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易经与周易的区别(易经的来龙去脉)(李守力)
易经与周易的区别(易经的来龙去脉)(李守力)易经与周易不是一回事。
《三字经》:‚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所以周易只是三易之一。连山易以艮卦为首,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周易以乾卦为首。三易都是64卦体系。
而64卦体系是八卦重叠而成。八卦之体,古人称先天八卦,《说卦》上:‚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先天八卦方位图的方位是:南乾天,西南巽风,西坎水,西北艮山,北坤地,东北震雷,东离火,东南兑泽。
与先天八卦对应还有后天八卦,《易大传-说卦》中的一句话:‚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紧接着这句话后面,《说卦》中有一段说解:‚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后天八卦图的方位是:南方离火,西南坤土,西方兑金,西北乾金,北方坎水,东北艮土,东方震木,东南巽木。
而先天八卦起源于河图,伏羲受河图,画先天八卦。《尚书〃顾命》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礼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
后天八卦起源于洛书,大禹受洛书。《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陈注:‚当尧之时,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事〃〃〃〃〃〃洛书龟书是为洪范。‛《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
河图和洛书演化为先天和后天八卦以后,易经象数学说于是开始了。洛书在夏代最兴盛,洛书产生了九畴。《尚书〃洪范》:‚天乃锡禹洪范九畴。‛‚洪范‛即大法,‚九畴‛是九种治国大法。《汉书〃五行志》说:‚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班固《五行志赞》也说:‚《洛书》赐禹,八卦成列,九畴由叙。‛根据传承的关系来看,禹得《洛书》是可信的。紫白术起源于洛书九数,堪舆学玄空理气起源于洛书,夏易是《连山》易,所以堪舆学基本属于《连山》体系。
河图产生了十天干,星象学产生了十二地支,后天八卦产生了奇门、太乙,用干支学60甲子阐述宇宙规律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我认为《黄帝内经》与《归藏》易有理论渊源,所以四柱八字命理学属《归藏》体系,但不能说四柱学起源于商代。就象《易传》虽属《周易》体系,但《易传》是孔子写的,出书在《周易》之后一样。
中国古代太乙九宫占盘。一九七七年,安徽阜阳县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至迟为西汉时期文物。其正面按八卦位臵和五行属性(水、火、木、金、土)排列,九宫的名称和各宫节气的日数与《黄帝内经 〃灵枢〃九宫八风》首图完全一致。
河图洛书是怎么来的?起源于天文星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翁文波教授在遗作《洛书推理》(见《羑里易学》第一卷第三集)一文中说:
《易经》的起源有可能和《洛书》有点关系。《易经》的‚易‛字可能由‚日‛和‚月‛二字组成。故推理:《洛书》是一种天体图案,或星图。从‘月’字出发,可推理:这片星图可能在月球轨道,暂称之为白道附近。他绘制了《洛书和一段白道附近的星图》,见下图:
翁文波教授认为,《洛书》起源于黄河流域,这几颗很亮的星,可能在夏天的上半夜在中天容易看到。在我国的文献中提到的恒星约有二十余个,包括这些星《洛书》的左上、左下、右下各有封闭的斜方形图案。它们是双子星座、大犬星座、天兔星座。图中两幅图案的封闭联线,都是《洛书》和星图中原来就有的,当然不实际存在,而是哲学家和天文学家想象出来的。他推理说:‚古之《洛书》,可能和预测黄河洪水有关。‛
邹学熹先生也是用天文来解释《洛书》的,他在《中国医易学》中也绘制了一个《洛书九星图》(见下图)
此图是据北斗星所指,从天体上找出九个最明亮的星为标记,配合斗柄以辨方位,发现九星的方位与《洛书》的方位和数量相同。中宫是帝星(北极星)五星,正下方是北极一星居北,正南是天纪九星,正东是河北三星,正西是七公七星,东南是四辅四星,西南是虎贲二星,东北是华盖八星,西北是天厨六星。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
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见,河图乃本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这也是五行的来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以上便是整个易经体系的脉络,所以易经是个广义概念,易经包含周易,易经是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起源,易经包括天文、历法、星占、星命、河洛、八卦、连山、归藏、周易、五行、干支、奇门、太乙、玄空、六壬、堪舆、中医、相法、占卜等诸多法门,所以易经阐述的是宇宙人生的起源、生长、发展、变化、消亡的所有规律,并用数学方式做出准确的推算,此即佛陀十号之一‚世间解‛也。
第二篇:周易起名姓名学基础易经与汉字
周易起名姓名学基础易经与汉字
来源:金榜起名网2013-04-12 10:50阅读次数:1799
姓名学是与易经和汉字分不开的,下面咱们来简略说说:
八字剖析猜测是迷信吗?
