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起草的有关建议
毕节地区人大工委
关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起草的有关建议
省委调研组各位领导:
接省委调研组赴毕节开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起草调研通知后,毕节地区人大工委高度重视,专门召集会议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形成有关建议如下:
一、关于对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毕节地区委工作的基本评价
(一)各项建设成效明显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共毕节地委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省委十届各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区上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在经济建设方面,一直保持较快增长,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二一三”到“二三一”的转变,巩固和发展了“两烟”、电力、煤炭等产业。在政治建设方面,地委积极支持地区人大工委和政协工委履行职能,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开展工作,积极推进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等工作,切实推进党务公开,深化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在文化建设方面,进一步理顺文化体制机制,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红色文化、“同心”文化等资源,推出了电视剧《奢香夫人》、歌舞剧《夜朗魂》等一批文化精品,为试验区追赶跨越提供了精神支撑和动力支持。在社会建设方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就业人员逐步增加,社会治安治理逐步加强,教育、科技、体育事业扎实推进。在生态建设方面,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初步构筑起了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党的建设方面,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任务,并对23年来党建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深化,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探索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在努力提高全区党建科学化水平上迈出了关键步伐。
具体数据体现:今年1-10月份,全区GDP完成466.3亿元,同比增长16.5%;财政总收入完成157.69亿元,同比增长55.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1.93亿元,同比增长72.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4.3亿元,同比增长92.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7元,同比增长15.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738元,同比增长26.17%。
(二)宝贵经验来之不易
经过试验区各族群众的不懈努力和大胆探索实践,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铸就了“践行使命、勇于探索、艰苦奋斗、拼搏争先”的新阶段毕节试验区精神,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一个核心理念,两条根本经验”。
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的实践所蕴含的以人为本,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一条根本经验是,走试验区特色的科学发展观道路,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逐步
第二篇:XX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推进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XXX在XX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XX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XX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进入新世纪我省召开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全面推进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这几年,是我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向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大步迈进的重要时期;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在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时期;是全省上下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时期。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到2020年全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作出了分阶段分区域推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省委确定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指导方针,组织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举措,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
——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调整种养结构和海洋渔业结构,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开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不失时机地推进城市化,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率先制定城市化发展纲要,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合理调整行政区划,制订落实配套政策,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大力整治环境,引导产业和人口集聚,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市化产生了明显的综合效应。
——加快技术改造和园区建设,产业竞争力逐步提高。积极调整结构,培育五个一批企业,大力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建设工业园区,促进中小企业集聚与提升,做大做强区域特色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化,发展第三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基本完成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确立新型劳动关系,提前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目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进政府机构和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强化了体制机制优势。
——推动企业、产品和专业市场走出去,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实施出口主体、出口产品、出口市场和出口方式四个多元化,强化外贸出口优势。努力改善发展环境,大力引进资金和技术,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
——突破高等教育瓶颈,科教兴省战略得到有效实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高中段教育,建设高教园区,高等教育大发展带动了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以企业为重点促进区域科技进步,分类实行科研院所改革,推动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科技综合实力增强。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培养引进了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
——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制定实施文化大省建设纲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总结XX经验,弘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XX精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实施我省公民道德规范,分层次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总结推广一大批先进典型,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推进。
——加大依法治省力度,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作出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省进程的决定。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作用,提高立法工作水平,强化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和司法改革,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全面推行政务、村务、厂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统战工作,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总结推广新时期枫桥经验,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活动,全省社会政治稳定。
——坚持继承与创新,党的建设全面推进。扎实开展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以一把手为重点的领导班子建设。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城市社区等领域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坚持为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推动了干部作风转变。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继续得到遏制。
