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1 23:0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假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假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第一篇:假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假期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让人人都享受一份关爱

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二、让人人都享有一次机会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所以教育应该是牵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最好的方法给孩子》读后感

寒假里通过朋友推荐我买了这本书一睹为快。这是著名主持人王芳教育女儿的经验之谈,也是总结了她做人做事智慧的一本书。她在书里告诉我们妈妈的时间是零钱。因为她是一名职业谈话节目支持人,每年录制1000期左右。她是一个小老板管理着100多名员工。就是这么忙的一位妈妈还只要有时间就去教育孩子。看来是位有责任心的妈妈。而且作为教育者的我叹服,从而今后思考怎样教育我的孩子和学生。以下的方法可以借鉴: 一. 只要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尽量不用电子产品。利用吃早餐和上下楼、坐车的零碎时间讲一些有意思的故事。二. 孩子是上天送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我们不仅要提供好的生活条件给他们,而是要让她学会处理问题,任何坏事都可以变成好事。如何培养一个心智健康的孩子。她告诉我,在稚嫩的女儿面前,如何收起自己成年人的聪明和才能,做一个“慢半拍”的妈妈,女儿反而能得到成长的机会。三. 作为一个英语“土鳖”,她是如何突破自我,学好英语,并且把方法传授给孩子,是女儿说一口地道的英语的。

四. 对孩子进行赞赏鼓励教育,使得孩子遇到问题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怨天尤人。等等有很多具体可行的方法。在生活中孩子遇到哪些问题及时帮她去纠正、解决。还有我们大人的性格、习惯也会影响她。

总之,她在教育孩子上是位很用心的妈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我们一些好的方法也可以总结。供大家分享。

第二篇:假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假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范文1:

当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可回避的会产生许多感觉,有些感觉是短暂的,有些感觉可能就会长期沉淀固化在我们内心深处,影响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感觉。作为一位教师需要学习的是什么?人们当然会说,那一定是与教学有关的内容。我们不否定这个答案,但更深一层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生活的应该是人们的“认知”,这是人的幸福之本,这个问题解决了,教师职业自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传统的说教效果不佳,读书、讨论--创设一个情境话题、讨论平台可能是一个较好的路径。基于此,倡导中心小学开展“教师成长自愿读书活动”,借鉴往常的经验和教训,这次,不要求全部参加,不布置硬性的家庭作业,只是读同样的书,在一个平台里交流。读书组有14位成员,读本为中央电视台首席心理专家、中国最出色的家庭治疗师李子勋所著的《幸福从心开始》。学校制定了简要的读书计划,14位教师分两组,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共举行六次。本次所选内容都是贴近生活,贴近自己,大家在讨论时发言踊跃,气氛活跃,可以说“读书交流会”是一个快乐交流会。陆叶、易梅红两位组长时常拓展读书内容,找来相关的资料,丰富大家对书本的知识学习。在交流中,大家思想的碰撞,让我们明白了一些生活的道理和自身的问题。如果概括之有以下几点

一、书中的话题直击生活中诸多的困惑或烦恼,具有普遍性。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就深深的吸引我们想读下去。因为,其中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同事的问题、朋友的问题、亲戚的问题、周围人的问题,正愁无解呢。如:怎样才能成为快乐主义者?人到中年如何减压?我很敏感?怎样说“不”?怎样才能把女人看透?男友的网上情人?婆媳自然是天敌?婚外情感需求?斩断依恋?……其中许多内容是涉及亲密关系的,使人们想探求但又无法说出口的夫妻情感、亲密、婚外情感等问题。心理学不做道德评判,只解决心理冲突的问题。一些压抑在内心的感受被表达出来,一些隐秘在内心深处的意识被理解和领悟,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就会悄悄的发生改变。幸福也就由此开始。

二、读书体会交流就是一个互动的平台,是深化读书效果不可或缺的环节。

怎样读书?是不是就是一个人静静的在读,读后就只有自知?当然这也算是一个模式。但大家一起读书(先分散自己静静的读),一起交流讨论,互相陪伴更

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就是团体的动力场。无论什么性格的人,其实都需要交流,所谓爱静不喜欢说话的人只不过是没有匹配的交流平台和对象,一旦遇到“知己”同样会滔滔不绝,享受人际互动的快乐。读书组里一个人发言常备其他人插话,常常传出爽朗的笑声,轻松、热烈的气氛本身就是对内心世界的一份按摩。大家很享受这种感觉。

三、我们也学习、碰撞了书中一些鲜活的观点。

心理世界存在与内心,和外部世界明显不同。对同一个客观存在的物体,经由人们描述就不一样了,这是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差别,外部世界是硬的,内心世界是软的,不要以为你对现实的感受等同于别人的感受,差异是自然的。抹杀两个世界的差异或不能很好的设立两个世界的边界,人们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

个人对快乐的感受是:快乐或者说是乐快,人真正感觉强烈的快乐是较少 的或瞬间即逝的,当你为实现一个目标孜孜以求时,实现目标的快乐就是那么短暂。

快乐更多的强度是淡淡的,他来源于心中的动力源让自己有奔头;他来源于有一个明晰的目标,引导自己充实过好每一天;他来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的探索行为;他来源于人的某种价值观的实现。

徐玉老师的座右铭“能者安邦治国,无能者独善其身”,按照这句话的意思,绝大多数人都是“无能者”,我们可以不追求事业成功,但可以独善其身追求“生活成功”,“生活成功”对于我来说真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是啊,你可以没有显赫的官位,富足的金钱。但是,你只做一个普通人,“一箪食一瓢饮”享受天伦之乐,平平淡淡、顺顺利利、健健康康,这就是最大的成功。我们可以把工作纳入到生活的范畴,我们不追求成为教育家,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因为这份工作是我们生存的前提,我们满怀敬畏去对待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师,这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福地”。

关于人际关系书中的心理学观点是:不要对别人期望太多,也不要让别人对你期望太多;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学会社交技巧;必要的示弱。

陆叶老师的拓展发言“夸人的最高境界是夸事情”“直话湾说,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也不失为人际关系的技巧之一。

张春老师发言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一种贤达之人的开阔境界,人们需要经历磨难,风雨洗礼。这样才可能到达“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高度。

张翠红老师的发言“夫妻之间需要的只是一个边界,不要伤者自己,也不要太伤者对方”,这无疑是一个理性和智慧的态度。

四、对于敏感话题,大家变得坦然

相对。

家庭的夫妻关系,相处模式(家务活分工),类似这样的话题,从来不会在学校组织的这样一个相对“严肃”的场合讨论,但在这个读书小组里,大家就可以快乐的介绍自己家庭关于夫妻对待家庭事务的态度和状况。只要彼此接受,和谐就是硬道理的。

关于两性关系,婚外情感这样敏感的话题,我们的老师也能在这样一个场合讨论,我觉得这是一种坦然和阳光。中国人压抑太多的东西,离婚率的持续增高,婚前性行为,一夜情的屡见不鲜,婚外情的蔓延…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撇开道德评判,这些应该说是一种压抑或人性的释放。当然作为这个社会不会支持婚外情等一些有害于家庭稳定和社会稳定的事情,但我们要正视它的存在。封建社会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与现在的人性解放显得格格不入。过去妇女的裹脚也是对人性的束缚。书中的观点“你一辈子只可能在形式上爱一个

人,但在内心的情感层面或精神层面你不可能只接受一个人”“情感专一是一种控制”

生命的存在是流动的,它会经历许多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每个阶段的问题,我们不会因为小时候光过屁股就觉得一辈子丢人。学会跟往事干杯,过去的就过去了,活好目下是重要的。

本学期读书活动就要结束了,我相信参与读书的教师心理有所成长,学有所获。至少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

我祝愿大家的是:幸福从“心”开始,幸福从“新”开始。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范文2: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书心得

刚开始看这本书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书中所提的要求都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

微不足道的小细节。真正开始对这本书感兴趣时是在寒假里,我又再次拜读了这本书,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好学生要靠老师的激励、引导、督促教育才能成功。作者克拉克先生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对55个教育细节的处理,创造出教育奇迹。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并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例子,让读者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让绝大多数的老师感到比较头疼的就是如何处理后进生的问题,比较听话的还好,虽然完成质量不是很高,但至少作业还是能基本完成的,而对于作业经常拖拉不做的,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联系家长,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和后进生谈话,刚开始还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的,但久而久之,家长听惯了孩子在学校的“不好表现”,也会对孩子失去信心,而孩子则会认为自己在老师的眼里就是一个差生,就更不想学习了。

第三篇:假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

教师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而这一切不是先天的,更多的是后期读书学习的结果。也可以说读书的多少、学习的深浅和知识、智慧,情感的丰富与浅薄,思想品德的高尚与低俗、心灵和灵魂的美好与丑恶是成正比的。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不读书,会直接影响下一代。为师者不能从书海中汲取一桶水,怎么能让学生获取一杯水呢?学生从你那里得到的是贫矿石,日后怎能冶炼成闪闪发光的真金呢?要让读书学习支撑教师的生命。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作为教师没有理由不读书。

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是朱永新老师的《享受教育》,那享受二字直接唤醒我的生命潜能,改变我的从教心态,尽管我知道朱老师有许多比这本书更优秀的著作,可是我仍然最喜欢这本随笔集。