国际千姿百态,五光十色,大家的人生遭受和贫富贵贱各不相同,有的安全充足终身,有的崎岖贫贱一世。为什么会有如此区别?如何预知将来,避凶趋吉?这即是四柱猜测要研讨的内容。
四柱俗称“八字”,即是用天干地支来符号一个人的出世年、月、日、时,如2002年1月11日10时32分出世的孩子,用干支符号为辛巳、辛丑、己卯、己巳八个字,别离称为年柱、月柱、日柱、时柱,就叫四柱。
八字猜测是一门经历学,是《周易》(又名易经)使用的一个分支。《周易》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其内容丰富,一应俱全,是咱们炎黄子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泉,尤其在现代科学日益兴旺的今日,跟着大家对国际规则知道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体现出其奇特魅力。
《周易》不是迷信,它通过阴阳五行的联系来提醒国际万物运动开展、对立统一的客观规则。《周易》不触及鬼神之说,有此二字乃书中术语,并非通常鬼神之意。它剖析事理、判别吉凶的根据是阴阳五行之间的生抑制化,掀开这一奥秘面纱,就会理解《周易》是不是迷信,八字猜测是不是迷信。
周易起名是文明的源泉
《易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明遗产,是中国的古典哲学,它所包含的范畴十分广大,从大自然、社会生活、经济开展到人生规则包罗万象。周易起名对讨论地球及人类来源、国际真理、及事物的实质、运动开展规则,有多方面的道理,对大家有广泛的指导作用。易经留给人类最杰出的效果是它的思想方法。思想科学是人类调查国际、改造国际的思想方法。易经的思想方法包含直观思想、形象思想、象数思想、逻辑思想、争辩思想。所以易经是中国思想科学的魂宝,是中国最优异的文明遗产。
《易经》是中国文明最陈旧的典籍。历代正统派的专家,用许多不一样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重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以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巫词,卑不足道。仅仅通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今后,又加上历代许多专家牵强附会,才有了后世的顺从和敬重。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相似的轻浮的挖苦。无可否认的,《周易》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通过文王的收拾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规模,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范畴,由此《周易》一书,便成了中国人文文明的根底。自东周以来,再通过孔子的研讨和传述,一起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这是无可否认的现实。
因而,如要研讨中国文明,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甚至唐、宋今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
第三篇:1对于《易经》与天文学之浅见+许嘉汇+商英国际商务092+20090301300+8:00班(北周三晚)(共)
通识教育课程《易经》期末论文
姓名:许嘉汇 学院:国际商务英语学院 专业:国际商务092班 学号:20090301300 所属辩论讨论小组:
上课时间:8:00班(南周一晚)8:00班(北周三晚)√
一. 论文
对于《易经》与天文学之浅见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经典,经过历代哲学家的阐释,发展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同时,它也是很好地阐述了我国古代的天文学思想。我国古代精通易经之人无不是天文学大师。
以下是对易经与天体运动关系的简要一些见解。
河图,洛书是宇宙空间的骨架.2 先天八卦是计算宇宙空间的天文符号,以数学公式为天体的语言.3 先天64卦推算了宇宙时度空间的节律,为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力变的相互关系.1;太阳自转周期所产生的太阳潮变.2;月亮绕地球公转所产生的潮汐运动与人的生命节律.3;地球自转与日,月产生的节律变化与万物生成的关系.接下来将进一步讨论易经中所包含的天文学思想。
易经天文学原理
易经自古被称为天书,老百姓因为不懂天文觉得其很神秘。天书顾名思义是说天文的书,所谓天机指的是天地间阴阳变化的规律。“天机不可泄露”,这个历来是不允许在人间宣传的,所有书上都不会记载。会用的人都是通过师父口传身授一代传一代而得,或者是靠修行体悟而得。所以一般人很难接触到易经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天文学知识。
