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模版)
初中思想品德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主备人:xxx 参加人员:xxx、xxx 备课地点:xxxxxx 学科: 思想品德
集体备课内容: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我们不是水晶人 时间:xxxx年xx月 课时:2课时
【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走向独立是长大成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拥有并能恰当处置秘密是走向独立的一个基本要求;生活中的秘密,有些是复杂的,有些甚至是危险的;学会区分哪些是应该保密的秘密,哪些是危险的、难以处理的秘密;让学生知道公民的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知道个人隐私受到侵害时的自护方法和法律手段;
2、能力目标:拥有自己的秘密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父母的担心也有他的道理. 对于不能保密的事情,应该找可以依赖的人倾诉,或者向有关部门反映;适当的倾诉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通过学习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拥有自己的心灵天空,也要理解父母与 老师,体会青春幸福;让心灵在向阳的地方开一扇窗,快乐就会变得很简单;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形成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
1、真正的长大是什么;
2、长大的标志;
3、为什么要学会倾诉;
4、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
5、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教学难点】:
1、怎样去辨别危险的秘密和复杂的秘密;
2、怎样对待不同的秘密;
3、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我们的隐私权。【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案例法
第五课
我们不是“水晶人”(个体备课教案)【 新课导入】:
2010年12月4日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闭幕。记者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论坛上获悉,约有90%的小学生反映自己的隐私权被家长侵犯,小学生们表示未成年人也有隐私权,并呼吁家长尊重自己的想法和隐私。据介绍,小学生普遍反映在没有征得自己的同意下,自己的书包、日记以及信件被家长翻看。对此你有何看法?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小结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没有秘密长不大
1.秘密产生的原因: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青春期的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了,长大的标志就是与父母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于是萌生了独享一片心灵天空的愿望。
2.秘密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讲解)(1)走向独立是长大成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是走向独立的一个基本要求。
(2)有秘密的“水晶人”是永远长不大的。拥有自己的秘密是我们长大的标志之一,是完全正常的心理现象。
二、为心灵开一扇窗
(学生讨论:小明说:“通过第一框的学习,现在我茅塞顿开,原来有秘密是长大的标志!以后我什么话也不对父母和老师说了,因为我长大了。”)
1. 学会辨别生活中的秘密,正确对待秘密。
进入青春期,少男少女结束了无忧无虑的孩童时代,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秘密。生活中的秘密,有些是复杂的,有些甚至是危险的,如果处置不当,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灾难。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事情可以保密,而有些事情却不能保密。比如使自己心理压抑、难以排解的事情,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情,或者违反法律的事情。
下列哪些秘密是危险的?应该怎样处理?(课堂练习,学生以4—5人为以小组讨论交流后回答)(1)、考试时,同学偷看我试卷,并要我替他保密。
(2)、放学后,几个青年拦住我要钱,要我不要告诉老师。(3)、中学生小王晚自习经常去上网,让我保密。
(4)、他把捡到的1000元钱交给失主,让我不要告诉任何人。(5)、他到处传播我向他倾诉的秘密
{ 温馨提示}:(1)(2)(3)(5)都是危险的秘密,要学会辨别,必要时告诉老师、家长,如果处置不当,对自己、他人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2. 要学会区别对待秘密,有了不能保密的事情应该会正确处理。
(1)生活中的秘密,有些是复杂的,有些甚至是危险的,如果处置不当,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灾难。
(2)在成长过程中,有些事情可以保密,而另外一些事情不能保密,比如,使自己心理压抑、难以排解的事情,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情,或者违反法律的事情等。
(3)有了不能保密的事情,应该找可以信赖的人倾诉,或者向有关部门反映。适当的倾诉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也能使我们从他人那里获得帮助。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派代表发言)
材料一: 学校最近让学生填写一份有关家庭收入状况的调查表,打算对生活困难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照顾。小杰家比较困难,他不想让别人知道,但还是如实填写了。班长收表的时候,把小杰的家庭情况告诉了其他同学,让小杰很难堪,班长的做法应该吗?
