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平均分(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00:2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课时 平均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课时 平均分》。

第一篇:第二课时 平均分

第二课时

平均分(2)

[教学内容]

书本第44—4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教学用具]

桃子贴片,苹果贴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提问: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叫做平均分? 2.巩固练习

10个苹果要分给一些小朋友,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请同学上来分一分。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水果卡片

问:大家一起看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水果?

谈话:这些桃子,是小猴子从山上摘下来的,你们看看,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板贴8个桃子图片)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提问:现在小猴子想把这些桃子送个两个小朋友,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

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桃子呢? 请同学上来分一分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1.想一想,分一分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教师适时要点拨引导。2.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演示分的过程。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先分给每个小朋友1个,再分给每个小朋友1个,直到每个小朋友有4个;先每个小朋友2个,再每个小朋友2个;先每个小朋友3个,再每个小朋友1个......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分得4个。

3.如果将8个桃子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请同学上来分一分

4.书上第44页的“试一试”

先按照题意,自己动手一边摆一边写答案

四、组织练习,加深认识。1.完成第33页的“想想,做做1”

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2.书上第33页的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3.书上第33页的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4.书上第33页的第4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按照份数分得。

第二篇:《平均分》

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习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过程,明确“平均分”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联系,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糖果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分法取个合适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5)

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讨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9页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过程和方法.2、练习二第4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实例.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第三篇:平均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平均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平均分

1.观察情境,提出问题,将这6颗糖,分到6个碗中,请学生分一分(学生在草稿本中画一画,分一分)(1)作品生成

预设:

思考:为什么会有三种不同的分法?你觉得哪一种更合适?(感受公平性)(2)观察第三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2份,每份分得一样多。

(3)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就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4)谁能再来说一说,这6个糖果是怎么分的?(把6个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请多个学生说一说,强调平均分)。

(二)巩固提升,应用平均分 1.判断四种情况,是不是平均分,不是的话,怎么修改才会变成平均分呢?观察第一种和第四种,都是平均分,为什么分的不一样呢?(不管分成几份,只要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最后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的特点是?(再次重复)2.请学生做一做,说一说分的过程。3.p11数学书第1题 4.p11数学书第3题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平均分)平均分是怎么在分的?

第四篇:第1课时平均分(教案)

表内除法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2.理解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

1.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为此,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理解“平均分”。

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时,要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然后着重引导学生探索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时,把“怎样求出商”的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适时引导,让学生探索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合理组织学习,使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除了借助直观手段,让学生从乘除法的关系中理解求商的思路外,还应当合理组织练习。

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景,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0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 【知识结构】

1.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平均分(1)

【教学内容】

本教材第8~9页例

1、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1.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情景导入】

1.出示教材第7页准备参观科技园食品的情景图。

2.谈话。同学们,美丽的春天到了,我们准备去科技园春游,高兴吗? 二(1)班的同学也高兴,为了搞好这次活动,昨天,他们去超市准备了春游的食品。我们来看看,他们准备了哪些食品。

3.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新课讲授】

1.教学教材第8页例1,引出“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6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每份应该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

教师给出食品总数:24颗糖果,12个果冻,18个橘子。学生边分边口述操作过程,教师巡视。(3)演示汇报,学生分组汇报分的结果。生1:把24颗糖果分成6份,每组得到4颗。生2:把12个果冻分成6份,每组得到2个。生3:把18个橘子分成6份,每组得到3个。

(4)提问:看看你们组分得的每份有什么特点?(同样多)

(5)讲解:像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6)让学生把自己组平均分的结果用语言表述出来。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3个„„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2)让学生用16张卡片代替枫叶,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平均分,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得的结果填空。

3.教学教材第9页例2,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请同学们按照例2的要求分组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到6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学生分组活动:用实物图片或小圆片分一分。(3)交流汇报。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出示教材第9页中做一做。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2)同桌交流分的方法和结果。

(3)把10盒换成12盒、18盒酸奶实物图,仿上例进行活动。让学生在多次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中,学会一些平均分的方法。

5.巩固应用——迎新年列队展示活动。(1)让学生观看以往队列展示活动的照片。(2)请同学们帮我们班设计一个最佳队形来参加这个活动。要求:每班18名学生参加,每行人数相等。

(3)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之后在卡纸上用18个小圆片贴出来。(4)教师选择几张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让全班同学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5)小结列队方法。

方法1:2

方法2:3

方法3:6 方法4:9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中第1题。(1)学生自己读题,弄清题意。

