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个策略增强职教吸引力
论 坛 四个策略增强职教吸引力 周 正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光明日报》2012年6月2日 10 版
在中职扩招背景下,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以提高职校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就干预个体教育选择的多重因素而言,文化观念因素、学校内部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力度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受到政策因素的制约。因而,政策调控与制度创新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有效路径和现实选择。
策略一:变“终结”为“过渡” 我国的《职业教育法》提出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然而迄今为止,职业教育尚未形成纵向一体、横向沟通的完整体系,甚至表现出‚终结性‛强于‚过渡性‛的特点。
首先,对‚三校生‛升入高职的名额限制,阻碍了中职与高职的有序衔接。目前,普高生占据了高职生源的绝大部分,而接受了正规职业教育的‚三校生‛‚对口升学‛的机会却逐渐减少。无疑,这种政策实践使得职业教育的‚终结性‛特征更为明显。其次,高等职业教育却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有着鲜明的‚高下之别‛,使得中等职业教育的‚过渡性‛特征更加模糊。另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职沟通‛。目前只是架起了普高生进入高职的单边桥,而职校生进入普通高校的道路还未铺就。
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起普职沟通、中高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也必须打破对‚第一学历‛的过度推崇。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之所以一度得到个人及其家庭的认可,与台湾地区用人单位承认求职者的‚最后学历‛直接相关。企业用人往往更加关注求职者最后学历的授予院校及本人的工作经验。这与目前大陆地区重视‚第一学历‛的情况截然不同。前者使得职业教育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只要学生有需要便可以继续深造,而职校毕业的经历不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反而因为拥有一定的实务技术能力还会为今后的发展助力。后者则在现实中将职业教育演变为‚终结性‛教育,接受了职业教育就意味着很难再有机会去实现身份置换和向上流动。既难以满足‚生计需求‛,又不能满足‚发展需要‛,这样的职业教育自然不会成为人们的理想选择。
策略二:创造“资格空间” 在我国,要为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保障,就必须严格执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职校学生创造和拓展‚资格空间‛。
第一,必须加强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效衔接。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要在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体现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渗透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第二,应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管理机制。当前职业资格证书‚证出多门‛的现象表明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已逐渐被异化为各行业部门争取利益的工具。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出台法律法规确定证书考核机构,完善监督机制,以确保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三,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对于未能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的用人单位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要进一步增强职业资格证书的代表性与说服力,提高其市场信任度,使就业准入制度落到实处。
策略三:规避“庸才沉淀” 或许我们都曾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在一个单位内,优秀人才留不住,平庸之辈往往留下来。这种情况会使得一些单位失去活力,效率低下。厉以宁教授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庸才沉淀‛。不可否认,当前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也存在着上述情况,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尽可能地规避‚庸才沉淀‛。
首先,应转变培养方式。对‚双师型‛教师的职前培养也应有别于普通师范教育,职教教师教育机构的从教人员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另外,职业师范院校的招收对象应以有工作经验的人群为主,而不是主要面向应届毕业生。同时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也需要依据‚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规律、形成机制、发展阶段、知识基础等进行改造。也就是说,职校教师的职前培养应当理论与实践并重,以避免从教之后‚纸上谈兵‛。
其次,应完善配套政策。迄今为止,我国还未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评聘制度、继续教育保障制度,尚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这些制度缺陷严重制约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
长久以来,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定基本上都是遵循普通院校的评定标准,评审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能的倾向十分明显。要加强职校师资力量,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普通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标准来衡量职校教师的做法,出台为职校教师专门设定的职称评定制度。同时,也应适当增加可以体现‚双师型‛教师特点和优势的评审条件,对‚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策略四:有“职业”有“教育” 为了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近年来我国专门设立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并提出将逐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的目标。然而这项惠民的资助制度却因配套政策的缺失而为一些投机分子所利用,成为了一些地方和学校的‚生财之道‛。为了获取利益,在部分职业学校出现了‚有‘职业’而无教育‛的现象,即职业学校无视理论教学的必要性,只进行短期的职业培训,甚至取消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直接把学生送到企业顶岗,以降低人才培养成本,欺骗学生谋取利益的行为。那么,如何避免这种现象?