大师的作品有时会给我以高不可攀的感觉,敬而畏之,觉得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达到那样的高度,于是怯怯地不敢前进。但是,出自一线教师的作品却不一样,它们是一颗颗跳起来就能摘到的葡萄,激励我跳起来,于是我就有努力向上跳的欲望。

第四篇: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1

最近,我阅读了《教师最需要什么》,这本书从教师人生最需要什么、教师职业最需要什么、教师教学最需要什么、教师教育最需要什么四个大板块的69个建议来向我们简述了作为一名教师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这本书阐述了教师生命的活力,灵动的激情,人格的魅力,教育的快乐与幸福。对照自身,我也深思,教师最需要什么?那就是一颗对于教育事业灼热的心,凭着这一份灼热,教师自然而然会积极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会乐于奉献、勤于探索、勇于创新。

我们要做有师德、有责任心的教师。陶行知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灼热心灵中,产生于教师的魅力之中。教师要有魅力,对学生要有吸引力,要感染学生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教师的魅力不仅仅来自得体的穿着、脱俗的谈吐、娴静的举止、美好的姿态,更来自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来自教师的优良人品,来自教师的善良与关爱,来自教师的宽容与公正,来自教师的敬业与正直。我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教师的一份关心与爱护,一个会心的微笑,学生都会感到那是一份无比的关怀。当我面对学生时,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然后真诚地去赞赏他们,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教师要善待学生,耐心对待学生学习过程的偏差,坚持循循善诱,努力克制急躁情绪,诲人不倦。在任何场合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在矛盾激化的场合要沉着,有自制能力,有控制和调控教学中突发事件的能力。当你准备批评你的学生时,你要学会控制你的情绪,千万不要让情绪左右了你的言行。此外,对学生应该有宽容之心,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有力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在教学中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赞许,少一点挖苦;与其责骂,不如赞美。

我们要做勤奋的学习型教师。要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要让每一件事都不留尾巴,尽量做到每一件小事都完美。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课前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考虑教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要不断追求自己的专业进步,不断树立危机意识,对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要能静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做学问。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多听课,听课中多注意他人的教学艺术、教材处理办法、知识点的引入办法,如何与学生沟通的艺术等,特别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此外要经常反思,可以及时记录下教学中的一些事件、经验,为改进教学积累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一位有魅力的教师,要有包罗万物的知识,能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吸取营养。

未来社会是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学习已成为最重要的人生权利。一个人要想不被社会淘汰,要想自己活得有尊严、有价值,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和积极的人生目标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试、自我学习,以更积极的方式生存和发展。有一位教育家这样断言,作为教师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作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创新的眼光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读了这本书,对我的触动很大,我觉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要把自己陷入琐碎的忙碌工作中,要腾出时间学习,腾出时间反思、总结,多看书,多动笔。同时,我们要学会享受读书的乐趣,读书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是为了功利,自然就缺少了乐趣,而使读书成了负担。只有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我们才会主动去读书。会像一粒渴望成长的种子一样,努力的在书中吸取知识的营养,虽然不能说,读书学习是我们生活中唯一的快乐,但却可以说,读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会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一本好的书,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能够敲开你的心灵,并激励你去尝试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今后,我将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把工作做的更出色。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2

世间之书多矣,有些书读后如雁过无痕,在你的内心深处难以留下印迹;有些书读后宛如湖中涟漪,虽有一时的荡漾之美,可终究轻拂而过,难有深思。然而徐飞老师的著作《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读后则让人体验到醉后的清醒:醉是因为书中的文字像美酒一般,读之愈久便醉之愈沉;而清醒则是因为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思考与启示让人产生顿悟之感。

我很喜欢徐飞老师对气象一词的解读,在他看来一个气象万千的读书人,不拘泥于个人习见,不执著于一己私念,而是将生命打开,向一本本好书打开,向丰富多姿的生活打开,善于吞吐吸纳,如此才有一种开阖的气度。而我翻开这本书,则如同走进一个气象万千的生命,领略生命深处的诗与思、真与美。

未经思考的读书没有意义

文如其人。书中的文字如徐飞老师本人一样优雅和高贵,没有华丽的修饰,却能让人安静地思考。徐飞老师的QQ和微信昵称都是优雅的刺猬,他很喜欢这一称谓。优雅的刺猬典出法国电影《刺猬的优雅》,代表着外表坚硬而内心柔软、优雅高贵的读书人形象。在徐飞老师看来,锐利的刺容易伤害别人,而乏力的优雅却会成为美丽的空壳。深刻却不世故,圆润而不圆滑,正如徐飞老师所独具的文风特点:安静的文字背后浸润着哲理式的思考。

徐老师提倡作为思考者的阅读姿态在阅读时应伴随思考,反观生活。本书中,四大思考贯穿始终:对经典的思考,对阅读本身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教育的思考。

对经典的思考源于徐飞老师身上的学者情怀,这种情怀是对真理的渴求与探索。阅读经典是一条充满艰辛的寻求智慧的旅程,通过阅读经典获取拂去幻影的慧眼,找到精神家园。对阅读本身的思考,使徐飞老师跳出了传统的阅读经验,在读书中学会读书,自我摸索出一套读书方法。无论是专业发展的主题性阅读,还是以言传言的表述性阅读,以及触类旁通式关联性阅读,这些阅读不断丰富徐老师的教育生活和内在生命。读书可以一步步去除遮蔽与狭隘,让我们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对于人生,徐飞老师用了成全一词,我想,这里的成全是对读书人的期许,是对人生的释然,人生的圆满便是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作为教师,徐飞老师用最厚重的笔墨书写了对教育的思考,书中的思考不仅包括对语文学科的思考,还有对教育理念、教育原理的思考。

徐老师每读一本书都会伴随思考,大多写成读书笔记,近几年,他单发表的读书笔记就达二十多万字。他以自身的读书姿态告诉我们:未经思考的读书没有意义。

读书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

徐飞老师将自己的读书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浪漫满足兴趣;第二阶段,现实应对工作;第三阶段,综合成全自己。只有经历一、二阶段的浪漫与功利,才能到达第三阶段中的成全自我生命的不断完整。这里的成全自己不局限于对现象的思考,而是抽象于自身的意识世界,反复咀嚼,将书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为自己的结构。当读书超越功利层面到达审美层面,读书本身就是读书的目的。实际上,功利式阅读在短时间内或许见效,但这种片段式、割裂式的阅读,会逐渐让读书成为一种负担,将思维僵化于单独的场域内,难以使人获得整体智慧的提升。

徐老师将玖玖雅集教师书友会的读书宗旨定为为学生读书,为自己读书。徐老师已将教师这一角色深深烙进了自己的生命里,他提倡,为学生读书,让读书提升自己的教育情怀与教学智慧。我想起著名关怀伦理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内尔诺丁斯的重要观点:好教育就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往深处说,为学生读书与为自己读书并不是二元对立关系。教书是一门让师生获得更多幸福的职业,因为教师在阅读时将职业角色与自我人格合二为一,读书的过程是个人满足与服务学生的双重行为,它本就存在于教师本职工作的范畴,是教师实现自我的必然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徐老师所倡导的读书倾向是为着幸福的阅读。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一句话:在最后审判的那天,那些伟大的征服者、律师和政治家前来接受他们的奖赏王冠、桂冠或英名镌刻在不朽的大理石上。万能的上帝看到我们腋下夹着书走近时,他转过身来,不无歆羡地对彼得说:瞧,这些人不需要奖赏。我们这里没什么东西可以给他们,他们一生爱读书。读书人不需要外在的奖赏,因为读书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伍尔芙的这一观点,在徐老师的这本书里也会有最好的呼应。

读书贵在转化

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一个十足的读书人,这是高万祥先生对徐飞老师的评价。真正与十足所展现的是徐飞老师最纯粹的一面。一个纯粹的读书人将书本看成自己的挚爱,恰如呼吸,它一定会联结着心肺,呼吸之间含着你的气息、你的味道。同时,徐老师的读书又总是力图打通书与生活的通道,跳出书本的视野,与生活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结。

这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阅读成全自己,是从价值论的角度揭示教师读书的意义;第二章在读书中学会读书,是从方法论的角度介绍了教师读书的策略;第三章专业阅读的眼光,体现出学科特点,介绍了语文学科的读书智慧;后三章是徐老师的读书随笔,来一次思想的远行是哲学、教育学经典著作的读书随笔,心灵修行的艺术是文学作品的读书随笔,且教且读是教学方面的读书随笔。整本书既有读书意义及方法的讲述,更有具体生动的读书示范,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读书智慧。

徐老师读书,既有欣赏、接纳,也有批判、否定,但最重要的是要作用于生活。我很喜欢他的一个比喻读书如蚕。读过几本书,真不值得拿来说事,正如一只蚕吃掉几簸箕桑叶,是不值得炫耀的,关键还看吐出的丝是否白而长。评价读书人,不是看他读了多少本书,而是看他将书中的智慧转化了多少变成他生命的智慧。这段文字真是太精彩了!徐老师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但他不是闭门读书;徐老师似乎是实用主义的读书取向,但他不会功利世俗。

柏拉图说: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而我认为,读书也是灵魂的自我谈话。读《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这本书,我几乎是一口气读下来的,我听到了内心深处冰层碎裂的声音,我也像徐老师一样,在水波荡漾中看到了越来越清晰的自我。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3

