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寒假大学生读书报告(推荐)
寒假大学生读书报告5篇
篇一:大学生寒假读书报告
读《二十世纪伊朗史》有感
一、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冀开运,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教授,西南大学含弘学院第一届专家指
导小组成员、吴宓班学生导师, 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史专业中东史研究方向和
民族学专业中外民族问题比较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
理事。
1966年4月17日生于陕西洛南县,1987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外语系,获文学学
士学位,先在延安大学外语系任教五年,期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翻译协会,并担任外
语系工会主席和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主讲过大学英语的所有课程。
2000年7月至今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讲“世界现代史”、“中东国际关系”和英语,为世界史研究生主讲“中东历史与文化”、“中国与海湾各国关系”和“国际关系理论”,为全
校大学生开设文化素质选修课“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2004年8月-2005年6月在伊朗德黑兰大学作访问学者,前后6次接受伊朗电台、电视
台的国际问题研究专题采访,为德黑兰大学作两次有关中伊关系的学术报告。先后发表四十
五篇论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办的核心期刊《世界民族》和《西亚非洲》上发表十篇
论文,主持并完成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球化与伊朗现代化》(2001年国际政治)
和《伊朗的政治与宗教关系研究》(2006年国际政治),2007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伊朗
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研究》和国务院侨办项目《中东华人华侨研究》;2004年主研国家社科基
金项目《新时期中国伊朗关系研究》;出版译著二部:《跨越中国》(1992年陕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中国与阿拉伯半岛和海湾国家关系》(2008年北京线装书局);出版专著五部:《中
东国家通史·伊朗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二十世纪伊朗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 年)、《二十世纪约旦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约旦史》(台湾三民书局,2004年)、《伊朗与美国关系研究》(时事出版社,2006年);参编专著《惊涛拍岸——现代化的源与流》。摘要《二十世纪伊朗史》可以说是对伊朗历史的一本浓缩的精华,本书语言简明扼要、逻辑
性强、条理清晰,对于初步研究伊朗历史的学生来说,是一部能够快速入门的上佳作品。本
书虽然不到三百页,但是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二十世纪伊朗发生的重大事件、革命、以 及整个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对伊朗的影响,记录之全、分析之透彻、不得不让人钦佩。
总而言之,本书是一部快速了解伊朗近现代史的经典之作,值得广大读者反复拜读。本人在
仔细阅读两遍之后,有了一些感触,但限于自身水平有限,语言不对之处,还希望老师和同
学指正。
第一章 古代和近代的伊朗伊朗的近代化是从1800年开始,最初是伊朗与西方国家互访,使得伊朗的最高统治者们
认识到了西方的军事、科技水平是多么的强大,因此在国内开始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当然,伊朗当时是一个十分弱小的国家,不能捍卫主权领土完整(两次伊俄战争伊朗完败)、在开始
现代化的最初道路上过分依赖西方列强,这也注定了后来伊朗这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坎
坷、必然的造成了伊朗在近代历史上长期落后西方国家,这一点与近代的中国颇为相似。
巴布教徒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伊朗近代史上唯一的一次农民起义,带有鲜明的伊朗传统
文化特点,同时也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虽然这次起义最终以失败
告终,但其打击了恺加王朝的反动统治,推动了伊朗的现代化进步。本书第一章尤为重要,后来伊朗出现的很多历史事件都可以从本章中找出历史原因,比如西方与伊朗的关系。
第二章 伊朗立宪革命立宪革命之前,伊朗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以英、俄为代
表的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伊朗、掠夺伊朗的石油、武力镇压反抗人民、控制海关税收。在这种
环境下,再加山1903—1904年的饥荒、受1905俄国革命的影响,群众的斗争觉悟大大提高。
起义、游行示威、群众与警察的冲突继而导致了流血事件的发生,在内部证据不稳、国家处
于生死存亡关头的时候,国王发布命令实行宪法,就有了这次立宪革命。选举议员、召开会
议,制定宪法都是手段,随着恺加王朝的卷土重来、俄国对德黑兰的武装干涉,立宪革命宣
告失败。
1905-1911年的伊朗立宪革命从本质上说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标志着
伊朗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时代。这次革命打击了恺加王朝的君主政体和封建专制
制度,加速了恺加王朝的灭亡,在亚洲各国中首次成立了长期存在的议会。此外,值得注意
的是这次革命是伊朗历史上第一次深刻的文化思想解放运动。西方的宪政思想第一次在伊朗
得到了传播,思想上的震动,超 越了立宪革命的本身意义,也是伊朗在政治发展历程中不断向前的一种推动力。独裁与
专制,自从经历了这次革命之后,其在伊朗的历史舞台上慢慢的开始走“下坡路”了。
第三章 礼萨.汗的现代化改革
礼萨.汗的现代化改革是伴随着其建立巴列维王朝后开始的,我个人认为,这与他本人的
成长经历有关。他改革的主要措施有:1,收回国家主权,全面坚决地维护国家权益;2,巩
固中央集权制和国家统一,镇压民族分裂主义,强迫游牧部落过定居生活;3,大力发展现代
经济;4,进行世俗化的社会改革。5,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建立新的民族
认同价值体系。毫无疑问,礼萨.汗的改革顺应了伊朗历史的发展潮流,这些改革,即使是放
在当今社会,也不过时。它使伊朗在一程度上结束了近代史上丧权辱国、灾难深重的悲剧,启动和促进了伊朗追求富国强兵的现代化建设。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伊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伊朗无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在德黑兰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为苏德战场开辟运输通道,等等。伊朗在这一时期也使世界上各个列强认识到了伊朗对于国
际社会的重要性。尽管如此,伊朗当时还在国际舞台上没有话语权,礼萨.汗在国内还是大力
的发展经济,本书对这一部分历史叙述较少。
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伊朗
战后的伊朗经历了外国军队的撤离和国家的重新统一,在美国等大国插手的情况下,伊
朗与苏联经过反复的谈判,终于使苏军在1946年全部撤出伊朗。战后,巴列维国王进行了修
宪,为了巩固自己的王权,巴列维在宪法修正案中加强了国王的权利。经济上,巴列维提出
了著名的“七年发展计划”,体现了国王想要把伊朗发展成世界强国的决心。这个发展计划是
振奋人心的,但由于石油资源仍然被西方国家控制,所以计划没有成功。随后,伊朗开始了
石油国有化运动,石油国有化运动让伊朗的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强、各个阶层团结起来,一致
要求收回伊朗的石油主权。但由于西方操作油价,造成伊朗石油收入急剧减少,伊朗被西方
所孤立,摩萨台也被捕入狱。此时的伊朗想完全摆脱西方的控制,还是天方夜谭。
读后感 本书共分为十一个章节,限于篇幅,我不一一展开论述。在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之后,发生了白色革命、伊斯兰革命等重大事件,随着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时代的到来,再
到后来的两伊战争,九十年代的伊朗对外关系等等。伊朗这个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文明古国,正在艰难的向前迈进。联想到今天,伊朗深受核危机的困扰,国际社会对伊朗的排斥、美国
等西方大国的敌视,加上阿拉伯世界如今的混乱局面,伊朗真的是到了要生死存亡的时刻。从当今的中东格局来看,以色列应该是中东地区对伊朗的最大威胁,而以沙特为首的海
合会成员国对伊朗的戒备,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冲突,都让伊朗感觉到
特别棘手。我个人认为,当前的伊朗,必须首先解决好阿拉伯世界的“内部问题”,可以 尝试将宗教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暂时搁置、从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国际关系、国际战略、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联合海合会成员,取得阿拉伯世界的信任。对外争取俄罗斯、中国等
周边大国的支持。在核问题上,加强与联合国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不要回避与西方对话,要
充分利用世界各大主流媒体的力量,向世界证明伊朗不是另一个伊拉克,不给美国攻打伊朗
的借口。
二十世纪的伊朗史,是一本伊朗人民的血泪史、也是有强国梦的几代伊朗人的奋斗史,事实证明,伊朗这个国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在科技、军事、经济、文化领域成为中