“为象之道,如日如月,为心之道,如精如心”。天地间所有现象都来自阴阳的运动,而揭示阴阳运动规律的就是太阳和月亮的运动,二者在地球上产生的投影,就是地球上的阴阳运动。地球上所有现象都与这个有关。易的模型就是三球之间的运动关系,古代留下来的浑天仪就充分应用了这个原理。在古代,每一位易学大家都是天文学家,而专司其职的是钦天监。易的模型是对天体运动的模拟,这就是预测的来源,地球上所有与预测有关的术都是如此来的,这就是古人常说的拟天行为。
在地球上有两种很重要的回归线,一种是太阳的回归线在南北纬23度26分,另一种是月亮的回归线在南北纬30度。这两者构成了易的重要组成依据。23度26分近似于24度,它与30度进行比较,得出4与5的比例,一个面(南和北)就是8和10的比例关系。纬度一周为360度,每30度为一个小周期,就会形成12个小周期,这是一天12个时辰的天文依据。8、10、12三者构成了易的最基本要素。8用八卦来表示,10用天干表示,12用地支来表示。在易上以24度为半径构成天盘,以30度为半径构成地盘。在传统罗盘上,表示为一个同心圆上,天盘在内,地盘在外。
一个时辰30度为一个小周期构成一个基本单位,古人开始画爻,所以邵子数中有“爻从三十起”这样的口诀。180度为一个面,表示事物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所以6个爻为一卦。对生命来说,表明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阳世的终结。
不同的时间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爻和卦。一个爻可以按照规则分成三十份,每一度为一个爻,这样配合出来64卦就出现192个阳爻和192个阴爻。在天文上有个常识,太阳照射地球阳面会大于180度,早晨在地平面以下6度就黎明了,而黄昏是在地平面以下6度才进入黑夜,如此一个阳面的度数正好为192度,与此相对应的阴面也就是192度了,而一个圆周是360度,多出来的24度就靠置润来解决,这就是正易心法上所称真天文的来历。
现在好些人发现了易是立体的,画出来正方体的易图出来,可这个正方体基本都是平躺的,但也有易学专家体悟出来发现这个正方体应该是立起来的才对,上为乾下为坤(颠倒也可以),如此乾坤对应在了南北极的位置。众人都知道南北极有个奇特现象是其他地方没有的,那就是极昼和极夜,用九和用六正好对应这两个自然现象。用九群龙无首说的是极昼,一天之中太阳始终在同一个高度上,分不出高低,也不容易分出起点终点,所以叫群龙无首。用六利永贞对应极夜。这个只有在乾坤卦才发生的特有现象,故其他卦上没有用卦象。在太极图上的反映为两个鱼眼。它们的变化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动的。
在太阳直射点上,卦象为乾,当通过中心点时会出现暂时的用九现象,而在球体的对角线位置会出现用六现象。
从天文星象看《河图》《洛图》
研究这两个图的意义是什么?反对一派人的看法,认为这和小孩子画画的东西一样,是毫无道理的。可是,如果说它是毫无道理骗人的东西,可骗了几千年,而且都是第一流人物受骗,那么这种很高明的骗术亦值得研究了。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假定,这是过去非常简化的天文图,那么它究竟指的是哪几个星座?我们知道天文分几种,现在分得更严格,譬如星象学,是属于天文的学问。星象又分两种,一种是讲天文的星座,另一种是定名为抽象的星象学。古今中外如埃及、印度、中国,尤其在大西洋一带的文化,乃至现在新发现南美一带所谓落后地区的星座文化,都属于抽象的星象学。抽象的星象学,是把天文的星象与人体的关系,连在一起研究,发展成看相、算命等等,都属于星象学——抽象的星象,所以过去的历史文化上,对看相算命的人,都称他们为“星象家”。这就说明看相算命的原理必须要从星象来的。现在美国有一门星象学,也是新兴的学术,有七八个大学开了算命看相的课,正式研究全世界各国的看相算命方法,现在虽还没有构成学位的系统,但已网罗了各国懂这一套的人开始任教。易经中的《河图》、《洛书》,就是我国古代简化的、归纳性的星象图,这只是假设。如果从这个方向去发掘,当可发掘出很多的道理,在我国《易经》的象数方面,把这一套归纳出来,说法就不同了,是非常玄妙的,可是这些玄妙的方法产生了很多东西。譬如《河图》下面的一个白点,叫作“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对方(上面)“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左边为“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右边为“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在中央为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一般人只知道如此背诵,到底什么道理则不知道。事实上研究哲学或者研究科学,问题可拓展到很多个方面。以下将举两个例子。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全世界的文化,除了宗教以外,讲宇宙的开始,不外乎一派是唯心的,一派是唯物的。唯物思想认为地球的形成,宇宙的开始,第一个原素是水。后来的地质学家,完全站在科学物理的立场,认为地球的形成,最初在太空中如一团泥浆旋转,经过几百亿万年的不断旋转以后,渐渐凝结起来了,成为地球。