材料二:玲玲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只是臀部有一大块暗红色的胎 记。玲玲的父母觉得很有趣,从婴儿时期开始,就爱在别人面前“展览”玲玲屁股上的胎记。
到了三岁的时候,玲玲对这样的“展览”开始表现出不耐烦,时常有抗拒的举动。家长认为孩子只是有点“不好意思”,并没有在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玲玲的表现越来越反常,已经发展到一见到客人就躲藏起来,拒绝大人的拥抱、抚摸。
客观地说,胎记并不是缺陷,但臀部是人体的隐私部位,胎记也不是孩:子的骄傲,如果家长在孩子有了清晰的个体意识以后,仍然不顾孩子的感受,硬要让孩子展示自己的胎记,就会使孩子产生委屈和自卑情绪,性格也会发生变化。
教师总结:让同学们懂得在拥有自己的心灵天空时,也要理解父母与老师,体会青春幸福,让心灵在向阳的地方开一扇窗,快乐就会变得很简单; 活中的秘密,有些是复杂的,有些甚至是危险的,要学会区分哪些是应该保密的秘密,哪些是危险的、难以处理的秘密。
三、不要侵犯我的隐私
1.隐私的含义: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个人信息,也称个人情报资料,如个人的财产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婚恋情况、家庭资料、社会关系、电话号码、个人习惯、兴趣爱好等。(2)个人活动,指与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活动,如个人的日常生活。个人领域。(3)个人领域,也称私人空间,是指个人的隐秘范围,如身体的隐私部分,个人居所,学生的书包、日记、通信等。
2、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行为(1)、监视、非法对他人的行踪、住宅、居所进行监听、监视;(2)、偷窥、私自开拆他人的信件或日记;(3)、私闯民宅;
(4)、公开披露或宣扬他人隐私。
3、我国有关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法律、法规(全班学生齐声朗读)
4、生活中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学生以4---5人为以小组讨论交流后派代表发言)
.未成年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保护自己的隐私:(1)保管好自己的信件、日记等含有个人隐私的物品。(2)不向他人讲述自己的个人及家庭的隐私;(3)当发现有人披露、宣扬自己的隐私、损害自己名誉的行为时,应当给予制止,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 相关链接】
法律对隐私权的规定:随意揭露他人的隐私,使他人精神受到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甚至为了达到打击陷害他人的目的,采用揭露隐私的手段,肆意破坏他人的名誉和人格,都是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课堂达标训练 】
1.“我心里埋藏着小秘密我想要告诉你/那不是一般的情和意那是我内心衷曲/我心里埋藏着小秘密从没有再提起/这秘密写在我心底永远变成回忆„„”正处于青春期的你,一定也有不少的小秘密,这些小秘密好像你青春期一串串璀璨的珍珠。请你用你自己愿意的方式记录你对这些小秘密的体验。回答下列两题
(1)拥有自己的秘密是()①我们长大的标志之一
②完全正常的心理现象③将给父母带来不安
④容易关闭自己的心扉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④
(2)、下列属于危险秘密的有:()
①小明为考试偷看答案的同学保密
②社会青年王某索要初二学生李三的钱财,但李三从不跟父母和老师说
③看见交通事故不举报作证
④帮助好朋友隐瞒真相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小红和小玲是好朋友。一天,在学校传达室小红看到一封小玲的信,出于好奇就拆开看了。小玲知道后非常恼火,找人揍了小红一顿。下列对这一事件的分析,正确的有:()
①小玲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她们是好朋友
②小红的做法不对,因为她侵犯了小玲的通信秘密
③小玲的做法是对的,因为这样做才能教育小玲
④小玲的做法不对,因为她使小红的隐私权受到侵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二篇: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
间 2010.10.19
学科 数学
年级 初二 中心发言人 张书伟(庄兴光 张建国 张玉强 程元义 杨静)
缺席人员
无
研讨内容:本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开始,是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基础,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围绕三角形的概念开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开展探究,以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归纳、表达的能力。
研讨效果:
我在教学的中重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小组合作交流来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有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参与教师议课:
张建国 老师提出:首先,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都是学生们熟知的或身边的事实,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
张玉强: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同于过去学习函数知识初步时的单纯依赖模仿和刻板记忆,而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两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初步形成函数的思想,学生是乐于参加这种学习活动的。
程元义:其次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过去那种课堂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充当数学学习的主人.
杨静: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生活中的“温度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充分形成函数思想的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他们的作法。
庄兴光: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力求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由浅人深,逐层递进,从基本到简单开放,以问题串的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基础,所以讲时应该放慢速度。
张玉强 老师提出:从教材上看,这节课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比较多,所以这处理这些环节时,应该注意掌握时间和学生动手操作时的目的,有时学生会不知道要得到什么。所以在让学生做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所做的目的。
张玉强:要充分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总体说来,这节课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课堂的应有特色,体现了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程元义 老师提出:以前我们在上课时,发现学生对于动手操作这一块,有不少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归纳所得到的结论,还有一块就是学生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时,不知如何书写大于一个数而小于另一数的形式。
刘丽: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图形的思想,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展现了一种课堂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
张建国 老师提出:在安排练习时要多让学生做些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也可以多加一问,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是奇数或者是偶数时三角形的周长。
预期目标:
突出重点:通过学生动手归纳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突破教学的难点:通过动手做题,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附:说课稿 认识三角形(1)
说课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开始,是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基础,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围绕三角形的概念开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开展探究,以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归纳、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点目标:①三角形的概念
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②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情感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方法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
教材处理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本节大体可以分为两个知识点,①是三角形的概念,属于定义的范畴,所以通过生活实物或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后,采用直接呈现的方式。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属于定理的范畴(定理是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所以采用学生摆小木棍的实际操作及测量三角形三边的程度的方式去加以证明,也就是探究的方式。
教学方法
自学------探究-------归纳
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实物投影仪
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用生活中学生见过的图景,找出曾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既以此作为背景,又对以前加以回顾。从学生找出的图形中挑出三角形,自然导入本章----三角形
讲授新课
用观察屋顶框架结构图,引导学生找三角形,引出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而出现三角形的要素。利用学生说不清自己指的是哪个三角形而出现三角形的表示。
通过学生摆小木棍及测量三角三边的长度这中操作,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
同样通过摆小木棍的练习,归纳出如何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用找三角形和选线段组成三角形两个题目,强化本节两个知识点。想一想两个题目一是活跃课堂气氛,二是拓宽一点知识的用处。
课时小节
学生自己谈体会,既是对本节知识的复习,又对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进行了训练。
作业:主要以作业本为主
板书展示(略)
11.1认识三角形(1)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探索、归纳总结。
准备活动:
能从右图中找出4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在右下图中你能用符号表示上面的三角形吗?