东地区的大国,承担起处理中东国际事务的能力。我也希望伊朗这个国家,能够打破外界对
其封闭的印象,提高妇女的地位,更加透明,继续谱写伊朗民族光辉的历史!篇二:2011学
院寒假读书报告2011学院寒假读书报告
孙增森1403班
一、书名:《平凡的世界》
二、作者:路遥
三、出版社:2012年3月第二版/北京市/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四、内容大意:
全书共三部,以中国文革末期到改革开放之初的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为时间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全景式展现了
当代城乡社会生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社会的巨大变革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普通人在历史
大变革时代所走过的艰辛坎坷的道路。第一部:
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同好友金波一起到原西县高中读书,在那段青年时光孙少平与
金波是共患难的好朋友;他贫困,自卑,但是热爱读书;后对家境同样窘迫的郝红梅产生情
愫,在被同学侯玉英发现并当众说破后,两人陷入尴尬,关系渐变恶劣,后来郝红梅出于现
实考虑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在一场大雨中,少平不计前嫌,冒着生命危险跳入洪水中
救了侯玉英。临近毕业前夕,郝红梅由于虚荣心作祟,去门市部偷手帕送同学,被当场抓住,少平前往搭救,保护了郝红梅。少平的哥哥少安为了帮助父亲撑起这个家,初中毕业就辍学
回家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的女儿——县城教师田润叶青梅竹马。少安和润叶互有爱慕
之心,但是迫于现实少安一直回避着润叶的吐露感情,并且润叶的父亲也极力阻挠。经过痛
苦的煎熬,迫于现实,少安到柳林与善良的秀莲相亲并结了婚,润叶也只得含泪被迫与二婶 介绍的一直对她死缠烂打的李向前结婚。这时农民的生活非常困难,又遇上了大旱灾,面对
上游把河水据为己有,田福堂为了加强自己的威信,连夜组织偷挖河坝从上游偷水,不料竟
出了人命。为了在“农业学大寨”中干出一番事业,他好大喜功炸山淤塞河道修田叫人搬家
弄得天怒人怨,最终劳民伤财的计划还是失败。生活的航道已改变方向。第二部:
1979年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虽然改革阻力重重但历史的车轮已经不可能再沿着以前的老路走下去了;乡土强人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因为这会影响他在村中的地位,孙少安却敢为天下先领导生产队实行,接着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少安又在初中同学的介绍
下进城拉砖,用赚来的钱开窑烧砖,在全家的辛苦劳作下,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青春
的信念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衣食无着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会,一直与他相互爱慕的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当了记者,在最
后一次见面后,他们相约:若相爱,两年后再相会。润叶离开她不爱的丈夫到外地工作,痴
情的丈夫心情苦闷酒后开车致残,润叶怀深深内疚回到丈夫身边,最终过上幸福生活。她的
弟弟润生也长成大人,他在与命运坎坷的郝红梅邂逅,两人相互爱慕,顶住父母和世俗的压
力结为夫妻。往日主宰全村命运的乡土强人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
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十分窘迫。
第三部:
1982年孙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学习技术,从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煤矿工人。可
是,就在孙少平与田晓霞产生强烈感情时,田晓霞却因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被洪水夺取
生命,后来晓霞的父亲给孙少平发了封电报,少平伤心欲绝。少安的砖窑在他的努力下也取
得不错的效益,他决定贷款购置机器制砖,不料被根本不懂技术的技师蒙骗,砖窑蒙受很大
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通过几番不懈努力,终于干出一番事业。不料,秀莲在陪伴着这个贫穷的家庭走过数个坎坷,生活开始美满时,确诊肺癌。润叶生活幸福,她最终爱上向前,给他生了个胖儿子,润生和红梅的婚事也终于得到了父母的同意,并添了
可爱的女儿。27岁的少平在一次生产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英俊面容尽毁,却遇少
时玩伴金秀的表白,少平为她的前途与自己的感情选择拒绝;他们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
从医院出来,面对现实,又满怀信心地回到矿山继续他的工作和事业,迎接他新的生活与挑 战。
五、读后心得:
路遥出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石咀驿乡王家堡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当代著名的农村
作家,42岁英年早逝,但这并不妨碍他给中国以及全世界留下一笔又一笔精神财富。其中耀
眼璀璨的莫过于《平凡的世界》。莫扎特是我喜欢的音乐家,路遥是我喜欢的作家,他们的英
年早逝曾让我年轻的心喟叹神伤。现在想来,病魔或许可以夺走他们的生命,但天地间毕竟
留下了他们的声音。
《平凡的世界》是用温暖的现实主义风格来歌颂普通人的文学作品。作品的主人公孙少
平、孙少安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年轻人,但他们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
孙少平在贫穷中甚至是饥饿克服重重困难在高中继续着学业,他衣着破烂,每餐只能吃
高粱面的窝头而且只能吃两个,书中介绍过去地主都不用高粱喂养牲口,因为高粱是最没有
营养的粮食。并且在文革那个乱七八糟的年代,学校并不能给孙少平足够的空间学习现代化
的文化知识,但是少平还是通过不断地想方设法地阅读大量的书籍了解外边的世界,即使饥
肠辘辘,也要去借书来读。在那个学习是学生副业的年代,他通过另一种方式让自己的学生
时代没有白费,读书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而且书中的人物的事迹、精神给了他探索未知世
界的精神力量,或许这就是读书的价值,读书对青少年的价值。在当今中国高校学习越来越
功利化,不能在短期产生价值的学问、研究被轻视,读书在这种氛围中,也被高校及大学生
所轻视。诚然读书的价值在短期不能得到体现,但是读书在构建青年人的知识体系,提高国
人的人文素养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人的心灵和肉体总需要一个在路上,肉体在路上是去远行,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走向外边的世界;心灵在路上是不停地阅读书籍。孙少平在不断地进行心灵旅行的同时,肉体上也渴望出走。通过读书他的精神在广大的
天地间畅游,他不仅了解到除去他长大的双水村外边还有更广阔的世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
他的男性尊严开始觉醒。离开家后他饱尝生活的艰辛和人情冷暖。他干过背石头的小工,第
一天上工,后背就被石头磨得血肉模糊,手上更是有数不清的伤口?? 这一切都不能阻止他对
外面生活的热情。他的这种精神、这种热情与西方人受信仰(基督教)的指引进行十字军东
征、发现新大陆的大航海活动的精神支撑是何等相似。可见中国也有人文主义精神的种子甚
至已经长出萌芽,但是中国缺乏其长成参天大树的土壤,在孙少平出走之前代表传统家庭道
德的父亲和哥哥反对他的离开。《狼图腾》一书中对国人这种怯于探索、不敢冲出围栏去打拼,曾经做过痛心疾首的批判。该书中也曾提到农耕文明高度稳定的家庭、家族、村舍依附,不
仅捆绑了国人的肉体也窒息了国人的精神。因此在探索创新为王的近现代中华落伍了。篇三:
寒假读书报告寒假读书报告
大外部
王建中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结晶,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好读书,更是人类进步的体
现。阅读带给读者的愉悦,是什么都不能替代的。而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读《外语教师写作
技能发展》这本书,更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造就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的必
要因素。
《外语教师写作技能发展》这本书共分章,分别从教学原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等
方面论述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
第一章:对学习写作的亲身经历的反思英语学习过程中,写作一直是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中国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一些普
遍问题,比如结构组织混乱、缺乏呼应连贯、不善表达自己的想法、欠缺有效的写作策略。在教学方面,大部分英语教师仍然在单纯的运用成果写作教学法,这种传统的写作教学
法使学生的作文作为“一次性成果”交给老师,学生的写作方法与策略没有得到有效指导。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首先要强调不仅要完成最终的写作任务,更要认识到写作是
一个认识、思考、创作、修改的循环过程,是要更好的交流和表达思想要不断的重读、思考、修改,才能做到语义连贯、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大部分学生虽然记住了大量的单词和语法,甚至还背诵了不少范文,但写作时仍然语病百出、词不达意,主要表现为遣词造句不符合英语习惯,词汇
使用不恰当。“i am agree you.” “most of the people against the plan.”;中式英