《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拿到毕淑敏的这本最新力作的时候,心里暖暖的,这是去年冬天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毕淑敏的文字平实而温暖,却让人看到了生命的本真,给人生活以信念。

一个人将全部身心安置在最好的状态,才能变成一缕柔纱,与千疮百孔的世界温暖相拥。在书中,毕淑敏亲切的文字中蕴含着光明与力量,让身处浮躁社会里的每一个人静静地去思索人生。

青春、爱情、婚姻、友情、孝心、幸福、生死、旅行,毕淑敏在书中从多个角度阐释了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让每一个人聆听生命的真谛。

毕淑敏分享了一些生命感悟,以及与世界相处的态度,带着一种对生命的善意和真诚,如涓涓暖流渗透人心,让我们的内心安宁、平和。在这个喧嚣而浮华的世界里,我们需要这样一种柔软的文字,我们的内心渴望这样一种坚强的支撑。例如在《切开忧郁的洋葱》中,写我们不要否认我们的忧郁,忧郁会使我们成长。我们都认识忧郁,每一个人,在一生的某个时刻,都曾和忧郁狭路相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达,忧郁更成了传染的通病。、忧郁几乎是人类这种渺小的动物面对宇宙苍穹时,与生俱来的恐惧,所以我们根本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忧郁。我相信凡是有人类生存的日子,我们都要和忧郁为朋,虽然我们不喜欢,但是我们必须学会与忧郁为舞。

又如《提醒幸福》中,提到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时刻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毕淑敏的散文质朴真诚,诉说着对生命深刻的感悟,对生活深深的热爱。

毕淑敏把温暖的作品送给每个经历过生活粗暴对待的人,书中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或许是我们所欠缺的。她教我们学会与生活握手言和,用柔软的内心面对这个千疮百孔的世界,这样我们才会以一颗淡然的心面对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愿我们都能好好地爱自己,爱生活,珍惜拥有,与世界温暖相拥。

读《于永正:一辈子做个读书人》有感

他越来越觉得,阅读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厚重了自己的人生,更提升了自己的精神高度和人文修养。

要学我的话,多练基本功,比如,写一笔好字,会朗读,善于钻研教材,写一手好文章。语文教学说到底取决于教师的语文素养,一个语文素养高的教师怎么教都能教好。

谈及自己的阅读方法,于永正表示,他是思考型的阅读者,读书时喜欢把自己摆进书中,把自己从事的工作摆进书中,用自己的话说叫爱琢磨。读书看报爱琢磨,备课爱琢磨,上完了课爱琢磨,听别人讲话爱琢磨,听别人上课也爱琢磨,有时真是思的食不甘味、卧不安席。但是,琢磨,出智慧;琢磨,出思想。

读了第一篇《于永正一辈子做个读书人》收获很大。

首先我看书也很多,但不注意选择和思考,也缺少积累,关键是缺少思考,所以不会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只有变成自己的,用起来才得心应手,就像是你听别人的课觉得很好,你用他的课件和教案去上,却怎么也上不出人家的效果。这就是个人的基本功很重要,只有变成自己的才能用,所以平时要注意个人的积累。

其次是要注意读书的方法,要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后和同事交流,学到方法要注意在课堂上应用,我们很多人读书是读书,上课是上课,学了很多方法却不应用到课堂上,有的用完了也就用完了,不注意积累与提高,所以过后也就忘了,所以坚持学以致用很重要。

第三,于老师提到一个人不喜欢艺术,就缺少灵气。联想到现在的学校的艺术课堂,很多学校都变成了主科,就是开设的也大多不认真的去上,这样艺术的课堂就对孩子关闭了,接受不到高雅的艺术的教育,却在网络上接受一些低俗的东西,所以不仅没有灵气,反而变得很污浊了。

第四,于老师关于读书的作用的描述非常到位:书是养人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医愚,要从医自己之愚做起。于成龙说了这样一句话:人人治人,国虽治必乱;人人治己,国虽乱必治。说的真好,读书确实可以逸养人的性情,读完一篇好文章确实神清气爽的,就像是做好事心里暖融融的。传统文化课经常教学生要吾日三省吾身,可真正能听进去的学生却很少,那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怎样让学生把你的话听进去,而不是每天讲大道理,不管别人接不接受,还要看教的效果。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4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职前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要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近30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心静,保持心理平衡。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5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单位,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对象和班级活动的主体,搞好学校工作特别是形成良好的学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班主任起着关键作用。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更新观念,班主任更应如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面对来自不同家庭、思想、学习、兴趣、个性各异的学生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如何把这个家庭引导组织成团结活泼,勤奋好学,文明守纪的班集体?如何使班里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呢?下面浅谈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做法:

1、严。

严是班主任带班的保证。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要严格要求学生必须要先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不迟到,仪容要规范,待人要亲切有礼貌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班主任能严格要求好自己,作为学生的好榜样,学生们也在老师的无言活动中不经不觉中已学会了严格要求自己了。在这样的前提下,班主任带班时严格要求学生已经是顺理成章之事了。当然,总会有一些不规范的学生,那么怎样严师出高徒呢?对这些学生的缺点错误,要及时批评教育,决不能姑息迁就,否则就不能带好班的。例如:我班有一位纠陈永权的男生,成绩历来都不错,近期就发现他有吸烟的现象。面对他这一情况,我就不能闭一只眼睁一只眼了,如果这种情况在班级蔓延开来,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我立即找他谈心,进行思想教育;还动用其他老师的力量,同学们的力量,家长的力量等来对他进行帮教,使他远离吸烟这种不良行为习惯。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他的不良行为也开始改变了,将兴趣转移到学习和各项有益的文体活动中去,面对他的进步,老师、家长、同学们到感到高兴。

2、勤。

俗语说:勤能补拙。懒惰是班主任工作之大忌,班主任必须以三勤(勤抓、勤教、勤管)为手段,深入班级,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他们要勤提醒、勤督促、勤开导、勤教育。平时,老师要多观察,善于从平常的一些小事中发现隐患,及时提醒。比如: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爱玩,下课喜欢追逐嬉戏,夏季放学后喜欢到水库游泳,在路上骑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等,如不及时提醒,就会很容易发生事故。作为老师就要未雨绸缪,平时要勤说、勤讲、勤提醒。这样,通过勤而细致的工作,务实求真的作风来抓好班风建设,才能防患于未然,使班风、学风良好,学生学习积极,思想向上。

3、爱。

对学生奉献出真挚深沉的爱心,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大前提。只有用心去爱他们,才能了解他们的心灵,知道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以利于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既是严师,又是慈母,爱护他们,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这也可以说明爱是教育的出发点,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不仅要爱学生,还要将爱的种子播撒,让爱在每个学生心中发芽。如我班的林健洪同学,临近高考时出现放弃的情况。原来是他的家庭发生变故,家庭经济出现困难,造成他的情绪低落,便萌发不参加高考的念头。知道这一情况后,我就找谈心,鼓励他战胜暂时的挫折,树立信心,不要辜负老师、父母、同学对他的期望。同学们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他解决了一部分困难,让他重获高考的信心。通过这件事,使他感受到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集体的温暖,同时也让学生们懂得以爱待人的道理。当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真挚的友谊之桥时,班主任就能全面地顺利开展班级工作,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6

也许我是一个平凡的老师,但我不想成为一个平庸的人,更不想成为一个平庸的老师。我希望到了退休的时候,我依然还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只因为,我依然还是在用当初的心认识孩子尊重孩子喜爱孩子。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讲了如何使人喜欢你。第一条就是要发自内心地关怀他人,其实也就是说要使人喜欢你,首先你要喜欢别人。对老师来说,首要你要喜欢学生。学生总是经常犯错的,而我们有时候太容易纠结于学生的错误,动辄批评责骂,其实换个角度,也会发现不少惊喜。他们在课堂偷偷地做些小动作,然后被我发现时很可爱地冲我笑着;他们有时用方言叫着我老师,那种声调很美,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他们看到我检查作业时,不自觉的会翻开作业检查……如此的调皮与纯真,怎能不叫人喜欢呢?我继续着做一个好老师的愿望:敬业、上进、虚心、博爱、充满活力,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平凡、平静、平常。

还有一件值得用最初的心对待的事,就是读书。我既喜欢读卡耐基的励志教育,喝各种各样的“鸡汤”;也喜欢读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寻找爱的真谛。读书能让我的心无限开阔,给了我无限的想象空间,心灵也在适当的契机得到他的引领和开发。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就更应该勤奋的读书学习。最终达到一种境界:读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读书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让我们用最初的心做着永远的事吧,既然远择了与学生为伴,就必须永葆青春的活力,用永远的心做最初的事。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7

我阅读了苏联闻名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书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似乎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如同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碰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布满信心…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重,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这就集中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赏识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赏识教育让自由、欢乐与愉快回归课堂,回归孩子的一日生活,赏识教育把自信、创造与成功带给孩子,还给孩子一个完整的自我。我感觉我们在教学上还做的远远不够,作位教师一定把爱心放在第一,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布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假如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熟悉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最终他们也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爱孩子,就必须善于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幼儿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心灵感受心灵,育感情赢得感情。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与体验。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8

在这短暂的一个假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假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假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 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

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9

通过假期读书活动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将是我今后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因为,合格教师不是终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