2、它的三个顶点分别是,三条边分别是,三个内角分别是。
3、分别量出这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并计算任意两边之和以及任意两边之差。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例:有两根长度分别为 5cm 和 8cm 的木棒,用长度为 2cm 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 13cm 的木棒呢?长度为
7cm 的木棒呢?
二、巩固练习:
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单位:cm)
(1)1,3,3(2)3,4,7
(3)5,9,13
(4)11,12,2
2(5)14,15,30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3cm
和
4cm,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
。若X是奇数,则X的值是。
这样的三角形有 个
若X是偶数,则X的值是。
这样的三角形又有
个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 2cm,另一边是 9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cm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 5cm,另一边是 7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cm
课堂检测:
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单位:cm)
(1)2,3,(2)3,5,7
(3)5,9,14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6cm 和 14cm,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
。若X是偶数,则X的值是。
这样的三角形有
个
若X是剞,X的值是。
这样的三角形又有
个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4cm,另一边是 9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cm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6cm,另一边是10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cm
小
结: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作
业:课本P85习题:1,2。
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1)
例:解:∵3三根木棒<13
∴用长度为
2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
同理
3cm
也不能,7cm
能。
第三篇: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记录
日 期: 参与人员:
课 题:《特殊的葬礼》 研讨记录:
蒋燕衔:各位老师,今天我们集体备课就本册教材《特殊的葬礼》的第二课时进行研讨,下面首先请顾培华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顾培华:《特殊的葬礼》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有关环保的记叙文。环境保护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地球迫在眉睫。本文叙述了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和用水毫无节制,逐渐枯竭。最后,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巴西总统亲自主持葬礼,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生态,爱护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全文的重点通过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过去的壮观和现在的日渐枯竭的景象,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同时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时可以从课题入手,通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葬礼的特殊。再精读课文,感受瀑布过去的雄伟壮观及今天的无奈消失,了解造成大瀑布消亡的原因。通过今昔对比,激发学生的情感,唤醒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然后通过写演讲稿,演讲,出手抄报、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抱意识。
蒋燕衔:请顾培华老师介绍一下教学预案。顾培华:
《特殊的葬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读好课题。
2.复习词语,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这个“特殊的葬礼”究竟“特殊”在哪里?
二、精读课文。
过渡:对于引发这场特殊葬礼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你想更进一步地走近它、了解它吗?打开书,找找描写瀑布的片段,在一些词句上可做写记号。
(一)、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
1.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什么?(1)(出示描写昔日的瀑布片段)学生读。
(2)这段中用了哪些词形容和赞美塞特凯达斯瀑布的,你们做记号了吗?(3)边分析词语,边指导感情朗读。
2.想看看这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吗?(出示昔日瀑布的图片)
3.看着这美丽的画面,有没有产生一种冲动,想把自己的赞美之情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一下。(指名生读)4.我们一起来把这种赞美之情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吧!齐读。
过渡:大家读得真好,真让老师身临其境,是啊,如此壮观的瀑布真不愧是巴西人民的骄傲,她曾经用她那雄伟的气势和迷人的身姿给巴西人民带来了多少快乐啊!可是现在,这美好的一切都将离我们远去了。
(二)、感受瀑布的奄奄一息。
1.(出示今日瀑布的图片)让我们来看看塞特凯达斯瀑布现在的样子。2.如今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课文中是怎样描绘的?
4.(出示现在瀑布的片段)这段文字让人读起来不免伤感。5.能通过朗读表现一下内心的伤感吗?
6.小结:对,就像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刚才还在亲切地与你讲着故事,与你在夜幕下数着星星,他沙哑的话语还在耳畔,他抚过的脊背还依然温暖,可突然,他的手一滑,闭上眼睛,远去了,再也见不到他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回忆一下他的音容笑貌吧!(男生读雄伟壮观的瀑布,女生读逐渐枯竭的瀑布。)
(三)、探究原因,体会意义。
1.读到这里,你的内心除了伤感还有其它感受吗?瀑布前后真是天壤之别,看着这些,我们内心除了伤感,除了惋惜,最多的是愤怒——瀑布的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是谁毁了她?(出示“凶手”的文字)凶手是谁?
2.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分析一下原因。3.(出示环境污染视频)
4.那么,现在你们知道举行这样一次葬礼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了吧?
(四)、激发情感,唤醒意识。
是的,为了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1986年9月下旬,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在大瀑布脚下汇集,一起哀悼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在葬礼上——学生齐读。
三、练习演说,口语训练。
1.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的讲演饱含深情,动人心弦。你能根据课文内容试着讲讲演说词吗?
2.分小组讨论。3.指名说。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参加完这一特殊的葬礼,你有了哪些收获呢?
