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平行记账”运行机理的深度剖析(四)[推荐5篇]

时间:2019-05-12 00:3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平行记账”运行机理的深度剖析(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平行记账”运行机理的深度剖析(四)》。

第一篇:对“平行记账”运行机理的深度剖析(四)

对“平行记账”运行机理的深度剖析

(四)四、对“结算结余与本年盈余的差异情况说明”的简要剖析

由于政府会计主体两大系统的核算基础和核算范围不同,各年度所形成的“预算结余”和“本年盈余”之间必然就会存在差异。“新制度”要求对该项差异情况在报告附注中要加以具体说明。

“新制度”要求在预算会计系统的本年预算结余(本年预算收支差额)的基础上,需要进行“重要事项的差异”和“其他事项的差异”两个环节的调节,调节后所得出的数额应该与财务会计系统的本年盈余(本年收入与费用的差额)的数额核对相符。

依据“新制度”的相关规定,笔者将“重要事项的差异”的差异调节的要领简述为:“未收”、“已付”则调加;“已收”、“未付”则调减。

所谓“未收”指的是当期没有确认为预算会计系统的预算收入,但已经确认为财务会计系统的收入。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系统确认的源自赊销和预收结算方式而确认的收入;财务会计系统确认的没有形成相应现金流入的源自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而确认的收入。

所谓“已付”指的是当期已确认为预算会计系统的预算支出,但尚未确认为财务会计系统的费用。主要包括:预算会计系统因偿还应付款项或预付账款而确认的支出;预算会计系统为取得存货、政府储备物资等而确认的支出;预算会计系统为取得固定资产等资本性支出而确认的支出;因偿还各类借款本息而确认的支出。

所谓“已收”指的是当期确认为预算会计系统的预算收入,但财务会计系统未确认为本期的收入。主要包括:预算会计系统因收回应收账款或收到预收账款而确认的预算收入;预算会计系统因收到各类借款本金而确认的预算收入。

所谓“未付”指的是财务会计系统已确认为当期费用,但因为未发生现金流出而预算会计系统尚未确认为本期支出。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系统因发出存货或政府储备物资等而确认的本期费用;财务会计系统因计提折旧或摊销而确认的本期费用;财务会计系统因各类资产处置将处置资产价值确认为当期的费用;财务会计系统本期未发生货币资金支付但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而确认的本期费用。

由于“新制度”要求要在预算会计系统的“本年盈余”数额的基础上,需要经过规定事项的调节,来推算财务会计系统的“本年盈余”。鉴此:预算会计系统的“未收”自然就应该加计进来;预算会计系统的“已付”自然就应剔除,而站在“本年盈余”的视野上自然也应加计进来。预算会计系统的“已收”自然就应该予以扣除,站在“本年盈余”的视野自然就应该予以减记出去;预算会计系统的“未付”自然就该补计进来,站在“预算结余”的视野自然就应该予以减记扣除。

纵观“新制度”的相关规定,从理论推理的视角我们不难判断,“新制度”中在“重要事项的差异”部分几乎将可能形成“预算结余”和“本年盈余”的事项均予以了列举。在实务工作中,如果经过“重要事项的差异”调节环节所计算出的结果仍不等于财务会计系统的“本年盈余”,则必须在“其他事项差异”环节将两者调整相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预算会计系统中所列支的“投资支出”应该在“为购建固定资产等的资本性支出”项下加以列示,否则就会发生重大遗漏。此外,鉴于“新制度”所规定的披露格式,笔者认为将新制度中的“本年盈余与预算盈余的差异情况说明”调整为“预算盈余与本年盈余的差异情况说明”会更加准确、恰当。

总而言之,“平行记账”是“新制度”中实现财务会计系统与预算会计系统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目标的关键性技术安排,对广大政府会计主体的财务人员而言属于“新生事物”,但愿本文的阐述对实务工作者能够有所帮助。

第二篇:对“粗心丢分”的深度剖析

【博雅教育案例深度解析·家长必读系列】

对“粗心丢分”的深度剖析

明明会做的题目,在考试的时候却因为看错数字,抄错数字,少看了一个条件,没有化简等小毛病而得不到分数,是让家长们头疼和困惑不解的事情之一,家长们往往称学生为 “粗心”。

但问题是:不管我们怎么叮嘱学生考试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再细心,学生依然会“粗心”而丢分。看来,我们的“谆谆告诫”并不起多大的作用!

粗心到底是什么,粗心是怎么形成的,怎样才能彻底克服粗心?