一是要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真正涵义。国家所倡导的‚就业‛确切地说是指‚良性就业‛或‚就好业‛,不是将职校生变为廉价劳动力而是赋予学生在本领域就业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是盲目追求就业率,对于那种忽视应有的理论教学和培训将学生送到企业打工的行为必须给予相应的处罚。
二是必须从政策层面规范校企合作。在我国,关于校企合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制度缺陷。目前,那些经常接受职校生实习的企业是否达到了实训场所的基本要求,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在利用学生谋取利益都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的监督下,进行名副其实的校企合作。
当然,上述构想的实现有赖于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而目前最为迫切的是要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避免‚有‘职业’无‘教育’‛现象的蔓延,要知道,‚质量‛和‚信誉‛才是确保职业教育生生不息的源泉。
第二篇:增强职业教育办学吸引力
增强职业教育办学吸引力,为巴州地方经济
社会服务
校企结合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是职业院校遵从职业教育规律、提升办学水平、增强育人功能、服务社会能力、实现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的必由之路。只有校企结合,才能保证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才能保证职业院校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办学模式开展,建设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引导教学改革方向,增强职业教育办学吸引力都必须借助于这一平台来实现。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学院在面临诸多发展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创新办学思路,始终将校企结合办学模式作为学院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的必由之路,在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践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使学校迅速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轨道。
一、实施校企结合,建设独具特色校园文化
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强校之本,其办学特色不仅体现在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管理特色、服务特色等方面,还表现在建设职业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上。学院始终将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创新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努力营造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遵循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着力凸显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引导校园文化建设中师生观念
学院秉承“做好每一件事”的校训,引导师生从“做好每一件事”做起,并将“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企业励志警句悬挂在实训楼上,将之内化为师生个人的优秀品质,践行到学习、工作过程中,鞭策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履行承诺、敬业忠诚、不畏困难。同时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下,举办 1
各类论坛、研讨会、学术报告会、技能大赛等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师生提供实践锻炼大舞台,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角色与位置。
为进一步增强师生对国家、新疆、巴州的认同感,学院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根本,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精髓,修建了包括西域文化、楼兰文化、东归文化、马兰文化、石油文化、农垦文化等从不同方面展现新疆和巴州地域文化风貌的文化浮雕墙,修建了象征自古以来新疆就是祖国不可分割部分的郑吉塑像,修建了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东归英雄----渥巴锡铜像,使师生感受到巴州乃至新疆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文化的深刻内涵,实现了校园文化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师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学院的情感,在细微之处得以积累和升华,确保校园和谐稳定,2010年获得了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自治州精神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在学院党委带领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充分展示了校园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二)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模式的创新
学院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下,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不仅把知识和技能的“零距离”作为培养目标,更将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实行就业时文化“零距离”作为重要目标。为使师生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师傅与员工的角色,我们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定制校服,财务类专业以西装代替校服,机电类专业以工作服代替校服;同时以企业命名订单培养班级,如金特和钢班、希姆莱斯班等;对实训室的设计、布置也以企业的建设风格为主要思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企业文化的濡染,增强了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为学生从“准职业人”向“职业人”转变搭建桥梁,使学生一进入到企业就融入到企业中,也为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
铺平了道路。
二、实施校企结合,引领职业教育改革方向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院充分认识到要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走出具有学院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就必须打破原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全面推行校企结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办学水平。力求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突破。
