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鲁洁
在制订“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编定教材时我们提出了回归生活世界是我们所遵循的课程理念。当时在阐发这一理念时强调较多的是:课程和教材的编制要从生活世界出发,特别是不要脱离儿童的生活。这是从出发点的角度去思考课程教材跟生活世界的关系。当课程与教材进入实施阶段后,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这一出发点仍是十分重要的,如,我们的教学不要机械地去“服从”课标或教材,而是要坚持从本班儿童的实际出发;我们的备课首先要把功夫用在对于本班儿童生活情况的了解和研究上等等。课程研究还要在这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尽可能缩短教学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距离。
作为一门品德与社会课,回归生活世界还包括着另一方面的内涵,那就是我们的课程、教材、教学还要以生活世界为其归宿。也就是说,要使学生通过教材、教学所学得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的生活及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等。由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所指向的就是生活实践,为此,这方面的回归显得更为重要,它更具目的性和本质意义。相比之下,前一种回归还只是工具意义上的,比较多考虑的还是教材、教学如何贴近学生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后一种回归才是本门课程意义所在,这是一种归宿性的回归。如果我们仅仅止于出发点上的回归,以儿童能接受、喜爱这门课为满足,而不去考虑它是否真正能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来,是否能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那么前一种回归也就失去意义,课程改革也就难说是成功的。为此,我们的课程研究要向纵深发展就必须思考后一方面的回归,这也是比前一种回归更见功夫的研究,需要付出更多的思考和努力,有更多的难题在等着我们。
通过上一阶段在课标、教材、教学等方面的努力,应该说,我们的课堂教学初步实现了它的生活化。课堂的生活化,意味着课堂具有与儿童其他方面的生活的“同质性”,它取得了回归生活世界的资格。但是,仅仅是这种资格并不足以保证它在现实上的回归。生活世界是一个整体,它是由人的方方面面的生活所构成的,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生活世界,它是在各方面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是一种动态的有机构成,如果某一方面的“生活”一旦失去了与其他方面生活的联系和作用,它就会脱离生活世界,甚至会背离生活世界,成为生活中的异化物。课堂之所以可以作为生活,不是以一种静止的完成态存在的,而只能是一种不断与其他方面生活发生互动之动态的过程。假如学生在课堂上学的、说的是一套,却根本不准备在生活中去实行,这样的课堂也就脱离了生活。这种情况在以往的课程中存在,在新课程中同样也可能存在。这种课堂学习不仅不能对学生的生活产生正面的作用,相反还会养成学习与生活、言与行相背离的虚假品性。为此,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其生活化只能是它回归生活世界的一个前提条件,却不是其充分条件。当然,走出这一步生活化的路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步,可以说回归的门也找不到。但是我们这
~~~~~~~~~~~~~~谢谢使用~~~~~~~~~~~~ 门课的改革不能到此为止,作为一门生活实践的课程,从生活出发还必须让它再回到生活中去,使它在与生活的其他方面不断发生动态联系和作用中真正融入生活世界,成为其中的一个“活性因子”去改善人们的生活及生活方式,促使人们去学会过一种有道德的社会生活。这才是本质意义上的回归。
我们说课程要对生活产生影响,这绝不是要求课程的教学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无论是学生德性的提高,还是社会化的发展,都是一种日积月累的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即学即用。对此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期待我们的课程能够产生即时效果,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科学的。正确的做法是:认真地科学地对正在进行的课程内容作出具体的分析,如,哪些内容是从提高认识着手的,哪些是以动情为开端的,又有哪些是要通过行为养成而实现的……不同的内容对儿童生活产生影响的过程都是不同的,在人的生活中呈现方式也各不相同,不同的过程有不同的教学对待。我们决不要去搞那种简单对号式的联系生活。再说,课程对儿童的影响还要受其他许多复杂因素的制约,如,社会的、文化的、家庭的等等。正确的做法是深入研究和分析课程进入儿童生活的具体过程,科学地促进这一过程的实现。当然这里最根本的还是要坚定一种使课程教学能在儿童生活中扎下根来的基本立场。
此外,我们还应当看到,课程要回到儿童生活中去,必须通过儿童这一生活的主体,只有当课程的内容内化为儿童自身的心智结构时才有可能对于他们的生活发生作用。表现于生活的外在化过程必定通过主体的内在化过程来实现,这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课程教学要在充分研究这一内化机制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收到相应的效果。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不仅要考虑具体内容的内化,更应当重视的是一种正确学习和生活态度的养成,要逐渐形成学生践履躬行的人格特征,发扬我国“致知笃行”的优良传统,努力改变以往那种学习只是为了分数,为了武装嘴巴,并不准备去实践的不良学风和两面人格。只有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作风的人才会自觉主动地将学习和生活的实践联系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一门从生活出发的课程,当它具备了再回到生活世界的前提条件时,也可能自发地对学生的生活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我们并不排除这些影响的作用。但是作为一门课程所追寻的应该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影响和作用。为自觉实现其影响,我们就不能将课程的实施只限定在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而是要自觉地促使课程去追随学生的生活。我们并不否认课堂教学也是一种生活,但必须承认它只是学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堂生活并不是自足的、自成目的的,它要不断地从课堂以外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也要不断地为学生其他方面的生活提供营养,只有在我们的努力下建构起课堂生活和课外生活之间的良性生态关系时,这样的课堂才能称得上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活”,否则它只能是生活之外的什么东西。为此,在我们的课程实施中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把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和扩展到课堂之外,让课堂教育的作用辐射到整个生活,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效果。
~~~~~~~~~~~~~~谢谢使用~~~~~~~~~~~~ 在以往的中小学德育大纲等文件中都曾强调在整个学校德育工作中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但是,由于以往的德育课程在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等方面,就其出发点而言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儿童的生活世界,这样的品德课程也难于在儿童的整个生活中发挥作用,主渠道不通,作用的落空是理所当然的。在这样的课程体制下,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大可能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形成一种在生活统一指向下的合力作用。在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的新课程中,这种情况有可能发生改变,因为新课程开始具有了与儿童其他方面生活的“同质性”,取得了走向儿童方方面面生活的“通行证”,具有了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可能。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自觉沟通课程与其他方面生活相连接的渠道,在课程中所涌出的清泉还是难于到达生活之彼岸,课堂也不能时时得到生活活水的浇灌。为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施必然地要求我们认真考虑和研究如何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如何将落实于学生身上的德育工作形成一个整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也是在继续寻找回归生活之路。
总之,我们的课程和教材是由儿童生活世界转化而来,课程和教材又要再转化为儿童的生活世界(是已经改变和提升了的生活世界)。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这是我们对于课程回归生活世界的比较全面的理解。新课程进行到今天,对于后一种转化和回归的研究与探索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了,否则课标中所要求的实效性也就难于实现。
敬爱的党组织:
经过一段时期的初级党校学习,我的心境自然澎湃而又亢奋。其实,无论是谁,这种难得的熏陶刚过,思想上和认识上都会大有一吐为快的强烈之欲望。这对深刻理解中国***始终是一个最先进的党、最伟大的党,始终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楷模,也始终是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等等,以及正确选择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我对我们的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
