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村小学综合组远程研修数学《植树问题》磨课总结
磨课总结
我们组《植树问题》的课例打磨过程已接近尾声,在磨课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研究如何运用一一对应,建立植树问题模型。研究如何设计数学活动的生活化,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这一专题有以下 四大特点:
一、磨课的过程紧张忙碌高效。回顾整个磨课过程可以看出,我们研修组在指导老师杨丽老师的引领下,经历了一个科学而规范磨课的过程:首先,确立研究专题,制定磨课计划;接着,梳理教学内容,选定执教课题;然后,全组进行课例打磨;最后,整理观课资料,做好磨课总结。整个过程,我们组的每一位老师积极投入、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我们的每一位老师不管是年龄大的,还是年轻的他们都辛苦着、忙碌着、收获着、耕耘者、幸福着、快乐着„„正如老师们一篇篇的“磨课总结”中写的那样„„„„„„„„..二、课例打磨的过程稳步扎实。
反思“植树”的磨课过程——稳步而扎实。
首先磨课开始首先带领全组学习磨课 流程操作以及理论学习。通过相关理论和操作流程的学习,指导研修实践,规范磨课行为。第二规范磨课行为。在磨课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组经历“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磨课过程,而且每次观课活动都做到:召开课前会议,确立观察维度,落实教学目标,进行课后研讨,反思总结提高,撰写观课分析报告。在在一次次的打磨过程中教师们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成长,磨出教师的创新精神,三、有效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研究中,我们以“植树问题”为课例,通过对“植树问题”的课例打磨,探讨了一条构建应用问题“数学模型”的根本途径: “植树问题”的解决过程即“植树模型”的建构过程。教学“植树问题”时,遵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理念,我们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第一教学环节:创设生活情境,发现提出问题——这是“建模准备阶段”;第二教学环节:自主整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这是“建立模型阶段”;第三教学环节:应用迁移拓展,体验数学价值——这是“运用模型阶段”。由此可知,“植树问题的解决”和“植树模型的建构”相依相惜、形影不离。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建构“植树模型”,在构建“植树模型”的过程中解决“植树问题”,实现了“模型构建”与“问题解决”的和谐统一。“数学建模”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又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主要价值在于:引领学生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数学建模过程,培养建模意识;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过程,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策略,积累解题经验,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寓“四基教学”于“模型构建”之中,实现“四基教学”与“模型构建”的和谐统一。
课例《植树问题》,我们设计了一明一暗两条线:明线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活动经验,即“植树问题”的本质内涵、分析思路、解题方法、数学模型等;暗线是指数学思想方法,即解决“植树问题”时,学生运用并形成的模拟与实验、操作与画图、摘录与列表、分类与比较、综合与分析等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策略,及其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将教学
“数学四基”有机地融合于解决“植树问题”之中,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落实“四基教学”,突出“思想方法”,实现数学“四基教学”的和谐统一。
四、设计数学活动的生活化,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研究中,我们以“植树问题”为课例,通过对“植树问题”的课例打磨,探讨设计数学活动的生活化,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的导入阶段设计了活动,采用让学生观察手指的方法,在谈话中让学生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和间隔数之间相差1,使学生初步感知间隔数和植树棵树的关系,为新知的学习埋下伏笔,这样导入还附有生活性,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透着数学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探究阶段,采用小组合作研究去发现间隔数与栽树棵数之间的规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看到了间隔与棵数之间的关系,轻松地突破了难点,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与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这里的多媒体帮助胡老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而这样的收效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及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第二篇:远程研修磨课总结