站在职业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高度,学院全面推行了颠覆性教学改革,颠覆了学科本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体系;颠覆了传统的职业教育“三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多元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中心,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岗位培养能力为核心,基于典型工作过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模式,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新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与市场对接、与企业融合的教学管理新机制。通过学院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学院现已基本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为适应企业经营生产规律,学院打破学期制,取消了寒暑假制度,建立与市场对接的学段制;打破学年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弹性学制及学分银行制;打破固定课时,按项目任务确定课时;下放课表编排权限,由院(系)按照项目任务时间实行动态编排;减少卷面考试比例,加大实践操作能力测试比例。同时,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下,从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的保障监控体系、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课程教学的设计、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考核评价体系上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颠覆性教学改革在我院已全面铺开,改革的成效已初步显现,广大教师的现代职教理念进一步强化,改革意识进一步增强,各院(系、部)积极与企业“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合作就业”,与企业的合作更加密切。围绕巴州支柱产业发展需求灵活设置专业并及时调整,使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各院系部积极探讨与企业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在专业设置上能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在人才培养上更加关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目标更加明晰。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融入行业企业标准,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实现教学做一体的学模式。初步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全方面在企业间建立人才培育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彰显高职院校的特色。
三、实施校企结合,增强职业教育办学吸引力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是新时期、新形势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实现职业教育基本的保证。学院将增强职业教育办学吸引力作为学院改革与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确定不同时期发展主题,确保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问题。
(一)充分发挥校企结合办学模式中的纽带作用
学院顺应职业教育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积极创新了办学模式,确定了“校企结合,深度合作”的办学模式,实现办学体制创新,在校企结合运行机制下,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共同监控人才培养质量、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在这一模式的建立中,学院基层党组织与企业党组织的交流与沟通为这一模式的建立搭建了平台。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的实践,学院与
企业已经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各专业已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已达100余家企业,基本实现了“企业招工与学校招生、用人标准与培养目标、企业需求与专业设置、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五个无缝对接,实现了企业与学校全方位、全过程的深度合作。
(二)充分发挥“三三制”师资模式的龙头作用
职业教育必须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而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更应在多变中求稳定。为此,如何使职业院校长线专业、骨干专业、短线专业的教师实现科学配置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直以来,学院将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逐步探索出了“三三制”师资队伍的建设模式,即学院内部专任教师比例占全院教师总数的1/3,长期聘教师用占全院教师总数的1/3,短期聘用教师比例占全院教师总数的1/3。在“三三制”师资队伍建设中,学院制定了专兼职教师任职基本条件、专兼职教师管理考核办法和教师能力提升奖励政策等,不仅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还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建立了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在带领年轻教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三)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核心作用
学院始终秉承“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宗旨,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紧密结合巴州五大支柱产业,构建适应巴州产业结构、具有特色优势的教学结构体系,设置了8院4系1部,开设了30个高职专业和53个中职专业,已向社会输送了15000余名用得上、留得住的专业技能人才和急需人才。此外,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从市场需求出发,面向全社会有培训需求的劳动者,包括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企业在职职工、城镇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鉴定项目和技术服务,开展了汽车驾驶员、汽车维修工、电工、钳工、计算机操作工等9个工种的初级、中级鉴定,已为巴州培训各级各类实用技术人员3.9万余人次,有效地推进了企业、行业科技进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同时,积极围绕巴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技能为重点,加速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借助于专业优势对农牧民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学院畜牧兽医是自治区重点扶持建设的特色专业,主要培养牛、羊、马、鸡等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人才。同时,学院申报的“新疆塔里木特色林果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获得审批,该项目以巴州香梨、红枣、葡萄和白杏等特色林果木的种植、运输、贮藏为重点,将为培养林果业种植、加工、储藏、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持,每年可承担2.9万名林果专业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训任务,以更好地为巴州的特色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将带领全体教职工以蓬勃的精神与昂扬的斗志,发挥“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学院精神,秉承“做好每一件事”的态度,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办学吸引力,围绕巴州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更好地为巴州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巴州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疆职业教育事业新的腾飞与辉煌凝智聚力。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一年七月六日
第三篇:如何增强我的人际吸引力
如何增强我的人际吸引力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希望能够与每一个人和谐相处,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人际关系问题在大学生活中始终是一个影响自身心理健康影响校园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怎样才能在大学校园与人友好相处,拥有一段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同时又为将来步人社会做一个充分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准备呢?