小郭就是这么一个学生,非常聪明的一个孩子,知识上一点就通,学习能力非常强,就是会在考试的时候粗心丢分让家长头疼不已。

【孩子都喜欢挑战】

第一次见小郭,我先是出了一道空瓶换水的趣味奥数给他做,就是一元钱能买一瓶汽水,两个空瓶子能再换一瓶汽水,10元钱能喝到多少瓶汽水。刚开始他觉得这是很简单的一道题,很自信地在纸上画,画到19瓶还剩1瓶的时候,他自信地说能喝到19瓶!被告知答案错误后,看他的表情是陷入了思考和困惑,又在纸上画了一遍,这次比上一次快多了,但是依然是19瓶剩一个空瓶子,他没有想到的是如何处理最后这个空瓶子。

我不能立马告诉他答案,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很容易就得到了答案,学生的印象不会多么深刻,我不需要他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思路,仅仅是故意让他再困惑一会儿。

5分钟时间过去了,不管他怎么在纸上画,始终画不出来,但是觉得问题又没那么复杂,所以一直不肯放弃,也拒绝了我的答案提示,大有一种不见黄河心不死的气概!

我写到这里,你有没有觉察出这个男孩喜欢挑战的特点?其实小孩子都喜欢挑战,喜欢尝试新事物,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太多的限制把孩子这种喜欢尝试、喜欢挑战的本性慢慢磨灭了,到长大了,很多人就变得墨守陈规,在一个小圈子里心力交瘁,没法突破。我们的教育要保护孩子这种探索的欲望,挑战的勇气和突破常规的想法!

【孩子都讨厌简单的重复】

小学甚至初中的知识都是非常简单的,这里的简单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知识点本身是比较简单的;第二是学校里给学生的练习题也是比较简单的。那种学习力强的学生,很快就能把练习题做完,但是第二天老师又布置了一些练习题,跟昨天的题目一样简单,而这一次,学生感觉都会做了,做起来就没意思,就不用心了,就开始应付了,做作业的时候追求的是

博雅教育:南京市江宁区竹山路市政天元城星韵座一幢5单元910室。电话:张老师***。

赶快把这无聊的事做完好去做其他自己以为有意义的事情。

我见过一个学习很好的初一学生,很痛苦地再做寒假作业。她并不讨厌作业,她讨厌的是没有含金量的作业,一张试卷里大多数题目闭着眼都不会做错,这样的题目对于他们来说就好好比是重复地写1+1=2写几百遍,再踏实的学生也会厌烦!

北京人大附中王金战老师一个班55名学生中37名学生考上北大清华,10人考上剑桥牛津耶鲁等名校,王老师称,中国有很多的学生,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学生,每天都在做一些低质量的作业!一语道破统一化齐的教育的弊端。

一个学生在心不在焉的状态下去做一件事情,“粗心”就再所难免了,而且学生对于粗心也不会有过多的自责和懊悔,因为他自己内心里清楚自己没有认真对待。一个人只有在比较重视和用心地做一件事情而做错了的时候才会自责和懊悔,也才能自觉主动改进做事的方法,以求下次不出错误。

如果每次作业含金量都不高,学生每次都心不在焉,次数多了,学生会形成习惯,心理定式,碰到重要的事情,也不再用心去做,也不会从心理上那么重视。粗心成了习惯,成了一个无所谓的习惯!而家长对于学生粗心犯错还无所谓的态度最为抓狂,当然还有不解!

【统一划齐的方法肯定不适合培养尖子生】

中国的教育资源是比较匮乏的,为了弥补教育资源的匮乏,国家不得不采取统一划齐的大班授课方法,一个老师一次同时给多名学生上课的方法,这样,有限的教育资源就最大化地培养了更多的学生!

统一划齐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以大多数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参照,来设计课堂和布置作业,这也是无奈之举!然而处于学习两端的学生就必然感觉到吃力和过于轻松。

我今天讲的主要是针对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既然学生有能力,学习上的精力用不完,那就给他进行拔高训练,保护和激发学生挑战欲望,用培养尖子生的方法来培养他。就好比一个人有篮球天赋,而用业余篮球的训练方法肯定耽误这个人,只有用专业的篮球训练才能发展他的篮球天赋,道理是一样的。

试想一下,小郭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来解答空瓶换水问题,结果由于没有想到如何处理最后那个空瓶子而出错,他该多懊恼!!

