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圈子文化自查
整治拉帮结派搞小圈子自查报告篇四:
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我校严格按照上级部署,立即行动并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和平时表现,在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教师中间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对照十个方面的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情况
1、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校教师思想、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决拥护党的指示,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没有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没有发表违背党中央决定的言论。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全面领会精神实质,进一步纯洁思想,严肃党性。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2、认真贯彻党的决策部署我校教师认真贯彻党的决策部署,做到令行禁止,无条件执行,在落实上不打折扣,不做选择性变通,让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自觉作党的代言人,让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3、严守党的秘密我校教师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自觉做到管住自己的口,不该说的不要说,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要去,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要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淡泊名利的节操,自觉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时时处处用一个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4、远离非法组织活动全体教师不参与非法组织活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邪教等组织的反动面目,用正确的思想和言论武装自己,发现有非法组织活动,积极向相关部门反应,同时也自觉约束好自己的家人,远离非法组织。
5、不传播政治谣言我校教师不制造、不传播政治谣言,提高思想认识,提高辨别力,在政治上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不媚俗,不从众,对事物有自己正确的判断,不散布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形象的言论,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尊敬爱戴,积极宣传其的光辉形象和先进事迹。
6、严格组织程序我校教师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办事,没有违反组织程序或超越权限,重大事项及时请示报告。凡事做到逐级上报,贯彻落实组织意图,个人意志服从组织决定,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7、全校教师紧密团结全校教师紧密团结,坦诚相待,以学校利益为重。不存在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小山头,更不存在闹无原则纠纷,恶意中伤他人的现象。同事之间互相尊重,相互团结。
8、忠诚组织我校班子成员及教师对党组织高度忠诚,听党的话,按照组织的决定办事。从不存在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的现象。注重工作落实,着意打通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9、坚持任人唯贤坚持任人唯贤,选用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不存在任人唯亲,优亲厚友。谋取非法利益的现象。学校的班子成员都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优秀教师,深得教师的拥护和支持。
二、存在问题
1、学习意识不强我校的一些教师整天忙于一些事务性工作,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不能静下心来认真系统的学习。个别教师满足于现状,进取意识不强,未能深入的研读课标、教材,对自己的教育生涯缺少长远性谋划。
2、工作标准不高个别教师工作标准不高,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工作落实不够。自我感觉良好,安于现状,沾沾自喜,这就严重制约了教师的发展和进步。
