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生系统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专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2009年4月16日)
根据市委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卫生系统深入学习实践活动有序进行,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理论体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深刻认识到卫生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到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党和人民的要求存在的差距。要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出发,思考卫生改革发展问题。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的模式和道路。
一、用科学发展观提高对卫生事业发展的认识
卫生事业承担着劳动力再生产、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力的职能,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医疗卫生服务既有公共物品特性,而又非纯粹的公共物品,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将其界定为准公共物品,应该充分体现服务均等化及社会公平性。卫生事业与经济产业不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通过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去获取经济收益最大化。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洞察卫生事业,应明确几个方面的认识问题。
1.重新审视卫生工作的功能定位。卫生事业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与保障。党的 十七大把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之一,要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要认识到尽管它的投入较大,但良好的公众健康水平所带来的巨大经济贡献率,以及它的隐性产出即社会的稳定作用,决不是用经济指标可以衡量的。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卫生事业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发展卫生事业,能够培养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信心,合理安排生命周期的消费计划,有效启动和激发内需,促使居民储蓄的一部分转化为“最终消费”,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在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
2.构建全面协调发展的卫生工作格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当前,加强和改进我市卫生工作,需要扩大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现有资源,调整服务结构,改善服务条件和水平。发展要靠政府增加投入,也要靠大力吸引社会资源。要推动城乡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加大城市支援农村的力度,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要紧紧抓住国家拉动内需、对卫生事业高度重视的机遇,积极争取卫生政策和卫生投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此外,卫生事业的发展模式要从局限于医疗为主、以提供技术服务为主的框架内解放出来,注重社会因素对健康造成的危害,加强环境治理和预防工作,把卫生工作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相结合。
3.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卫生改革要着眼于卫生服务水平和卫生队伍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广大人民利益和医疗卫生单位利益的有机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促进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共存和有序竞争。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大力加强农村卫生体系建设。卫生行政部门必须把工作职能切实转移到加强服务与监管上来,加强依法管理,加强行业管理。此外,要加快卫生人才的培养,为保证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二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
在两会过后,在党的号召下,全国掀起了一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通过这段时间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我学到了好多知识。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辨证的发展观、全面的发展观、对立统一的发展观,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我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它是对以胡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深刻学习理解和全面、完整、准确的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这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学习和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的学习,以建立科学的学习工作理念,形成广泛共识,确定正确方法。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须特别倡导学以致用的学风,真正落实于实践、贯彻于实践、指导于实践。
学校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对党员进行科学发展观培训,让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通过较为系统的学习,我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之于当代大学生的意义有两点:一是科学发展观是作为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总结过去20多年的教训和经验提出来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事关国家兴衰,作为民族和社会的中坚。二是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同样是指导我们学习成长的有力武器,可以使我们全面的审视自己,弥补缺陷,克服弱点,发扬优点,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以及国际竞争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促进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我们作为大学生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我们要落实它,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大学阶段是人生航程的重要港湾,是由此将人生之帆驶进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太平洋还是被卷入危机四起的旋涡,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大学与高中不一样,它没有老师尾随着我们,监督着我们,它是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自由期,这就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要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全面、协调的发展自己,完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厚积薄发。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统筹安排。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
第二,要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新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做好各项工作,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
第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学习工作方面,要进行多方位思考,多角度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提高洞察力,努力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延伸,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第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自己的人格。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我们一定要珍惜党的政治声誉,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树立良好的形象。正确认识自我,培养高尚的人格,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以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培养自己的集体主义感、敬业奉献和诚实信用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讲求团结合作,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同学间竞争求胜求发展的“双赢”。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推动科学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只能分阶段、有层次地循序推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要求我们客观冷静地求真务实,坚持不懈地开拓前进,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团结奋斗,从而一步一个脚印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三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关心得体会