围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和一系列重大部署,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6700亿元,比1998年增长34.9%;财政总收入856亿元,比1998年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465元和4582元,比1998年实际增长33.5%和21.7%。今年以来,全省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XX大地充满生机和活力,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呈现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上述成就的取得,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省委工作的基础上,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界人士,驻浙部队、武警官兵和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离不开中央各部委、兄弟省区市、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中共XX省委,向所有为XX的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XX建设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XX这几年发展的成绩是巨大的。但这些成绩只是阶段性的,基本实现现代化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十分艰巨。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更不能固步自封,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看到,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经济整体素质仍然不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强,区域间发展差距较大,社会信用和市场秩序方面的问题仍然较多,人口、资源、环境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协调;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城镇就业和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城乡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不少;干部队伍中存在着学风不正、作风不实等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强,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省委自身工作的不足和缺点有直接关系。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XX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坚定不移地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中央政令畅通,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XX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XX特点的发展路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胆冲破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着力推进市场取向改革,积极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善于从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中汲取营养,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善于总结经验又不拘泥于已有的经验,勇于超越自我,在总结中提高,在开拓中前进,不断营造新的发展优势。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正确把握经济发展量与质的辩证关系。始终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坚持加快发展不松劲。注重抢抓机遇,在变化中捕捉机遇,在困难中寻求机遇,在发展中创造机遇,先人一步,乘势而上,能快则快。注重质量效益,顺应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着力推进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注重创新推动,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眼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在建设经济强省的同时,努力建设文化大省,发展先进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着眼于法治和德治相统一,在推进依法治省的同时,强化以德治省,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着眼于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同时,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以改革求发展,以发展促稳定。
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符合广大群众的要求,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把强省与富民结合起来,小河有水大河满,支持和鼓励人民群众创业致富,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富民强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尊重民意,体察民情,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为人民群众多做好事、多办实事。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突出党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审时度势,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结合XX实际作出战略决策,不断提高驾驭全局能力和领导水平。突出干净干事,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领导方式转变,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团结共事,努力创造合心合力合拍的良好氛围。
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我省已经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了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全方位开放促进全面改革和发展,已成为新阶段发展的重要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建立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开放型经济结构,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新技术革命推动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城市化推动社会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已成为新阶段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城市化推进现代化,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更大发展。
围绕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已成为新阶段发展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确立新的发展观,重视文化力的作用,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全民素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阶层构成和人民内部矛盾表现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化,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已成为新阶段发展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全面推进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用三个代表要求指导和检验各项工作。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揽全局,以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重点,以全省人民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为目的,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开创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我省长期的奋斗目标和任务。我们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对XX提出的认真总结过去,努力开创未来,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地推进现代化进程。到2005年,近三分之一市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到2010年,争取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近三分之二市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到2020年,力争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超过6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发展,把提高人的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协调统一。
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必须把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着力点,在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素质上下功夫,在增强体制活力、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在大力培养人才、提高文化力上下功夫。坚持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方针,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量的新扩张,继续保持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增长质量、经济活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努力增强中心城市、特色产业、规模企业和名牌产品的竞争优势。
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使XX人民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向共同富裕迈进,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就是在不断满足群众物质生活的同时,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大力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在大多数群众生活更加宽裕的同时,切实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继续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倡导更加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全省人民安居乐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创新是灵魂。改革开放以来XX的发展之路就是创新之路。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坚持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营造新的发展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弘扬XX精神,大胆探索,敢为人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使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科技是关键。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实现产业和企业的技术跨越,对增强我省经济竞争力尤为紧迫、尤为重要。必须把科学技术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增长质量。