~~~~~~~~~~~~~~谢谢使用~~~~~~~~~~~~ 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有它的阶级性,人民性,先进性。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党的先进性。而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先进性是因为它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赋予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等越来越发达,因此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具有新的内涵、新的标准和新的特征,做到与时俱进。党的先进性还体现在将“三个代表”写入了新的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先进性作了富有时代特征的界定,具体地、明确地揭示出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深化了我们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通过学习我进一步端正了自己的入党动机。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是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一种精神力量。真正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能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最终实现****而奋斗终生。我要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个人在组织上的入党一生只有一次,而思想上的入党是一生一世的,所以,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必须坚定信念,用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不断地深化自己的行动。
再次,我懂得了入党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考验的过程,不是你随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要时时刻刻用党员的~~~~~~~~~~~~~~谢谢使用~~~~~~~~~~~~ 标准来规范自己。听了几位优秀学生党员的入党经历,学到了我们不仅要在组织上积极要求入党。把党和人民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行动来展现一位入党积极分子的作风,时时刻刻,用党的标准提醒自己,什么要积极主动的去做,什么要积极同违背党标准的做斗争。入党的过程,便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便是升华自己的过程。
当然,我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由巨大的反作用。
通过这次的学习, 我不仅加深了对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入党动机,优秀党员决不是套在自己头上用于炫耀的光环,而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所应该达到的目标,组织上的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的入党一生一世。在学习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恰恰印证了这一点。看着那些面对党旗宣誓的***员,我感
~~~~~~~~~~~~~~谢谢使用~~~~~~~~~~~~ 动了,我感到了作为***员的骄傲,也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我也一定要成为一名***员。我要时刻谨记党的教诲,时刻以党员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 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自觉的加强自己,争取得到更大的提高。
汇报人:***
2012年3月31日
【1】 【2】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www.51test.net
~~~~~~~~~~~~~~谢谢使用~~~~~~~~~~~~
第二篇:浅议《品德与社会》回归生活教学策略
浅议《品德与社会》回归生活教学策略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学生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学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教师应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遵循生活逻辑,在探究中领悟:新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如《由购物想到的》让学生调查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习选购商品的基本常识。在“买东西的学问”《识别包装上的信息》一课中,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选购商品,知道怎样合理购物,怎样做一个聪明的小顾客。同时让学生了解认识 “商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质量安全QS标志、条形码、厂家信息”等重要信息。让学生亲自实践,用“慧眼”识破不法商贩的“障眼法”。针对学生吃劣质零食问题,学校反复强调,却收效甚微。可先买了这些零食作为样本,课上让学生来观察他们最熟悉的“美食”。学生积极观察、传阅着这些小包装,然后小组代表信心满满地说明着他们鉴定的包装,接着进一步引申总结,这些原料与他们五花八门的名字相符吗?”“不相符”“哦,原来它们都名不副实。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包装实物标志的“偷梁换柱”之处,让学生知道市场管理还不完善时,要练就自己的“火眼金睛”。从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
二、在生活中实践,积累直接经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自觉实践。以调查、观察、讨论、制作、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获取直接经验。例如在学习《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一课前,要求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观察理发、修鞋等劳动者的劳动过程,课后组织学生体验父母的职业活动;学习《我们生活在一起》一课后,分小组举行“我为小区做件事”的实践活动;学习《让我们学会合作》一课时,让学生从“五人六腿”游戏中体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再例如开展“垃圾带来的烦恼”主题活动,教师可通过带领学生到周边去调查、参观、访问,然后交流汇报等弄清“垃圾从哪里来” “垃圾的危害”以及了解“垃圾的处理”,激发学生憎恨垃圾、树立处理身边垃圾的自觉行为。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带领学生从学校到社区再到大社会,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贴近生活实际,情感产生共鸣。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起新的品质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生活的主要内容。因而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扬自主性,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分清真、善、美、假、丑、恶,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礼貌礼仪、宽容、诚信等优良品质。教师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尊重他人有礼貌》一课中,课前让学生自编、自导小品,在导入中让学生自演小品。学生编排了在公共汽车上发生的故事,车到站了,上来一位老奶奶,同时又上来几个小学生。当时,车上没有空位,而且也没人给老人让座。到了下一站,空出了一个空位,这几个小学生主动把空位让给了老奶奶。这样故事情节与学生的情 2
感就产生了共鸣。再如在教四上《我是理财小能手》时,让学生用自己的的零用钱当一天家,通过买菜、做饭、体验父母的辛劳。让家长做监督员,并给予评价,通过自评、家长评来督促学生在课后注意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以巩固和检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真正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外化为行为。如学《全家福》一课时,通过搜集日常生活中父母长辈养育自己的典型事例,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学会感恩父母。可以说,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身体验获取认知。
四、选取典型事例,深化道德认识。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体会感知良好品德的价值。在《温暖的家》这课,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父母”为孩子操劳一天所付出的全部辛苦的情境,让学生扮演“父母”,让他们身临其境体会“父母”一天是如此的辛苦:要起早为孩子做自己最爱吃的饭,还要背上孩子的书包送孩子上学,还要担心孩子在校的学习和安全,晚上要陪孩子做作业等,可一天的精力却全花在了照顾孩子身上。让孩子看出“父母”为他们付出太多的辛苦,从而萌发了今天晚上就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的意识,不要再惹父母生气等。再如在教《诚实有金》这一课,抓住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课前有意识地收集学生生活中的有关事例,对学生进行了不说谎话、敢于承认错误的教育,哪些在班级中乱丢纸团的学生就惭愧地低下了头,再也没有比这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可信性,收到了使学生真正有所悟的效果,对学生来说就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又如“在生活中消费”主题中设计了通过卖报、卖酒瓶去获取两元钱收入的体验活动;在“在学校工作的人们”设计了当一天班主任的体验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挣钱的不易,做班主任的不易,从而养成不乱花钱,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等良好品质。因而只有通过典型事例,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全身心的感受,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认识。
五,紧扣教材内容,回归社会生活。《品德与社会》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 3
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找准教材与学生实际的切合点,巧妙地选取学生的事例整合教材,才能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与媒体互动等多维的开放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的目的、活动的中心、活动的规则、活动的程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明白道理,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如教学《我们的学校》这个主题时,课前带学生到校园去观察,搜集一些信息资料,通过记录、调查、采访来了解学校,然后就进行课堂交流,汇报。最后课后延伸活动,了解不同地区的学校,不同时期的学校。总之只要是教学活动的需要,哪里都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课堂。又如教学《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时,教师设计如下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探讨:
1、家长能否私自拆看自己孩子的信件和日记?
