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童年》有感
读《童年》有感
最近我看了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部是他的《童年》。
《童年》讲的是主人公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经历。阿廖沙三岁时父亲去世,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开始,到外祖父叫阿廖沙去讨饭吃结束。
外祖父开了一家染坊。但随着家业衰落,他变得贪婪、残暴、经常毒打阿廖沙和外祖母还有他的孩子们,对工厂的工人也是不例外。有一次,阿廖沙因染坏了一匹布,被外祖父打得遍体粼伤,昏死过去。是疼爱他的外祖母和她的孩子们在无微不至的照顾阿廖沙,直到阿廖沙的伤痊愈。外祖父不但让工厂里的工人去偷、抢东西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两个舅舅也是粗暴、自私的人,整日为了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他们还疯狂地虐待自己的妻子和子女。在这样一个充满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的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同时也知道了在黑暗之处,总会有光明在徐徐升起!
其实,阿廖沙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提材写下了他的童年。他用笔形象的反应了19世纪70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把外祖父和两舅舅的丑陋、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写的特别生动。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一直在关心着他、给他爱和温暖。把自己不幸的遭遇用阿廖沙体现出来了。让读者读后内心是一片凄凉。我的童年是幸福的: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回到家有好吃的等着我;可以看电视、玩电脑;阿姨们还经常带我去旅游……有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有时还在学校里和同学打架,还和妈妈吵……我真不是好孩子。总是让父母和老师为我操心,尤其是我的父母,我很对不起他们,给我创造了这么美好的学习环境,可我总是辜负他们。可高尔基却不同,他很少有安静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人侮辱他、伤害他,但他孜孜不倦,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我们应该向高尔基学习,把他的宽容、和善、坚强发扬下去!
当我看完了这本书,就像看完了一部好莱坞大片,让我深有感触。
作者:管礼
学校:姜堰实验小学康华校区
班级:六(7)班
文本来源:《童年》
辅导老师:高巧山
第二篇:读《童年》有感
读《童年》有感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它写出了沙皇统治时期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
它的作者高尔基是俄国自然主义小说家,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苏联文坛的一代宗师。他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被列宁成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文学界曾把他与托尔斯泰、契诃夫并称俄国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正如我国文学家鲁迅所说:“高尔基是伟大的,我看无人可比。”
《童年》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期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的优美的童话的熏陶,还在染坊里交到了几个好朋友,像从小就被外祖父收养的伊万,还有眼睛快失明的格里戈利,他们为人友善,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但伊万最后因为和舅舅们抬一个巨大的十字架而被压死了,格里戈利最后也因为双目失明而成了乞丐。又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最后,两个舅舅分了家。外祖父带着他和外祖母一起在另一个地方买了一所大房子,外祖父把几间空房子租给了几个性格不同的很怪异的人,我对其中的一个对科学痴迷的怪老头“好事情”所吸引,经常和他在一起。但其他人讨厌他,最后被外祖父赶走了。之后母亲改嫁,和后父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因肺病与世长辞了。
在这期间,“我”接触了很多思想先进的人,也就此对阿廖沙有了很大的熏陶,为他后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通过了其他的事,也让他明白了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读了这本书,可以深刻地感觉到当时的社会黑暗以及有的人心灵的丑恶。
第三篇:读《童年》有感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著名前苏联俄罗斯作家高尔基写的三部自传体小说之一《童年》。
这部小说描写了作家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以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
首先我觉得小主人公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孩子,他自幼丧父,又在十一岁丧母,外祖父也破了产,他只好走上社会,独立谋生。
其次,我觉得阿廖沙是一个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也就是说对自由生活的热烈追求。在本书第七卷中写到了小主人公常常受到整条街上孩子们的痛打,通常是鼻子被打出了血,嘴唇也被打破,脸上到处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浑身都是土。外祖父下了禁令不许他再跑到街上去了。如果大街上静悄悄的,大街对他就不那么有吸引力了,可是一听到孩子们快乐的喧嚷声,他就顾不得外祖父的禁令,从院子里溜出去了。可见,阿廖沙也是一个比较贪玩的孩子,我还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在本书的最后,作者写道: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学校就引起他的厌恶,因为教师和神甫都不喜欢他,后来神甫让他退学,不过这并不使他伤心,他离开了学校,一直到放学之前都在镇上的几条肮脏的街上闲逛,细细地察看镇上的喧闹的生活。尽管如此,但作者又是一个知错就改、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后来学校来了一个叫赫里桑夫的主教,他认真地跟小主人公交谈了一番,使他十分激动,所以也就表现得比水还要安稳,比小草还要顺从。
从这个被真实记述下来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
第四篇:读《童年》有感之一
读《童年》有感
初一(6)班 朱明杰
寒假中读了几本名著,其中有一本就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写的《童年》。
高尔基是前苏联著名作家,我很早就熟悉这个名字了,也曾听闻过他的许多著作。然而,百闻不如一见,仔细阅读《童年》这本小说,使我感悟颇深。
主人公阿廖沙出生在俄国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的一个木工家庭。3岁丧父,失去了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他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暴躁,时常对家里人大打出手,而且从不做作,用皮鞭都抽出了血痕,似乎抽的都不是他的家人;而他的两位舅舅,相对于他的外祖父的暴戾而言,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兄弟之间相互残杀,到后来砸自己父亲的宅子,殴打自己的母亲·····实在是罪不可赦!