团支部在最近组织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名团员我深有体会,在学习会上,团支部书记对之后开展的活动及内容作了大概的介绍,以便所有我们能更好的、有效的、有计划的进行,从而达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的。要进行实践,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习党中央有关精神。在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论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理论的过程也是我们思想提升的一个过程,在思想上有了提高,行动上才会有所实践。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不仅使我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不断丰富,也使我在面对工作和学习中学会更多的道理。
一、结合实际,科学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为一名刚就业的团员,应该深入思考,结合自身实际,科学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技馆的一员,我们更坚持以人为本的第一要义,做到两方面:一是提升自己,就是要求自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积极向上的工作观。科学提升自己,创新理念,转变观念,多充实自己,了解社会形势,关注社会动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二是善待他人,尊重、帮助他人,才会获得他人尊重与赏识。因此,对待他人要坚持尊重原则,要秉持善待理念,要胸怀宽容心态。顾及他人心情,考虑他人感受,与他人和谐友好互助团结。
所谓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社会局面。我们应该全面认识自己,科学规划自己,在工作中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优缺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改正自己的缺点;二要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要将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国家的发展大局相结合;三要健全体魄、健康心理、建强人格,既可以下基层吃苦耐劳,亦可以在学堂激扬文字,还可以在社会拼搏奋战。
所谓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国家和社会整个大局就是一个协调统一的体系,我们作为社会一员,应该为社会和谐贡献一份力量。其次,我们要学会统筹和协调:不仅按照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不断充实自己,而要统筹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二、增强发展意识,身体力行践行科学发展观
作为科技馆的一员,我们都是社会中平凡的个体,因此我们在每一个岗位上,无论是辛苦,还是轻松,无论是复杂,还是简单,都必须本本分分、安安定定地工作。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提高和发展的权利和空间,因此,在工作中,我们不要沉沦、安逸,不要被环境所改造,我们要增强发展理念,永不服输,永远前进。尤其是拥有科学知识的我们,作为未来社会中坚力量,我们要拼命地用大学阶段所学习的知识去解决社会中专业领域的问题,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为我们提供的每一个深造环境。人人谋发展、求发展,这才是是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本能。我们身处变革时代,心处创新环境,只有我们去挖掘、去拼搏,去发展,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为此,作为一名团员,我们要借着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发展意识,身体力行践行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多经历,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这是党及团委对我们的要求,更是我们自己身体力行、科学发展的需要。
多经历,就是要敢想敢做,敢作敢当,拿出我们年轻人的朝气,拿出我们年轻人应有的知识和心态,拿出我们青年共青团员的精神和胸怀,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永不停息地经历、体验,经历多,才能收获多。
多学习,就是要把学习作为我们一辈子的任务,无何时何地,都要利用一切时机和环境学习,在单位学习为人处事经验,在社会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在家里学习健身生活之道。学习既是革命,也是提升,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永葆青春和发展的活力。
多思考,就是要普遍联系,广泛思考,要思考自己学业和工作的关系,要思考自我实现与奉献社会的关系,通过广泛论证和充分思考,将每一步路都科学合理规划,将每一项计划都切实执行,让自己成为抉择的胜利者,成为生活的大智慧者、大思维家。
多实践,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要轻信理论,要靠实践说话。为此,我们不仅要学知识,更要投入到社会实践。
多总结,就是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以后的再实践提供指导,在总结的时候,既要全面,又要实事求是。通过对自己的过去和实践的总结,为将来的道路提供智力支持和行动向导。为此,我们要学会记忆的习惯,要学会通过思考和实践,总结出人生的感悟,促进人生的进步。
当前,我们团支部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进入了分析检查阶段,这对我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要结合实际,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同时多经历,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切身实践科学发展观。
总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不仅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还要求我们从身边做起,脚踏实的,点滴落实。我们要全面协调地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使自己真正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以及国际竞争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第四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思想汇报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思想汇报
根据上级党委的总体要求,我利用空余时间认真研读了胡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报告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现就对科学发展观精神的学习体会向党组织汇报如下:
科学发展观是对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规律,体现了保持金融市场稳定的目标要求,进而促进了新形势下国内金融机构持续不断健康发展的必然结果。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我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途径。作为一名公民,我切身体会到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胡总书记报告强调了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这使得我对金融市场发展方向的理解放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高度。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银行业金融从业人员,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
对此,我要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当前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把提升服务质量当作工作的重心,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并在系统的学习中,制定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方向。今后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一定要把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当学习型职工。在每周四会计科的专题学习中,要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向老师傅虚心请教,尽快掌握专业技能。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在新形势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整个大环境要求我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经济发展的走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坚定地贯彻科学发展观,保持清醒的头脑,超前采取防范措施,提高工作效能。此外,还要明确认识到金融机构间竞争的紧迫性,服务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群众的认知度及投资热情,树立热情周到服务的宗旨,做到客户至上,让每一位客户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柜面营销能力。随着投资体制改革和市场准入制度的不断完善,银行工作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要使柜面销售工作再上新台阶,必须提高创新能力。根据客户不同的心理需求,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客户在柜面接受所营销的产品,建立起与客户的长效机制,在空余时间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及时准确地了解客户需求,把最合适的产品推给客户,从而做到双赢。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提升一名共产党员的形象。我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支部的形象。我一定要珍惜党的政治声誉,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树立良好的形象。要着力规范服务行为,强化岗位责任、行业自律制度,形成舆论监督、同事参与的监管体系。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高尚的人格。做人要谦虚,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
总之,我不仅要努力提高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工作方式,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思辩的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
第五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
解读“以人为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
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明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只有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才能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发展的全局。
