应的“(假)地址”

#3.异常和中断

异常是属于ARM内核体系结构的概念

中断是属于ARM SoC处理器的概念

了解软件中断(SWI)是实现操作系统提供系统调用的重要手段

了解硬件中断(例如Timer定时器)是实现操作系统时间片的重要手段

三.三个问题。

#1.为什么要编写一个Bootloader?

从根本上掌握一个嵌入式开发板底层的软硬件系统是怎样运转起来的时钟频率如何设置;看门狗所起作用,串口如何工作;通讯协议如何实现;库函数;反汇编;函数栈空间。

#2.为什么要移植一个操作系统?

了解操作系统和底层硬件之间的依赖关系,知道哪些是移植相关的部分(即接口)定时器中断(时钟节拍);异常处理和现场保存恢复;进程,进程控制块;处理器现场;进程的上下文切换;中断级别的进程切换。

#3.为什么要实现一个用户应用?

一个音频播放器;DMA控制器,Interrupt中断控制器;IIS 总线;UDA1341声卡芯片驱动;WAV/Mp3 音频文件格式;LCD液晶显示驱动;一个U盘;USB协议;FAT文件系统格式;SCSI命令集;NandFlash存储芯片驱动。

四.经典语段

经典语段一:

嵌入式技术的掌握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实事求是的说,嵌入式技术的全面掌握是有相当难度的。可以轻轻松松学会嵌入式技术的说法是夸大其词了。这个就像学英语一样,学英语无论怎样学,不管是“疯狂学”还是用新理念来学,真正掌握的话还是需要一步步积累才能熟练掌握。在此,我建议大家不要想在几天内学会嵌入式,成为这方面的高手。这些想法本身是不太现实的。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

第一:把心踏实下来,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第二:注意学习方法。尽量不要走弯路,争取一鼓作气入门。一旦入门了以后呢就好办了。嵌入式技术的掌握,本身呢就比较难,要是再走些弯路,时间上会浪费,甚至会影响学习的信心。

经典语段二:

最好的学习方法:

做项目。如果有机会大家跟着做一个难度适中的嵌入式项目,相信大家会很快入

门的。也就是说从实战之中来获得进步。但是,在我们没有嵌入式基础之前,不容易获得这样的机会。也就是说,在能力没有到之前,找个这样的工作很难。很显然呢,如果我们具备了获得这样一份工作的能力就好办了。但是,恰恰是这个阶段最难。这个就是搞嵌入式系统的门槛。这个门槛的跨越,我觉得是需要引导的。

比如有的人买了块开发板自学,上来就分析LINUX源码,结果折腾了几个月呢都没有什么收获。有的人只是掩饰了几个基本的功能,放了个MP3,玩了下如何来浏览网页,下不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实际上呢,学习一门技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期间也会有一定的规律。我们具体来看。

五.学习心得

#1.嵌入式系统的范围很广,指具有计算能力的非PC系统,即具有通常使用的个人电脑的全部或部分特质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如生活中的PDA、手机、电视机顶盒、数字电视、数码相机以及工业自动化仪表、医疗仪器等。它分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以嵌入式处理器(相当于PC的CPU)为核心,外扩ROM、RAM(相当于PC的硬盘、内存条)、输入/输出设备(PC的键盘/显示器)、各种通信接口(串口、USB、网络)等。软件由引导程序(PC的BIOS)、嵌入式操作系统(相当于PC机的Windows XP)和应用程序(相当于在Windows XP上运行的程序,如金山词霸、Word等)3部分组成,或只有其中的某部分。

#2.目标要明确,不要得过且过,不要追逐热门的东西。不管在什么时候,心里都要有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要被其他东西左右了自己。

#3要从兴趣和竞争出发,因为这才是你产生动力源的地方。学东西时,要让自己先喜欢上它,要学会享受学习它的时间,喜欢乔***的都知道,乔老爷子最常说的一句就是要享受比赛的时间。因为只有你喜欢上了它,享受了它,才不会被它所产生的压力压倒自己,不要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而且心态要调整,不要一味的蛮学,死学,在没有什么兴趣学的时候可以先玩几天,在回过头来,或者用其他的方式来转换。