读到这里,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阴暗、残酷的家庭的画面,使我在精神上感到十分压抑。
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阿廖沙却也走过来!不仅没有受到坏的影响,还像他的外祖母一样,同情穷苦的人,帮助他们。他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阿廖沙从这些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渐渐地明白了一些道理,学会了更好地去为人处世。在他十一岁那年,母亲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产,他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
与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实在是太幸福了!有长辈、老师照顾,有朋友一起完耍,有零花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简直是“被父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哪里还会有皮肉之苦?而高尔基却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才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对自己曾经浪费时间、金钱而忏悔,我们应该学会珍惜转瞬即逝的每一天时间、珍惜来之不易的每一分钱,做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
第五篇:读《童年》有感
读《童年》有感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著作《童年》,读完这本书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高尔基的童年是那样的悲惨,那样的令人怜悯、令人感叹。
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阿廖沙(也就是高尔基)三岁的时候,父亲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之后他就生活在他祖父家——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他充分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肮脏和丑恶,他那幼小的心灵因受到过多次沉重的打击而被深深地震动。外公卡西林是阿廖沙比较讨厌的一个人,对他无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内心世界的刻画,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在里面,他自私残忍、野蛮粗暴、盛气凌人,像一只随时准备斗架的公鸡,哪怕碰上一丁点不顺心的事都要歇斯底里地发作。分家后他更是六亲不认,将替他劳动了一辈子的人都赶出家门;破产后变得更加吝啬,在将阿廖沙的母亲埋葬后没几天,就毫不客气地对阿廖沙说:“呃,列克谢,你可不是块奖章,不能老挂在我脖子上,这可不是你待的地方,你还是到外面谋生去吧„„”亲情在他的身上已经完全剥离。
在作品中,对阿廖沙影响最大、最深的人是有着宽大胸怀的外婆阿库林娜·伊万诺夫娜,她是阿廖沙最亲近的亲人,是她照亮了阿廖沙孤独而敏感的心。外婆总是关心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忍耐着、包容着别人,不记他人的恶,她既爱天堂又爱尘世,追求着欢乐。
阿廖沙的母亲瓦尔瓦拉是一个悲剧人物,这样一个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女子在结尾竟然会变成这样:“她完全变成哑巴了,难得用她那咕噜咕噜的声音说上一句话,要不然就整天躺在角落里,一声不吭地等死。”但当阿廖沙的继父也就是瓦尔瓦拉的丈夫看到自己的妻子死去时却这样大叫:“她死了,快看啊„„”十足的无情无义的嘴脸让人愤怒不已。
阿廖沙结识了知心朋友伊凡·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好景不长,可怜的小茨冈就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小茨冈无声无息地被埋掉了”,两个舅舅根本不内疚,小茨冈的死对他们来说毫无价值。阿廖沙就这样失去了好友。
高尔基展示了那些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他深深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
我的童年是幸福的: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好吃的东西等着你,可以看电视、玩电脑„„但是高尔基,他却不同,他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但他还是想我们一样成长,长大后成为了作家,我们应当向他学习,他要告诉了我们: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锲而不舍、永远用那种积极,勇于拼搏的态度对待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金博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