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要深刻领会各级教育上级部门的方针政策,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二、拼弃旧事,与时俱进

拼弃旧事,紧随时代步伐。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教师的挑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都必须紧随时代的步伐,需要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和提高。因此,教师要勇于拼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10

寒假里,闲来无事,翻了翻儿子的许多书被一本书的名字吸引了——《爱的教育》,就拿来读了。这本书是初中学生必读书中的一本,在我上中学时,还没有这样的要求,所以也从没读过这些书。其实,书对我们来说,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你有需要,你就可以读你喜欢、感兴趣的书。

爱就像空气,虽然天天都在我们身边,但经常被我们忽略。《爱的教育》,讲述一个叫恩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十个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师讲的动人的每月故事。 书中描写了一群快乐,可爱的少年。他们的身份各不相同,有出生于富裕家庭的,有出身于贫穷家庭的,但他们互相尊敬,互相关爱。这些孩子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呢?两个孩子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孩子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 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常有家长拽着自己不听话的孩子,慷慨的对老师对老师说:“他(她)要是不听话,你就狠狠的打。”时代发展到21世纪,我只能把这话理解成为善意的谎言,教师不适合充当暴力实施者,面对一群天真的孩子,我们需要的是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场持久战,老师的的一个拥抱,抚摸,对孩子来说,也许比严厉的批评效果更好。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的学生。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孩子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孩子时,孩子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 父母。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11

每年对于假期我们都有太多的期待和盼望,但是当一个长长的假期真正地到来的时候,我们却无所适从,将以前对假期的规划都忘到了九霄云外,最后只剩下每天除了吃就是睡,无聊而烦躁地过活,所以有时候我想,一个长达一个月的假期真正地做的有意义的事情都不及一个普通的周末。当一个假期结束后更多的是回忆起来有点遗憾,奇怪的是假期结束了,你想起了假期前的所有计划,比如说读书,那么如果下一个循环就是期盼下一个假期我该看哪些哪些书,似乎又进入了一个怪圈,从现在开始我要遏制住这个恶性循环。

说起假期读书心得,十分惭愧,其实说实话如果不是放假前学校的硬性要求,我想我这个假期都不会捡起一本书来看,或许懒是一种病,在假期的时候发作的有点严重。所以在这种情绪下,我读书的状态也可想而知,粗浅地读了两本书,感受不是很多,但是有那么几点还是有点小启示的。

我看的第一本书是《教师工作方法》创新案例集,说实话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如果不是看到创新二字我不会翻下去,在工作中校长总提倡我们要创新,一个民族更要创新,但是创新提了那么久,什么是创新,怎样才是创新,我想没有人说的清楚,慢慢地创新成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打开书看到目录,这本书的章节十分清晰,作为一名新教师一定会受益匪浅,从备课到课堂到作业和课外延伸,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粗略的翻看之后,我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

西,但是看到那些在教育教学书上常看的字眼时,我想起了我大学老师的一句话,她说教育理论就像草料一样,你吃的越多你的体力越好。或许你刚入职的时候,把你大学学的理论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但是在你的言谈举止中一定会渗透一些科学的工作方法,你走的有多远,就看你的储备有多少了。所以我又细心地从头看起,看过之后我发现创新的基础是,我们踏实做好每一步,首先我们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做教学不能花哨,首先我们得扎实基本功,并且要将最基本的教学落到实处,让孩子们把该学的东西巩固好,有了这个基础和目标,我们接下来就要花心思去想好每一步该怎么办?当然一定要有重点突破,比如说一个简单的生字,孩子读几遍就记住了,我们就没必要费尽心思讲解这个字该怎么记,孩子抬抬脚跟能够到的东西就该给他自己,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创新?以前我总想换着花样地带着孩子学习,孩子们是很喜欢,可是时间久了就流于形式了,孩子们根本不注重知识本身了,所以这个还要运用得当,当孩子不感兴趣了,怎样也记不住读不好了,我们就要换一种形式激起他的兴趣。书看到最后,我会发现其实做教育就需要我们细心,有时候我就是过于浮躁,什么都急于求成,这样就会事倍功半,或许我们静下心来细心做好一件事,那就胜于一百件没有成功的事情,并且爱能解决一切问题,我们要爱孩子,爱他们的一切,在爱的过程中就是对创新最好的诠释。

看的第二本书是毕淑敏的《幸福的尺度》,说实话还是第一次接触毕淑敏的作品,当年她的《挖荠菜》令我印象也挺深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对她作品一直很抵触,就因为幸福二字吸引了我的眼球,看

着看着,我发现我特别喜欢这本书,毕淑敏的经历让我佩服,从医生到作家到心理咨询,她的观点我由衷的赞同,书中的心理咨询的案例让我痴迷,散文中带有哲学性的说理我更是喜欢,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她文字的魅力。书中她引用费尔巴哈的名言“你的第一责任是使你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了,你也就能是别人幸福,因为幸福的人愿意在自己周围只看到幸福的人”,这句话我深有感触,在我当代课老师的日子里,我总感觉有许多的烦心事,我感觉自己不幸福,工作不稳定,没有合适的对象,常常看什么都不顺眼,即使我在别人面前装作若无其事,可是后来才发现,其实大家都从你脸上看到了不幸福,无论你用多少笑容去掩盖,慢慢地我发现我的学生他们在我面前似乎也不幸福,一切都进入了一个怪圈,但是当一切发生转机以后,似乎一切都变了,工作稳定了,结婚了,似乎什么都顺理成章了,大家见到我都说你怎么变漂亮了呢?或许这就是相由心生?自己幸福了,就希望周围都是幸福的光芒,我的孩子们也积极上进了,幸福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说实话刚结婚,对于婚姻还是有一些迷茫不知所措,但是书上的一句话让我释然了“家啊,是理解奉献思念呵护,是圣洁宽容接纳和谐是磨合欣赏忠诚沟通,是心心相印浪漫曲折生死相依海角天涯”,从这句话就看出来婚姻很复杂,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键看解决的方法吧,有人说幸福的婚姻源于你对婚姻别无所求。幸福不是形式,幸福不是语言,幸福就是自己的内心感受,或许我一无所有但是我幸福,我也同样希望我周围的人幸福。

简单地谈了一下看的两本书,看的不深入,《幸福的尺度》还值

得再读,接下来读书吧,因为读书的人是幸福的。

东方广场小学

祖 晶

2xx5年8月20日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12

曾在一个时间里《从与青春同行》中看到教育专家李镇西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卡娅:围绕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实质进行了一个深入的探讨,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个性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是将孩子作为一个中心去研究的,一个学生一方面要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性知识,还要在某一门学科上有突出的兴趣和特长以凸显其才能、尊严、自信和今后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以个性的色彩加入到所在的集体中。卡娅也说:父亲更注重对孩子的情感教育,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交往、尊敬、同情、快乐、爱等情绪、情感的教育,让他们在多样的生活中去体验,从而形成自我独立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是的,通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不论是苏霍姆林斯基笔下喜欢动手制作的尤尔柯,还是对一切事情都无所谓的巴维尔,都是在教师的熏陶、感召下,由对一样事情感兴趣,慢慢地从自己“心爱”的活动中成长起来,而变为一个积极身上、富有朝气的少年。更有他笔下成功少年的例子:柳芭研究植物的抗旱性能的创造;安纳托利制造新品种小麦田间管理的专用机;维克托设计的送肥料的载重汽车;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个性发展成功的案例。

其实我们在教学中也以不同方式,不同方面地感受到孩子的个性差异,也以自己的理解和操作方式进行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进行了教育和引导,只是总的来说,没有向苏氏这样的到位,原因还是指导思想的问题,更是因为教育细节没有到位的原因。

通读本书,受益极大,认识到了很多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一些值得深思的行为。我想在苏氏思想的指导下,将会更加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世界,扩大自己的知识量,尽量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做得更精细一些;将教育过程中规律性的东西更适时地把握和遵循,会越来越好地驾驭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赋予自己‘教师’历史的最大意义。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13

利用假期时间,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在近两年的实际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要想对职业生命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之于“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教师”说明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说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而且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艺精湛的师傅,团结友好的团队。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14

暑假里,我们学习了2本书其中我最有感触地是有关于德育方面的讨论,下面作一总结: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它是一门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的学科。概括的来说作者认为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应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使道德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实际。以孩子的实际行为与感觉为切入点的方式,把看似抽象空洞的道德信条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将道德教育真正贴近孩子们的心灵。而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应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本方法,重视对少年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更多地来源于日常生活,来源于他们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他们往往是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上,伴随着自身的成长而认识到道德价值,树立起道德观念。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重在体验,而道德教育重在养成。

那么,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结合作者的看法与我本身的教学经验,我想谈谈自己的确看法: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或许有些老师认为,小学生犯了错,只要训斥几声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作为一名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的理想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

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做为教师,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学生,他的大部份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作为一个教师,要注意对班风的建设,有了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在外部的影响中的作用是积极向上的。班风好的班级后进生少,就是因为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质。