文层出不穷:“we will hard to understand our class.” “we can ask the teacher where we don’t very understand easy.”;词义混乱:“it likes the situation how we learn to speak chinese.”毫无章法:“teach in english is better” our ability of english can’t improve well.”词语搭配不当或固定搭配的误用:“talk english in our class” so they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learn english.” we need time to adapt it.” 英语过程写作法中要注意衔接词使用策略——避免逻辑思维混乱。写作评价标准中就有
一方面是“结构和连贯性”,而且在其后提供的五档作文分类标准中,皆对“连接手段”或“衔
接手段”分别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来看,汉语重视意合,英语重
视形合,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来比作英语句子,因此,英语句子是由不可或缺的各种连接词
衔接而成。而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文章结构松散、条理不清,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
乏恰当的衔接手段。很多教师由于知道衔接语的重要作用,所以往往都会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多
用甚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他们罗列出来的衔接语。如,举列类:for example,that is,such as;解释类:as a result,for one thing;总结类:in a word ,all in all,on the whole等分成 八、九类让学生硬背下来,这就很容易导致滥用和不当使用的现象。例如:as we all know,everybody knows the 学生书面表达思维僵化表现在语言单
一、缺少灵活性和思想内容贫乏。学生写作文是就
是把给的提示词逐字逐词翻译了一遍,根本不懂得创新。如,“英语氛围不浓??”:we could feel the english atmosphere very much,而不会从气氛浓就是为了习得语言这一角度去思
考:to acquire this language,a pure english atmosphere is of vital importance.如果
没有提示词的开放性作文或是需要发表自己看法时,绝大多数学生表达起来更僵硬。
这
些问题恰恰体现了写作教学由结果教学法向过程教学法转变的必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每个
写作练习阶段,发现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整个写作过程的学习,是整个课堂教学
处于合作的氛围之中。
第二章:兼顾不同学生的写作过程 篇二:寒假读书报告
寒假读书报告
大外部
王建中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结晶,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好读书,更是人类进步的体现。阅读带给读者的愉悦,是什么都不能替代的。而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读《外语教师写作技能发展》这本书,更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造就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的必要因素。
《外语教师写作技能发展》这本书共分章,分别从教学原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等方面论述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
第一章:对学习写作的亲身经历的反思
英语学习过程中,写作一直是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中国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问题,比如结构组织混乱、缺乏呼应连贯、不善表达自己的想法、欠缺有效的写作策略。
在教学方面,大部分英语教师仍然在单纯的运用成果写作教学法,这种传统的写作教学法使学生的作文作为“一次性成果”交给老师,学生的写作方法与策略没有得到有效指导。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首先要强调不仅要完成最终的写作任务,更要认识到写作是一个认识、思考、创作、修改的循环过程,是要更好的交流和表达思想要不断的重读、思考、修改,才能做到语义连贯、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大部分学生虽然记住了大量的单词和语法,甚至还背诵了 不少范文,但写作时仍然语病百出、词不达意,主要表现为遣词造句不符合英语习惯,词汇使用不恰当。“I am agree you.” “Most of the people against the plan.”;中式英文层出不穷:“We will hard to understand our class.” “We can ask the teacher where we don’t very understand easy.”;词义混乱:“It likes the situation how we learn to speak Chinese.”毫无章法:“Teach in English is better” Our ability of English can’t improve well.”词语搭配不当或固定搭配的误用:“talk English in our class” so they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learn English.” We need time to adapt it.”
英语过程写作法中要注意衔接词使用策略——避免逻辑思维混乱。写作评价标准中就有一方面是“结构和连贯性”,而且在其后提供的五档作文分类标准中,皆对“连接手段”或“衔接手段”分别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来看,汉语重视意合,英语重视形合,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来比作英语句子,因此,英语句子是由不可或缺的各种连接词衔接而成。而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文章结构松散、条理不清,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恰当的衔接手段。很多教师由于知道衔接语的重要作用,所以往往都会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多用甚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他们罗列出来的衔接语。如,举列类:for example,that is,such as;解释类:as a result,for one thing;总结类:in a word ,all in all,on the whole等分成八、九类让学生硬背下来,这就很容易导致滥用和不当使用的现象。例如:As we all know,everybody knows the mastery of a language doesn’t just mean the ability to write and read.(滥用);However,on the other hand,there are some disadvantages with this teaching method.(滥用);Except(In addition to),comparing to Chinese,we can find the difference about culture and custom between them.(不当)学生书面表达思维僵化表现在语言单
一、缺少灵活性和思想内容贫乏。学生写作文是就是把给的提示词逐字逐词翻译了一遍,根本不懂得创新。如“,英语氛围不浓„„”:We could feel the English atmosphere very much,而不会从气氛浓就是为了习得语言这一角度去思考:To acquire this language,a pure English atmosphere is of vital importance.如果没有提示词的开放性作文或是需要发表自己看法时,绝大多数学生表达起来更僵硬。
这些问题恰恰体现了写作教学由结果教学法向过程教学法转变的必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每个写作练习阶段,发现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整个写作过程的学习,是整个课堂教学处于合作的氛围之中。
第二章:兼顾不同学生的写作过程
从写作批改情况来看,想拿写好作文,就需要兼顾内容和形式。形式的东西好补,各类书籍都有这种写作套话大全,各种体例的应有尽有。但是作文要写出深度,内容丰富,非得下苦工夫不可,这就需要从教学中找出路。广外王初明教授提出了一种以写的方式促进外语学习的方法,王教授的“写长法”的初衷是为了
提高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我们要兼顾听、说、读、写、译。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以听导写—— 以读促写— — 以说带写——侧重写作”的思路,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写作教学模式,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是一个丰富学生思想,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园地。
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输入有关语言运用规则及表达,可以促使其语言知识的内化,提高写作输出的质量。这种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语篇构建知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此同时,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同主题的优美中文散文或短篇小说,并给出相应的英文翻译。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一些中国化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没准就是学生心里想表达的东西),被用地道的英文翻译出来,他们是可以借鉴这些英文的。这种举措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入,也在无意中锻炼了学生的翻译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在输出阶段,我们要求先以说带写。以说带写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预写阶段的障碍,每布置一个写作题目,我们便组织学生围绕主题分组讨论,深入挖掘写作内容,相互启发,开拓思路,集思广益。最后过渡到更高层面的输出——写作。经过这么一系列的准备,学生就不会再感到无米下锅了,形式和内容都有了,一篇高质量的作文是可以有保障的。