#4要抱着一种十年方能磨一剑的心理,扎扎实实从基础开始,不要为高速开发的一些现象所迷惑,那些都只是软件的功劳。我个人认为搞编程,英语和数学很重要,大家一定要时时的抓,至于怎么抓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当然其他的知识也要汲取,可以多接触点天文,地理,人文方面的东西来补充自己。

第四篇:嵌入式实验总结

如今,嵌入式系统已经在众多电气电子产品上应用,有人预测今后5年发展形势看好。嵌入式是典型的交叉学科,电信、电子、电气、计算机、通信等等都有涉及。

嵌入式理论、实践要求多、门槛高,只有理论、实践同步才能在积累中更好的渐次掌握,这学期我们针对嵌入式入门做了一些实验,通过自己动手和实验箱、实验软件打交道,对嵌入式编程形成初步了解,为今后进一步发展打基础。

实验环境:

武汉创维特公司JXARM9-2410开发板、PC;

Linux、windows操作平台;

DNW、VMwareWorkstation应用软件;

《ARM9嵌入式技术及Linux高级实践教程》、实验参考资料等;

实验内容及目标:

阅读样例程序,进行:

1.熟悉JXARM9-2410开发板、相关应用软件的使用,能成功运行示例实验程序(demo-led);

2.使用VMware,修改demo-led源程序,使开发板上数码管按照demo-led显示方式显示;

3.使用VMware、DNW,修改相关源程序,实现开发板键盘输入的字符在DNW中显示;

4.使用VMware、DNW,修改相关源程序,实现对直流电机转动状态的控制;

观看教学视频,进行交叉编译:

1.加载linux内核;

2.配置、编译linux内核;

3.Windows、linux跨平台文件共享;

4.编译、运行linux程序(helloworld)

5.Linux下编译数码管显示驱动程序;

6.Linux下编译摄像头、GPRS驱动程序;

学习嵌入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好它还是需要一番的功夫。通过嵌入式实验由浅入深的动手实践,我渐渐对嵌入式有了具体概念,也逐渐对其产生了兴致和好奇心。

对于初学者,还有一点小建议,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

第五篇:嵌入式存储卡总结

嵌入式作业

1、NandFlash和NorFlash的区别 它们是两种并行FLASH

Flash存储器又称闪存,是一种可以在线多次擦除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即掉电后数据不会丢失,具体积小、功耗低、抗振性强等优点,为嵌入式系统中典型的两种存储设备。

(1)NOR型Flash:如SST39VF160,可以直接读取芯片内存储器的数据,速度比较快,但价格较高;芯片内执行(XIP,eXecute In Place),应用程序可以直接在Flash上运行,不必再把代码读到系统RAM中;

(2)NAND型Flash:如K9F2808U0C,内部数据以块为单位存储,地址线和数据线共用,使用控制信号选择;极高的单元密度,可以达到高存储密度,并且写入和擦除的速度也快,应用NAND型的困难在于Flash的管理需要特殊的系统接口。(3)二者的差别:

接口差别:NOR型Flash采用的SRAM接口,提供足够的地址引脚来寻址,可以很容易的存取其片内的每一个字节;NAND型Flash使用复杂的I/O口来串行的存取数据,各个产品或厂商的方法可能各不相同,通常是采用8个I/O引脚来传送控制、地址、数据信息。

读写的基本单位:NOR型Flash操作是以“字”为基本单位,而NAND型Flash以“页面”为基本单位,页的大小一般为512字节。

性能比较:NOR型Flash的地址线和数据线是分开的,传输效率很高,程序可以在芯片内部执行,NOR型的读速度比NAND稍快一些;NAND型Flash写入速度比NOR型Flash快很多,因为NAND读写以页为基本操作单位。

容量和成本:NAND型Flash具有较高的单元密度,容量可以做得比较大,加之其生产过程更为简单,价格较低;NOR型Flash占据了容量为1~16MB闪存市场的大部分,而NAND型Flash只是用在8~128MB的产品中,这也说明NOR主要用在代码存储介质中,NAND适合数据存储在CompactFlash、PC Cards、MMC存储卡市场上所占的份额最大。