反观目前我国的教育状况,对照作者提出的教育理念,我的感觉是:传统的德育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首先,传统的德育教育虽然在内容上顾及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能逐步做到由浅入深,由简至繁,但是在方法方式上却忽视了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特点。就拿道德规范或知识学习来说,在儿童道德思维发展的初期,还未有完善的理性思维,其人际交往活动区域和与外界有效交流量较小时,直接向儿童传授具体的行为规范,先入为主,排斥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影响,使正确的道德行为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也许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当儿童成长到一定年龄,逻辑思维开始发达,人际交往频繁,对外界社会交流和了解增多,单纯地进行灌输,容易使他们对所灌输的内容与外界现实的矛盾感到迷惑不解,导致其道德价值观的混乱,进而则会感到成人社会的虚伪,并对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反感。可以说,学生中出现对德育工作的逆反心理和“抗药性”与此不无关系。总之,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在内容上,也应该在所采取的方法和方式上适应学生的年龄发展水平。忽视学生心理发展变化,依然沿用大中小学生一个样的德育方式方法,必然劳而无功。

其次是忽视了儿童发展的时代特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特有的心理倾向。对上一代人极为有效的方法,若全盘照搬,对下一代则可能收效甚微。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德育方法在某个阶段或时期有效而在另一个阶段或另一个时期又不那么有效的现象。当今的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当代的青少年活泼好动、喜欢创新、变化和憧憬,老一套的方法和与他们时空距离较远的内容,对他们作用自然十分有限。无论是哪一个年级的学生,如果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比较单调和枯燥,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和新鲜感,其效益必然递减。

第三是忽视了道德的内化过程,学生的道德认知过于感性化而理性程度不足。对中小学生采取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方法来进行道德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对他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文明规范有很大作用。但如果道德教育未能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思维与情感体验使之内化,他们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认识和操作仅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上,则难以培养其自律品质。因为他律必然是有时空条件限制的,当学生处于失去外部道德规范制约的环境中,不少人就可能会有不道德的言行。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15

教师的个性强有力地影响着学生智慧、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

写在前面

所谓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读者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正所谓《学记》有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可知,教师的人格魅力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有些方面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本书告诉我们要具备以下五心: 淡泊名利,积善成德,有颗敬业心。关爱学生,幼人之幼,有颗慈爱心。公而无私,一视同仁,有颗公平心。谦虚坦诚,仁慈和善,有颗宽容心。精益求精,永于创新,预科进取心。我认为这五心的核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之本爱,既爱自己的职业,也爱自己的学生。献身教育,甘为人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要善于养德,养勤勉敬业之德、爱生奉献之德、诚实有信之德、谦和团结之德、公道正派之德、与时俱进之德,守住自己的道德良心,出色履行自己的天职,人民教师的形象才会可敬可爱,绚丽光耀。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人格魅力,不单单是个人修养、人生境界的问题,而是一种不可或缺或无法替代的教育因素、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陶冶学生,在学生眼中,教师还要做到威而不令、严而不死、亲而不猥、活而不散、宽而不乱、博而不骄 、新而不怪 、雕而不俗、刚而不犟 、愤而不私,尽管我们要求教师不至于尽善尽美,而我们要为这个目标不懈追求。

可爱的教师们,我们每天面对繁复的工作,面对那一群各色的学生,我们要让自己时刻相信:

相信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渴望被信任与尊重,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渴望能和教育者平等交流和沟通。只要你相信每一个孩子,你就能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就会看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你就会相信,即使是一株小草,有一天也会开出像海洋一样缤纷的花。让我们学会耐心,学会等待,等待学生慢慢学会,慢慢领悟;多一点信心、少一点失望给他们鼓励,多一点积极、少一点消极给他们希望,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性急来等待他们成长。

也让我们对自己、对学生、对未来、对生活充满自信。情是雨露,爱是阳光。春风走过的地方,花儿次第开放,让爱成为教育的果实!

第五篇: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

愉快而又艰辛的假期实习就要结束了,在这一个月里,我经历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在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我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在课堂的布置上,在课时的掌握上,都有了一定的经验。一个月的时间不长,但感受颇多。现将在假期补习班中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初为人师,为人师表

实习开始以前,我在学校听过老师们的无数节课,对老师的讲课有所了解,今日为人师表,我来时领悟了怎么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因为老师可以说是学生的榜样,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在这次补习班实习中,我尽量做到为人师表,主要表现如下:

1.投身于知识的全面讲解。虽然,以前听过不同老师的讲课,但是对我来说真正的教学生,这还是第一次。从学生转变为老师,这之间需要付储一定的努力。首先,在开课前两天,我翻了高一课本的大体框架,为正式上课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

2.在实习中,我不仅仅只限于讲课,我是他们是老师,也是学生的朋友,有大半我都认识,但这两者之间的距离保持适当。我与他们一起开玩笑,下课一起玩他们的小游戏机,与他们打成一片,加强了与他们之间的感情,而在上课和最后的测试时,对他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又有一定的严肃度,这样在学生面前保持了一定的威信。

二:做老师容易,做好老师难

做一名老师容易,做一名好老师的确很难,实习报告《教师假期实习报告》。开办这个补习班的目的就是让前来的所有学生都学到知识,要顾及其中的每一名学生,不能让一名学生落伍。我弟弟也在我们这个补习班中学习,但我没用因为他是我弟弟就不关心其他的人,对于有问题的学生我都会一步一步讲到他们懂为止。还要多关心、留意学生,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给予他们帮助。做他们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实习工作就要结束了,但我相信这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新的起点。在实习中获得的经历和体会,对于我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都有很大的帮助。经过这次实习,也让我理解了老师的辛苦。在以后工作后我会有争取更大的进步。相信今后无论什么时候回想起这段经历,都会觉得是快乐的,而且永远铭记于心。

总之,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继承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2

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这一行业也在逐渐的改变。教师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使者了,他还承担着塑造人的理想和品德,培养人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的人格的神圣使命。那么,现在的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这就是当前的学生出给老师的考卷!当前社会给与老师的要求。

尽管每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的原因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她的幽默,喜欢她写得很漂亮得板书,甚至只因为你对他说了一句:恩,做得很好,加油!但我认为他们喜欢的是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需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感情的老师。他们喜欢是对学生真诚、坦荡,能得到学生真心与信赖的老师,他们喜欢是有丰富阅历的、能言、善辨、谈古论今,严肃而不失活泼,庄重而不缺幽默的教师。他们还喜欢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并能积极参与他们的老师。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这天我正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头靠在课桌上,一只手按着肚子,面露出痛苦状,一问才知道,早上起床晚了,为了能赶上上课连早饭也没有吃,下课后,在我的强制要求下(他开始有些不好意思,执意不肯去)这个学生来到我的家给他煮了一碗面条。后来他就成了我家的常客,因为他妈总是让他给我带一些东西,像几把面条,一点炒面之类的东西给我,我执意不要,可是他总是放下就跑。他还和我的小侄子能了好朋友。语文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另外一个学生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被我叫起来回答问题,他有点结巴,因为紧张就更说不清楚了。问题终于回答完之后班上的同学早就笑翻了天。看着旁边的同学这样他哭了。我费了很大的劲才使教室安静下来,我拿出一张面纸帮他擦干眼泪后让他坐下,我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然后我对全班同学说他已经做得很好了不是吗?并带头鼓掌,其他学生或许是被我的行为感染到也开始鼓掌。从那以后我总是有意识的常常叫那个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从笑他慢慢开始替他紧张,当他回答完之后总是在我之前给他掌声。那个学生慢慢的结巴没有那么厉害了。每次坐下的时候总是望着我笑了。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做好一个老师,至少让你的学生偏科不是因为讨厌你。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3

暑假里,我们学习了2本书其中我最有感触地是有关于德育方面的讨论,下面作一总结: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它是一门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的学科。概括的来说作者认为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应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使道德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实际。以孩子的实际行为与感觉为切入点的方式,把看似抽象空洞的道德信条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将道德教育真正贴近孩子们的心灵。而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应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本方法,重视对少年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更多地来源于日常生活,来源于他们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他们往往是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上,伴随着自身的成长而认识到道德价值,树立起道德观念。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重在体验,而道德教育重在养成。

那么,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结合作者的看法与我本身的教学经验,我想谈谈自己的确看法: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或许有些老师认为,小学生犯了错,只要训斥几声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作为一名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的理想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

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做为教师,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学生,他的大部份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作为一个教师,要注意对班风的建设,有了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在外部的影响中的作用是积极向上的。班风好的班级后进生少,就是因为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质。

反观目前我国的教育状况,对照作者提出的教育理念,我的感觉是:传统的德育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首先,传统的德育教育虽然在内容上顾及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能逐步做到由浅入深,由简至繁,但是在方法方式上却忽视了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特点。就拿道德规范或知识学习来说,在儿童道德思维发展的初期,还未有完善的理性思维,其人际交往活动区域和与外界有效交流量较小时,直接向儿童传授具体的行为规范,先入为主,排斥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影响,使正确的道德行为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也许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当儿童成长到一定年龄,逻辑思维开始发达,人际交往频繁,对外界社会交流和了解增多,单纯地进行灌输,容易使他们对所灌输的内容与外界现实的矛盾感到迷惑不解,导致其道德价值观的混乱,进而则会感到成人社会的虚伪,并对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反感。可以说,学生中出现对德育工作的逆反心理和“抗药性”与此不无关系。总之,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在内容上,也应该在所采取的方法和方式上适应学生的年龄发展水平。忽视学生心理发展变化,依然沿用大中小学生一个样的德育方式方法,必然劳而无功。

