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2011第二学期课改总结
寇店三中2010--2011年第二学期课改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镇中心校的领导下,我校积极推行镇的“六步模式”,大刀阔斧的进着课程改革。在这一年中,一、二年级共4个班进入新课程改革,参与教师13人,学生141人。全体教师在课改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同时课改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变化。回顾这学期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积极引导
课改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对于这样一次涉及教育领域深刻变革的大事,作为学校确实把它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加于重视,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有效组织,科学管理,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学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教导主任以及学科教研组长做助手。实行“三个一、三有”的新课程管理办法。“三个一”:教师每课做一次教学反思、每学期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个案,上一节校级以上(包括校级)示范课;“三有”: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做到有教研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会议记录。本学期,学校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制度,有力地推动了课改工作顺利进行。
2、转变观念,多层次、多方位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但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不转变,课程改革只能徒有其表。因此,我校利用每周例会和周三的业务会,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师资培训来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并且多次派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各学科培训会以及到课改先进的学校进行取经学习,还定期召开课改经验交
流会,以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接受课改浪潮的洗礼。
3、制定课改计划。根据上级课改文件和课改精神,我校制定制了切实可行的课改计划,并按照计划扎实开展课改工作。
4、注重文化建设,营造课改氛围。我们在校园内悬挂课改横幅,在教学楼的教室内、走廊、楼梯间和教师的备课室、会议室或悬挂或张贴关于课改的宣传标语共计50余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了广大教师“勇当课改的排头兵,甘做教育的奉献者”的工作热情。
5、关注课堂,注重实效,狠抓课改目标落实。课改的生命存在于课堂,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学校带领老师们边实践边研究,从如下五个方面入手,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一是注重“六步模式”的运用;
二、注重师生关系的重建;
三、是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改革;三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四是注重评价方式的改革,鼓励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二、制订制度,教科研拉动。
教师总以为教科研是领导们和教科员们的活,和自己是无关的。其实不然,学校在教研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是学校先后制订了《导学案编制与使用制度》、《小组建设与管理制度》、《教师听评课制度》、《考评奖励制度》等,具体如下:
1、导学案方面,我校统一了导学案的形式,实行集体备课,教导处定期检查并且利用业务会定期进行展览也就是所谓的“晒导学案”;
2、小组建设方面,注重对小组长培训和考核,以“光荣榜”的形式评选“周优秀小组、展示之星”
3、听评课制度方面,我
校大力开展听评课活动,增加随堂听课的频率,我校的随堂听课是不打招呼的,教师一旦被随机抽查的次数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去研究课堂、精心准备,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转变自己。以上的条条款款使教师明白了努力的方向,认准了奋斗的目标,同时也使教师“不得不”走上教科研之路,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积极学习兴趣与激情。
三、开展校内文体竞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学期,我校在11月份举办了书法、绘画、作文大赛,12月14日进行了跳绳、踢毽大赛,锻炼了学生的体质、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从而 大力度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培养课改标兵,带动整体发展
为了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课改,积极投身于课改,我校确立了语(艳丽)、数(迎迎)、英(健美)作为课改标兵,加大培养力度,以校内培训和校外学习等形式,使其迅速成长,从而带动更多人投入课改,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抓好“三落实”,以课改促质量,以质量助课改。
我校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或达标测评”环节对知识检测巩固、“节节落实”;学校对补课学生进行周周清,培养班内学习榜样;每月进行一次检测,已达到“月月落实”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让课改之路走的更远。
第二篇:2013年第二学期课改总结 Word 文档