软件支持: NAND型和NOR型Flash在进行写入和擦除时都需要MTD(Memory Technology Drivers,MTD已集成在Flash芯片内部,它是对Flash进行操作的接口。),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但在NOR型Flash上运行代码不需要任何的软件支持,而在NAND型Flash上进行同样操作时,通常需要驱动程序,即内存技术驱动程序MTD。

2、对比总结外部设备(1)MMC MMC卡(Multimedia Card)翻译成中文为“多媒体卡”。是一种快闪存储器卡标准。在1997年由西门子及SanDisk共同开发,技术基于东芝的NAND快闪记忆技术,因此较早期基于IntelNOR快闪记忆技术的记忆卡,例如CF卡更细小。MMC卡大小与一张邮票差不多,约24mm x 32mm x 1.5mm。

可反复进行读写记录30 万次。驱动电压为2.7-3.6V。MMC卡的的容量多达 2 GB,并且用于几乎所有使用存储卡的设备上。、针脚兼容的MMC卡可以用在所有支持SD卡的设备上。MMC卡原本使用1bit串联界面,但较新的标准则容许同时传送4 bit或8 bits的资料。,但由于MMC卡仍可被兼容SD卡的设备所读取,因此仍有使用。

MMC的发展目标主要是针对数码影像、音乐、手机、PDA、电子书、玩具等产品,尺寸只有32mm x 24mm x 1.4mm,只有1.5克。MMC也是把存贮单元和控制器一同做到了卡上,智能的控制器使得MMC保证兼容性和灵活性。

MMC存贮卡可以分为MMC和SPI两种工作模式,MMC模式是标准的默认模式,具有MMC的全部特性。而SPI模式则是MMC存贮卡可选的第二种模式,这个模式是MMC协议的一个子集,主要用于只需要小数量的卡(通常是1个)和低数据传输率(和MMC协议相比)的系统,这个模式可以把设计花费减到最小,但性能就不如MMC。

MMC被设计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数据平台和通讯介质,它的接口设计非常简单:只有7针!接口成本低于0.5美元。在接口中,电源供应是3针,而数据操作只用3针的串行总线即可(SPI模式再加上1针用于选择芯片)。

MMC的操作电压为2.7伏到3.6伏,写/读电流只有27mA和23mA,功耗很低。它的读写模式包括流式、多块和单块。最小的数据传送是以块为单位的,缺省的块大小为512bytes。MMC卡也有小尺寸的型号,大约是正常尺寸的一半:24 mm × 18 mm × 1.4这种可选的尺寸称为小尺寸的多媒体卡或者RS-MMC,它是在2004年发布的。RS-MMC卡只是小型号的MMC卡,使用一个简单的机械转接延长它,一个RS-MMC卡能够用在任何MMC(或SD)插槽。RS-MMC卡的容量高达1 GB。

移动式MMC4是老式的RS-MMC的一个翻版,因为它使用了与RS-MMC同样的连接方式和连结标准,但是它的尺寸大约是正常MMC卡的一半。这个标准也定义了secureMMC的规范,它的加密特征类似于Secure Digital或者MagicGateMemory Sticks。

SD卡不是仅有的获得安全数字卡协会认可的快速存储卡标准。其它的安全数字卡协会格式包括miniSD和microSD(在被安全数字卡协会认可以前称为TransFlash)。

这些小型卡能够通过一个转换器(连结电路以及物理连接)在全尺寸的MMC/SD/SDIO插槽上使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SD尺寸上制造输入/输出设备已经非常困难了,在更小的尺寸上制造就变得更加不切实际。

由于SD插槽仍然支持MMC卡,单独发展的更小的MMC变体也与支持SD的设备兼容。与miniSD和microSD(它们与SD有很大不同,制造机械转换器已经很不现实)不同,RS-MMC插槽保持了与全尺寸MMC卡的后向兼容,因为RS-MMC仅仅是短一点儿的MMC卡。关于这些变体的更多信息参见多媒体卡。