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要把人才资源的开发作为科教兴省的重点来抓,努力营造识才、用才、育才、聚才的良好环境。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文化是支撑。XX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深层次的原因在文化。今后要加快经济发展,必须更加重视文化。先进文化体现生产力发展要求,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指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必须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先进文化凝聚人心,推动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把握新时期文化发展规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着力培育XX文化新优势,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步伐。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党的领导是保证。党是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我们才能经受各种挑战和风险的考验,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不断激发广大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三、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全面推进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要任务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按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快改革开放、科技进步、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相互统一,城乡发展整体联动,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1.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增创体制新优势
改革开放是我省经济保持生机和活力的不竭动力。以开放促改革,进一步增强相对领先的体制机制优势,是新形势下我省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加快行政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和规范市场中介组织。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建立健全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营运、监督体系。继续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积极引导个体私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促进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鼓励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相互参股、联合、并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加快培育要素市场。
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契机,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全面提高我省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继续实施外贸出口四个多元化,不断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增强外贸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吸引更多境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到我省投资,增强引进外资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推动作用。支持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向境外拓展,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加快发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做好对口帮扶和支援工作,实现市场拓展和企业跨区域扩张。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必须把建设信用XX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善发展环境的重点来抓。通过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的互促共进,法规、道德、监管三大体系建设的相辅相成,使诚实、守信成为XX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2.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构筑产业新高地
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对于提高我省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至关重要。要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发挥比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把产业升级、园区建设、市场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做大做强区域特色经济,培育优势行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努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围绕建设发达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效益农业发展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外向型农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着力培育优质高值的名牌农产品。促进贸工农一体化,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和带动力,以农产品加工业的大发展促进种养业的大提高。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强化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长期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进一步制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的政策措施,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发展一批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的特色产品和名牌产品,在若干行业和区域形成一批全国性的制造中心,使生产能力、创新能力和市场份额、出口规模居全国前列。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更大规模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着力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小型巨人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
围绕提升产业、扩大就业和提高生活质量,大力发展服务业。我省服务业有很大发展空间,必须加大服务行业体制改革力度,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推进社会事业产业化。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营销方式,整合商贸、仓储、运输等行业,促进专业市场组织创新和交易方式创新,培育一批在全国有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鼓励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会展业等。培育旅游精品,拓展旅游市场,推动旅游业发展。
围绕建设数字XX,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普及应用,推动企业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商务,推行电子政务,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促进社区和家庭信息化。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3.大力推进科技强省建设,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充分挖掘人才第一资源的潜能,增强科技实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开放式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大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形成技术支撑。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产学研结合,着力开发特色产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重视应用技术研究和重大社会公益技术研究。继续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推动科研单位稳步走向市场。鼓励发展民营科研机构。加快技术市场建设,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加大政府和全社会的科技投入,积极发展风险投资,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技术、管理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高素质人才,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高度重视新时期知识分子工作。全面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打破各种限制,促进人才流动,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面向国内外引进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把培养和使用结合起来,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学术带头人、现代经营管理者和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
4.加快推进城市化,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必须深化认识,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推动城市化健康快速发展。重点发展大城市,努力增强实力、强化功能、提高品位,使之成为区域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文化中心。充分发挥中小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有条件的向大中城市发展。大力培育中心镇,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增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和为农服务的功能。高度重视规划,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依法加强管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推动,进一步形成推进城市化的合力。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管理的新途径。切实解决制约城市化发展的体制性、政策性问题,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