(注:本文主要是针对学习力比较强的小学生的粗心原因及改进方法的剖析,请不要随意套用。)

2013年7月11日

博雅教育:南京市江宁区竹山路市政天元城星韵座一幢5单元910室。电话:张老师***。

第三篇:对“四风”的个人剖析

对“四风”的个人剖析

形式主义

1、有的抓工作只靠开会发文件,会议过多过长,“会议干部”越来越多。把上级的指示当教条,不吃透主要精神,不注重结合本乡实际贯彻执行,而是照本宣科,机械地照搬照套。有的抓工作,片面认为“想到”就是“做到”、“能写”就是“会做”,计划措施很周密,却不注重深入实际抓落实。

2、有的虚报浮夸,不说实情、不讲真话,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

3、有的下基层习惯于“被调研”,走路线、看的点、见的人、听的话都说事先安排。

官僚主义

1、群众意识不强,为民服务的宗旨不够。虽然也经常下基层调研,但主动性不强、不够深入,有时候只注重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未能完全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民服务的宗旨有待加强。

2、没有深入基层,关心村干部不够。有时侯没有深入实际认真了解职工所想、所需、所盼、所急、所怨的是什么,在感情上对群众有所疏远。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到位,还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 1

仆意识。享乐主义

1、廉洁自律的力度不够,安于现状。在坚持学习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和自觉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还不够深入,偶有存在把关不严的现象。

2、进取心不强,有得过且过思想。在工作中存在有惰性,面对领导布置下来的任务有畏难情绪,有时不能克服自己的焦躁情绪,怕苦怕累,逃避责任,得过且过,不愿意到艰苦、偏远的地方工作,更不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贪图安逸,不思进取。

奢靡之风

1、下村深入群众不够,平时下村以车代步,没有上农村田头,了解农民实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充裕,平时生活中,虽然注意节约,但和“光盘”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存在浪费现象花钱有时不注意节制,盲目消费。放松对自己的约束,一味追求更豪华、更高档的享受。

其它方面

1、主动学习不够,导致专业知识不精,处置问题能力不强。

2、服务群众意识不够强,没有与群众打成一片

第四篇:深度剖析自己敢于对己亮剑

深度剖析自己 敢于对己亮剑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核心在做。”学什么?怎么做?中央都有明确要求。如何在学习教育中找准切入点,寻到突破口,落到关键处,关乎学教成败。成败之举,在于能否做到“解剖自己、对己亮剑”。

解剖自己,要摸着良心说话,不能自欺欺人。倘若自己都欺骗自己,何谈对组织忠诚,绝对是假话;解剖自己,要拷问自己的灵魂,不能浅尝辄止。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我解剖自己比解剖别人更加不留情。”解剖自己,需要的就是鲁迅先生这样的勇气,这样的胆识;解剖自己,要一针见血,不遮不掩、不躲不藏,有一是

一、有二是二,不怕露丑、不怕揭短,让人性露出真面目,让党性晒出真气神。学习党章,解剖自己,对己亮剑,应做到“五要”。

要守本。农村有句俗话:“倒推三代,哪家不是农民?”此语一语中的。尤其对在职党员来说,非常具有针对性。有的刚刚参加工作,腿上的泥巴还没洗干净,就看不起农村、看不起农民;有的刚当上领导没几天,就在那里颐指气使,一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嘴脸;有的在城里呆惯了,就不知农村的艰苦,不知农民的艰辛,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靡之风盛行,殊不知自己的父母还在乡下当着农民。我们身边每位党员,不能忘记自己出身农村、生在农家,自己的根在农村,任何时候不能忘了本。不忘本,就能深切理解党的宗旨,就能深切领悟党的群众路线,就能够读懂《党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意。

要守信。现在流行一句话:“熟读党章,不忘初心。”当我们接受党的教育,接受先进思想洗礼,自觉萌发入党念头的时候,是怀着对党的崇敬和对未来的憧憬,自觉申请入党;当经过组织精心培养、严格考核,批准自己入党的时候,自己感到是多么的光荣、多么的神圣;当自己手握拳头,面对党旗,庄严宣誓的时候,信守诺言就要成为自己一生的守护。以上是每个党员都要经历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所对应的思想的纯洁性、初心的神圣性、宣誓的庄严性,每位共产党员都应铭记在心。党员入党时举起拳头面向党旗宣誓,是发乎于心的承诺,意味着自己已经做出了政治道路的抉择,开启了崭新的政治生命,就要向高标准努力,受到更加严格的纪律约束,就要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要守性。人都有本性。有人说人性本善,也有人说人性本恶。无论人性善恶,都要通过后天善化,形成道德自律和纪律约束,养成向上向善的行为规范。作为共产党员,毫无疑问,就是要通过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去私欲、去物欲、去贪欲、去色欲。说到底,就是要“强党性、去人欲”,要用党性来约束本性。对于在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干部出现了信仰危机,自私、贪婪、丑陋的本性潜生暗长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放松了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就是对马列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得不真、信得不诚、信得不坚、信得不专,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人。坚守党性是最起码的要求,党性的鲜明特征就是坚守党的政治信仰。