2、请评价肖肖的行为。
3、教室能否安装监视器?
4、银行、超市能否安装监视器?
5、社会上有那些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6、侵犯了隐私权该怎么办?有何法律依据?接着让学生读书,思考问题。紧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小组代表发言,反方代表质疑、辩论。教师总结:只要大家在道德上有隐私意识,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就不会侵犯别人的隐私权。当自己的隐私权遭到侵犯,就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可以把课堂上的问题带到社会上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去探讨。
如果教学能真正植根于真实的社会生活,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特殊的生活世界,教学实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最熟悉的、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去呈现问题,引导学生用他们独有的心理、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以自己认可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生活的感受,这种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必将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必将引发他们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第三篇:品德与生活
二年级上品德与生活教案
泉口中心小学
第一单元 生日的祝福 单元目标 情感与态度:
能感受到周围的人对自己成长的关心和帮助,热爱班集体,热爱祖国,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知识与技能:
认识建国日和建队日,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和少先队的相关知识。过程与方法:
通过发现、讨论、回顾、收集资料等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活动。教学课题: 1 我们班一岁了 教学目标:
1、回顾一年来的成绩和进步,体验、感受自己和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
2、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同学的变化,并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变化。
3、为班级的进步和成长而高兴,并愿为集体进步做 更大的努力。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的学年开始了,你发现我们的周围有了哪些变化,你的心情怎样?
2、交流:学生自己交流各自的发现和感受。
3、小结要点:升入二年级了,我们真开心,因为我和我们班都长大了一岁。
4、交流展示。
(1)说我们自己长大了一岁,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在过去的一年里各方面都有一些进步;说班级大了一岁,也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你知道的关于自己和班级的进步与成绩有哪些?
(2)师生共同回顾、交流并展示班级和个人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各项成绩。
5、讨论。
(1)思考一年来我们班级体取得了这么多的成绩,这是谁的功劳呢?(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6、小结要点:集体的进步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而每个人的进步才能推动集体的进步。我们和班级在一起成长。
7、游戏活动—祝福班级生日:我们班一岁了,让我们给他过个生日吧。全体师生齐唱生日歌。
8、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高兴地迎来了我们班的第一个生日。班级过去和将来的成长都离不开每个同学的努力。
9、知道我们已经长大了一岁,现在为我们的班祝福吧,请同学们或画或写,把你们对班级的祝福写画下来。
课后记:整个年级的同学,能回顾过去一年的成绩,进步、感受集体的荣誉和成长及进步的快乐。要“我们的祝福”画或写的过程中,画的同学多,写的同学少,并且写的也只有一两句。教学课题: 2 我的生日
教学目标:
1、能感受父母、亲人、老师及同学的关怀,并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谢。2知道生日对自己成长的意义,能对自己今后的成长提出新的要求。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生日那天: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一张学生生日照片。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一张小学生的生日照片,请学生观察、思考照片中的学生在干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二、介绍:你的生日是怎样过的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学生拿出自己的物品,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介绍。教师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同学在全班介绍。
三、小结要点:我们每个人都有开心的生日体验。
四、绘画从出生到现在我们过了很多生日。在这些生日中,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个?请学生用画笔将自己最难忘的那一次生日留在画纸上。
五、小结要点:每个难忘的生日背后都有一个难忘的故事。活动要求:
1、教师巡视时要注意所找的同学一定要有代表性,比如在家和家长一起过生日的、去书城买书的、去郊外游玩的等,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比较过生日才是有意义的。
2、在学生介绍自己难忘的生日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自己感到难忘的原因,注意帮助学生整理、提升关于生日的感受和体验。第二课时 我要感谢的人
活动准备:老师准备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活动过程:
1、导入:学生听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讨论:小乌鸦为什么爱妈妈?学生自由交流。
3、小结要点:小乌鸦没有忘记是妈妈把它抚养长大的。其实,我们的成长也和小乌鸦一样,离不开爸爸妈妈还有周围许许多多的人的关怀和帮助。说说关心和帮助过你的人,讲讲你和他们之间的故事。
4、故事会—我的成长故事。学生自发上台讲自己成长的故事。
5、小结要点: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很多人给予了我们关心和帮助。在生日这个重要的成长时刻,你想怎样对他们表示感谢呢? 活动要求:
1、学生的故事要体现自己成长过程中他人给自己的关心和帮助。
2、对学生的讲述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他们注意自己的成长与周围人的关爱之间的密切关系。
3、不要限制学生表达感谢的方式方法,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关键不在于表达的方式,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引导学生形成切合实际的积极的生日愿望。课后记:
重点强调了感恩,同学们能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帮助他们的人感谢,能正确对待“过生日”并愿意学习过有意义的生日,对集体过生日感兴趣。能对自己今后的成长提出新的要求。教学课题:3共和国的生日
教学目标:
1、知道10月1日是共和国的生日,也是国庆节。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来之不易的,认识到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了解今天的中国的巨大发展变化,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并能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祖国的情感。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开国大典 教学要求:
1、直观地展现与建国有关的资料
2、借助一些直观教具,给学生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讲述的要有感染性,从情感入手进行教育。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建国的图片或资料,如英雄的故事、历史照片等
2、学生课前收集革命英雄的故事。活动过程:
1、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我们的国家也有生日,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生日是那一天?