大多数,也许是全部的MMC闪存卡都支持SPI模式,尽管每个法定要求但是不支持这种模式将带来严重的兼容性问题。SanDisk、Ritek/Ridata和Kingmax制造的所有闪存卡好像都支持SPI。并且,MMC卡可以认为在电气性能上等同于SD卡,但是它使用一个较薄的包装并且禁止了SD的功能(这样就不再需要支付SD的版权费)。

MMC定义了SPI和1位MMC/SD协议。基本的SPI协议已经作为许多微控制器的一个标准特点存在了许多年。从社会的观点来看,定义一个新的不兼容的SD/MMC协议的理由是值得怀疑的;开发一个不兼容的并且是非必需的新协议可能有利于贸易协会收取授权费用和成员费用,但是它在许多方面增加了硬件和软件的费用。新的协议使用开放的信号转换接头(open collector signalling)以允许在同一总线上使用多个存储卡,但是这实际上在使用更高时钟频率时带来了问题。尽管SPI使用三条共享的信号线外加一个单独的芯片选择每个存储卡,新协议允许多达30块存储卡连结到同样的三条线上(不包含片选),这样做的代价是更加复杂的闪存卡初始化和需要每个卡有一个唯一的序列号用于即插即用;这个特性实际上很少使用并且由于速度和功耗问题在新标准中不建议它的使用。有类似所有权的1位协议被扩展到四位宽(SD和MMC)和八位宽用来支持更高速度,但是计算机产业的其它大部分都在向更高速度更窄的通道转移;标准的SPI能够简单地使用更高数据速度的时钟(如133 MHz)以获得比四位SD更高的性能--没有更高时钟速度的嵌入式处理器无论如何也不能处理更快速度的数据。SD协会放弃了一些旧的一位MMC协议命令的支持并且添加了另外一些与版权保护相关的命令。

(2)SD卡

安全数码卡,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新一代记忆设备,它被广泛地于便携式装置上使用,例如数码相机、个人数码助理(外语缩写PDA)和多媒体播放器等。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是一种基于半导体闪存工艺的存储卡,SD卡具有大容量、高性能、安全等多种特点的多功能存储卡,它比MMC卡多了一个进行数据著作权保护的暗号认证功能(SDMI规格),读写速度比MMC卡要快4倍,达2M/秒。

SD卡的技术是基于Multimedia Card(MMC)格式上发展而来,大小和MMC卡差不多,尺寸为32mm x 24mm x 2.1mm。长宽和MMC卡一样,只是比MMC卡厚了0.7mm,以容纳更大容量的存贮单元。SD卡与MMC卡保持着向上兼容,也就是说,MMC卡可以被新的SD设备存取,兼容性则取决于应用软件,但SD卡却不可以被MMC设备存取。(SD卡外型采用了与MMC卡厚度一样的导轨式设计,以使SD设备可以适合MMC卡。SD卡接口除了保留MMC卡的7针外,还在两边加多了2针,作为数据线。采用了NAND型Flash Memory,基本上和SmartMedia的一样,平均数据传输率能达到2MB/s。

设有SD卡插槽的设备能够使用较簿身的MMC卡,但是标准的SD卡却不能插入到MMC卡插槽。SD卡能够于CF卡和PCMCIA卡上,插上转接器使用;而miniSD卡和microSD卡亦能插上转接器于SD卡插槽使用。一些USB连接器能够插上SD卡,而且一些读卡器亦能够插上SD卡,并由许多连接埠,例如USB、FireWire等存取使用。SD卡的结构能保证数字文件传送的安全性,也很容易重新格式化,所以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音乐、电影、新闻等多媒体文件都可以方便地保存到SD卡中。因此不少数码相机也开始支持SD卡。

SD卡容量目前有3个级别,那就是SD,SDHC和SDXC

SD容量有8MB、16MB、32MB、64MB、128MB、256MB、512MB、1GB、2GB

(所有SD和SDIO卡都必须支持较老的SPI/MMC模式。这个模式支持慢速的四线序列接口(时钟、序列输入,序列输出,芯片选择),兼容于序列终端接口(SPI)和许多微控制器。