首先,要充分了解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特点。从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天起,与人相处的对象和特点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中学以前,我们与之相处的对象和含义比较狭窄,只是友谊或亲密关系的一种拓展。此外,那时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例如,我们可以只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想交往的人就可以不去理他。然而,一旦成为了大学生,住到校园的集体宿舍里,我们就不能再仅凭个人好恶与人交往了。对于集体中的每一员,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要每天面对,都要与其相处。所以,不仅要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还要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保持友好的关系。这是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另外,在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新特点还表现在不能仅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还应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别人所不能接受和不喜欢的。因而,在彼此之间发生冲突或不协调时,就不能仅仅指责和埋怨对方,而要做到互相的谅解和彼此的适应。这就是说,大学生必须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逐渐学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独立、协调的新的人际关系。
其次,要注重自身人格塑造和能力的培养。常听到有同学讲:“那人性格好,懂得多,所以喜欢同他交流”,的确,一个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或具有某些特长的人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欣赏他的品格、才能,因而愿意与之接近,成为朋友。所以,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更友好、更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施展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的特长,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华不断提高。人们喜欢真诚、热情、友好的人,讨厌虚伪、自私、冷酷的人。对个性品质一般评价最高的是真诚,评价最低的是虚伪。在我国大学生中选择朋友,首先考虑的是个性品质,愿与成熟、热情、坦率、思想活跃、有责任感的人多交往。另外,人际交往在心理上总是以彼此满意或不满意、喜欢或厌恶等情绪反映为特征的。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须注意情感的相悦性。一般说来,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对真诚评价自己的人具有好感。自己一旦受到某人赏识、喜爱,得到好的评价,就会由于受到称赞而使自尊心得到满足,对此人产生心理上的接近和好感,因而也就减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际冲突,达到情感相悦,为良好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心理条件。真诚地赞美他人,他人反过来会对你抱有好感。有些人常常太注意自己,不能发现别人的可贵之处,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多注意别人,就会发现任何人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并且肯定和表扬别人的长处,此举将会给自身带来益处。
再次,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以诚相待。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的复杂性导致个性的丰富性,这必然引起个体之间冲突的加剧,要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求同存异,具备宽宏豁达的心理品质,就必须多为别人着想,做到以诚相待。
诚实守信是一个基本的做人准则。在我们大学生的交往中,如果友人欺骗你,你的自尊心就会被伤害,你也许就无法像以往那样去信任他。同样,我们也应该以诚实、真挚的态度对待他人,去获得对方的信任和理解。它显示了一个人的自尊和它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可以使人在交往中获得他人的信任,进而把那些具有相同优秀品质的人吸引到自己的身边,建立无需伪装自己的轻松、愉快的社交圈。
最后,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很多存在人际关系障碍的同学都是由于沟通技巧的缺乏所造成的。很多同学都说,他们在与自己比较熟悉的人-1-
交往时能表现得很自如,但与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往往很被动、拘谨、畏缩,不知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很多同学由于缺乏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技巧,往往容易对人际交往失去兴趣,并造成在人际交往的场合被动、孤立的境地,而且容易因不能恰当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如果意识到自己在社交和人际交往方面缺乏必要的技巧,应采取主动的、积极的方式,去逐步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问题,而不应一味的回避。
事实上,社交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如增强人际吸引力、幽默、巧妙批评、语言艺术等等。对大学生来说,在树立了人际交往的勇气和信心之后,在人际交往中要掌握的技巧主要是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和正确运用语言艺术。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包括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热情助人,尊重理解,宽宏豁达等等。语言艺术的运用包括准确表达,有效倾听,文明礼貌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提高交往艺术,取得较好的交往效果。
此外,在正式交际场合,大学生还要注意服饰整洁,举止文明得体,坐、立、行姿势雅观,不要不分对象乱开玩笑,避免拍肩拉手等动作。当然,也不能在人前畏畏缩缩,谨小慎微。应信心十足,精神抖擞,又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其实,人际交往能力对于我们来说是“0”,而我们真正的个人素质却是“1”,我们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让“1”站稳,同时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来增加“0”,这个数字才会越来越大。不然徒有其表,装腔作势,我们永远也无法逾越“0”这个鸿沟,永远无法理解人际交往的真谛。