2、讲解:介绍共和国生日的来历。(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日,每年的10月1日就被定为我国的国庆节。)
3、看图片:出示开国大典的图片,请学生交流看完这些图片后的感想。
4、小结要点:新中国的成立是令全国人民欢心鼓舞的事情。然而在人们举国上下欢庆的时候,我们也不应忘记那些为新中国的成立抛洒热血的英雄和先烈们。
5、故事会。
老师讲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
请学生自己上台讲自己课外收集的革命英雄故事,看看谁讲得最生动、感人,请学生选出“故事大王”。
6、小结要点:新中国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第二课时 为祖国妈妈自豪 活动要求:
1、通过图片、图书等,帮助儿童开阔视野,让学生感受祖国妈妈的伟大。
2、教师应以自己对祖国的诚挚感情感染学生。
3、要求家长配合,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并做些必要的介绍和讲解。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反映新中国各方面发展的图片、照片。学生课前收集反映祖国风光、历史、成就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很美的图片。
2、看图片,并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内容和感想。
3、交流:你对祖国妈妈还有那些了解?请学生将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拿到讲台上展示,当小解说员给同学们介绍。
4、小结要点:祖国妈妈真了不起,她有美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还有辉煌的成就。
5、游戏:请学生用一个词语形容祖国。
6、绘画:今年的国庆节快到了,在祖国妈妈的生日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们为祖国妈妈画一幅画庆祝祖国的生日(热热闹闹过国庆)。
8、小结要点:愿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活动拓展:把自己画的画,带回家中与亲人分享,请爷爷、奶奶给自己讲一讲先烈的故事 课后记:对先烈的英雄故事很感兴趣。今年时逢祖国60年大庆,同学们都能为是中国人民感到自豪,很多同学都能讲出一、二个先烈人物,如:王二小、刘胡兰等,特别是二(3)班王小阳基本能完整的讲出王二小的故事。
在《热热闹闹过国庆》的绘画中,同学们能用丰富画面展现对祖国的热爱,有的画礼花飞舞、有的画气球放飞、还有的画国旗、天安门等热闹场面,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情感。主要问题:
对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不深,说明平时观察周围事物不够。解决办法:
今后注意多提醒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
教学课题:4 少先队的生日 主题目标:
1、知道中国少先队的建队日是10月13日,10月13日是少先队的生日。
2、了解少先队的有关知识,认识大队旗、中队旗和小队旗。
3、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以实际行动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10月13日的日历卡一张和用来写知识竞赛问题的空白卡片与小奖品若干;儿童团的故事及其图片
2、学生课前收集学习有关少先队的资料,并收集身边的优秀少先队员的故事。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日历牌,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有谁知道它是什么日子。
2、回顾交流:这一天我们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3、知识竞赛。
(1)宣布比赛要求和规则:以组为单位,每组出5个题目,并将答案写在背面。这5个题目为一个题目组,分别标上组号。
(2)每组开始抽取题目组号进行知识竞赛,如果抽取本组的题目组号,必须重抽一次。(3)评选出“优秀出题组”和“优秀答题组”,并颁发奖品。
4、故事会。
(1)在少先队的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优秀少先队员,他们是少先队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新课|标第|一|网
(2)教师出示儿童团的故事图片,讲儿童团的故事。(3)引导学生讨论故事内容。
(4)小结要点:当时的儿童团员为革命做出了不少贡献,有的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对祖国人们的热爱和他们的勇敢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少先队员,你发现了吗?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身边优秀少先队员的故事。
5、讨论:使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应该如何向这些少先队员学习
6、写出争做优秀少先队员的计划。
7、小结要点:人人都要争做优秀少先队员。
单元小结
在《生日的祝福》这一单元里,通过“我们班一岁了”知道集体的荣誉离不开每个同学的努力,要为班级争光,就要从我做起。
在“我的生日”的学习中能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帮助,如:爸爸、妈妈、在自己生生病时守候在身边。爷爷、奶奶每天接送自己上学。姨妈、叔叔在生日时给自己的祝福。老师教导我们爱学习,热爱集体等,不忘感恩之心。
在“共和国的生日”学习中今年时逢共和国60年大庆,同学们很容易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能讲出许多前辈的英勇故事,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少先队的生日”对少先队的建队日,少先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少先队的作风,少先队的呼号,大队旗、中队旗、小队旗等都有所了解。
总之,今年的感恩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比去年有所加强。
活动拓展:把自己画的画,生日卡片带回家中与亲人分享,请爷爷、奶奶给自己讲一讲先烈的故事。
第二单元 美丽的秋天
单元目标
情感与态度:养成亲近自然、热爱秋天,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的情感。能感受秋天的惬意和快乐,体会秋天如诗如画的美丽。能创意地开展游戏活动。
知识与技能:学习观察环境变化的能力和技能。了解秋天季节变化的特点。了解秋天里的节日以及相关的民情风俗。了解运动会的基本项目与规则。
过程与方法:了解秋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并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知道秋季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增强保健意识和自护能力。教学课题:5秋天到了 主题目标:
1、感受秋天的美丽,体验天气、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2、学习观察秋天的特点,了解秋天的各种果实。
3、了解收获的来之不易。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收获的季节 活动要求:
1、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环境中,从自己的感受里去发现秋天的美。
2、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进一步感受、欣赏秋天的丰收的景色。活动过程:
1、讨论交流:在秋天里你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谈一谈。
2、朗诵儿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18页的儿歌对秋天景色的认识。
3、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分成几个合作小组,画一画秋天美丽的风景,把收集到的秋天的图片剪贴下来。小结要点: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慢慢地变黄了,一片片金黄的落叶像一只只可爱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各种各样的水果丰收了,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像一个火红的小皮球,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像一粒粒晶莹透亮的瑪瑙。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棉花白似雪,沉甸甸的谷穗点着头,颗粒饱满的高粱红似火,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秋天多美呀。第二课时 设计水果名片 活动要求:
名片设计合理,并且是自己最喜欢的果实。组之间的交流活动。活动准备:师准备秋天的果实名片。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果实名片导入
2、讲解设计果实小名片:根据不同果实的特点(外形、味道、颜色)为自己喜欢的果实设计一张小名片。
3、游戏《你说我猜》。
由一名学生说一种果实的颜色、味道、外形特征,其他同学猜猜果实的名称。
4、出示22页下图,提问:小男孩做的对吗?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5、游戏《考考你》
教师提问,学生分小组抢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收获的来之不易和农民伯伯的辛劳。
例1:你知道从春天播种到秋天收获,农民伯伯经过了哪些辛勤的劳动吗? 例2:除了插秧,你还知道哪些作物的种植方法?
6、读儿歌《一粒米》小结:收获来之不易,我们要懂得珍惜。
教学课题:6秋天里的传统节日
主题目标:
1、通过中秋节的活动,初步了解中秋节的习俗、来历,感受浓浓的亲情与全家团聚的幸福,关爱家人。
2、以重阳节作为切入点,初步养成尊老敬老的意识和行为。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月儿圆,人团圆 活动要求:
1、在班级故事会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的参与,而不是让多数学生成为活动的观赏者。
2、中秋节是全家团圆,合家欢聚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教师应提醒学生不要忘了向远方的亲人表示节日的祝福。活动准备:
1、自编关于月饼的小谜语;了解各地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2、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向家人询问各地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习惯。活动过程:
1、教师唱《月饼歌》学生欣赏歌曲,边听边唱,了解歌曲的来由。
2、学生学唱歌曲,体验当年小朋友们为爷爷唱歌时的心情。
3、结合歌曲内容,学生交流各自过中秋节的活动和心情。
4、品赏月饼,了解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它象征着全家团圆,和和美美。
5、老师自编关于月饼的谜语,让学生猜一猜,并穿插介绍“吃月饼的来历”让学生了解一些与月饼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6、交流:你们知道各地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吗?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交流方式。教师相机讲一讲海峡两岸的亲人相互思念,盼望团圆的故事。
7、班级故事会:让学生讲讲从妈妈那里听到或其他地方了解到的关于中秋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和桂花树》、《月饼的来历》等,引导学生感受中秋节的美好。第二课时 重阳节 敬老人 活动要求:
创设尊老敬老的各种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敬老节的含义和风俗;了解身边老人的需要。活动过程:
1、提问激趣:同学们,你们的家中有老人吗?你喜欢他们吗?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轻时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现在怎么样?请大家互相介绍一下吧。
2、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知道老人节吗?老人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是一年中的那一天呢?请说说老人节的含义和风俗。
3、讨论:人们是怎样为老人们过节的?结合教科书26-27页的画面想一想,在老人节的这一天,你准备为老人做些什么?