3、创新意识不强教育需要创新,特别面对当前形势,更是需要创新,要做到与时俱进。部分教师因循守旧,抱着以前的经验不放、抱残守缺,未能静下心来,阅读研究前沿理论,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缺乏创新意识。
三、改进措施
1、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每位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否则就不能很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常说要活到老,学到老,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只有静下心来学习,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当前要养成教师读书的习惯,要潜心读书,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通过举行读书沙龙、教师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促进此项活动深入开展。
2、要提高工作标准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高标准、严要求,要加大工作落实力度,明确竞争对手,将工作做到极致。要深入研究,破解工作落实中的瓶颈,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完成从教书匠到教育大师的转变。
第二篇:反对圈子文化克服好人主义自查
反对圈子文化克服好人主义自查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要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落实这个要求,对每个党员干部来说,关键是要解决“好人主义”问题。
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种种“好人主义”,确实正在影响着从严治党,正在影响着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比如:我们说要讲党性讲原则讲正气,而“好人主义”却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正气讲和气;我们说要大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而“好人主义”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我们说要弘扬正气,伸张正义,见义勇为,而“好人主义”却见义不为,见恶不愤„„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党内的“好人主义”虽然只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其恶劣影响不可低估。如任其蔓延,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从严治党必须反对好人主义。
从严治党,反对“好人主义”,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严格坚持“从严治党”方针,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向歪风邪气作坚决斗争,敢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拿出“敢于得罪人”的勇气,对各种错误思想、错误行为敢怒敢言敢抓敢管,坚决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懈的斗争,对于是非分明、一身正气的党员干部,应保护和支持,对于是非不分“善恶皆言好”,违背党的宗旨、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原则的现象和行为,要认真追查,严肃查处,该批评的批评,该处分的处分,决不姑息迁就。唯有如此,党员干部才能为匡正党风,端正民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好人主义害死人,对党的事业的危害同样不可低估。事实上,从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到党的观念淡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从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到“微腐败”“塌方式腐败”等一系列问题,都能找到领导干部明哲保身、你好我好的原因。
严管就是厚爱,问责就是警示。各级领导干部都担负着一定范围内干部的管理教育监督职责。当老好人,不愿动真碰硬严格管理;怕失选票,不敢当面锣对面鼓地严肃批评,都是不负责、不担当的行为,应当受到问责。领导干部不仅要自身干净,还要纯洁队伍;不仅要管人管事,还要管思想管作风。如此,方能尽到“领”和“导”的责任。