学校课改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课改紧紧围绕县局的工作要求,增强发展意识,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1、让教师和学生人人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个个得到尽可能多的关爱。
2、认真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校本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增强教师教育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课改管理。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对于从根本上确立广大教师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改进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确保基础教育有重大突破,使面广量大的有个性、有创造力的、身心和谐发展的、能肩负起现代化建设重任的一批批人才茁壮成长。
1、本学期,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各种校本培训的热情,努力营造课改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我镇课改向纵深发展。
2、继续实施和完善已形成的以下几项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即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制度、即时检查制度、严格考试考核制度等。
3、建立领导蹲点制度,每个中层领导都有一个蹲点年级,以及时指导课改教学工作。每月组织本组教师开会一次,具体了解各位教师的教学情况,把握全体教师的课改实况和进度,提出建设性意见。整理成文,共同探讨,共享经验,共同提高。
(二)、抓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不仅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自觉实践与热情参与。因此,本学期,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实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发动和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中,为学校教育改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课改培训活动,并认真做好校级再培训活动。
2、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成功,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最重要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新的理念把握了,我们就有一种开阔的、深长的眼光。理论学习是本学期我校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将在组织教师学习课改先进理论、教育思想上加大力度,拓宽学习渠道、加强学习指导、促进学习交流、收获学习心得。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⑴、学习活动做到经常性。
课改理论学习活动的组织上要进行统一的安排,有全学期活动内容安排、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保证、有专门的学习场所提供。做到理论学习活动有始有终、持之以恒。使学习形成制度化。
⑵、学习内容做到专题性。
在学习内容上将做到专题化、系列化,紧紧围绕课改学习相关理论。每次学习做到有计划、有步骤,专题明确、内容充实。⑶、学习方式做到多样性。
在学习方式上力求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定时讨论与随机交流活动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努力为教师创设多种理论学习的渠道,定时安排学习活动。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尤其是动员青年骨干教师多读理论书籍,勤做读书笔记,畅谈读书心得。
(4)优化集体备课。加强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力度,则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备课组建设,精选备课组长,以年级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各教研组集中,进行集体备课。使合作备课的交流面更深更广,使集体备课更具实效性。
⑵、深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①挂钩领导随时进课堂听课、评课、指导不少于两次,并及时给予评点、指导,及时了解上课动态。对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方面使领导与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探讨,共同熟悉教材、检验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为课改工作出谋划策,促使全校的课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和预定目标发展。
②、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随机互评。结合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帮扶结对等,平行班教师,特别是在同一学校的教师之间随机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一方面,可以检验集体备课教案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能促进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④、养成反思的习惯。老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写成教学反思。要求做到:每课时后写“课后反思”,教育随笔每学期1—2篇;每学期1-2篇教学案例,至少一篇教学论文。
第三篇:博爱学校2011-2012第二学期课改总结
博爱学校2011-2012第二学期 “四双四环”课堂改革总结