4、结合课前调查,说说老人需要哪些帮助?学生汇报自己调查到的社会上的敬老尊老的活动。
5、师小结:尊敬老人,要从平时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6、小组讨论:尊敬老人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
7、情境表演:请各组分别设计和表演平时和老人相处、为老人服务的情境。
8、小结要点:尊老敬老有许多不同的方式。试着做一张《祝福卡》,把你想对爷爷、奶奶说的话写上去,相信老人们一定会非常高兴的。课后记:
通过讲解中秋节的传说、习俗、来历,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与全家团聚的幸福,关爱家人。在学习重阳节这一课时时很多同学在写对老人的祝福中都能从各方面表达他们对老人的祝福。如:祝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身体健康!天天开心!幸福常在!把自己应该做的事做好,就是给爷爷、奶奶简轻了负担等等。
教学课题:7秋季运动会 主题目标:
1、了解运动会的基本项目,养成参与意识。
2、遵守运动会的规则,初步养成合理的竞争意识
3、养成集体荣誉感。活动时间: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开运动会啦 活动要求: 教师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运动会的热闹气氛,让学生对召开运动会的向往之情与参与意识。
活动准备:学生课前准备画笔。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以上一届秋季运动会为题,让学生回忆当时所见到的情境,谈谈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2、讨论交流:一年级同学参加了哪些运动项目?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参加了哪些运动项目?他们和我们参加的运动项目有哪些不同?
3、运动项目集锦:让学生展示自己知道的运动项目或富有特色的运动项目。鼓励学生边说边表演,以此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
4、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把自己知道的运动项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5、小记者访问活动。假如你是一名运动员,运动会上你会怎么做。假如你不是运动员,运动会上你会怎么做?
6、运动会上最令你激动的事或场景是什么?把它记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第二课时 大红花奖给谁 活动要求:
1、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阐明理由,允许不同意见的出现。
2、辩论赛中可能出现三种不同的观点,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但同时也要注意引导:竞争重要,参与精神与友爱精神重要。活动准备:教师准备一朵大红花。活动过程:
1、让学生模拟故事中的情境进行表演。
2、辨析:大红花应奖给哪个运动员?
三位选手表现出了三种不同的精神:1号勇敢、不放弃的参与精神,2帮助同学的友爱精神,3号的竞争精神。
3、组织辩论赛。
(1)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图片内容,选择不同的立场。(2)小组讨论后,把握各自观点,形成两道三个阵营,说说自己的理(3)在全班范围内展开辩论。
(4)教师小结:活动中的竞争精神、对同学的友爱精神和不言放弃的参与精神都很可贵,因此竞争重要,参与精神重要,参与精神与友爱精神也很重要。课后记:
了解运动会的基本项目,有参与意识能遵守运动会的规则,有步合理的竞争意识。有集体荣誉感。
在大红花奖给谁中,同学们只看到了2号帮助同学的友爱精神,而没有看到一号的竞争精神和三号不放弃的参与精神。但在老师的启发下也能领会到一号和二号在运动场上应该发扬的各种精神。
教学课题: 健健康康过秋天
活动主题:
1、了解秋天可进行哪些有益的活动,初步养成健身意识。
2、学会做简单的运动器材,养成互相合作和向困难挑战的精神。
3、明白运动要讲卫生、注意安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秋天。
4、初步养成基本的保健意识,掌握一些保健常识。活动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我们一起来锻炼 活动要求:
1、师生共同参与活动,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参与锻炼、乐于锻炼的意识。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带领学生做几节热身操,让学生体验运动气氛,激发对运动的兴趣。
3、小结要点:运动让人精力充沛,锻炼身体有益身体健康。
4、锻炼“金点子。”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想一想、谈一谈自己的运动体会与经验,给大家锻炼身体出几个“金点子”。讨论应围绕“锻炼”展开,如:你喜欢哪些运动,为什么?秋天可以进行哪些有益的运动,都是怎样进行的? 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思考、体会锻炼的益处和乐趣。
1、读读《跳绳歌》,师生共同进行跳长绳的游戏,体验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第二课时 坚持锻炼身体好 活动要求:
激励学生无论体育方面是否有特长,都应坚持锻炼,增强体质,在锻炼中培养坚韧的毅力。活动准备:
教师课前观察、了解班级中坚持锻炼的典型学生。活动过程:
1、小调查:班级中,哪些同学做到了每天坚持锻炼的同学是因为什么原因半途而废的?学生自由发言。
2、讨论交流:锻炼身体有益身心健康。为了保证我们坚持锻炼,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方法一:找个小朋友一起锻炼,互相鼓励。方法二:请爸爸妈妈提醒监督。方法三:制定一个《每日晨炼计划》
3、找一找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坚持锻炼做得好的同学,评一评,议一议。
4、《锻炼小秘诀》请班上坚持锻炼做得好的同学说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克服各种困难坚持锻炼的。
5、“运动之星”评比。师生动手 建立“运动之星”评比栏。每天做到了坚持锻炼,就贴上一颗星,及时记录锻炼的轨迹。到学期末,比比谁的星星多,评选出班上的“运动之星”。第三课时 秋天的保健
活动要求: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活动准备:学生收集、了解有关秋季保健的资料。活动过程:
1、阅读导入。
结合教科书35页下图,谈谈秋季穿着的问题。
2、提问激趣。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秋天保健的知识?学生充分交流。
3、资料展示。
教师将学生交流的秋天保健的知识分卫生、安全、科学、保健等方面列举在黑板上。
4、小小百宝箱。
让学生将事先收集的有关秋天保健的知识用简单问答的形式写成小卡片汇集在一起,装入“小小百宝箱”。
5、知识竞赛。
6、开展小小知识竞赛,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选派代表,在“小小百宝箱”中抽取题目,采用问答、选答、抢答等方式积分,分高为优胜者。课后记:
在这一课时里同学们都能写出自己的锻炼计划,知道加强锻炼能预防疾病,特别是现在早流流行对锻炼的重要性有很多的认识,有的同学还给自己的爷爷奶奶制定了锻炼计划。
单元小结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同学们能亲近大自然,热爱秋天,体会秋天如画的美。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养成文明懂礼,乐于助人的行为习惯,能遵守学校纪律及规则。知道秋季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增强保健意识和自护能力。特别是:
1、同学能制定出锻炼计划;
2、能画出很多秋天的美景;
3、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4、学生知道重阳节是敬老人的节日;
5、知道运动会上的规则;
6、班在运动会上大红花可已奖给运动健儿,也可以奖给在运动会期间努力为大会服务其他同学。
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
单元目标 情感与态度:
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提问。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勇敢尝试,不怕难,不轻易放弃。
行为与习惯:养成探究的习惯,初步具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活动中与小伙伴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或活动成果。
知识与技能:学习用观察、比较、实验、讨论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解决问题,了解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或科学常识,获得 知识,积累经验。
教学课题:9玩中有窍门 活动要求:
1、启发学生在玩玩具的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友爱,同时珍惜、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玩具;在交流中要注意虚心倾听、学习他人好的窍门;对于会发现,会观察的孩子教师给与表扬、鼓励。