远程研修磨课总结
伴随着远程研修的深入进行,我们组根据研修要求,积极开展扎实有效地磨课活动。通过这次轰轰烈烈的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研修组的整体教学水平也有了跨越式发展。大家忙碌着、快乐着,收获着。现将我组活动总结如下:
一、理论先导,为磨课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在研修专家的引领下,我们积极参加组内的磨课活动,吴青组长给我们做了细致深刻的解读,为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明确了方向。在参加多次培训基础上,我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培训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反复研讨,大家清晰认识到,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于是,组内每位老师都自我加压,主动学习,晚上有时忙到半夜,QQ交流,手机短信息随时联系,为磨课活动顺利进行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举措,确保磨课活动扎实开展
为保证磨课活动有序的开展,我们教研组按照研修组统一要求,周密安排,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施。
(一)步骤明确 行动有效
对于此次磨课活动,我们立足人人参与,积极践行的原则,采取了“六步骤教研法”即:个人备课——小组讨论——课堂观摩——教后研讨——二次试教——反思总结。我们组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还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群策群力,创新安排以确保行动有效。
制定计划,确保磨课顺利进行:吴老师制定磨课计划,教师个人制定磨课计划,将如何坚守语文本质,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怎样将“教的课堂”转为“学的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指导?等几个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为磨课提供保障:由于组内教师多数是班主任,有的还是别的学校的老师,因此磨课时间的安排,我们也做了调整,磨课活动大聚,小聚隔几天穿插进行,听课时全部到多媒体教室,课后接着评课,网络视频交流进行的多一些。
(二)课堂引路 指引方向
孙艳老师执教了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8》一课,这次活动也可以看作是我们组开展的第一次磨课。在重点分析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们达成共识,确定好目标,重难点,然后有孙老师精心准备教学设计。“猜谜导入——学习儿歌——自主识字——写字。”第一次试教结束,感觉老师讲的太多,学生学得沉闷,总结原因后,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研讨,就如何坚守语文本质,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教学设计中一改以往集中识字的教学方法,把识字和学习儿歌有机结合,并增加浅显的字理分析,如“苞”为何是草字头?学生理解记住了这个字,同时也与其它字区别开来。孙老师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好儿歌。这一次的试教,感觉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识字的趣味性增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特别是设计练习这个环节,孙老师除了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生字外,还引导学生给“包”字加偏旁组字,学生入乎其内、化乎其中、迁移运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经过多次实践和调整,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老师精彩的教,学生扎扎实实地学,无不感染了每个参与者,为我们进行“识字教学”指明了方向。这次磨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励中坚定,困难在研讨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诞生。
(三)利用录像课彰显磨课活动效果
得到局领导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帮助,我们经过多次研讨,最后由孙艳老师进行第三次上课实录。孙老师激趣的导入,多媒体小金鱼泡泡和荷花苞的舞动,吸引着学生进入文本,他们的思维激活了,由“包”妈妈生出的“娃娃”一个个出现了,结合生字意思,学生扎扎实实掌握了生字,在后面的练习填空中得到证实。
三、感受领悟,推进磨课活动纵深发展
本次磨课活动时间虽短,但整个磨课的过程却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收获。
1、教研组的成长。整整两个月,团队成员一起扎扎实实地进行着集体备课——试教——磨课——再试教——再磨……真是一种碰撞、激活、提升的过程。教研组的教研氛围浓厚了,凝聚力增强了,感情加深了。
2、教师的提升。执教的老师汲取组内老师的智慧结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每位老师,在磨课中都有了提升。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起交流的时候,孙老师说“通过这次磨课,使我感到一次次地颠覆,一次次地重整,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修改,就像“蚕的一次次蜕变,最终吐丝结茧化蛹成蝶、脱胎换骨”。