MMC模式不支持SD卡的加密特性。从免费的文档里也找不到这些细节。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讲,这无关痛痒,用户只是用来储存不受保护的数据。

SD卡共支持三种传输模式:SPI模式(独立序列输入和序列输出),1位SD模式(独立指令和数据通道,独有的传输格式),4位SD模式(使用额外的针脚以及某些重新设置的针脚。支持四位宽的并行传输)

SD卡内嵌的数字版权保护方案是按4C提出的可纪录介质内容保护标准(CPRM)所制定。其核心是使用了Cryptomeria密码(也称为“C2”)。这一特性是保密的。DVD-Audio光盘也采用了与CPPM非常相似的加密方案。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新一代记忆设备。SD卡由日本松下、东芝及美国SanDisk公司于1999年8月共同开发研制。大小犹如一张邮票的SD记忆卡,重量只有2克,但却拥有高记忆容量、快速数据传输率、极大的移动灵活性以及很好的安全性。

SD卡在24mm×32mm×2.1mm的体积内结合了SanDisk快闪记忆卡控制与MLC(Multilevel Cell)技术和Toshiba(东芝)0.16u及0.13u的NAND技术,通过9针的接口界面与专门的驱动器相连接,不需要额外的电源来保持其上记忆的信息。而且它是一体化固体介质,没有任何移动部分,所以不用担心机械运动的损坏。

SD卡体积小巧,广泛应用在数码相机上,是由日本的松下公司、东芝公司和SanDisk公司共同开发的一种全新的存储卡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加密功能,保证数据资料的安全保密。SD卡在外形上同MultiMedia Card卡保持一致,并且兼容MMC卡接口规范。不过注意的是,在某些产品例如手机上,SD卡和MMS卡是不能兼容的。SD 卡在售价方面要高于同容量的MultiMedia Card卡。

SD卡多用于MP3随身听、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其投影面积与MMC卡相同,只是略微厚一点,为2.1mm,但是SD卡的容量大得多,且读写速度也MMC卡快4倍。同时,SD卡的接口与MMC卡是兼容的,支持SD卡的接口大多支持MMC卡。2013年SD卡在数码相机中正在迅速普及,大有成为主流之势。SD卡在2013年的发展很快,已经开始威胁到CF卡的市场分额了。这是由于SD卡的体积要比CF卡小很多,并且SD卡在容量、性能和价格上和CF卡的差距越来越小,而这两年支持SD卡的手机迅速在市场走热,因此,SD卡的迅速成长绝对不是偶然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MMC卡也能和SD卡相兼容,这也正是SD卡迅速走红的原因之一。(3)Memory Stick 最初的Memory Stick提供最多128MB的容量,以及Memory Stick Select容许两张128MB的容量于一张卡内。而含有8GB容量的Memory Stick,已于2006年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中公布,但根据索尼公司的资料,Memory Stick PRO最大可能容量为32GB。一般而言,Memory Stick是用来为手提式装置作为储存媒体的, 以易于移除的方式来被PC存取。例如,索尼的数码相机用Memory Sticks来储存影像档。以Memory Stick读卡器(一般是一个以USB或其他连线方式连接的细小的盒子),用户可不需把索尼数码相机接到电脑而复制图片。有Memory Stick在数码相机的索尼用户、数码音乐播放机,PDA,手提电话,PSP,和其他的装置以及索尼的VAIO个人电脑早已包含Memory Stick插槽。除了从数码相机复制影像档外,用户还可以复制任何类型的档案到记忆棒内或把档案从记忆棒内复制出来。市面上也有PCMCIA、CompactFlash或3.5"存软盘接口的读卡器。兼容性方面,较老的MS卡能够在较新的读取装置上使用,(较短的Memory StickDuo 加上一个适配器后也可以使用)。但是,Memory Stick PRO 和 Memory Stick PRO Duo 通常不能在较老的读取装置上使用。