2、对勇敢创新的小组和个人及时鼓励;对活动中的合作加以引导;对有创新的玩法是否安全、健康要引导学生讨论;健康有益的有创新的玩法在全班加以推广。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2、采访交流。
自由交流玩好玩具的窍门,并用小记者访问的形式引导孩子们说出是怎样找到这个窍门的。
3、阅读教科书
看看东东有什么好窍门? 让学生按照教科书内容进行赏识。
4、小结要点:
多试几次,注意观察,比较之后就能有所发现。还要经常和大家交流,学习别人的经验。
5、激趣探究。
教师出示小皮球,让学生说说皮球有哪些玩法。学生讨论并展示各自的玩法。
6、小组创新。
教师出示呼啦圈,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有多少种玩法,各小组选派代表演示本组的玩法教师给方法最多的小组的同学颁发“创意星”。
7、赏识活动。
一件玩具不止一种玩法。结合39页的图,想一想图上的这些玩具可以玩出什么与众不同的玩法?让学生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小朋友,自主选择想探究玩法的玩具到操场上去赏识,然后展示有创意的玩法,并颁发“创意星”。
课后记:
同学们能在这一课中知道玩中有巧门,玩也是要动脑筋想办法才能玩出新奇才能玩出乐趣,在折纸飞机的过程中二(1)班同学能从中找出纸飞机能飞得远的巧门,其它班的同学知道在玩中改进自己的纸飞机,让它飞得更高更远。教学课题:做有心人 活动主题:
1、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提问。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 的兴趣。
2、养成探究的习惯,初步具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用观察、比较、试验、讨论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发现小问号 教学要求:
1、活动中注意学生在寻找小问号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同时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是否有研究价值。
3、在交流科学家的故事时,教师应注意故事本身所蕰涵的其他方面的 育意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理解,然后相应的引导到本活动主题的意义上。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制作精美的问题卡片,并准备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
2、学生课前收集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并准备制作问题卡片的工具。活动过程:
1、阅读教科书41页。你在生活中发现这些问题了吗?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疑问?
2、小结要点: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小问号。
3、开展活动:寻找身边的小问号。
(1)游戏“十分钟小问号大挑战”:让孩子们在自己熟悉的教室里去发现学习环境、学习用品等问题,看看谁找的多、找的巧。
(2)“校园小问号分队”活动:让孩子们自己组成小队寻找校园中的小问号。(3)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小问号呢?
4、动手做一做:制作问题卡片。
5、小组交流:组内交流各自发现的问题。看看谁是会观察、会思考的小问号
6、情景表演:孩子老是问为什么,爸爸有些不耐烦了。
7、交流:你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吗?你有什么想法?
8、故事启发:教师讲述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9、小小故事会:讲讲你收集的科学家的故事。
10、听了这些故事,你想说什么?
11、小结要点:有了问题,就要大胆地提出来。提出问题是发明创造的第一步。第二课时 小问号挺直了腰 活动要求:
1、在探索活动中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礼貌教育、合作教育。
2、学生在交流探索所得时,教师应对学生探索过程中或探究过程中呈现出的闪光处进行充分地表扬与鼓励。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做小实验的用具。
2、学生准备小问号卡片。活动过程:
1、设疑导入:生活中这么多的小问号,用什么方法吧它们弄明白呢?
2、阅读教科书:结合教科书43——44页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观察、实验、讨论的研究方法。
3、实践验证:组织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就某个问题进行探究。如:为什么很多汤勺柄是塑料的?新课标第一网
4、引发讨论:有些问题,自己解决不了,怎么办?
5、阅读教科书:结合教科书45页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向大人请教、在网上查资料、到书上找答案三种研究途径。
6、小组讨论你用这些方法解决过哪些问题?
7、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探究心中的小问号。
8、小问号发布会:组织学生用各种形式汇报自己的探究所得。
(1)小组交流学生将自己的探究所得在小组内汇报,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分享他人收获的快乐。
(2)全班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所得的基础上生成新的问题继续探究,实现充分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后记:同学们对李四光、爱迪生、牛顿有所了解,对瓦特了解不够,在提出小问号中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特别是二(1)班同学思维活跃问题题的较全面。在解决小问号中能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没有提出问题时那样积极。在填一填中你用这些方法解决过哪些问题中能说出自己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用的方法。教学课题:11做中学,我快乐 主题目标:
1、初步养成在探究活动中勇敢的赏试,不怕难、不轻易放弃的好品质
2、知道只要大胆试了,就会有收获。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勇敢试一试
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勇敢者勋章”若干。
2、学生准备制作降落伞的工具。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孩子们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那些?然后询问他们是怎样面对的。
2、小小辩论会: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面对困难的一些有分歧的做法展开一场辩论会。
3、动手实践:制作猴子爬山。教师注意观察活动中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的同学和坚持制作的同学,给坚持赏识并最终成功的同学颁发“勇敢者勋章”,请他们接受大家的访问。同时请轻易放弃的同学谈谈听了大家发言后的感想。
4、心语屋:在探究中,你也有反复探究最后终于取得成功的经历吗?,说说小伙伴听听吧!
5、讲故事,写感受:欣赏科学家不懈努力的故事,并给他们写一句话。
6、小结要点: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勇敢地试一试,就有可能成功。
课后记:同学们制做猴子爬山很感兴趣但在写心语屋中总结的不够好多数同学只写了一名我成功了或我没成功,不能将自己的成功过程记录下来,以后在交代是要强调录过程。
第四单元 你好,人类的朋友
单元目标
情感与态度:知道动植物也是有生命的,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爱护动植物,关爱自然,形成初步的生态意识。
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了解身边常见的动植物的有关知识,初步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培养自己发现周围生态问题的能力以及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课题:12亲密的朋友 主题目标:
1、走进身边的动植物,具有关心动植物的情感。
2、通过活动了解身边的动植物的有关的知识,初步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活动准备:
1、教师搜集关于动植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2、学生收集动植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准备自己喜欢动植物的头饰。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1、看图导入:学生看教科书50——51页的背景图,大家看到了什么?有没有觉得缺少了什么?