3、课堂的变化。经过备课团队的精心打造,集体研磨,我们低年级对识字教学模式的掌握越来越灵动、高效,飘逸着浓郁的语文味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地学,兴趣盎然地学,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这次磨课活动促进了我组教研氛围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深远的影响。“磨课”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将在新的起跑线。
第三篇:远程研修磨课总结
远程研修磨课总结
本次分散研修的磨课阶段,收获很大,同时也引起了我们深刻的思考,内心的触动,我们的小组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小组,更是一个团结合作的小组。通过磨课,我们的思维更加灵活,语文思想更加明确。研修组长和成员们总是一遍遍研究,争取使研修突显出它最好的效果。
一、备课过程中的精诚团结,集思广益。
本次磨课活动是由语文教研2组共同商讨出执教人,然后由教研组集体备课。我们语文教研2组负责上课的是赵海曼老师,她积极开动脑筋,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大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次的工作中,老师们一遍又一遍地制作和修改课件,力求精益求精。备课组的其他老师也及时提出有益的意见与建议,常常是一个方案不行,推倒又重来。
二、讲课过程精雕细刻,实现现代化、最优化、高效率、高质量。
赵老师上课的时候,轻松愉悦的氛围,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智慧,使学生一门心思在课堂上,一颗脑袋在课堂上思考、学习。教师讲的精彩,学生学的热情。
三、评课过程中客观深入,一针见血。
评课时,我们组的每一位老师畅所欲言,绝不掩藏。围绕这次的磨课,大家就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畅所欲言、力陈新说、启发思路、放飞思想,增进了彼此情感,浓化了研究氛围。磨课就是要求大家必须说真话、实话,指出存在的问题,老师们除了在大的方面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还在一些细枝末节方面提出了精深的建议。
磨课,再一次更新了我们的语文观、教学观、科研观,再一次提高了我们的业务素质和执教水平。
第四篇:远程研修磨课总结
远程研修磨课总结
磨课,磨的是团队的智慧,更是一个团队的合作能力。通过我们组的一次次磨课,我深有体会。研修组长和指导员领导我们总是一遍遍研究我们前几次的专家磨课环节,争取把这一次磨课的效果突显出它最好的效果。
一、备课过程中的合作精神
这次磨课活动是由数学教研组共同商讨出执教人,然后由教研组集体备课。我们数学教研组负责上课的是王丽老师,老师积极开动脑筋,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次的工作中,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制作和修改课件,力求精益求精。备课组的其他老师也及时提出有益的意见与建议,常常是一个方案不行,推倒又重来。
二、讲课过程的精神焕发
王老师上课的时候,轻松愉悦的氛围,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智慧,使学生一门心思在课堂上,一颗脑袋在课堂上思考、学习。教师讲的精彩,学生学的热情。
三、评课过程中的智慧碰撞
评课,我们组的每一位老师畅所欲言,绝不掩藏。围绕这次的磨课,大家就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畅所欲言、力陈新说、启发思路、放飞思想,增进了彼此情感,浓化了研究氛围。磨课就是要求大家必须说真话、实话,指出存在的问题,老师们除了在大的方面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
磨课,使我们的感情增厚,也使我们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五篇:语文远程研修磨课总结
磨课总结
不知不觉2012年远程研修即将结束。通过这次轰轰烈烈的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研修组的整体教学水平也有了跨越式发展。大家忙碌着、快乐着,收获着。现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
在研修专家的引领下,我们积极参加远程研修,在集中研修培训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对培训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反复研讨,大家清晰认识到,对教师来说,研修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
二、认真磨课
由精彩的磨课课例,回归到我们的平常课,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课往往是这样,由诸多问题串起课堂,不太注重问题的有效性,是我们语文教师还不太注重语言的丰富性。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想想作为语文教师,一节课,我们能用多少词语?能说出多少表达清楚,丰富而又优美的语句?语文课的转身不需要多么美丽,只要真实,自然。学生看到的是老师面带微笑的脸,则使心灵舒展,受到人文熏染;学生听到老师优美丰富的语言,“语文素养”已得到熏陶;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去感悟,则使学生享受个性化品读,让文字的魅力充盈学生的心灵。语文课不要多华丽,只要轻风细雨般,去触摸,去滋润学生的心田。
总之,磨课,磨出了师兄师妹们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去了课的粗糙,磨出了课的精致与灵动;磨去了认识的肤浅,磨出了教师把
握教材的深度!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深远的影响。“磨课”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将在新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