教学目标应体现差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无论对于
哪一层次学生,为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但同时又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有的教师虽然注意到了学生差异,比如,在对待差生时,老师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的层面上,没有对这些差生进行思维要求或训练。他们对这些差生要求往往是:只记住单词就可以了,在阅读中知其意,能基本弄懂文章意义就足够了。老师并不要求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单词的意义以及理解文章深层含义,完全没有挖掘他们的潜力和着眼他们的发展。再如,对待班上那些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意志力不强的学生,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也有适合他们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因此,要充分了解大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差异教学的目标,让差异教学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本章节最后一部分介绍了KimMarie Cole 教学实践案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第三章:通过学术写作实现读写结合
本章节主要探讨学术写作中阅读所扮演的角色。由于教育体制的差别,中国学生进行学术写作的机会比较少,但是同其他写作一样,学生的阅读还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原始语言和写作范文,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往往能有新的认识和想法,同时学生讨论、自评、互评很容易操作,实际教学中可供参考。
英语作文教学一直是个难题。因为班级学生人数太多,课时 篇三:寒假读书报告
书目信息:《科学究竟是什么》
作者:A.F.查尔莫斯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读书报告人:22130734 赵邢翔
作者简介: 《科学究竟是什么(第3版)》是英国著名学者A.F.查尔默斯论述当代科学哲学的代表作。提起查尔默斯,相信许多读者对他的名字并不陌生。1982年,他这部著作第一版的中文版首次在我国出版,是当时国内最早全面而系统地介绍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各流派的重要著作,它对科学哲学在学术复兴后的中国的传播、对我国科学哲学人才的培养以及学术研究的开展,都起到过重要的作用,有不少人正是读着《科学究竟是什么(第3版)》走人科学哲学的殿堂的。
本书目录:第一章 科学是从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知识
第二章 作为实践介入的观察
第三章 实验
第四章 从事实中推导出理论
第五章 介绍否证主义
第六章 精致否证主义,新颖的预见和科学的成长
第七章 否证主义的局限性
第八章 作为结构的理论
读书报告: 在现代文明中,科学深刻的影响着当今社会,大到国家的发展,小到个人的日常生活,都越来越离不开科学,科学获得了空前崇高的地位和无与伦比的权威。但是对于什么是科学,人们未必说的清楚。这个问题不仅让一般人感到困惑,而且对于学界来说也是一个难题。哲学家试图找出答案,结果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仅《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就给出了多种回答,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代表了科学哲学研究现状。
关于科学的内涵
查尔默斯在回答科学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时,介绍了20世纪比较有代表性的科学哲学家的科学思想,总共约八大流派,它们是逻辑经验主义流派、否证主义流派、范式流派、无政府主义流派、贝叶斯流派、方法论流派、新实验主义流派和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流派等。这八种流派的学者都从自己对科学的理解与把握,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什么是科学这样一个命题的解读,可谓是各具千秋。
逻辑经验主义流派认为科学是从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知识。这是一种常识科学观,这种科学观强调主动实践和科学实验的重要性,运用的方法主要是归纳推理。否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是可否正的;科学理论是推测性的和暂时的猜想和猜测,是通过试错、猜想和反驳向前发展的,科学不涉及归纳推理。范式流派是一种结构理论,认为科学是一种理论框架,科学研究和论证是在这些框架中进行的,强调科学进步的革命性,也就是一种理论结构代替另一种理论结构,强调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学特征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为结构理论的发展,拉卡托斯用研究纲领的概念取代了库恩的范式,这种纲领实际上是一种方法论科学。无政府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需要充分的个人自由,不受任何约束。方法论流派认为科学就是遵循一种不断变革的方法进行的一种研究。贝叶斯流派因贝叶斯概率定理而得名,贝叶斯定理是一种根据新的证据来描述概率将如何变化的定理。新实验主义流派寻求从实验而非从观察中为科学寻找一个相对可靠的基础,认为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可以不依赖大规模和高层次的理论,试图把实验知识与理论知识区分开,认为科学进步就是实验知识的积累。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流派的关键分歧在于是否应该不加限制的把科学理论理解为真理的候选者。以上是20世纪八个主要科学哲学流派的学术主张,同时关于科学是什么的哲学解读现状也基本明晰了。仔细思考之余,会发现各个学术流派的 主张并不是那么完美,而是存在着很多疑点的。
读完查尔默斯的《科学究竟什么》之后,发现“什么是科学”这样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并没有确切的答案,甚至可以说没有答案,难怪查尔默斯在文章结语时提到,令他担忧的是本书的回答是否构成了本书标题——科学究竟什么的答案。尽管没有定论,关于什么是科学这样一个命题,还是有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一)科学是没有统一概念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很难把握客观世界的,我们只能是用语言进行描述客观对象,进而达到交流的目的,仅仅是一种交流符号而已,就像“猪”这个词,人类创字之初让它代指猪这样一种动物,若让它代指狗这样一种动物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只是为了达到人类交流的目的而已。同样什么是科学这样一个概念用词也是这样的,没有什么普遍必然的理论主张可以代指人类的整个科学,科学也仅仅是一种交流符号而已,只不过是区别与非科学的名词而已,方便人类区别科学与非科学,达到知识交流的目的而已。科学本身的内容就是包罗万象的,科学一词怎么可能包括了所有的科学内容呢,况且人类认识科学的方法和工具都是有限的,包括人类自身的思维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科学究竟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本身就是没有固定答案的。
(二)科学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上,科学哲学很难形成关于科学的一个普遍的统一的主张,甚至是多余的!查尔默斯多次重申:不存在这样一种关于科学和科学方法的普遍主张,它适用于所有科学和科学发展的所有历史阶段。不过作者认为,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科学进行表征是可能的和有意义的,他在本书中就试图对从17世纪科学革命时代到现代的物理学进行表征。也就是说,虽然哲学家不能提供一个关于科学的普遍说明,但科学哲学家的观点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在推动科学进步方面,科学家们通常是很出色的,但在阐明那种进步由什么构成方面,他们并不是特别出色,阐述科学的本质和地位的工作仍要留给哲学家来完成。事实上,在我看来,没有科学哲学,科学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影响,没有从事科学一线工作的哲学家,怎么来完成上述任务呢,很值得怀疑。
(三)科学内涵是广泛统一的。关于什么是科学,尽管没有形而上学的普遍主张,但是还是可以对什么是科学进行一些界定的。实际上科学就是一种真理性的认识,是一种有着自己历史发展逻辑的知识体系,尽管这种体系是一种接近客观实在的认识,但是目前为止,人类关于世界的认识,也只有这种科学认识是科学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趋于真理性的认识,是需要一种方法、一种精神、一种思想和一种能力的,尽管这些方法、精神、思想和能力与科学认识是有区别的,但是当人类为了获得科学知识,对方法进行变革,发现进行科学认识需要一种良好的品质和思想意识,需要一种能力时,这些认识本身也就成为了科学认识,称之为获得知识的知识,是当之无愧的。所以说科学是一种涵义广泛的认知知识体系,它包括科学知识本身,还包括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精神、思想和能力等等。
第二篇:寒假读书报告