一、以人为本的三个理论基础
(一)人的存在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有三种基本存在形态:(1)人作为人这个种群而存在,即人类;(2)人作为群体意义上的社会而存在,即人民群众;(3)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个体而存在,即个人。
(二)人的解放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人总是按照自己的尺度来评判历史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由人的依赖走向物的依赖再走向自由个性的发展历史,这样的社会历史就是不断解放人的历史,也是不断表现对人终极关怀的历史。
(三)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二、以人为本的三层基本涵义
(一)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肯定。
强调人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没有人就没有发展,没有人就没有进步,发展的过程只能依靠人,发展的目的只能为了人。人创造了知识、人创造了科技、人创造了历史,归根结底,是人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
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为了人和塑造人。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尊重人的个性、权利、需要、独立人格和能力差异,尊重人性发展的要求,尊重弱势和需要帮助的群体。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的潜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人从对物欲的追求、对意识形态的执着中解放出来,以追求人生幸福为目的,充分发挥人的体能、机能。为了人,就是一切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能为“人”所享受,明确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经济社会的主体。塑造人,就是说要在道德与法制的框架内,把人塑造成权利与义务的主体。
(三)以人为本是一种思维方式。
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既要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也要运用合乎人性发展的方法论,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内心世界,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确立起终极关怀,要关注人的普遍性(共性)和特异性(个性),要树立起人的权利并承担起相应的义务。
三、以人为本的三种解读
(一)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着由相对和谐到失衡、再到和谐的曲折过程。
在原始社会,人类过着野生、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群居生活,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几乎等同于零,人类对自然界与自然现象的认识还相当的模糊,人类把自己看成是自然的孩子、奴仆,人与自然相对“和谐共处”,但这种和谐更多地表现为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被动服从,和谐关系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到农业文明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不断发展,但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整体上却依然保持和谐,同时也出现了阶段性的、区域性的不和谐。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与自然对人类惩罚间或有发生,如丝绸之路上楼兰古国的消逝就是楼兰人破坏环境而遭受自然惩罚的恶果。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人类开始不安于自然的庇护和统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试图改造和改变自然,而这种改造和改变往往伴随着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破坏性。工业文明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人类对于自然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自然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改变,由“利用”变为“征服”,“人是自然的主宰”的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对自然的征服和统治变成了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大规模消耗,伴随着能源的日渐减少,各类污染物却大量增加,最终造成自然资源迅速枯竭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全球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污染、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全球气候变暖、河流污染、淡水资源短缺、耕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动植物物种大量灭绝等灾难性恶果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发展到了一个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生存、发展的时候,这就是生态文明。要想构建这个文明,就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坚持以人类利益为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二)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为人民服务,目的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受益者。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群众,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实现人民群众利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上。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群众,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切实做到群众利益大于天,不与民争利。努力做好以下“四个建设”:
1、在经济建设上,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扩大就业范围与力度,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投入,加紧建设中西部地区,扶持东北地区,转型东部沿海地区,加强对国内中小企业、高新科技企业、高环保企业的扶持,落实农村土地政策,始终关注、关心“三农”问题,减少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降低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杜绝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控制物价稳定,维持社会安定,整体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2、在政治建设上,要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加大对执政党的监督、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强化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严厉惩处那些侵犯人民群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组织与个人、惩处那些置群众利益而不顾玩忽职守、贪污腐化的政府人员,全方位、多层面深化执政为民、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3、在文化建设上,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立足科技文化成果为民所享,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群众们的精神力量。
4、在社会建设上,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快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各方面的机制,以期建设全体人民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具体的“人”的利益为本,尊重人权,目的就是实现个人的当下幸福。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结合体,因而既有自然需要,又有社会需要。作为一个具体的独立个体而言,首先是一个生命体。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苍白无力的、没有价值的,所以说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借口而换取其利益。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所倡导的革命主义牺牲精神,是在当时革命战争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提出的,是历史发展与中国实际所决定的,是中国革命发展所必然的选择,是作为中国人在民族矛盾、反抗侵略、阶级对立中追求民族独立(民族)、国家主权(民权)、人民幸福(民生)而表现的大无畏精神,是个人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奋斗的表现。当社会趋于日渐稳定、和平、繁荣的时候,为了延续生命、为了追求人生幸福,人第一位的就是吃、喝、住、穿,因此必须满足的人的自然需要,主要体现在个人的生存、安全、健康等方面,就是要珍惜、爱护、保障个人的生命,保护人身安全,强调个人的生命权、健康权、休息权、劳动权、报酬权,满足个人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促进个人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从人的社会属性来看,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总是在积极、自主、创造性地进行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人的社会需要不仅包括政治的需要,还包括感情的需要、归属的需要、认同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等等。所以,以人为本就是要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尊重个人的民主权利、政治权利,尊重个人的自由,维护个人的尊严,关心个人的感情需要,满足个人的自我实现需要,关注个人的价值、权益,关注个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个人的当下幸福。
总之,真正、切实、准确理解以人为本是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