2.总结:课文描绘了巴西著名景观塞特凯达斯瀑布由雄伟壮观到日渐枯竭的过程以及人们失望、震惊、痛心、反思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了严重危害,告诉我们要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地球。
五、布置作业。1.必做题(独立完成)把演说词认真地写下来。
2.选做题(任选一题,可小组合作完成)
(1)、继续收集风景区惨遭环境破坏的事例,并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唤醒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2)、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以写信的方式把情况向当地的环保部门反映。板书设计
18、特殊的葬礼
昔日 雄伟壮观 保护环境 今日 奄奄一息 爱护地球
蒋老师:下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孙老师:课文通过今昔强烈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瀑布过去的雄伟壮观及今天的无奈消失,又通过追述造成大瀑布消亡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情感,唤醒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一条主线贯穿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避免了零零碎碎的问题。
王老师:在学习第三小节时,应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塞特凯达斯瀑布的“雄伟壮观”,如“世界上流量最大”、“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从天而降”等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会更合适。
叶老师:在教学中安排了写演讲稿,演讲的环节,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写作、说话能力,但学生没有接触过演讲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变通一下,给一个范文或采用填空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王老师: 在作业的安排上,形式多样。有必做的,也有选作的;有演说辞,有调查报告,有书信等。这样过于花哨的安排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很不实用,结果不免流于形式。所以,我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改为设计环保标语、画画环保宣传画之类的作业。
叶老师:我也觉得作业不应该过于花哨,要让学生真正能够操作完成才是最重要的。形成教案:
《特殊的葬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好课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引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谁再来读课题? 生:(指名读课题)师:(评价)听出来了,这可不是一般的葬礼。师:让我们一起来读(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读好词语。
师:读好了课题,顾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是否掌握好了,请你们来读读屏幕上的词语。(出示词语)
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流连忘返
不辞而别
奄奄一息 枯竭
哀悼
号召
垂危 生:(指名读词语)
3、回答问题。
师:词语会读了,那你能回答顾老师的问题吗?这个“特殊的葬礼”究竟“特殊”在哪里? 生:(指名回答:地点特殊——巴拉那河上、主持人特殊——巴西总统菲格雷特、对象特殊——塞特凯达斯瀑布)
师: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巴西总统菲格雷特这个特殊的主持人穿着黑色的葬礼服为一个特殊的对象——一条瀑布(板书: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了葬礼。
4、小结导入。
师:看来同学们上节课都学习得非常认真,顾老师对刚才的检查结果非常满意,相信同学们会更加投入地上好这节课的。
二、精读课文。
1、过渡: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包括巴西总统在内的人们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葬礼。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包括巴西总统在内的人们会为一条瀑布举行葬礼?塞特凯达斯瀑布到底是一条怎样的瀑布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深入学习课文。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一条怎样的瀑布呢?课文的哪些段落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请你找一找。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三、五自然段)(有的同学说塞特凯达斯瀑布是第三自然段描绘的那样的,也有的同学说塞特凯达斯瀑布是第五自然段描绘的那样的,那塞特凯达斯瀑布到底是怎样的呢?谁能把它说完整?
生: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第三自然段描绘的那样的,后来就成了第五自然段描绘的那样的了。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请女生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男生思考:课文用哪些词来赞美瀑布,用横线划出来。生:(指名回答,抓住“世界上流量最大”、“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从天而降”等体会塞特凯达斯瀑布的“雄伟壮观”。师:你从中这些词语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流连忘返”读懂了人们被它的雄伟壮观吸引了,忘记了回家。生:从“咆哮而下”“一泻千里”可以看出水流很急,声音很响。
生:从“从天而降”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落差很大,水帘巨大,很有气势。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昔日塞特凯达斯瀑布的雄姿吧!(出示一组图片)。看了这组图片,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赞美一下塞特凯达斯瀑布吗? 生:(指名回答:雄伟壮丽)。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昔日 雄伟壮丽)你找得真准确。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吗? 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师:读得真好!谁再来? 生:(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太棒了,大瀑布又再一次展现在老师面前。来,我们大家一起学着他的样子把塞特凯达斯瀑布雄伟壮观的气势读出来。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塞特凯达斯瀑布那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雄姿已经深深地刻在顾老师的心中了,相信它的雄姿也深深地刻在你的心中了。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如此伟大,除了诗仙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它任何的赞美之词在塞特凯达斯瀑布面前都是显得那么苍白。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同学们,我相信,大瀑布的美丽已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上。可有谁会想到,所有的一切,我们再也看不到了,塞特凯达斯瀑布它成了我们记忆中一个美丽的梦,我实在不忍心看它现在的样子。(出示一组图片)看完了,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指名回答:愤怒、悲哀)
师:昔日的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此刻成了什么样? 生:(指名回答)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出示句子:“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同学们,请你仔细朗读画红线的句子,从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生:(指名回答)师:(动情描述)对,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刚才还在亲切地和你讲着故事,和你在夜幕下数着星星,他沙哑的话语还在耳畔,他抚过的脊背依然温暖。可是他的手一滑闭上眼睛远去了,再也见不到他了。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谁能用你的朗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 生:(指名朗读)
师:看得出来,你很难过、悲伤。谁再来试试? 生:(指名朗读)
师:看得出来,你很伤心、悲伤。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第五自然段)师:是谁造成了这一切? 生:(齐答)人类。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奄奄一息的瀑布(板书:今日 奄奄一息),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生:(指名回答)师:(引读)是啊!正是由于瀑布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生:所以“它在群山之中„„最后的消亡。”
师:正是由于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乱伐,造成了水土大量流失。生:所以“它在群山之中„„最后的消亡。” 师:正是由于水量逐年减少。
生:所以“它在群山之中„„最后的消亡。”
师:正是我们人类的无知行为导致了昔日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变成今天的模样。作为人类的一员,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指名回答:难过、自责、悔恨)
4、学习第六、七、八自然段。
师:是啊!塞特凯达斯瀑布奄奄一息的模样已经让我们很难过了,可科学家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面对塞特凯达斯瀑布即将消亡的现实,消息传开后,人们是怎么行动起来的?让我们一起读。生:(齐读第六、七自然段。)
师:以总统为首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了特殊的葬礼。巴西总统为瀑布举行葬礼,目的是什么? 生:让悲剧成为历史。生:弥补人类的错误。师:(板书: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发表了演说。如果你是总统,在这个葬礼上,对着巴西人民发表的演说,你会怎么说呢?老师这里已经为这份演说辞开好了头,请同学们把它补充完整。生:(指名回答)。
三、总结课文。师: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了哪些收获呢? 生:(指名回答:保护环境)。
师:课文描绘了巴西著名景观塞特凯达斯瀑布由雄伟壮观到日渐枯竭的过程以及人们失望、震惊、痛心、反思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了严重危害,告诉我们要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地球。布置作业: 自由选择1----3题中的两个。
1、要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请你设计几条“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宣传标语,来警示人们爱护自己的家园,不要自己毁掉美丽的家园。
3、请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画你心中的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宣传画。板书设计
18、特殊的葬礼 昔日 雄伟壮丽
塞特凯达斯瀑布 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今日 奄奄一息
第四篇: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月24日 主备:邓梓娴
参加成员:全体数学老师 年级:六年级
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能力目标:
1、形成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空间观念。
2、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情感目标:
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教学难点: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集体备课共性意见:本单元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认识圆柱的基础上,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会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综合等数学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猜想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一)、猜测面积大小,激发情趣导入
1、用你们手上的A4纸做一个尽量大的圆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另一种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2、这两个圆柱谁的侧面积大?为什么?