2、贴图游戏:我们一起把这幅图变得更美丽写吧!孩子们把自己的头饰和图片贴在挂图上。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贴好的挂图的感受。
3、教师小结: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这些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与人类亲密的生活在一起,是我们的好朋友!
4、小品表演:乔治和他的小狗。
5、表演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收集的资料,戴上相应的头饰,夸耀自己与动植物的关系。
6、过渡:除了动物,植物也是我们亲密的朋友。
7、阅读53页教科书:植物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帮助呢?
8、讨论:说说植物为什么也是我们亲密的朋友?
9、小组竞赛:你们知道哪些植物?他们有什么用?看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多。
10、感情小结:动植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给了我们很大帮助,页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有了他们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精彩,生活才会更美好。
11、带着各种各样的头饰的学生们一起载歌载舞,感受人类的朋友与人类的友爱之情。
教学课题:13 我最喜欢的动植物
主题目标:
1、具有关心、爱护动植物的情感,通过活动和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动植物的喜爱。
2、观察了解身边的动植物,知道了解一些动植物的基本特征。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动植物常见动植物的基本特征的资料。
2、将教室的桌椅摆放成联合会的形式。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1、游戏猜猜它是谁?同桌为一组,一个人蒙上眼,另一个人拿着图片,描述动植物的基本特征,让蒙上眼的同学猜是什么动植物。猜中的同学介绍是怎样猜中的。
2、提问激趣:大家想和我们的朋友一起来个联合会吗?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把他们请到我们身边呢?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可以相机介绍书上的方法,鼓励有创意的方法。
3、开始“与朋友在一起”联合会。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将完成的作品摆放在展台上。(2)学生分组,在组里互相欣赏作品,并推荐作品参加全班的联欢会。
4、学生自由观赏,听每组的代表介绍自己喜欢的动植物。
5、学生带上自己的作品和小伙伴一起编编有趣的动植物的童话故事。
6、对于这些可爱的动植物,你最想说些什么?
课后记:在这一课中同学们能认识到所有的动植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知道人类离开了动植物生态就会被破坏,人类就难以生存。在续编诗歌中都能很快将诗续编上。也能领悟到小熊为什么一直没有砍树造房子。
教学课题:14可爱的生命 主题目标:
1、知道动植物也是有生命的,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初步了解一些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他们和人类一样是有生命的,尊重动物,爱护植物,初步养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它们在生长 活动要求:
教师准备相应的资料,给学生直观的认识。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搜集常见的动植物生长的资料。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动植物的资料,准备自己最喜欢的动植物的图片。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我们是怎样长大的引导学生回顾自己长大的过程。
2、阅读教科书:结合教科书56页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莲子的生长过程。
3、读儿歌:朗诵教科书56页的小儿歌,可分组朗诵或集体朗读。
4、看图了解:教师出示黄豆、小菜秧和小树等常见植物的生长过程的挂图。学生独自看图,思考植物是怎样生长的。
5、趣味表演:用表演、自我介绍或编小儿歌的形式介绍自己看懂的植物的生长过程。
6、谈话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生长的过程呢?,拿出自己喜欢的植物的图片,介绍一下。
7、小结要点:自然界中的植物是可爱的生命,它们每天都在生长着。
8、谈话过渡:不光植物在生长,动物也在生长。
9、阅读教科书:结合教科书57页内容,了解小鸳鸯的成长过程。
10、小组交流:你养过生命动物?它们是怎样长大的?
11、阅读教科书:结合教科书58页的内容,了解动物之间重亲情、爱伙伴的例子。
12、全班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之间相亲相爱的故事吗呢?
13、小结要点: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爱自己的家人、关心自己的伙伴。
14、你想对这些懂得爱的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生命的力量 活动要求:
1、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2、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结合动物爱护伙伴的学习内容,相机对学生进行关爱身边亲人和伙伴的教育。活动过程:
1、表演小品:《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2、讨论:你想对小骆驼和小红马说些什么?
3、谈话导入:动物生命的力量可大了!
4、学生谈感受:用一句话夸夸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5、过渡:周围试着的力量也很大。
6、看教科书,阅读60页上方的三幅图,然后说一说小春笋的试着过程。
7、诵古诗《草》。
8、讨论:你想对这些周围说些什么?
9、教师小结:在周围小小的身躯内竟温藏着如此巨大的生命力!动物和植物,它们的生命力可真大啊!
教学课题:15爱护我们的朋友
主题目标:
1、爱护动植物,关爱自然,形成初步的生态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初步具有发现周围生态问题的能力以及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的与周围的动物友好相处,能为保护动植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活动时间:2课时。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当我们伤害了朋友 活动要求:
1、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认识生态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麻烦,朋友学生的生物链意识。
2、要特别注意对孩子们在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教育和引导。活动过程:
1、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毁灭》。学生自由交流从中得到的感想。
2、阅读教科书:结合61页下图,教师和学生展示、交流人与自然关系的相关资料。教师对学生渗透生物链的意识。
3、教师小结:有时我们伤害了动植物朋友,也给自己带来了更多麻烦。
4、展开想象:如果有一天,大地上没了动物,没了花,没了草,没了树木,我们的生命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第二课时 让我们永远做朋友 活动要求:
1、在展示行动成功时,教师应注意让猜用不同形式的孩子都能得到展示。
2、课堂上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要转变为生活中的自觉行为需要一定的过程,教师应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学生加以引导。活动过程:
1、小品演示:教师扮演打鸟人,请学生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加以制止。
2、教师讲述:动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爱和关心。
3、阅读教科书63页的内容,看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保护我们的朋友的。
4、开展讨论会:我们还能用什么方式帮助我们的朋友呢?今天我们开个《请让我来帮助你》的讨论会吧!