在中国的哲学中、科学中,《易经》里则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同样的道理,水是第一个原素,等到形成了地球以后,所谓地六成之,这是中国思想。在春秋以前,讲究时间与空间,这又与西方不同,当时西方讲四方,印度讲十方为空间的方位。由庄子提出来,中国人在春秋以前讲六合,讲六合空间,包括东南西北四方和上下,了解了这些以后,就知道《河图》、《洛书》,不是随便乱说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并不是迷信的话,而是说宇宙形成的第一个原素是水,构成了地球以后,再有四方上下六合来形成,但这是从推论来的,还不是科学的。讲到中国的科学,多在过去道家的传统思想里,大家都知道牛顿发现了地心吸力以后,世界的科学有一个转变,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以后,对于牛顿的定理又要推翻或修正,又产生了现代的科学,所以人可以到太空去,但牛顿的地心吸力的定理还同样适用。其实每一个星球的本身,都有它的引力,都在那里转,但问题在于太空中有这么许多星球,为什么不会相撞呢?舞台上表演特技,抛掷许多球不会碰撞,是因为时间、速度控制得好,位置摆得好,用力适当得好,可是太空的星球有谁在抛掷它们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没有找到,全世界人类正在找,我们把这些资料汇集起来,再研究《河图》、《洛书》,就知道它们本身对于现代天文学是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这图案下面两点是偶数,黑点表示是阴性的,阴的东西是构成物质以后,阳的是在没有构成物质以前,等于现代科学名词中的“能”,有作用,但是看不见的,以哲学而言能是抽象的,在这里的代号就是白点,是奇数的。地二生火,古代亦可解释为地下有火,所以有火山爆发,由地下生出火来,因此叫作“地二生火”,这种解释似是而非,是前一个时期的知识范围所能作的解释。事实上“地二生火”是说地球形成以后,它的转动摩擦,发生了电能,然后“天七成之”,这个是因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与北斗七星,所谓大熊星座有连带关系。我们中国讲天文地理,离不开北斗七星,古人认为这是皇帝的星座。我们不必看得那么神秘,这有另外一套道理,同中国的政治哲学思想、科学、天文,样样都有关联。
易经在古代天文学中的应用举例
唐代,用历法去附会易数的是一行。一行把自己的历法命名为“大衍历”,意思是说,他的数据是据《周易》的“大衍之数’推出来的。
《新唐书·历志》全文刊载了关于一行历法的《大衍历议》。其第一节为《历本议》,即论历法根本:
《易经》:“天数
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天数始于一,地数始于二,合三始以位刚柔。天数终于九,地数终于十,合二终以纪闰余。天数中于五,地数中于六,合二中以通律历。
天数为1、3,5、7、9。1为始,9为终;5在中间,叫天之中数。同样,地数2为始,10为终,6为地之中数。
易数而外,一行又把五行数融合进来:
自五以降,为五行生数,自六以往,为五材成数。
所谓“自五以降”,即自5以下:1、2、3、4,5,叫五行生数;“自六以往”,即6以上:6、7、8、9、10,为五行成数。一行说;大衍历的许多数据,就是从这些数中推出来的。
大衍历“通法”是3040。通法即三统历的日法。一行说,它是通过推大衍数得来的:
一行是唐朝高僧,是历代文人评价甚高的天文大师。可见易经对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影响之深。
易经在现代天文学中的应用举例
有一些天文学家认为,天王星运动中不合规律的现仍有一小部分不能用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影响来解释,因此他们认为,在冥王星轨道外还应当有一颗“超冥星”的存在。据此线索,一些天文学工作者开始了艰苦的寻找“超冥星”的工作。作为旅法学者的刘子华先生认为可以从易经中达到启发,中国古老的《周易》是究天人之际的学问,《说卦传》也说乾为天、坤为地、离为日、坎为月,说明八卦必与中国古人对太阳系以及宇宙的认识相关,因此他决定用八卦学理来推证太阳系第10颗行星的有无。
1939年,刘子华完成了《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一——颗新行星的预测》博士论文。在该文中,刘子华先生预测太阳系第10颗行星“木王星”不仅存在,而且计算出其轨道速度为2公里/秒,密度为0.424克/立方厘米,对日距离为74亿公里,运行周期817年。1940年,刘子华在巴黎大学通过了论文答辩,受到一些西方学者的赞赏。刘子华先生的研究虽然其论证牵强附会和疏漏之处甚多。但也不失为现代天文学与《易经》结合进行学术研究的一个有益尝试。
参考:
《周易》
盛灵子《一个修行者眼中的易》
南怀瑾《纳甲易数与星象天文》
二.建议
1.建议老师多一点跟学生的互动,增加双向沟通。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2.建议老师在课堂上增加有趣的体验,例如电影视频等等,让学生增加兴趣。3.可以讲讲一些历史上易经演算成功应用到现实中的有趣例子,比如诸葛亮,刘伯温等的故事,以提高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