改革从来就不是一触而就的事情,总要经历摸索、反思、总结、完善、提高的过程,在上学期课堂改革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对课堂模式又有了更高的提炼与概括。不是改来改去,内容没改变,只是随着实验的深入,在理念上我们认识得更透彻,在内涵上我们有了更多的升华。
课改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模范,不同的学校,不同的阶段,就有不同的问题,要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完善向前推进。所以我们要学会认识模式,选择模式,实践模式,最终突破模式。
博爱学校围绕着“目标”和“方法”两大教学原点自主构建了“四双四环”高效课堂运行机制。
“四双”,是依据课程标准提倡的素质教育应遵守的原则并最终达到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目标。
第一双:双育:德育与智育并重。第二双:双主:自主学习与自主管理。
第三双:双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第四双:双提升:学生、教师的综合能力同时提升。
“四环”就是依据实效课堂的理念所要达到的目标,把整个课堂细化为四个教学环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展示、当堂检测。
弹指之间,“四双四环”高效课堂改革模式已经在博爱学校探索与实践了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们经历了最初的模糊认识,过程中艰难的探索,理念学习,方法改进,到后来的渐有眉目,不断完善与提高。当看到孩子们的自主学习与自主管理能力提高了,能够主动学习,自我管理;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体,在老师的主导下走上讲台,自信飞扬; 学生与老师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素质教育的中心是课堂,课堂是素质教育的原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课堂变了,学校的一切也就都变了。
素质教育必须以德育为首。我们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坚持“核心领导(董事长、校长)、主管指导(四位主任)、职能培训(教研组带动)、骨干引路(教研组长引路课)、团队合作(展示课的请教、指导)、优势互补(展示课互相学习)”的指导思想。满足了老师们实践的需要、成长的需要,调动了老师们的工作热情。一年的课改,德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老师们由对理念的认识,到对理念的追求,对打造名师注入了动力,对博爱新型教师团队是一种智慧的升华。
本次课改,我们是全员参与,全科进行。到目前,我们已历经了将近一年。在这一年里,过程上,我们经历了引路课的探索——展示课的促进——推门课的检验——还有紧张有效的教研 活动的推进。思想上我们也经历了最初的懵懂、为难、不理解——做中的潜心钻研、艰难探究,渐渐理解——慢慢到后来的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提升。效果上,我们也经历了起初的理解偏差、实践差(比如对先学后教的不理解,比如课堂上零阅读,零关注,比如教学活动热闹了形式,虚空了本质等),到后来的点拨、顿悟、改进,再到后来展示课的精彩汇报。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磨砺的过程,都经历了蜕变的艰难,也都品尝到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的成功的喜悦。从宏观上看,这次大课改成功地促进了我们学校的发展,促进了我们教师的发展,更促进了我们学生的发展。
首先从态度上,大家个个积极地、踊跃地参与,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全校形成一种浓烈的教研氛围,茶余饭后,随时随地,大家都在谈论教学,有的老师说连做梦都在研究课改,都在组织教学,有点走火入魔的感觉,这都是大家投入的表现。尤其在刚开始的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没有预案,没有参照的蓝本,面对这样的困难,每个老师都积极地查找资料,用心地自己设计预案;学生不会预习,每个任课老师都在课堂上精心地教学生如何预习;学生不会合作、组长不会组织,大家又分头培训组长、训练组员;展示课准备阶段,不管是有几年教学经验的老师,还是刚踏上讲坛的老师,都精心准备,不断地请教别人,主动地试讲,改了一稿改二稿,甚至还有改了三四稿的,这种契而不舍的专业精神令人感动。
有了这种态度,有了这种精神,也必然会取得应有的成功。回忆一下自己的展示课,回忆一下大家的展示课,有多少精彩的情境仿佛还在眼前:武雪清、刘俊丽等老师课堂上学生精彩的问答,秦敏、李彦波等老师课堂上学生丰富多彩的合作展示,姜海燕、李小丹等老师课堂上学生快乐成功的巩固拓展。再对比一下此前自己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老师在这次课改中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似乎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明白了很多。个别老师转变尤其大,曾经是多么不相信学生,就是满堂讲满堂灌,说了多少遍,依然不放手,而现在呢,他相信学生了,放手让学生自学了,放手让学生合作了、展示了,结果呢,孩子们表现都非常好,孩子们能力得到锻炼了,我们老师的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也提高了。
再看我们的学生,中午没有老师在,全校也安安静静的,他们在自主学习;课堂上经历了合作学习、经历了小展示、大展示,他们的合作意识增强了,表达能力、探究能力提高了,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幸福。有很多次,当我们听到一些班级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大胆、流利的表达,提出深刻的、独特的、创新的思考问题时,都激动不已,比如三(1)班、五(1)班孩子,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的发展、孩子的成功就是做教师的最大的幸福,就是我们改革的最大成功。
这次课改的另一大特点是还很好地带动了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德育和养成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自主学习习惯形成了,校园纪律不管自明,在合作交流活动中大家慢慢学会了谦让、包容、赏识、理解、等待等良好的 品质。课堂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养成教育应该是课堂改革成功的附属品。