以城带乡,加快山区、海洋开发,繁荣农村经济,积极探索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山区资源、生态优势,把山区建设成为我省绿色产品生产基地、旅游胜地和生态屏障。开发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水养殖业、远洋渔业,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推动海洋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海洋运输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化工医药等。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和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促进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中心村规划建设和旧村改造,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安康、社会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发达地区要乘势而上,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经济强县(市)要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把加快城镇建设与下山脱贫、异地致富结合起来,与招商引资、发展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做好对口帮扶,积极引导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在完成百乡扶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进一步落实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使欠发达地区的群众尽快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必须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全省基础设施网络化程度、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统筹规划跨区域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建设一批重点水利项目,进一步提高防洪、抗旱和供水能力。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沿海铁路等工程,完善高速公路主网架,畅通省际通道。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功能互补,加快港口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设水电、火电、核电等大型电源工程和天然气利用工程,全面改造城乡电网和完善输变电主网架,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满足经济与环境对能源发展的要求。
建设绿色XX是我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必须从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出发,把发展绿色产业、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和环保产业;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严格控制和大力治理环境污染,提高城乡环境质量;搞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秀美山川。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水、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积极发展防灾减灾事业。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自然增长,促进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四、进一步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发达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必须充分认识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大省的极端重要性,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
把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在全社会确立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使全省人民在提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增强理论工作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动权。积极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载体和新手段,唱响主旋律、抓住主渠道、针对主群体、建设主阵地、打好主动仗,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XX省公民道德规范,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深入开展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教育、社会成员的诚实守信教育、青少年的五爱、四有教育。城市从社区抓起,农村从村户抓起,行业从单位抓起,社会从家庭抓起,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加强先进典型的总结推广,着力塑造新世纪XX人的新形象。
深入开展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围绕经济建设,紧贴社会实际,注重创新,务求实效,办好得人心、聚人心、暖人心的实事。把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与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推动社区建设,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把文明乡镇创建活动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起来,改善居住环境,丰富文化生活,净化社会风气。把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与建设信用XX结合起来,加强行风建设,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建设教育强省
教育是传播先进文化、推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础。进一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改革,增加投入,优化布局,适度超前,建立具有XX特色、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
积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大力发展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加快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程度。充分发挥XX大学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科技开发等方面的带头作用。建成一批高教园区,形成一批万人大学。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办学层次,提高教育质量。不让一个孩子因贫不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不能就学或辍学。重视外来民工及子女的教育问题。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社区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技术培训和老年教育等各类社会教育,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办学新路子,形成以政府为主、公办民办结合的办学格局。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考试制度,改进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素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全面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
3.坚持二为方向,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回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发展文学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和体育事业。继续实施精品战略,创作生产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精神文化产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下乡,满足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重视对外文化交流,扩大XX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重要文化设施,提高文化设施的共享性。加强农村、社区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场所建设,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扶持力度。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合理利用,积极发掘我省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形成一批文化名城、名镇、名馆、名园。
4.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发展后劲
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大省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我省人文资源优势,突出发展传媒、演艺、体育、旅游和会展等重点行业,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培养和引进一批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创新人才。通过资产纽带和市场机制,促进资产、人才、技术等要素的集聚和优化组合,着力培育一批有社会影响力和经济竞争力的大型文化集团,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行管办分开,推行企事分离,建立科学合理、调控适度、灵活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各项文化事业的改革步伐,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造。在进一步落实文化扶持政策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文化,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文化投入机制。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繁荣文化市场。
5.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增强文化竞争力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产品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与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出现了加快融合甚至一体化的趋势。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经济就是文化经济。必须按照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对文化进行再认识,促进文化的再发展,更好地发挥文化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努力把握经济与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把发展文化力作为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要把文化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提升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文化品位,丰富企业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市场拓展的文化内涵,打造品牌,塑造形象,增强竞争力。文化要在服务经济、促进经济中,实现自身的繁荣与发展。要用强大的物质基础支持文化建设,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促进文化发展,用改革的思路推进文化创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切实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和实力。