好人主义不会自行消退,要以“严”和“实”的精神,发挥制度的威力,用问责利剑切除这颗毒瘤。问责条例明确了问责对象,列出了各类问责情形。各级党组织要坚决用问责把压力传下去、把责任压下去,坚决破除好人主义、一团和气,扎紧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笼子。对普通党员干部的违规违纪问题,应注重从领导干部身上找原因,把该打的板子狠狠打下去,决不能搞下不为例、网开一面。同时,坚决实行终身问责,对失职失责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不论其责任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都应当严肃问责、决不姑息。
第三篇:圈子文化
圈子文化
“圈子”是指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圈子”范围广泛,类别众多,如“文化圈”、“朋友圈”、“微信圈”等,联系较为松散。虽有优劣之分,但这样的“圈子”大家都可以有。狭义的“圈子”特指政治上的“小圈子”,是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拉山头、搞宗派,结党营私、谋取私利的小团体。这样的“小圈子”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背离,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违反组织纪律,危害党的团结统一,是我们党坚决反对的。
现在,社会上各种“圈子”鱼龙混杂。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信念,自觉净化自己的“圈子”,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管党治党的责任,对领导干部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要求,督促其净化自己的“工作圈”、“朋友圈”、“关系圈”,心无旁骛地投身到工作中。
“圈子文化”古已有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是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的代名词,与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内核的党的价值取向根本对立。党内“圈子文化”的滋生和蔓延,不利于建设良好政治生态,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坚决予以铲除。
第四篇:浅谈圈子文化
浅谈圈子文化
律吾
远古时代,人类必须依赖群体而存在,剖析这种简单的生存方式,其实不仅仅包含了人类互相用体温取暖、抵御猛兽袭击、共同狩猎取得食物的基本生理需要,更包含了人类逃避黑暗、逃避恐惧、逃避自然灾害袭击等等的心理需求。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由群居生活逐渐走向独立,由原始的蛮荒时代真正走向了文明的时代,生理上对群体生活的原始期求似乎摆脱了,但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群体的依赖却似乎丝毫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
我们权且把人类身上这种对群体的简单而又根深蒂固的依赖,叫做“群性”吧。
随着人类历史的推进,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这种文化被称为“圈子文化”。例如:文人有文人的圈子;政客有政客的圈子;以音乐为业的人有音乐人的圈子;绘画者有绘画圈子;书法家有书法家的圈子……此外,以人的品质而论,品性相近的人,往往容易聚在一起,成为朋友,君子有君子的圈子,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小人也有小人的圈子,如唐朝的周兴与来俊臣。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当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万千个各种各样的圈子,这些圈子与圈子之间,一方面层次分明,各有其内在的机理,一方面互相交错,形成了一个庞大“圈子世界”,没有人可以摆脱这“圈子”的世界而独立于“圈子”之外。这种圈子文化,究其根源,其实正源于人类的群性。
竹林七贤
请君入瓮
为什么叫“圈子”,而不叫“群”?简而言之,“圈子”是有明显的界限的“势力范围”,而“群”没有明显得界限;“圈子”更多的是人为,而“群”往往是自然所成就。例如:文人的圈子,说它有界限,是因为有标准,即使是文坛败类,也只是因为其同时属于一个败坏的圈子而矣,譬如某些被国人斥为“汉奸”的文人,并不因为他是汉奸,就不是文人了,论起他们的文采,还是相当好的;而若论起“群”,如羊群、牛群、马群等等,只需一些羊、牛、马等聚在一起,很自然的,就可以说一个“群”了,却不能说是一个“羊的圈子”、“牛的圈子”、“马的圈子”;一个文盲即使一群大学教授的中间,也不能说他进了教授的圈子。圈子更多的在于人为,而群更多的是自然所就。十只羊聚在一起就可以说是“群”,而一些人因为同一个爱好聚在一起,便是“圈子”,这“圈子”掺杂了更多人为的主动性。
群性是人类的共性,或许这正是因为人类自远古以来生理、心理上对群体的依赖所致,但是不同的国度,不同的人种,从圈子的共性与个性而论,又有着“大圈子的个性”和“小圈子的共性”。