公关礼仪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公关礼仪的重要性:是普通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的基础,是一个领导者治理好国家、管理好公司或企业的基础。生活里最重要的是以礼待人,有时侯礼的作用不可估量,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比智慧和学识都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超市行业也是越来越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步步高能否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独树一帜,不断发展壮大,因素固然很多,其中,良好的品牌形象无疑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的市场竞争是一种形象竞争,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因素很多,其中高素质的员工,高质量的服务,每一位员工的礼仪修养无疑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步步高是一个服务性行业。在服务中,只有把优质的商品和优良的服务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客户满意的效果。优良的服务与步步高人的举止行为有关,与步步高人的技能技巧有关,更与我们的礼仪修养有关。员工的礼仪修养不仅体现了一个职工自身素质的高低,而且反映了一个公司的整体水平和可信程度。如果每一个步步高人都能够做到接人待物知书达礼,着装得体,举止文明,彬彬有礼,谈吐高雅,公司就会赢得社会的信赖,理解,支持。反之,如果大家言语粗鲁,衣冠不整,举止失度,接人待物冷若冰霜或傲慢无礼,就会有损企业形象,就会失去顾客,失去市场,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人们往往从某一个职工,某一个小事情上,衡量一个企业的可信度,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礼仪能够调节人际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人们在交往时按礼仪规范去做,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缓和和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一般来说,人们受到尊重、礼遇、赞同和帮助就会产生吸引心理,形成友谊关系,反之会产生敌对,抵触,反感,甚至憎恶的心理。礼仪具有很强的凝聚情感的作用。礼仪的重要功能是对人际关系的调解。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在平静中会突然发生冲突,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礼仪有利于促使冲突各方保持冷静,缓解已经激化的矛盾。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所以礼仪是企业形象、文化、员工修养素质的综合体现,我们只有做好应有的礼仪才能为企业在形象塑造、文化表达上提升到一个满意的地位。
二、中国公共关系行业的发展前景
作为国家全力鼓励支持发展的现代化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转暖和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公共关系行业将会迎来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过去一年中,中国公共关系市场无论宏观面还是微观面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宏观面来看,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结构调整加剧、公共关系需求旺盛以及行业内在推动营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微观面来看,各公司加大转型力度,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和业务,强化内部管理和成本绩效,由单一服务向整合服务发展,取得了惊喜的成绩。网络公关服务规范、行业相关标准出台、绿公司行动计划等重要
举措有力地推进中国公共关系行业的更加积极、健康的发展。
调查数据显示,2000 年国内公共关系年营业额仅15 亿元人民币,2004 年已达45亿元人民币,2006 年突破80 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超过30%,2007 年达到108 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超过35%,2008 年已超过140 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29.6%,近三年年增长率达到32.64%。2010年公共关系市场延续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全年增速超过25%,比上个增长了5个百分点。2011年,公共关系行业势必将承接当前的良好发展势头,继续快速增长,2015年预期将达到600亿的市场规模。
据从2000 年至2008 年公共关系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未来的公共关系行业发展将呈现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国内公共关系市场将呈现一线城市带动二、三线城市的态势。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 个主要市场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上海市场和成都市场的发展速度将超过全国平均数;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以及二、三线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客户将会把更多的公共关系支出投向二、三线城市,公共关系公司也将在这些地区大量涌现出来。
第二,国内公共关系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国内公共关系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将有更多的跨国公司以合资或独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公共关系服务将进一步延伸和规范,随着国际资源与本土资源之间合作加强,本土公司将加快整合业务资源的步伐,公司间并购将日趋成熟,整体实力将进一步增强,行业集中度也将提高。
第三,服务领域更加突出,客户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目前,作为公共关系主要消费市场的耐用消费品、快速消费品、IT 和通讯行业将进一步得到巩固,医疗保健、房地产、金融、文化体育、公共事业将成为新的市场热点,政府和非盈利机构的专业服务需求将日益增多。
第四,服务模式进一步成熟。战略传播、活动管理、营销传播等仍将是未来公共关服务的主要手段,危机管理、事件营销、网络公关、战略咨询、增值服务、公共关系培训以及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等将得到高度重视,重大行业会展活动和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的策划、管理和传播业务将推动整合营销传播等专业工具和服务手段的不断完善。
第五,新型服务方式将深入开发。专业服务的技术研发和新型服务手段的采用,将促进公共关系服务与营销、广告等其它咨询业务的融合,进一步开发数字营销、数据库营销和网络营销等业务的开发和推广,促进公共关系服务市场的繁荣。
选题应该新鲜、生动、醒目、有吸引力,精彩的选题,其发表的可能性要比平庸的选题多得多,何谓之新?无人注意或少人注意的课题可谓之新,对一些常见题材的独到见解也具有新意。衡量教研论文是否具有创新性,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有没有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与众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二是提出的问题虽然别人已研究过,但采取了新的角度或新的实验方法,因而所得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能给别人以启发;三是以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了在某一问题上的混乱看法,虽然没有更新的见解,但为别人再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方法;四是用较新的理论、较新的方法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数据等;五是用相关学科的理论较好地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本学科中的问题;六是用新发现的材料(数据、事实、史实、观察所得等)证明了已被前人证明过的观点。