五、努力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们所从事的现代化事业,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在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同时,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推进依法治省工作,保证全省人民当家作主、安居乐业。
1.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具有决定意义。维护宪法、法律规定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保证和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监督权、选举任免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地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中心工作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我省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重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工作,继续做好侨务工作。加强对台工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领导,积极支持群众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群众团体在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扩大和发展基层民主,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完善村民自治,加强社区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推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渠道,努力从制度和程序上保证人民群众充分反映自己意愿,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2.加强法制建设,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法治化水平,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保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发扬立法民主,规范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加强法律监督,不断完善执法检查、述职评议和执法评议、个案监督等有效监督形式,注重监督实效,保证宪法、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加快政府工作法制化进程,推行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规范行政行为。深化司法改革,完善司法保障,强化司法监督,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全面实施办案责任制、案件复查制、错案责任追究制,落实国家赔偿制度。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维护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强行业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增强人民群众遵纪守法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提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3.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创造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保证。必须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维护稳定的极端重要性,扎扎实实地做好维护稳定的工作。重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切实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妥善解决在企业改革、旧城改造、土地征用、区划调整和社会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及时疏通和拓宽民意上达的渠道。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工作机制,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落实各项制度,防止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
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实行严打、严防、严管、严治。落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领导责任制,增强做好稳定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深入开展基层安全文明创建活动,做细做实基层基础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扫黑除恶,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实现社会治安的明显好转。加大对敌斗争力度,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非法宗教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重视党管武装工作,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人防工作。关心支持驻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4.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使全省人民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
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优先安排好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把扩大就业摆在重要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为城乡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建立统一、开放、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培训和生产技术指导,扩大劳务输出。实施企业职工最低工资制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合理调节收入分配,鼓励勤劳致富,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完善社会保障安全网。基本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努力把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到全省所有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医疗卫生工作,努力实现人人都能得到基本医疗保障。重视老龄事业。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
切实关心和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各级领导干部时刻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切实抓好扶贫济困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一个困难家庭,实现城乡居民无饥寒。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深入持久地开展扶贫济困和送温暖活动,重视助残事业,在全社会形成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
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出行以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条件。加快公共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等设施建设,美化生活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生活质量,让人民群众过上文明富裕的幸福生活。
六、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全面推进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聚精会神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新的发展时期,党所处的环境、肩负的任务和党员干部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把全省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自觉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主心骨。
1.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必须深入持久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科学内涵和对执政兴国的重大战略意义,自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到三个解放出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思想政治建设的着眼点必须放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上。理想信念是总开关,是抵御各种风险、经受各种考验的思想防线。必须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学习理论重在实践。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切实把学与用、知与行统一起来。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在继承中探索创新,认真总结我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创造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并努力解决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党的理论创新作出贡献。
2.着眼于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为政之道,要在得人。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紧迫任务。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五个坚持、五个不准要求,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改进选人用人方法,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制度,推行地方党委全委会和常委会任免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拓展干部考察的广度和深度,增加透明度,防止考察失真失实。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力度,解决干部能下的问题。注重干部的日常管理,防止和克服重选拔任用、轻监督管理的倾向。