所谓不同国度间“大圈子的个性”是指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民族文化、气质、意识型态的不同,在民族内部所组建的一些较能显示民族特性的大圈子当中,不同的民族、国度之间,是不同的,这是个性的区别。例如:日本人是个典型的A型血民族,有着极强的团队精神,这是举世公认的。他们建立一个大圈子,往往是为了整个圈子内部集体的利益,无可否认,日本人的团体意识观是很强的,而个性是被淡化的;欧美民族,尤其是美国人,是典型的O型血民族,强调自由和个人空间,他们喜欢聚在一起,组建各种公益组织,如环境保护协会、动物保护协会等。他们建立的一个大圈子,往往是为了这个群体乃至一个更大的群体内部的每一个个体的利益,他们往往宣扬个人空间和独立,但是为了保有这种空间和独立,他们会选择合作,构建一个圈子。中国是一个典型的B型血民族,B型血的人占据国人的60%-70%,中国人是个讲求个性的张扬、个性的空间,对于一个日本人牺牲个人成全集体的思想,难以在中国大面积地获得认同;对于欧美民族为保障个体利益实施的伙伴式合作思维,也是同样难以在中国大面积的人群当中,获得思想上的统一。因为,一个民族,毕竟是以其文化为基础的,大面积人群思想上对同一事务及思想的认同,决定于民族文化积淀中的基础思想意识观。做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把中国、美国、日本的文化基础拆分开来,把最基本的原素引作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那么中国的文化基础构成可以比作红与黄的搭配,美国可以比作红与蓝的搭配,日本可以比作黄与蓝;那么透过文化的积淀最终从中国人眼中看待的事务角度是橙(红黄可生间色橙),美国人看待事务的角度是绿色(黄蓝可产生间色绿),日本人看待事务的角度则是紫(红蓝可生间色紫)。因此,民族、国家之间,“大圈子”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特征,是个性的。
一个国家的文化圈、政治圈、艺术圈等大圈子,同样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一个民族的特征。
大圈子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意识和思想,而小圈子,却从根源上反映的是人性。由于人性的相同不以民族而论,所以,在民族与国度之间,各种斑斓的小圈子,则无不透着共性。由于这些圈子不论从庞大芜杂的分类上来分析,还是从其多彩的外部形式来观察,都将是一个庞大的课题,所以今天我只从几个片面的角度来谈一谈我的观点吧(怡笑大方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圈子的组建更多的是价值观的趋同,往往源于自发,具有人为的主动因素,却非人为组织所致。为什么说是价值观的趋同决定了圈子的组建呢?打个比方,小人与君子,是人们几千年来谈论不休的话题。“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这句话很形象地说明了小人与君子价值观的区别。小人因为利益而走在一起,而君子因为“义”而走在一起。“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醴(li)---中国古代的啤酒)(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人要成为朋友,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很清淡,物质化的好处可以省略; 萍水相逢、互不了解的人要成为朋友,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重要,使对方欢欣满意的“表示”是必不可少的)。圈子的组建,即不取决于固定的观念,也没有固定的形式,所以不同的价值观取向决定了圈子组建核心及方式的不同。
在中国,小圈子文化有着比其它国家更深远、悠久的文化。无论是一家企业,还是一个组织;上到国家机关,下到黎民百姓;深如政治,浅如市井,无处不存在着小圈子现象。
由于圈子组建的核心就是价值观,因此价值观不同或相反的人,如果进入了圈子的势力范围,就会受到排斥乃至攻击;由于圈子有严格的势力界限,因此即使持有相同的价值观的人,处于圈子的势力范围之中,却不入圈子之流,也必受排斥。无论何种圈子,都或多或少的含有斥外性,这种斥外,一方面是对圈子利益的本能维护,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圈子对自身纯净度的维护。例如:一些政府机构的腐败人员,他们中间的核心纽带就是利益,这些人并没有约定,却不谋而合地走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利益的小圈子,这个小圈子里的人自动的遵循着一定的潜规则。由于彼此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一旦发现破坏潜规则的人,大家往往群起而攻之。如果一个地方自上至下都是腐败,那么一个正真的人在这里想要改革、查彻是何等之难,他要用一人之力去面对一个庞大的机构,只要是圈子里的人,不必是和你有什么仇怨的,但都会对你群起而攻之。公开揭露医疗腐败的胡卫民医生,就是娄底医院这个封闭的小圈子当中不能被包容的一员,不被包容的理由,仅仅是他不愿与大家同流,继而破坏了潜规则。处在一群贪官当中却守身正直,清廉如水的官员,这个圈子里的人会怎么想他呢?他们肯定会处处防备,视之若眼中钉、肉中刺。因为他们一不能放手放脚处处被束缚,二时刻担心被对方告发。如果一个同道中人,彼此都在贪,彼此告发的风险就小很多。你说你为人清高,守身不入任何一个圈子?——你必须明白,这种圈子的特性,就是容不得不同者。即使你想做一个老好人,谁都不想得罪,孤身自立,但只要你踏入了贪官圈子的势力范围,你就是被排斥的对象。所以胡卫民医生的悲哀,是在于身处圈子之中,却孑然一身,不入世随流,怎么能被容呢?!
(贪官表情)