其次是忽视了儿童发展的时代特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特有的心理倾向。对上一代人极为有效的方法,若全盘照搬,对下一代则可能收效甚微。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德育方法在某个阶段或时期有效而在另一个阶段或另一个时期又不那么有效的现象。当今的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当代的青少年活泼好动、喜欢创新、变化和憧憬,老一套的方法和与他们时空距离较远的内容,对他们作用自然十分有限。无论是哪一个年级的学生,如果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比较单调和枯燥,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和新鲜感,其效益必然递减。

第三是忽视了道德的内化过程,学生的道德认知过于感性化而理性程度不足。对中小学生采取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方法来进行道德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对他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文明规范有很大作用。但如果道德教育未能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思维与情感体验使之内化,他们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认识和操作仅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上,则难以培养其自律品质。因为他律必然是有时空条件限制的,当学生处于失去外部道德规范制约的环境中,不少人就可能会有不道德的言行。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4

世间之书多矣,有些书读后如雁过无痕,在你的内心深处难以留下印迹;有些书读后宛如湖中涟漪,虽有一时的荡漾之美,可终究轻拂而过,难有深思。然而徐飞老师的著作《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读后则让人体验到醉后的清醒:醉是因为书中的文字像美酒一般,读之愈久便醉之愈沉;而清醒则是因为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思考与启示让人产生顿悟之感。

我很喜欢徐飞老师对气象一词的解读,在他看来一个气象万千的读书人,不拘泥于个人习见,不执著于一己私念,而是将生命打开,向一本本好书打开,向丰富多姿的生活打开,善于吞吐吸纳,如此才有一种开阖的气度。而我翻开这本书,则如同走进一个气象万千的生命,领略生命深处的诗与思、真与美。

未经思考的读书没有意义

文如其人。书中的文字如徐飞老师本人一样优雅和高贵,没有华丽的修饰,却能让人安静地思考。徐飞老师的QQ和微信昵称都是优雅的刺猬,他很喜欢这一称谓。优雅的刺猬典出法国电影《刺猬的优雅》,代表着外表坚硬而内心柔软、优雅高贵的读书人形象。在徐飞老师看来,锐利的刺容易伤害别人,而乏力的优雅却会成为美丽的空壳。深刻却不世故,圆润而不圆滑,正如徐飞老师所独具的文风特点:安静的文字背后浸润着哲理式的思考。

徐老师提倡作为思考者的阅读姿态在阅读时应伴随思考,反观生活。本书中,四大思考贯穿始终:对经典的思考,对阅读本身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教育的思考。

对经典的思考源于徐飞老师身上的学者情怀,这种情怀是对真理的渴求与探索。阅读经典是一条充满艰辛的寻求智慧的旅程,通过阅读经典获取拂去幻影的慧眼,找到精神家园。对阅读本身的思考,使徐飞老师跳出了传统的阅读经验,在读书中学会读书,自我摸索出一套读书方法。无论是专业发展的主题性阅读,还是以言传言的表述性阅读,以及触类旁通式关联性阅读,这些阅读不断丰富徐老师的教育生活和内在生命。读书可以一步步去除遮蔽与狭隘,让我们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对于人生,徐飞老师用了成全一词,我想,这里的成全是对读书人的期许,是对人生的释然,人生的圆满便是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作为教师,徐飞老师用最厚重的笔墨书写了对教育的思考,书中的思考不仅包括对语文学科的思考,还有对教育理念、教育原理的思考。

徐老师每读一本书都会伴随思考,大多写成读书笔记,近几年,他单发表的读书笔记就达二十多万字。他以自身的读书姿态告诉我们:未经思考的读书没有意义。

读书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

徐飞老师将自己的读书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浪漫满足兴趣;第二阶段,现实应对工作;第三阶段,综合成全自己。只有经历一、二阶段的浪漫与功利,才能到达第三阶段中的成全自我生命的不断完整。这里的成全自己不局限于对现象的思考,而是抽象于自身的意识世界,反复咀嚼,将书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为自己的结构。当读书超越功利层面到达审美层面,读书本身就是读书的目的。实际上,功利式阅读在短时间内或许见效,但这种片段式、割裂式的阅读,会逐渐让读书成为一种负担,将思维僵化于单独的场域内,难以使人获得整体智慧的提升。

徐老师将玖玖雅集教师书友会的读书宗旨定为为学生读书,为自己读书。徐老师已将教师这一角色深深烙进了自己的生命里,他提倡,为学生读书,让读书提升自己的教育情怀与教学智慧。我想起著名关怀伦理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内尔诺丁斯的重要观点:好教育就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往深处说,为学生读书与为自己读书并不是二元对立关系。教书是一门让师生获得更多幸福的职业,因为教师在阅读时将职业角色与自我人格合二为一,读书的过程是个人满足与服务学生的双重行为,它本就存在于教师本职工作的范畴,是教师实现自我的必然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徐老师所倡导的读书倾向是为着幸福的阅读。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一句话:在最后审判的那天,那些伟大的征服者、律师和政治家前来接受他们的奖赏王冠、桂冠或英名镌刻在不朽的大理石上。万能的上帝看到我们腋下夹着书走近时,他转过身来,不无歆羡地对彼得说:瞧,这些人不需要奖赏。我们这里没什么东西可以给他们,他们一生爱读书。读书人不需要外在的奖赏,因为读书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伍尔芙的这一观点,在徐老师的这本书里也会有最好的呼应。

读书贵在转化

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一个十足的读书人,这是高万祥先生对徐飞老师的评价。真正与十足所展现的是徐飞老师最纯粹的一面。一个纯粹的读书人将书本看成自己的挚爱,恰如呼吸,它一定会联结着心肺,呼吸之间含着你的气息、你的味道。同时,徐老师的读书又总是力图打通书与生活的通道,跳出书本的视野,与生活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结。

这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阅读成全自己,是从价值论的角度揭示教师读书的意义;第二章在读书中学会读书,是从方法论的角度介绍了教师读书的策略;第三章专业阅读的眼光,体现出学科特点,介绍了语文学科的读书智慧;后三章是徐老师的读书随笔,来一次思想的远行是哲学、教育学经典著作的读书随笔,心灵修行的艺术是文学作品的读书随笔,且教且读是教学方面的读书随笔。整本书既有读书意义及方法的讲述,更有具体生动的读书示范,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读书智慧。

徐老师读书,既有欣赏、接纳,也有批判、否定,但最重要的是要作用于生活。我很喜欢他的一个比喻读书如蚕。读过几本书,真不值得拿来说事,正如一只蚕吃掉几簸箕桑叶,是不值得炫耀的,关键还看吐出的丝是否白而长。评价读书人,不是看他读了多少本书,而是看他将书中的智慧转化了多少变成他生命的智慧。这段文字真是太精彩了!徐老师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但他不是闭门读书;徐老师似乎是实用主义的读书取向,但他不会功利世俗。

柏拉图说: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而我认为,读书也是灵魂的自我谈话。读《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这本书,我几乎是一口气读下来的,我听到了内心深处冰层碎裂的声音,我也像徐老师一样,在水波荡漾中看到了越来越清晰的自我。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5

曾在一个时间里《从与青春同行》中看到教育专家李镇西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卡娅:围绕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实质进行了一个深入的探讨,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个性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是将孩子作为一个中心去研究的,一个学生一方面要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性知识,还要在某一门学科上有突出的兴趣和特长以凸显其才能、尊严、自信和今后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以个性的色彩加入到所在的集体中。卡娅也说:父亲更注重对孩子的情感教育,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交往、尊敬、同情、快乐、爱等情绪、情感的教育,让他们在多样的生活中去体验,从而形成自我独立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是的,通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不论是苏霍姆林斯基笔下喜欢动手制作的尤尔柯,还是对一切事情都无所谓的巴维尔,都是在教师的熏陶、感召下,由对一样事情感兴趣,慢慢地从自己“心爱”的活动中成长起来,而变为一个积极身上、富有朝气的少年。更有他笔下成功少年的例子:柳芭研究植物的抗旱性能的创造;安纳托利制造新品种小麦田间管理的专用机;维克托设计的送肥料的载重汽车;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个性发展成功的案例。

其实我们在教学中也以不同方式,不同方面地感受到孩子的个性差异,也以自己的理解和操作方式进行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进行了教育和引导,只是总的来说,没有向苏氏这样的到位,原因还是指导思想的问题,更是因为教育细节没有到位的原因。

通读本书,受益极大,认识到了很多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一些值得深思的行为。我想在苏氏思想的指导下,将会更加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世界,扩大自己的知识量,尽量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做得更精细一些;将教育过程中规律性的东西更适时地把握和遵循,会越来越好地驾驭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赋予自己‘教师’历史的最大意义。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6

通过假期读书活动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将是我今后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因为,合格教师不是终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

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要深刻领会各级教育上级部门的方针政策,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二、拼弃旧事,与时俱进

拼弃旧事,紧随时代步伐。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教师的挑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都必须紧随时代的步伐,需要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和提高。因此,教师要勇于拼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7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单位,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对象和班级活动的主体,搞好学校工作特别是形成良好的学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班主任起着关键作用。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更新观念,班主任更应如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面对来自不同家庭、思想、学习、兴趣、个性各异的学生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如何把这个家庭引导组织成团结活泼,勤奋好学,文明守纪的班集体?如何使班里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呢?下面浅谈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做法:

1、严。

严是班主任带班的保证。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要严格要求学生必须要先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不迟到,仪容要规范,待人要亲切有礼貌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班主任能严格要求好自己,作为学生的好榜样,学生们也在老师的无言活动中不经不觉中已学会了严格要求自己了。在这样的前提下,班主任带班时严格要求学生已经是顺理成章之事了。当然,总会有一些不规范的学生,那么怎样严师出高徒呢?对这些学生的缺点错误,要及时批评教育,决不能姑息迁就,否则就不能带好班的。例如:我班有一位纠陈永权的男生,成绩历来都不错,近期就发现他有吸烟的现象。面对他这一情况,我就不能闭一只眼睁一只眼了,如果这种情况在班级蔓延开来,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我立即找他谈心,进行思想教育;还动用其他老师的力量,同学们的力量,家长的力量等来对他进行帮教,使他远离吸烟这种不良行为习惯。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他的不良行为也开始改变了,将兴趣转移到学习和各项有益的文体活动中去,面对他的进步,老师、家长、同学们到感到高兴。

2、勤。

俗语说:勤能补拙。懒惰是班主任工作之大忌,班主任必须以三勤(勤抓、勤教、勤管)为手段,深入班级,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他们要勤提醒、勤督促、勤开导、勤教育。平时,老师要多观察,善于从平常的一些小事中发现隐患,及时提醒。比如: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爱玩,下课喜欢追逐嬉戏,夏季放学后喜欢到水库游泳,在路上骑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等,如不及时提醒,就会很容易发生事故。作为老师就要未雨绸缪,平时要勤说、勤讲、勤提醒。这样,通过勤而细致的工作,务实求真的作风来抓好班风建设,才能防患于未然,使班风、学风良好,学生学习积极,思想向上。

3、爱。

对学生奉献出真挚深沉的爱心,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大前提。只有用心去爱他们,才能了解他们的心灵,知道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以利于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既是严师,又是慈母,爱护他们,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这也可以说明爱是教育的出发点,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不仅要爱学生,还要将爱的种子播撒,让爱在每个学生心中发芽。如我班的林健洪同学,临近高考时出现放弃的情况。原来是他的家庭发生变故,家庭经济出现困难,造成他的情绪低落,便萌发不参加高考的念头。知道这一情况后,我就找谈心,鼓励他战胜暂时的挫折,树立信心,不要辜负老师、父母、同学对他的期望。同学们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他解决了一部分困难,让他重获高考的信心。通过这件事,使他感受到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集体的温暖,同时也让学生们懂得以爱待人的道理。当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真挚的友谊之桥时,班主任就能全面地顺利开展班级工作,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8

作为一名教师都知道,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是自己的家常便饭,如果我们不能经常地变换花样来做这家常便饭,使之营养丰富又色香味俱全;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觉食之无味,就连做饭的我们自己也会失去做饭的热情与动力。反之,如果我们能根据孩子的口味和需要,不时地变换花样做出可口的饭菜,那么孩子一定会食之如甘霖,而我们也会在孩子的激励下继续我们的热情与创新。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来做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这家常便饭,使之长期有效更充满生命活力,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会食之如甘霖。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确,我们老师要想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句句经典,让学生佩服的话,就免不了课下的努力学习,使自己的学识博大精深。所以说,教师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必须充分做好备课工作,要多多虚心的学习,多多听听优秀的教师讲课,且在每上完一堂课时,要不断地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当然,也要看见自己教学中的闪光点,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发挥长处。因此教师的工作,需要自己不断学习新思想,冲破旧习俗,打碎传统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在践行中提炼,发展和创新。

回想自己从教十几年,感觉很惭愧,自认为对教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却忽视了学习再提高。以前,我总以为把教科书多读几遍,把教学参考书多看几遍,把知识点拿准,把教学方案写详尽就好,很少想到要去因材施教,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的进行。读了此书以后,我才深刻地体会到备课不是“背课”,它不是简单的教师施教的方案,而是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等多方面的教学程序结合,自己先前就是只注重教育的形式,缺乏洞察力,思考力。缺乏这一切的渊源就是自己教育理论知识匮乏,教学经验老套,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思考等诸种原因而就。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平时就应该多阅读,多涉猎各科知识,让自己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多阅读的同时, 还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自己融入学生,要抓住学生的喜好,使学习有趣快乐起来,师生放轻松了,学生的学习才会投入,学生的学习才会主动和积极。

书粗读了一遍,还没真正领略到教学的精髓,但是,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从细小琐屑的教学细节入手,让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从有效走向优质!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9

我阅读了苏联闻名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书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似乎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如同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碰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布满信心…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重,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这就集中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赏识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赏识教育让自由、欢乐与愉快回归课堂,回归孩子的一日生活,赏识教育把自信、创造与成功带给孩子,还给孩子一个完整的自我。我感觉我们在教学上还做的远远不够,作位教师一定把爱心放在第一,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布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假如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熟悉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最终他们也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爱孩子,就必须善于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幼儿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心灵感受心灵,育感情赢得感情。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与体验。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10

每年对于假期我们都有太多的期待和盼望,但是当一个长长的假期真正地到来的时候,我们却无所适从,将以前对假期的规划都忘到了九霄云外,最后只剩下每天除了吃就是睡,无聊而烦躁地过活,所以有时候我想,一个长达一个月的假期真正地做的有意义的事情都不及一个普通的周末。当一个假期结束后更多的是回忆起来有点遗憾,奇怪的是假期结束了,你想起了假期前的所有计划,比如说读书,那么如果下一个循环就是期盼下一个假期我该看哪些哪些书,似乎又进入了一个怪圈,从现在开始我要遏制住这个恶性循环。

说起假期读书心得,十分惭愧,其实说实话如果不是放假前学校的硬性要求,我想我这个假期都不会捡起一本书来看,或许懒是一种病,在假期的时候发作的有点严重。所以在这种情绪下,我读书的状态也可想而知,粗浅地读了两本书,感受不是很多,但是有那么几点还是有点小启示的。

我看的第一本书是《教师工作方法》创新案例集,说实话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如果不是看到创新二字我不会翻下去,在工作中校长总提倡我们要创新,一个民族更要创新,但是创新提了那么久,什么是创新,怎样才是创新,我想没有人说的清楚,慢慢地创新成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打开书看到目录,这本书的章节十分清晰,作为一名新教师一定会受益匪浅,从备课到课堂到作业和课外延伸,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粗略的翻看之后,我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

西,但是看到那些在教育教学书上常看的字眼时,我想起了我大学老师的一句话,她说教育理论就像草料一样,你吃的越多你的体力越好。或许你刚入职的时候,把你大学学的理论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但是在你的言谈举止中一定会渗透一些科学的工作方法,你走的有多远,就看你的储备有多少了。所以我又细心地从头看起,看过之后我发现创新的基础是,我们踏实做好每一步,首先我们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做教学不能花哨,首先我们得扎实基本功,并且要将最基本的教学落到实处,让孩子们把该学的东西巩固好,有了这个基础和目标,我们接下来就要花心思去想好每一步该怎么办?当然一定要有重点突破,比如说一个简单的生字,孩子读几遍就记住了,我们就没必要费尽心思讲解这个字该怎么记,孩子抬抬脚跟能够到的东西就该给他自己,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创新?以前我总想换着花样地带着孩子学习,孩子们是很喜欢,可是时间久了就流于形式了,孩子们根本不注重知识本身了,所以这个还要运用得当,当孩子不感兴趣了,怎样也记不住读不好了,我们就要换一种形式激起他的兴趣。书看到最后,我会发现其实做教育就需要我们细心,有时候我就是过于浮躁,什么都急于求成,这样就会事倍功半,或许我们静下心来细心做好一件事,那就胜于一百件没有成功的事情,并且爱能解决一切问题,我们要爱孩子,爱他们的一切,在爱的过程中就是对创新最好的诠释。

看的第二本书是毕淑敏的《幸福的尺度》,说实话还是第一次接触毕淑敏的作品,当年她的《挖荠菜》令我印象也挺深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对她作品一直很抵触,就因为幸福二字吸引了我的眼球,看

着看着,我发现我特别喜欢这本书,毕淑敏的经历让我佩服,从医生到作家到心理咨询,她的观点我由衷的赞同,书中的心理咨询的案例让我痴迷,散文中带有哲学性的说理我更是喜欢,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她文字的魅力。书中她引用费尔巴哈的名言“你的第一责任是使你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了,你也就能是别人幸福,因为幸福的人愿意在自己周围只看到幸福的人”,这句话我深有感触,在我当代课老师的日子里,我总感觉有许多的烦心事,我感觉自己不幸福,工作不稳定,没有合适的对象,常常看什么都不顺眼,即使我在别人面前装作若无其事,可是后来才发现,其实大家都从你脸上看到了不幸福,无论你用多少笑容去掩盖,慢慢地我发现我的学生他们在我面前似乎也不幸福,一切都进入了一个怪圈,但是当一切发生转机以后,似乎一切都变了,工作稳定了,结婚了,似乎什么都顺理成章了,大家见到我都说你怎么变漂亮了呢?或许这就是相由心生?自己幸福了,就希望周围都是幸福的光芒,我的孩子们也积极上进了,幸福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说实话刚结婚,对于婚姻还是有一些迷茫不知所措,但是书上的一句话让我释然了“家啊,是理解奉献思念呵护,是圣洁宽容接纳和谐是磨合欣赏忠诚沟通,是心心相印浪漫曲折生死相依海角天涯”,从这句话就看出来婚姻很复杂,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键看解决的方法吧,有人说幸福的婚姻源于你对婚姻别无所求。幸福不是形式,幸福不是语言,幸福就是自己的内心感受,或许我一无所有但是我幸福,我也同样希望我周围的人幸福。