记忆棒是索尼独家开发的标准,第三方的生产厂家还有SanDisk和Lexar。尽管它是索尼独家支持的标准,记忆棒还是比其它独家支持的快闪存储格式寿命更长。除了外型小巧、具有极高稳定性和版权保护功能以及方便地使用于各种记忆棒系列产品等特点外,记忆棒的优势还在于索尼推出的大量利用该项技术的产品,如DV摄像机、数码相机、VAIO个人电脑、彩色打印机、Walkman、IC录音机、LCD电视等,而PC卡转换器、3.5英寸软盘转换器、并行出口转换器和USB读写器等全线附件使得记忆棒可轻松实现与PC及苹果机的连接。

记忆棒的缺点一是只能在索尼数码相机和PSP中使用,二是容量尚不够大。

尺寸为:50mm x 21.5mm x 2.8mm,重4克。采用精致醒目的蓝色外壳(新的MG为白色),并具有写保护开关。和很多Flash Memory存储卡不同,Memory Stick规范是非公开的,没有什么标准化组织。采用了Sony自己的外型、协议、物理格式和版权保护技术,要使用它的规范就必须和Sony谈判签订许可。Memory Stick也包括了控制器在内,采用10针接口,数据总线为串行,最高频率可达20MHz,电压为2.7伏到3.6伏,电流平均为45mA。可以看出这个规格和差不多同一时间出现的MMC颇为相似。Memory Stick PRO是大容量记忆棒的最终解决方案。大部分老的读取装置也能支持MS PRO。通过Flash ROM的更新,其它较老的读卡器也能兼容MS PRO。MS PRO的传输速率更快,最大支持容量能达到32GB(截至05年6月,最大容量4GB)。所有大于1GB的MS PRO都支持高速传输模式,大容量的记忆棒相比同样容量的SD卡或者CF卡,价格要高的多。

索尼在2005年9月30日宣布,它与SanDisk的合资工厂会推出一种新的记忆棒格式,新的Memory Stick Micro(M2)尺寸仅 15 × 12.5 × 1.2 毫米,理论上支持32 GB。最高传输速度160 MB/秒。特性:

标准传输速度: 最高写速度: 14.4 M比特/秒(1.8 MB/秒);最高读速度: 19.6 M比特/秒(2.5 MB/秒)PRO 传输速度:传输: 160 M比特/秒(20 MB/秒)最小写速度: 15 M比特/秒 Micro 传输速度:传输: 160 M比特/秒(20 MB/秒)外形尺寸:

标准版: 50.0 mm(宽)× 21.5 mm(高)× 2.8 mm(厚)Duo: 31.0 mm(宽)× 20.0 mm(高)× 1.6 mm(厚)Micro: 15.0 mm(高)× 12.5 mm(宽)× 1.2 mm(厚)(4)CompactFlash卡

CompactFlash(CF卡)最初是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数据存储设备。作为一种存储设备,它革命性的使用了闪存,于1994年首次由SanDisk公司生产并制定了相关规范。当前,它的物理格式已经被多种设备所采用。从外形上CF卡可以分为两种:CFI型卡以及稍厚一些的CFII型卡。从速度上它可以分为CF卡、高速CF卡(CF+/CF2.0规范)、CF3.0、CF4.0,更快速的CF4.1标准也在2007年被采用。CFII型卡槽主要用于微型硬盘等一些其他的设备。

CF是与出现更早且尺寸更大的PCMCIAI型内存卡竞争的第一批闪存标准之一,它最初是建立在英特尔的或非型闪存的基础上,之后改为使用与非型闪存。CF是最老也是最成功的标准之一,尤其适合专业相机市场。它具有比其他存储方式更长的寿命以及较低的单位容量成本,同时也可以在较小的尺寸上提供较大的容量。

CF卡可以通过适配器直接用于PCMCIA卡插槽,也可以通过读卡器连接到多种常用的端口,如USB、Firewire等。另外,由于它具有较大的尺寸(相对于较晚出现的小型存储卡而言),大多数其他格式的存储卡可以通过适配器在CF卡插槽上使用,其中包括SD卡/MMC卡、MemoryStickDuo、XD卡以及SmartMedia卡等。