3、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为什么?(底面半径大的圆柱的表面积要大)
生:因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只要看他们的底面积谁大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就大。
(二)、组织动手实践,探究圆柱表面积
1、我们把做好的圆柱加上两个底面后,这时候圆柱的表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
2、请同学们看着圆柱表面展开的图形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如果老师让你们比较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还能用刚才的方法吗? 生:不能。要通过计算。
4、观察圆柱展开图,底面是圆形,圆的面积公式还记得吗?
5、两个底面是圆形的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侧面积呢?观察侧面展开图,展开的侧面是长方形,想一想,侧面和长方形有什么联系。生1:把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生2:把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板书)师:大家对照老师的板书,说一说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呢? 生: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板书)师:如果用s表示侧面积,c表示底面周长,h表示高,你能写出圆柱体侧面积的公式吗?(板书:S侧=Ch)
刚才的环节中,用现成的练习纸,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做一个圆柱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比、评”中唤起对圆柱侧面积知识的回忆。
6、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展开图侧面的底面周长是25.12cm,高是20cm,求侧面积。
7、已知d=8cm, h=20cm,求侧面积。(板书S侧= d h)
8、已知r=4cm, h=20cm,求侧面积。(板书S侧=2 r h)
9、现在请同学计算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三、知识应用。
P22 做一做第 1题 求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6m,高是0.7m。(2)底面半径是3.2dm,高是5dm。2.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3.P21做一做一个圆柱形茶叶桶的侧面贴着商标纸,圆柱底面半径是5cm,高是20cm。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23页练习四,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7题。
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3月17日 主备:陈雪兰
参加成员:全体数学老师 年级:五年级 课题: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意义。能力与方法:通过主动学习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为分数配图,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养成学生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能从具体实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单位”1”.集体备课共性意见:《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的,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理解单位“1”
1、谈话交流引入
教师板书“1”,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是几?今天我们就从这个小小的“1” 来开始展开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老师往这一站就可以用几来表示?“1”除了可以表示一个人,还可以表示什么?(生答:一台电脑、一块黑板、一张桌子等等)。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一年级的孩子都知道,但现在我们是五年级的同学了。“1”除了可以表示一个人、一台电脑、一块黑板等等,还可以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吗?(引导学生说出“1”还可以表示一群人、一堆物品、一排桌子等等)演示: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物体,深入理解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加深对整体单位“1”的理解。
比较:现在的“1”和以前的“1”还是一样的意思吗?(现在的“1”不但可以表示一个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堆物体、一群物体等等。)
结论:通过我们刚才的谈话和观察我们发现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在数学中我们通常把这个广义的“1”叫做单位“1”。
2、深入理解单位“1”
课件出示: 三个西瓜你会用几来表示?如果我想用单位“1”来表示应该怎么办?(用集合圈把它圈起来)。六个西瓜还能用一来表示吗?那应该用几来表示呢?为什么?12 个西瓜呢?为什么?(因为这里有四圈也就是4个“1”)
总结:原来我们发现有一个单位“1”就可以用1来表示。有几个单位“1”就可以用几来表示。导入新课: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的整数,可要是不足单位“1”那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那你会想到什么数?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四分之一,看到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回答,回忆三年级学过的内容。)
1、理解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
同学们刚才说的很好,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圆片、正方形纸、和练习册等等,利用这些材料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可引导学生想想:你是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单位“1”的?分成了几份?其中的几份就是四分之一?
强调:你在分时应该怎样分才合理?你找到的四分之一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是谁的四分之一?。
2、理解一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课件出示下面一些物体:你能不能从下面这些物体中找到出四分之一呢? 我想让同学们先交流交流,在练习纸上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小组交流后汇报。在学生找的同时,引导他们思考:你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平均分成了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单位的“1”的四分之一?