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按照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要求,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处于班子的关键地位,要特别重视对一把手的培养、选拔、使用和监督。干部队伍正处于整体性新老交替的时期,坚持把干部队伍年轻化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不失时机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轮岗交流和实践锻炼,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认真执行干部离退休制度,加强老干部工作,在政治和生活上更好地给予关心和照顾。
3.着眼于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扩大和发展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重大问题充分听取党员的意见,发挥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健全党委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发扬领导班子内部的民主,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健全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大力提倡敢于负责的精神。团结是干事业的基础,是领导干部党性、能力、人品的集中体现。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合作共事,自觉用民主集中制原则来规范行为、处理矛盾,提高解决班子自身问题的能力,维护团结,增强整体合力。发挥好党的代表大会和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逐步扩大党代会年会制和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健全党委全委会的活动制度。
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实施党在各个领域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做到总揽而不包揽、协调而不代替,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党委要善于谋划全局,把好方向,出好思路,抓住关键,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重大决策、全局指导和战略重点上,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牢牢把握领导工作主动权。
4.着眼于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四个多样化日趋明显的情况下,始终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紧迫任务。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巩固和发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切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继续加大企业、机关、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并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积极拓展新领域的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坚持组建和规范并重,探索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的党组织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水平。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党组织有责任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围绕社区服务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新机制。抓好新社团等民间组织的党建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党的思想政治领导。
紧紧围绕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作用的要求,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工作,重点是在生产、工作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同时,按照中央要求,把那些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队伍中出现的新情况和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加强和改进党员的教育管理,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坚持和完善党内评议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和流动党员管理制度,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5.着眼于标本兼治、注重治本,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绝不能有丝毫忽视和放松。必须深刻认识反腐败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持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制度创新,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防范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规范事权,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以规范财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规范人权,完善行政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招投标中心、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建设,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健全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继续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认真落实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切实纠正不廉洁行为。继续加大办案力度,坚决查处大要案,严惩腐败分子。继续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开展专项治理,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努力形成监督合力。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通过坚持不懈努力,使消极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预防和治理,不断以反腐倡廉新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6.着眼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必须按照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和省委的部署,真正把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实效上。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既要到条件好、发展快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到问题多、困难大的地方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要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真心诚意为民办事,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反对一切脱离实际、照搬照抄、虚夸浮躁、不求实效的不良作风。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反对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的奢侈之风。发扬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强化教育是基础,制度建设是根本,领导带头是关键。坚持不懈地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开展党的宗旨教育,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一致起来,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认真总结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并在新的实践中逐步规范完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中要率先垂范,通过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同志们,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使命光荣而艰巨。展望XX的美好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励精图治,团结奋斗,全面推进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三篇: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起草说明
关于县纪委第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的起草说明
延津县纪委在延津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工作报告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主要讲述自2006年以来,延津县纪委监察局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情况。内容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促进中央扩内需项目和省市县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二是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是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四是查处并纠正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五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管理监督,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六是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进一步增强。第二部分:五年来工作的主要体会。本部分集中介绍了延津县纪委监察局五年来在反腐倡廉实践中探索积累的经验、方法和思路。包含以下五方面内容:一是反腐倡廉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二是反腐倡廉必须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三是反腐倡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纪为民;四是反腐倡廉必须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五是反腐倡廉必须建设一支素质过硬、战斗力强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第三部分:今后五年工作的意见。着重描述今后五年