简单地谈了一下看的两本书,看的不深入,《幸福的尺度》还值

得再读,接下来读书吧,因为读书的人是幸福的。

东方广场小学

祖 晶

2xx5年8月20日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11

最近,我阅读了《教师最需要什么》,这本书从教师人生最需要什么、教师职业最需要什么、教师教学最需要什么、教师教育最需要什么四个大板块的69个建议来向我们简述了作为一名教师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这本书阐述了教师生命的活力,灵动的激情,人格的魅力,教育的快乐与幸福。对照自身,我也深思,教师最需要什么?那就是一颗对于教育事业灼热的心,凭着这一份灼热,教师自然而然会积极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会乐于奉献、勤于探索、勇于创新。

我们要做有师德、有责任心的教师。陶行知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灼热心灵中,产生于教师的魅力之中。教师要有魅力,对学生要有吸引力,要感染学生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教师的魅力不仅仅来自得体的穿着、脱俗的谈吐、娴静的举止、美好的姿态,更来自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来自教师的优良人品,来自教师的善良与关爱,来自教师的宽容与公正,来自教师的敬业与正直。我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教师的一份关心与爱护,一个会心的微笑,学生都会感到那是一份无比的关怀。当我面对学生时,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然后真诚地去赞赏他们,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教师要善待学生,耐心对待学生学习过程的偏差,坚持循循善诱,努力克制急躁情绪,诲人不倦。在任何场合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在矛盾激化的场合要沉着,有自制能力,有控制和调控教学中突发事件的能力。当你准备批评你的学生时,你要学会控制你的情绪,千万不要让情绪左右了你的言行。此外,对学生应该有宽容之心,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有力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在教学中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赞许,少一点挖苦;与其责骂,不如赞美。

我们要做勤奋的学习型教师。要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要让每一件事都不留尾巴,尽量做到每一件小事都完美。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课前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考虑教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要不断追求自己的专业进步,不断树立危机意识,对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要能静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做学问。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多听课,听课中多注意他人的教学艺术、教材处理办法、知识点的引入办法,如何与学生沟通的艺术等,特别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此外要经常反思,可以及时记录下教学中的一些事件、经验,为改进教学积累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一位有魅力的教师,要有包罗万物的知识,能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善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吸取营养。

未来社会是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学习已成为最重要的人生权利。一个人要想不被社会淘汰,要想自己活得有尊严、有价值,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和积极的人生目标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试、自我学习,以更积极的方式生存和发展。有一位教育家这样断言,作为教师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作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创新的眼光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读了这本书,对我的触动很大,我觉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要把自己陷入琐碎的忙碌工作中,要腾出时间学习,腾出时间反思、总结,多看书,多动笔。同时,我们要学会享受读书的乐趣,读书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是为了功利,自然就缺少了乐趣,而使读书成了负担。只有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我们才会主动去读书。会像一粒渴望成长的种子一样,努力的在书中吸取知识的营养,虽然不能说,读书学习是我们生活中唯一的快乐,但却可以说,读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会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一本好的书,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能够敲开你的心灵,并激励你去尝试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今后,我将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把工作做的更出色。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12

教师的个性强有力地影响着学生智慧、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

写在前面

所谓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读者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正所谓《学记》有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可知,教师的人格魅力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有些方面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本书告诉我们要具备以下五心: 淡泊名利,积善成德,有颗敬业心。关爱学生,幼人之幼,有颗慈爱心。公而无私,一视同仁,有颗公平心。谦虚坦诚,仁慈和善,有颗宽容心。精益求精,永于创新,预科进取心。我认为这五心的核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之本爱,既爱自己的职业,也爱自己的学生。献身教育,甘为人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要善于养德,养勤勉敬业之德、爱生奉献之德、诚实有信之德、谦和团结之德、公道正派之德、与时俱进之德,守住自己的道德良心,出色履行自己的天职,人民教师的形象才会可敬可爱,绚丽光耀。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人格魅力,不单单是个人修养、人生境界的问题,而是一种不可或缺或无法替代的教育因素、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陶冶学生,在学生眼中,教师还要做到威而不令、严而不死、亲而不猥、活而不散、宽而不乱、博而不骄 、新而不怪 、雕而不俗、刚而不犟 、愤而不私,尽管我们要求教师不至于尽善尽美,而我们要为这个目标不懈追求。

可爱的教师们,我们每天面对繁复的工作,面对那一群各色的学生,我们要让自己时刻相信:

相信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渴望被信任与尊重,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渴望能和教育者平等交流和沟通。只要你相信每一个孩子,你就能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就会看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你就会相信,即使是一株小草,有一天也会开出像海洋一样缤纷的花。让我们学会耐心,学会等待,等待学生慢慢学会,慢慢领悟;多一点信心、少一点失望给他们鼓励,多一点积极、少一点消极给他们希望,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性急来等待他们成长。

也让我们对自己、对学生、对未来、对生活充满自信。情是雨露,爱是阳光。春风走过的地方,花儿次第开放,让爱成为教育的果实!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13

也许我是一个平凡的老师,但我不想成为一个平庸的人,更不想成为一个平庸的老师。我希望到了退休的时候,我依然还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只因为,我依然还是在用当初的心认识孩子尊重孩子喜爱孩子。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讲了如何使人喜欢你。第一条就是要发自内心地关怀他人,其实也就是说要使人喜欢你,首先你要喜欢别人。对老师来说,首要你要喜欢学生。学生总是经常犯错的,而我们有时候太容易纠结于学生的错误,动辄批评责骂,其实换个角度,也会发现不少惊喜。他们在课堂偷偷地做些小动作,然后被我发现时很可爱地冲我笑着;他们有时用方言叫着我老师,那种声调很美,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他们看到我检查作业时,不自觉的会翻开作业检查……如此的调皮与纯真,怎能不叫人喜欢呢?我继续着做一个好老师的愿望:敬业、上进、虚心、博爱、充满活力,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平凡、平静、平常。

还有一件值得用最初的心对待的事,就是读书。我既喜欢读卡耐基的励志教育,喝各种各样的“鸡汤”;也喜欢读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寻找爱的真谛。读书能让我的心无限开阔,给了我无限的想象空间,心灵也在适当的契机得到他的引领和开发。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就更应该勤奋的读书学习。最终达到一种境界:读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读书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让我们用最初的心做着永远的事吧,既然远择了与学生为伴,就必须永葆青春的活力,用永远的心做最初的事。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14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职前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要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近30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心静,保持心理平衡。

教师假期读书的心得体会15

寒假里,闲来无事,翻了翻儿子的许多书被一本书的名字吸引了——《爱的教育》,就拿来读了。这本书是初中学生必读书中的一本,在我上中学时,还没有这样的要求,所以也从没读过这些书。其实,书对我们来说,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你有需要,你就可以读你喜欢、感兴趣的书。

爱就像空气,虽然天天都在我们身边,但经常被我们忽略。《爱的教育》,讲述一个叫恩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十个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师讲的动人的每月故事。 书中描写了一群快乐,可爱的少年。他们的身份各不相同,有出生于富裕家庭的,有出身于贫穷家庭的,但他们互相尊敬,互相关爱。这些孩子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呢?两个孩子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孩子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 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常有家长拽着自己不听话的孩子,慷慨的对老师对老师说:“他(她)要是不听话,你就狠狠的打。”时代发展到21世纪,我只能把这话理解成为善意的谎言,教师不适合充当暴力实施者,面对一群天真的孩子,我们需要的是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场持久战,老师的的一个拥抱,抚摸,对孩子来说,也许比严厉的批评效果更好。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的学生。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孩子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孩子时,孩子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 父母。

下载假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假期教师读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假期读书心得体会(通用)(精选合集)

    假期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9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

    假期读书心得体会

    读中国美术教育有感 ——张杰 假期阅读了中国美术教育,其中有一篇“老师,你会提问吗?”我觉得让我学到了很多提问时应注意问题和提问的技巧,使美术课堂能够更有效地让学生自主学......

    假期读书心得体会

    假期读书心得体会 假期读书心得体会1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

    假期读书心得体会

    假期读书心得体会 假期读书心得体会1 今年暑假里,妈妈帮我网购了许多书,其中我最喜欢曹文轩的《少年王》。《少年王》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文中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少年英雄,......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1 每年对于假期我们都有太多的期待和盼望,但是当一个长长的假期真正地到来的时候,我们却无所适从,将以前对假期的规划都忘到了九霄云外,最后......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1 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爱的教育是什么?我在书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1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上大学的时候哲学老师给我们推荐过,那时候也只是因为肖川这个人在我们的课堂上被提及,老师顺便给我们介绍了......

    假期读书心得体会(含五篇)

    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博大智慧的老人,为大家整理了假期读书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吧!假期读书心得体会(1):我喜欢读书,因为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