这个四分之一是把谁看做单位一呢?怎样才能把这四个苹果看做单位“1”呢?课件展示四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操作:你们的学具袋中也有一些像老师这样许多物体组成的单位“1”,拿出来画一画、分一分,从单位“1”中找出四分之一,并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强调:你在分时是把谁看作单位“1”。
3、对比总结
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分之一,这些四分之一的单位“1”相同吗?各是把谁看作单位“1”?可为什么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引导学生理解:虽然它们的单位“1”不相同,但它们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
4、寻找分母是四的其他分数
课件出示刚刚同学们的操作材料想:除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找到其他分母是4的分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5、创造分数
拿出学具中的12根小棒,利用这些小棒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能从小棒中发现哪些分数。思考:你把这些小棒分成了几份其中的几份就是这12根小棒的几分之几?
6、总结分数的意义
在前面观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告诉学生: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它的分数单位。在分数中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如:四分之一、六分之一、三分之一、十二分之一都是分数单位。并让学生说说都是哪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如六分之一是六分之五的分数单位等等.四、深化练习
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4月7日 主备:董用武
参加成员:全体数学老师 年级:二年级
课题:表内除法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集体备课共性意见: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4月20日 主备:刘秀云
参加成员:全体数学老师 年级:四年级
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服务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分析、解决;概念由学生归纳、概括、提炼;规律由学生探索、发现、揭示。从而达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有机统一。围绕这一理念,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从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问导入,探究应用中教师精问、巧问,生成追问等方面来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教师引出课题: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A、学生自己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经常与小数打交道。(抽4~5名学生回答)
B、CAI显示超市价目表,请一名学生来做“服务员”为大家介绍一下商品价格。
2)请同学们选择两种自己喜欢的商品写在购物单上,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并写出计算方法,写完以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3)抽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书他们的购物单,并说一说他们的计算方法。
4)学生总结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5)老师总结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板书: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加。
6)比一比:同桌之间互相比较,看看谁用的钱多?多多少?
7)抽两名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讲一讲。
8)学生总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9)老师总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板书: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减。
10)学生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先要小数点对齐)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小小采购员”:老师准备用50元班费来布置教室,你们能帮助我想一想该买些什么?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四.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能跟我们讲一讲吗?
五.布置作业
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5月5日 主备:黎于婷
参加成员:全体数学老师 年级:一年级 课题: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问:你知道1元=()分吗?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略)
五、作业布置
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5月19日 主备:石龙招
参加成员:全体数学老师 年级:三年级
课题: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视对两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 和归纳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8 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
2、笔算乘法。
4课时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
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6月2日 主备:黎于婷
参加成员:全体数学老师 年级:一年级
课题: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仔细的观察能力
(课件出示场景切换,配上明快的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
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
(课件切换到夷陵广场或书上的主题图)
2、师:瞧,这些美丽的花将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多美啊!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
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
3、课件从左慢慢移入一个花农骑车进入。
师: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他要去干什么呢?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二、创设情景,在生活中学习。
1、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
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学生分组互相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2、信息反馈,交流整理。
师: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说的可认真了,那谁愿意大声的说出自己的问题和算式呢?
师选择的板书算式。10+20你是怎么算的呢?这道题哪个组的算法最多?用你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在组里说一说计算方法。
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课件里花农伯伯说:小朋友们快来帮我摆花盆吧。我要搬走10盆花,)
师:同学们,你们能据花农伯伯说的话来完整的说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自己想一想这样解答?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谁有不同的想法
3、巩固练习,P57面的做一做,用小棒摆一摆,算出结果。
4、观察整理,总结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
师:在计算时要怎么办?(整十整十的相加减)
三、强化练习,1、练习十的1T
(出示1T图)老伯伯看见同学们这么热心特地买来矿泉水来谢谢大家了。你能看着图说出图意吗?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T:独立计算,并仔细观察。
上下2题什么不同的地方?3+2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30+20里的30又是什么意思?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要注意,记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减,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减。)
3、课堂作业
四、全课总结。
你知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吗?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怎么加减。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场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五、布置作业。
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6月16日 主备:杨嘉英
参加成员:全体数学老师 年级:五年级
课题:总复习第二课时——分数的性质和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量与表示两个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2.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会比较分数的大小。3.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因数与倍数有关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分数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一、重视情境设计,使学生自主参与整理与复习