(2)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哪种分法对”,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3)交流。答案:()(√)()【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均分”这个新的数学名词。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希望大家下去多多练习、体会。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1课时平均分(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时由情境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等,帮助学生进行大量的感知,形成一定的表象,在头脑中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篇:《平均分》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平均分》

二、教材简析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做了自己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示我的教学:

1、通过分配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结果。

3、通过判断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引导学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变成平均分。

4、再次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汇报交流时,进行分法的优化,渗透除法的计算。

5、开放创新的综合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为演出服选择纽扣式样和数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知识灵活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下节课包含除作准备;同时,能在最后的结果中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规律,并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实施

备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学生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开展对本课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施我的备课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创设情境:小朋友,我们庄市小学的活动可丰富啦,在刚刚结束的语文知识竞赛当中,XX班的XX、XX、XX分别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学校准备了6本精美的笔记本奖励给这三个小朋友,你觉得怎么分比较好呢?(学生自由发言)

(2)这三个小朋友非常聪明,在数学测验当中她们又获得了并列第一名,还是6本笔记本作为奖品,这次你会怎么分?

(3)比较这两种不同的分法,你发现什么?到小组里说一说吧。

(4)小结:是呀,像第二次每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5)第二次你们为什么平均分呢?(因为他们名次相同)

第一次是平均分吗?为什么这样分?

(6)师:是的,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平均分,有时却不需要平均分。

现在这三个小朋友想把6要笔记本送给结对的两个小伙伴,怎么分比较好?

(每个小朋友都分3本)

(7)这种分法叫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说:把6本笔记本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3本。

谁能这样说一说?自己说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2个)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我们也可以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3本)可以说每份都是3本。说明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二)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1、创设情境

新学期,XX小学的爱心小火苗行动开始了!每个小组也把准备好的奖品送给你

们组结对的小朋友吧。看看你们组的学习用品是什么?共有几件?要求平均分给几个结对的小朋友?

2、小组合作,分一分,说一说,并把结果填在纸上

汇报;媒体任意出示下面几句话:

把4个铅笔盒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12块橡皮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8把尺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本。

3、同步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

寒假里,XXX家来了几个结对的小朋友,他拿出了好多好吃的招待他们。想一想,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1)10个香蕉:4、6

(2)12个面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块巧克力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谁分的对呢?(书上16面第二题。用手势表示)

师:第三种第份分得的同样多,为什么不对呢?

(要求是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份数和份数搞错了。)

那你觉得在平均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要看清分的份数,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三)进一步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究多种方法

1、师:我们学校也准备了一些图书要送给手拉手兄弟班级呢。15本书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你们会怎么分?小组合作分一分吧。

2、汇报结果(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聪明的学生就会在平均分的时候,用上乘法口诀来帮忙,为学习除法作了准备)

3、每人动手分一分

低年级的小朋友制作了许多贺卡,一共有九张,平均分给三个手拉手班级,每个班分到几张,选你喜欢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结果。

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4、想一想,说出分的结果

大队部还准备了12个书包,平均分给希望小学4个班,每班分到()个

(四)全课总结

(五)再次体验,拓展思维

1、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

六一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结对的小朋友同台表演呢。学校设计了一些演出服(出现5种式样的衣服,)少了些什么?一起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为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纽扣吧。

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每组都有12粒纽扣,平均钉在一种式样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们想平均钉在几件衣服上,试一试摆一摆,并把结果填在练习纸上。

2、学生汇报,媒体出示结果

12钉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2)粒。

12钉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6)粒。

12钉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4)粒。

12钉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3)粒。

12钉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2)粒。

12钉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粒。

问:仔细观察结果记录,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知道为什么钉的件数越多,平均每件的纽扣数就越少呢?(总数不变)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案,选出你们觉得最适合这件衣服漂亮的配法,将纽扣粘在真正的样品上。完成的小组,就一来将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吧!

下载第二课时 平均分(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课时 平均分(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平均分反思

    《平均分》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

    平均分教案

    分一分(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例1、例2,第67页课堂活动第1,2题,第68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平均分的现实意义和数学意义,理解什么是平均分。......

    《平均分》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的平均分。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分组合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

    平均分 教案范文合集

    平均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10颗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

    平均分教案

    平均分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

    平均分教案范文大全

    平均分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第31、32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在探究知识......

    《平均分》教案

    “平均分”教学设计 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 张 艳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制)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分......

    平均分教案

    第二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 通过操作、交流,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