(1)学生自由发言,集体讨论:我们小学生怎样保护我们的朋友。
(2)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提示倡议书的写法,并鼓励学生提出更多保护动植物朋友的行动方案。
(3)学生合作活动,展示自己的行动成果。
5、教师小结:帮助动植物朋友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第四篇: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魏正彩
这一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四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环境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
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
第五篇: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试卷
中、小学教师业务理论考试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试卷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框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发表了题为《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的报告。“学会关心”的具体要求包括:①关心自己的健康 ②关心他人、关心家庭、关心朋友 ③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
④学会相互尊重、友好相处 ⑤学会理解别人 ⑥学会说服别人()。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诚信是金》中“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言必信,行必果 B.诚实是一种勇敢的行为,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 C.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 诚实不需要理由
3.曹雪芹写《红楼梦》经历了10年的艰辛,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费了27年时间,徐霞客用27年写完《徐霞客游记》,司马迁写《史记》15载忍辱负重„„这些事例说明()。
A.成功来自于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不懈 B.失败是成功的阶梯 C.胜败乃兵家常事 D.失败了不要灰心丧气 4.20世纪末,激光照排彻底超越了传统的印刷术。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把中文印刷术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它的发明者是()。A.王永明 B.比尔·盖次 C.王选 D.裘伯君
5.()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海洋,约占地球总面积的五分之二。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6.西班牙被称为旅游王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丰富多彩的西班牙文化。其中有代表性的是①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②米开朗琪罗的《胜利女神》③毕加索的绘画 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⑤斗牛()。
A.②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
7.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
A.因材施教 B.为人师表 C.创新与实践 D.教会学生学习8.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这句话表现的主要是()对人成长的影响。A.养成教育 B.人道主义教育
C.集体主义教育 D.情感教育 9.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是“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火把节”是()传统节日。
A.彝族 B.布依族 C.蒙古族 D.傣族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原名是《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是()。
A.聂耳 B.田汉 C.冼星海 D.乔羽 11.如果将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作为教学《放飞和平鸽》的导入,那么,围绕主题的问题设计比较合适的是①歌曲的词曲作者是谁? ②歌曲的主题是什么?③歌曲的风格是什么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 ⑤听此歌时,你有何感受? ⑥你愿意生活在歌里所描绘的世界中吗?为什么?()。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 ②③④⑤ D. ②③④⑤⑥ 12.“祝你平安”设计了模拟打电话的活动,拨打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应准确、及时,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报警程序是①拨通电话122 ②说明受伤程度 ③说明确切地址 ④说明肇事车情况()。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13. 环境保护是贯穿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一个重要主题。
是()标志。A.回收标志 B.中国环境标志 C.绿色食品标志 D.中国节水标志 14.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就是()一种“插茱萸,除恶气”的传统习俗。A.端午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 D.清明节
15.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因城市气候特点而得名的“气象名城”有好几个。其中“日光城”是指()。
A.重庆 B.乌鲁木齐
C.南京 D.拉萨
16.民谚“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五月船”指的是()举行龙舟赛的传统习俗。
A.端午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 D.清明节 17.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他说:“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他所表达的意义是()。
A.相信自己 B.认真负责 C.珍惜时间 D.谦虚谨慎 18.生活中的问题与压力往往会给人带来负面情绪,如果不懂得适当宣泄和自我调节,将对健康不利。下列()是有效调节情绪的方法。①合理宣泄 ②乐观对待 ③自我暗示 ④理性升华 ⑤换角度思考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⑤ 19. “一滴水只有在大海中才永不干涸”。这句话表达的主题意义是:要成功演绎自己的社会角色,就要()。
A.学会独立生活 B.学会团结合作
C.学会独立思考 D.学会包容宽厚 20.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国际消费者联盟确定每年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A.12月4日 B.4月22日 C. 3月15日 D.5月31日 21.《在一根细绳面前》是“公共生活讲道德”单元的一个主题材料,讲的是老一辈革命家任弼时不搞特殊化,自觉()的故事。A.遵守公共秩序 B.爱护公共设施 C. 注意公共安全 D.保护公共环境 22.“让墙三尺又何妨”是一个通俗易懂的美德故事。说明邻里之间应该()才能和睦相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相互谦让 C.热心帮助 D.互相关心 23.“大自然发怒了”主题中,教材以地震、洪灾为例,引导学生总结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自救的方法,从而增强生存能力。被掩埋在废墟中,不正确的求生避险方法是()。A.敲击旁物 B.保护头部 C.大声呼救 D.轻移重压物
24.主题“听听它们的呼唤”中,教材用 “蛙满塘,谷满仓”提示学生:青蛙多了,害虫少了,庄稼丰收了。浅显地渗透了()知识。A.植物学 B.动物学 C.生物学 D.生态学
25.开展“退卡还林”活动,有利于保护森林,让学生了解森林是“地球的肺”,它有()等作用。①防风固沙 ②涵养水分 ③调节气候 ④净化空气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6.从“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东北,到“卢沟桥事变”日寇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惨案,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其中发生在()的“南京大屠杀”至少有30万中国同胞被杀害。南京大屠杀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
A.1937年12月13日 B.1931年9月18日 C.1937年7月7日 D.1945年8也15日
27.《只有一个地球》单元“我们不要被红牌罚下”主题文字中有这样的描述:连续三天,我们看到了地球妈妈亮给我们的三张黄牌!也许有一天,她会亮出红牌!这三天指的是3月21日、3月22日、3月23日,它们分别是()。A.世界森林日 世界环境日 世界湿地日 B.世界环境日 世界水日 世界人口日 C.世界森林日 世界水日 世界气象日 D.世界水日 世界人口日 世界气象日 28.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友好关系,促进合作。国际上,有许许多多的组织在为人类的和平而努力。()是属于为和平服务的组织。①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②联合国安理会 ③国际红十字会 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⑤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署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9.四大文明古国的辉煌成就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如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就是()人创造的。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30.《学会合作》单元“背风站着的麻雀”中,老麻雀的话:“世界上的树很多很多,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我们麻雀也是一样,何必强求别人跟你一样呢?他只是背风站着,有什么不好啊!”表现的主题意义是()。A.合作需要求同存异 B.合作需要配合默契 C.合作需要团结一致 D.合作需要齐心协力
二、判断说明(判断下列观点正确与否,并结合具体事例简要说明理由。10分)31.创造并非高不可攀,它不是大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创造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本能,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创造的潜力,平凡的生活中到处蕴藏着创造的机遇。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2、《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请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①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哪些?(4分)
②结合教学,试就其中一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举例说明。(6分)
33.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要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案例: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一天,看到一群小孩用弹弓打树上的小鸟,有感而发,做了一首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又有一天,白居易到池塘边喂鱼,并欣赏鱼儿,正好遇上一群小孩在那里垂钓。他又做了一首诗:“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个案例表达的是一个什么价值主题?(2分)
②有人说:我们对待万物应该是“爱它不一定要拥有它,养它就不应该抛弃它。”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8分)
四、分析说明(15分)
34.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诚实的经典故事,其中“狼来了”的故事告诉学生不诚实的行为会导致不幸。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出:有时,人们撒了谎而并没有受到惩罚。
你认为怎样解释这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五、教学活动设计(25分)
35.试着运用《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理念,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出“文明遗产知多少”的教学设计。
提示:《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第四单元《人类文明的足迹》共有四个二级活动主题,分别是:“灿烂的古代文明”;“伟大的科学成就”;“绚丽的文学艺术”;“文明遗产知多少”。其中“文明遗产知多少”主题下的两段提示文字分别为:“人类的文明就像蜿蜒前行的灿烂长河。沿着前人的足迹,我们可以寻找文明遗产,可以饱览历史长河中那绚丽的风光。”“把我们的研究成果整理成资料卡片,与前面制作的一些卡片合成一个小题库。有了小题库,就可以开展‘文明遗产知多少’的擂台赛了。如果有兴趣,把小卡片装订起来,这样,我们就又多了一个集体创作的小手册了。”
教学设计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以及活动过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