要守德。在农村,夸赞一个人,总说“这个人品行好!”而一个人干了坏事,大家就说“这个人太缺德!”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德者,本也。”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荀子〃王制》:“无德不贵,无能不官。”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道德修养的核心要求就是“慎独”,慎独是一个人自己要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有一套完善的价值体系,有一个牢固的信念,同时要自我约束,时时刻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慎独”的关键要坚守本心,不能自欺欺人。有些东西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关键自己要知道做的事情是不是正确,要做对的事。做坏事,外人不一定能看出来,可是归根结底自己做了坏事是骗不了自己的。古人造字十分讲究,以人为本才合“体”。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守德守心守本,自己做人做事、言行举止符合德行、坚守底线,你才能成为存乎天地间的一个大写的人。

要守纪。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根本保证。“家有家规、党有党纪、国有国法。”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面对党纪国法,当知敬畏、守规矩。“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守纪律讲规矩”一直是我们党一张重要的作风和形象“名片”,也一直是我们党不断获得前进力量的重要保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条件的变化,不守纪律、不讲规矩者多了起来。党的十八大以后查处的那些消极腐败案件,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无视纪律、不讲规矩、肆意妄为等问题的严重性,也从反面印证了守纪律讲规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如果没有严格统一的纪律,没有铁规作保障,是不可想象的。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此后他又指出,“依规治党,首先是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起来。”守纪律讲规矩,既可以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健康发展,又能够有效保护我们的党员干部不犯错、少犯错,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党纪严于国法,必须让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不可逾越的底线。” 只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努力锻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党员干部,才能在新的形势任务面前勇往直前,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建功立业做贡献。敢于对己亮剑,就要对照党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实际,认真解剖自己,做到“三省吾身”。看看自己忘没忘本,看看自己失没失信,看看自己守没守性,看看自己丧没丧德,看看自己执没执纪。把忘记的学回来、失去的找回来、丢掉的捡起来、把丧失的补回来、把放松的紧起来,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强化素质,提升自我,努力当好合格共产党员。做合格共产党员,永远在路上。

第五篇:中戏电影电视系何可可教授对《建国大业》的深度剖析

中戏电影电视系何可可教授对《建国大业》的深度剖析.txt用快乐去奔跑,用心去倾听,用思维去发展,用努力去奋斗,用目标去衡量,用爱去生活。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贫家富,和睦就好。晚上看了《建国大业》,感觉还行吧,及格线以上。原来以为只是一场明星大PARTY,看下来基本还是流畅的,叙事有章法,对表演的控制还不错,通篇没出什么大毛病。但离精彩还有一些距离,更谈不上杰出。

难。很难。这种故事,真名实姓的人物,有据可查的史实,以及事先规定的立场态度,这些都难为编剧导演了。戏能拍到这个份上,算是不错了。但突破有限。我倒不是寄希望于其能更好、更恳切地解释历史,至少,在人物塑造上还是应该有更多质感的,可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真正新鲜的东西还太少。打个比方,有场戏是写冯玉祥遇难后周恩来对下属发火,毛泽东安慰周,给周递烟,周对毛说:“别拿你的坏习惯影响我,我不养你那坏习惯。”这戏有意思,人物活了,但很可惜剪掉了。囿于某些既定的观念,人物形象在这部电影里并没有明显的突破。

陈坤演的蒋经国倒是还有点意思,有朝气。虽然事实上蒋经国本人在气质上没那么锋芒毕露,但毕竟给了我们一个有个性的、可以理解的蒋经国。——有场戏,蒋介石让他坐到台阶上,蒋经国马上规规矩矩坐好,陈坤演得太急切了,身体语言有点做作,是为败笔,也暴露了陈坤的表演经验还是有限,沉不住气。