在整理和复习课上,学生非常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在课的开头设计与学生学习紧密相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和复习。如本单元复习中,我出示了两个分数:11/6,8/4,让学生想,看到这两个分数根据本单元学习的知识,你想到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问题连续追问,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把每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这两个具体的事例展示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兴趣高,引发了探究欲望,轻松自如地置身于学习中,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本单元的知识点一一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重视学生自主规纳整,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能力。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归纳复习与整理的方法。整理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合理、简洁、清晰、有特色的形式进行整理,展现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明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在相互评价整理情况时,相互交流、补充、完善,相互质疑、辩论、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张扬个性。这样从整理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重视练习题的设计,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知识概念教学比较多,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大小比较等等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进行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练习和测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知识的水平。在练习时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填空、选择、判断、比较等等,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同类知识系统练、易混知识对比练、易错知识反复练等,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调整部署,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板书课题)
二、指导复习 1.梳理知识要点。(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回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知识。(2)全班反馈。(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记录的内容,教师适时做好补充)2.反思交流。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1)什么是分数的意义?你能举例说明吗?(2)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举例说明吗?(3)什么是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你能举例说明吗?(4)什么叫约分?什么叫通分?你能举例说明吗?(5)通分和约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小组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3.答疑解难。
师:在这部分内容学习中,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8 ~119 页“练习二十八”第5 ~8 题。1.第5 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2.第6 越:先让学生按题意要求在线段上描点,再组织反馈。通过反馈、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3.第7 题:先让学生填空,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填写的依据。4.第8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依据。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整理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相关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认为哪些知识最重要?哪些知识你感到理解起来最困难?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总结。
新 诚 小 学 数 学 集 体 备 课
科组长:邓梓娴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第五篇: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记录
日 期:2008.4.8 参与人员:顾敏 汪喜萍 陈亮 俞淑琴 课 题:《菩萨兵》 研讨记录:
汪喜萍:各位老师,今天我们集体备课就本册教材《菩萨兵》的第二课时进行研讨,下面首先请顾敏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顾 敏:课文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藏胞一听说军队过来,就躲进深山,不敢露面。藏胞见军礼就怕得要命,原因是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藏胞躲藏躲藏并不影响红军的体整,然而却急坏了朱总司令,为什么呢?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红军官兵具有“菩萨”心肠。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这里主要写了朱德与翻译的两次对话,从朱德的话语中字字句句皆见他一心为藏胞着想。第三段(第6-7自然段)写朱德总司令动员并带领红军主动替藏胞完成春耕工作。“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朱德的话,既指红军认真负责搞好春耕,又指他们要把军爱民的真诚爱心播在藏胞的心里。第四段(第8-9自然段)写藏民们耳闻目睹红军的行动后激动不已。“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这是藏胞由衷发出的赞叹。这既点题,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教学本课时主要是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汪喜萍:请顾敏老师介绍一下教学预案。顾 敏: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那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一段(第一节)
1.导入:长征途中,当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时,藏族同胞却躲进了深山,他们为什么要躲进深山呢? 2.出示:(第一小节)指名学生朗读。
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躲进深山呢?那么反动军队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 3.指导朗读。
(二)精读第二段(2~5小节)
过渡:藏胞躲进深山,不敢露面,朱德总司令急坏了,他急什么呢?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2~5小节,画出体现朱德司令着急,担心的句子。2.交流:(你从哪儿看出朱德司令很着急)
出示:(1)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指名读读这句话,说说自己的体会。(2)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指名学生读这句话,想想朱德在想什么?指导朗读。过渡:朱德替藏胞着急,你还从哪儿看出来了? 出示:(3)这也怨不得„„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指名读这句话,你从话中听出了什么?说说朱德担心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这是一位怎样的司令。
3.过渡:这么好的司令,为什么藏胞一见就跑呢?谁能联系上文来说说。学生朗读,体会翻译的话。4.指导朗读。
(三)精读第三段(6~7小节)
过渡:朱德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那赶快去读读课文的6~7小节吧。
1.自由朗读,边读边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2.集体交流。出示:
(1)不能让藏胞„„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红军是怎样帮助他们春耕的?
(2)开完会,„„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理解“热火朝天”,想象他们帮助藏胞干的事。教师小结。
3.指导朗读总司令的第三段话。
(四)精读第四段(8~9小节)
1.自由读,学生交流藏胞得知这一消息后得做法。出示第八节:
2.再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3.出示最后一节。朗读理解。
这句话表达了藏民对红军怎样的情感呢? 教师小结。4.指导感情朗读。
三、总结课文
1.小结: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和感激。怪不得藏胞们称红军为——引读课题《菩萨兵》
四、布置作业 1.写话练习。2.复述故事。板书设计 菩萨兵
朱德 急 受不了(动员)春耕(帮助)红军
关爱 藏民 躲 返回 感激
汪老师:下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俞老师:课文的重难点就是理解感悟“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最后一段在一开始就出示,反切到课文中,以这一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一条主线贯穿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避免了零零碎碎的问题。
陈老师:对于第七小节,课文中只用了一句话,写出了动员会过后,战士们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菩萨一样的兵,我们可以结合挂图,配以战士们劳动的场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在语言的交流中,思维的碰撞中既使学生语言得到发展,也让学生深切感受这是一支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的军队,是一支菩萨一样的军队。
汪老师:故事离我们的孩子生活的年代较远,要上好这类课文,我们课前要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或观看相关的影片,使学生对写作时代及写作背景有所了解。如课文第一小节讲到的“藏胞一听说有军队进来,就逃进了深山。”这句话的理解,教师事先要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使学生对反动军队有个感性的认识,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俞老师:这篇课文在教学时,我们只要抓住这个“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朱德着急,他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一个大问题抛下去,引导学生从语言和行动这两个方面来体会朱德为民担心,为民着急的心理,从而感受朱德着急的背后是一颗为民所想的热心。
陈老师:对于文中的句子“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等句子含义比较深,对三年级小朋友来说是个难点,但又是关系到文章中心的语句。怎么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由文字字面意思走到文字背后,理解它所包含的深刻意思。如可以这样:先练习句子说说,红军播下的种子是什么,学生从字里行间肯定可以了解是春耕庄稼的种子,红军是怎么播种种子的呢?在红军热火朝天的劳动中想像庄稼会长得怎样?看到这一片长势喜人的景象,藏胞们会说什么?这时,教师可推波助澜一步,那看来红军不仅在田地里播下了种子,还在藏胞心里播种下了什么?