圈子有清有浊,圈子对外的排斥性有大有小,被排斥的伤害性也有大有小,这取决于圈子的性质。利益性的圈子都强斥外的圈子。如果害怕是非,就不要踏入肮脏的圈子;如是踏入了,就不要期望在不争中保持中立。
商鞅以惊人的勇气掀起改革之潮流,终为顽固派羁绊,车裂而死。商鞅的悲哀,在于他身处秦国改革大流之中流,身承万钧之压力,力挽逆流,可惜他在秦国权贵当中,始终是个圈中的局外人……
朋友,愿你在这个充满圈子的世界当中,认真地做好真实的自己。当然,你永远不可能走出圈子,当出一个圈子的同时,你就走入了另一个圈子。
所以,还是好好选择好自己的圈子吧!
第五篇:圈子文化
在中国,现今流行圈子文化。同学讲同学圈子,朋友讲朋友圈子,战友讲战友圈子,官场讲官场圈子。其一个个独特的“圈子”,所形成的“生态”环境,让人仿佛看到一个个纵横交错、五颜六色的或圆或扁或方或说不上形状的“怪胎文化”在恣意地舞动,如风似雨俨雾,看不透,弄不明。
圈子,顾名思义就是圆,就是以一点作圆心,以一定长度作半径作的那么一个封闭的曲线。此本数学上的一个难解符号,看似简单,其实千变万化,非三言两语所能言尽。如今各种各样的圈子在生活中如影随形,且一天比一天复杂难以寻求到正解了。“圈子们”到底深藏了多深的“水”,人们找不到现成权威答案,只能片面地把它们理解为是“划地为牢”的一种利益寄居关系。你的、我的、他的,每一个人都以园心作了很多圈子,小圈子,大圈子,圈圈相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现象。圈子“五花八门”,但圈有“圈规”的,就如一粒石子投入水中所激起的涟漪一样,常常引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一拨拨地向外延伸的。有的圈子,你拉我,我拉你,“抱抱团”似的互为一体,水泼不进,针插不入;有的圈子,你为我孝犬马之劳,我为你两肋插刀,不管公家的还是私人的,都化为江湖义气,哥们义气;有的圈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还有的圈子,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声骂娘。但圈内人绝对彼此心照不宣,就如同我们经常所说的“潜规则”。谁是老大?谁是马仔?不容你破坏了这个规则游戏。譬如多年前的李昌平给总理上书,就破坏了官场的“潜规则”,任你如何得得民心,雄才大略,也得乖乖地走人。圈子文化
圈子讲究一个泥巴三个帮。裹挟进圈子的人,称兄道弟,互相吹捧,出了问题,百般包庇;对与圈子外的人则多方刁难,排斥打击,落进下石。如常常批判某个“圈子”变成了“某某团伙”就是一例;再譬如,如果圈中某人若是混出了一些名堂,那么他原来的圈子中的人也会在有形无形之中受益。结“圈”之人心态各异,但目的明确,无非是为了从“圈里”获得好处,有的是友谊,但更多的是为了“利益共享”。
圈子是有背景的。大多数圈子背靠的是权力这把魔剑,但凡周围用的着的人,不论是鱼还是虾,皆积极营造,最终构成一个彼此看似简单,其实又深不可测的幕后交易“黑手”,一旦犯事,整个圈子鱼死网破,一网打尽。圈子中的人,往往用“你是我这条线”来划分、界定,如果你的行为不顾圈子的利益,就会被认为是背叛和忘恩负义。官场仕途有站错队一说,其实就是以圈子来界定某某是自己的人,某某是不是自己的人来“确定阵线”。当前社会,广泛存在大官傍大款或大款傍大官的现象,就是一种畸形的怪圈子,昔日一个叫周雪华的款爷,进了胡长清长官的圈子;另一个叫周坤的金融老总,进了成克杰首长的圈子等等,就是现实最有说服力的实证。这些玩“圈子”游戏的贪官和罪犯们,一个用权力为他们的生意铺路搭桥,另一个拉大旗做虎皮谋取不正当的利益,狼狈为奸,彼此发财,弄个钵满库盈,而受损害的却是国家、百姓。
还有的人,以“圈”结网。此圈子“网”,常常是单指某些单位、某些机关、某些领导班子里,因争权夺势,争名夺利所形成的派别、“山头”或叫做“小团伙”、“小集团”。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班子里,如果人为地划几个“圈子”,树起几个“山头”,那么这个单位必然要内耗,必然四分五裂,矛盾重重。一事当前,有干的,有看的,有说风凉话的,有脚下使绊的。明争暗斗,人人自卫,哪里还能心情舒畅地工作。对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中国人特有的“内耗”或叫“窝里斗”。由圈子而造成的内耗,已成为一种社会病、机关病、班子病、人群综合症。此类圈子,不讲道德,不讲原则,一切以一个“利”子为“圈德”。在贫寒的时代,在险恶的环境下,圈子使人平添不少温暖。他让人感动,让人增添力量。然而,如果圈子融入太多的人情与意气,许多恶习就应运而生。拉关系、组山头、裙带风、不重才能而重亲谊故乡、走后门、不讲道德、枉法舞弊、隐瞒亲友的过失。结果是一团乌烟瘴气。
当今社会圈子文化,有时太大也太杂,可谓是“茫茫圈海无处寻”。让人看似有个边边,其实摸不着尽头。圈子有时就是圈套的另外一种称谓。擅玩此道者,喜爱搞磨擦,习惯于树对立面,他们的人生座右铭是:“与人斗其乐无穷”。这类人的特点是:心地狭窄,嫉贤妒能;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心术不正,拉拉扯扯;嘀嘀咕咕,吹吹拍拍。明争暗斗,人人自卫,哪里还能心情舒畅地工作。
在这个利益争夺的时代,圈子在发酵膨胀,人们开始了各种“钻圈运动”。每一个人都为园心作了很多圈子,每个人都在圈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钻”多了、累了,可圈子终究没有可能涵盖所有的需求,但是人们还是在继续的钻着。自己的圈子、别人的圈子。正是这些人组成的圈子,阻碍了这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