第四篇:浅谈如何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浅谈如何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工人阶级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外延,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中,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尤其是在单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如何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呢?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夯实自身基础是开展工会工作的首要任务
工会基层组织是工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承载者、实践者;工会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落实,工会的作用最终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体现。那么如何在单位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通过多年工作实践总结我们认为:
第一,要建立健全组织。如前所述,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我们的做法是在部门、班组建立工会小组,形成自下而上多级别、多层次的单位工会组织,目前,由单位职工推选出的30名职工代表共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注重发挥工会小组的作用,实现工会组织横到边、竖到底的网络构架。
第二,重点培养工会工作骨干力量。积极与单位党支部协商,按照精干高效、德才兼备的标准,大力选拔那些年轻有为、热心工会工作、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或复合人才充实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为新形势下开展工会工作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
第三,注重体现单位工会的优势和特色,发挥好工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的自主权,这样更有利于突出维护职能。近年来,单位工会
三、建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单位文化,是单位激发工会活力的有效途径
第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的新途径、新办法。不断拓宽竞赛领域、创新竞赛内容,充分发挥职工是竞赛主体的作用,促进单位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根据单位工作重点坚持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开展了草坪修剪、月季种植、花坛布置及“我为单位发展献一计”竞赛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了广大职工学业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引导职工树立学习意识、不断增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创知识型职工”活动为契机,在基层一线班组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我们下发了《单位创建学习型班组实施意见》,要求班组把职工的学习与班组的人才培训有机的结合,把班组、个人的愿景与单位的发展有机的结合,使“创争”活动落到实处。在青年职工中开展职业生涯学习规划设计活动,全面细化班组管理工作,将班组民主管理、建小家等工作纳入单位双文明考核总体部署之中,使班组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从而全面提升班组管理水平、高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地开展工作。
第三,始终把职工文化建设作为增强单位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广大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一项有效措施来抓,并在形式上有新的突破。工会坚持每年举行一次职工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迎新春联欢会。同时工会还积极筹资建成了以乒乓球、台球等为主要活动内容的职工活动室,为职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健康向上的健身活动天地。工会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优势与特色,广泛开展丰富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培育单位精神,逐步建立了与敞开单位相适应的单位文化。
第四,通过召开道德讲堂报告会、编辑“单位简报”等形式,广泛地宣传“爱岗敬业”先进事迹,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政治思
四要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和反映职工意见和要求。更好地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而不断增强组织、动员、团结、引导职工推动单位发展的能力。
五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这种能力是工会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因此,工会干部必须熟练掌握。让工会干部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习型、创造型、社会活动型工会工作专家。
一切为了职工群众就是工会最大的活力。工会工作做得好不好,根本的标准,就是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工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职工群众,这是工会组织的活力和工会工作的生命力所在。每一名工会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职工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职工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职工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要真正把工会建成职工感到温暖亲和,值得信赖的“职工之家”。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工会活力、增强工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广大职工成为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主体,把党的意图变成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
第五篇:增强职高吸引力的思考
近几年我校的招生情况保持在较好的势态。当前随着生源数的减少,招生的压力明显增大了很多,招生成本也在逐年增加。尽管政策对上职业中学有了一定的倾斜,但是职业教育对学生家长和学生的吸引力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变。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思想障碍是人们追求上高中、考大学,大多数人都认为普通教育是一流的正规教育,职业教育是二流的非正规教育。学生、家长觉
得中职学校是“差生”就读的学校,在这里读书,尤其是专业班的学生觉得低人一等,家长觉得没有面子。如何改变人们的旧观念,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成为我们每一个职教人都应为之深思的问题。
我觉得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还是要从我们自身做起,使职教之花盛开起来,所谓“花香蝶自来”,我想到花香四溢之时,我们的招生还这么愁吗?