寒假读书报告(《罗生门》)
在为期将近一个月的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好书,并观看了几部好电影。在这段时间里,我的世界观、价值观等都发生了一定变化,眼界得到了开阔,情操得到了陶冶。在这里,请允许我讲述一下我的所观所感。
我看了一本书,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芥川龙之介在日本文坛素有“鬼才”之称。他是新思潮派的主要作家,与夏目漱石、森鸥外被认为是“形成现代文学教养的基础”。他们三足而立,将日本近代文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芥川出生在山口县玖珂郡美町的士族之家,生于东京。从其父辈开始家道中落。芥川出世九个月,其母发疯后,为舅父守卫养子。他与疯母相伴十年,“一次也没有从自己的母亲那里感受到那种像母亲似的爱”(《点鬼簿》)。芥川认为他的“人生悲剧的第一幕是他们成为母子开始的”。这一境遇给他的一生投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同时芥川家世代对文学艺术怀有浓厚的兴趣,饶有江户文人的家风。尤其是养父爱玩弄南画、盆栽,俳句,江户人洒脱纤细的审美意识自然成为这一家的规范。因此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日、汉文学书籍,尤其是汉诗,喜欢南画和古董,培育了他的艺术素养和文学气质。芥川自幼养成怪异的孤独癖,但他聪颖过人,上中小学已经手不释卷地阅读马琴的《八犬传》、近松的江户小说,以及中国小说《西游记》《水浒传》《聊斋志异》等的日译本,并且开始学习俳句,与同学组织文学社团“流星社”,创办小杂志《流星》,自认编辑,以溪水、龙雨等名发表感想文、童话故事,显示了他早熟的文学才华。
一九一零年九月十九岁上,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升上第一高等学校文科,更广泛地涉猎文学和历史书籍。在校期间,由于生父家和养父家事业失败,家庭的生活重担过早地落在他的肩上。上大学翌年,他爱上了生父家的小保姆吉村千代,但芥川的初恋,遭到了养父母的反对。芥川龙之介的人生经历——母亲的发疯、父亲的事业失败和他本人的初恋失意,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极大痛苦,造成严重的神经衰弱和体力的衰弱。他感到孤独,仿佛自己是个“在孤独地狱里受苦受难的人”。
在他的一生中,芥川没有写过长篇小说,却以精悍、深刻的中短篇小说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无可争议的大师级地位。芥川的小说中很少有流露出日本传统文学中清丽、精致的小巧之美,而是篇篇直指人性深处之私,毫无渲染地展现了生活的矛盾本领。他尤其自觉地反对自然主义主张悲惨的小自我、丑陋的真和呆板的描写,认为“自然主义主张的小自我,令人不能忍受。”他留给世界文学并非肤浅的“东方风情”,而是具有普泛价值的人性思考。所以说芥川龙之介是日本的,但更是全人类的。
在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他对人性之恶的冷峻逼视,对人生之悲的冷静旁观,及时写到至善至美的人情,也没有玉润菊香的天真赞叹,而是展现这善与美发源时的偶然与荒谬,以及一种被莫名力量压抑而畸变爆发出的惨烈壮阔。在他的小说中,我可以看到饥饿逼迫下活人与死人、强者与弱者的争夺(《罗生门》);师傅为了爱面子遮羞而不惜忍受剧痛却最终弄巧成拙的愚蠢和可怜(《鼻子》);一个弱女子在空城炮火中为了挽救一只猫而宁愿献出处女贞操时微妙复杂的偶然选择(《阿富的贞操》);一个画家兼父亲面对烈火中的爱女时表现出的令人战栗的镇静和对艺术可怕的执著(《地狱变》)。
尤其是其代表作之一的《罗生门》,将现代社会的“现实场”放置在日本的历史之中,通过细致地描写主人公一名家将的心理流程,来揭示人在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和相克中所流露的不安定心绪,同时在对人的自私心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情况下,将矛盾的并存绝对化,来展现自己的理念世界,达到以冷眼的旁观者观照社会上的利己主义的目的。
以及另一篇《地狱变》,也以一种清奇诡异的手法写出了过去社会上一些诡异和黑暗的社会现象。首先,芥川并没有直接去描写社会的黑暗,而是从客观的角度描述了良秀的性格迥异和对艺术异同寻常的执著。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展开这段故事,到最后,不经让我为大公的人面兽心和虚伪以及良秀对艺术那可怕的执著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同时,芥川轻带一
笔,描写了那只也叫良秀的猴子,以禽兽的有情有义来反衬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以及古代贵族的视人命如草芥的黑暗。
还有一则小故事《杜子春》,我比较偏爱。这篇故事比较轻松和诙谐。年轻人杜子春在面对财富、成仙、永生、亲情等选择时,并没有迷失自己,坚定站在了至真至善的角度上,在多次拥有财产时,并没有贪得无厌,而是悟出了即使拥有财富,在惊声上还是很空虚的本质,以及宁可在最后关头放弃成仙的机会,也不愿对父母的痛楚视之不见置之不理,很有哲理的故事。在现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在这些看似简单的选择中迷失了自己,背叛了自己的良心,有的人对物质贪得无厌,放弃了友情、亲情、爱情:而有的人在社会的一次次磨练撞击中悟出了生命灵魂的真谛,得到了升华,灵魂的洗涤。
芥川龙之介从不在作品中做判断,无论是事实上的还是道德上的。他只把现象“原生态”地摆出来,让我们意识到这世界本质上的不可确定性,让“真实”成为一个模棱两可的概念。于是,绝代名画是否真的存在过,即使在亲见者心中也成为巨大的问号(《秋山图》);本不复杂的林中命案却因不同叙述者的矛盾供词成了用不可知的悬疑(《莽丛中》)。
从这些作品里,不难发现作者取材遍及古代至近代的各个历史时期,但作者却巧妙地用近代人的利己主义来解剖历史上的人物,对人间赋予新的解释,作为人生的观照者,他有“两个自己”,“一个是有活动能力的热情的自己,一个是有观察能力的残酷的自己”。他正是以热情与冷酷的双焦,审视不同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冷静地解释现实和人生。
他生活在“时代的不安”之下,个人接触到许多不合理的实际,自然地流露出对社会上利己主义的不满,对资本主义的现实不满,对资本主义的现实不满,感到周围的现实充满不调和。加上患上神经机能障碍症,精神和肉体都受到折磨,产生一种厌世的思想,进而对社会和人感到幻灭,认为“周围是丑恶的,自己也是丑恶的。人只为眼前这些东西而活着是痛苦的,然而人又强迫自己这么活着”。
人性正是因为在恶中透露着无奈,在善中隐藏着荒诞,在悲中张扬着崇高,在喜中孕育着短暂,所以才耐人寻味。芥川龙之介在这重重悖论间独行。每个作家的思想都具有时代的特质。它是受到个人境遇和阶级的制约的。同样每个作家的作品所表现的思想也受到时代、阶级和历史的制约。芥川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说过:我们不能超越时代。不仅如此,我们也不能超越阶级。我们的头脑里已被打上阶级的烙印。我们在各自不同的气候下、各自不同的土壤上发芽的草一样不会变化。同时我们的作品也是具备了无数条件的草的种。若从神的眼光来看我们的一篇作品,恐怕可以显示我们的全部生涯。
芥川是一个时代不安的象征,留下一个又一个斯芬克斯之谜让我们思考。同时,芥川是时代的牺牲品,他一生背负着世纪末的渊博学问,不堪忍受旧道德的重荷,在时代的黎明中倒下了。芥川龙之介不满社会对自我的重压,又无力抗争,最后企图在调和两者的矛盾中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然而最后,并没有成功,以至于他不得不在位于东京田端的书斋服致命的安眠药自杀,结束风华正茂的年轻的生命。芥川龙之介的生命的完结,也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完结。
第三篇:寒假读书报告
寒假读书报告 大外部 王建中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结晶,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好读书,更是人类进步的体现。阅读带给读者的愉悦,是什么都不能替代的。而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读《外语教师写作技能发展》这本书,更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和造就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的必要因素。
《外语教师写作技能发展》这本书共分章,分别从教学原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等方面论述了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
第一章:对学习写作的亲身经历的反思
英语学习过程中,写作一直是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中国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问题,比如结构组织混乱、缺乏呼应连贯、不善表达自己的想法、欠缺有效的写作策略。在教学方面,大部分英语教师仍然在单纯的运用成果写作教学法,这种传统的写作教学法使学生的作文作为“一次性成果”交给老师,学生的写作方法与策略没有得到有效指导。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首先要强调不仅要完成最终的写作任务,更要认识到写作是一个认识、思考、创作、修改的循环过程,是要更好的交流和表达思想要不断的重读、思考、修改,才能做到语义连贯、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大部分学生虽然记住了大量的单词和语法,甚至还背诵了不少范文,但写作时仍然语病百出、词不达意,主要表现为遣词造句不符合英语习惯,词汇使用不恰当。“I am agree you.” “Most of the people against the plan.”;中式英文层出不穷:“We will hard to understand our class.” “We can ask the teacher where we don’t very understand easy.”;词义混乱:“It likes the situation how we learn to speak Chinese.”毫无章法:“Teach in English is better” Our ability of English can’t improve well.”词语搭配不当或固定搭配的误用:“talk English in our class” so they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learn English.” We need time to adapt it.”