当然,我们依然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到,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努力地改进与完善。每个人的阅历、经验不同,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不同,所以在课堂改革实践的道路上走的速度、实践的深浅也就不同。现就整体情况,与大家分享一下。主要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所在,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与方法,以便于进一步改进,促使课堂改革能够持续地向纵深发展。
1.部分老师对理念认识到位,并且能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在行动上对课改模式大胆实践,学生课前或课堂上经历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主动经历学习过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造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自身也有很大进步。比如常峰、李丽婷、李彦波、相灵艳、姜海燕、韩丽、李玲慧等老师。尤其李彦波老师,作为一个非教育专业的老师,又面临新课改,他的压力是很大的,勇气也是很大的,他对教学工作的钻研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每上一节课,他总有反复研究,有时要推倒好几个方案,正因为有这么大的努力,有这种不厌其烦的钻研精神,所以,他的音乐课才能紧紧跟随学校课改的步子,学生在欣赏、合作、创意表达的过程中学得有滋有味,各方面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2.部分老师理念有认识,观念转变不彻底,所以行动迟疑,改革的步子迈得很小。不信任学生,怕漏了知识点,想放手,可是放着放着又收回来了,用辛校长的话说就是“应试教育的魂不散”。课堂气氛压抑、死气,学生学得被动、枯燥、痛苦。一节课就是被老师牵着、拽着,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体现不出来。这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观念必须改变、方法必须改变的基础性问题。如果这点不改,课改的步子是难迈出去的。
我也认真阅读过大家上学期写的教学总结。知道大家在担心什么:主要是怕,怕浪费时间,认为学生自己看书看不懂,认为学生的各种合作活动浪费了时间,又不能保证每个知识点都学到。因此,课堂上常常呈现出“满堂灌”,总认为教得越多越好,常常忽略预习,忽略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其实仔细想一想,学生没有时间预习,他的潜力也就发挥不出来,就会等待老师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自然就会跟不上。这是浅层次的认识。更深一层呢,没有学生之间的独学、对学、群学,没有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灌输教育的直接后果就是养成学生被动地接受,等着、靠着,依赖着,不会主动思考,不会主动学习。没有自主的学习,如何达到自主的发展?
这说到底还是观念没转变的问题。理念接受了,观念就一定要转变,观念转变了,就一定要勇敢地付诸行动。不能总是心动而没有行动。
3.还有少部分老师倒时按学校的课改模式进行的,却存在方法问题,不能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恰当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没有方法指导,教扶放的过程没有体现,一放手就大撒手,没有老师导的自学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4.大家共同都应引起重视的问题:自主学习的实效性。老师们都有自主学习这样的环节,但却没有达到应有的目标。有自主学习,但自主预习要求不具体,预习不到位;有预习作业,却没有及时检查反馈;没有预习方法,学生无从下手;布置了预习作业,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却不管不问,让学生感觉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得不到及时反馈;预习方法单一,内容肤浅,就是做题搞基础训练,缺少查阅资料、深层思维引导,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没有看到有学生会主动发现问题,有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一直是让大家纠结的地方,所以我们就要在这方面多想一些办法,在自主学习时,给他们这方面的导向,给他们这方面的时间与空间,不要仅仅局限在基础练习上。预习的原则:一要有方法引导,二要有思考深度,三要实现有力的检查与反馈。
为什么要先学后教?为什么要坚决地实行新课改,相灵燕老师的教学论文中有深刻的认识,与大家分享下:
1.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自身的发展。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可以促使教师自身更加全面的、系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能够使自己主动的意识到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去应对同学们在预习中产生的各种情况,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反思,从而也就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3.真正实现双主体互动。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教师根据课前指导学生预习的内容,也能把被动的教改成主动的教,这样真正有效的、双主体互动的课堂就有了雏形。
还有很多老师都在教学论文中对课堂改革有自己的认识,这里不再一一分享。
我们的课改才刚刚起步,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刚刚尝试,还有很多不足。新的学年里我们还要继续做,也许一年时间还不够,需要两年三年。套用李艳芳老师和李玲慧老师的一段话:新课改路虽艰辛,时间虽漫长,但在这一段时间里,老师感到越教越轻松了,学生感到越学越会学了,这就是新课改,这就是新教育。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们一定会成为新课改下的一匹匹黑马!