下面就如何培育职教之花“香”起来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我觉得当做好以下面几个方面:
一、师资建设为先,内强素质
“兴教之道在于师”,教师乃教育之本。建设一支乐于奉献、肯钻研又身怀多种技术的职业学校教师资队伍,是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目前学校文化课教师比例大,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低,“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加上当前的学生普遍基础差、厌学情绪较明显。因此,要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一支既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掌握多种技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就显的更为重要。
我校的职对口升学班部分,目前保持着良好的招生势头,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支比较成熟的师资队伍,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近几年的对口升学成绩就是很好的说明。但是这部分生源的综合素质也有逐年下降之势,我们也要做好应对准备,继续保持较好的升学率。
专业班这块,招生人数虽有所下降趋势,随着新兴专业的开设与发展,如数控、汽修、宣纸工艺就读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导致与其相关的专业教师紧缺。学校需要也鼓励我们中青年教师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或“双师型”教师,无论你是专业课教师,还是文化课教师,我们都要不继学习,提高自己,着力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教师。这是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通过强化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每一个学生,感染学生。
对教师自身而言,每一位教师都要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成为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当之无愧的强者,在成功和胜利面前再接再厉的奋斗者,用勤奋和智慧浇出更丰硕的成果。同时,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研究,使自己的文凭与水平相等,学历与能力相配,并且做到常学常新,常教常新,常研常新,使“新手”尽快成为“老手”,让“老手”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高手”。当然这需要我们有一种乐于职教,奉献职教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一定会在我们一届届职中生中得以传承!
师资队伍的建设正如培育花朵的园丁,这是花香之源泉。
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注重服务理念转变,教育方法的转变。多与学生沟通,多向学生传递平等、尊重和爱等信息。让每一位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构建和谐的职高校园。
二、招生就业并行,外树形象
招生和就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孪生兄弟”,在某种程度上主宰着职业教育的命脉。招生和就业与工厂的产品生产和销售是类似的,只有产品能销售出去,生产才能保持旺盛。所以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招生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要利用学校的品牌、特色、效益、环境等来吸引学生,创造各种条件保证实现学生“招得到,留得住,销得出”。学校要狠抓就业关,积极与企业广泛合作,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勤工俭学、文体联谊等活动,同时加强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指导,使学校、企业、学生三者间能够充分地了解,实现全方位的交流,促进学校发展,提供企业人才,保证学生就业,从而实现“三赢”。实行“多个门进,多个门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为就业者找好出路当作“生命工程”来抓,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就业”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考核标准的教学组织方式,确立“避差扬长,人人发展,个个成功”的思想,积极探索“订单式”、“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进学校等于进工厂,进教室等于进车间”。
就业率与就业稳定率是在校就业处的努力下,每届的就业率都比较好,尤其象今年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就业形势相当困难,但在就业处的努力下学生仍能按计划全部就业。但
三,强化学生技能
操作技能的培养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提高职校生操作技能是广大职教工作者长期以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由于我国职教发展的历史较短,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强调传授按严格学科体系形成的书本知识,而相对忽视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造成了职校生知识结构不过硬,专业技能不扎实的社会现实。为此,要强化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