英语过程写作法中要注意衔接词使用策略——避免逻辑思维混乱。写作评价标准中就有一方面是“结构和连贯性”,而且在其后提供的五档作文分类标准中,皆对“连接手段”或“衔接手段”分别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来看,汉语重视意合,英语重视形合,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来比作英语句子,因此,英语句子是由不可或缺的各种连接词衔接而成。而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文章结构松散、条理不清,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恰当的衔接手段。很多教师由于知道衔接语的重要作用,所以往往都会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多用甚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他们罗列出来的衔接语。如,举列类:for example,that is,such as;解释类:as a result,for one thing;总结类:in a word ,all in all,on the whole等分成八、九类让学生硬背下来,这就很容易导致滥用和不当使用的现象。例如:As we all know,everybody knows the mastery of a language doesn’t just mean the ability to write and read.(滥用);However,on the other hand,there are some disadvantages with this teaching method.(滥用);Except(In addition to),comparing to Chinese,we can find the difference about culture and custom between them.(不当)学生书面表达思维僵化表现在语言单
一、缺少灵活性和思想内容贫乏。学生写作文是就是把给的提示词逐字逐词翻译了一遍,根本不懂得创新。如,“英语氛围不浓……”:We could feel the English atmosphere very much,而不会从气氛浓就是为了习得语言这一角度去思考:To acquire this language,a pure English atmosphere is of vital importance.如果没有提示词的开放性作文或是需要发表自己看法时,绝大多数学生表达起来更僵硬。
这些问题恰恰体现了写作教学由结果教学法向过程教学法转变的必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每个写作练习阶段,发现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整个写作过程的学习,是整个课堂教学处于合作的氛围之中。
第二章:兼顾不同学生的写作过程
从写作批改情况来看,想拿写好作文,就需要兼顾内容和形式。形式的东西好补,各类书籍都有这种写作套话大全,各种体例的应有尽有。但是作文要写出深度,内容丰富,非得下苦工夫不可,这就需要从教学中找出路。广外王初明教授提出了一种以写的方式促进外语学习的方法,王教授的“写长法”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我们要兼顾听、说、读、写、译。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以听导写—— 以读促写— — 以说带写——侧重写作”的思路,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写作教学模式,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是一个丰富学生思想,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园地。
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输入有关语言运用规则及表达,可以促使其语言知识的内化,提高写作输出的质量。这种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语篇构建知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此同时,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同主题的优美中文散文或短篇小说,并给出相应的英文翻译。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一些中国化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没准就是学生心里想表达的东西),被用地道的英文翻译出来,他们是可以借鉴这些英文的。这种举措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入,也在无意中锻炼了学生的翻译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在输出阶段,我们要求先以说带写。以说带写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预写阶段的障碍,每布置一个写作题目,我们便组织学生围绕主题分组讨论,深入挖掘写作内容,相互启发,开拓思路,集思广益。最后过渡到更高层面的输出——写作。经过这么一系列的准备,学生就不会再感到无米下锅了,形式和内容都有了,一篇高质量的作文是可以有保障的。
教学目标应体现差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无论对于哪一层次学生,为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但同时又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有的教师虽然注意到了学生差异,比如,在对待差生时,老师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识记、了解的层面上,没有对这些差生进行思维要求或训练。他们对这些差生要求往往是:只记住单词就可以了,在阅读中知其意,能基本弄懂文章意义就足够了。老师并不要求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单词的意义以及理解文章深层含义,完全没有挖掘他们的潜力和着眼他们的发展。再如,对待班上那些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意志力不强的学生,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也有适合他们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因此,要充分了解大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差异教学的目标,让差异教学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本章节最后一部分介绍了KimMarie Cole 教学实践案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第三章:通过学术写作实现读写结合
本章节主要探讨学术写作中阅读所扮演的角色。由于教育体制的差别,中国学生进行学术写作的机会比较少,但是同其他写作一样,学生的阅读还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原始语言和写作范文,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往往能有新的认识和想法,同时学生讨论、自评、互评很容易操作,实际教学中可供参考。
英语作文教学一直是个难题。因为班级学生人数太多,课时太少,教学效率很低。一些英语教师通常只注重对英语写作形式进行讲解,忽视写作的内容。书面批改只注重学生的文章定稿,教师很难了解学生是如何写成作文的。教师的评语不能向学生解释其错在何处。学生关注的是他们的分数,当他们从教师那儿拿回自己的作文本时,大多在看完分数后就将作文本丢在一旁不再问津,教师的批语被忽视,因而没有起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目的。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写作课中,讨论有助于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果学生想不起写些什么,写作前的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某些可写的主题。如果学生已有了可写的主题,而写了一半就写不下去时,进行讨论能够提出新的问题。”在写作过程中,通过讨论给学生指导要比为学生写批语更加灵活有效。它不仅可以直接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长处和弱点,而且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是通过怎样的过程完成写作的。通过讨论,教师能“介入”到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去,进行直接的交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在写作教学的讨论中,教师对讨论的目的、步骤必须心中有数,对于要讨论的问题应作好充分的准备。
同伴修改却有很多优点。同伴修改是学生写完初稿后及时进行的,学生们可以就文章的不同方面展开讨论,适时交流,提出更为具体、细致、全面的修改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从而达到在过程中受益,提高写作水平的效果。因此,同伴修改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给学生提供了作为读者和作者进行全面交流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最终会提高他们的自我检查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写作水平。但是,要想充分实现同伴互评活动的效果,要对班级进行合理的分组和足够的训练。
第四章:通过创作写作实现读写结合
创作写作是实现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文章开始提出了一个问题:问什么要写作?主要为交流感情。但是第二语言学生在创作方面由于语言障碍很难写出感人的文章教师只好点评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必须在写作训练方式上加以改进。
阅读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一部分是一篇关于父亲的记叙文,描绘父亲在一生当中遇到的一系列麻烦,但文章对每一种麻烦的描述都只是一笔带过。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些麻烦让学生展开想象,指导学生从动作、表情、心理活动或对话描写等角度进行具体描写,使学生在扩写文章的过程中练习写作。文章行文优美,句子结构富于变化,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的复习巩固阶段创设了类似的语境,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并进行重点句强化训练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改写文章。或者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及其结构的基础上,抓住原文的重点,在尊重原文大意的前提下,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对原文进行压缩和整理。阅读缩写活动也能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所设计的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能为其进行阅读缩写提供一条很好的线索。
一提到英语写作,很多学生的感觉是有话可说,却无词可写,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学过的词汇、句型、习惯表达方式都无法熟练地用在写作上,想要写的无法用英文表达,或者写出来的都是Chinglish,即中国式英语。总的来说就是不会灵活应用所学过的英语知识。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情况,本人认为要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有话能写,并且写得通顺和地道,运用改写英文材料是一个好的方法。
在改写英文材料的训练中.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一篇地道的、难度适中的材料能够使训练者很快达到训练目的。教材中的文章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难易度符合每一阶段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它是最好的改写材料。课文不但包含了学生应当掌握的英语知识,并且是用地道的英语撰写。通过改写课文既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方法,又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将之运用在“写”上面。不断的改写训练能引导学生把正确规范的课文语言在积累内存的基础上转化为自己的语言,避免写出Chinglish的文章。
第五章:通过计算机在普通英语课上指导学生写作
为了把写作课上得生动有趣,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因为多媒体信息量大,它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能较便利地展现丰富的感性材料,能开阔学生装的眼界,从不同的感官刺激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达到上好写作课的目的。
在备课中, 教师不仅要准备英语语言方面的资料, 还要设计各种各样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锻炼学生所学知识的课堂活动。而且教师必须在明确学生不同需要的前提下为他们寻找、挑选和提供不同的信息,让学生自己来重组和再造,鼓励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成为语言的探索者、实践者和再造者。
多媒体的出现为学生参加课堂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不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灵活有效的方法。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相互交流, 通过E-mail等形式与同学或老师沟通, 及时、准确地解决自己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多媒体还为学生的写作准备阶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丰富的英文杂志、报刊资源、文学故事、原版小说以及专业的论文、评述等。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相关体裁、题材和范文,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些文体、某些题目的训练,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多媒体的出现并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而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学,使英语写作课的教学更充实、更高效。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多媒体为教师准备素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利用网络,教师可以搜集许多相关的资料以及优秀的范文,然后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并运用到教学中。其次,多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和学生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写作动向,并就其出现的问题给予解答,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最后, 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教师的授课内容与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使写作课不再是枯燥的讲与练。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提到了让我们成为“研究型的教师”,这真的很值得我思考,也是一个值得我研究的课题。职业的教师必须有自己的职业领域;职业的教师,必须投入到职业的研究中去,这才是最好的出路。作为一个专业的教师,我们不仅应学会如何上课,我们更应学会如何做研究。
目前,很多老师只关注自身专业的思考,在观念与经验上有错觉。将各种问题都归根于学生,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教师职业技能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己,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只有让教师职业技能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职业,成为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一种职业。
第四篇:寒假读书报告
寒假读书报告
中国人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想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吧。
虽然以前看过,可是现在最近因为一件事触动了我,于是又把我从此书中摘录的精华拿出来看一下。
事情是这样的,同一份工作,我只是简单做完了,我的一个同事,还有表格,分类,打分,做得很细,一下让我很震惊。同样一件事,人家就做得这么全,这么细,而我就粗糙多了。
必须承认我以前,包括现在都是一个马虎的人,不注重细节,差不多就可以了,很多事想也不想就做。做事缺乏计划,规律,不大反思。
可是现在我觉得我得改一下了。不能再这样马虎了。
这当中有一句话让我很欣赏:
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深层次的修养。
是的,我想到一些往事,的确,细节真的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同样一件事,一个动作,不同修养的人做出来的完全不一样。
所以,表面看是细节,往深里看,是一个人的修养,这个修养包括对一件事的态度,思考的深度与广度,个人的修养,精神等等。
真所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把《细节决定成败》当成故事书来看了,因为汪老师数次强调:有这样一个故事。
当文中很多次提到“我曾经说过”、“我在…曾经说过”,于是又把它当笑话书看了,其实,汪老师的语录也不怎么样滴,至少到现在也只流行起来一句:细节决定成败。
我很佩服简洁先生的“大便决定生死”,当然更佩服汪老师可以堂而皇之地把“大便”放在《细节决定成败II》正文的第一页,版面我还是脸面厚呢?