罗
清 2012-6-26
第四篇:第二学期学校课改工作计划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学校课改工作实施计划
伊川北京希望小学
2016.2.19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课改工作要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紧紧围绕县局的工作要求,增强发展意识,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创伊川模范而不懈努力。
二、工作重点:
1、让教师和学生人人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个个得到尽可能多的关爱。
2、认真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校本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增强教师教育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4、改革评价制度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课改管理。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对于从根本上确立广大教师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改进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确保基础教育有重大突破,使面广量大的有个性、有创造力的、身心和谐发展的、能肩负起现代化建设重任的一批批人才茁壮成长。
1、本学期,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各种校本培训的热情,努力营造课改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我镇课改向纵深发展。
2、继续实施和完善已形成的以下几项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即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开课制度、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制度、工作月检和即时检查制度、严格考试考核制度等。
3、每月组织课改组成员开会一次,具体了解各位教师的课改情况,把握全体的课改实况和进度,提出建设性意见。
4、对学校的课改实验情况及时向宣传媒体投递信息,搞好课改的宣传报道工作。并尝试从本学期开始由教导处每月办好一份课改小报,鼓励全体教师能把自己在课改实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等整理成文,共同探讨,共享经验,共同提高。
(二)、抓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不仅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自觉实践与热情参与。因此,本学期,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实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发动和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中,为学校教育改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课改培训活动,并认真做好校级再培训活动。
2、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成功,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最重要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新的理念把握了,我们就有一种开阔的、深长的眼光,就会获得一种全新的犹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好境界。本学期,理论学习是本学期我校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将在组织教师学习课改先进理论、教育思想上加大力度,拓宽学习渠道、加强学习指导、促进学习交流、收获学习心得。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⑴、学习活动做到经常性。
课改理论学习活动的组织上要进行统一的安排,有全学期活动内容安排、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保证、有专门的学习场所提供。做到理论学习活动有始有终、持之以恒。使学习形成制度化。具体安排:双周教研活动时前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专门用于课改理论学习及学习心得交流;每月一次“教科沙龙”活动半小时的专题理论学习及讨论;每月一次理论学习练习自测活动。⑵、学习内容做到专题性。
在学习内容上将做到专题化、系列化,紧紧围绕课程改学习相关理论。每次学习做到有计划、有步骤,专题明确、内容充实。⑶、学习方式做到多样性。
在学习方式上力求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定时讨论与随机交流活动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努力为教师创设多种理论学习的渠道,定时安排学习活动。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尤其是动员青年骨干教师多读理论书籍,勤做读书笔记,畅谈读书心得。并把个人理论学习情况纳入对骨干教
⑴、优化集体备课。新教材的使用还是实验阶段,对于和学生一样也是初次接触新教材的老师来说,如果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则在备课思路、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使用等等方面,都很难达到胸有成竹,应用自如。因此,加强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力度,则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备课组建设,精选备课组长,单周以校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双周则全辅导区集中,进行集体备课。使合作备课的交流面更深更广,使集体备课更具实效性。其次改进操作方法,首先由备课组长精心挑选本学期的重点、难点课题,制订集体备课计划,确立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体备课先由中心发言人钻研教材,收集材料,精心设计教案,并作中心发言。然后组内成员交流意见,设想自己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头上课,再课后集中反思。集体备课我们不追求大一统,而是让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独立备课能力。⑵、深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①挂钩领导每周进课堂听课、评课、指导不少于两次,并及时给予评点、指导,及时了解课改动态。对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监控课改实验发展情况,一方面使领导与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探讨,共同熟悉教材、检验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为课改工作出谋划策,促使全辅导区各校的课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和预定目标发展。
②、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随机互评。结合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平行班教师,特别是在同一学校的教师之间随机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一方面,可以检验集体备课教案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能促进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③、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专题研评。课改组要根据期初确定的教研专题开展系列化的开课、评课活动。教导处要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大型听课、评课研讨活动。