闪存型存储设备具有非易失性和固态,所以它比磁盘驱动器更稳固,耗电量仅相当于磁盘驱动器的5%,却仍然具有较快的传输速率(SanDiskExtremeIV型CF卡的写入速度和读取速度可达40MB/s)。它们的工作电压为3.3volts或5volts,可以在不同的系统间转换。闪存型CF卡可以适应极端的温度变化,工业标准的闪存卡可以在-45至85摄氏度的范围内工作。

CF接口已广泛用于PDA、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包括台式机在内的各种设备。

到2007年,CF卡的容量规格从最小的8MB到最大可达64GB。当前已达到256GB,最高读写速度160MB/s。(5)XDpictureCard

XD卡,全称为XDPictureCard,是专为存储数码照片开发的一种存储卡。以袖珍的外形、轻便、小巧等特点成为时下风尚。XD卡具有超大的存储容量和优秀的兼容性,能配合各式读卡器,可以方便的与个人电脑连接。

XD卡是由日本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和富士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一种新型存储卡,有邮票般大小、极其紧凑的外形。外形尺寸为20mm×25mm×1.7mm,总体积只有0.85立方厘米,约为2克重,是目前较为轻便、小巧的数字闪存卡。

XD卡是较为新型的闪存卡,相比于其它闪存卡,它拥有众多的优势特点。

XD卡的理论最大容量可达8GB,具有很大的扩展空间。目前市场上见到的XD卡有512MB、1GB、2GB等不同的容量规格。

XD卡采用单面18针接口,理论上图像存储容量最高可达8GB,2004年富士与奥林巴斯联合推出了存储容量最高达1GB的 xD 卡。而且其读写速度也更高,(读取速率为5MB/S,写入速率为3MB/S左右)可以满足大数据量写入,功耗也更低,XD-Picture存储卡不仅可以同时用于个人电脑适配卡和USB读卡机,使之非常容易与个人电脑连接,而且其还可配合Compact Flash转接适配器,并允许在数码相机里做为Compact Flash卡存储介质使用。虽然XD卡目前的价格有些昂贵,不过由于随着闪存芯片及其它存储卡价格的不断下滑,XD卡的价格将有较大的降价空间。

目前市面上常见到的xD卡有三种类别:标准型、M型、H型

这三种的尺寸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地方在于采用的技术以及芯片不同,所以速度也不同。

最早推出的XD卡就是所谓的标准型,这点没有什么争议,标准测试出来的数值大概在读取5M/秒、写入3M/秒。

M型就是采用MLC技术生产的xD卡,这是2005年发表的,为的就是降低售价。然而却碰到与奥林巴斯以及富士一些旧款机型不兼容的问题,而且由于速度慢(MLC最大的缺点),在录像功能上时常出现问题,标准测试出来的数值大概在读取4M/秒、写入2.5M/秒。

H型,就是HIGH-SPEED的意思,读写速度比标准型快2倍、比M型快三倍,名副其实的HIGH SPEED。(6)MMCMobile 为了获得更好的节电性能,MMC协会推出了既能在低电压下工作又能兼容原有RS-MMC的存储卡--MMC moboile,它能在1.65~19.5V和2.7~3.6V电压两种模式下工作,理论传输速度最高可达52MB/s。被称之为双电压RS-MMC。MMC moboile与RS-MMC卡的尺寸大小完全一致,最大的区别在于MMC moboile具有13个金手指。(7)MMC micro 相比microSD卡,MMC micro的体积略大一些,为12mm×14mm×1.1mm。与MMC moboile一样都支持双电压,适用于对尺寸和电池续航能力要求很高的手机以及其他手持便携式设备。传输速度上前面的快(8)MINISD

miniSD卡是SD卡发展而来,性能和传统的SD卡并无大的区别,miniSD卡和SD卡一样,都具有每秒2MB的数据传输速度。与传统SD卡一样,miniSD卡同样具有硬件数据写保护保护开关,可避免储存内容不慎删除的风险。miniSD卡特点是体积小巧(体积只有21.5×20x1.4mm,相比较原来的SD卡减少了40%的体积)、性能稳定,可配合专用转接卡使用,完全兼容标准SD卡插槽。而且miniSD卡采用的是低耗电的设计,比SD卡更适用于移动通信设备,因此主要进攻手机、PDA、掌上电脑的信息终端。