于是,虽然一口气下来34万字中无数次提到其著作《营销人的自我营销》,但还是没有一点点勇气去拜读了。因为说白了,汪老师只是在学着玩“风”。
学什么风呢?
一是培训风。培训成为了公司流行病,职员多发病,网上专有人收集培训视频的,几十元买张碟关在房子里十天半月的看不完,当然,看完了你也成不了精英。
二是概念风。以前的中国人不懂得玩概念,所以很难有系统性地留传下来的东西。现在大家都精通此道了,所以一时间跑出来那么多纳米,那么多管理模式。先树起一个概念,再往里面装入规模、复制等等手段,你就不仅仅是刷墙壁了,而是一刷一片天,你想红色的、白色的、黑色的,都可以。
经营管理方面的“畅销书”之原罪,就是这两个风。
汪老师在书中把细节==>成败的重要性说得很透了,因为他既然把这个命题立起来了,不用多说,只吓一吓你就足够让你相信了:不抓细节,明天你就要破产。就像算命的心情一样,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七不出门八不归,还是躲过楣运的可能性好一些。
接下来应该是为什么细节==>成败和如何细节==>成功的研究了。当然,这是我们读者需要了解的,也是读者自已猜想可能会有的收获。不过,我们都失望了。
《细节决定成败》 减掉 有这样一个故事 减掉 重复无数次的海尔或者总理 再减掉 我曾经说过 再减掉汪老师的辉煌业绩也就等于零了。
但是。咱们写书不行看字厉害的读者还是要给自己留个后路啊,所以经常用但是 :-)
但是,我看过两册《细节决定成败》后,再联想到汪老师对其著《营销人的自我营销》好象非常重视,极力推荐,三者结合起来,难道不是汪老师的成功吗?
首先,汪老师站在市场的角度来写书。然后,汪老师看到社会对经营管理学习的弱点和必然道路,将笔锋一转,再来个川剧绝活,摇身一变,针对整个经营管理来写书;再后来呢,汪老师找到了小营销、中管理之后的大蛋糕:政府。所以在《细节决定成败II》中,汪老师全然一幅忧国忧民的、正义凛然的形象,他已进化成为智慧的精灵、精灵的化身。当然,只有这样,才好转向从政府领培训费啊!
你不得不信大便决定生死,但真正对你的经营有用的是这三个方面:战略(如果还处于小规模经营,请用计划代替之),流程和执行。
人生犹如“迷宫”,每个人都在其中寻找各自的“奶酪”——稳定的工作、身心的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甜蜜美满的爱情,或是令人充满想象的财富……
那么,你是否正在享受你的奶酪呢?
如果是的,恭喜你,你只需要阅读一下书中的小故事即可,因为它会时刻提醒你,你的奶酪是否已经变质;
如果不是,欢迎你,请你把这本书从头到尾阅读一下,希望你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尽快享受你的奶酪。
自本书出版以来,已经有众多读者从奶酪的故事中得到启发,从而改善了自己的事业、婚姻和生活,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变化总在时时发生,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思考,究竟是谁动了我的“奶酪”,我们又该如何发现新的“奶酪”?
曾经随大流读过这本书,当时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和思考。又读了一遍,感觉启发还是比较大的。书中有四个主人公:两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围绕着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食粮奶酪展开了一个小故事,其中体现出来的迥然不同的书中有四个主人公:两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围绕着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食粮奶酪展开了一个小故事,其中体现出来的迥然不同的性格和处事态度很动人。四个主人公当中,我羡慕两个小老鼠。出于动物单纯的本能使他们能及早嗅出变化的端倪并立刻采取行动。反思我们人类就像书中的两个小矮人一样,复杂的头脑所带来的复杂感情扰乱了我们的理性思维,使我们看问题的眼光变得不那么敏锐了。而每当读到小矮人哼哼时,我的心都会为之一震:面对变化的时候,先是不接受现实,然后慷慨激昂的控诉整个事件的不公平,继而用一切恶毒的语言去诅咒那些导致事情变化的黑心贼,继续审时度势,不得不继续承受失去的痛苦和挫败感。喜欢安逸舒服一成不变的环境,假想并恐惧外边各式各样的危险,拒绝一切改变并认为那是折腾,永远都希望整个世界全部来迎合自己。
反观哼哼的好朋友唧唧,最初也是和哼哼一样的思想态度,但是最终通过对自我愚蠢的嘲笑,克服了对变化的恐惧领悟到:有的事情变化了就再也回不到原来了。现实就是如此,但是,这就是生活!生活在前进,我们也该如此!面对变化,不再考虑自己会失去什么,而是会取得什么新的收获。其实心中对变化滋生的恐惧比现实的情况更麻烦。从唧唧这个小矮人的变化来看,要想改变自己就要学会嘲笑自己所做的傻事。改变自己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嘲笑自己的愚蠢,这样才能对自己的过去释然,从而迅速朝着新方向前进。
哼哼不能永远是哼哼正如他的好朋友唧唧相信哼哼一样我们也应该相信自己,我们也一定能跟随着唧唧的“路标”独自克服安逸和恐惧的心理,自己寻找前进的道路。这个过程是没有人能够代替的,必须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明白变化的好处才行,随着变化而变化并且享受变化。这有多难呢?其实并不难,哼哼唧唧,不过也就是一念之间罢了!
读完这本书很想收藏书中唧唧的“路标”,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本意,可惜一不小心洋洋洒洒一大篇,嘿嘿!!唧唧的“路标” :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奶酪越重要,你就越想留着它。如果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如果不再恐惧,你会做什么? 经常嗅一嗅奶酪,这样你才知道它是否依旧新鲜。朝着新的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新的奶酪。当你克服了恐惧,你就会感到轻松和自在!想象自己正在享受奶酪,这样可以帮助你找到新的奶酪。越快放弃旧的奶酪,你就可以越早享受新的奶酪。在迷宫中搜寻总比停留在没有奶酪的地方更有保障。抛弃旧的观念,才能找到新的奶酪。只要相信自己能够找到并且享用新的奶酪,你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及早注意细微的小变化,这会有助于你适应即将到来的大变化。奶酪墙上的话:变化总是会发生,他们总会不断拿走奶酪。预测变化,时刻做好失去奶酪的准备,密切关注变化,经常嗅一嗅奶酪,这样你才知道它是否依旧新鲜迅速适应变化越快放弃旧的奶酪,你就可以越早享受新的奶酪变化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 享受变化!
尽情享受探险的过程和新奶酪的美味!