④、养成反思的习惯。课改实验老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写成教育日记。要求做到:每双周—篇“学习与反思”,教育随笔每月1—2篇;每学期2—3篇教学案例,至少一篇教学论文。
本学期将面向社会、家长进行教学开放日活动。
2、开发校本课程,办出学校特色。
本学期,我校结合学生养成教育开发校本课程,努力营造浓厚的特色教学氛围;加强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加速编写养成教育教学系列材料。
(四)、尝试评价改革,促进师生成长。
1、评价目标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入手。因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占80%,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在学习时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家长、同学、老师四者同时参与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可以用自评、他人评、学生评、学校评四者相结合,至于比重如何,将在本学期作进一步的探讨。
3、评价方法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重在真实、鼓励。可以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础知识、解题能力等方面可以给予量化,而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实际操作、说话、朗读 等方面则可以给予定性评价,即可以用言语给予学生一定的价,并重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四、工作安排: 三月份:
1、课改领导组部署本学期课改工作,确定工作重点;
2、制订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计划;
3、组织有关老师参加音、体、美、科学、品德与生活等学科培训;
4、各教研组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5、召开一、二年级课改教师会议;
6、上报课改月报。四月份:
1、课改年级现状调研;
2、课改专题重点:语文学科;
3、参加乡里课改联合体活动。
4、上报课改月报。五月份:
1、参加县课改工作现场会;(迎接县督导)
2、教学开放日活动;
3、课改专题重点:数学学科;
4、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
5、上报课改月报。六月份:
1、学校形成各学科评价体系;
2、召开课改年级学生家长会;
3、上报课改月报。七月份:
1、整理好课改专项台帐资料;
2、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改革工作全员培训;
3、总结本学期课改工作,写好工作总结。
第五篇: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课改工作总结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课改工作总结
自从新课程改革在我校铺开以来,我校的课程改革初见成效。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努力探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了进一步推进课改,更好地开展工作,现根据学校的有关做法总结如下:
一、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明确各自的责任
学校领导特别重视课改工作,课改工作是每次例会谈论得最多的话题,在校长办公会上,陈校长带领班子成员学习课改理论,探求教法,探讨课改的新思路、新方法。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去外地学习考察,学习名校课改成功经验,并邀请市局基教办领导及罗城中学、李家塅中学的骨干教师来我校进行课改专题讲座。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教师们形成了一种浓厚的课改氛围。
成立课改领导小组,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任务。为了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陈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工作的教务主任科室主任任副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构建了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学科教师的四级管理体系、分工明确、合作有效。组长主管课改的全盘工作,副 组长负责日常的事务,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成员的教研工作。学校每个教研组除了平时的教研外,还要承担一个课题研究,每三年内必须结一个课题,每一年创建一种教学模式。每个教师每学期必须撰写两篇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领导带头反思课改、营造课改反思的良好氛围。课程改革是新生事物,是课改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程序。课改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只有认真反思,课改才能少走弯路,在反思中前进。因此,我们坚持写好课后反思,将课改中的所得所感写成案例、论文在学校交流或发表。
二、转变观念,提升教师素质
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战场,师生角色的转变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素质、创设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我校关注的一个焦点。为此,我们采取下列措施:①加强培训,努力提升教师素质。组织市、乡级骨干教师参加国培学习和学科培训,其中市骨干教师翁燎去湘潭教育院学习数学,乡级骨干教师袁灿去怀化学习音乐、蔡丹去衡阳学习生物。并组织叶肖、周红孝、杨婷婷等老师进行网上培训,还结合学校实际,在教研活 动中学习新课标、新教法。在每周一次的课改论坛中学习赏识教育、快乐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理论等。通过学习,教师的思想得到了统一,教学观念得
到了更新。②注重对教材的培训。为了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策略,加深广大教师对新课标所倡导的课程理念的理解,用好教材。一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帮助教师把握教材,提升教学水平;二是加强对新教师杨婷婷的岗前培训,注重知识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实践引导作用,加强教师们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的交流和突破;三是加强备课组在单元目标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备课组在每学期初的集体备课中对单元教材进行分析,将学业校目标细化到每个单元中,通过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引领教师把握教学要点、落实单元任务。
三、创新评价体系
如何评价教师和学生这是课改是否能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为了创设适应课改的评价体系。
为此,我校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摸索,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评价系统。评价一堂课主要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是否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是否建立民主、合作的气氛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由过去单一的成绩测评形式变为形式多样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