延津县纪委监察局在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中需要完成和解决的重要任务和重点问题。这部分主要有六方面内容: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二是坚持执纪为民、突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三是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持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继续加强权力运行管理监督机制建设;五是坚持教育先行,强化纪律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六是坚持从严要求,切实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
第四篇: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情况
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情况汇报
5月21日,我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贯彻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县委郑书记“三个全力抓好”和“四个致力于”的重要指示,围绕我县党代会和人代会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开展学习讨论,进一步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讲团结、讲正气、讲创新,切实把县城综合管理工作做好。下来,我们将紧紧围绕“推动创新发展,建设幸福海丰”的目标要求,以省党代会精神和郑书记在传达省党代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动力,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四方面工作:
1、切实抓好市政重点项目。搞好市政建设和维护项目,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宜居宜业水平的重要手段,红城大道改造第一期工程和龙津河改造配套工程,更是民生重点项目。推进管好民生重点工程,是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在工程的组织实施中,我们始终严格按照郑书记提出的“依法依规,实用节约”的原则,严格责任,治在工地。针对红城大道工程当前存在的工程队因投入大造成资金周转困难,旧路改造路况复杂,隐性问题多,涉及门店住户多,各部门管道迁移不能与工程同步,以及因天气因素影响施工等实际,多请示、多协调,多动脑、多动手,具体解决施工上出现的问题,减少阻力和干扰因素,确保工期与质量,确保社会稳定。同时全力做好部分备建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如期
环卫工作创造条件,达到路道整洁,街巷清新的目标。
3、切实抓好市容市貌整治。针对海丰县城巷道经商和 无序摆摊经营,以及农贸市场、酒楼宾馆配套设施跟不上的实际。我们决心做到敢管敢碰硬,采取重点整治与全面管理相结合,专项整治与联合行动相结合,突击行动与常规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措施和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在确保社会稳定,依法依规,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强化对违规占道、乱挂乱拉、乱摆乱放的管理,做到宣传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标准到位。把主要道路要害部位、农贸市场列为重点,实行定人定岗定点定责制度,坚决遏制违规占道经营的不良行为。对市场、酒楼、宾馆以及临街大排档,联合交警部门实行划线定时停车规定,签订责任书,落实业主负责管理,达到停车有序,不占主干道,减少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加大对广告、泥头车的联合管理力度,对建设违章堆放材料和泥头车超载不加护网的行为,严格查罚。
对城监大队等部门采取反常规的工作上班制度,早上七点半到晚上十一时,确保市政和市容市貌整治上有队伍管理,下半夜举报电话有值班,暴雨天有队伍巡路,晚上路灯有巡查,为市容市貌“亮化、绿化、净化、美化”提供保障。
4、切实抓好队伍建设。我局的工作职能是比较繁杂锁碎的,看得见、闻得到、摸得着的服务型的系统民生工作,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又是一件动态的、长期的、既简单复杂的工作,管理难度非常大。为此,必须有一支会
第五篇: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传达提纲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
传达提纲
一、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会议概况
5月24日-27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共有代表870名,其中,特邀代表10名,出席开幕大会的代表为861名。5月24日上午举行了大会开幕式,由尹力同志主持,王东明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主题报告。
这次大会的代表共编为27个代表团,21个市(州)各编为1个代表团,省直机关和中央在川单位共编为5个代表团,解放军、武警四川省总队、武警四川省森林总队、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四川省公安边防总队、公安厅警卫局合编为1个代表团。
大会听取和审查了中共四川省委第十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查了中共四川省委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四川省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5月27日下午在成都举行。出席全会的有省委委员92人,候补
— 1 — 省委委员17人。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列席了会议。全会选举了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批准了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名单如下:
(一)省委常务委员会委员
王东明、尹力、邓小刚、王雁飞、范锐平、王宁、曲木史哈(彝族)、甘霖、邓勇、黄建发、王铭晖、李静(女)
(二)省委书记、副书记
书记:王东明
副书记:尹力、邓小刚
(三)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
书记:王雁飞
副书记:张剡、郑东风、贾瑞云、张冬云
常务委员会委员:王雁飞、张剡、郑东风、贾瑞云、张冬云、黄秀川、邓波、刘光辉、荣凌(女)、匡科、凯旋
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主要精神
大会精神主要体现在王东明同志所作的主题报告中。(一)会议主题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奋力开启我省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 — — 2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统揽,全面落实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实现“两个跨越”,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再立新功,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而努力奋斗。
(二)过去五年的工作总结及形成的重大经验
报告全面客观总结了过去五年省委治蜀兴川的发展成就。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保持坚强政治定力、专注发展定力和惩治腐败定力,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工作主题,以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为战略支撑,以“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为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呈现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不断得到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具体表现为:经济实力迈上新的台阶(经济总量达到3.26万亿元,跃升至全国第六位)、多点多极竞相发展态势总体形成(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元,川南、川东北经济区经济总量均超过5000亿元,天府新区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总量过千亿元的市(州)达15个,过百亿元的县(市、区)达112个)、— 3 —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开放合作高水平高端化推进、长远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布局先后落户四川)、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思想文化建设成果丰硕、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民主法治建设稳步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过去的五年,四川面临多重特殊矛盾和重大考验,省委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保持专注发展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着眼同步全面小康,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切实担负地方主体责任,奋力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重大胜利;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持续用力推动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坚定推进从严管党治党,集中打了一场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的攻坚战持久战。
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基本经验:第一,方向问题始终是决定治蜀兴川事业成败的根本所在,必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第二,四川的基本省情决定了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加快闯过转型升级这道关口。第三,四川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必须事不避难、统筹兼顾、谋定后动、勇于担当,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实现既定目标。第四,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必 — — 4 须把依法治省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来抓,确保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第五,事业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人民,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夺取治蜀兴川新胜利。第六,党的伟大工程保障党的伟大事业,必须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四川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省委要求,这些经验启示弥足珍贵,要一以贯之坚持下去并不断丰富发展。
(三)未来五年治蜀兴川必须要把握的战略方向
报告指出,面对新的伟大实践,有七个要注意把握的战略问题:一是必须毫不动摇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思想旗帜、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始终以此统揽四川各项工作,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二是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三是要始终保持“四个自信”政治定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信心。四是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动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发展。五是要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走出新常态下四川转型发展新路子。六是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这个工作总基调和治国理政重要原则,确保四川改革发展行稳致远。七是要全面落实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四)未来五年的安排部署