做好迅速改变的准备,享受其中的乐趣
记住:他们总会不断拿走奶酪
第五篇:2014寒假读书报告
读《二十世纪伊朗史》有感
一、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冀开运,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教授,西南大学含弘学院第一届专家指导小组成员、吴宓班学生导师, 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史专业中东史研究方向和民族学专业中外民族问题比较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理事。
1966年4月17日生于陕西洛南县,1987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外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先在延安大学外语系任教五年,期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翻译协会,并担任外语系工会主席和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主讲过大学英语的所有课程。
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在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西亚研究所)攻读世界史专业中东史方向,师从杨群章教授,获史学硕士学位。又在西南师大历史系任教二年,主讲世界史和英语。2000年7月在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获史学博士学位,师从彭树智教授。
2000年7月至今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讲“世界现代史”、“中东国际关系”和英语,为世界史研究生主讲“中东历史与文化”、“中国与海湾各国关系”和“国际关系理论”,为全校大学生开设文化素质选修课“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
2004年8月-2005年6月在伊朗德黑兰大学作访问学者,前后6次接受伊朗电台、电视台的国际问题研究专题采访,为德黑兰大学作两次有关中伊关系的学术报告。先后发表四十五篇论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办的核心期刊《世界民族》和《西亚非洲》上发表十篇论文,主持并完成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球化与伊朗现代化》(2001年国际政治)和《伊朗的政治与宗教关系研究》(2006年国际政治),2007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伊朗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研究》和国务院侨办项目《中东华人华侨研究》;2004年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中国伊朗关系研究》;出版译著二部:《跨越中国》(1992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与阿拉伯半岛和海湾国家关系》(2008年北京线装书局);出版专著五部:《中东国家通史·伊朗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二十世纪伊朗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二十世纪约旦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约旦史》(台湾三民书局,2004年)、《伊朗与美国关系研究》(时事出版社,2006年);参编专著《惊涛拍岸——现代化的源与流》。
摘要
《二十世纪伊朗史》可以说是对伊朗历史的一本浓缩的精华,本书语言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条理清晰,对于初步研究伊朗历史的学生来说,是一部能够快速入门的上佳作品。本书虽然不到三百页,但是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二十世纪伊朗发生的重大事件、革命、以及整个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对伊朗的影响,记录之全、分析之透彻、不得不让人钦佩。总而言之,本书是一部快速了解伊朗近现代史的经典之作,值得广大读者反复拜读。本人在仔细阅读两遍之后,有了一些感触,但限于自身水平有限,语言不对之处,还希望老师和同学指正。1
第一章 古代和近代的伊朗
本章主要划分为六个小节,对伊朗这个国家的起源、伊斯兰化过程、伊朗现代化的开端、近代伊法关系、伊英关系、巴布教徒起义、以及列强在中亚、波斯湾的争夺分别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毫无疑问,伊朗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伊朗的历史是从公元前3000年胡泽斯坦地区建立的埃兰国家开始,再到公元前2000年中期的雅利安部落解体、公元前1000年初、伊朗部落已经遍布伊朗高原、中亚以及黑海北岸地区。公元前672年,伊朗人建立了第一个政权米底王国,它加速了古代伊朗各个不同民族、部落的伊斯兰过程,并产生了伊朗本土的祅教。公元前558年,阿黑门尼德王朝的波斯帝国建立,它标志着伊朗帝制从此诞生,伊朗主体民族初步形成。可见,伊朗的古代文明发展历程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的发展轨迹一样,都是由最初的部落演变成为国家,部落间的民族融合产生其主体民族。在伊朗古代史中,公元637年阿拉伯征服者打败萨珊王朝,标志着阿拉伯人对伊朗的征服完成。阿拉伯征服者为伊朗带来了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伊朗的伊斯兰化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后来的历史证明,伊朗的伊斯兰化将伊朗并入了伊斯兰世界,这一历史演变对塑造当今的中东格局显然有深远影响。
伊朗的近代化是从1800年开始,最初是伊朗与西方国家互访,使得伊朗的最高统治者们认识到了西方的军事、科技水平是多么的强大,因此在国内开始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当然,伊朗当时是一个十分弱小的国家,不能捍卫主权领土完整(两次伊俄战争伊朗完败)、在开始现代化的最初道路上过分依赖西方列强,这也注定了后来伊朗这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坎坷、必然的造成了伊朗在近代历史上长期落后西方国家,这一点与近代的中国颇为相似。
巴布教徒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伊朗近代史上唯一的一次农民起义,带有鲜明的伊朗传统文化特点,同时也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虽然这次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其打击了恺加王朝的反动统治,推动了伊朗的现代化进步。本书第一章尤为重要,后来伊朗出现的很多历史事件都可以从本章中找出历史原因,比如西方与伊朗的关系。
第二章 伊朗立宪革命
立宪革命之前,伊朗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以英、俄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伊朗、掠夺伊朗的石油、武力镇压反抗人民、控制海关税收。在这种环境下,再加山1903—1904年的饥荒、受1905俄国革命的影响,群众的斗争觉悟大大提高。起义、游行示威、群众与警察的冲突继而导致了流血事件的发生,在内部证据不稳、国家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时候,国王发布命令实行宪法,就有了这次立宪革命。选举议员、召开会议,制定宪法都是手段,随着恺加王朝的卷土重来、俄国对德黑兰的武装干涉,立宪革命宣告失败。
1905-1911年的伊朗立宪革命从本质上说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标志着伊朗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时代。这次革命打击了恺加王朝的君主政体和封建专制制度,加速了恺加王朝的灭亡,在亚洲各国中首次成立了长期存在的议会。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革命是伊朗历史上第一次深刻的文化思想解放运动。西方的宪政思想第一次在伊朗得到了传播,思想上的震动,超
越了立宪革命的本身意义,也是伊朗在政治发展历程中不断向前的一种推动力。独裁与专制,自从经历了这次革命之后,其在伊朗的历史舞台上慢慢的开始走“下坡路”了。
第三章 礼萨.汗的现代化改革
礼萨.汗的现代化改革是伴随着其建立巴列维王朝后开始的,我个人认为,这与他本人的成长经历有关。他改革的主要措施有:1,收回国家主权,全面坚决地维护国家权益;2,巩固中央集权制和国家统一,镇压民族分裂主义,强迫游牧部落过定居生活;3,大力发展现代经济;4,进行世俗化的社会改革。5,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建立新的民族认同价值体系。毫无疑问,礼萨.汗的改革顺应了伊朗历史的发展潮流,这些改革,即使是放在当今社会,也不过时。它使伊朗在一程度上结束了近代史上丧权辱国、灾难深重的悲剧,启动和促进了伊朗追求富国强兵的现代化建设。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伊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伊朗无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在德黑兰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为苏德战场开辟运输通道,等等。伊朗在这一时期也使世界上各个列强认识到了伊朗对于国际社会的重要性。尽管如此,伊朗当时还在国际舞台上没有话语权,礼萨.汗在国内还是大力的发展经济,本书对这一部分历史叙述较少。
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伊朗
战后的伊朗经历了外国军队的撤离和国家的重新统一,在美国等大国插手的情况下,伊朗与苏联经过反复的谈判,终于使苏军在1946年全部撤出伊朗。战后,巴列维国王进行了修宪,为了巩固自己的王权,巴列维在宪法修正案中加强了国王的权利。经济上,巴列维提出了著名的“七年发展计划”,体现了国王想要把伊朗发展成世界强国的决心。这个发展计划是振奋人心的,但由于石油资源仍然被西方国家控制,所以计划没有成功。随后,伊朗开始了石油国有化运动,石油国有化运动让伊朗的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强、各个阶层团结起来,一致要求收回伊朗的石油主权。但由于西方操作油价,造成伊朗石油收入急剧减少,伊朗被西方所孤立,摩萨台也被捕入狱。此时的伊朗想完全摆脱西方的控制,还是天方夜谭。
读后感
本书共分为十一个章节,限于篇幅,我不一一展开论述。在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之后,发生了白色革命、伊斯兰革命等重大事件,随着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时代的到来,再到后来的两伊战争,九十年代的伊朗对外关系等等。伊朗这个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文明古国,正在艰难的向前迈进。联想到今天,伊朗深受核危机的困扰,国际社会对伊朗的排斥、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敌视,加上阿拉伯世界如今的混乱局面,伊朗真的是到了要生死存亡的时刻。
从当今的中东格局来看,以色列应该是中东地区对伊朗的最大威胁,而以沙特为首的海合会成员国对伊朗的戒备,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冲突,都让伊朗感觉到
特别棘手。我个人认为,当前的伊朗,必须首先解决好阿拉伯世界的“内部问题”,可以尝试将宗教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暂时搁置、从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国际关系、国际战略、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联合海合会成员,取得阿拉伯世界的信任。对外争取俄罗斯、中国等周边大国的支持。在核问题上,加强与联合国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不要回避与西方对话,要充分利用世界各大主流媒体的力量,向世界证明伊朗不是另一个伊拉克,不给美国攻打伊朗的借口。
二十世纪的伊朗史,是一本伊朗人民的血泪史、也是有强国梦的几代伊朗人的奋斗史,事实证明,伊朗这个国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在科技、军事、经济、文化领域成为中东地区的大国,承担起处理中东国际事务的能力。我也希望伊朗这个国家,能够打破外界对其封闭的印象,提高妇女的地位,更加透明,继续谱写伊朗民族光辉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