与TF卡相比,miniSD卡就要常见得多了,同样作为一款身材比较苗条的多媒体卡,miniSD卡在手机市场中的使用就要广泛得多了,比如摩托罗拉MPX100、松下X700、BQ S700等品牌的多种手机产品都支持它。同时通过扩展卡它又能作为标准的SD卡使用,非常方便。(9)microSD

Micro SD Card,原名Trans-flash Card(TF卡),2004年正式更名为Micro SD Card,由SanDisk(闪迪)公司发明。在Micro SD面市之前,手机制造商都采用嵌入式记忆体,虽然这类模组容易装设,然而有着无法应实际应潮流需求的困扰--容量被限制住了,无法再有升级空间。Micro SD仿效SIM卡的应用模式,即是同一张卡可以应用在不同型号的行动电话内,让行动电话制造商不用再为插卡式的研发设计而伤脑筋。Micro SD卡足以堪称可移动式的储存IC。Micro SD卡是一种极细小的快闪存储器卡,其格式源自SanDisk创造,原本这种记忆卡称为T-Flash,及后改称为Trans Flash;而重新命名为Micro SD的原因是因为被SD协会(SDA)采立。另一些被SDA采立的记忆卡包括Mini SD和SD卡。其主要应用于移动电话,但因它的体积微小和储存容量的不断提高,已经使用于GPS设备、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和一些快闪存储器盘中。它的体积为 15mm x 11mm x1mm,差不多相等于手指甲的大小,是现时最细小的记忆卡。它也能通过SD转接卡来接驳于SD卡插槽中使用。现时MicroSD卡提供128MB、256MB、512MB、1G、2G、4G、8G、16G、32G和64G的容量(MWC 2014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SanDisk打破了储存卡最高64GB容量的传统,正式发布了一款容量高达128GB的 Micro SD XC 储存卡。

3、自己手机中的硬件设备

CPU高通骁龙600其中搭载gpu为Adreno320

摄像传感器:背照式2代CMOS

蓝牙4.0

不支持SD卡扩展

下载嵌入式试题总结(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嵌入式试题总结(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嵌入式 知识点总结

    1、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嵌入式系统的个性化很强,软件系统和硬件在不同的应用中均有差异; (2).由通用计算机系统发展而来,根据应用对软硬件进行裁剪; (3).高的可靠性,强的实用性......

    嵌入式论文总结

    嵌入式论文总结 所谓嵌入式系统( Embedded Systems).实际上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简称,它是相对于通用计算机系统而言的。在有些系统里也有计算机,但是计算机是作为某个专用......

    嵌入式学习总结

    嵌入式学习总结 一.基本信息................................................................................................................... 1 二.嵌入式系统的组......

    嵌入式复习总结

    一:嵌入式系统概述 1嵌入式定义 2嵌入式与通用计算机 A.嵌入式系统具有应用针对性 B.嵌入式系统硬件一般对扩展能力要求不高 C.嵌入式一般采用专门针对嵌入式应用设计的处理......

    嵌入式考试总结

    嵌入式系统定义: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系统应用:工业控制火......

    嵌入式Linux总结

    1.虚拟机64位,正确配置交叉编译工具和环境变量后arm-linux-gcc–v 出错 64位系统运行32位的unicore需要32位运行库 sudo apt-get install lsb-core(验证) sudo apt-get install......

    实习总结嵌入式

    实习总结 就在昨天3月9日,学校规定实习时间已经到期了。从上个月的13日到现在已经近一个月,虽然与公司的实习时间还没有结束,但是为了完成学校交待的任务,在此对这段时间的实习......

    嵌入式培训总结

    篇一:嵌入式培训报告 学号: 创新生产实习报 学院 电信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 实习时间 年12月日至月 告 摘要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作为装置或设备的一部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