顾老师:我觉得板书比较复杂,有没有办法改简约一些。
俞老师:的确,板书只要突出菩萨兵这一主题,所以把菩萨兵的言行概括一下。
形成教案: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引读)《菩萨兵》。我们再一起来把课题读好了。课文中的词语你还记得吗? 出示:
糟蹋 糊涂 怨不得 挨饿 露面 尽心尽力 春耕 同胞平平整整 动员 感激 热火朝天
指名学生读词语(第一行注意轻声,第二行注意多音字,第三行注意后鼻音)
2.那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谁是菩萨兵,(板书:朱德,红军),是谁称他们为菩萨兵呢?(板书:藏胞)藏胞们是怎么说的呀?
出示:(最后一节)(泛红:菩萨一样的司令 菩萨一样的兵)学生齐读。
导入:藏胞们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细细地读,细细地品吧。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一段(第一节)
1.导入:长征途中,当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时,藏族同胞却躲进了深山,他们为什么要躲进深山呢? 2.出示:(第一小节)
谁来读读这一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问题。
谁来说说。(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就„„)3.那么反动军队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
学生交流(逼迫干活,精神上的折磨,肉体上的摧残)
4.藏胞们真是吃尽了苦头,现在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便躲进深山,谁也不敢露面了。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藏胞们生活的疾苦呢。(板书:躲)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泛红:急坏)(板书:急)谁来读出朱德司令的着急。5.指导朗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情来读好这小节。学生齐读。
(二)精读第二段(2~5小节)
1.过渡:藏胞躲进深山,不敢露面,朱德总司令急坏了,他急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2~5小节,画出体现朱德司令着急,担心的句子。2.交流:(你从哪儿看出朱德司令很着急)
出示:(1)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谁来读读这句话。A“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受不了的)(板书:受不了)哪些词可以看出藏胞会受不了的(泛红:这么、还在)。B朱德司令担心什么?
指名学生朗读,说说朱德的担心:长时间待在山里,吃住条件十分恶劣,担心藏胞们受不了。C这句话该怎么来读呢?
D指导朗读:朱德担心藏胞的疾苦,替他们着急,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
过渡:朱德深知藏民的疾苦,对藏民充满着关爱。再读读这段话,你还从哪儿看出来了。(2)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划线)(板书:动员)谁来读这句话,想想朱德在想什么?
小结:朱德真是一位对藏胞无比关切的总司令呀,就像菩萨一样。指导朗读:同学们,让我们抓住这个问号和感叹号来读好这两句话。过渡:朱德替藏胞着急,你还从哪儿看出来了? 出示:
(3)这也怨不得„„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谁来读这句话,你从话中听出了什么?(朱德理解藏胞的苦衷,知道他们这样是迫不得已)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想想朱德司令担心什么? 学生先自己说说。
小结:是呀,朱德怕耽误藏胞的春耕,来年挨饿。(板书:春耕(帮助))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司令。
(这是一位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关心藏胞疾苦,就像菩萨一样的司令呀!)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话。
4.过渡:这么好的司令,为什么藏胞一见就跑呢?谁能联系上文来说说。
(他们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现在一听说有军队开过来,就跑了,躲到深山里去了)过渡:怪不得翻译回来对朱德同志说—— 出示句子:
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真糊涂呀!
这里的“乌云”指什么?为什么说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呢? 5.指导朗读。
(三)精读第三段(6~7小节)
过渡:朱德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那赶快去读读课文的6~7小节吧。
1.自由朗读。(边读边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3.集体交流。出示:
(1)不能让藏胞„„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朗读,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红军是怎样帮助他们春耕的?
(2)开完会,„„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热火朝天”是什么意思(工作达到热烈、高涨的境界),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呀,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把关爱藏民落实到行动上)他们帮助藏胞干了些什么呀?(学生交流)说话练习:
朱德带领红军战士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他们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看到红军劳动的场面,播下种子的春耕地,藏胞们会说什么? 交流。
(3)再次出示:不能让藏胞„„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还指什么呢?
小结:朱德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藏胞们的土地上开花结果,让红军为民着想的形象在藏胞们的心中生根发芽。5.指导朗读总司令的第三段话。
让我们一起来读好朱德司令的三段话。(配乐朗读)
小结:字字句句都体现了朱德总司令对藏胞的关心和爱护,他就是一个活菩萨呀!
(四)精读第四段(8~9小节)
过渡:藏胞们得知这一消息后怎么样呢? 1.自由读。
学生交流(板书:返回)出示:第八节:
2.再读(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板书:感激)
(学生:看到红军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和反动军队完全不同)(是呀,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是一支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的军队)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指名读)我们一起来读好了。(学生齐读)
如果你就是藏胞中的一位,见到红军为你做了这么多事,你会怎样说呢?让我们一边欣赏《军民团结一家亲》这首歌,一边展开想象。学生交流。
(是呀,怪不得藏胞们说——引读最后一句)3.出示:最后一节。(学生齐读)
菩萨一样的司令是指——(朱德),菩萨一样的兵是指——(红军战士)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学生交流。(板书:关爱)
这句话表达了藏民对红军怎样的情感呢?(信任与感激)你能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读吗。(指名学生朗读)小结:是呀,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这是藏胞们对红军的无比感激与热情赞颂。4.感情朗读(让我们带着对红军的信任与感激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三、总结课文。
1.小结: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和感激。怪不得藏胞们称红军为——引读课题《菩萨兵》
让我们再来读好课题,把藏胞和红军间的这份鱼水深情也深深地埋入心底吧!再读课题——《菩萨兵》 布置作业 1.写话练习。2.读红军故事。板书设计
菩萨兵
急坏了
帮助春耕
热火朝天地干
关心藏胞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