报告明确了未来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
— 5 —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统揽,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再立新功。
报告明确了未来五年全省工作的奋斗目标是:用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美好愿景凝聚奋进力量,始终不渝朝着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两个跨越”的奋斗目标坚定前行。具体来讲,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人民生活质量再上新台阶,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文化繁荣发展再上新台阶,现代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
报告明确了未来五年全省工作的三大发展战略是:一是要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协同共兴、整体跨越提升的新格局。强化首位城市带头带动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持续做大市州经济梯队、夯实县域底部基础,支持有条件的县撤县设市。二是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构建“四化”同步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新格局。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新型城镇化为载体、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注重发挥信息化的聚合、叠加、倍增效应,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城镇体系,形成城乡一体的现代城乡形态。三是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动 — — 6 力转换接续、发展提质升级的新格局,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报告对未来五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一是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大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二是要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蹄疾步稳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更高水平推进开放合作。三是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以“绣花”功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推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地震灾区同步奔康。四是要坚定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坚决有力治理污染,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五是要切实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增强优秀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六是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四川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七是要坚定政治方向,切实树牢“四个意识”; 着力凝神聚魂,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始终遵规守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除弊革新,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根本好转;注重选贤任能,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执政骨干队伍;着眼固本强基,坚持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标本兼治,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报告最后向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群众发
— 7 — 出号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再立新功,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而努力奋斗!
三、省纪委报告主要精神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书面报告了《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 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提供坚强纪律保证》的报告。报告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对过去五年的主要成绩进行了全面总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清醒作出“三个不可低估”重要判断,团结带领全省上下集中打了一场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的攻坚战持久战,彻底肃清***长期插手四川事务造成的恶劣影响,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具体体现在:一是坚守职责定位,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力保障了中央和省委政令畅通。二是牢牢抓住“两个责任”,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巩固发展了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强化示范引领,压紧压实责任,严格问责追究。三是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同向发力,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迈向严紧硬。四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驰而不息反“四风”树新风,呈现出党风好转、— — 8 社会风气上扬的崭新气象。五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定不移减存量遏增量,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六是持续推进“三转”,蹄疾步稳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纪检机关治理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七是大力弘扬谦抑品格,坚决破除“四气”,纪检队伍能力素质得到整体提升。
(二)总结了五年来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理论成果:一是纪检机关是政治机关,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地向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二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必须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不断发展论和发展阶段论相统一。三是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必须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持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四是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必须把政策和策略作为纪检工作生命线,准确把握运用“四种形态”。五是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必须自觉践行打铁还需自身硬,努力锻造严格自律的纪检队伍。
(三)对今后五年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严肃纪律维护核心,勇担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二是正风肃纪除弊革新,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根本好转。三是保持定力惩治腐败,持续巩固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四是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推进纪检机关治理能力现代化。五是标本兼治强根固魂,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六是严管厚爱铸造铁军,努力建设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纪检干部队伍。
四、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委中心组(扩大)会议精神
— 9 — 市委王菲书记主持召开了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委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一次全会和省纪委十一届一次全会精神,并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主要精神体现在王菲书记的讲话中。一是要充分认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重大意义,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的热潮。要求各级各部门迅速召开党委(党组)扩大会议、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认真传达学习省党代会精神特别是东明书记所作的报告精神;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把学习省党代会精神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领导班子建设等统筹推进,并举办学习班对党员干部进行专题培训;要求市委宣传部根据省上统一部署尽快制定方案,广泛开展宣传宣讲。二是要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统领,扎实推动省党代会各项决策部署在广元落地生根。王菲书记的讲话,从全力打赢脱贫攻坚第二仗、全力保持项目投资较快增长、全力抓好三次产业发展、全力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全力推进依法治市、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三是要扎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落实,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检验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的效果。王菲书记要求,要铆定“双过半”的目标任务抓落实,6月份除有实质性项目的招商引资外,原则上市领导、县区、市级部门暂停一般性外出学习考察活动;要突出脱贫攻坚、项目投资、产业发展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抓落实;要注 — 10 — 重统筹协调抓落实;要坚持真抓实干促落实。