许晴演的宋庆龄,我接受,不错,分寸感过关了。

姜文演毛人凤,还是出彩,但那是因为姜文自己是个精彩的人,似乎跟毛人凤没什么大关系。

尤勇演白崇禧,不靠谱。白崇禧在气质上可比尤老师雅致多了。小诸葛在政治上虽然幼稚,但人是极其聪明的,也有儒雅之气,而尤老师那张脸,似乎有些生猛过头了,演个军长还可以,演国军参谋总长就有点勉强了。

陈凯歌演冯玉祥还可以,至少,气魄上有几分神似。块大。——顺便扯一句,冯玉祥这个人,爱国是不错的,但从他的整个人生经历来看,他在人格上恐怕没影片中表现的那么高大完美,如此来写他,可能会引起观众的一些误解。

冯小刚演杜月笙,不错,好看。当然,再好也好不过他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表演。那个中学老师,绝对堪称经典人物,每一处都在状态中,极有嚼头,看30遍也不腻味。我得承认,我喜欢看冯小刚演戏,不管丫演什么。丫是怎么演怎么逗,——因为骨子里的不正经。——人太不正经了如飘萍,不可爱;人太正经了如朽木,亦不可爱。冯小刚的表演寓邪于正,寓正于邪,亦正亦邪,所以有点意思。

张国立还可以,英雄末路的感觉是出来了,可惜人物还是有些单薄了。这不是演员的问题,是戏没给够、给充分的问题。蒋介石,多么精彩的一个人啊,我们至今还是不能很好地正视他,在影视作品里表现得还是不够真切。对,真切,我说的就是真切。——我印象中就有一句,他对蒋经国说的,大意是“不能划江而治,那是分裂国家,我不能做千古罪人。”这句话还替蒋氏说了句公道话,可惜没展开。刘德华演俞济时,形象上还有几分相似,但似乎俞济时本人应该更柔和一些。而且,我有点怀疑俞济时平时穿军装,虽然他带过兵,有将军衔。陈宝国演周至柔也是阴冷有余从容不足,略有脸谱化。李连杰演的陈绍宽,是这电影中唯一的一位我没听说过的国民党将领,不知道啥情况,从片子来看,也就是一个符号化的人物。陶泽如演的那个国大唱票员,没名没姓,但演得颇有意思。他很用心、很细致地做了处理,虽有抢戏之嫌,但挺值得仔细看看的。

共产党这边嘛,还是唐国强的毛泽东好。我觉得,恐怕20年内很难再出现比他更合适演毛泽东的人了。除非是姜文演毛泽东,不过那肯定是另一个路数的毛泽东了。唐国强很知道如何把这个特定人物的状态调控到一个合适的点上。这个合适,是指观众能接受,官员们也能接受;老百姓能接受,专家也能接受。——醉酒那场戏算是一个突破的尝试,有动人处,但还不够自然,稍微有点牵强。——我印象中,电视剧《长征》中有些场次的毛泽东很不错,颇有光彩,可再看看。

至于共产党方面其他人,抱歉,实在乏善可陈。对了,吴刚演的闻一多,表演上还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在台词的控制力和表现力上。吴刚这位演员,爆发力和控制力都出类拔萃,将来必定还能有更多精彩可看,前途不可限量。——闻一多不是共产党人。所以,从这部电影里的表现来看,共产党人似乎在个性上没国民党人精彩。事实如此吗?我看未必。造反的人,肯定比掌权的人有个性。为尊者讳而已。四平八稳,必定无趣。

整体气氛上,影片营造还不错,建国之初的勃勃生气有了。那时候的共产党人是多么单纯啊,光是这份单纯,就能令今天的人动容。我至今还是觉得,有理想的人是有光彩的,甘愿为他人奉献自己的人是有光彩的,那时候的共产党人就是这样的人。我喜欢那时候的共产党人,这种喜欢,甚至不是从政治立场或者历史认识出发,而只是因为他们的单纯和牺牲精神。

就今天的大环境而言,《建国大业》这部电影的创作者已经尽力了,值得观众买票进影院一看,虽然没看也不算什么太大的遗憾。20世纪的中国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充满着极其丰富的戏剧性,类似的题材在艺术上还远远没有被表现穷尽,我相信,将来还会有更精彩的同类题材的电影作品,一定会有的。——未来的作品,将会具备这样一种品质:它毫无保留地坦诚直面历史境遇下的个人的心灵,它能够真正帮助我们去理解人性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

下载对“平行记账”运行机理的深度剖析(四)[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平行记账”运行机理的深度剖析(四)[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